福田区中医院是几家:从李肇星写诗看中国政客形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20:24
从李肇星写诗看中国政客形象作者:毕研韬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09-9-29本站发布时间:2009-9-29 9:15:18阅读量:1449次

  9月25日的《环球时报》(第19版)刊发了中国前外长李肇星先生的诗作《同一个地球小村》,读来不由得击节称赞:好一位“诗人外交家”!

  在下不是文艺学专家,不敢在世人面前妄评该诗的文学价值。但是作为传播学者,下愚深信中国需要更多李肇星式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中国的政治人物需要适时展示自己的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

  长期以来,中国政治人物大都勤于修炼,谨言慎行,喜形不于色。据说眼下中国官场盛行读张居正。张居正就强调,“人心有所叵测,知人机者,危矣。故知微者宜善藏之。”长此以往,官场中人着装单调,动作呆板,表情生硬,话语如蜡,似乎不食人间烟火。

  政治传播学强调“感觉即现实。”(Perception is reality)。简言之,一旦公众认为你是可信的,你随后的言行便很容易被接受。所以香港政治学者蔡子强说,“当媒体与公众的偏见一旦形成,他们便会预设立场,往后,……对于他们的睿智,却视而不见。”

  政治人物的形象由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构成,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正因为如此,政治家都极为重视个人形象。据网民报料,中国某省会城市已经出现了专门服务科级以上官员的形象会所。当然,其服务范围仅限于设计、提升官员外在形象。

  其实,政治形象的构成极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政治人物的言论和行动更为重要。譬如说,政治人物的上山下乡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都是需要仔细解读的政治文本。遗憾的是,我们的政治家及其智囊对政治传播学还知之不多。

  譬如说,某领导的指示(倡导)曾布满街头巷尾,传于大会小会,属于“重要讲话”的范畴,可其实际效果如何呢?我的一名学生(广告专业)要从政治营销的角度对该指示进行效果评估,我劝止了学生的调查,因为效果早已不言自明。

  试问:就连在校本科生都深度怀疑的政治文本会提升政治家的形象吗?中国的政治传播依然停留在经验主义时代,大都凭个人感觉与兴趣行事。而在西方,政治传播学早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可以运用实验、统计等实证手段加以研究的精密学科。

  (毕研韬系海南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全球之声”作者,目前在欧洲研修政治传播学。著有《用信息颠覆世界》等。主要研究领域: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文本分析)

  附李肇星《同一个地球小村》

  旭日染红天际,

  天际自有美丽的温存:

  “早上好,

  地球母亲!”

  夕阳辉映白云,

  白云自有深切的芬芳:

  “辛苦了,

  勤劳的工人农民!”

  弯月爬上群山,

  群山自有甜蜜的乡音:

  “晚安,

  四面八方的友邻!”

  即使阴霾重重

  处处也有真诚的关心:

  “我们在一起,

  善良的兄妹们、孩子们!”

  长空大海,

  冰川老林,

  宇宙自有宽广的胸襟:

  “让我们悉心守望、拥抱、呵护

  同一个可爱的地球小村!”

  (2009年9月24日在东交民巷30号和西郊民巷23号读胡主席在华盛顿和纽约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