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做理疗有用吗:布丁通讯 : 操盘伯利恒钢铁——永恒的投机之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24:38

操盘伯利恒钢铁——永恒的投机之王(二)

 

编者注:每个投机客在其投机生涯中都有生死存亡的时刻,杰西·李佛摩尔也不例外。这便是1914年他操盘伯利恒钢铁之战。对于当时的李佛摩尔来说,他已破产,并身负百万美元债务,供他操盘之用的资金,也只是一位券商给他的一笔只有500股的信用额度。当时是,他一旦失败,将永世不得翻身,更不必谈及今后之1929年做空华尔街股市之壮举,当然,他这次成功了。

作者用了2年时间,对1912年-1916年《华尔街日报》上伯利恒钢铁公司股价走势图进行统计,并绘制出了当年李佛摩尔成功一击,力挽狂澜于不倒的出击K线图,并结合图形进行了详尽分析。此外,作者也曾在李佛摩尔当年纵横华尔街操盘室门口徘徊——位于纽约华尔街上Heckscher大厦的顶层阁楼(见配图),可无奈,昔人已去,时至今日,该神秘阁楼仍大门紧锁,唯独留下时光叹息。

 

 

 

李佛摩尔的投资存亡战——操盘伯利恒钢铁

一颗子弹、一次机会,破产地狱或资本天堂!

 

 

 

文:迈克•吴

 

 

 

  两年前,《福布斯》杂志公布了“美国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对150年来美国最富有者在排除通胀因素后,用其财富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后进行排名,约翰•洛克菲勒荣登榜首,沃伦•巴菲特位列十五。在这份名单中,其中12位均与华尔街有不解之缘,资本作手出身的则占据一半以上,从中可以看到资本作手在美国现代财富积累中所占据的强大比重。

  而谈到资本作手,在过去100年中,华尔街惟一无可回避的人物,只有杰西•李佛摩尔(Jesse Livermore)。这位被称为“百年美股第一人”的资本市场传奇人物,前无古人,至今也无来者。

这种神秘现象固然有其个人魅力原因,但他在股市上的智勇过人,确非当今很多浪得虚名之辈所堪比。从财富角度来看,李佛摩尔并不比他之前的杰•古尔德拥有更多金钱;从口碑来说,他也不见得比后来的巴菲特更能流芳百世,但从“职业交易成就”来比照,杰•古尔德(资本到铁路垄断者)、占姆士•吉恩(JP摩根的御用操盘手,美国钢铁公司的总操盘手)和约翰•雅各布(美国房地产巨头及皮毛交易商)无人能出其右;同期的伯纳德•巴鲁克(投资大师)、老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父亲,美国第一届证监会主席和美国证券法制定者))和江恩(著名技术派投资大师)亦无法与其匹敌;当今大小股神更无此殊荣。

  李佛摩尔的强悍之处并非他拥有强大的集体资源。他是华尔街上最大的个人投资者,至死都是独立操作、一个人判断、一个人交易。他从来不需要小道消息、内幕或者与人联手坐庄。他的操作手法被后人延伸,繁衍出当代各类股票技术法则流派,就此说李佛摩尔的操作体系是华尔街交易技术的词根并不为过。因此无论大小投资者,尤其是独立投资者,均能从其操作理念和手法中,学习如何趋利避害,正确把握自我。

  对于李佛摩尔,中国勤奋的投资者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其有所认识,我对这位大师的研究也已超过20年。我对有案在录的关于李佛摩尔的每个阶段所处时代背景、他的足迹、操作的期货品种、股票品种均逐一分类研究,包括收集100年前其所交易品种的价格走势数据。我确信,这位资本先哲的智慧之火,可以点亮我们后人的疑惑之烛。

  100年来,关于李佛摩尔的故事在“人造峡谷”华尔街上源远流长。但他在三次破产后再度崛起并从此叱咤华尔街15年的关键一战——操盘“伯利恒钢铁”,在90年前爱德温•勒菲佛所著的《股票作手回忆录》中,只用了半篇章节来叙述,显然远远不够。因为对当时身无分文的李佛摩尔来说,该战就是成王败寇。试想,一生中能够历经三次破产后再度崛起,并从此走向个人职业生涯顶峰的,世上能有几人?

  1914年,李佛摩尔在第三次破产后,期间又遭遇美国长达四年的经济萧条,欠下百万美元巨债。当时,只有一家券商愿意为他提供一笔为数只有500股的交易信用额度。也就是说,对他的人生而言,只有一粒子弹,一次抠动扳机的机会,你怎么能够保证用99%的概率击倒对手,赢得自己的生存之战?如果李佛摩尔不能在这唯一的机会中:第一,看对大盘;第二,选对股票;第三,抓住时机;第四,拿出勇气,他可能都将永世不得翻身,和这市场上99.99%的人一样,从此淘汰出局。也就是说,他必须做一次成功几率为99.99%的交易,考虑到当时市场出于衰退中,毫无财富效应,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理解李佛摩尔是如何把握这次“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机会,1993~1994年,我用两年时间将1912~1916年的《华尔街日报》收集齐全后,在坐标纸上绘出了伯利恒钢铁公司的股价走势图。

  1914年8~12月,华尔街闭市。进入1915年2~3月后,李佛摩尔早已看好大发战争财的伯利恒钢铁公司,那时股价约摸50美元,但对比大盘,道琼斯工业指数当时还没有显示强度,只有领导股牛角初露。李佛摩尔选择了蛰伏和等待,直到1915年5月下旬。

  在《股票作手回忆录》里,对这段故事有如下描述: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1915年早期那些关键的日子里我非常看好的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的股票。简直可以肯定它要上涨,但是为了确保第一次操作就赚钱,因为我必须如,我决定等到这只股票突破面值(100美元)之后。”

   “我想我已经告诉过你了,我的经验显示:无论什么时候,一支股票首次越过100、200或300元时,它几乎总要继续上涨30到50元。越过300元后,涨得比越过100元时更快。这是一个古老的投资原则。”

  “你可以想象我是多么渴望恢复过去那种交易规模。我太急于开始了,但是,我还是控制住自己。正如我所料,伯利恒钢铁的股票每天都在上涨,越涨越高。然而,我还是控制住自己不要冲动地去威廉森-布朗公司买入五百股股票。我清楚必须使第一笔投资尽可能获益。”

  “股票每上涨一个点就意味着我又没赚到500美元。……可是,我却端坐在那儿,我不是倾听心中喋喋不休的希望和闹闹嚷嚷的信念,只倾听经验发出来的冷静声音和常识给我的忠告。最后常识战胜了贪婪和希望!”

  伯利恒钢铁股价于6月初开始冲天而起,3周内股价到90美元以上。在用了超过16周的时间等待大盘的强度,其中包括6周的时间等待伯利恒钢铁个股的强度后,李佛摩尔终于在其股价达到98美元时出手了。

  “我一下子买了伯利恒钢铁公司的500股股票,行情当时是98元。我在98~99元时买了500股。我想那天晚上收盘是114或115元,我又买了500股(用账面浮盈开仓,编者注)。”

“第二天伯利恒钢铁涨到145元时,我套现了。为了等待正确的时刻,我耗了6周,这是我经历过最费力耗神的6周,但是,我得到了回报,因为我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去进行有规模的投资了。”

  李佛摩尔抠动扳机,用唯一的一颗子弹为自己射中了金苹果。六周潜伏,最终化为两天的一击,就为他赢得了起死回生的资本——5万美元。

  此战给后来人留下的借鉴意义在于:当你只有很小一笔钱、只有一次机会的条件下,怎样才能通过对时间的把握,把机会概率放大到最大,为自己创造成功的可能性?

  李佛摩尔这一场关键交易包涵了双重含义:第一是时间要素,即要等市场的走势完全符合牛市初具规模的特征,股价形成明显的大趋势后才介入;第二就是如何真正把握股价开始大幅度波动前的关键时刻,这好比飞机起飞——当飞机开始启动、加速滑行,当气流和动力结合点上的加速度形成最终托起飞机重量的气流时,那就是飞机冲宵而起的时刻;飞机的重量相当于仓位;引擎的动力相当于买盘的资金;而气流,相当于股价上涨中的强度。

  笔者在研究了1886~1996年间美国所有4年内上涨15倍的大牛股K线图后发现,这些大牛股都是以30度的仰角开始启动,随后以60度仰角上冲。而在4年内涨幅高达30倍的大飚股,其上升仰角甚至超过80度,与火箭升空无异。伯利恒钢铁正是这样一只仰角超过80度的大飚股。而李佛摩尔精准地把握住了这艘火箭腾空而起并不断加速上升的股价临界点。

  我曾经疑惑一个问题:为什么李佛摩尔看好的是伯利恒钢铁,而不是当时的业内翘楚美国钢铁公司?前者无论在规模和产能上与后者均无法相提并论。为此,我查找了两家公司从1912年三季度至1914年三季度的纯利润,并用对数坐标加以计算后发现,期间伯利恒公司的每股盈利从6.5美元飞升至28美元,也就是说两年内公司纯利润加速上升400%以上,但股价始终维持在40~50美元小幅震荡。其原因不是公司的盈利问题,而是美国在一次大战前夕的4年中处于经济循环的萧条中,市场低迷的人气大大地压制了该股应该展开的大牛走势。而同期美国钢铁公司虽然盈利也上升,但由于为大型企业,总利润被股本摊薄后的盈利加速度,无法与属于中型成长股的伯利恒钢铁公司抗衡。

  此外,李佛摩尔在进行大仓位操作前,一定会先用小资本测试市场的强度到底多头还是空头一方,这种测试的成本最终会告知你市场的大方向。任何资本市场,包括股市、期市和汇市,都是由市场重心决定大波动趋势的方向,这在李佛摩尔之前没有人去加以系统化理解。我认为李佛摩尔对金融市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他是利用测试市场重心来理解大趋势变化的第一人。所谓市场重心,并非指权重股对市场波动的牵制,而是领导股(板块)对资本市场前瞻性的主导。

  李佛摩尔前后横行华尔街35年,风光无限,但真正走向成熟,是在伯利恒钢铁股一战后。此役毕后,他再也没有与任何人在公开场合谈论过股票,对来自市场的任何质问均保持沉默。任何人想要进入他在Heckscher 大厦办公室都难如登天,大楼管理处也从不承认有李佛摩尔这个租客在其中办公。在他最终用一颗真正的子弹,对着自己的头颅抠动扳机后69年的今天,这幢曾作为李佛摩尔总操盘控制室的顶楼,仍不对外开放。这神秘顶楼留给后人的无限遐思,也正是李佛摩尔在操盘伯利恒钢铁前所做的一切:

  等待和希望。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为美国投资策略有限公司投资部总裁、上海鑫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