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abs多功能推车: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第九课第一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10:25

第一框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本框是对世界当代主题的描述,是对国际社会的动态分析,下设三目。

 

一、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

本目是本框的情景导入。通过对比20世纪上下半叶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的变化,认识时代主题的转换,即从“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使学生明确二战后要和平是时代的主流,发展也是时代的主流。

探究与分享:

●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有何不同?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20世纪上半叶的形势可以说是“战争与革命”,二战后世界形势变为: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要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流;下半叶的形势可以说是“和平与发展”。

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二是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三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力。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衡,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根据上述材料。应如何概括当代和平与发展的形势?

【参考答案】当代和平与发展的形势是: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当令世界仍不安宁,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追求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但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在当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参考答案】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它们的存在成为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二、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

本目是情景分析,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时代主题的知识作系统表述。它阐明了和平问题的含义、和平成为时代主题的含义、当代世界和平的形势以及世界人民面临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发展问题的含义、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含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世界人民促进发展的任务等。

【重点难点分析】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中诸多矛盾的两个聚焦点,是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外部条件。只有把握和平与发展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当代国际社会、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的作用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的宗旨等问题。

这一重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要解释和平问题的概念及其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和原因;二要解释发展问题的概念及其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三要阐明和平与发展问题至今一个也未得到解决,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任务。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1、和平问题

(1)和平问题的含义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求和平、谋发展、促会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①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P98探究活动】二战后世界维持总体和平局面的原因

●你认为在上述因素中,哪种因素最为重要?

【参考答案】教材所列的第一点原因最重要,它带有决定性作用。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这是战后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因。

●请你引用事例或相关资料对其中的一种因素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可以运用的材料包括: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的材料,如美国人民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反战运动;使用核武器的严重后果的材料,如二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的核轰炸的灾难性后果;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资料,如跨国公司在当代已经发展到六万多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规模和程度;等等。

(3)当代世界和平的形势以及世界人民面临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

同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据联合国的统计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多年,全世界共发生了180多次军事冲突,造成2100多万人死亡。

近年来,海湾战争、波黑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局部战争以及中东、非洲的动荡和冲突,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颠沛流离,无家可归。

【知识拓展】二战后局部战争绵延不断,世界总体稳定

战后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发动、策划和支持的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有近百个国家的军队、约八十个国家的领土被卷入局部战争。同时,军备竞赛有增无减,世界上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但是,世界总体上还是维持了和平,总体稳定。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世界范围内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人民强烈渴望和平,坚决反对战争,形成全球性的和平运动,有力地钳制着战争势力,维护着世界和平。

当今世界的和平运动,就是各国人民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的重要表达方式,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人心向背,是对战争势力的“强大示威”,已经发挥出和正在发挥着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威慑作用。战后的和平运动大致有三次大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中期。二战刚刚结束,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冷战遏制政策和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世界和平力量迅速团结和积聚起来,形成战后强大的和平攻势。先后在1949年、1950年、1952年、1955年连续召开了四届“世界人民和平大会”;1952年在北京召开了“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从1955年起,“禁止原子弹、氢弹和争取世界裁军大会”每年都在东京举行。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的和平签名运动,并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这个协调世界各国和平运动的国际性组织。

第二次高潮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以反对美国侵越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反战和平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也蓬勃发展,最终迫使美国从越南撤军。

第三次高潮是20世纪80年代。这次高潮主要以反对美苏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为中心内容。美苏之间军备竞赛从战后就开始了,到70年代末,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万枚,约占全世界核弹头总数的97%,足以把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毁灭20次,它们的存在就相当于世界上每个人头上顶着3吨炸弹过日子。面对这种军备竞赛的毁灭性后果,世界人民的和平运动向纵深发展,具有声势浩大、参加和平运动的人数增加、反核要求强烈、矛头直指美苏等特点。

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全球掀起和平纪念活动,得到100多个国家的政府、250多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及联合国的积极支持,终于在1987年12月迫使美苏签署了“中导协议”。世界人民朝削减武器迈出了有实际意义的一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带来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世界人民强烈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以钳制战争、维护和平和发展经济。

(2)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超级大国不敢贸然发动世界战争。

武器是战争的主要物质因素,同时也是制约战争的物质因素。随着核武器的产生和完善,“保护自己,消灭敌人”这一战争的基本原则难以贯彻,因为核战争不仅使战争双方的安全受到威胁,而且对整个人类的生存也是严重的威胁,从而战争具有新的“零和性质”,即战争结果无所谓胜利与失败,而可能是战争双方乃至人类的毁灭。因此,超级大国不敢贸然发动世界战争。

(3)社会主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总之,战后一切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增长,而且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这就是战后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原因。

疑难问题阐释】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①战争的含义、性质和划分

所谓战争,是指不同的集团或国家为了某种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斗争。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是剥削制度的产物。

从性质上看,战争是政治性质的行动。战争和政治有密切的关系,“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战争从卷入范围上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国内战争、局部战争、世界战争。国内战争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局部战争,局部战争是诱发世界战争的一个危险因素。据联合国20世纪末统计的材料,战后世界各地爆发了大大小小的战争两万多起,夺去了两千多万人的生命,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②和平的原则界限和等级划分

所谓和平是指没有战争的一种社会状态,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或者地区范围内或者国内,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或者阶级或者社会集团的政治关系处于正常化状态,即非战争状态。

和平有原则界限。按照国际法的严格定义,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就是战争,而局部的暂时的冲突不属于战争。从国际法上说,两国冲突,只要没有正式宣战,没有成为总体性战争状态,两国关系在法律上仍然处于和平状态。和平可划分等级。最高级的是世界和平,次之是地区和平和国家之间和平,再次就是国内和平。

和平是国家关系正常化状态。这种正常化状态可分为:第一,友好合作关系,即绝对和平;第二,并不友好,但保持外交关系,这被称为积极和平;第三,非战关系,即有矛盾、冲突,但没有演变为总体战争,这被称为消极和平。据此划分,二战后世界总体上维持了世界和平的局面,但这是带有很大局限性的世界和平,是局部战争绵延不绝的、消极的和平。

③战争与和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战争与和平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怎样理解其转化的条件呢?主要应从“战争力量”与“和平力量”的对比去分析。一般地说,当战争力量超过和平力量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就遭到践踏;当和平力量超过战争力量跃居矛盾的主导地位时,和平就能维护,战争就受到钳制。一战、二战的爆发就是战争力量超过和平力量的必然结果。

2、发展问题

(1)发展问题的含义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3)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世界人民促进发展的任务

虽然战后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据联合国2001年统计材料,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 12亿;发达国家与 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贫富差距悬殊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是危害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核心问题突破】正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具体表现在:

(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而战乱和冲突则会使参战国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2)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不稳定因素,降低发生冲突和战乱的可能性;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目是情景回归,是对时代主题内容的深化。阐述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及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和努力。

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危及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教学资源】霸权主义

霸权主义,指的是大国或大国集团通过武力或采用其他手段,把自己的影响和意志强加于别国,谋求对一个地区或更大区域范围进行统治的政策和行为。

“霸权”这个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它指的是个别的大城邦对其他比较小的城邦进行控制。人类社会历史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几个帝国主义列强都想争夺世界霸权,这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政策上的基本而又重要的特征。两次世界大战之所以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帝国主义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必然结果。

二战以后,霸权主义主要指的是超级大国推行的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弱肉强食的外交政策。这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激烈争夺霸权的斗争,是造成世界动乱与不安的主要根源之一,是对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威胁之一。同时,一些国家的地区霸权主义,企图在某些地区或范围内谋求霸权地位,同样对地区与世界和平及稳定造成重大威胁。因此,无论是大霸权主义还是小霸权主义,都不符合世界人民希望和平、发展、稳定、繁荣的愿望,均应在反对之列。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第一次把反霸斗争作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准则提出,受到世界上许多主持正义与热爱和平的国家赞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斗争,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知识拓展】霸权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一,霸权主义的本质和新特点。谋求“领导世界”是美国一贯的全球战略目标,采取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手段来建立以美国为主宰的单极世界格局,妄图实现长期称霸全球,这是新霸权主义本质的突出表现。如果说重新瓜分世界曾是帝国主义一大特征的话,那么冷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大搞新霸权主义,并力图按照自己的意志重新建立世界格局,构筑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

第二,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霸权主义。美国等西方大国利用经济全球化大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再加上苏联东欧剧变、冷战结束的刺激,“全球主义”的思潮便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泛滥起来。利用经济全球化为资本主义对外扩张,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服务,其核心仍然是鼓吹民族国家的消解和国家主权的“衰退”、“弱化”论。利用经济全球化,鼓吹“全球主义”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谋求经济的扩张和霸权,而是要任意干涉别国内政,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实现全球的资本主义化、西方化,最终建立由其主宰的世界政治秩序和世界政治霸权。

第三,推行霸权主义不会带来世界的稳定。必须承认国家利益是任何国家国际行为的动机。霸权主义国家竭力希望保持国际体系的稳定,其首要动机是出自霸权主义国家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霸权主义国家的国家利益和国际体系的现状与变化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要国际体系本身不发生变化,只要体系结构的现状得以维持,霸权国家就有可能继续影响国际行为主体的互动进程,从系统中或通过系统获益。

2、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1)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2)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涵

世界发展的主体是世界各国人民。世界的管理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时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核心问题突破】如何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

(1)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3)国际新秩序主要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当今世界,和平问题属于政治问题,发展问题属于经济问题,因而可以认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以解决和平问题;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解决发展问题。

(3)中国致力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的内容

面对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中国共产党倡导什么样的世界秩序观?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外交思想的重要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检验。我们树立这样的目标并朝着它努力,是要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发展走向的一种期望和追求,表明我们采取各种行动的一种价值导向。我们党和国家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旨在唤起所有具有相同和类似理念的国家和人民,形成一种追求和平、发展、合作的正义力量,引导这个世界的正确走向。

中国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各国应当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第一,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二.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第三,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第四,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第五,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的意义

中国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P100探究活动】中国关于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中国提出这些主张表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些主张顺应当前国际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维护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有效举措,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应对国际社会复杂局势的认真态度和决策能力,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理  解  测  试

单项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并将其序号填入括号内)

1.(2010年高考广东卷)胡锦涛在第六十四届联大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提供了援助,累计兔除49个穷国债务,对4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这些措施(  B  )

①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反映了全球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③表明了国际旧秩序已经瓦解

④体现了我国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义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09年高考海南卷)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4月2日在伦敦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并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合作应对是正确抉择。我们强调国际合作,是因为(  C  )

①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际合作

②当今时代的主题发生了变化

③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④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卷)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C  )

A.恐怖主义和种族歧视

B.犯罪猖撅和毒品泛滥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贫富差距和环境污染

4.我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它包含的基本内容是(  D  )

①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②在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③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④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10年 9月 13日15日,以“推动可持续增长”为主题世界论坛新领军者年会(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从本届年会的议程来看,会议内容有宏观经济领域的探讨,如二十国集团和全球经济治理,专家将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发生之后,二十国集团如何使人们重新树立对金融市场和经济治理体系的信心等进行探讨,从而寻找出路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具有包容性,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据此回答5~6题。

5.从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议程来看(  B  )

A.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D.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6.作为各国政界、学界和商界等各方面就世界经济形势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交流探讨的一个重要平台,“夏季达沃斯论坛”无疑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各方就世界经济领域有很多方面需要释疑解惑和沟通探讨。说明(  D  )

①发展的主体是世界各国人民

②世界的管理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

③世界各国的利益趋于一致

④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追求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近几十年,非洲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因为(A)

A.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B.非洲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政局不稳的状态

C.国际贸易日益自由化

D.国家间发展程度不同

8.“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形势总体上保持稳定,但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快速扩散和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上述论断表明(  C  )

A.冷战格局还没有结束

B.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C.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是金融危机问题

9.恐怖主义在世界的蔓延,有多方面原因,但贫困和不平等是根本原因。要根除恐怖主义,最重要的是(  D  )

A.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

B.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

C.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0.当今世界局部冲突不断,其根本原因是(  A  )

A.国家或民族利益冲突加剧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C.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主题

D,恐怖主义日益猖撅

11.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6亿人口的人均收入低于15年前的水平,贫困人口达13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逐年扩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B  )

①日趋相同的经济结构

②发展中国家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

③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能力薄弱

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说,富国与穷国之间的收人不平等现象正在加剧,必须采取措施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以免影响全球稳定。这说明(  B  )

A.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B.贫富差距悬殊是危害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C.遏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就能解决和平问题

D.贫富差距过大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据此回答13~14题。

13.我们构建和谐世界,就是要(  C  )

①协调国际社会的各种关系     ②消灭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

③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④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近年来中国不断提出一和平发展”一和谐世界”“互利共赢”外交理念,再次向世界宣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建立和谐世界的根本途径是(  B  )

A.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加强与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中国主张建设和谐世界与建立国际新秩序,为此,必须保障(  C  )

①各国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   ③各国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

③各国经济均衡发展    ④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持久和平与稳定。这是因为(C)

①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③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④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简答题

17.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立十周年之际,世界正在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变化。局部战乱、恐怖主义等多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要走出危机,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关键在于找出一条实现共同发展的道路,实现大国和小国、穷国和富国的共同发展。

上述材料反映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结合所学谈谈认识。

【参考答案】(1)材料反映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3)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5)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18.材料一:最近5年,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目前正以每年2500万人口的速度递增。在发展中国家,有近1/3的人处于赤贫状态。如果发达国家不改变目前的政策,世界贫困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20亿。

材料二:2010年6月 9日,联合国安理会以 12票赞成、2票反对和1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929号决议,决定对伊朗实行自2006年以来的第四轮制裁。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6月10日指责西方在对伊朗制裁问题上欺骗国际社会,并宣称伊朗将继续实施其“和平”核计划。

(1)材料1、2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参考答案】材料1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发展问题仍然比较严峻。当今世界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发展中国家还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材料2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和平问题,当今世界仍不安宁。

(2)应该怎样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参考答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分析出材料一是发展问题,材料二是和平问题。然后第(2)问根据第(1)问的结论去回答如何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

19.2007年2月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发表题为《加强中非团结合作,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

胡锦涛指出,关注非洲人民命运,支持非洲国家发展,首先要切实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采取的加强对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就是要提高非洲国家自主发展能力,增进非洲人民福祉。中国愿同非洲国家一道,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作出努力。第一,真诚友好,密切政治上的沟通和协调,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第二,深化合作,扩大经济技术交流,实现互利共赢。第三,加强沟通,促进中非两大文明加强交流,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共同进步。第四,平等相待,加强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请回答: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什么?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②只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2)结合材料分析,胡锦涛非洲之行体现了我国政府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哪些主张?

参考答案】①真诚友好,密切政治上的沟通和协调,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体现了“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②深化合作,扩大经济技术交流,实现互利共赢,体现了“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③加强沟通,促进中非两大文明加强交流,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共同进步,体现了“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④平等相待,加强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体现了“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