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乐梦床业:胎息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16:05

胎息功  

千乘胎息功   

  何为胎息?《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胎胞之中。”《脉望》曰:“呼吸真气,非口鼻呼吸也。”“丹田为气之本源,圣人下手之处,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坤元经》曰:“静养胎中生息,全在默运身中呼吸。不在鼻口,未离鼻口。虽有呼吸之名,实无呼吸之相。”所谓胎息相对于正常人的凡息而言。凡息是通过口、鼻、肺完成的呼吸吐纳,它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这些都是三维空间所具有的,因此,凡息是为后天之息。胎息则不然。胎息吸进的是先天之气,是为四维以上之空间的能量,是我们这个三维空间所没有的,因此,胎息是为先天之息。

  如果练至胎息发动就标志着进入千乘修光功产胎、育胎阶段。换句话说,胎息是产全息气光胎、哺育全息气光胎的必须条件。在高级的胎息阶段,人的后天呼吸完全停止,而丰丹田则真息流行,气光氤氲,内外沟通,梵我合一。在胎息产生之后,全息气光胎也会随之产生,并且,全息气光胎也必须在胎息的环境是哺育成长

  为了帮助大家尽快地进入胎息,我把胎息分成了两个层次,从有为到无为,一步一步地升上去。不过要说明的是,初级胎息法只是阶梯,是为进入胎息的准备,是有为法,目的是使根器较差的学员找到胎息的门径,但不是真正的胎息。对根器较好的学员,可以跳过初级胎息,直接进入高级胎息。

(一)小定胎息功

1、 肚脐——命门式胎息法

用肚脐的穴鼻吸气,一吸气光沿先天脉管(脐眼与命门连线)向后吸至命门,不要出体,然后命门穴鼻吸气,一呼气光向前呼至肚脐,不要出体。如此练习,以至忘掉穴鼻,形成真气在先天脉管跳动的自动节律,这时,肚脐——命门式胎息法就练成了

2、 会阴——尾闾—命门——肚脐式胎息法(双呼双吸法)

用会阴的穴鼻吸气,真气从会阴尾闾向上经督脉至命门穴,然后命门穴呼气,真气向前经先天脉管呼至肚脐,再沿任脉返还会阴。如此穴鼻吸呼,推动真气沿任督脉循环运行,慢慢就会形成脉动式自动节律,会阴——尾闾——命门——肚脐式胎息法便告成功。此法实际上类似意念周天功,只是加上穴鼻的观想,以形成初步胎息。

3、 天目——下丹田式胎息法

第一步,天目穴鼻吸气,气光沿中脉流至喉轮,然后喉轮穴鼻呼气,气光再沿中脉流入下丹田。第二步,天目穴鼻吸气,气光沿中脉吸至下丹田,稍停,下丹田穴鼻呼气,推动气光沿中脉至天目穴。如此反复,使天目与下丹田形成脉冲式的自动节律。

4、 天门——会阴式胎息法

第一步,天门穴鼻吸气,气光沿中脉流至喉轮,然后喉轮穴鼻呼气,6推动气光沿中脉流入会阴穴。第二步,天门穴鼻吸气,气光沿中脉一直灌入会阴气光库,稍停,会阴穴鼻呼气,推动气光沿中脉至天门穴。如此反复,一上一下,忘却呼吸,使天门与会阴穴形成脉冲式的自动节律。此法应注意必须关闭会阴穴,不使漏气,最后收气储存在下丹田。

5、 注意事项

(1) 初级胎息法是后天意识交叉运用,以有为入无为。练功时应注意一旦气机发动,先天意识显现,应放弃有为法,忘掉后天意识,入于无为,无思无念,由意念呼吸到忘息。这样才能更快地进入真胎息。

(2) 千乘修光功突出穴鼻呼吸,运用时要实际观想穴鼻,也就是想象鼻子长在某一穴位上,学员可以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灵活地掌握千乘修光功这一诀窍。

(3) 以上胎息法可以单练,也可以结合其他**一起练,具体练法大家自己灵活掌握。

(4) 妇女经期最好派不要练胎息法。

(二)大定胎息功

          人身体内有三个阴阳相交之处:第一个是双眼相交。左目属阳,右目属阴,使二目对视,就产生神光。神光照视气穴,主化阴生阳,如同天上的太阳,照射地上生长万物一样,没有它则万物不生。第二个心肾相交。心神属阳中阴,肾气属阴中阳。使心肾相交,就产生精气,化生津液,灌溉五脏。第三个是内气与天气相交。内气属阴中之阳,天气属阳中之阴使二气相交,就产生内丹,化全身之阴,变为纯阳体。这三个相交,都是以真意为引。就是用一心不二的意念,引导阴阳交合。胎息的产生,必须经过三个相交,激发内气,产出真药物,才能形成胎息状态。

1、 双止交融式胎息法

入坐之后,放松全身,轻闭口唇,舌顶上腭,息心静虑。然后用双目相交对视正中鼻粱根处的外光,把心意定在双目中心。观光不可用力,而是轻松自如地看,观到双目发胀,或者模糊不清时,才是阴阳二气集中的景象(若血压偏高的修炼者把此作为一个过渡式)。这时用天目穴鼻吸气,气光向下沿中脉搏直灌下丹田,稍停,然后下丹田穴鼻轻轻呼气,推动气光上升至天目,这样大约三个反复,忘掉呼吸,以两目交融之神光照视下丹田,观穴中虚空境界。吸气时用意达到气穴,呼气任其自然,逐渐淡忘呼吸,神光始终照在下丹田中,做到一丝杂念不起。这样练功,大约经过三个月,才能感觉双目中心含有小气珠,就是神光产生。只觉有圆形,不显光明。如达到这种境界,才是性光初显,练功人还必须有耐心和毅力,勤采太阳气光,光明才会越来越明亮,也就才有结胎的可能性。

2、 心肾交融式胎息法

  第一步,心轮穴鼻向下吸气,真气沿中脉涌至下丹田,稍停,然后下丹田穴鼻轻轻呼气,真气沿中脉上升至心轮,如此反复,直至忘却后天呼吸,真息在心轮至下丹田自动往来,一上一下,形成节律,这也是心肾之初交。

  第二步,每次静坐,在心轮区用意念推动真气沿中脉逆时针方向转圈,从上到下,密密匝匝,慢慢旋至下丹田,稍停,再从下丹田沿中脉搏顺时针方向转圈,从下到上,密密匝匝,慢慢旋至心轮,如此反复,直至忘却后天呼吸,放弃任何后天意识,让真息在心轮至下丹田自动往来,一上一下,形成节律。转圈可以由小到大,大不出体,神光和意念一起转动。《胎息诀》曰:“运心肾两气,上下往来,交媾于中宫,诸神不散,温养元气,丹砂共同芽自出,深根固蒂,永息绵绵,久而长生,去世得道矣。”

3、 性命交融式胎息法

  百会穴鼻吸气,真气沿中脉涌至下丹田,稍停,然后下丹田穴鼻轻轻呼气,真气沿中脉升至上丹田,如此反复,直至忘却后天呼吸,真息在上、下丹田自动往来,一下一下,形成节律。

4、 灵藏式胎息法

  由节律式胎息进入忘息后,也就进入了入定的状态,这时应灵目在下丹田里内视,似照非照;或者灵鼻在下丹田里呼吸微微,似息非息;或者灵耳在下丹田里听轻轻心跳,似听非听。久久练之,两目之性光会与下丹田之命光逐渐交融,自然形成玄珠型的全息气功光能量团。此时胎息“绵绵不动,若忘若存。目不离观,观无所观;神不离散照,照无所照。坐(卧式最佳)到澄澄湛湛,物我两忘,元神真气凝入共黄庭,内不出,外不入,如在胎中,神息相抱,则息不待调而自匀矣。”此一阶段为产所光胎的关键时机,练功者一定要勤采太阳之气光,注意关穴、闭穴,最好暂停止性生活,做到不漏或少漏,精气神旺自然产胎息。

 

[胎息经]注释  

 《胎息经》胎者胎其神,息者息其气。胎字是指神之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母腹。息字是指粗气绝灭,外气不行,气既不行,自然百脉冲和,一片光明。气犹水也,神犹月也,月动由于水漾,神摇由于气牵。水澄则月明,气定则神慧,神气相抱,达于大定,而内丹自成,故曰“胎息”。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神犹人也,气犹马也,马载人驰,犹之气牵神动。故欲神定自在,有如孕妇之怀胎者,舍降伏其气,使气能归根蛰藏,莫由致也。《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朱子《调息铭》曰:“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蛰,其蛰无朕。调息者,须似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摄生三要》曰:“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初闭气一口,以脐呼吸,数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气出之,当令极细,以鸿毛著于口鼻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度。渐习转增数之,久可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举凡生物,莫不有气,而命即寓于气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知觉、运动者,莫非气之运用也。无气则不能动,自成死物矣。凡蠢蠢者莫不含灵,灵者神也,而性即藏于神之内,无神以主,则有如木石,非死而何?故知人身之所以生者,气与神也。惟是此气与神,禀之于天,而又受天之陶铸,《阴符经》所谓天地万物之盗,及古哲云,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尽而死也,皆指此。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此乃本经最要之诀。盖虚无者,即是致虚守静,更立玄牝之法。虚者虚其心,无者无其身,虚其心则神自清,无其身则气自静,能清能静,神气自养矣。然此非一赋可几者,必朝斯夕斯,动静一如,方能有成。故曰固守,言不可须臾相离,一刻怠忽也。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素问·上古天真论》日:“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此言神之与气,是一非二。无气则神无依,无神则气无主。神既为主,故神动即有气动,神不动,则气亦不动,如影之随形。经虽明言神气并举,阴阳两列,然修道之功,惟在阴阳合一,而固守虚无,即是致虚极,守静笃,又为合一之手段也。若欲长生,神气相注。神气合一而定,即是此节之旨。盖神行气行,气行精败,形因之衰矣。惟神凝气定,形随以泰,自然长生。张三丰《道言浅说》曰:“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九,旋复降下绎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矣”。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心不动念,无来无去,即是心定神凝之功。岂特无来无去,直须绝对待,离二边,空三际,如如长住,住无所住方是。心不动则气不动,故继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是气无出入,息灭尽定,心气不二矣。勤而行之,是真道路。《胎息经》自始至终不离神、气二字,有神有气则相守,忘神志气则入虚,功夫由浅入深,而效验则步步不同。学者如能格守勿失,勤而行之,则柔气功之道尽在是矣。就《胎息经注释》答读者问张义尚1982年第3期《气功》杂志载拙作《胎息经注释》一文,多年来不少人来信赞我注释,比之《云笼七签》中葛洪所论和王文禄、幻真诸前辈所注超胜,但经中有些语句,尤其入手二句还不无疑义,希望我能更进一步地解释。其次,认为《气功》所载非全豹,希望我能把原作全稿复印出来,分惠于同好。回答如下:《胎息经》是我国古代气功文献中的精品。胎息二字,胎是圣胎,乃真神所结:息是真息;乃内外呼吸气停(真息无息)所成。只此二字,已明明指出神之与气,互相对待,互为其根。神属阴,喻之为汞;气属阳,喻之为铅,此是本身之阴阳。神是性。气是命,性不离命,命不离性,二者是二是一,即是性命双修。故虚靖真君日:“神是性兮气是命”。曹文逸仙姑曰:“我为诸公说端的,命蒂从来是真息”。经首二句,“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话是两句,事只一端。前句言神(胎即是神之喻),后句言气。而神气合修之主旨,专在“伏气“二字,乃是修习之手段。气如何伏?又专在“凝神”。故虚靖真君说:“神不外驰气自定”。并且经中言神气之重要,有“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句;言神气之互根,有“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句;言修习之方法,有“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和“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句。虚是虚其身,无是无其气;曰养则不是勉强造作,而是自然而然,两者相注如水乳交融。反反复复,都只是神气二字,真可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也。总上可知:“胎”是比喻心神能安住不动,也就是出生定力。道家谓之为内丹或阴丹,须已摆脱了身外的呼吸和身内脏器功能,即一切气化之气的干扰方能形成。到了那个境界,是为“伏气”。就是自然地不觉有内外呼吸之痕迹,而唯一神独耀,故曰“胎从伏气中结”。在此圣胎凝结之同时,内外气息亦自归于寂灭,故曰“气从有胎中息”。古仙曰:“脉住气停胎始结”,陈泥丸祖师曰:“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有一婴儿在下田,与我形貌亦如然。”皆可为证。还有必须知道的,玉蟾仙翁曰:“昔日遇师真口决,只是凝神入气穴”。气穴,一般都指为脐下之下丹田。实际上所谓气穴,我得真师指授,乃是在静定之中,真神与真气相依相抱而合一;换句话说,即是以气为穴而神凝之,所谓“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内”者是也。善乎闵一得真人之言曰:“圆虚圆寂,圆清圆和,何内何外?何有何无?生生化化。一付如如,还返妙用,如斯如斯,成身内身,是名真吾”。此种高级层次功夫的行持,是不拘行住坐卧,只要能祛除一切杂念妄想,不思过去未来,惟用现前一念,将全身放松,与整个宇宙太空法界融为一体,则气自养。如是熏习既久。自见“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矣。总之,《胎息经》之所指示者,乃是直接从神气人手,一而不是在后天幻躯上去纠缠。这符合于老子“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之旨,亦符合于《谭子化书》“忘形以养气”之诀,故在古代气功中,乃是比较高级的层次,除了真正人元丹法乃依同类阴阳而修外,此则是本身阴阳亦通虚空阴阳之唯一可靠而无偏倚之大道,至简至易,至圣至神者也。至于拙作《胎息经注释》之原稿,本名《胎息经笺疏》乃辑入了各门各派有关入门之语句作印证而成,将来如有必要,考虑修订单行。若就真实修持、真实受用而言,则正如白真人所云“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若就最高境界而言,则“举心便错,动念即乖”!总上所述,皆是葛藤,应早承领三百痛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