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抵债增值税:宝鸡地名的由来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03:33
宝鸡地名的由来42009-12-09 22:54
要知传奇式的宝鸡来历,必先从鸡峰山说起。

那座群峰如雕,云绕铁索,雾漫猴路,巅挡鸟道,锋刺青天,被誉为宝鸡八景之冠的鸡峰山,在约公元前二十三世纪以前的上古时,称陈仓山。山上古祭石鸡,后祀铁鸡。因山高景奇,又有仙境般的宝鸡鸣祠,故从古以来,每逢农历六月六,是人们朝山观光的一天。苏轼曾在山下的龙宫寺,留有“鸡岭云霞古,龙宫殿宇幽”的诗句。

相传秦穆公因听传说,曾将陈仓山改名为宝鸡山。以因当地有宝鸡山,后称陈仓山,因而逐渐把这里的政权管辖区地名,叫做陈仓、陈仓县。

由陈仓山,更名为宝鸡山,是从春秋时秦国君王,在陈仓这地方,“获陈宝,尊陈宝”的神话故事而来。《史记》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就有几处。

据《史记●索隐》引《晋泰康地志》记载:秦文公时(公元前765~前716),陈仓地方,有个猎人,捕获一只怪兽,不知是何物?就去献给秦文公。路遇两儿童,竞相嚷着说:“这兽是喟精,常在地下吃死人脑浆”。猎人听后,想打死这怪兽,就用枝条抽打兽头。此时,怪兽突然高喊着说:“这两个儿童,才不是人呢,都是野鸡精,名叫陈宝。得雄的,可成为天下之王;得雌的,能称霸于天下”。儿童的本来面目,被揭露以后,就变成野鸡飞走。雌的,飞到陈仓山北坡,被捕捉后,变成石鸡;雄的,飞往东南。

猎人将这段奇事,禀报给秦文公,文公就在古陈仓县城斗鸡台,即今市东(陕棉十二厂)火车隧洞上,修建祭鸡台,即陈宝祠,也叫陈宝夫人祠;把陈仓地方这种神奇的野鸡,当宝贝鸡,敬奉起来。从此,每年祭祀陈宝,就成为秦国一项规模宏大的盛典。也把陈仓山,逐渐叫为宝鸡山。

又据《史记●索隐》引《列异传》记载:下传七世,秦穆公为国君时,他一次游猎,无意中获得了那只雄野鸡,也立祠祭祀。后来,秦穆公果然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雄。

另据辛氏《三秦记》记载:陈仓山,有山鸡与石鸡为伴,恩爱不离。秦赵离,引火烧山,山鸡飞去,石鸡晨鸣山顶,呼叫之声,闻数十里。后又相传演变为:秦穆公在一次打猎中,忽听得两只神鸡斗架,声传几十里,当他跟声追踪到祭鸡台时,一只神鸡飞往鸡峰山,另一只神鸡,飞到陵原边。遂将祭鸡台,改叫斗鸡台。

《汉书●郊祀志》记载:西汉成帝初年(约公元前30前),认为年年岁岁朝拜陈宝,是件苦事,召见丞相匡衡商议。那凿壁借光自学成才的匡衡,建议废止陈宝祠,成帝纳之。事有偶合,第二年,陈仓县南郊,大风狂起,甘泉竹宫被刮坍塌,畴中十围粗大树,被拨起一百多株。皇帝问经学家兼目录学家刘向,刘向答道:“陈宝祠,是自秦文公至今七百多年的古祠庙,汉朝兴盛以来,野鸡常来陈宝祠栖息,国运亨通,当视为福祥之兆应。”天子下诏书,命令恢复陈宝祠于陈仓县城。

《县志祠祀》记叙:清朝乾隆二年(1739年),宝鸡县令乔光烈,在古陈仓城斗鸡台南城根下,也修陈宝祠,敬奉陈宝夫人,俗称娘娘庙。六十年代前后,社员用城堡残墙的土肥地,后又因修铁路复线,拆毁陈宝夫人庙。

至此,是谁将陈仓县改名为宝鸡县?是唐朝肃宗皇帝所改。他为何要改?又得从一段美妙的传说讲起: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同杨贵妃逃出长安,杨贵妃在马嵬破前,饮恨吊死,唐明皇孤驾奔往四川。在危急中,肃宗在风沙之地的灵武即位。接着,雍州(即今凤翔)吃紧。太守怕雍州理城难守,即另筑新城。但新城几筑几塌,终未修成。一夜瑞雪过后,一只凤凰在雍州理城西北三里处,踏出一圈足迹飞去。太守得报见状,欣喜地从凤凰起迹筑城。不久,新城即筑起。

肃宗皇帝,闻知雍州有如此奇事佳兆,认为是自己功高德重,就将年号改为“至德”,并下旨令,在雍州新城为他建造行宫。第二年,行宫建好,肃宗即迁驾临时都不得城雍州。紧跟着,更名雍州为凤翔。

太守见皇帝博采祥兆,广纳吉事,又把所辖陈仓县有关如上传闻异事,向唐肃宗禀告了一遍。肃宗听后,大喜!心想:秦文公获“陈宝”,国运兴旺。秦穆公得雄雉,为五霸之冠。汉成帝废陈宝祠,遭狂风报应。既然先朝以陈仓山名陈仓县,当今,陈仓山早已改名为宝鸡鸡山,我何不以宝鸡山而改陈仓县为宝鸡县,使我大唐恢复元气,国强民富呢?肃宗皇帝,便在至德二年,将陈仓县,改名为宝鸡县。

陈仓古城,宝鸡的传说,经历数千年,世代相传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