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消费税税率:我亲自参与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纪实系列之一上山下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57:55
作者:老浅     来源:强国论坛深入讨论区     发表时间:2007-02-03     浏览次数: 291    字号:大  中  小
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余年了,共和国前三十年的历史正在被一些人所淡忘,甚至是有意无意的去诟病。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有人在说:中国就是八十年代后,才真正开始了强国富民,而56年的工商业改造、57年的反右、58年的大跃进.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社教直至文化大革命都是毛泽东独裁的恶果,甚至高调的宣传毛泽东“革命有功、建设有过,文革有罪”的论调。
果真是这样吗?我作为一个共和国前三十年建设的亲历者和六、七十年代各种运动的全过程见证者,觉得有责任把我所经历的那段历史,以最真实的文字展现出来。下面是我的这个系列帖子的第一部分:
一.上山下乡
我是1962年下乡的H市的下乡知情,由此可见,上山下乡并不是文革开始后才有的,更不是有些人说的是毛主席利用完了红卫兵后的发配。
众所周知的在整个大地上60年代初一场百年未遇的,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大幅度减产,甚至有很多地方绝收。在这个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七分天灾,三分人祸。七分天灾就不用多说,哪三分人祸,就是1958年有些领导干部,趁全国上下鼓足干劲,搞大跃进之时,趁全国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之时,大刮共产风、浮夸风,不仅虚报产量,甚至错误的认为可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在某些地方还出现了把一个县一个公社搞成超级大公社的现象。
可是,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较低和农业基础建设的缺乏,当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来临之时,在粮食产量大幅下滑的现实面前措手不及,以致在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饿死人的惨状。特别是那些把一个县搞成一个公社的地方尤为突出。幸亏毛主席及时的、准确的认识到浮夸风、共产风所带来的危害,通过强调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制。阻止了共产风,浮夸风的蔓延。使得严重饿死人的情况仅局限于个别地区。
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1961年底至1962年初,在我所属的城市,响应了毛主席的号召,用生产自救的方法,在市郊创建了多个国营农场。我就是在这时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报名去了国营农场。当时,毛泽东号召年轻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而我们地方上的口号则是:承担国家因自然灾害引起的困难。自力更生,减轻国家负担!。
到了农场,除了有几亩荒芜的薄田外一无所有,在来不及盖草房前,知青们都分住在农民家里。慢慢的通过这些城市的年轻人上山背来的毛竹,砍来的茅草,建起了一幢幢茅屋。后来在茅屋的基础上翻建了泥墙瓦房,再后来农场建起了砖瓦厂,开始建造了砖瓦结构的平房。直至到后来的楼房。农场就这样一步一步的从小到大,从一无所有到初具规模的真正的国营企业。而这些全都是用我们一双双稚嫩的手建设起来了,随着农场的兴旺,我们的双手从稚嫩变成了长满老茧的厚实的手。
不是有人在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惩罚吗?是劳改吗?殊不知我们是负有如此重任-承担了国家的暂时困难,而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更是在上山下乡的生涯中锻炼了自己,不管是农业劳动的知识方面,就是在其他知识方面都有所提高。从一个啥都不懂的城市毛孩子,能掌握从一粒谷种开始,到粮食收割的全部技术。
学校里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还必须通过实践来提高。比如几何学的平行线的原理,我们就在实践中的进行了有效的运用。当年,我们在接收后来上山下乡的老三届,第一次到田边要他们傍秧绳,拿了根尺无法下手,有的勉强傍好了秧绳,一量结果都不够格,其原因他们只知道书本上的平行线的制作,却不知道运用到实际上来。于是我就把那根尺子的作用说给他们听,这根尺子要与前面那根秧绳成直角。在另一端再插一根秧绳。这样的两根秧绳就是两根平行线。只有是两根平行线,上下的距离才会相等。然而刚下来的知青哪怕是66届的高三毕业生开始都不知道。但一说就知道了。这一个小小的例子,不正是说明了书本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这个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吗?
1967年冬天,我们农场投入了全部劳力,进行了农田的基本建设,即将零星田亩,勾画成一方一方的大田亩,每方之间有机耕路——尽管当时农场的机械化程度并不高,但我们已经在为不久的将来农业机械化作准备了。虽然一开始并没有大型的机械化设备,但是我们在省市县领导的支持下,购进了一批电耕犁。由于我们在前一年冬进行了农田基本建设。因此,电耕犁下来后,非常的适应。
随后,全国开展了农业机械化运动,而在我们农场(当时是浙江建设兵团)则搞了三省一市农业机械化推广现场会议。因为我们农场的土地面积在南方地区算比较大的,而且是国营农场,又在大城市边上等等有利因素,这样,这个大规模的现场会议就放在我们单位召开了。
根据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精神,我们农场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办了第一个场办工厂-奶粉厂。我们农场有几个中型的奶牛场。饲养着优质奶牛。开始时我们的牛奶卖给市的一家牛奶公司。后来在兄弟厂的帮助下(那个时候的企业之间都是合作互助的),自力更生办起了自己的奶粉厂(注册商标为红旗牌),产品远销到全国各地。
我们农场在上面的基础上,还结合了自身的优势,创办了制药厂,电器设备厂。为了解决农场职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还办了学校,开始是小学,接着是初中直至高中。不但解决了农场内部子弟的上学问题,还使得周边农村子弟也有学可上。
在医疗方面,各个生产队(兵团时的连队)还都配置赤脚医生,在农场有卫生所。在农垦局(兵团时团部建制)职工医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这些城市里来的年轻人们慢慢的长大了,而原来的茅草房也没有了,换成了一排排的青砖瓦房。后来又建成了楼房。打了无数的机井,解决了吃水问题。在农村解决了自来水。
以上是我短暂的人生道路的历程,不过今天要想再来看看这个农场,很遗憾,看不到了。因为她是国营的,当然被列入倒闭、转制行列了。
原载强国论坛(作者:老浅/2007-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