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套使用方法:史海钩沉 深闺庭院锁古祠 闲云出岫 六妆漫卷掀珠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1:27:30

明日起,陈家祠六设计方案海选决定稿,新面孔9月1日面世

www.guangzhou.gov.cn2009年7月20日 17:00:07来源: 南方都市报

  细雨斜织,薄似轻纱,古祠静谧,漫卷如画。

    灰砖彩脊的陈家祠,坐在岁月的深处,沉淀过115年的风雨后,有着总也惊不破的沉静。无论是不时闪过的镁光灯,还是川流的人群,都不能。两个月之后,沉静的古祠周边将迎来逾百年最大的一次换颜行动。

    新的换颜方案将于明天在陈家祠公示,由专家和市民海选。

    一期工程元旦完成

    出地铁,往右,再左。几十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长大,曾经突显于城西的陈家祠也渐渐被挤进深闺。

    虽然陈家祠的焕颜方案至9月1日才能最后选出,但可以肯定的是,焕颜之后的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面积将超过7万平米。比115年前的陈家祠的原始总面积3.66万平米多出近1倍。

    借居陈家祠多年,曾经立在陈家祠大门口的32中上周已清拆完毕,目前正在对废墟进行最后的清理。这里将是陈家祠未来的前院广场,设计师们将让陈家祠以怎样的面孔示人,只有等角逐之后才能清晰。可以肯定的是,明年,经过中山七路的人们,偶一回眸即可看到陈家祠的大门。还有那曾经被拆毁的古旗杆。这些将是陈家祠焕颜工程的第一期,预计在明年元旦左右完成。届时,被周围不断成长的建筑围困在内巷里的陈家祠,将走出深闺。

    六方案明起海选

    事实上,激活陈家祠的方案进展报告早在一个多月前就送到了市长张广宁的手里。

    5月28日,端午。市长张广宁在视察十三行之后,要求荔湾区“可以着手明确区域功能定位,进而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调整经营业态,将文化与商业、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处理得尽可能协调”。半个月后,荔湾区区长周亚伟签发的《荔湾区关于加快推进‘四区一街’宜居城市建设的报告》送到市里。报告包括西关大屋、陈家祠、沙面、十三行、上下九在内的连片改造方案。

    这份《报告》显示: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的改造工作正在顺利进行。“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占地约7万平方米。那里将是集岭南传统建筑艺术、民间传统工艺展示、群众文化活动集散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广场。据悉,陈家祠将进一步扩大广场客量及活动内容。陈家祠的周边,不排除有步行商业街,或者有“市井文化”表演的平台设计。

    《报告》称,6月5日,陈家祠广场的设计竞赛方案已交由6家专业机构进行设计。21日,将通过为期一个半月的公示及海选的方式决出设计方案的定稿。“每个有兴趣的人都可投上自己的一票,选出自己心中的理想方案”。9月1日,陈家祠最新的面孔将面世。

    可申请五星级景点

    这是一个让李卓祺欣慰的消息。55岁,在陈家祠“从一个小帅哥慢慢变成小老头”的李卓祺,在陈家祠里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当了近30年馆长。“这一次,政府的确下了大决心!”李卓祺对陈家祠的改造心怀向往。他相信“民间工艺博物馆将会打被造成一个‘体面的博物馆’”。

    若是按照政府之前通报的设想,陈家祠的焕颜工程将会有三期。首期的前院工程只是其中的第一期。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陈家祠后院建博物馆也可能成为三期工程的一部分。若能建成一个外表与陈家祠风格统一,里面保安、消防系统达标,具有现化化功能的陈列馆,那么博物馆几十年来收藏的‘宝贝’就可以常设性地展出。“而不是像现在,因为不具备展出的条件,多数时候‘宝贝们’都藏在仓库里”。若是所有工程顺利完工,陈家祠将不仅仅是新“羊城八景”,还可以去申请五星级旅游景点。目前,陈家祠仅是1A级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也可由目前的二级博物馆,申报为一级博物馆,那将会成一个“体面的博物馆”。

    目前,陈家祠的游客每年都在60万至70万左右,若是建成5A级景点,陈家祠将进一步被激活,“相信游客量会进一步提升”。

    ■史海钩沉

    “红宝书”救了陈家祠

    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史学院院长、文博专家黄淼章,曾经在广东民间工艺馆任过4年的馆长。明天,他也将是荔湾区政府邀请的海选专家评委之一。

    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中国。陈家祠停止开放。但闭馆并未让陈家祠避过劫难。

    “因陈家祠属于民间祠堂旧建筑,且建筑装饰上的不少图案内容都是一些祈寿纳福、消灾辟邪等题材,而这些题材内容在“文革”中均被列入封建‘四旧’的范畴,包括许多馆藏的文物也成了“四旧”。所以在当时的形势下,古祠和几万件文物的命运岌岌可危”。

    虽然博物馆的人员将所有能移动的构件作了保护处理,但那年6月,一批红卫兵冲进陈家祠,将供奉在后堂神龛里的1万多个陈氏牌位搬走并放火烧掉后,又将后院的石湾陶塑瓦脊毁坏。一批红卫兵要爬上屋顶去毁古屋脊,被博物馆人员劝阻后离去。

    新华印刷厂得知陈家祠已经闭馆,遂以要赶印“红宝书”和“文化大革命”刊务任务重,厂房不够用为由,要求将陈家祠变成生产车间,遭到广州市文管会的反对。文化系统内部数次开会讨论协调均无结果。工人开始在陈家祠贴出大字报,并将印刷机器强行搬进了陈家祠。那时新华印刷厂当时承担了中南五省区印刷毛主席画像、毛泽东文选和“红宝书“的任务。

    之后,他们在陈家祠装机器,建阁楼,甚至开窗取光,在青砖墙上贴满了“文化大革命”口号。陈家祠自此成了重要的红色宣传阵地,“革命小将”们也不干扰和破坏印“红宝书”。当时工厂为了搞生产,也成立了“工人纠察队”日夜巡逻,坚决抵制“红卫兵”冲进来搞破坏。陈家祠就这样躲过了破“四旧”的厄运。

    三度上书国务院

    为了保护陈家祠,人大代表、专家及文物工作者多次上书国务院。

    1966年11月,电影机械厂凿开后院围墙,冲入其中。市文管会的麦英豪、陈以沛等人就陈家祠被占联名上书国务院。国务院批复要军管会慎重处理此事。尽管军管会召集省市文管会、工艺管、电影机械厂开会。但仍同意机械厂在后院建一间三层临时厂房。市文管会强烈反对未果。之后,32中学亦占用陈氏书院书院正门广场约2000平方米,且拆毁4个旗杆夹和石台,建起四层校舍。

    1970年,工艺馆与市文馆会就三单位破坏陈家祠再次上书省市革委会。两年后,省革委会确认陈家祠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意收回陈家祠被占用的地方。几年后,机械厂再度要在陈家祠建五层大楼的厂房。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均表示反对,工艺馆何民本再次写信报告时任省委书记的焦林义。中山大学教授、省文管会副主任商承诈等人联名写信给中央领导和焦林义,尽管焦林义明确批复:“凡属确定的文物保护范围不准再搞新建筑。”但电影机械厂打着“有中央首长江青、王洪文亲自过问此事”的令牌,硬是在东院建起了五层大楼,之后又加盖两层。

    陈家祠一再被侵占的现象引起了舆论强烈不满。1979年,国务院发出109号文,指出占用陈氏书院的工厂必须迁出。

    第三次批示是在1980年5月7日。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加强古建筑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请示报告》中指出:广州陈家祠被搞得面目全非,限期搬迁问题至今仍未解决。当年12月1日,广州市革委会办公室召开有省、市文化局等15个有关单位负责人会议,会议纪要指出:新华印刷厂必须在年底迁出;电影机械厂也要搬出。

    “文物管理部门对于收回电影机械厂在陈家祠非法占地的行动持续了近30年之久”。

    外宾建议做博物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陈家祠的价值并未被发现。尽管早在20世纪20年代,《陈氏书院(陈家祠)》已经被德国人所著的《中国古建筑》纳入书中,但民间工艺馆的人是在60年之后才看到那本德文的刊物。1955年,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了陈家祠。但那时广州行政干部学校已将这里作校舍四年。

    1956年5月19日,广州市文化局请示当时的市长要求将陈家祠交给文化局负责保护管理,让干校别选他地。1957年,时任市长朱光陪同罗马尼亚贵宾参观陈氏书院时,外宾称赞陈家祠建筑艺术胜于欧洲18世纪建筑,认为当作行政学校十分可惜,建议以此建立博物馆。广州美术界的专家也多次呼吁。同年,广州市人大代表胡根天等提交议案,提出保护陈家祠。当年11月2日,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发出特急件《关于陈家祠移交市文化局专责保护管理的通知》,称原市干部占用陈家祠部门房舍须于当年12月底以前分批全部退出,以便使这些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古文物完好无缺地供给国外人士观赏。另文化局与此同时还应组织一些技术人员在祠内进行必要的普查、勘测,迅速草拟出修缮工程计划。

    一个月后,《交接陈家祠协议书》签订,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迁出了陈家祠。1958年初,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拨款12.5万元作为维修陈家祠的经费。博物馆开始筹建。

    1958年底,从”广东工艺博物馆”、“广东民间艺术馆”、“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美术博物馆”,直至今天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博物馆数易其名。1959年,10月1日,广东民间工艺馆各项筹备工作完成,正式对外开放。

    采写:本报记者 秦鸿雁 实习生 伍悦

    摄影:本报记者 冯宙锋 陈辉 实习生 陈文才

(编辑: 代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