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总医院编制:广西省地名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0:44:37

广西地名由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Cuangxi Zhuangzu Zizhiqu) 

 

简称桂。在我国南部,南临南海北部湾。北宋初建广南路,后又分为东,西两路。宋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地。简称广东路和广西咱。明建广西布政使司,清设广西省。1958年3月5日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广西自宋至清台所皆在桂林(宋代名桂州,明、清为桂林府),故简称“桂”。

 

1南宁市(Nanning Shi)

 

位于东经108.3°,北纬22.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唐称邕州,四方俱水而中高曰邕,有邕溪水。元置南宁路,明清为南宁府,取粤南永宁之义。1914年置邕宁县,1946年改南宁市。

 

 

邕宁县(Yongmng Xian)

 

位于东经108.4°,北纬22.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元置邕州路,以邕江得名。1914年以邕州改邕宁县。四方俱水而中高曰邕,宁,取安定之意。

 

 

武鸣县(Wuming Xian)

 

位于东经108.2°,北纬23.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隋置武缘县。1913年置武鸣县,县东北有大鸣山,因武缘之鸣山为名,寓以武功鸣天下之意。

 

2柳州市(Liuzhou Shi)

 

位于东经109.4°,北纬24.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唐贞观八年置柳州。以地当柳星,故名。另据《旧唐书·地理志》:柳州以州界柳岭为名。1946年设市。

 

 

柳江县(Liujiang Xian)

 

位于东经109.3°,北纬24.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1931年置柳州县,1937年改为柳江县,因柳江得名。

 

 

柳城县(Liucheng Xian)

 

位于东经109.2°,北纬24.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宋代之龙城置县,故名柳城。

 

3桂林市(Gullin Shi)

 

位于东经110.2°,北纬25.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秦置桂林郡,地非今桂林市。唐置临桂县,1940年设桂林市。据《今县释名》:“治东北有桂山,桂生其巅,”故名。

 

 

阳朔县(Yangshuo Xian)

 

位于东经110.4°,北纬24.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隋置阳朔县,因县北有阳朔山而得名。

 

 

临桂县(Lin'gui Xian)

 

位于东经110.2°,北纬25.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唐置临桂县,以临近桂山而得名。一说县因临桂江而得名。

 

4梧州市(Wuzhou Shi)

 

位于东经111.3°,北纬23.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汉置苍梧县,唐省苍字,置梧州。因苍梧山得名。1927年设市。1943年废市为苍梧县,1949年又置市。

 

 

苍梧县(Cangwu Xian)

 

位于东经111.2°,北纬23.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隋设县。据《史记正义》:“苍梧山,在道州南。”县以山名。

 

5北海市(Beihai Shi)

 

位于东经109.1°,北纬21.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濒临北部湾。1950年设市,以今市区中的古村落(北海村)北面濒海而得名。

 

 

合浦县(Hepu Xian)

 

位于东经109.2°,北纬21. 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东邻广东省。汉置合浦县。城北有廉江,亦曰合浦江,江口分为五,西南注于海,故以名县。

 

6凭样市(Pingxiang Shi)

 

位于东经106.7°,北纬22.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明置凭祥县,因故凭祥洞为名。一说凭祥水自县治南合涧水北流注之,故县以水为名。“凭祥”系壮语,意为来此赶集有床位住宿。1955年设市。

 

 

马山县(Mashan Xian)

 

位于东经108.1°,北纬23.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部。1951年由那马县和隆山县合并,取二县各一字置马山县。

 

 

扶绥县(Fusui Xian)

 

位于东经107.9°,北纬22.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1951年由扶南、同正、绥渌三县合并置扶绥县,以其中二县首字得名。

 

 

大新县(Daxin Xian)

 

位于东经107.1°,北纬22.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西邻越南。1951年并养利、万承、雷平三县置大新县。1949年盘踞在万承县大岭乡的土匪被我游击队打败,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取万承县大岭乡的“大”字和养利县宝新乡的“新”字,1951年并养利、万承、雷干三县置大新县。

 

 

上林县(Shanglin Xian)

 

位于东经108.5°,北纬23. 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唐置上林县,因上林洞为名。

 

 

崇左县(Chongzuo Xian)

 

位于东经107.3°,北纬22.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1951年由崇善、左县合并置县。取二县首字为名。

 

 

天等县(Tiandeng Xian)

 

位于东经107.1°,北纬23.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1957年置天等县。以添等圩为名,因“添”与“天”同音,改称天等县,系壮语音译转写。“天”、“添”意为石头,“等”是竖立之意。相传在今镇南街的一个山脚下初设圩场时,竖立着一块大石,故名添等。

 

 

宾阳县(Binyang Xian)

 

位于东经105.8°,北纬23.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1913年改宾州为宾阳县,以在宾水之阳,故名。

 

 

宁明县(Ningming Xian)

 

位于东经107.0°,北纬22.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与越南相邻。唐置羁□思明州。思明系壮语,思意为江,思明即“明江”之意。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以思明有“反清思明”之意,改为为宁明州,1912年置宁明县,因县东有左江支流明江得名。取明江安宁之意。

 

 

隆安县(Long'an Xian)

 

位于东经107.6°,北纬23.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明嘉靖七年置隆安县,因析宜化县之思隆十里置县,又因有隆山,寓平安之意而得名。

 

 

横县(Heng Xian)

 

位于东经109.2°,北纬22.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唐置横州,1912年改横县。因县西南有横槎江,中有横槎滩,又称横浦,故名。

 

 

龙州县(Longzhou Xian)

 

位于东经106.8°,北纬22.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唐置龙州,1913年置龙州县。有龙江,自越南流入上龙,即丽江。

 

7河池市(Hechi Shi)

 

位于东经108.0°,北纬24.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据《今县释名》:“县东有古浪溪,南有秀水,西有猫溪,居民引水灌溉民田,多者千余顷。河池水利,甲于粤西,宋因以名县。明为州。”1912年设河池县。1983年设市。

 

 

宜州市(Yizhou Shi)

 

位于东经108.6°,北纬24. 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龙讧下游。据《今县释名》:“宋置,以宜山为名,山在县北一里,郡山皆高大,此独卑小,下临龙江,宜于登眺,故名。”1993年设市。

 

 

凤山县(Fengshan Xian)

 

位于东经107.0°,北纬24.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1919年置凤山县,因县南有双凤山,故名。

 

 

南丹县(Nandan Xian)

 

位于东经107.5°,北纬24. 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贵州省为邻。宋置南丹州,1917年降州为南丹县。一说因陕西有丹风县,故此称南丹。一说南丹系壮语,南与那通,意为“村”或“田”。

 

 

东兰县(Donglan Xian)

 

位于东经107.3°,北纬24.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据《今县释名》:“宋因文兰洞上夷内附,置兰州,元分置东、西兰州,明省西兰入东兰。”1912年置东兰县。

 

 

天峨县(Tian'e Xian)

 

位于东经107.1°,北纬25.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与贵州省为邻。1935年置天峨县。据《天峨县志》:“向阳街的西北有一座山,山高且大,传说古代一农夫开山种地时,忽见一天鹅腾空而起,展翅高飞了”,故称“天鹅”。后人把“鹅”改为“峨”。县有天鹅圩,后改为乡,县因乡得名。

 

 

都安瑶族自治县(Du'an Yao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8.0°,北纬23.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红水河中游。1915年以都阳、安定二土司地置县,取二名首字得名。1955年设今县。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Luocheng Mulao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8.9°,北纬24.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宋析融水县地置罗城县,以旧治在西罗乡而得名。1983年改今名。

 

 

巴马瑶族自治县(Bama Yao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7.2°,北纬24.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1956年以原万冈县设今县。因县境有巴马山得名。巴马系壮语,巴意为山,即马山,因山形似马而得名。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Huanjiang Maonan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8.2°,北纬24.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与贵州省毗邻。1951年由思恩县析置环江县,因境内有大、小环江而得名。1986年改为今名。

 

 

大化瑶族自治县(Dahua Yaozu Zizhixian)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1987年析都安,巴马瑶族自治县及马山县部分地区置大化瑶族自治县,以大化镇瑶族聚居而得名。   

 

8合山市(Heshan Shi)

 

位于东经108.8°,北纬23.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红水河下游东岸。1981年建合山市。

 

 

融安县(Rong'an Xian)

 

位于东经109.3°,北纬25.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融江上游。隋置融州,因融江为名,唐称融水县,明置融县。据《元和郡县志》:“融州因界内融山为名。”1952年改融县为融安县,取融县平安之意。

 

 

象州县(Xiaugzhou Xian)

 

位于东经109.7°,北纬23.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唐置象州和象县,有象山,在县治西,山上白石如象,故名。1960年置象州县。

 

 

来宾县(Laibin Xian)

 

位于东经109.2°,北纬23.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唐置来宾县,因县治在来宾水东,故名。

 

 

鹿寨县(Luzhai Xian)

 

位于东经109.7°,北纬24.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1951年并雒容、中渡、榴江三县及修仁县地置鹿寨县,因县治在鹿寨而得名。

 

 

武宣县(Wuxuan Xian)

 

位于东经109.6°,北纬23.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唐置武仙县,因县南有仙岩山而得名。明改武宣县,寓意宣扬武功。

 

 

忻城县(Xincheng Xian)

 

位于东经108.6°,北纬24. 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1928年改土归流,改忻城土县为今名。

 

 

融水苗族自治县(Rongshui Miao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9.2°,北纬25.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1966年改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为今名。县固融江得名。

 

 

金秀瑶族自治县(Jinxiu Yao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10.1°,北纬24.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东部大瑶山上。1942年设金秀设治局,因设治局驻金秀村,故名。1955年置大瑶山瑶族自治县,1965年改今名。

 

 

三江侗族自治县(Sanjiang Dong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9.5°,北纬25.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明改怀远县置三江镇巡检司,1914年置三江县。柳江环府城西、南、东三面,折而东南与鹅江、洛清江会曰三江口,因以名县。

 

9灵川县(Lingchuan Xian)

 

位于东经110.3°,北纬25.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唐置灵川县,因灵渠水,即灵江为名。

 

 

全州县(Quanzhou Xian)

 

位于东经111. 0°,北纬25,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与湖南省为邻。东汉置泉陵县,五代晋置全州,全泉二字同音,因泉陵为名。1912年置全县,1959年改为全州县。   

 

 

平乐县(Pingle Xian)

 

位于东经110.6°,北纬24.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三国吴置平乐县。据《元和郡县志》:平乐溪在县南三里。因溪得名。

 

 

兴安县(Xing'an Xian)

 

位于东经110.6°,北纬25.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本汉始安县地,隋析置兴安县,由“始安”而来,取意安定兴旺。唐改为临源,大历三年改为全义县,宋太平兴国三年,因避宋太宗赵光义讳,复兴安县名。

 

 

灌阳县(Guanyang Xian)

 

位于东经111.1°,北纬25.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东邻湖南省。三国吴置观阳县,因在观水之阳而得名。后讹观为灌,隋置灌阳县。

 

 

荔浦县(Lipu Xian)

 

位于东经110.4°,北纬24.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汉置荔浦县,因境内荔水流经而得名。

 

 

资潭县(Ziyuan Xian)

 

位于东经110.6°,北纬26.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北邻湖南省。1935年置资源县,因地处资江之源而得名。

 

 

恭城瑶族自治县(Gongcheng Yao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10.8°,北纬24.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与湖南省为邻。唐置恭城县。桂江支流恭城河流贯,故名。1990年改为自治县。

 

 

永福县(Yongfu Xian)

 

位于东经109.9°,北纬24.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唐置永福县,因析始安县之永福乡得名,乡又因永福山和永福江得名。

 

 

龙胜各族自治县(Longsheng Ge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10.0°,北纬25.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北邻湖南省。县东南有龙脊山,旧有龙胜巡司,清乾隆六年置龙胜理苗通判,1912年置县。1955年改今名。

 

10钟山县(Zhongshan Xian)

 

位于东经111.2°,北纬24.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东北邻湖南省。1916年置钟山县,以富川县钟山镇区置县,县治在钟山下,山上有石,叩之如钟,故名。

 

 

岑溪市(Cenxi Shi)

 

位于东经110.9°,北纬22.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唐改龙城县为岑溪县。因岑江为名。1995年设市。

 

 

蒙山县(Mengshan Xian)

 

  位于东经110.5°,北纬24.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大瑶山之东。1912年置永安县,1914年改今名。据《今县释名》:“县东有蒙山,下有蒙水,居人多蒙姓故也,唐因以名郡,今以名县。”

 

 

贺县(He Xian)

 

位于东经111.5°,北纬24.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最东端。临水在县东南,贺江在县东,汉因置临贺县。据《大清一统志》:“今贺水实为临水,临水当为贺水。”明置贺县。

 

 

藤县(Teng Xian)

 

位于东经110.9°,北纬23.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隋置藤州,明改藤县,因白藤岭为名。岭在县西南,峻拔入云,多产白藤,有藤江,亦名镡江。

 

 

昭平县(Zhaoping Xian)

 

位于东经110.8°,北纬24.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南朝梁置龙平县,唐置昭州,宋因昭州龙平而名昭平。

 

 

富川瑶族自治县(Fuehuan Yao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11.2°,北纬24.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东、北邻湖南省。汉置富川县,因富江出县西北石鼓山而得名。据《太平寰宇记》:此水入田,居民丰盈,得名富江。1983年改今名。

 

11玉林市(Yulin Shi)

 

位于东经110.1°,北纬22.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有郁水,汉为广郁县地,据《说文》:“郁,芳草也。”明置郁林州,1913年改郁林县。郁林有阴森葱郁之意。贵县境有郁水。汉朝以“郁金香,郁人所贡,因氏郡矣”。1955年改为玉林县。

 

 

北流市(Beiliu Shi)

 

位于东经110.3°,北纬22.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南朝梁置北流县,因绿蓝水由县南入郁林,注南流江,圭江出县东南,西北流,思贺江自陵川东北流注之,故有北流之称。1994年设市。

 

 

陆川县(Luchuan Xian)

 

位于东经110.2°,北纬22.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邻接广东省。南朝梁置陆川县。隋废县,唐武德四年,置陆川、温水二县,宋废温水县并入陆川县。据《广舆记》:“因郡有陆水,故名。”

 

 

博白县(Bobai Xian)

 

位于东经109.9°,北纬22.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唐置博白县,县因博白山得名。又有博白溪。

 

 

容县(Rong Xian)

 

位于东经110.5°,北纬22.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北流河中游。唐置容州,明置容县,因大容山为名,山在县西北。

 

钦州市(Qinzhou Shi)

 

位于东经108.6°,北纬21.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隋置钦州县。据民国《钦州县志》:“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1983年改市。

 

 

灵山县(Lingshan Xian)

 

位于东经109.2°,北纬22.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唐置灵山县。因山得名。

 

 

浦北县(PubeiXian)

 

位于东经109.5°,北纬22.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1952年置浦北县。因在合浦县北,故名。

 

 

贵港市(Guigang Shi)

 

位于东经109.6°,北纬23.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秦属桂林郡,唐置贵州。贵与桂同音为名,明改贵县。1988年改贵港市。

 

 

桂平市(Guiping Shi)

 

位于东经110.0°,北纬23. 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桂平境有浔江,浔江两岸产桂,古称桂江,桂平以江得名。隋设桂平县。一说南朝梁设县。1994年设市。

 

 

平南县(Pingnan Xian)

 

位于东经110.4°,北纬23.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东部。本隋永平郡之武林县,唐置今县,以在永平之南,故名。

 

12防城港市(Fangchenggang Shi)

 

位于东经108.3°,北纬21.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南临北部湾,西南邻越南。明代以圩名置防城巡司,清设防城县。1978年置防城各族自治县。1993年设市。

 

 

上思县(Shangsi Xian)

 

位于东经108.0°,北纬22.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唐置上思州。清改厅。1912年置县。县北有狮山,蹲踞若狮,又名思山,县因以为名。又据《明史·地理志》:“南有十万山,上思江生焉。”

 

 

东兴市(Dongxing Shi)

 

位于东经107.9°,北纬21.5°,在广西南部。1996年由防城港市析置东兴市,因东兴镇得名。

 

13百色市(Bose Shi)

 

位于东经106.6°,北纬23.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清置百色厅,1913年置县,1983改市。“百色”由“博涩寨”演变而来,系壮语,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一说系壮语“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据传在鹅江与澄碧河汇合处,有一无底深潭,岸边有村庄,村女经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

 

 

凌云县(Lingyun Xian)

 

位于东经106.5°,北纬24.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清置凌云,因县治北有凌云山,故名。

 

 

平果县(Pingguo Xian)

 

位于东经107.5°,北纬23.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1951年由平治、果德二县合并置平果县,取二县首字得名。

 

 

西林县(Xilin Xian)

 

位于东经105.0°,北纬24.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邻接云南省。宋属上林峒地,元为上林长官司。清置西林县,因地处田林之西而得名。

 

 

乐业县(Leye Xian)

 

位于东经106.5°,北纬24.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邻接贵州省。1936年置乐业县。因乐业圩和乐业乡得名。

 

 

德保县(Debao Xian)

 

位于东经106.6°,北纬23.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1951年由敬德、天保二县合并置德保县,以二县尾字得名。

 

 

田林县(Tianlin Xian)

 

位于东经106.2°,北纬24.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与贵州、云南省为邻。1936年由西林、田西及凌云三县析置田西县。1952年改名田林县。系取田西之“田”,西林之“林”而得名。

 

 

田阳县(Tianyang Xian)

 

位于东经106.9°,北纬23.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明为田州土州地,1913年改恩阳县。1935年取田州之“田”字和恩阳之“阳”字作县名。

 

 

靖西县(Jingxi Xian)

 

位于东经106.4°,北纬23.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南接越南。1913年置靖西县。靖西在广西西部,取安定西部之意。

 

 

田东县(Tiandong Xian)

 

位于东经107.1°,北纬23. 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1935年置田东县。据邱昌渭《广西县政》:“以县治平马乡位于田州之东,因更名为田东。”

 

 

那坡县(Napo Xian)

 

位于东经105.8°,北纬23. 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南邻越南。清置镇边县,1953年改为睦边县,1965年改为今名。“那坡”系壮语,“那”指“(稻)田”。

 

 

隆林各族自治县(Longlin Ge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5.3°,北纬24.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南盘江之南。1951年西隆与西林县合并置隆林县,取二县尾字为名。1954年改为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