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支架手术后心绞痛:高二历史选修一单元模块测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25:15
        高二历史选修一单元模块测试题(一)

(选择题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将答案填写在后面的表格中。

1.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改革,其要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    )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                     

2.梭伦改革中消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威协                                                          

A.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B.废除严刑峻法

 C.颁布解负令                D.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3.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公民权利的重大举措是                                          (    )

       A.规定公民大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B.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C.废除平民的公私债务,土地归还平民

       D.建立“四百人会议”

4.《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民……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令民为什伍,而而相牧司连坐

       C.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D.焚烧诗书

5.“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6.如图所示,图一到图二生活变化反映出孝文帝迁都

洛阳后改革重点是                                 (    )

 

 

       A.整顿吏制             B.重文轻武

 

       C.移风易俗             D.尊儒敬佛

7.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不相符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的深化

       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的 发展                              

8.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在王安石变法中为解决上述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更戌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9.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减少财政开支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10.“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

配(强制分派)之敝。”这段话反映出                                                             

 A.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B.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C.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D.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11、梭伦改革时期创立的新机构是 ①战神议事会 ②执政官 ③公民法庭 ④四百议议事会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12、管仲改革中“相地而衰征”的实质是   (   )

  A.封建地租剥削    B.承认土地私有    C.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D.确立封建制度

13、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

地的占有 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

14、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有  ①青苗法 ②农田水利法③方田均税法  ④市易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5、王安石变法的各项内容中,限制地主、官僚、商人特权和利益的措施有

①青苗法②免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市易法⑤方田均税法⑥均输法⑦保甲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II卷(非选择题70分)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欠债的农民不能按期还债,土地便归债权人所有,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替贵族种地的雇农……当时人身抵押十分流行,无地的农民只有人身这一最后的“财产”可以支配。一旦无力交纳地租,农夫本人及其妻子、儿女就会被债主捉去抵债,要么在债主家中服劳役,要么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材料二   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债务简单地被宣布无效了。

材料三  ……规定全体雅典自由民,不问他们属于贵族还是平民,一律按财产多寡分为四个等级。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高级官职……

材料四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这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10分)

 

 

(3)据材料三,可以看出梭伦的改革政策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原则? 如何评价?(6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军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战国策·韩策一》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6分)

 

 

(2)材料二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4分)

 

 

(3)据材料三,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8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北魏孝文帝 )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于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平城僻处塞上,虽不断地移民塞上,给耕牛,计口授田,也只能供应六镇的军粮。至于平城自作为京都以后,人口集中,游食者众,粮食供给难免发生困难。……据(南齐书·芮芮虏传》称,太和三年(公元479年)“芮芮(北方少数民族,通称“柔然”)主发三十万骑南侵,去(距离)平城七百里,魏(北魏)拒守不敢战,芮芮主于燕然山纵猎而归”;其后高车(北方少数民族)攻柔然,取柔然故地,柔然南徒,逼近平城,孝文帝遣数十万骑北拒柔然,“大寒雪,人马死者众”。如果北魏仍都平城,稍一疏忽,有被柔然包围的危险。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下册)

材料三  北魏迁都后“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

材料四  孝文帝诏曰:“代人(鲜卑人)诸胄,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混然未分。……其穆、陆等八姓,皆太祖以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 “高祖崩,(元)禧受遗辅政。虽为宰辅之首……而潜受贿赂。禧性骄奢,贪淫财色。……”(士族)“衣被绣绮,车乘鲜丽。犹远有简娉,以姿其情。由是昧求货贿,奴婢千数,田业盐铁,偏于远近。”

                                                       ——《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6分)

 

 

 

(2)阅读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改革后的社会情况,并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10分)

 

 

 

 

 

 

19、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具有重大影响的三次变革。

材料一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帝下诏:“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令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图一  舌战群臣                     图二  皇太后的哭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重要内容?(2分)

 

 

(2)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有哪些?其作用分别如何?(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土地问题的规定的作用从总体上概括回答)(10分)

 

 

 

 

 

 (3)材料二的两张图片反映出什么共同问题?孝文帝改革中也曾遇到类似情形,其哪一改革措施突出反映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聪明才智?从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启示?(6分)

 

 

 

 

高二历史选修一单元模块测试题(一)

 

1.A  2.C  3.B  4.C  5.B  6.C  7.A  8.D  9.D  10.C

11C 12B 13C 14C 15C

16

1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2 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财产等级制度;鼓励发展工商业;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并创立两个新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影响: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扩大了各阶层的政治权力,将雅典引入民主轨道。

3)中庸、公平公正原则。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17

(1)按军功赏罚;奖励农耕;废井田、开阡陌;建立县制;统一度量衡;什伍连坐制。

(2)商鞅变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改革道路上布满荆棘。因此,改革者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需要无私无畏。

18、(1)北魏旧都平城北受柔然的威胁;气候恶劣,生产条件差。

(2)反映了改革后社会经济发展,都市繁华;疆域辽阔,民族融合;各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同时统治阶级追逐奢华享乐之风滋长,腐化之迹可见。

看法:改革应该学习先进文化,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有所鉴别。

19

(1)内容:推行均田制。

(2)商鞅变法的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作用: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王安石变法的规定: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作用:在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3)信息:改革遇到了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

措施:巧设计迁都洛阳。

启示:改革往往会遇到巨大的阻力;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必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讲究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