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茵诶管理仪简介:张鸣:研究生教育走进死胡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6:12:56
  北大是万众瞩目所在,有点事就是大事。北大7月8日宣布,研究生保送比例平均再提高7%,占到计划数的50%至80%,也就是说,北大研究生招生的一多半名额给了保送生。这一政策让很多来自普通高校想报考北大研究生的学生感觉“很不公平”,舆论一时大哗。

  其实,作为一个大学教师,我能理解北大这样做的心情。事实上,我们学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论考试,往往外校生,尤其是那些不知名学校来的考生,要比本校生考得好,但一复试问题就出来了,考得好的外校生常常看书却不多,连本专业的一些基本著作都没看过,他们只是把教材和复习材料看得精熟,而且外语和政治,尤其是政治考得好。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很长时间进入不了状态,甚至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据我所知,凡是名牌大学,都喜欢招自己本校的学生,北大此举,不过是将平时的喜欢变成了制度性的规定。

  虽然这种暗中的喜欢以及制度性的规定,自有其道理,但必须承认,这种做法对其他学校,尤其是一般学院中那些希望通过考研来“改换门庭”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公平。但我认为,就目前而言,北大的规定对自己学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有好处的,至少他们的初衷,并非是公然实行校际歧视。

  其实,我们现在的研究生招生状况是相当令人担忧的。随着大学的连续扩招,学生质量下降,社会上把研究生视为“过去的本科”,连续几年升温,尤其是名校的研究生,更是热门。随着研究生招生寻租力度的加大,招生腐败日益增加,各种糗事层出不穷。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普遍对学校和教授丧失了信任,很多考生落榜,尤其是那些初试分比较高的考生落榜,首先想到的就是“招生舞弊”四个字,网上许多类似的招生事件,其实未必都是导师作弊,但大家众口一词,百口莫辩。北大这种公开增加自己学生比例之举,估计也会被视为另一种形式的舞弊。  教育行政部门面对如此的压力,采取的办法是加大行政监控的力度,尽量使研究生(目前还是硕士阶段)考试高考化——试卷糊名,统一判卷,老师圈禁,甚至统一出题,试题给出标准答案等等。而且,这种趋势大有蔓延之势,估计不久的将来,博士生考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高考化。这种方式的考试,只能有利于那些不看书,从大一开始就一心复习考研的人。把研究生考试,变成另一个层面的高考,等于是消解掉研究生教育最后一点“研究性”。

  事实上,在研究生层次,尤其是博士阶段,如果非要有入学考试的话,考试应该是更加个性化的,理所应当赋予学校和导师更大的权力,真正实现学校和导师自主招生,招他们认为应该招的人,不用各种规范化的考试来挡三挡四。无论是外校生,还是本校生,单一的学术尺度,研究生的大门只对爱读书的人敞开。问题是,这样自主之后,学生毕业的出口一定要严,硕士作为博士的一个台阶(职业硕士除外),不用写论文,但博士资格考试和博士论文答辩,一定要严格把关,绝不能像现在这样,只要考试进了门,最后都能出去的“师生联欢”。要做到宽进严出,关键在于,所有带学生的教授,要有这样的自律,有不像样的博士论文从自己手下溜过,意味着耻辱,等于变相的学术不端。

  然而,我们现在的学界,没有一个公认的学术标准,也没有形成一个学术共同体,学者没有职业道德,更没有学术荣誉感。很多教授,甚至是名牌大学的教授,自己都不知道学术为何物,在社会科学领域,大量政治宣传的东西,也被当成学术发表,公然排列在学校的学术成果中。有的教授虽然知道什么叫学术,但对于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从抄袭到腐败,满不在乎,出了问题,学校为了面子,也不会深究。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生教育,实际上已经走到一条死胡同里:都知道研究生素质下降,但为了应付社会舆论压力,还只能在强化入口上打主意,越是规范化入学考试,研究生培养水平就越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