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百合中频治疗经络仪:林觉民《与妻书》过关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39:03

一。原文与译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译文: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

  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唉!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

  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新婚后的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于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朦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何事不谈?何情不诉?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去。”我也答应了你。前十几天我回到家中,就想乘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又忍张口,而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唉!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样)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宽慰。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幸运极了,幸运极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


二。三篇《与妻书》,一缕天下情 
作 者:东华高中 陆波

有时候,历史会轻轻刻下一个名字,又慢慢抹去,让你知道这个人的一点事迹,却不知道他(她)最后的结局。我们会记得秋瑾,记得她的秋风秋雨愁杀人,却不一定会记得她的夫君。(是啊,有谁会记得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有谁会记得秋瑾的丈夫?能换一个角度看《与妻书》吗?) 我只依稀记得她婆家姓王。 秋瑾烈士在一个平静的日子,告别了她一生的秋风秋雨,可是这样的秋风秋雨,依旧会淋湿生者的梦,对吗?(会淋湿生者的梦吗?)也许那人又有三妻四妾,深夜里偎红依翠,又可以呼卢喝雉,深夜里招朋唤友,但是也有可能,他只是辗转无眠。(秋瑾的丈夫会这样吗?) 以前看国产故事片《华陀与曹操》,记得郑乾龙先生饰演的华佗,在临终前对壁题诗,最后一句:“不负天下兮负云卿”。(云卿是他妻子的名字,由我心爱的女演员,如花似玉的龚雪小姐扮演。) 
是的,总有些苦涩的宿命,让你不负天下却负了一人,天下人的名字你都不晓得,因为你不期待人家的感恩,可是这一个人的名字你恨不得记到来世,因为你自知亏欠了人家。 
(不负天下兮负云卿——林觉民有华陀这样的愧疚遗憾吗?) 
以前在课堂上谈到《与妻书》,那正是《大话西游》悄悄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年代,我说《大话西游》的精神,逃不出那一篇《与妻书》,学生们沉默了。我想我也许是专制而迂腐的,非要用自己心目中的经典,去命名人家心目中的经典,但是后来在作业中,我的确看到了一个孩子是这样概括《大话西游的——“一朝风月,万古长青。” 不错,《与妻书》就是这样,一朝风月,万古长青。 
关于林觉民烈士的发妻陈意映女士的生平,我在报章杂志中见过报导,依稀记得是有个遗腹子的,那孩子后来长大了,还接受过民国政府的抚恤津贴,后来成长为一个知识人才,为旧中国和新中国都效了力。 但是陈意映女士一生如何度过的,我不知道(是啊,陈意映女士一生该如何度过?)。迫使我去思忖这件事情的,是齐豫的《觉——遥寄林觉民》,因为歌里清晰地责怪着: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离去。(陈意映女士会这样责怪丈夫吗?) 是啊,对于那个只能把缱绻了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的女人,我们这些历史的受益者,我们这些后世的幸存者,我们能说些什么呢?(我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又想到了《神雕侠侣》中的黄蓉,那似乎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正好佐证怡红公子的著名论断——结婚就是让一个女人由珍珠变成鱼眼睛。她干涉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她不理解郭襄的小女儿情怀,她袒护砍掉人家一条手臂的郭芙——可是有一条,她是随夫君郭靖一起守襄阳到死的。人家是少年子弟江湖老,而他们两个是少年子弟襄阳老。黄蓉是个智计百出的女人,可是在这件事情上她没有藏奸耍滑,她从满头青丝守到了美人迟暮。她没有夫君那么高的襟怀境界,可她信任他的选择。从《倚天屠龙记》中可知,他们最后是在城破之日双双力战而死的。 
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对照一下被她破坏了爱情,阻隔了相逢的著名情侣——杨过和小龙女吧,他们心里是只有彼此的,襄阳城的百姓很晚很晚才进入他们的视野。他们为了让爱侣活命,都可以去刺杀郭靖,他们明知道郭靖一死,襄阳必是不保,蒙古兵必是屠城,成千上万个更年轻的杨过更痴迷的小龙女,都会覆巢之下无完卵——他们两个几乎没有去考虑。这种目中无人的爱情,是不可以拿去比拟郭靖黄蓉的。 
陈意映是不幸的,因为她本来不想选择独生(从与妻书中可以看出她是希望林觉民再去奔走时带上她的),可是别人深挚而残酷地替她选择了独生。而黄蓉是幸福的,她与爱人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不是每对情侣都敢幻想的境界,这是把一世的结发夫妻做成了一世的结义兄弟。(陈意映是不幸的——别人深挚而残酷地替她选择了独生。陈意映是这样感受自己和丈夫的吗?) 
想到这里,不由得又要重申自己对王家卫一部影片的热爱—— 
《东邪西毒》里面没鞋穿的杀手洪七最后是甩下这么句话给带他入行的欧阳锋——“谁说不能带着老婆闯荡江湖啊!”他就这么带着老婆上路了,生死都作一处想。多少侠士英雄痛楚抉择的事情,洪七眉头也不皱一下就解决了,我只能学金圣叹来赞一句:“佛!真佛!” 
(难以想象,林觉民会带着家眷陈意映去赴死——他毕竟不是侠客可以带着老婆闯江湖。陈意映对“革命”并不知道多少啊!她只是愿意和丈夫在一起。仅此而已,对吗?) 
其实最早关注《与妻书》,是因为童安格的歌《诀别》,总难忘他那清泠泠的一声唱:“夜冷清,独饮千愁万绪”,还有最后的一句慨叹:“常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可是,后来在他的所有CD或者VCD专辑中,我找不到这首歌,我只是在网上找到了歌词而已。我迷恋那清朗的男声在歌终人散之际,重新读起“意映卿卿如晤”。 
其实我喜欢在所有人的歌声中听人唱起辛亥,咏叹共和,我也希望更多的歌者,能够象罗大佑一般,偶尔问起黄花岗上的七十二个烈士。 
《辛亥双十》《碧血黄花》《国父传》,那些台岛出产的主旋律影片,台词的朴质,基调之高亢,终是难得。血沃中原肥劲草之后,谁不期望寒凝大地发春华?心事浩茫连广宇之后,谁不宁肯于无声处听惊雷? 
最后要致敬的歌词,来自李建复的《重逢》专辑,来自河北音像出版社引进的一套“文艺民歌时代”,这套专辑值得隆重推荐,每一张专辑的封面都是素淡黄衬上一张铅笔素描的面孔,笔触中完全看得到时代的划痕,以及对成长岁月的感恩。 
《意映卿卿》,其实这是同样主题的三首歌曲中我最心许的一首,虽然它是最晚被我听到:“曾经我的笔沾满你的情/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然而/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率性如我/又怎能抛下此愿” 
一切的道理就这样被说尽了。 
(陈意映、秋瑾的丈夫、黄蓉——把这样三个人放一起,还行吧?) 
(“三篇《与妻书》,一缕天下情”原来是三首歌曲啊!——欣赏一下吧) 

①诀别 
词:童安格、刘虞瑞 
曲:童安格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 思国心情 
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 
意映卿卿如唔: 
吾今以此书与当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觉——遥寄林觉民 
齐豫词曲 
觉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再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惓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 
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让你就这样地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地付出都化作纸上的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③意映卿卿 
许乃胜词 
苏来曲 

意映卿卿 
再一次呼唤你的名 
今夜我的笔沾满你的情 
然而 
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 
钟情如我 
又怎能抵住此情 
万万千千 
意映卿卿 
再一次呼唤你的名 
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 
然而 
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 
率性如我 
又怎能抛下此愿 
青云贯天 
梦里遥望 
低低切切 
千百年后的三月 
我也无悔 
我也无怨 

慕毅飞:为林觉民塑像的蒙羞而羞 
来源: 新华网 

这是一件发生在林觉民故乡福州的事件,一个省会城市,为了改建一个公园,毁掉了一座据说已经不甚美观的林觉民塑像。两年来,塑像的残部,一直废弃在一座公厕旁的杂草丛中,“塑像的脸部完好,目光坚毅地看着前方;而它的胸膛以下的地方则被烧出一个空洞,空洞里是烂树叶、荔枝壳等一些废弃物(7月18日新华网)”。而“因为上厕所要花3角钱,所以许多人把小便拉在烈士塑像上”(7月16日《海峡都市报》)。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叫人羞愧难言的?林觉民,这位24岁为辛亥革命献身的黄花岗烈士,他那荡气回肠的《与妻书》,凡读过高中的人都不会忘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这就是他临刑前留给世人的肺腑之言。他“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家庭的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了……后人拿什么来记念他?特别是烈士故乡的福州人,用什么来表达应有的敬意呢? 

花草树木是美的,但先驱的精神和灵魂应该更美;想不到福州的公园却容不下他,一个“水文化”的城市雕塑,就有十足的理由取代了烈士的塑像。少一个塑像,并不会削弱烈士的伟大;真正的丰碑,留在青史里,矗在后人的记忆中。要拆就好好地拆,何止于毁而弃之,且弃在公厕旁的乱草中?斯人已逝,音容犹在,如此糟贱,记念没了,只剩下亵渎!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不堪入目的一幕,竟能在福州延续了整整两年。两年来,有多少福州人经过这里,他们何至于什么感觉都没有?更有甚者,是谁,把自己的良知与血性,都混在了污辱先驱的垃圾与便溲中。最后,是一个退休工人向媒体作了通报。此前,决定拆毁塑像的领导呢?指挥公园改建的干部呢?此后,负责环境卫生与城市管理的人员呢?他们的良知与血性都到哪里去了? 

  鲁迅去世时,郁达夫愤而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令人羞愧的是,郁达夫要是掉转头来,看到了毁弃在乱草丛中的林觉民塑像,他今天又会怎么说呢?
三。走近作者林觉民 
①辛亥革命先驱者林觉民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林觉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1907年赴

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在督衙受审时,

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 

②伟人也有美丽感人的丈夫柔情 
(《与妻书》摘抄)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

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

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灵魂 
(《与妻书》摘抄)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四。林觉民《与妻书》课堂练习卷 
(课堂或自修45分钟完成) 
解释重点字词 
意映卿卿( )如晤( ): 
①吾今以( )此书( )与汝( )永别矣!吾作( )此书时,尚( )为( )世中( )一人( );汝( )看此书时,吾已( )成为阴间( )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 )下( ),不能书( )竟( ),而( 

)欲搁( )笔。又恐( )汝不察( )吾衷( ),谓( )吾忍( )舍汝( )而死,谓( )吾不知( )汝之( )不欲( )吾死也,故( )遂( )忍悲( )为( )汝( )言之( )。 
概括段意 
①概括段意答案:忍悲以此书与爱妻陈意映诀别 

解释重点字词 
②吾至( )爱汝!即( )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 )死也(句式: )!吾自( )遇( )汝以( )来,常( )愿( )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然( )遍地腥( )云( ),满街狼犬( ),称心( )快意( ),几家能够( )?司马青衫( ),吾不能学( )太上( )之( )忘情( )也。语( )云( ),仁者( ) “老( )吾老( )以( )及( )人之老( ),幼( )吾幼( )以( )及( )人之幼( )”。吾( )充( )吾爱汝之心( ),助( )天下人( )爱( )其所爱( ),所以( )敢先( )汝而死,不顾( )汝也。汝体( )吾此心( ),于( )悲啼( )之余( ),亦( )以( )天下人( )为( )念( ),当( )亦( )乐( )牺牲( )吾身( )与汝身( )之福利( ),为( )天下人( )谋( )永福( )也。汝其( )勿( )悲( )! 
概括段意 
②概括段意答案:至爱爱妻陈意映之情推及以天下人为念,决心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解释重点字词 
③汝忆( )否四五年前某夕( ),吾尝( )语( )曰:“与( )使( )吾先死也,无宁( )汝先( )吾而( )死。”汝初( )闻言而( )怒,后经吾婉( )解( ),虽不谓( )吾言为是( ),而( )亦无辞( )相答( )。吾之意( )盖( )谓( )以汝之弱( ),必( )不能禁( )失吾之悲( ),吾先死留苦与( )汝,吾心不忍,故( )宁( )请汝先死,吾担( )悲( )也。嗟夫( ),谁知( )吾卒( )先( )汝而( )死乎( )! 
概括段意 
③概括段意答案:一忆往事(夫妻情话),表达不忍“以汝之弱,不能禁失吾之悲”,“宁请汝先死”,自担其悲的至爱之情 

解释重点字词 
④吾真( )不能忘汝也( )!回忆后街之屋( ),入门( )穿( )廊,过( )前后厅,又三四折( )有小厅,厅旁一室为( )吾与汝双棲( )之所( )。初婚( )三四个月,适( )冬之望日( )前后,窗外疏梅( )筛( )月影( ),依稀( )掩映( ),吾与汝并肩携( )手,低低( )切切( ),何事不语( ),何情不诉( )!及( )今思之,空( )余( )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 )逃家( )复归( )也,汝泣( )告( )我:“望( )今后有远行,必以( )告妾( ),妾( )愿随君行( )。”吾亦既( )许( )汝矣。前十余日( )回家,即欲乘便( )以( )此行之事语( )汝,及( )与汝相对( ),又不
能启口( );且( )以( )汝之( )有身( )也,更恐( )不胜( )悲( ),故( )惟( )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 )!当时余心之悲,盖( )不能以( )寸管( )形容( )之( )。 
概括段意 
④概括段意答案:二忆往事(初婚情好、爱妻近况),表达“余心之悲”“吾真不能忘汝”的死别深情 

解释重点字词 
⑤吾诚( )愿与汝相守以( )死。第( )以( )今日事势( )观之( ),天灾可以( )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 )民可以死,吾辈( )处( )今日之( )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 )乎( )!抑( )汝能之( )乎( )!即( )可不死,而( )离散( )不相见,徒( )使两地( )眼成穿( )而( )骨化石( ),试问古来( )几曾( )见破镜能重圆,则( )较( )死为( )苦也。将奈之何( )?今日吾与汝幸( )双健( );天下人人不当死( )而( )死( ),与不愿离( )而离( )者( ),不可数计( );钟情( )如我辈( )
者( ),能忍( )之( )乎( )?此吾所以( )敢率性( )就( )死( )不顾( )汝也!吾今死无余憾( ),国事成( )不成( ),自有( )同志者( )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 )成人( ),汝其( )善( )抚之( ),使之肖( )我。汝腹中之物( ),吾疑( )其女也( ),女必( )像( )汝,吾心( )甚慰( );或( )又是男( ),则( )亦教( )其以( )父志( )为( )志( ),则( )我死后,尚有( )二( )意洞( )在( )也,甚幸( )甚幸( )! ⑥吾家后日( )当( )甚贫( ),贫( )无所苦( ),清静( )过日( )而已( )。 
概括段意 
⑤⑥概括段意答案:愤激面对“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的现状,表达慷慨赴死的决心;立下遗嘱,表达望子“以父志为志”的殷切情怀 
修辞: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修辞: ) 

解释重点字词 
⑦吾今( )与汝无言( )矣!吾居( )九泉之下( ),遥( )闻( )汝哭声,当( )哭( )相和( )也。吾平日不信( )有鬼,今则( )又望( )其真有。今人又言( )心电感应( )有道( ),吾亦望( )其言是实( ),则( )吾之( )死,吾灵( )尚( )依依( )旁( )汝也,汝不必( )以( )无侣( )悲( )! 
概括段意 
⑦概括段意答案:希望“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劝慰妻子“不必以无侣悲” 

解释重点字词 
⑧吾平生未尝( )以( )吾所志( )语( )汝,是( )吾不是( )处( )。然( )语( )之( ),又恐( )汝日日( )为( )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 )不辞( ),而( )使( )汝担忧,的的( )非吾所忍( )。吾爱汝至( ),所以为汝谋者( )惟恐未尽( )。汝幸而( )偶我( ),又何( )不幸( )而生( )今日之( )中国!吾幸( )而得汝,又何( )不幸( )而生( )今日之( )中国,卒( )不忍( )独善其身( )!嗟夫( )!巾短情长( ),所未尽者( )尚有( )万千( ),汝可摹拟( )得( )之( )。吾今不能见汝矣( )!汝不能舍( )吾,其( )时时( )于( )梦中寻我乎( )!一恸( )! 
⑨辛亥三月念( )六夜四鼓( ),意洞手( )书( )。 
⑩家中诸母( )皆通( )文( ),有( )不解( )处( ),望( )请其( )指教( )。当( )尽( )吾意( )为幸( )! 
1911年4月24日 
概括段意 
⑧⑨⑩概括段意答案:信末表达“吾爱汝至”深情,临别嘱托“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 感情伤恸,决心坚定。 
句式: 
1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句式: ) 
2吾今不能见汝矣!(句式: ) 
3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句式: ) 
五。《与妻书》完整练习篇
1给下列的字注音
晤(      )      彀(      )
肖(      )      旁(      )
婉(      )      禁(      )
2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如晤            ②腥云
③婉              ④切切
⑤第              ⑥抑
⑦破镜            ⑧率性
⑨的的            ⑩独善其身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2)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4预习效果反馈
 1.“又恐汝不察吾衷”中“吾衷”指什么?
 2.“司马春衫”的意思是什么?
 3.给加点字注音。
 ①谓吾忍舍汝而死(     )   ②称心快意(     )
5.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之一。课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             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6林觉民,字         ,号         ,又号         。福建人。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           ,写过            、                     等论文和小说           ,翻译了             。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一、基础题。
1.解释加点词语。
(1)谓吾忍舍汝而死                                  
(2)抑汝能之乎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2)卒不忍独善其身。
                                                                            
二、整体感悟
 作者是一个革命者,又为什么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能否说明作者有迷信思想?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各题。
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2)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2.“汝忆否”的作用是什么?
                                                                            
 3.选文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4.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读了选文后,相信你肯定会被感动的。把你的感受写出来,不少于50个字。
                                                                            
 《周处 》 刘义庆
 周处少年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给加粗字注音。(4分)
 有蛟(    )  三横(    )  朝闻(    )  更相庆(    )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4分)
(1)或说处杀虎斩蛟             
(2)始知为人情所患            
(3)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4)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4分)
(1)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2)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4.读了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5.假如你周围有周处这样的同学,你如何劝说他改过自新?(不少于50个字)(4分)
                                                                            

(1)《与朱元思书》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语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认为太学生“业有不精,德有不成”的原因是_______。
(3)《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为_______,________。
(4)______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溯回从之,道阻且长。_____,______。
(6)《黄鹤楼》一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三)阅读《儿子的鱼》,然后回答14——17题。(14分)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4.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2分)      → → → →      15.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4分)   我来赏析( )处:    我来赏析( )处:    16.问题探究:(4分)   ⑴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2分)   我的理解:    ⑵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2分)   我的分析:    17.生活体验: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请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   (4分)   我的经历:    我的感受:    18.阅读《母亲河的自述》,完成18——21题。(12分)   母亲河的自述   我叫黄河,全长5464公里,生于10万年以前,我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喇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千百年来,我哺育着炎黄中华儿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我认作民族的摇篮,称我“母亲河”。   从前,人们总爱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的是我含的泥沙大。我每年要把16亿吨泥沙带走,淤在下游把河床担得老高,有人又叫我“悬河”。这些我都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了我,几万年也都这样过来了。   最近又有一句话说我——“跳进黄河洗不净”,我听了很伤心。要是以前“洗不清”,澄澄泥沙就清了;现在洗不净,可事关我个人“品质”。不知道最近大伙到我那儿看了没有,我中游支流的汾河、渭河、洛河、新蟒河、沁河都脏得不得了,有的地方简直成为“排污沟”,脏东西超了好几倍,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   前些年,我的水质都在三类以上,既能浇地,也能到机器里转转;现在好多河段的都不行了,就是放在池子里当景观用水,还有人提意见。别人对我说,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脏过。从三门峡以下到入海口,7个水质监测口,有6个说我脏。他们对我说,中下游很多城市的饮用水都从我这里取,为了让人们喝得放心,处理脏东西花了好多钱。   我知道,今年这样脏,与缺水有很大关系。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而向我怀里排的脏水却是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42亿吨,相当于我今年的来水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成了“一碗水,关碗污”,根本消化不了。   可能有人问了,不是说不让往你那里排污吗?其实也有人管,但总有人偷偷地排,检查的人来了,少排点,检查的人一走,照排不误。管这种事的也不好办,有人总结得很形象,叫“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更何况,还有一些不肖子孙说是当地挣钱重要,我干净的事往后放放。我听说,天津已经不用我了,我真羞愧。人们费老大劲修了引黄济津的水渠,我却帮不了他们的忙。要是再这样给我身上泼脏水,我这母亲河就变成臭水沟了。   救救我吧!   18.仔细阅读全文,从母亲河的自述中,你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请回答。(2分)   ⑴    ⑵母亲河自述为何“洗不清”的原因(介绍黄河自古以来含泥沙量大的特点)。   ⑶    19.你能从文中发现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吗?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我的理解:⑴    ⑵    ⑶    20.细心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加点的短语能删掉吗?为什么?)      ⑵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请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21.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   ⑴    ⑵    ⑶       都是污染惹的祸   三、综合性学习与探究(10分)   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武穴。   22.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4分)   读本书名:《 》   活动过程:⑴    ⑵    ⑶    23.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武穴,名扬天下。(3分)   特产名称:    广告词:    24.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3分)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与妻书》答案
1略
2①如见面②带血腥的云。③婉转,温和而曲折。④形容声音很细。⑤但,但是。表示转折。⑥还是,或者。表示选择。⑦比喻夫妇分离。⑧顺着本性(去做)。这里有断然、干脆的意思。⑨真实,确实⑩致力于自己的道德操守。这里指只顾自己好。
1)但是以今天的形势来看。2)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我在呀。
4  1.“吾衷”指作者挚爱妻子,但为了革命事业又必须舍妻而去的心情。
 点拨:联系下一段思考。
 2.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末句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作者用此是表现自己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之心。
 3.①shě  ②chèn  
 5.《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  林觉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州起义   点拨:不要写错别字。如“黄花岗”的“岗”不要写成“冈”。
 6.一、意洞  抖飞  天外生  中国同盟会  《原爱》  《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  《莫那国之犯人》  《六国宪法论》

 .一、1.(1)抛弃 (2)还是,或者。表示选择。  点拨:词语的解释应放在句子中进行思考。
 2.(1)我平时不曾把我所追求的(理想)告诉你。(2)我终于不忍心只顾自己好。
 点拨:译文不要丢掉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不能。因为作者至爱妻子,就是死了也不能忘记,盼望有鬼之说更能体现爱妻之心。
 点拨:联系本文的中心句“吾至爱汝”考虑。
 三、1.(1)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点拨:注意关联词语“与……无宁”的解释。
 (2)就想乘便把这次走的事情告诉你。
 2.引起对下文三件事的回忆。  点拨:从与上下文的联系考虑。
 3.三件事。(1)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2)对月影之下诉真情的回忆,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3)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将要失去丈夫的沉重的悲痛,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  点拨:抓住事情概要。
 4.作者一心为妻子着想,对妻子无限爱恋的感情。  点拨:从三件事共同蕴含着的对妻子的“挚爱”考虑。
 5.略  点拨:可从作者对妻子无微不至的爱以及革命的大义进行思考,符合题意即可。
 
 一古诗文默写答案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心不若余之专耳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6)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1.jiāo  hèng  zhāo  gēng  点拨: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1)有人 (2)才 (3)希望 (4)就,于是。 点拨: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思。
 3.(1)才知道被人们当成了祸害,自己有了改正的意思。
 (2)古代的贤人很看重“为了追求到道义,哪怕是早上明白晚上就死去”的精神,况且你的前途还很有希望。  点拨:根据上下文和重点词语来推断。
 4.人有了过错不要紧,但只要勇于改正错误,就会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点拨:从“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句思考。
 5.略   点拨:如给他讲一些名人改过自新的故事,劝他改过,符合题意即可。
 14.沉入深水区 拖入灌木丛
 15.示例:A这句生动的描写表明这位父亲不但时刻关注着儿子,而且做好了随时救援儿子的一切准备,体现了父爱的深沉。B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性格的培养。C父亲终于忍不住高声叫出了儿子的名字,这是情不自禁的担心,又一次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D因为父亲这时清楚地知道,儿子已经精疲力竭,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父亲对儿子垢那种特殊的关爱,至此表露得淋漓尽致。
   16.⑴①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②强调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⑵是一个沉着坚毅、倔强勇敢的小男孩。   17.示例:⑴经历: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时,看到我摔倒了,他也不扶我,而是让我自己站起来。渐渐地我从跌倒中掌握了要领,学会骑车。⑵感受:在生活中要学会独立,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18.⑴介绍母亲河的来历。⑶自述为何“洗不净”(或介绍黄河污染严重。)
   19.⑴大量污水排入黄河;⑵缺水,来水量严重减少;⑶对污染管理不善。
   20.⑴不能。加点的短语是用实际检测的记录来说明来水是有史以来最少的年份,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⑵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黄河污染严重。
   21.⑴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还黄河的本来面目。⑵治理黄河,让母亲河为人民造福。⑶污染生存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22.如《风景这边独好》⑴收集名胜古迹的相关信息;⑵实地采访,拍摄名胜古迹的相关照片;⑶整合信息,编写读本。   23.山药(酥糖、豆泡等)参考示例:山药,山药,美味佳肴,人人需要!
   24.家家门窗插艾叶、菖蒲以示辟邪。赛龙舟,吃粽子,乡亲们一般都会吃新麦发粑,小儿胸挂五彩线袋装的红蛋。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
六。《与妻书 》进一步解读

1 .课文解读。 

(1)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林觉民 (1886 — 1911)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人。 13 岁时,他受父命参加科举童子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 15 岁考入全闽大学堂,后来人读福州高等师范学堂。就读期间,他努力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课余阅读《苏报》、 ( 警世钟》等进步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参与领导清末福州数次反帝反封建斗争。他在福州的谢家祠组织过读书社,鼓吹革命思想,还在一家外国教堂附近试验炸药,想用来组织武装暴动,可惜没有成功。 1 卿 5 年,林觉民留学日本,人读庆应大学,学习哲学。不久,他就加入了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同盟会,与资产阶级保皇改良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写作了《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翻译《莫那国犯人》和《六国宪法论》,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留日学生常常聚在一起,谈到祖国面临列强入侵;:民不聊生的现状,禁不住痛哭流涕。林觉民对此愀然变色,说道: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 ? ” 

1910 年,孙中山先生发动广州起义,因准备不足,失败了。孙中山先生接着制订了翌年在广州起义的计划,致电在日留学生、华侨积极响应,林觉民立即离开日本赶赴香港。在香港的起义统筹机关里,黄兴见到了林觉民,喜不自禁地说: “意洞来,天助我也,运筹帷幄,何可一日无君。”当即命林觉民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林觉民回福州后,与福建支部总干事林斯琛等人秘密会商,布置了福州、厦门响应广州起义计划,他在福州只停留 10 天,于 4 月 17 日率领福州革命党人刘元栋等十余人为第一批先行赴穗聚义。林觉民回闽还肩负运送炸药赴粤的任务。 

他原本打算让他的妻子意映打扮为孀妇,用出殡的仪式将炸药藏人棺木中运出,可是他妻子已经怀有身孕八个月,可能经不起长途跋涉,只得改由方声洞姐姐方君瑛等人担任运送武器的任务。 

广州起义前夕,部分革命党人对起义缺乏信心,林觉民慷慨陈词: “今日同胞非不知革命为救国唯一之手段,特畏首畏尾,未能断绝家庭情爱耳。今试以余论,家非有龙钟老父、庶母、幼弟、少妇稚儿者耶,顾肯从容就死,心之摧,割肠之寸断,木石有知,亦当为我坠泪,况人乎”、 “故谓吾辈死而同胞不醒者,吾绝不信也”、 “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 ! 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 ! ”他坚定不移、义无反顾的决心,·给了同志极大的鼓舞。 

赴广州参加起义前三天,林觉民在香港江滨楼挑灯写下了两封绝笔书。 

同盟会经过长期准备和精心组织,集中了党内菁华,组织了拥有八百多人的先锋突击队。就在准备起义的时候,发生了华侨工人温生才刺杀广州将军一事,广州清军加强戒备。此时,同盟会在国外购买的一批武器尚未运到,起义被迫推迟。由于起义的消息泄露,广州城内形势十分严峻,黄兴临时决定于 4 月 27 日发动起义。原计划起义队伍分四路发动进攻,第一路由黄兴率领,进攻总督衙门。编人第一路起义队伍的主要是由福建、四川、广东花县和海外华侨的革命志士组成的先锋队,共一百三十余人。 4 月”日傍晚 5 点半,黄兴率领革命党人攻人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逃跑。黄兴率队与清军水师提督李准的卫队相遇,双方展开激战。另外三路人员未能按时前来策应,第一路起义军势孤力单,牺牲甚多,起义惨遭失败。黄花岗之役死难烈士共一百多人,事后收殓烈士遗体七十二具,仅福州籍的革命党人就有二十三人,林觉民是其中的一个。后来,孙中山先生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 中说: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林觉民是在与清军血战肉搏中身受重伤力竭被捕的。当两广总督张鸣岐审讯他的,慷慨演说,宣传革命,说道: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 ! ”面对刽子手的屠刀,他泰然自若,从容就义。就义时,年仅 25 岁。 

本文写于赴广州参加起义前三天。林觉民挑灯写下了两封绝笔书,一封就是《与妻书》,全书千余字,倾诉了对妻子真挚的爱,更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催人泪下,令人感奋。另一封绝笔书是写给父亲的: “父亲大人,儿死矣,唯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寥寥数语,表达了他公而忘私、为国忘家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 

(2) 基本读解。 

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而是一位革命志士抱着必死的信念,在起义之前写给爱妻的遗言,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闪烁着革命志士牺牲一己, “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本文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 

死”的心情,细述投身革命的道理。又“忍舍汝而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句是全文的纲。在这段里先简单地阐述“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道理。然后下面用两段文字,一段详诉, “吾至爱汝”的衷情,一段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 

紧接着,用“汝忆否”、 “回忆”、 “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恩爱的追忆。三件事情都反映了烈士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一句,把“吾至爱汝”的倾诉过渡到“忍舍汝而死”的说理层面。先列举种种“可以死”的情况,直指种种社会惨状及其根源,说明在这种悲惨的社会里“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是自私的,也是不现实的,坚定了必须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信念;接着讲到了破镜难以重圆的故事,说明“生离”较“死别”更为痛苦;再接着说“天下人”生死离别的惨状,说明“钟情如我辈者”不能忍心不救,从而得出要“就死而不顾汝”的道理。最后写对妻子的叮嘱,希望妻子将遗腹子抚育成人,完成自己的志愿。 

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吾今与汝与无言矣”,似乎要收住话头了,但感情澎湃,欲止不能,很自然地又写出自己死后的愿望:希望自己的灵魂永远陪伴妻子,以此进一步表达“吾至爱汝”的衷情。 

(3) 精华鉴赏。 

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在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情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本文语言非常好,浅近畅晓。信中之话是烈士说给爱妻的肺腑之言,真切感人,扣人心弦。作者语言修养很高,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采比喻,又如“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 ? 抑汝能之乎 ? ……”分析现状黑暗,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信中虽多处用了典故,如“太上忘情”、 “望夫化石”、 “破镜重圆”等,都融人通俗的语言之中,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又不觉艰深费解。 

(4) 参考译文。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 ! 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 ? ( 人民的灾难使我和 ) 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 ! · 

你记得吗 ? 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 “与其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唉 ! 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 ? 

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 ! 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新婚后的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子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蒙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何事不谈 ? 何情不诉 ? 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 “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去。”我也答应了你。前十几天我回到家中,就想趁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又不忍心张口,而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 

唉 ! 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 ? 还是你能这样做么 ? 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 ? 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 ? 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 ? 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 ( 如果那样 ) 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宽慰。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幸运极了,幸运极了 ! 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 

我要跟你说的话就这些。我在阴间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一定以哭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而今又希望它真有。现在有人提出死人与活人之间有心电感应,我也希望他们说的是事实,那么我死后,我的灵魂还依偎在你身旁,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痛。 

我平日从没有把我的志向告诉你,是我不对的地方;然而告诉了你,又恐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对于牺牲,即使是死一百次我都不会推辞,可是让你为此担忧,确确实实不是我能忍心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为你考虑的只怕不周到。你有幸嫁了我,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 ! 我很幸运得到你,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 ! 我们总不能忍心只图自己幸福。唉 ! 方巾短小而情意深长,没有表达完的,还有万万千千,你能够想像到的。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舍不得我,大约会常常在梦里见到我吧 ! 悲痛极了 ! 辛亥年三月二十六日夜间四更时候,意洞亲手写。 

家里的伯母叔母们都通晓文字,有不明白的地方,希望去请她们指教,应当把我的心意完全领会厂就好。 

2 .习题解说。 

(1)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原文中体味作者的真情实感。 

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而是一位革命志士抱着必死的信念,在起义之前写给爱妻的遗言,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闪烁着革命志士牺牲一己, “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第 4 段中“窗外疏梅筛月影”至“故唯日日呼酒买醉”,引出三件夫妻恩爱的追忆以及为此所受 

的痛苦煎熬,反映了烈士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 

无情的人。 

(3) 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心理及视死如归的革命意志。 

作者清醒地认识到满清王朝统治“可以死”的情况,直指种种社会惨状及其根源,坚定了必须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信念,向父亲、妻子申诉了革命大义,但是,他也为给家人带来种种磨难深感内疚,叮嘱妻子,希望其将遗腹子抚育成人,完成自己的志愿,革命大义与脉脉人情打成一片,感人至深。 

(4) 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意图是锻炼学生的语译能力以及增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 

参考答案: 

第 1 小题: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 ? \' ( 反问 ) 

第 2 小题: ( 人民的灾难使我和 ) 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 用典,类比 ) 

第 3 小题: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 ? ( 排比句,融理性分析与感情抒发于一炉 ) 

3 、 相关资料。 

(1) 关于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始末 

清代来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 

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0 年 11 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 ( 今马来西亚西北部 ) 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1911 年 4 月 23 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 

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 月 27 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两广总督张呜岐已逃走,黄兴等人就和由水师提督李准率领的部队展开激战。革命党人最终寡不敌众,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 

在这次起义过程中,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百余人。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做“黄花岗起义”。 五个多月后,武昌辛亥革命起义爆发了。 

《黄花岗七十二烈土事略》序 ( 孙中山 )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蛾,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 以辛女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 !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 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 ( 邹鲁 ) 

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党人死事者,其数不可稽。事后潘君达微收党人尸得七十二,合葬之于黄花岗。由是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称。潘君亦党人, 自以来名捕;乃于危疑震撼之际,毅然出 收死友之骨,可谓难矣。其明年,为中华民国元年,胡君汉民, 陈君炯明相继任广东都督,议就当日合葬处修葺而整饰之。省议会通过经费十万圆。二年乱作,遂不果。七年秋,滇君师长方君声涛始募修故墓,规模粗具。参议员议长林君森复募建碑亭及记功坊,俾不致湮没于后世。然欲奉当日死事者姓名籍贯一一勒之于碑,事乃至难。盖举事之际务缜密,凡姓名籍贯,同事者非素识不能知,具亦不愿知之。故今日同事未死者,其所能举,亦惟素识者而已。夫死事者既不止七十二人,即此七十二人亦不能尽举其姓名籍贯,可不痛欤 ! 鲁与朱君大符, 皆同事之未死者也。相与征集事实,胪所得死事者之姓名籍贯。林君森更约当日未死同事之在粤者胡君毅、何君克夫、吴君永珊、徐君维扬等,以确 

为之证,计得五十有六人。其中有姓名而无籍贯者,尚有三人。先行勒之于碑,而留空白, 以俟续有所知,得以补勒焉。颜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盖埋骨者固七十二人。今日虽有所阙, 固望他日能补而足之也。夫马革裹尸,党人之志。埋骨已非所期,遑论留名。今之为此,徒以为后人流连凭吊之流,于死事者固无与也。呜呼 ! 此役所丧失者,不特吾党之精锐而已,盖合国中之俊良以为一炬。其物质之牺牲不可为不大,然精神所激发,使天下皆了然于党人之志节操行, 与革命之不可以已。故不俞年而中华民国遂以告成,则其关系宁不重欤 ! 然念国难之无穷, 贤才之易尽,执笔作记,又不胜后死之感也。 

(2) 传记评论。 

《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节选 

林觉民,宇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闽之闽县人。幼嗣季父可山先生孝颖,名士也,诗词称于时。君婴年善病,几殇。八龄失母无依,寝食与父共,从受国文,未尝就外傅。性慧甚,读书一览辄不忘。意绪潇洒, 目灼烁如流星,虽不事边幅,而雄姿焕发,气象俨然。年十四,入高等学堂。时新学说西来,学子醉心平等自由之说。君自号抖飞,校中数起风潮,同班辄推君为魁,以君不畏强御也。居平襟度旷达,虽屡空未尝有戚容。喜与童稚游,迎秽利导,终日不倦。善诙谐,涉口成趣,一座为之倾倒。校长独爱其倜傥,尝谓君父: “是儿不凡,曷少宽假,以养其刚大浩然之气。”父笑诺……课余谈及时事,辄言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慷慨激昂,声望大著,殉国之志长而弥坚……入庆应大学文科,专肆力于哲学,兼娴英德两国官文,孜孜力学,夙夜不懈……当国事日亟,噩电纷驰, 

友朋聚首,相向涕零,君独疾起言曰: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耳 ! 奈何效新亭对泣耶 ? 吾辈既以壮士自许, 当仗剑而起,解决根本问题,则累卵之危庶几可挽救 ! 嗟呼 ! 凡有血气,宁忍坐视第二次亡国之惨状哉 ! ”众闻之,咸肃然起敬。 

林觉民被执,张鸣岐、李准等亲讯之。烈士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各国情事,张、李为之心折。烈士初坐地,至是,张、李命去镣扣,延坐堂上。烈士纵笔一挥,立尽两纸,洋洋数千言。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 以手槌胸,若不复忍书者。书罢一纸,李持与张阅,更书第二纸。临笔稍为停顿,状似欲呕,犹恐污地,耒遭吐。李亲持唾盂近前,始吐,奉以茶烟,犹起鞠躬为礼。供毕,又在堂上演说,至时局悲处,槌胸顿足,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始能使国家安强,汉族巩固则吾死暝目矣。系数日,勺饮不入口,弃市。 

《与妻书》:前缘后事 ( 桑地 ) 

林觉民在慷慨多气、哀感顽艳的绝笔书《与妻书》中有这样几句话: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无疑,这给整个民族留下了一个悬念: 究竟烈士遗孀腹中的孩子生下来没有 ? 如果生下来了,是男还是女 ? 后来的命运又怎样呢 ? 

这张照片可以告慰国人, “腹中之物”是一个男孩,后来成为照片上这个俊秀的男子。他叫林仲新,照片上的女子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叫刘文业。作为烈士遗孤,林仲新虽没有像父亲林觉民那样成为悲壮勇毅的革命战士,但他基本上“以父志为志”,与林觉民的生前旧事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林觉民 1887 年出生于福州一个士绅之家, 自幼聪慧, 14 岁就考进全闽大学堂,后来又进入福建高等师范学习。林觉民讨厌陈旧的礼教习俗,受新学思想影响很大,他大量阅读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 ( 猛回头 ) 、 ( 警世钟 ) 等倡导革命的著作,他本人很快也走到革命的行列里来。他在福州的谢家祠组织过读书社,鼓吹革命思想,还在一家外国教堂附近试验炸药,想用来组织武装暴动,可惜没有成功。林觉民给自己起过两个号,一个叫抖飞,另一个叫天外生,两个都表现了他对旧思想的抗争精神。 

1907 年春天,林觉民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研究哲学。他在这里广泛接触了日本近代革命的理论,为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飞速进步所震动, 同时与在日本留学的许多中国革命先行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结识了中国同盟会的领袖人.物孙中山、黄兴等人,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深刻影响。 1911 年初,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槟榔屿开会,再次筹备武装起义,准备在广州向清政府发起新的攻击。 3 月初,林觉民受孙中山委派回福建组织武装力量,参加广州的武装起义。.林觉民与林文、林尹民一同回到福州,迅速与革命党联络,组织了一个相当规模的“福建军团”,准备南下赴广州,其中较著名的人物还有方声洞、陈可钧、陈更新、刘元栋、刘六符、冯超骧,后来他们全在广州起义中牺牲,被并称为“福州十杰”。 

临行前,林觉民回家看望了一下父母和妻子陈意映。陈意映是大家闺秀,熟读诗书,与林觉民感情很好,对林觉民的事业非常支持,一度要随林觉民参加革命活动。然而这次林觉民回家时陈意映已经身怀六甲,行动不便,不可能“随君行”,林觉民只好告别妻子,慨然南下。 

4 月 17 日,林觉民带领福建军团经香港进入广州,经过十天的紧张准备, 27 日,在黄兴、赵声、喻培伦等人的带领下向广东督署发起猛攻。由于力量薄弱,起义失败,林觉民受伤被捕,慷慨就义。 

后来有人把这次起义中牺牲的七十二位有名有姓的烈士一同葬在广州郊区的黄花岗, 因而历史上把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起义前三天的晚上,林觉民写下了 ( 与妻书 ) 和一封致父亲的诀别书。林觉民知道自己可能将身死异地,不能再与妻子谋面,念及往日深情,只好用手帕作信笺,写上最后的话,写完后交给战友,托战友之手转交给家人。 

起义失败后,林家知道林觉民已经牺牲,为了躲避清兵的追击,他们全家搬到福州郊外的一座破旧的房子里。曾经有过革命者悄悄来看望他们,并带来一些关于林觉民的消息。后来有一天,林觉民的母亲打扫卫生,在门缝里看到一团东西,打开一看,是两封绝笔信,一封是给其父亲的,另一封就是这篇气贯长虹的 ( 与妻书 ) 。他们把信珍藏起来,后来传给了遗腹子林仲新。到 1959 年,林仲新把信作为珍贵的文物赠送给福建省博物馆,现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和福建省林觉民故居分别有两件复制品。 

失去丈夫的陈意映如何忍受悲伤可想而知。为了安慰她,也为了保住她腹中的孩子,林家用过继的办法,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女儿过继给陈意映。女儿叫林暖苏,一个温婉可人的女孩。 

林暖苏多少慰藉了陈意映悲伤的心。几个月后, “腹中之物”降生人间, 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取名仲新。由于陈意映一直不能走出失去丈夫的悲伤,再加上生活变得艰难,林仲新刚刚两岁的时候,陈意映去世了,林仲新由祖父抚养。 

大学毕业后,林仲新来到南京,跟随林觉民的旧交林森做事。林森对林仲新关照很多。随中国历史的变化,林仲新不断迁移居住地,到过重庆,后又回到南京,解放后定居福建, 晚年生活在福建漳州。生有一儿两女,一个在北京,两个在福州。林仲新于 1983 年病逝。  八。《与妻书》读后感                         惟有真情动天地
 
回想那80多年前的那份真爱,有时真的觉得能幸福地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在我看来,每一个读完此文的人,首先为之感动的,该是作者至真至纯的感情。读过第一段时,我已是悲不自胜。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肢解这美好的文字本是一种罪过,但愿作者能原谅我的不恭,我仅以我的泪水回报烈士之文给我灵魂带来的净化。 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那种怀着极度伤悲,却要尽力写出理智文字的复杂心绪,隐忍着流露,压抑着释放。泪珠和笔墨齐下,欲言又止,欲止又不得不言。不言,则从此再没有向妻子表白的机会;言之,又满心是内疚与悲愤。未负天下,独负了一人,而这个人偏偏是自己的至爱。眼见柔弱的妻子要承受失去丈夫的极端痛苦,还要在浓黑的悲凉中独自撑起家庭的重担,割舍不下却也无能为力。此时唯有求得妻子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死,不等于我不爱你,不等于我爱你不够深刻,我的勇敢面对死亡,是因对你的爱赐予了我力量和勇气;我的就义,也是希望天下无数像我们这样的恩爱夫妻,从今以后不要再忍受诀别的痛苦。 他最大的担心,莫过于妻子对他舍弃家庭的埋怨,莫过于妻子误会他不够爱她。作为一个正直有良知的国民,必须以天下为己任。这人间没有一处世外桃源,使人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天伦之乐,混浊黑暗的人间与美满幸福是难以两全的。“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放弃了生命,是源于对生的热爱;放弃了圆满,是源于对爱的忠贞。相守到老是我最大的心愿,然而我们的爱情生不逢时,我们的理想不容于世,我除了用生命捍卫理想与爱情,别无选择。 他也担心妻子能否忍受从此孤独的宿命,“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既然生不能团圆,他唯一的安慰就是如果有灵魂,必当陪伴她身旁,终生想随。 我想大家口中传唱颂扬的真情莫过于此了。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上天成全了那么多貌合神离的夫妻,却残忍地夺取了他们的幸福。不必遗憾,完美的东西本就太少,“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也许只存在小女孩的梦中。而震撼人心的,往往是悲剧。 世上不懂得珍惜,游戏感情的男男女女绝不在少数,而对于我而言,如果有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真情,此生也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