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话孤儿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的今天(12月14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24:47
 

历史上12月14日这一天发生了哪些大事?

 

历史时段:1503~2006

 

更新时间:2015-12-14 

国际儿童广播日

每年12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国际儿童广播日(也称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联合国儿童基金(UNICEF)于1997年决定,每年的12月14日为国际儿童广播日。该节日的宗旨是希望世界各地的传媒机构能于当日制作一些以儿童为主的电视或电台节目,希望藉此能唤起人们对儿童的关怀、关注。现改为每年12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诺斯特拉达姆士

1503年12月14日,法国预言家诺斯特拉达姆士出生。 

玛丽一世

1542年12月14日日,玛丽一世就位苏格兰女王。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恐怕也因此成为苏格兰君主中最有名的一位。 

第谷

1546年12月14日,第谷生于丹麦斯堪尼亚的一个贵族家庭。第谷是丹麦天文学家。他创建的福堡天文观象台规模宏大,仪器齐全。这些仪器都是第谷自己制造的。第谷在福堡天文观象台一直工作了20年之久,获得了大量的天文资料,发现了许多新的天文现象,对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人誉为“近代天文学的始祖”。 

乔治·华盛顿

1799年12月14日,乔治·华盛顿在弗农山庄逝世,终年67岁。乔治·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789年4月30日,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3年连任,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隐退于弗农山庄园。由于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故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5年12月14日,俄国贵族革命家发动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起义发生在12月,领导这次起义的贵族革命家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十二月党人”。这次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起义。 

乔治六世

1895年12月14日,乔治六世出生。乔治六世全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温莎,乔治五世次子,退位的爱德华八世之弟。1936年12月11日继位成为英国国王, 1952年2月6日因血栓形成在睡梦中去世。其长女伊丽莎白二世继任,即现任英国女王。 

海底电缆第一次铺过太平洋

1902年12月14日,海底电缆第一次铺过太平洋,从旧金山铺到檀香山。 

伊朗革命

1905年12月14日,德黑兰5千余群众涌入清真寺避难,要求罢免宰相、改革内政、召开议会制订宪法,并成立革命民主组织和志愿部队。这是20世纪初伊朗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普朗克

1906年12月14日,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在柏林的物理学会上发表了题为《论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这一天被普遍地认为是量子物理学诞生的日子。普朗克在1900年首先形成了他的量子论。这一理论如同5年后爱因斯坦发表的相对论一样,对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抵达南极

1911年12月14日,挪成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和其他4名队员战胜罗伯特·F·斯科特领导的英国探险队到达南极。他们的成就标志着自1909年罗伯特·E·皮里到达北极后不到3年内,南北两极都已留下探险家的足迹。 

11月下旬军队控制都柏林抗议者

1920年12月14日,英国上议院通过一项爱尔兰行政管理法案,决定将爱尔兰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将各设一个议会和一个行政机关。北方议会代表安特里姆·阿马、唐·弗马纳、伦敦、德里和蒂龙诸郡。这6个郡的居民大多数信仰新教。南方议会代表天主教的多数,它将设在都柏林。双方的公共利益由爱尔兰新枢密院处理,而国家的这两部分继续在英国议会中拥有代表席位。南部政界已声称他们反过这项新法。 

1937年毛泽东与宁都起义人员合影

1931年12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不满蒋介石反动统治及其对日本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第26路军官兵,在参谋长赵博生和旅长季振同、董振堂的率领下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季振同,政委萧劲光,副总指挥董振堂,参谋长赵博生,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红五军团下辖3个军,起义部队随即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 

郑螺生

1939年12月14日,民主革命志士郑螺生病逝于马来亚怡保,享年69岁。郑螺生,福建同安人。自幼随其父侨居马来亚怡保谋生。1907年与李源水等人首先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霹雳会会长。辛亥革命后,任中国国民党霹雳直属支部常委、新加坡支部常委。后历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庶务委员委员会、侨务委员会委员。1917年受孙中山委任为大元帅府庶务司司长。1932年起任国民党政府监察委员和侨务委员。 

 

《解放日报》报道:苏南新四军攻克长兴泗安镇

1944年12月14日,新四军第十六旅向苏浙皖边区宣(城)长(兴)公路间伪军据点泗安镇发起攻击,至次日全歼伪军两个营。至此,新四军创建苏浙皖抗日根据地的目标基本完成。 

卢冬生

1945年12月14日,著名军事将领卢冬生在哈尔滨不幸牺牲,年仅37岁。 

联合国总部

1946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将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

196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对亚非国家提出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草案以90票赞成获得通过,只有少数国家的代表团弃权,它们是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南非联邦和多米尼加。 

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

1960年12月14日,中国与马里共和国建交。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上,首都摩加迪沙。 

 

周恩来在开罗记者招待会上

1963年12月14日,周恩来总理开始访问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10个非洲国家和阿尔巴尼亚,以及缅甸、巴基斯坦、锡兰(今斯里兰卡)3个亚洲国家,共历时72天,行程10.8万里。周恩来的非洲之行,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非洲国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次访问对增强中国同亚非国家人民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1963年12月14日,中国与肯尼亚共和国建交。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首都内罗毕。 

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

1971年12月14日,中国与塞浦路斯共和国建交。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东部、扼亚、非、欧三洲海上交通要冲,为地中海第三大岛,首都尼科西亚。 

克里斯蒂娜·奥纳西斯

1979年12月14日,希腊最大的女船主克里斯蒂娜·奥纳西斯申请同她的苏联丈夫考佐夫离婚。克里斯蒂娜在1978年8月与考佐夫结婚。在他们结婚后没有几天,西方报刊即传出考佐夫是克格勃特务的消息。 

武夷山“角怪”

1979年12月14日,在福建省崇安县武夷山区首次捕获了一只长有三个角的雄性“角怪”。“角怪”属蛙类,学名“崇安髭蟾”,它的嘴唇边长有一对黑色角质刺,目前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未发现它的踪迹。至于三个角的“角怪”,在武夷山也是首次发现的。这只“角怪”的三个角,两个长在左嘴角,一个长在右嘴角,瞳孔呈纵置状,并且会随着光线的强弱缩小或扩大,眼睛的巩膜上半边呈黄绿色,下半边呈蓝紫色。由于它长得奇特,科研部门认为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新型导弹护卫舰开始服役

1986年12月14日,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国内先进的新型导弹护卫舰开始服役。这艘护卫舰是上海沪东造船厂设计建造的。 

萨哈罗夫

1989年12月14日,萨哈罗夫因心脏病突发过世。 

埃及渡轮“萨里姆快运”

1991年12月14日,埃及渡轮“萨里姆快运”于夜里22点45分在驶向萨法贾港时因偏离航道而触礁沉没,118人死亡,356人失踪。这是埃及历史上最大的一起海难。 

九寨沟

1992年12月1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在美国新墨西哥圣菲召开的全委会第十六届大会表决一至通过将九寨沟与黄龙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由马约尔颁发了证书。

 

沙汀

1992年12月14日,著名作家沙汀逝世,享年88岁。沙汀是四川安县人,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老邬》,中篇小说《木鱼山》等。 

1992年12月14日,新华社报道,我国著名整形外科专家何清濂教授施行的我国首例女变男变性手术获得成功。这位患有易性癖的姑娘26岁,长期以来因不能转换自己的性别而郁闷、焦躁。上海长征医院整形外科何清濂教授和助手们认为她已处于严重的病态之中,如不及时施行变性手术,她将丧失工作能力,甚至有生命之虞。这例手术于1991年10月进行。目前这位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已逐渐适应男性生活。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994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自1993年开始准备,定于2009年建成,工期17年。

1995年12月14日,《波黑和平协议》正式签字仪式在法国总统府隆重举行。

 

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1999年12月14日,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在巴拿马城附近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处举行,巴美两国政府代表签署了关于运河主权和管辖权交接的换文。运河回归标志着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进行长期英勇斗争的最后胜利,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在中南美洲大陆殖民统治的终结。 

张定发

2006年12月14日,张定发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张定发,上海吴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上将。张定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海军现代化建设的优秀领导者,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原司令员。(以新华网李晓建资料为基础编辑)

附录1:

国际儿童广播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1992年确定订定,12月14日为国际儿童广播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of Broadcasting)一般也叫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现改为每年12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每年都有来自全球两千多位广播电视人,针对这个特别的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制作一系列特别节目,再透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整合,交由全球各地的电视台播送。

该节日的宗旨是希望世界各地的传媒机构能于当日制作一些以儿童为主的电视或电台节目,希望藉此能唤起人们对儿童的关怀、关注。

电视是孩子汲取知识的便捷渠道,能帮助孩子在节目中学到很多日常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但长时间看电视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1、身体发育异常;2、不爱读书;3、思维懒惰;4、兴趣单调;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看电视却是娱乐消遣的过程,长时间看电视使得孩子处在一种松散的状态下,自然会对一些需要付出努力才可掌握的技能产生排斥。5、社交能力差。

孩子迷恋电视的应对招数:1、把好“节目关”;2、和孩子一起看;3、边看电视边根据内容引导学习;4、注重言传身教。

孩子看电视多长时间合适:大多数专家认为:1岁以内婴儿忌看电视;2岁的孩子不超过20分钟;3~-5岁的孩子不超过30分钟;6~-9岁的孩子不超过60分钟;10~-13岁的孩子不超过90分钟;13岁以上的孩子不超过120分钟,每看30分钟应让眼睛休息10分钟。

附录2:

法国预言家诺斯特拉达姆士

诺查丹马斯,亦翻译为诺斯特拉达姆士。原名米歇尔·德·诺斯特罗达姆,原姓吉素力,生于1503年12月14的法国,死于1566年7月2日。法国籍犹太裔预言家,精通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留下以四行体诗写成的预言集《百诗集》(Les Propheties,1555年初版,《诸世纪》一译名为误译)一部。他影响深远,连法王亨利二世都召请入宫,请他为国家预言吉凶祸福。五年之后,离开宫廷,来到了沙隆,花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一本奇书,就是《百诗集》。有研究者从这些短诗中“看到”对不少历史事件(如法国大革命、希特勒之崛起)及重要发明(如飞机、原子弹)的预言。因诺斯特拉达姆士的预言,无论他生前死后,仍吸引了世界各地崇拜者。《百诗篇》出版后,直到现在依然非常畅销。许多热心者,将他的预言与世界主要事件分折,并找到应验的地方。相比之下,大多学者认为诺斯特拉达姆士四行诗体预言模煳不清,预言的“应验”是它的描写太广泛,没有证据证明预言诗的真确性,也没有证据证明预言诗确实描述某一件事上。然而,诺斯特拉达姆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被受重视,而现今特别是在媒介和普遍的文化,并且和同等出名的预言圣经密码预言相比较。

附录3: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 

第谷

1572年世界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一位只有26岁的丹麦天文学者第谷,于这一年12月11日,经过精确的观察,发现了仙台星座中的一颗新星。他以“新星”为题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出来。这篇论文胜过一枚巨型炸弹,它动摇了人们一直墨守不疑的亚里士多德的天体不变的学说。

第谷1546年12月14日出生在丹麦斯堪尼亚的一个贵族家庭。青年时,他先在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哲学和修辞学,后来到来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他最喜欢的却是天文学。他以极大的兴趣和毅力攻读了托勒玫的《天文学大成》,并且设计了一个庞大的天体观测计划。

为了完成他的天体观测计划,第谷将丹麦国王赠与他的全部补助金,在弗恩岛上建立了有名的福堡天文观象台。这个观象台规模宏大,仪器齐全。这些仪器都是第谷自己制造的,有木制的、铁制的和铜制的。其中最大的一台精度较高的象限仪,称第谷象限仪。第谷在弗恩岛一直工作了20年之久,获得了大量的天文资料,发现了许多新的天文现象,对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人誉为“近代天文学的始祖”。

1599年第谷定居布拉格,并将弗恩岛上的仪器运到布拉格。1600年第谷与开普勒会见,两人合作开始了新的工作计划。可惜第谷于1601年病逝了,他的未完成的事业由开普勒去完成了。开普勒未负所望,他利用第谷积累的丰富的天文资料,进一步加以研究,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还完成了鲁道夫恒星星表的编制工作。

第谷在天文历史上以观测精密而著称,是一个善于“看”的人。清醒地知道要认识行星运动的规律,积累高度精确测量数据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地测出了大量的原始精确的数据。第谷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地进行科学观察的精神,将永远地载入科学史册;他本身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留给开普勒的大量资料,推动了天文学向近代科学发展。这种对现象和事实进行准确观察和记录的精神,是现代科学思想的典范。

附录4: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 

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1732年2月22日,华盛顿生于弗吉尼亚的威特斯摩兰县的一个富有的庄园主家庭,他的祖先从英国渡海来到弗吉尼亚,创下了最初的基业。他在童年时没能去英国求学,而是在弗吉尼亚受一般的正规教育。

18世纪,英、法两国为了争夺在北美大陆上的殖民地,进行了长达7年的战争。英国在战争中击败法国并取得对北美大陆的霸权以后,为填补国库空虚,加强了对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华盛顿和他周围的人一样,对英国殖民地当局大失所望,开始认识到北美殖民地除了完全独立之外,别无选择。1774年9月,华盛顿作为弗吉尼亚议会的代表,同北美其他12个殖民地议会的代表一起,在费城举行了第一届大陆会议,共同商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计。在华盛顿等人坚决要求下,会议通过以武装抵抗作为最后手段的决议。1775年4月19日,英军袭击莱克星顿,北美独立战争正式打响。

北美人民反英斗争的浪潮,推动了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会议决定创建一支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领导了一场力量悬殊的正义战争。但是,华盛顿面临的敌人,是曾经击败过西班牙、荷兰等这些当时世界上第一流强国的大英帝国。虽有胜利,但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英双方力量的对比,美国弹缺粮少,供应困难,独立战争进行得十分艰苦。9月,英军进攻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华盛顿率军队与敌人进行激战,但因兵力悬殊过大,不得不放弃费城,退守他处。当时正值冬季,士兵们吃不饱,穿不暖,常常是茅屋栖身,夜无毡毯,衣不蔽体,赤脚行军。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华盛顿以惊人的自制力经受了重重挫折,同士兵们同甘共苦,从没有动摇过。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由于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和民兵的配合作战,大败英军。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新的转折点。法国宣布承认美国,并与美国联合起来向英作战。此后,美、法两国军队及民兵相互配合,又打败了约克镇的英军,至此,英军已无力再战,独立战争胜利结束。1783年9月,英美签订《巴黎和约》,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华盛顿主持宪法会议,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1789年3月华盛顿当选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1792年,华盛顿再次当选美国总统,而且是以满票当选。连任两届总统后,华盛顿于1796年11月发表了著名的《告别书》,离开了政治舞台,回到了弗农山庄。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在弗农山庄逝世,终年67岁。

附录5: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5年俄国贵族革命家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起义发生在12月,领导这次起义的贵族革命家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十二月党人”。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俄国农奴制日趋瓦解。在1812年反对拿破仑战争中,一些俄国贵族军官参加了国外的远征,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国内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回国后,他们成立秘密的革命组织,企图按照西方的方式来改造国家。

1816年,第一个秘密革命团体——救国协会(后改称“祖国忠诚子弟协会”)成立,会员约30名。他们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但由于人数少、力量单薄、缺乏明确的斗争方法,不久即自行解散。

1818年成立了新的秘密团体——幸福协会。该会主张实行共和制,探索了采取军事手段推翻专制制度的问题。

1821年,在图利钦成立了以П.И.佩斯捷利上校为首的“南方协会”,在彼得堡成立了以Н.М.穆拉维约夫上校为首的“北方协会”。这两个组织都拟定了自己的纲领。南方协会通过了佩斯捷利起草的《俄罗斯法典》,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公民应拥有一块不能买卖的土地以保证生活,同时允许拥有私有土地以使生活富裕;年满20岁男子按财产资格有选举权;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为人民议会,最高行政权归五人组成的最高杜马,国家监察机关为最高会议等。这是一个相当进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北方协会有穆拉维约夫草拟的《宪法》,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国家;联邦的最高政权机关为两院制的人民议会,行政权归皇帝。《宪法》比《俄罗斯法典》保守得多,但仍有一定进步意义。

十二月党人试图只依靠军队的力量发动政变。1825年11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十二月党人决定提前在尼古拉一世继位之日,由С.П.特鲁别茨科伊公爵领导起义。12月26日(俄历14日),起义军官率领3000多名士兵到达彼得堡参政院广场,但特鲁别茨科伊临阵脱逃。尼古拉一世立即调动军队,用大炮轰击广场,血腥镇压起义,并杀害了不少聚集在广场周围的群众。彼得堡起义的消息传到南方后,南方协会会员于1826年 1月10日发动驻乌克兰的契尔尼哥夫兵团起义,不久也告失败。沙皇政府对十二月党人进行残酷的迫害,著名领袖佩斯捷利、С.И.穆拉维约夫-阿波斯托尔、М.П.别斯图热夫-留明、П.Г.卡霍夫斯基和К.Ф.雷列耶夫被判处绞刑,穆拉维约夫、特鲁别茨科伊等百余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或定居,大批士兵被判处夹鞭刑。十二月党人起义由于没有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结果遭到失败。但是,这次起义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纲领、有组织、公开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它促进了俄国人民的觉醒,鼓舞着几代革命者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

附录6:

英国国王乔治六世 

乔治六世

乔治六世(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乔治·温莎,英国国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最后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后一位爱尔兰国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领国王(1947~1949)。乔治六世被家人称作“伯蒂”(Bertie),在登基前则被公众称为“艾伯特王子”。他是乔治五世(原为约克公爵)和玛丽王后(原为玛丽公爵夫人)的第二个儿子。1920年他成为约克公爵、因弗内斯伯爵和基拉尼男爵。

当时看起来他并无继承王位的可能,因为他的哥哥,那个十分受欢迎且聪明的爱德华王储在继承顺位上比他靠前。正因为这样,艾伯特王子被允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并且在选择妻子时能拥有更大自由。1923年他在多次被拒绝后终于与伊丽莎白·鲍斯-莱昂结婚。

由于他们不太可能继承王位,夫妇俩人能够在比较正常的环境中将他们的两个女儿,伊丽莎白和玛格利特,抚养长大。艾伯特十分害羞,终身都患有严重的口吃。当他得知1936年继位为爱德华八世的兄长最终决定为了婚姻问题而退位,自己将继承王位时,他十分不愉快。1937年5月12日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登基,并改名为乔治六世,这么做一来遵从xxx女王的遗愿,即之后所有的英国君主都不能以“艾伯特”为名,另一方面也通过使用与他父亲同样的名字来重新建立公众对王室的信心。

两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名望很低的王室希望能够成为带领国家迈向胜利的楷模,而他们确实是在二战中保持英国人民的斗志的重要因素。战争初期国王的圣诞节讲话鼓舞了士气。1939年6月,国王和他的夫人访问美国,英国的国君访问美国这还是首次。

战后,国王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由于长期吸烟,乔治六世患有严重的肺癌。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是在伦敦机场欢送出访非洲的长女伊丽莎白。1952年2月6日,乔治六世因血栓形成在睡梦中去世,遗体安葬在温莎城堡。长女伊丽莎白公主即位,是为伊丽莎白二世。

附录7:

海底电缆从旧金山铺到檀香山

1902年12月14日——海底电缆第一次铺过太平洋,从旧金山铺到檀香山。海底线缆通信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1850年盎格鲁-法国电报公司开始在英法之间铺设了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只能发送莫尔斯电报密码。1852年海底电报公司第一次用缆线将伦敦和巴黎联系起来。

1866年英国在美英两国之间铺设跨大西洋海底电缆取得成功,实现了欧美大陆之间跨大西洋的电报通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后,海底电缆具备了新的功能,各国大规模铺设海底电缆的步伐加快了。

1902年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海底电缆第一次铺过太平洋,从旧金山铺到檀香山。

附录8:

伊朗革命爆发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伊朗半殖民地化日益加深,卡扎尔王朝横征暴敛,阻碍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并且由开明绅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上层僧侣发动的国内君主立宪的呼声日涨。

在俄国1905年革命的影响下,同年12月,德黑兰、设拉子、大不里士等地群众举行游行示威。14日,德黑兰5千余群众涌入清真寺避难,要求罢免宰相、改革内政、召开议会制订宪法,并成立革命民主组织和志愿部队。斗争延续8个月之久。次年7月,国王穆扎法·厄丁(1896~1907年在位)在群众压力下,被迫罢免宰相,8月宣布实行宪法,让位于穆罕默德·阿里(1907~1909年在位)。10月,国民议会召开,制订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宪法,限制王权,规定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1907年,工农运动进一步发展,在各地纷纷建立的民选委员会“恩楚明”活跃于城市中,维持革命秩序。广大工人群众也卷入斗争,组织“穆扎希德”,要求民主普选没收国王土地、8小时工作制等。10月,国王批准宪法补充条例,承认人民的民主权利及恩楚明等人民组织的合法性。

12月,在沙俄、英国支持下,国王出动军队捣毁议会,袭击恩楚明,企图推翻1906年宪法。全国掀起护宪高潮,革命武装部队赶赴首都,国王阴谋未遂。1908年6月,国王默罕默德·阿里再次发动反革命政变,解散议会,杀害革命群众,德黑兰落入王军之手。革命中心移至大不里士,建立新政权,要求恢复宪法,召开议会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并进军德黑兰。1909年4月,英、俄出兵干涉伊朗革命。7月革命军联合伊朗南部的巴赫蒂亚尔部落军,攻占德黑兰。同年7月16日召开非常议会,宣布恢复宪法,废黜老国王,另立新国王阿赫德。吉朗大地主谢别赫达尔出任首相。新政府解散德黑兰费达依部队,打击革命群众,走上了反人民的道路。1911年7月,逃往俄国的前国王穆罕默德·阿里,在沙俄的支持下招募一支3万余人的军队,向德黑兰进军,受挫。于是,英、俄两国直接干涉,派兵入侵伊朗南北两部,镇压革命。同年12月,反动力量乘机发动反革命政变,攻占议会大厦,解散议会。卡扎尔王朝复辟,持续6年之久的伊朗资产阶级革命至此失败。

附录9:

德国科学家普朗克 

普朗克

马克斯·普朗克1858年4月23日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且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他因发现能量量子化而对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874年至1877年,马克斯·普朗克在慕尼黑大学学习物理学和数学。1879年转到柏林大学学习。1879年通过了博士论文,在论文中论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1880年在慕尼黑大学担任物理讲师,1885年被基尔大学聘为理论物理特约教授。1900年, 普朗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常数--普朗克常数,以调和经典物理学理论研究热辐射规律时遇到的矛盾。基于普朗克常数的假设,他推导出黑体辐射的普朗克公式,圆满地解释了实验现象。这个成就揭开量子力学的序幕,普朗克也此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26年,普朗克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同时还担任了柏林威廉皇家研究所所长。1947年10月4日逝世,终年89岁。

1900年德国科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在科学界一鸣惊人。这一假说认为辐射能(即光波能)不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的形式,而是由小微粒组成的。他把这种小微粒叫做量子。普朗克的假说与经典的光学说和电磁学说相对立,使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使人们对物质性和放射性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其他几位科学家一样,普朗克对黑体辐射问题也很感兴趣,黑体辐射是描述给绝对黑体加热来做电磁辐射的术语(绝对黑体是不反射任何光而完全吸收所遇见光的物体)。实验物理学家们甚至在普朗克着手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就对这样的物体辐射做过认真的测量。

普朗克取得的第一项成就是提出了一个用来正确描绘黑体辐射的相当复杂的代数公式。这个代数式完美地概述了实验数据,在今天理论物理学上仍常常使用。但是却有一个问题:公认的物理学定律预示存在着一个完全不同的公式。普朗克对这个问题沉思默想,终于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学说:辐射能只能以普朗克称为量子这个基本单位的整倍数形式辐射出来。根据普朗克学说,一个光量子的大小取决于光的频率(即颜色)且与一个物理量成正比。普朗克把这个物理量缩写为h,被称为普朗克常数。普朗克假说与当时流行的物理概念完全对立,但是他却利用这一假说在理论上准确地推导了正确的黑体辐射公式。普朗克假说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因此若不是他以顽固保守的物理学家而著称,他的假说无疑会被当作一种荒诞的思想而弃之一边。虽然这一假说听起来很离奇,但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却推导出了正确的公式。当初大多数物理学家(包括普朗克本人在内)都认为这一假说不过是适应面很窄的一个数学假设。但是几年以后表明普朗克的概念还能应用于除黑体辐射以外的许多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1905年爱因斯坦用这一概念解释光电效应,1913年尼尔斯·玻尔在他的原子结构学说中也使用了这一概念。

1918年普朗克获得诺贝尔奖。他的学说基本正确而且在物理学理论方面具有根本重要的意义。量子力学的发展可能是二十世纪中最重要的科学发展,甚至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要重要。普朗克常数h在物理理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被认为是两三个最基本的物理常数之一。它出现在原子结构学说、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辐射学说和许多科学公式中。普朗克最初计算出来的常数数值比今天使用的相差百分之二。一般认为普朗克是量子力学之父。虽然他对此理论后来的发展没有起什么作用,但是若把他的名次排得太后是不公正的。他所做的起始突破非常重要,使人们在思想上摆脱了先前的错误概念。因此他的继承人才能创立出今天这样完美的学说。

附录10:

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抵达南极 

罗尔德·阿蒙森和随行的狗在南极上享受来之不易的休息

阿蒙森到达南极,这是人类足迹首次踏上南极点。

1911年12月14日,挪成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和其他4名队员战胜罗伯特·F·斯科特领导的英国探险队到达南极。他们的成就标志着自1909年罗伯特·E·皮里到达北极后不到3年内,南北两极都已留下探险家的足迹。

阿蒙森一行人在1910年1月14日抵达鲸湾。安扎好冬营后,10月份开始向南极艰苦进军。与斯科特探险队不同的是,阿蒙森他们没有机动车和马匹,而是依靠一群猎狗。但他们得助于好天气和众所周知的阿蒙森细致入微的筹划。他们是这年10月离开麦克默多·索恩德的。

附录11:

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指挥员赵博生和董振堂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在共产党员、参谋长赵博生和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领导下,于江西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成功的起义。

二十六路军原为西北军的一部。蒋介石嫡系把二十六路军看作杂牌军。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20万大军,分四路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二十六路军为其中的一路。7月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时,命令二十六路军进至被红军包围的宁都作配角。北退南昌的唯一通路,蒋介石派嫡系朱绍良部堵住,逼迫二十六路军作“背水之战”。

二十六路军被困在宁都,前进有被红军消灭的危险;后退又为蒋介石军令所不容,进退两难,陷入绝境。薪饷没有保障,部队生活极为困苦。广大官兵不适应南方气候,水土不服,瘟疫流行,病亡者甚多。二十六路军士兵目睹革命根据地内实行了土地革命,工农生活得到改善,红军官兵平等。通过鲜明的对比,更滋长了厌战情绪,对蒋的离心力越来越增加。中共抓住二十六路军反蒋情绪,积极进行宣传鼓动工作,促进起义形势的早日成熟。为了掌握整个部队,10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发展了参谋长赵博生入党。赵博生入党后先后争取了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和该旅一团团长黄中岳转向革命,和他们一起整饬军队,开展新的练兵热潮。

正当起义准备工作紧张进行时,南昌党的秘密联络机关突遭破坏,二十六路军党组织领导人名单,党组织对二十六路军活动的政治决议和组织决议落到了敌人手中。12月5日,蒋介石的南昌行营发出密电,责令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严缉刘振亚、袁汉澄、王铭五3名共产党员。蒋军飞机向宁都投下蒋介石彻底清查该军中“反动分子”的手令。情况十分紧急。特支与赵博生研究,决定赵博生以参谋长身份复电南昌“遵令照办”,同时派袁汉澄急赴中央苏区向军委汇报请示。

袁汉澄来到瑞金叶坪,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叶剑英总参谋长汇报了二十六路军在宁都准备起义的情况。中央军委决定:以最大努力争取二十六路军全部起义,起义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起义时间定为12月13日。中央军委派左权、刘伯坚、王稼祥携带电台,在宁都城南八十里的彭湃县苏维埃所在地固厚联络指挥,并派红四军在会同方面相机接应。

随后,中央军委根据新的情况,决定把起义时间由12月13日改为14日,起义后,部队番号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正副总指挥分别由季振同和董振堂担任,参谋长仍由赵博生担任。下辖3个军,董振堂、赵博生分别兼任十三军和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任十五军军长。1931年12月14日下午,赵博生和季振同下达命令:4时,七十四旅二团接替一团担任守城任务。七十三旅学兵连、七十四旅一团特务排、总指挥部特务营分别控制二十五师师部电台、总指挥部电台和蒋介石的特务电台。宁都各要害部门以及通往苏区的交通要道由刘振亚派人看守。七十四旅一团一营包围二十五师李松昆师部,三营包围总指挥部。

下午6时,赵博生以参谋长名义,在天主教堂楼上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宴请”团以上全体军官,只有李松昆一人未出席。楼下七十四旅一团部分人招待那些随同前来的护兵,并在“宴会”开始时,缴了他们的枪支。当起义士兵往楼上冲时,一个士兵的枪支不慎走火,楼上顿时大乱。赵博生趁势号召大家起义,参加红军,回北方打日本。在场的多数军官表示赞同,少数顽固分子当场被捕。赵博生命令鸣枪3响,宣告全军起义。宁都城内枪声四起,各部按预定计划行动,进展很顺利,仅二十五师师长李松昆越墙逃走,从城外带走一个团的兵力。起义以极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二十六路军两个师17000余人弃暗投明。

15日晨,起义部队集合于宁都城东南梅江河畔宝塔山下,随后以七十三旅为前锋直接开往苏区,在固厚受到左权、刘伯坚等中央军委代表的热烈欢迎。当晚,通过电台向全国广播了起义宣言,郑重宣告二十六路军脱离国民党军队,参加红军。

16日,刘伯坚代表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央军委宣读了关于授予起义部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番号的决定和军团干部的任命。

为把这支旧军队改变为新型的人民军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派了一批优秀干部到该军工作:肖劲光任军团政委,刘伯坚任军团政治部主任,陈伯钧任军团参谋长。各军、师、团都配备了政委和政治工作干部。1932年2月下旬,经过整训后的第五军团参加了攻打赣州的战役。

宁都起义是在内战紧张、外患严重、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爆发的。这次起义严重打击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削弱了国民党的“剿共”力量,壮大了红军队伍,鼓舞了全国人民反蒋抗日的热情。 

宁都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附录12:

民主革命志士郑螺生 

郑螺生

1939年年12月14日,民主革命志士郑螺生病逝于马来亚怡保。

郑螺生(1870~1939年),福建同安县人。幼年时曾受过私塾教育,后随父到马来亚怡保(又称坝罗)谋生。少年时赶牛车运送货物,备尝艰辛。后稍有积蓄,即在怡保开设吉兴隆商号,经营由缅甸仰光和泰国运入的煤油、大米等杂货,数年内还在槟城、株巴辖、兆运及木威等地开设分店。因热心公益,为侨胞排难解纷,成为当地福建帮帮长,英国殖民当局曾授予他太平绅士衔。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康有为到怡保,他出于对康有为的钦佩而给予热情接待。后阅读《民报》上有关文章,对康有为立宪保皇的真面目渐有认识,便与其断绝关系。此后倾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李源水等倡办道南俱乐部,订阅《民报》、《新福建》等报刊,在华侨中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光绪三十三年与李源水等人首先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分别被推举为该分会正副会长。后受孙中山派遣,到新加坡、印尼爪哇一带从事组织活动。宣统二年(1910年),为支持广州起义,四处奔走劝募,除自捐现金1000元外,还变卖其拥有的闽赣铁路股票以助军饷。因他对“三民主义”的坚定信念,孙中山曾为他题字“维成”。

民国建立后,在中国国民党霹雳直属支部中任支部常务委员。民国2年(1913年),中国国民党新加坡总支部成立,又当选为总支部常务委员。后因积极声援国内的反袁护国战争并积极筹饷,为英国殖民政府所忌,终被驱逐回国。民国6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时,委任他为大元帅府庶务司司长,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和侨务委员会委员。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民族危急的时局,他十分焦急和愤慨,曾计划在侨胞中募款支援抗击日本侵略者。并驰书嘱其在南洋的儿子:“日寇内侵,国难日亟。侨胞爱国,正在斯时,航空建设,尤为需要,快劝亲友,节衣缩食,集资后援。”民国26年,因年迈体弱,再度返回马来亚,依然积极宣传抗战,鼓动广大华侨捐款救国。民国28年12月14日,病逝于马来亚怡保。 

郑螺生的孙女郑素华、郑碧华、郑瑞华

附录13:

新四军挺进苏浙皖边 

参战的部分指战员合影

1938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新四军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作了具体部署,要求新四军“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五区之间广大地区,创造根据地,发动民众的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分渡江进入江北地区。”

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粟裕、陈毅、张鼎丞先后率新四军先遣支队、第一、第二支队向苏南敌后挺进。6月17日,先遣支队在镇江西南的韦岗截击日军汽车队,歼灭一部分日军,取得新四军在江南首战的胜利。接着,苏南新四军在袭击新丰车站、永安桥、句容城等战斗中,都取得歼灭一部分日、伪军的胜利。8月下旬,打破日军4000余人对小丹阳地区的“扫荡”。随后,第一、第二支队连续粉碎敌人多次“扫荡”,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到12月底,初步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与此同时,谭震林率领的新四军第三支队在策应第一、二支队挺进苏南以后,进入皖南敌后,在东起芜湖、宣城,西到铜陵、青阳的沿江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新四军在苏南、皖南的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友军在正面战场的作战,稳定了苏南沦陷区的局势,振奋了敌占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

1939年2月,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到达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他根据日军占领东南地区的情况,提出新四军发展华中的三条原则:一是哪个地方空虚,就向哪个地方发展;二是哪个地方危险,就到哪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地区;三是哪个地方只有日、伪军,友党友军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就向哪里发展。周恩来还与新四军领导人商定了新四军“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有阵地”的战略方针,为苏浙皖抗日根据地指明了发展方向。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江南指挥部主力大部从苏南北渡长江,投入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新四军主力北渡后,苏南地区的斗争形势更加严峻,中共苏皖区委确定了巩固现有阵地、发展武装、组织力量的总任务。7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作了调整,罗忠毅任司令、廖海涛任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统一领导茅山地区的军事斗争。同时成立苏南军政委员会,邓振询为书记。到11月,第二支队领导的武装从2000人增加到4600多人,在巩固原有阵地的同时,还发展长荡湖、滆湖、太湖和澄武锡地区。

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对反共逆流采取坚决回击的方针。1941年2月上旬,新的江南指挥部成立,谭震林任指挥,统一指挥苏南新四军。随后,苏南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六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委,罗忠毅任参谋长,第六师转战于太滆、溧阳一带,不断袭击日伪军,坚决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攻势,稳定了苏皖地区的局面,恢复了原有阵地。同年5月,中共江南区委员会成立,谭震林、邓振询为正副书记。

1942年初,华中局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确定苏南党和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用一切方法坚持苏南的斗争与阵地,在组织上适当隐蔽。江南区党委对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方针及任务作了相应调整。5月,江南区党委改为苏皖区党委,主要领导京沪铁路以南、太湖以西的茅山地区,江渭清、邓振询分任正副书记。苏皖区委领导各地党组织,采取“保存有生力量,坚持原地斗争”的方针,组织隐蔽精干,改变斗争方式,积极开展反“扫荡”、反“清乡”斗争。到1942年底,苏南新四军主力增加5600余人。

1944年底,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派粟裕率新四军第一师一部及地方干部渡江从苏中南下苏浙皖边地区。1945年初,苏浙军区成立,统一领导苏南、浙西、浙东地区的对敌斗争和创建根据地的工作,粟裕任司令。4月,一师副师长叶飞率3个团南下,南进部队积极打击沿途的日伪军,粉碎安吉、梅溪等地日伪的扫荡,控制了武康、德清等县城,开辟了莫干山地区。苏浙军区部队连续进行了三次反顽自卫战斗,巩固和发展了苏浙皖根据地,扩大了新四军在江南的抗日阵地。1945年8月,苏南、浙西两个区党委合并为苏浙区党委,粟裕、金明分任正副书记。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苏浙皖根据地军民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展开了猛烈进攻,相继解放了长兴、溧阳、溧水、金坛等10余座县城,攻克中小据点100多处,收缴大批武器装备。至此,根据地已扩展到苏南全境和浙江、安徽的一部分,面积25000平方公里,控制人口600万,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发展到6万多人。

1943年9月30日,日伪军向苏浙皖边发动进攻。国民党顽军不战而退,孝丰、安吉、广德、郎溪等大部沦陷。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根据党中央及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从苏南出发,挺进郎广、浙西,开辟抗日根据地,旅部进驻长兴县槐坎乡仰峰沈家大院。

杭村缴大炮

1944年3月29日,新四军十六旅在广德县新杭乡伏击日军小林中队,击毙敌人100多名,并缴获日式九二步兵炮一门。新四军十六旅缴炮后,日军丧心病狂对根据地大肆“扫荡”,妄图寻找我主力部队作战,并把大炮找回去。新四军主力部队跳出包围圈,留下游击队与敌人周旋。游击队则把大炮全部拆散,装进棺木内藏在山中。最终日军只有将丢了大炮的小林队长枪毙了事。日军撤走后,我军又将棺木内的大炮取出重新组装。后来这门大炮在攻克日伪据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长兴战役

1944年8月23日,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四十六团、独立二团各一部,在苏浙皖边发动长兴战役。从宜兴至长兴60华里战线上全线出击,至26日战斗结束,攻克日伪据点13处,摧毁碉堡60余座。而后乘胜追击,半个月后又解放了12处日伪据点,解放长兴地区四分之三国土,民众10万余人。

合溪炸碉堡

1944年8月23日夜,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在长兴战役首战中用杭村缴获的九二步兵炮攻克合溪敌伪据点,而后又迫使白阜伪军缴械投降。

牛头山、青岘岭反顽战

1944年11月29日国民党第三战区不顾新四军多次忠告,悍然调集七个团的兵力在广德县牛头山、长兴县青岘岭发动进攻,妄图围歼十六旅主力。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六团、四十八团和独立二团被迫还击,激战三昼夜,取得反顽战斗胜利。

泗安战役

1944年12月14日,新四军十六旅于晚上冒着鹅毛大雪对宣(城)长(兴)公路上的咽喉要塞——泗安镇伪军据点发动攻击,激战十三小时,全歼伪三十四师一三四团团部暨第二营与集训营,俘虏伪官兵四百余名,缴获小高炮二门,予敌伪沉重打击。 

 

参加泗安战役的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首长战后合影

左起:团首长刘别生、曾旦生及营长黄祖煌) 

新四军炮击合溪敌伪据点  

 

参加青岘岭反顽战役的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六团指战员合影 

新四军十六旅战士奋战在牛头山反顽战斗前线 

王必成、江渭清致国民党函,要求团结抗战,停止内战

(新四军十六旅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致国民党第三战区六十二师师长函,要求团结抗战,停止内战。) 

王直(右)与张雍耿(左)

(新四军十六旅四十七团政委王直(右)与六师保卫部长张雍耿(左)在长兴煤山合影。) 

四十八团团长刘别生在攻克合溪、白阜日伪据点前的作战笔记

  

《火线报》报道长兴战役盛况和军区首长在长兴战役胜利后发来的嘉奖令 

 

《解放日报》报道:华中我军解放长兴 

参加长兴战役的新四军首长合影

(参加长兴战役的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副团长饶惠谭(左一)、团长刘别生(左二)和吴咏湘、曾旦生、张强生(左四)、卓飞等同志温塘合影。) 

杭村缴获炮后新四军十六旅旅长王必成(中)与战友在槐坎温塘合影 

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战士在槐坎温塘作九二步兵炮演练 

白岘乡罗新四军游击队藏炮遗址 

沈家大院全景

(位于槐坎乡仰峰的沈家大院曾经是新四军十六旅旅部和后来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住处。) 

新四军指战员穿过的草鞋 

新四军十六旅首长合影

(新四军十六旅旅长王必成(右)、政委(兼中共苏皖区党委书记)江渭清(左)及苏南区行政公署主任吴仲超(中)在长兴槐坎合影。) 

苏南根据地发展要图 

新四军十六旅战士在雪中作战

附录14:

卢冬生将军 

 

卢冬生

卢冬生,湖南省湘潭县人,1908年4月16日出生于湘潭县七都一甲一个佃农家庭,当过放牛娃,在工厂做过徒工。1925年到湘军第4师当兵,1926年6月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军北伐,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直属特务营长陈赓的影响下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后,随陈赓离开武汉去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在起义部队第20军3师6团1营当陈赓的副官,随军南下广东,在起义部队南下的会昌战斗中,陈赓左脚受重伤,他冒着弹雨救护,起义军在潮汕地区作战失利,部队仓促撤出汕头,卢冬生照护着腿部负伤的陈赓,同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历尽艰险,从汕头到香港,又辗转到上海,找到了中共中央机关。同年12月7日,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留在中央特科工作。

1928年1月,党中央考虑卢冬生机智勇敢,又熟悉两湖情况,便派他护送周逸群、贺龙等到湘西北组织革命武装。同年3月参加桑植起义,公开身份为贺龙的警卫员,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交通员。1928年春,贺龙部队在湘鄂边受到严重挫折后,他临危受命,前往上海与党中央联系,汇报情况,听取指示。此后,又多次往返于深山老林与上海之间,为贺龙部队和党中央传送文件、信息。中共六大文件和井冈山红军斗争的材料,都是他亲手带回湘鄂边的,对红军和苏区的建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贺龙正是在得到党中央的指示后,决心建设“朱毛”的红军,在部队建立民主制度和政治工作,加强党在军队的组织,使红四军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31年3月,卢冬生先后任红四军手枪大队队长、红二军团警卫营营长、第七师二十团团长,参加了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2年9月,中共湘鄂西特委将监利、沔阳、潜江等独立团合并成湘鄂西独立师,任师政委,率部参加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在突围战斗中,领导两个营断后,在苦战中与团长王炳南带领的主力失去联系,转移至荆、当、远地区。在离开主力、失去领导、敌情严重、给养不足的困难情况下,领导部队坚持斗争,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发展到1000多人。1933年1月率部与红三军主力在鹤峰会师,不仅为处境困难的红三军增添了有生力量,而且带回几万块银元和一些布匹,为红三军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不久,任红三军第七师师长,参加了恢复湘鄂边苏区的斗争。当时政委夏曦大搞肃反,把二万人的红三军杀的只剩三千人,军队中有文化的,带眼镜的,插钢笔的,上过黄埔留过洋的干部都杀绝了,全军只剩四个党员,军长贺龙,政委夏曦,主任关向应,还有一个就是卢冬生了。卢冬生是工人出身,又是中央交通员,不买夏曦的仗。一次战斗,卢冬生在后面阻击,要夏曦带部队先走,结果卢冬生打了半夜追上部队,发现夏曦居然还没办法把部队带过河,气的他当场就骂开了,把懂军事的都杀光了,部队还怎么带。夏曦也知道离了卢冬生无法带部队,只有忍着。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黔东会师后,卢冬生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师长,参加了创建和保卫湘鄂川黔根据地的一系列斗争。1935年11月参加长征。

1936年4月,卢冬生指挥部队在石鼓镇扎木排抢渡金沙江,保证了红二六军团顺利过江。1937年7月,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O师,卢冬生任该师三五八旅旅长,结果120师发生三王反贺事件(王震、王首道、王恩茂),作为贺的心腹的卢冬生被扣上军阀作风的帽子,气的卢冬生坚决要求去苏联学习。9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冬因健康状况,经中共中央安排赴苏联疗养。1939年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1年9月毕业。因苏德战争爆发,交通线被截断,他与刘亚楼被分配到远东地区参加反德、意法西斯战争。1945年8月5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他随苏联红军回到哈尔滨。

1945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任命他为松江军区副司令员。不幸的是,14日凌晨他带着警卫员去火车站取行李归来的途中,遇上几个苏军士兵抢劫,他出示苏联红军军官身份证,对这种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批评。这几名苏联士兵向他开枪,他倒在血泊中,牺牲时年仅37岁

卢冬生遇害记

《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八辑有一篇回忆文章。该文是刘达所写的《我在哈尔滨工作的前前后后》。

刘达又名刘成栋,是哈尔滨解放后第一任市长。后又亲手创建东北农学院(现为东北农业大学),并任第一任院长。上世纪八十年代任全国人大常委,清华大学名誉校长。

刘达的回忆文章中有一节“一件不幸的事”,详细叙述了卢冬生被害的始末:

1945年底,日本投降后的东北地区正是前苏联红军占领时期。11月16日晚,刘达和陈云等东北局主要领导先后由长春来到哈尔滨,在东大直街178号(解放初期为26号)开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陈云任书记。会议即将结束时,有人想起陈云的行李还在附近的原中共滨江工委机关(现道外桃花巷保障小学)里,需要有人去取过来。刘达当时是陈云的秘书,要动身去取。卢冬生会说俄语,便要替刘达去取。正在二人争执之际,有人说:“还是冬生同志去吧,我这里有一支手枪,你带上吧。”刘达便未再坚持。这样,卢冬生就和陈云的一名警卫员一起走了。

14日凌晨他带着警卫员去火车站取行李归来的途中,遇上两名苏军士兵抢劫,他出示苏联红军军官身份证,对这种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批评。这两名苏联士兵害怕处分,趁其不备,向他开枪, 子弹射中了卢冬生的太阳穴。他倒在血泊中,牺牲时年仅37岁。

当时陈云十分悲痛。刘达更是悲痛万分。卢冬生的棺木先是停放在极乐寺,后来安葬在农学院的林场中,解放后又移至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7个大字:“卢冬生烈士之墓”。

贺龙闻其死讯,伤痛不已,评价卢冬生说:“在那些长期的艰苦斗争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冬生同志对革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从来不避艰险,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每一件光荣任务……他以一个工人出身的同志,依靠对革命的热情,在不断的学习和战斗当中,锻炼成为一名人民军队的坚强指挥员。”  

附录15:

联合国定址纽约 

联合国总部

1946年2月14日,联大第一次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此次会议决定将联合国总部的地址设在纽约市附近。在这之前,联合国从世界各地收到了许多关于联合国总部永久选址的提议和建议。1945年12月10日,美国国会一致同意邀请联合国将其总部设在美国。

在选定美国之后,联合国专门成立了一个选址委员会,在1946年的下半年考察了几个可以考虑的城市,如费城、波斯顿和旧金山。尽管优先考虑的选址是纽约市以北的几个地方,但当时选址委员会并没有对拥挤的曼哈顿进行认真研究。在决定选址的最后时刻,小洛克菲勒主动提出捐赠850万美元给联合国以购买联合国总部用地。在1946年12月14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这一捐赠提议为大多数代表所接受。此后,由于获得另外的地产捐赠,纽约市政府终于完成了地块征用工作。

联合国所选定的总部用地是一个破败不堪的地方。这儿有不少屠宰场,一个铁路拖驳船码头,同时也是一个轻工业区。在选地的一边,重型卡车沿着第一大道轰隆隆地驶过,在另一边的东河大道上,各种汽车疾驶如飞。自从东河大道更名为富兰克林·D·罗斯福大道以来,这些就成了这个码头区的独特景观。

附录16:

联大通过关于给殖民地独立的宣言

196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结束了苏联提出的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的讨论。

这次讨论是在11月28日开始的。在会议过程中,苏联政府提出了一项宣言草案,要求立即按照人民所自由表达的意志和愿望给予一切殖民地国家、托管地和其他非自治领土完全的独立和自由。草案规定完全消除殖民主义制度和各种殖民主义统治机构,取消一切诸如在别国领土上的领地和租地的殖民主义据点,并呼吁各国政府在国际关系中始终严格遵守平等、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43个亚非国家(最初是25个国家,后来增加到43个国家)也提出了一项宣言草案,建议立即采取措施,以便给予托管地和非自治领土或其他一些还没有取得独立的领土的人民政权。这一宣言草案包含着苏联草案中的一系列带有原则性的论点。草案还指出,破坏民族统一和国家领土完整的任何企图都是不能容忍的。

苏联对43个亚非国家的宣言草案提出了修正案,规定给予殖民地人民独立的最后期限不迟于1961年年底,并且应当在联合国大会第十六届会议上讨论本决议案的执行情况。

大会首先分段表决苏联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草案。宣言的实质部分以3票之差被否决(35票对32票,30票弃权)。对这一部分投赞成票的有社会主义国家和大多数亚非国家。投反对票的主要是西方国家。投票赞成苏联的宣言草案的其他部分的有25个代表团,反对的有43个代表团,29个代表团弃权。

接着表决苏联对亚非提案的修正案,苏联的修正案没有被通过。

亚非国家提出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草案以90票赞成获得通过,只有少数国家的代表团弃权,它们是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南非联邦和多米尼加。

苏联代表佐林在总结关于结束殖民主义问题的讨论时指出,除了一小部分殖民主义国家及其仆从外,绝大多数代表都谴责了殖民主义,并且要求彻底和立即地消灭殖民主义。他说,绝大多数国家支持苏联宣言草案中所包含的、并且在大会通过的宣言中得到反映的基本原则,这使苏联代表团感到满意。

附录17:

周总理访问亚非14国 

周恩来在开罗记者招待会上

1963年12月14日~1964年2月29日,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陪同周恩来出访的有陈毅、孔原、黄镇、童小鹏、乔冠华等。周恩来一行先后访问了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10个非洲国家和阿尔巴尼亚,以及缅甸、巴基斯坦、锡兰(今斯里兰卡)3个亚洲国家,共历时72天,行程10.8万里。周恩来的非洲之行,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非洲国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访问埃及期间,周恩来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提出了中国政府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是中国在外交上的创举。在访问马里时,周恩来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同广大亚非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合作的真诚愿望。在访问索马里时,周恩来指出了“整个非洲大陆是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非洲“已经成为一个觉醒的、战斗的、先进的大陆”,“一个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新非洲一定要出现”等著名论断。在访问期间,周恩来同所到国家的政府领导人分别举行了坦率而友好的会谈,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形势问题交换了意见,增进了同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并分别发表了会谈联合公报。这次访问对增强中国同亚非国家人民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周恩来访问摩洛哥时,参观茶糖公司 

周恩来访问阿尔及利亚时,在烈士子弟之家和儿童合影 

周恩来访问几内亚时,同总统杜尔在拉贝市郊民族式住房前合影 

马里妇女向周恩来、陈毅献花 

 

宋庆龄、周恩来在科伦坡机场受到总理班达拉克夫人的欢迎 

周恩来访问缅甸时,欣赏缅甸音乐家表演 

周恩来访问索马里 

周恩来访问巴基斯坦时,周恩来、陈毅同布托外长全家合影

附录18:

希腊女船王与克格勃间谍离婚 

克里斯蒂娜·奥纳西斯

1979年12月14日,希腊最大的女船主克里斯蒂娜·奥纳西斯已经申请同她的苏联丈夫考佐夫离婚。克里斯蒂娜在1978年8月与考佐夫结婚。在他们结婚后没有几天,西方报刊即传出考佐夫是克格勃特务的消息。

克里斯蒂娜是希腊的最大船主,1975年从她父亲那里继承了近8亿美元的遗产,其中包括总吨位约500万吨的60艘商船和私人拥有的希腊岛屿斯科皮奥斯岛等。

据西方报道,苏联早就对奥纳西斯拥有的船队垂涎三尺。1976年10月,苏联特别邀请克里斯蒂娜去莫斯科,表示可以向她租船,并且安排考佐夫同她接洽,陪她游览,还将考佐夫提升为苏联外轮公司油轮部部长,接着又破例批准考佐夫陪同克里斯蒂娜环游世界,游山玩水。后来,苏联方面就散布考佐夫因为“爱”上了女船主而被革职惩处的消息。但苏联当局同时又批准考佐夫和他的妻子离婚。西方报刊认为,苏联这样作,其中不无并吞克里斯蒂娜船队的图谋。

 

考佐夫

为八亿遗产克格勃色诱希腊女船王

1979年12月14日是希腊女子克里斯蒂娜申请同丈夫考佐夫离婚的日子。这场离婚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因为这个女子的父亲是世界著名船王、希腊航运巨头奥纳西斯(他拥有总吨位为600万吨、共计52艘巨轮的大船队),而她是父亲的惟一继承人,被称为“希腊女船王”;而她的第三任丈夫考佐夫竟是前苏联派出的“克格勃”。

八亿美元遗产让少女成船王

1953年,老船王奥纳西斯斥资2000万美元,建造了一艘以3岁女儿克里斯蒂娜名字命名的豪华游艇。从这艘世界上最昂贵的私人游艇开始,源源不断的巨额资金打造了克里斯蒂娜成长的“金光大道”。这个名副其实的“千金”小姐最热衷的就是乘坐私人专机去世界各地旅游。

1973年,老船王年仅24岁的儿子亚历山大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因伤势过重而死。奥纳西斯一病不起,两年后,溘然长逝。人们纷纷传言,这是“奥纳西斯”诅咒。老船王惟一的后代、24岁的克里斯蒂娜便理所当然地成了庞大的奥纳西斯油船王国的女船王,继承了遍及世界各地的奥林匹克海运公司,造船、旅游、航空、矿山、地产等产业,还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私人商船队与8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天之娇女”被从享乐的幕后推到世界船业竞争的残酷台前。幸运的是,克里斯蒂娜继承了老船王“骁勇善战”的聪明头脑。在全球海运公司纷纷倒闭的形势下,克里斯蒂娜的船队不仅没有在大萧条中破产,而且还略有盈余。她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不仅守住了老船王的家业,而且有了长足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之一。

在老船王去世前,克里斯蒂娜已经离过两次婚。20岁时,她结识了年龄比她大一倍的美国房地产经纪商,但结婚几个月便因意见不合而分手。1975年7月,老船王死后仅3个月,克里斯蒂娜第二次结婚,新郎是希腊船务和银行业大王的继承人亚历山大·安德烈亚迪斯。女船王希望丈夫能帮助她渡过难关,能成为她事业的支持者。可婚后克里斯蒂娜发现丈夫原来是个书呆子,彼此性格水火不相容。这场婚姻维持不到两年,便不欢而散。  

女船王情陷“克格勃”

任性的女船王对富家子弟不屑一顾,偏偏把绣球抛给一位前苏联人,引出了一段震动西方的罗曼史。前苏联当局早就对奥纳西斯的海运王国垂涎欲滴了,他们对克里斯蒂娜更是百倍关注,对她的脾性、爱好、婚姻状况了如指掌。

1976年,克里斯蒂娜的船队陷于不景气之中,为寻找租船客户而发愁,前苏联当局看准时机,邀请她去莫斯科谈判租船业务。苏方特别安排谢尔盖·考佐夫负责接待克里斯蒂娜。考佐夫表面上是前苏联海运部货船司油船科科长,实际上毕业于莫斯科外语学院(苏联当局专门培训克格勃人员的学校),是号称“乌鸦”的专门执行“美男计”的克格勃间谍。这个年届40的汉子已有妻女,相貌并不俊美,头发稀疏,脸色苍白,一只眼睛还失明,但他受过如何取悦女人的专门训练,具有一种讨女人喜欢的古怪魅力。果然,克里斯蒂娜对考佐夫一见钟情,他的殷勤体贴正好填补克里斯蒂娜两次婚姻破裂后心灵上的空虚。

在克格勃总部的一手操控下,希腊女船王终于拜倒在考佐夫的西装裤下。1978年8月1日,在莫斯科的一座“婚礼宫”里,克里斯蒂娜身披白色婚纱,挽着考佐夫的手臂,按俄国人的风俗举行了婚礼。

女船王飞到莫斯科做新娘的消息,在西方掀起轩然大波。首先是奥纳西斯家族和希腊官方对此深表忧虑:女船王一旦在前苏联生下个小考佐夫来,遗产便将顺理成章地归入苏联人的腰包。其次,美国人也恨得咬牙切齿,一口咬定那个“独眼龙”就是克格勃间谍,西方国家各大报纸更是连篇累牍对女船王的婚事大肆报道。沉溺于爱情之中的克里斯蒂娜根本不相信这些“诬蔑”。婚后不久,克里斯蒂娜就对莫斯科单调乏味的生活感到厌倦,她准备回巴黎,但苏联政府却迟迟不给考佐夫办理护照,新婚夫妇只好暂时离别。克里斯蒂娜刚走,考佐夫就马上同他原来的妻女会面,并送给她们贵重礼物。这件事传到克里斯蒂娜耳朵里,她大为光火,开始正视过去的种种传闻。而克里斯蒂娜同西方石油商谈判的机密文件、报表经常泄露出去,经希腊情报部门证实,系奥纳西斯家族内部的间谍所为。直到这时,她才不得不相信,考佐夫确实是一只多情而狡猾的“乌鸦”。于是,她下决心同考佐夫离婚,她请了美国、法国和瑞士的律师帮她办理离婚手续。

考佐夫眼看亿万美元的财产得而复失,极不甘心,便提出要获得女船王及其公司的一半收入,即12250万美元。1980年5月,这对夫妻在瑞士圣莫里斯法庭上正式离了婚。作为离婚财产处理的一部分,克里斯蒂娜给了考佐夫一艘78000吨油轮。至此,希腊女船王同苏联“乌鸦”的罗曼史才宣告结束。  

被诅咒的船王家族

1984年,经历了三次失败婚姻的克里斯蒂娜遇到了少年时代的男友鲁塞尔,四度披上婚纱。但鲁塞尔是个十足的花花公子,和克里斯蒂娜结婚不久就与一名瑞典模特有染。在克里斯蒂娜生下女儿雅典娜没几个月后,鲁塞尔的瑞典女友就为他生下一个儿子。第四次婚姻在两年半后终结。在经历了四次失败的婚姻后,小雅典娜已成为克里斯蒂娜生命的全部。她给小雅典娜买迪奥等名牌服装,甚至在巴黎专门为她修建了一个动物园。

此后的几年,克里斯蒂娜都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她经常举办盛大的晚宴。由于她患有严重的食欲过盛症,有时一天喝24瓶可口可乐,造成体重超常。为了减肥和身体健康,她经常服用大量的苯丙胺和巴比妥酸剂。1988年11月19日,37岁的克里斯蒂娜在阿根廷托尔图卡斯的一家乡村俱乐部卫生间的浴盆里猝死,她是去那里参加朋友的生日庆典的。验尸报告显示,克里斯蒂娜服用了镇静剂。几周前,克里斯蒂娜第九次修改了自己的遗嘱——雅典娜是惟一的财产继承人,从18岁成年之日起有效。此时的雅典娜才3岁。

2003年1月29日,年满18周岁的雅典娜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女孩。雅典娜从小远离玉堂金马的社交界,马术是其惟一的奢华嗜好,现在与一个年长十几岁的巴西骑马师同居。由于害怕那个著名的“奥纳西斯”诅咒再次出现,新一代女船王正准备将10多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出。

附录19:

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 

萨哈罗夫

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1921年5月21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物理教师家庭。

1945~1947年,进入苏联科学院别列捷夫物理研究所,在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塔姆指导下,从事宇宙射线研究工作。1948~1957年,他为研制苏联第一颗氢弹,致力于热核武器研究。1953年、1956年、1962年三度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有苏联“氢弹之父”之称。

从1957年起,他开始把自己的视线伸出狭隘的核物理实验室,关心整个社会乃至人类的生存问题和政治问题,尤其关心他的工作造成的社会后果。

1958年,萨哈罗夫第一次向苏联政府提出取消当年大气层核试验的计划,以防试验后的放射性尘埃将造成的广泛恶果。1961年,他又公开反对赫鲁晓夫关于空中试验100万吨当量氢弹的计划。1962年,再次上书赫鲁晓夫,建议停止大气层核试验,仍未获成功。从此,他更热心于社会活动,逐渐从一个致力于核物理研究的科学家,转变为一个反对进一步搞核试验的“人道主义者”,直至最后变成了一位对苏联的制度和内外政策有一套不同见解的持不同政见者。

1968年6月,他发表了著名的呼吁书——《进步、共处与知识分子的自由》,要求一切核大国裁减核武器,呼吁美苏停止军备竞赛,这本书在欧美出版,广为发行,被称做他的第一篇宣言。

1970年11月,他同苏联另外两名物理学家安·特维尔多赫列鲍夫和瓦·查利泽共同组织人权委员会,成为前苏联国内人权运动领袖和世界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他们发表宣言,声明此委员会的目的,是在苏联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争取保障联合国《人权宜言》中所包含的各项人权。

上述行动和言论,使萨哈罗夫与苏联政府日益分道扬镳。1973年2月14日,苏联《文学报》第一次公开点名批评萨哈罗夫,此后官方还多次组织围攻,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坚持同苏联当局对抗。为此,1980年苏联克格勃将他流放到高尔基城,剥夺他的一切奖励和荣誉,但仍保留科学院院士称号,他的家属也受牵连。直到1986年12月16日,戈尔巴乔夫亲自打电话给萨哈罗夫夫妇,允许他们从高尔基市返回莫斯科居住。1989年3月,萨哈罗夫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成员。

1975年,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等人的推荐,由于他“为捍卫人权、裁军和所有国家之间的合作而进行的斗争,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和平”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89年12月14日,萨哈罗夫因心脏病突发过世。

附录20:

九寨沟等三处成为“世界级”自然遗产 

九寨沟

1992年12月1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在美国新墨西哥圣菲召开的全委会第十六届大会表决一至通过将九寨沟与黄龙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由马约尔颁发了证书。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正式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迄今,已有127个国家成为缔约国,381项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遣产名录》。据悉,我国已有10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除武陵源、九寨沟、黄龙外,以前列入的还有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以及黄山和泰山。 

    

九寨沟风光

附录21:

作家沙汀 

沙汀

1992年12月14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左联”老战士、著名作家沙汀同志,在成都逝世,终年88岁。

沙汀,原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笔名沙廷尹光。四川安县人。1921年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爱好新文学。1927年在家乡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流亡到上海与友人创办辛垦书店。1931年开始写作,得到鲁迅的指教。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早期作品有《法律外的航线》(1932年改名《航线》、《老人》、《战后》等,意在反映当时的土地革命运动和农村社会的激烈变动,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概念化的倾向。1935年转换创作手法,开始表现他熟悉的四川农村,连续发表《凶手》、《兽道》、《代理县长》等短篇小说,取得成就,被视为左翼文学的新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成都协进中学任教,并从事文艺界的社会活动。1938年写了《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反映大后方官场丑行,不久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主任。年底跟随贺龙率领的部队转战晋西北、冀中平原。这段经历为后来写的《随军散记》(即《记贺龙》)和短篇小说《磁力》、中篇《奇异的旅程》(即《闯关》)积累了创作素材。1940年回到重庆后,发表《在其香居茶馆里》,通过小镇上头面人物的勾心斗角,暴露国民党政府在兵役等问题上的弊端,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这类作品还有短篇《联保主任的消遣》、《巡官》、《老烟的故事》等。抗战胜利前后及解放战争时期,创作了短篇《呼嚎》、《医生》、《范老师》等。长篇有《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3部,以《淘金记》的成就最为突出。沙汀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深刻描绘了四川农村和城镇的黑暗生活画面,表现手法严谨、简洁、含蓄深沉,在客观冷静的描写中体现出鲜明倾向。擅长讽刺手法,情节集中,戏剧性强,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表达出感情。作品语言质朴、幽默、口语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历任西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作品仍以反映四川农村生活为主。1966年以前的优秀作品有《卢家秀》、《过渡》、《你追我赶》、《老邬》、《摸鱼》等。1976年以后,发表中篇《青桐坡》和《木鱼山》等多部新作。

附录22:

埃及历史上最大的海难事件

1991年12月14日深夜,埃及渡轮“萨里姆快运”在红海里向萨法贾港驶来。舱外,海浪汹涌,狂风呼啸。月光十分微弱,以至于驾驶舱里昏黄无力的灯光照在时钟上,只让人依稀分辨得出是22点45分。船长哈桑一面小心翼翼地指挥客船前进,一面拿起无线话筒向萨法贾海港呼叫,请求岸上派领航员来。按照规定,任何船只进港,都必须由领航员上船引航。

“萨里姆快运”属于埃及一家私营航运公司。13日晚约20点它离开沙特阿拉伯吉达港。根据乘客名单,当时船上共有654人,其中船员78人。除了13名外国旅客,乘客都是埃及人。他们中多数人在沙特工作,或合约期满回国,或临时回国休假。他们在沙特辛苦数年,如今带着家眷及全部积蓄返回故土,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按计划,“萨里姆快运”将先在萨法贾港停靠,让部分乘客上岸,然后再将其他旅客直送目的港苏伊士。

地处红海边的萨法贾港口基地,此时正等待着“萨里姆快运”的消息。由于风急浪高,这班客船误点了。听到哈桑船长要求引航的呼叫后,港口值班主任的第一句话是“真主保佑你平安”。此时,等在一边的领航员接过送话器和船长开起玩笑:“船长,你让我上船,有夜宵吃吗?”哈桑船长不无诙谐地回答:“早给你准备齐了……”谁知他的话还没说完,渡船就出事了。话筒里只断断续续地听到哈桑船长说,“……船触礁……船体倾斜14度……我们正在下沉……”之后,便再也没有声音了。

经过长约10分钟的呼叫,仍得不到“萨里姆快运”任何反应,港口基地负责人立即向埃及武装部队行动总部和国防部长本人作了紧急报告,因为很清楚,一起海难发生了,需要马上进行救援。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几乎在出事的最初时刻就得到报告,随后一直具体过问救援工作,并指示要尽一切力量挽救乘客的生命。埃及总理西德基,亲率5名阁员,紧急赶到萨法贾,进行现场救援指挥。一场海上救援工作迅速在红海省全面展开。

几乎在萨法贾港基地负责人向上级报告“萨里姆快运”遇难的同时,当地搜寻和救援中心已经派出了第一支救援队伍。许多汽车奉命沿海岸亮灯行驶,以便为逃生者指示方向。海军和直升机部队也奉命参加救援。15日凌晨4点25分,5架直升机向茫茫红海飞去,搜寻遇难旅客,并确定失事船只的位置。随后,海军的两批救援部队也乘坐快艇出海救援……

由于失事船只来不及报告确切位置,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当失事现场被找到时,海难已发生整整10个小时了。“萨里姆快运”静静地躺在萨法贾港外32米深的海底。那是一片礁区,不知为何船偏离了航线。触礁时,货舱门被撞开,大量海水瞬间涌入,7分钟内船便迅速沉没。救生艇不够用,许多旅客纷纷跳水逃命。

15日下午2时,最先派出的救援部队返回港口,带回118名生还者和一具尸体。第二批救援船又运回56名生还者和3具尸体。此后仅有零星乘客被救。根据最后的报道,获救者仅180人;经过蛙人潜入沉船,共找到了118具尸体;失踪356人。这起海难使埃及的许多人家在新年里失去了欢乐。

51岁的船长哈桑·哈利勒·莫罗,出生于航海世家,16岁开始上船,当船长已有26个年头,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也是埃及在红海航行的薪水最高的船长。当救援的蛙人潜入沉船时,发现他穿着船长服站在驾驶室的罗盘前,说明他当时是忠于职守,并以身殉职的。

“萨里姆快运”是红海地区、甚至整个中东地区最大的客船渡轮,在埃及的苏伊士城和沙特的吉达港之间运送旅客一直情况正常。虽然它已运行20多年,但系法国人按战舰要求设计,在海湾危机期间,它曾被埃及军队征用过,成功地将埃及的第三装甲师从苏伊士运往沙特的延布港。船长和客船以往良好的记录使这起沉船事故多少带点神秘色彩。

这次海难的原因是“萨里姆快运”偏离航道而触礁。

最后的赔偿协议是每位获救者可得5000埃镑的财物损失费,受伤者另加1000埃镑治疗费;失踪和遇难者的家属将得到55000埃镑的抚恤金。

附录23:

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4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主持开工典礼。李鹏总理在大会上发表了《功在当代利千秋》的讲话。他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经过长达40年的论证,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又进行了近两年的施工准备,现在已经具备了开工的条件。中央决定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李鹏说,三峡工程是一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工程。长江洪水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中下游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严重洪水灾害,给江汉平原、洞庭湖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沿江重要城市、工矿企业、交通干线带来极大的损失。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洪水威胁的诸多措施中的一项关键性工程,不仅可以防止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减轻对江汉平原、洞庭湖地区和武汉的威胁,还将提高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意义是十分重大而深远的。三峡水利枢纽是全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它将为华中、华东、四川等地区提供大量的电力,并将促进全国电网的形成,对长江沿岸的经济繁荣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高峡出平湖,将极大地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万吨级船队将可从武汉直达重庆,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经过认真筹划,三峡的名胜古迹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而且可以形成新的景观。三峡工程及其坝区将会成为现代化与民族风格相融合的气势磅礴、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的风景旅游区。三峡的旅游事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李鹏说,三峡工程开工将在1997年实现大江截流,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2009年工程将全部竣工。一个宏伟壮丽的三峡工程将巍然屹立在中国的大地上,她将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建设好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峡工程自1993年开始准备至2009年建成,工期共17年。工程资金需求量较大,按1993年5月末价格水平静态投资是900亿元人民币。工程第11年(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后开始有资金收入,第13年(2005年)是资金平衡年,所以资金筹措主要在前13年,资金平衡年前动态资金需求为1468亿元。

三峡工程资金筹集渠道主要有,一是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全国每千瓦时电加价4厘钱,二是葛洲坝电厂的利润,这两项可解决资金平衡年前大约50%的资金需求。三峡电厂从2003年开始发电到2005年的发电利润可解决7.5%左右,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大体解决17%,重大设备有可能争取出口信贷约6亿美元,占4.5%左右。

附录24:

《波黑和平协议》正式签字

1995年12月14日上午,《波黑和平协议》正式签字仪式在法国总统府隆重举行。

11时45分,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在希拉克、克林顿、加利等人的陪同下走到签字台一侧就座。

作为东道主法国总统希拉克首先致词。他在讲话中说,由于国际社会和前南冲突各方的共同努力,今天实现了“和解”,给医治“发生在欧洲心脏地区的创伤带来了希望”。他呼吁冲突各方结束“战争和仇恨”的历史,书写和平的新篇章。他讲完话后,签字仪式开始,伊泽特贝戈维奇、图季曼和米洛舍维奇走到签字台,在文件上签字,后面站着协议证人希拉克、梅杰、克林顿、科尔、切尔诺梅尔金和冈萨雷斯。签字后,三人互相握手,脸上露出了笑容。

签字的三位总统发表了讲话,表达了尊重这一协议、致力维护和平和睦邻关系的共同愿望。伊泽特贝戈维奇说,在这场冲突中,“没有胜者,亦没有败者”,他希望保持一个“统一的波黑”;图季曼说,签订协议是一个“历史事件”,克罗地亚将尽力落实;米洛舍维奇说,战争造成极大的破坏,抹去心灵上的伤痕还需时日。但他相信,波黑人民将会迎来和平、安定的生活。

历史不会忘记今天这个日子。饱受多年战争之苦的波黑人民,终于摆脱了战争阴霾,迎来了和平的曙光。自1992年内战爆发以来,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共有20万人死亡,近200万人流离失所,35%的道路被毁,40%的桥梁被炸,1/2的学校被破坏,2/3的住房不能居住,波黑的工业产值比战前减少了95%。

附:波黑战争大事记——波黑:从战争走向和平

1991

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走向解体。波黑穆斯林、塞尔维亚、克罗地亚3大民族在该共和国前途问题上立场对立。10月15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抵制的情况下通过《关于波黑主权问题的备忘录》。

1992

1月9日,波黑塞尔维亚族人聚居区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

2月29日至3月1日,波黑举行公民投票,62.8%的选民赞成脱离南斯拉夫联邦。3月3日,波黑共和国宣布独立。塞族人对此采取了抵制态度。

4月7日,欧共体和美国承认波黑共和国独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同日宣布独立,波黑战争爆发。冲突一方是克罗地亚共和国支持的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另一方是南斯拉夫人民军支持的塞尔维亚族。

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57号决议,对由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的南联盟实行制裁,要求它停止支持波黑塞族。

6月10日,联合国驻前南地区维和部队首次将其使命扩大到波黑。

1993

1月2日,波黑冲突3方领导人在日内瓦举行首次直接会谈。4日,联合国特使万斯和欧共体代表欧文提出“一揽子方案”,波黑克族当日签署了该方案的有关文件。

3月25日,波黑穆族接受万斯—欧文计划。

4月下旬,波黑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在波黑中部发生激烈冲突,双方军事联盟破裂,一度形成了克、塞族联手对付穆斯林的局面。

5月6日,为保护穆斯林居民的安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24号决议,在波黑建立包括萨拉热窝在内的6个安全区。

5月15日至16日,“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举行全民公决,96%的居民拒绝接受万斯—欧文计划,并赞成波黑塞族成立主权国家。

6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36号决议,批准维和部队使用武力保护波黑安全区,并允许北约使用空中力量支持维和部队。这为日后北约空袭波黑塞族埋下了伏笔。

8月20日,联合国调解人斯托尔滕贝格和欧共体代表欧文提出“三分波黑”和平新方案,塞、克两族支持,穆斯林拒绝接受。

1994

3月18日,波黑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签署建立穆—克联邦的协定,并与克罗地亚共和国签署建立邦联的原则宣言。波黑战场由3方混战变为两军对垒。

4月10日和11日,北约两次轰炸突破波黑东部安全区戈拉日代防线的塞军阵地。这是波黑战争爆发以来北约首次空袭塞军阵地。

7月5日,由美、俄、英、法、德5国组成的国际联络小组提出波黑版图划分新方案,穆—克联邦接受,塞尔维亚拒绝。

8月4日,南联盟因波黑塞族拒绝5国和平方案断绝同它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11月11日,美国不顾西欧盟国的反对单方面停止对波黑穆斯林的武器禁运。

11月21日和23日,北约多次空袭克罗地亚塞控区的乌德比纳机场和比哈奇东部的塞族导弹基地。这是波黑战火首次蔓延到境外。

12月31日,在美国前总统卡特调解下,波黑交战各方达成停止敌对行动4个月的协议。

1995

5月25日,北约空袭帕莱附近的军事目标。26日,波黑塞族武装将数百名维和士兵扣为人质,宣布拒绝与联合国维和部队合作。波黑塞族与国际社会关系空前紧张。

6月3日,北约和欧盟决定建立具有进攻能力的快速反应部队进驻波黑,这表明西方大国对波黑塞族转向实行强硬军事政策的立场。

7月11日,波黑塞族军队不顾北约空中打击,攻入联合国安全区斯雷布雷尼察。16日,塞族又攻入另一个联合国安全区泽帕。

7月21日,波黑问题伦敦国际会议通过“大规模轰炸波黑塞族”的主张。这标志着美国从欧洲国家手中夺得波黑问题主导权,为日后对塞族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铺平了道路。

8月4日,克罗地亚共和国在美国支持下发动“风暴行动”,攻占“克拉伊纳塞尔维亚共和国”大部分地区。这大大削弱了波黑塞族的军事实力,改变了冲突各方的力量对比。

8月30日,波黑塞族对和平进程态度发生重大变化,宣布接受美国当月上旬提出的和平新方案。同日,北约以塞族炮击萨拉热窝平民为由,对其军事目标发动了持续半个月之久的空中打击。这使塞族彻底丧失了在战场上取胜的可能性。

9月中旬,波黑穆—克联邦军队在波黑中、西部夺取大片土地,使和平方案规定的领土划分比例变为战场现实。

11月12日,克罗地亚政府同克境内塞族就解决东斯拉沃尼亚问题达成协议,这为波黑全面和平的实现扫清了外部障碍。

11月21日,南联盟、克罗地亚、波黑3国领导人在美国草签波黑全面和平协议。

11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无限期暂停对南联盟的经济制裁。

12月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批准向波黑派兵计划,这是美国首次向波黑派出地面部队。4日,以北约为主的多国维和部队开始进驻波黑。

12月14日,波黑全面和平协议在巴黎正式签署,波黑战争宣告结束。

附录25: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巴拿马运河扩宽工程

1999年12月14日,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在巴拿马城附近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处举行,巴拿马总统米蕾娅·莫斯科索和美国前总统卡特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运河主权和管辖权交接的换文。至此,这条连接南北美洲大陆、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水道”名副其实地成了“巴拿马的运河”。运河回归标志着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进行长期英勇斗争的最后胜利,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在中南美洲大陆殖民统治的终结。

巴拿马是按照1977年9月7日同美国签定的托里霍斯·卡特条约恢复对运河和运河区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根据该条约,巴拿马于今年12月31日从美国手中正式全面接管巴拿马运河。在此之前,美国全部撤走其在巴拿马运河区的军队。

附录26:

海军司令员张定发 

张定发

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原司令员张定发上将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2月14日3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张定发2003年任海军司令员2004年担任中央军委委员。

12月22日,张定发同志的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上午9时,胡锦涛、曾庆红等国家领导人到遗体前三鞠躬作最后送别,并与其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深切慰问。张定发同志病重期间及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张定发简历

张定发 1943年12月生,上海吴淞人。

1960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晋升海军少将军衔,1998年晋升海军中将军衔,2004年9月25日晋升上将将军衔。

1960年3月至1964年9月在海军潜水艇学校学习。

1965年10月任海军潜艇实习鱼雷长、副艇长、艇长。

1980年10月入海军学院合成指挥班学习。

1983年2月任潜艇 支队副支队长。

1985年1月任北海舰队参谋长助理,8月任青岛基地参谋长。

1988年4月至 7 月在 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班学习。

1993年1月任北海舰队参谋长,1995年1月任副司令员。

1996年11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

2000年12月任海军副司令员。

2002年11月任军事科学院院长。

2003年6月任海军司令员。

2004年9月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2006年8月,因患病不再担任海军司令员职务。

是中共第十五、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附录27:

索马里共和国 

 

索马里共和国地图 

索马里共和国国旗

 

索马里共和国国徽

 索马里共和国首都 摩加沙迪 

索马里共和国货币 索马里先令 

索马里街景风光 

    附录28:

肯尼亚共和国

 

肯尼亚共和国地图 

肯尼亚共和国国旗 

 

肯尼亚共和国国徽 

肯尼亚共和国首都 内罗毕 

肯尼亚共和国货币 肯尼亚先令  

肯尼亚共和国最高峰 肯尼亚山 

肯尼亚民间舞蹈 

内罗毕黄昏时分的天际线  

肯尼亚红茶 

    附录29:

塞浦路斯共和国

 

塞浦路斯共和国地图  

 

塞浦路斯共和国国旗

  

塞浦路斯共和国国徽 

塞浦路斯共和国首都 尼科西亚 

塞浦路斯共和国原货币 塞浦路斯镑 

塞浦路斯共和国现货币 欧元  

 

塞浦路斯萨拉米斯古建筑遗址

(这是塞浦路斯土族区的萨拉米斯古建筑遗址。罗马时期(公元前58年-公元395年),萨拉米斯曾被誉为“东方的大商场”。拜占庭帝国统治塞浦路斯的初期,这里一度成为塞岛首都。后来,毁灭性的地震将城市掩埋在沙砾之中。君士坦丁大帝的儿子又重建萨拉米斯,但规模比原来的小得多。现在,人们只能从挖掘出来的遗迹凭吊这个古代一度繁荣兴盛的城邦国家。) 

野生驴是塞岛的一个标志

(这是2008年4月26日在塞浦路斯东北角卡帕斯半岛上拍摄到的一群野生驴。生活在卡帕斯半岛上的野生驴是塞岛的一个标志,目前这种动物正面临灭绝危险,已引起塞岛环境和动物保护组织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