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动收缩怎么做:翁源县原县委书记黄福印受贿案 -韶关机关党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58:07
“官帽批发商”的可悲下场
——翁源县原县委书记黄福印受贿案
发布日期: 2004-07-14
2002年7月17日,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翁源县原县委书记黄福印被押上了审判台,接受法律的审判。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黄福印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4万元。这个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攫取私利工具、疯狂卖官鬻爵的贪官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黄福印,1956年8月出生在韶关市曲江县一个农民家庭。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出身贫寒的他不满27岁就当上曲江县团委书记,36岁提任副县长,38岁升任韶关市乡镇企业局局长,39岁任翁源县委书记,仕途上一帆风顺。
翁源县地处粤北山区,经济不发达,全县37万人口,每年财政收入仅3000多万元。这里曾养育过北江纵队,是革命老区。党组织让他主政翁源县工作,是希望他施展才华、带领老区人民早日走上富裕道路。但黄福印并不这么想,他之所以愿意到翁源县工作,只是把到翁源任职当作捞取个人政治资本的跳板。“我乐意到翁源来,是因为翁源穷,搞好了是我的功劳。如到好的地方去,要再上台阶就难。”
对困难准备不足的黄福印,到翁源不久便对工作丧失了信心。他曾丧气地说“我算是看透了,在翁源没什么搞头,只要不出事就可以了。”他对全县的经济建设漠不关心,把党组织的嘱托和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置之脑后,整日心里盘算是的一己之利。“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他把市场交易原则引入官场,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大搞权钱交易。
黄福印到翁源上任不久,便不顾众人的反对,恢复已被停职检查的蔡大钦县财政局局长职务,出面保了县纪委准备立案调查的建设局局长刘祥明职务(两人后来都因受贿被判刑)。蔡、刘从财政局划5万元进黄福印的小钱柜;黄福印要出国考察,刘亲自作陪并奉上3000元美金和1万元人民币作花销。从此,他们称兄道弟,互相宴请,吃喝玩乐。黄福印有吃亲鱼(种鱼,培养6年才成为鱼本,一年孵化鱼苗3万多条)的嗜好,这帮“兄弟”每隔一段时间,就请黄福印吃从县水产养殖厂弄来的亲鱼,还招来三陪小姐作陪,把黄福印侍候得舒舒服服。

在黄福印眼中,党纪国法、规章制度是约束他人的,权力是自己的私有特权。为满足私欲,他利令智昏,视职位为商品,把官场当市场,肆无忌惮地进行卖官鬻爵。
1996年6月,黄福印对刚提任到某镇当镇长的李某说:“提你当镇长是我对你的重用,你把工作搞上去,我给你当书记。”不会喝酒的李某非常高兴,连敬黄福印三杯酒。一年多过去了,李某并没有当上书记。一天晚上,李某带上2万元人民币登门对黄福印说:“黄书记,我有能力当书记,如果能提拔重用,我将感恩不尽。”黄福印接钱在手上掂了掂说:“听说你老婆有两个兄弟,一个在澳大利亚有公司,一个在香港办实业,假如你们到国外旅游,要一些外币是很容易的。我8月份要到美国考察,你的问题等我回来后再说。”说着把钱放进李某的公文包叫李某回去。李某没有理解黄福印要外币的意思,还以为黄福印是嫌送的钱太少。过了两天,李某带了3万元人民币,买了两条“芙蓉王”香烟又来到黄福印家。黄福印非常高兴,接过钱后顺手放在卧室的枕头上,拍着李某的肩膀说:“你是个叻仔(聪明人),我会妥善安排你的。”后黄福印发现李某送的不是外币,就安排李某到另一小镇当书记。
黄福印贪婪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想升官、保官、谋好位、调动工作的人随即如蚁附膻,趋之若鹜。某副镇长找到黄福印,提出想当镇长,黄福印说:“可以考虑。我的老家比较穷,我有权没钱,你有钱没权,我有困难你帮我解决,你有困难我帮你解决。”这名干部心神领会,将事先准备好的3万元送给黄福印,不久如愿当了镇长。某镇委书记向黄福印提出,希望调到县某局当局长,黄福印说:“平调没意思,你准备一笔钱,我帮你活动当个县委常委。”这人以为有戏,先后送了3万元给黄福印。后来事情没办成,他找黄福印要回了钱。
汤某,曾是组织重点培养的对象。黄福印到翁源后,却对汤某漠不关心。被冷落的汤某对自己的前程担心起来,觉得自己在仕途上要有所发展,必须紧紧依靠黄福印。1996年至2001年,汤某每年中秋、春节都给黄福印送去3000元至5000元的礼金。1998年8月,韶关市举办的中青班快开学了,汤某对黄福印是否让自己到中青班学习感到心中无数。为加重砝码,一天下午,汤某带着5万元拜访黄,临走时对黄福印说:黄书记,你应酬多,出差也多,费用开支大,这5万元,给你零花。“黄福印推让了一下便笑纳了。汤某自然也进了中青班学习。

黄福印集人权、财权于一身,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常委集体领导成了他个人领导,集体决策变成他个人说了算。用他的话来说:“反正权在我手里,我用人就像吸烟一样,想用你就吸两口,不想用时就掐灭你。“他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干部的政治前途和命运;他大笔一挥,就轻而易举地将相当于全县年财政收入一半的1500多万元借给毫无资产抵押的包工头;他一个电话,下级就得乖乖给他送钱;他弟弟打出他的牌子,法律、法规就要为其让路本应招标投标的工作项目就要承包给他弟弟……
在翁源流传着这样的一首顺口溜:“你要想当官,请找黄大贪;只要有水(钱)到,不管你赖不赖(不管你怎么样);水多有好位,水少位一般;要是没水到,你就别想攀。”每逢年三十,黄福印的宿舍前总是门庭若市,送礼的车从院子的空坪一直排到大街上。客厅里坐满了送红包的人,黄福印的司机在客厅“叫号”,卧室里的人一出来,就叫另一个进去,像医院排队就诊一样。黄福印有礼必收,来者不拒,他早已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的领导干部。
黄福印恣意妄为,滥用权力,卖官鬻爵,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2000年“三讲”时,干部群众对他提出了许多意见,他不屑一顾;好心同事对他好言相劝,他觉得是多管闲事;市“三讲”办的领导专门找他谈话,他也只当是“耳边风”,依然我行我素。“三讲”期间官照卖,“红包”照收。
从1996年到2001年在翁源任职的5年时间里,黄福印共收受贿赂和礼金130多万元,涉及党政干部53人。其中涉及买官卖官的29人次,受贿43.27万元。
多行不义必自毙。2001年4月20日,广东省纪委对黄福印立案调查。9月7日,黄福印被刑事拘留。9月17日,黄福印被依法逮捕。卖官鬻爵的“官帽批发商”最终把自己“批发”到了监狱。
【评析】
从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
黄福印,这个原本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县委书记,因私欲膨胀堕落为“官帽批发商”,令人扼腕,使人痛心。
如何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是摆在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而黄福印随着职务的提升、权力的增大,早已忘记了自己入党、当干部的初衷,脑子里个人升官发财的思想滋长,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到脑后。这个掌管全县几千个副科以上职位的县委书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把市场交易原则引导入官场,进行赤裸裸的卖官鬻爵。他随身携带着一本全县副科以上干部的花名册,并熟记这些干部的“生辰八字”,一见面就可以随口说出你是何方人士,何时在何地任过保职,说得人心花怒放、受宠若惊。这时,他便有意无意透露一些空缺官位的信息,来吊这些想升官者的胃口。于是,逢年过节,黄福印家门庭若市,想当官的人排着队给他送礼。黄福印则“随行就市、以质论价”,根据礼物的大小多少来安排不同的职位。黄福印卖官敛财,一些干部敛财买官,买官后又大肆敛财,形成了一个行贿、受贿犯罪的恶性循环。
黄福印从县委书记蜕变为“官帽批发商”,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官本位”的封建残余思想在作怪。“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丧失了起码的党性原则,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严重扭曲。权力成了他“钓”取金钱的“钓杆”。用他的话来说:“反正权在我手里,我用人就像吸烟一样,想用你就吸两口,不想用时就掐灭你。”他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干部的政治前途和命运。在这种环境下,不少干部整天醉心于研究“关系学”,热衷于拉关系、通关节、搞歪门邪道,根本无心工作,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这一事例从反面证明,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信守“权为民所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做到“临大义而不易其义”。“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的处世之道值得我们很好地深思和借鉴。
“从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共产党的“官”,是人民的忠实勤务员。这个“官”,是在为国家和人民利益服务中干出来的,而不是靠“跑”“要”“买”来的。做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为人民谋利益当作生命的真谛,不要把升官发财作为人生的目的。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自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对待升降去留,坦然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党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上,自己就要在那个位置尽心尽力、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