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建筑史第八章:中和:一以贯之的道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8:07:58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1-07-04 09:33  责任编辑: 任子鹏
中国传统中和思想 程静宇著
 
这本书对传统的中和思想的专题研究,大致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展开的。横向方面分别从哲学、天人、中医、伦理、政治、美学、民族、宗教、学术思想九个方面进行探讨,而纵向方面,则是以先秦、汉、唐、宋、明、清、近代的历史人物为重点,来说明中和思想。由此表明中和思想不仅体现在各个知识领域,而且是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道统。通过这种全面的研究,作者怀着充分的自信,明确指出,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贯彻始终,其实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统,它的核心思想、价值理念、精神实质、主要特征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自五四以来,曾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争论不休,迄无定论。有的立足于批判,认为是封建礼教,专制王权,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有的立足于继承,认为是天人合一,人文主义,忧患意识,乐感文化。这些不同的看法全都以偏概全,失之于片面,比如中国的专制王权确实长期存在,但专制王权只是属于治统而非道统,治统应该接受道统的制约。再比如天人合一、人文主义确实是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但是过于抽象,暧昧不清,不能用来概括整个中国文化,至于忧患意识、乐感文化,这两个词矛盾冲突,更是谈不上概括了。在这些众多的看法中,比较起来,我觉得,唯有程静宇的看法最为贴切合理,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赞同。因为这种概括不仅符合历史的实际,而且可以提升为一种文化的自觉,转化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规划现在,创造未来。
作者首先从哲学上论证中和的思想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即它是对立面统一与平衡,事物多样性统一与融合,也是万物生长发展的源泉。中和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上古尧、舜时代,人们就十分重视运用中道原则精神。相传尧让位给舜时,就提出“允执厥中”,要求舜在处理政务时,要牢记执行中道原则;后来舜让位给禹时,也同样要禹执行中道原则。到了春秋末年,孔子及其孙子思,继续发扬中道思想。子思写出专著《中庸》一书,将中道思想提到宇宙观的高度。《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就是推广、实行、达到,“致中和”就是推行或实现中和之道,去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以求得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实现协调发展。中和也叫做太和。《周易》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太和即最高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保合太和”,即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加以保合之功,不断地进行调控使之长久保持,来造就一种符合人所期望的万物繁庶、天下太平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