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哥考研:私募经理自揭神秘面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31:34
    私募从业者,是离股市神话距离最近的一群人。这一行的大多数人,都有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行业从业背景。多年的起起落落、耳濡目染,他们对于资本市场上财富的获得与失去,早已看惯。
  私募,一个看似十分神秘的行业……
  北京一家知名私募的基金经理张君(化名)的每一天基本都是这样度过的:
  早晨,6时30分必须起床,提前规划一天的工作;第一件事看美股,7时左右必须浏览完当天新闻,同时看完三大证券报,以及相关的财经频道,接着,看公司投资部做的投资报告;9时,看券商投资报告,对大盘的看法,对个股的看法,9时15分,股指期货一开,全天真正的战斗宣告打响。如此操盘一天。下午3时收市,开始汇集数据,这通常需要一个半小时时间。然后休息,晚餐,晚上必须看新闻联播。看完再上网,等待欧洲股市开盘和美股的开盘。如此往复,每天基本到晚上12时以后才能上床睡觉。
  这就是私募基金经理张君一天的生活。
  “很辛苦很枯燥,基本每周只能休息一天,有时甚至不能休息。公司会强迫大家每年两次旅游,强迫大家运动,否则吃不消。”张君对记者说。
  神秘而且低调
  因为证券投资的专业性,这个行业显得异常神秘。普通人对私募的想象,无非是令人咂舌的天量资金、瞬息万变的股市搏杀,还有大把大把的年底分红。究竟是什么人在从事这个行业?靠管理财富究竟能够实现多大的财富?这个问题,令许多人倍感陌生。
  实际上,记者所了解的一些私募从业者,是离股市神话距离最近的一群人。这一行的大多数人,都有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行业从业背景。多年的起起落落、耳濡目染,他们对于资本市场上财富的获得与失去,早已看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高管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行业内的分成模式。按照规定,基金公司可以提取总利润的20%。以1亿数量级的基金为例,如果年收益达到10%即1000万元,基金公司可以提成1000万元的20%即200万元。这其中,基金经理最高可以拿走一半。
  1亿数量级的基金规模并不算大。目前国内阳光私募最高已经达到了100亿级。而10%的年收益,平均来看并不算高。
  总是“靠天吃饭”
  多年来,私募行业和它的从业者,一直以神秘而低调的形象,兴风作浪于股市,不求闻达于世人。从2004年起,曾经一度处于灰色地带的私募基金,开始了“阳光化”的进程。阳光私募在过去的六七年间迅速崛起,成为证券市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私募”对应于“公募”,意指“定向募集”。定向的群体,当然就是财富阶层。私募将募集来的钱集中起来投资于股市或者其他产业,这就是所谓的基金。通常所说的阳光私募,是指借助信托公司发行,经过了监管机构的备案,资金由第三方银行托管的私募基金。
  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发行阳光私募产品的私募投资公司共计523家。上海、北京以及广东最为集中,分别达到194、102和132家。其中,仅广东深圳一地,数量即达到95家。
  2004年以来,阳光私募迅速成长,如今已突破1000亿元的规模。私募精英搏杀于股市的财富神话,不绝于耳。然而今年前5个月,阳光私募业绩普遍不佳,引发行业洗牌的忧虑。
  就在本月,全国的阳光私募都处在最为难熬的时候。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开始,私募群体已经连续5个月跑输大盘。
  据业内人士透露,除了基金经理,“养研究员也很贵,”一个研究员一年的成本是100万元。江苏一家阳光私募有30名研究员,其管理的资金为50亿元。“年成好的时候,风调雨顺,各方条件具备,非阳光的某些操盘手甚至可以做到1000万元资金1年翻10倍。”这种极端机会在一生中逮住一次,便可衣食无忧。
  可惜年成并非总是那么好。阳光私募绝对是“靠天吃饭”,如果市场不好,那就1分钱没得赚。
  高风险,高收益。能否大把分钱,还得看私募的净值。
  学会“苦中做乐”
  对于很多人来说,比私募这个概念更为陌生的是私募这个圈子。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封闭、非常神秘的人际群。但细剖下来,如果你出身银行业、证券业或者基金业,这个圈子便毫无秘密可言。
  如果你想进入这个圈子,成为私募的一员,很简单,阳光私募经常从本科生里面招人,当然,金融、经济学等专业是必备的条件。据了解,目前私募行业里面已经出现了90后的面孔。
  而要想从一名新手成长为一名可以年薪百万的操盘手,你至少需要3年的苦练。这3年中,公司会给你不断的培训,然后实战,然后再培训,然后再实战,直到你能独立上岗操作。而当你成为一名独立操盘的基金经理,你的“苦日子”才真正开始。
  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对投资渠道与投资理念的渴求,正处于全面释放的关口。稍加留意即可发现,在许多城市各大高星级宾馆,针对财富阶层的专业性投资报告和讲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当然,这其中不乏私募基金的身影。
  阳光私募的投资门槛与公募基金和证券理财不同。公募以1元为单位,证券理财通常以10万元、5万元为单位。阳光私募面对的则是典型的高端财富阶层,投资门槛是100万元起步。
  富人多,并不意味着阳光私募好发。随着2011年上半年国内私募业绩的整体惨淡,阳光私募面临洗牌的预言不绝于耳。对此,分析人士均认为,对比美国、日本,中国的私募尚有20年的经验可以借鉴。而私募从业者张君们,却都坚信阳光私募还有大机会。也许乐观,是这个行业最“基本”的素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