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脸上痘痘怎么办:2009年全国高考英语写作试题共时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6:28:26
2009年全国高考英语写作试题共时研究陶百强

【专题名称】中学外语教与学
【专 题 号】G381
【复印期号】2010年03期
【原文出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2009年10期第52~58页
【作者简介】陶百强,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


    一、引言
    写作是借助一套根据约定与语言特定构造层位有关的可视符号进行表达的人际沟通方式。英文写作是重要的英语表达和书面英语交际技能,写作也是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技能的重要渠道(Dempsey et al.,2009),但也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弱项。据笔者统计,在2007年学术类IELTS考试总成绩方面,中国考生平均分5.45,在主要参考国家中名列倒数第三,稍高于阿联酋(5.10分)和沙特阿拉伯(5.38分),其中,中国考生写作平均分为5.12,仅高于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在2008年学术类IELTS考试总成绩方面,中国考生平均分5.46,在主要国家中居倒数第六,高于卡塔尔、阿联酋、沙特阿拉伯、阿曼和科威特,其中,中国考生写作平均分仍为5.12,稍高于上述5国(http://www.ielts.org/researchers/analysis_of_test_data.aspx 2009-7-27).
    写作落后现状是否源于基础英语教育以及高考英语测试的误导?本文将对2009年全国高考英语20篇写作试题进行共时研究,试图评析高考英语写作命题质量,并希冀对命题和写作测试改革提出建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989年英语高考首次引入书面表达题,共1题,赋分为总分的15%,首次体现了1982年《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的“口头上和书面上的运用能力”要求。从1994年起,试卷总分由100分提高到150分,书面表达分值提高到25分,此后基本维持在这一分值。从2001年开始,短文改错题被归入写作部分。鉴于短文改错是间接测试写作能力的题型,本文不将短文改错纳入研究范围,而仅研究直接测试写作能力的书面表达题。
    随着我国自主命题政策的实施和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2009年全国18个省份自主命制高考英语卷,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故全国合计20套高考英语试题。因海南和宁夏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故两套试题内容相同,全国实际有19套不同的高考英语试卷。由于海南、宁夏卷的写作和全国卷Ⅰ相同,故本文研究对象为18套高考英语试卷的写作题。另外,广东卷和北京卷的写作部分各含两个写作任务,因此,本文合计研究写作篇章为20篇。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鉴辜向东、高晓莹(2008:207),辜向东、杨志强(2009)关于高考英语写作和CET写作的研究维度,从试题内容和试题设计两方面进行研究。
    1)试题内容
    本研究从体裁、题材、命题形式三方面研究试题内容。对于体裁,本研究参照The Oxford Essential Guide to Writing(Kane, 2000:6~7)关于体裁的界定标准,体裁包含说明文(Exposition)、描写文(Description)、记叙文(Narration)和议论文(Persuasion)。写作的目的有传达信息、说服他人或娱乐他人等,传达信息的文体有说明、描写和记叙。说明文在于解释,如事物的工作原理、经济原则、统计数据、历史事件的原因、有争议事件(如流产、政治、宗教)等。不论题材如何,说明文如反映的是作者所想、所知或所信的,则按逻辑组织文章;如描写处理知觉知识(最常见的是视觉知识即描述所见之物或现象),则按空间顺序组织文章,如上下、前后、左右等。记叙文的主题是一系列相关事件,如故事,按时间顺序组织事件并揭示其意义。议论文使用证据或逻辑推理来改变读者的思想或信仰。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七级写作要求是“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例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教育部,2003:11),故本研究将应用文也纳入体裁分析维度。
    本文对体裁的分类主要依据写作任务的实质内容,而非表面形式,如并不把所有命题情境为回复书信或电子邮件的试题归类为应用文体裁,因为信件的实质内容也可能是议论或说明等,若一律归入应用文似有失偏颇。
    在题材方面,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24类话题以及2009年写作任务的话题,本文归纳为6类:学校生活、人际关系、社会与文化、日常生活、健康、科技。其中,学校生活指学生在学校内进行的活动或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等,如课堂教学、语言学习、演讲比赛、夏令营活动、课余志愿者活动、课余植树活动等;日常生活指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活动(辜向东、高晓莹,2008:208),如全国卷Ⅰ留言条内容(外出购物、替房东还书等)。
    在命题形式方面,根据历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写作任务的情境提供形式有提纲、图表和图画。虽然有的试题混合了两种形式,但本文以主要提示信息的呈现方式进行统计。
    2)试题设计
    交际性:语言的本质功能是交流,交际语言测试任务要求行为测试(performance-based tests),如说或写,测试任务应创设一个与非测试环境下的交际情景尽量接近的交际情景(Bachman & Palmer, 1996; Norris et al.,2002, cited in Schoonen,2005)。创设的交际情景一般含三要素,即写作目的、假定的作者和假定的读者,要素的缺失导致考生忽略语言的得体性等(亓鲁霞,2006)。
    真实性:真实性原则在20世纪80、90年代渗入语言测试实践(Lewkowicz, 2000)。Bachman和Palmer(1996)认为,真实性是语言试题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与考试的效度紧密相关。真实性指题目设计是否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相似。如要求一个中国学生用英语给不懂英语的父母写信就缺乏真实性(亓鲁霞,2006)。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对真实性有明确要求,试题的情景和要求“必须符合实际”(李筱菊等,1990)。真实性研究涉及输入的真实性(如测试文本、测试任务)、输出的真实性和情景的真实性(Lewkowicz, 1996,转引自黄大勇,2004),本文仅关注写作测试题情景的真实性(situational authenticity)。
    开放性:“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一文(何其莘等,1999)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批评,“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文秋芳和刘润清(2006)也曾指出,“多年来我国英语专业教学一直存在着重语言能力训练、轻思维能力培养的倾向”。类似问题在中学英语教育阶段也普遍存在。在高考写作试题中融入适度的开放性,可给考生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对中学写作教学也将起正面反拨作用。但如果对写作内容不加控制,答案将会五花八门,评分标准也难以掌握,因此会影响考试的信度(亓鲁霞,2006),故对写作试题的答题内容进行合理控制是保证评分信度所需。
    提示信息:提示信息应适量,避免冗余或过少。如果采用图表或图画提示信息,则图表或图画应清晰明了(Weir, 1993:152);如果是提纲,文字应简洁而无多余;如果提示信息使用的是目标语,要防止受试直接照搬原文;如果提示信息是母语,则要防止受试直接翻译原文(李筱菊,1997,转引自辜向东、杨志强,2009)。
    三、结果与讨论
    1.试题内容
    下面从体裁、题材和命题形式分析讨论试题内容。
    1)体裁
    虽本文研究对象为18套高考英语试卷的20篇写作题,但因江西卷让考生在记叙文或议论文两种体裁中任选一种行文,故纳入体裁分析的写作实际上为21篇。体裁统计显示,试卷包括了各种体裁,说明文所占比例最大(33%),其次是议论文(24%),描写文最少(5%)(见表1)。说明文和议论文比例较大,符合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实际,因说明文和议论文系最常用的体裁。应用文涉及写留言、通知、回信、发言稿等,这类写作任务较易,不利于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高中生处于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价值观开始形成,增加议论文比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但是,议论文应控制开放性,否则易导致评分误差。刘远我和张厚粲(1998)的研究显示,不同体裁的作文对评分误差有影响,议论文评阅误差最大,而记叙文评阅误差最小。研究认为,除了减少评分人员变动外,在作文能力测量中应少用议论文,且尽可能用几道作文题进行测量,同时在阅卷时宜适当减少内容部分的权重,酌量增加结构部分的权重。目前的北京卷较符合该研究结果,含两道写作题,记叙文和议论文结合。
    表1 2009年高考英语写作试题体裁分析

体裁 说明文 议论文 记叙文 应用文 描写文            篇数   7   5    4   4    1            比例  33%   24%   19%  19%   5%

    2)题材
    写作试题的题材较丰富,涉及学校生活、人际关系、社会与文化、日常生活、健康、科技等话题(见表2),其中学校生活类题材比例最大(30%),如语言学习(湖北)、夏令营课程选择(上海)、课余去敬老院做志愿者(浙江)、课堂教学(湖南)、课余植树(北京1)、英文演讲比赛(天津);其次是人际关系类题材(25%),如与父母沟通(安徽、陕西)、感恩(重庆)、微笑(福建)、调节心情(江西);社会与文化类题材占20%,如北京前门大街介绍(全国卷Ⅱ)、中国社交文化(四川)、是否禁止游客与动物拍照(广东卷写作第2节);日常生活题材占15%,如留言告知外出活动(全国卷1)、周末农家采摘活动安排通知(辽宁)、向美国同学打听老师信息并邀请对方来华(山东);健康和科技类题材比重最小,各1篇占5%。
    总体上看,2009年写作题材较贴近学生学校和家庭生活经历,特别是人际关系类话题融合了情感教育内涵。但另一方面,由于考试内容大都围绕学生的小生活圈取材,考生认为没有必要去关心学校以外的事情(焦秀丽,2008);且话题集中在学校生活或人际关系方面可能导致考生押题的投机心理。
    
    3)命题形式
    在20篇写作试题中,多达17篇为提纲提示,占85%,其中广东卷第2节和陕西卷提示信息有部分英文信息(见表3),图画形式2篇(北京卷写作第1、2节),图表形式仅1篇(福建)。命题形式过于集中在提纲形式,可能导致高中教学中师生忽视图画和图表形式的写作训练。提纲形式的命题给考生提供了较多写作组织信息,甚至诱导考生按提纲提示信息逐条翻译,从而将写作任务降格为信息翻译题,而图画或图表形式对考生的谋篇布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表3 2009年高考英语写作命题形式分析
命题形式  提纲  图画  图表            篇数     17   2    1            比例    85%   10%   5%

    2.试题设计
    1)交际性
    写作试题设计应考虑到交际目的、交际的对象和交际者的身份等(李筱菊,1997:491~492)。统计显示,在20篇写作测试任务中,有18篇(占90%)具有交际性特征,即提示情景具有写作目的、假定作者和目标读者等基本书面交际要素。
    交际性欠缺的只有江苏卷和广东卷第2节,如江苏卷要求考生根据关于鼠标的提示信息阐述鼠标的必要性和便捷性,最后要求考生对过分依赖鼠标的现象发表看法,命题者未考虑写作任务的交际性特点,未将写作任务置于一定的交际情景之中。广东卷写作第2节系读写任务,要求考生首先以30词概括所给短文内容,然后以“是否应禁止游客和动物拍照”为主题写议论文,就议论文来讲,设置交际情景似乎意义不大。
    总之,绝大部分写作任务很好地遵循了试题设计的交际性原则。
    2)真实性
    Breen(1985, cited in Lewkowicz, 2000)反对二元划分真实与非真实。真实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非绝对概念,故本文对真实性的统计定为真实性强或真实性欠缺。真实性强的写作试题有18篇(占90%),与考生的学校生活、人际关系、日常生活等相关,是考生熟悉的话题,为考生“现在或将来很有可能遇到的写作情景”(李筱菊,1997:487)。
    真实性欠缺的只有2题,即江苏卷和湖南卷。江苏卷的写作任务(见上文)和目标语言使用任务(Target language use)相关度较低,因为鼠标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是一个基本的工具,在真实生活中不用作者详尽地介绍其各种功能。湖南卷的假定作者是中学老师,显然与考生目前的生活联系不大,且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反思课堂教学问题似不太合适。
    3)开放性
    英语写作教学经历了控制性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引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和自由写作阶段(free writing)。在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听说法盛行于美国,控制性写作服务于听说法强调的句型结构等,写作教学关注语言形式的准确性,注重模仿和按照范文仿写,而思想表达、篇章组织能力和文体意识等被忽略。总之,写作是巩固其他技能的手段,没有受众或读者意识和写作目的意识(Silva, 2006)。20世纪70至80年代,写作被视为是思维、解决问题等的认知过程(Song, 1998)。随着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兴起,写作的交际性功能得到重视。所以,写作测试也应给考生自由表达思想的空间,大规模高风险写作测试需有适度的开放性。
    2009年高考英语20篇写作试题中(见表4),9篇开放性欠缺,不利于考生自由发挥和表达。3篇(江西、湖南、北京卷第2节)开放性过大,如湖南卷要求描述一件课堂上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并介绍你处理该事的方式,最后谈你的感想。对于需要较高信度的大规模高风险测试的高考来说,写作开放性过大将影响评分信度。开放性适中的有8篇,占40%,这些试题给出了交际情景和写作背景,同时要求考生进行有限的发挥,如重庆卷要求考生写推荐话题的理由,上海卷要求考生从夏令营课程中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后阐述希望学到的内容以及学习这些内容的原因(注:预定传播信息的应用文无需开放性,如通知)。
    表4 2009年高考英语写作试题开放性分析
开放性  适中  欠缺  过大            篇数    8    9    3            比例   40%   45%   15%

    4)提示信息
    大部分题(60%)提示信息适中,25%的题提示信息过多,提示信息过少的只有3题(15%)(见表5)。一般来说,开放性欠缺的题提示信息也偏多(如安徽、广东卷第1节、湖北、山东、天津),不符合李筱菊(1997:500)主张的“文字应简洁而无多余”的命题原则,加重了考生的试题阅读负担,不利于考生自主表达思想,且很容易导致考生按提示逐句翻译提示信息。提示信息过少的题较少(江西、湖南、北京卷第2节),提示信息过少对考生的思想组织能力、想象力等提出较高要求,不利于保证高风险测试必需的较高评分信度。
    有的试题提示信息不明确,甚至可能误导考生,如江苏卷要求考生说明鼠标的必要性和便捷性后,让考生列举两到三点过分依赖鼠标的弊端,所附范文罗列如下:减少追求知识的空间、现成答案降低发现真理的兴奋感、让我们变懒并缺乏创新力。可见,命题者期望考生罗列的内容实质上是过分依赖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而非鼠标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考生可能会写鼠标本身带来的危害如“鼠标手”(即“腕管综合征”)等。
    部分试题的词数要求值得商榷,如陕西卷要求短文词数不少于80,仅规定了词数下限,如此约定可能导致考生写得过多,增加阅卷负担。试题设计信息应在考试说明中约定,约定应较具体,“设定针对词数是闭区间而非开区间”(陶百强、陈效,2008)。
    表5 2009年高考英语写作试题提示信息分析
提示信息  篇数 比例(%)            适中    12   60            过多    5   25            过少    3   15

    四、命题建议
    Bachman和Palmer(1996:17)对语言测试的评价提出了全面的标准,含效度、信度、真实性、交互性、后效、可操作性。下文仅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提出试题内容和试题设计方面的建议,最后对写作测试的改革提出思考。
    1.试题内容
    体裁方面:继续保持体裁多样化,建议将部分高考卷间接测试写作能力的第l节取消;写作部分含两个任务,记叙文(或描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各1篇;若仅含1篇直接写作任务,建议增加议论文的比例,减少考查功能有限的应用文比例。
    题材方面:进一步拓宽题材,减少考生押题背范文等可能性,选取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现实和社会的题材,如增加社会文化类话题,通过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和人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等,增强学生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发挥教育测试的教育功能,扭转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状。
    命题形式:应多样化,避免目前以提纲为主的现象,命题组需考虑在命题点配备绘图和制表等人力辅助资源。
    2.试题设计
    继续保持命题交际性原则,提示信息应尽量适中,让考生在写作中有独立思考空间。
    本文仅研究了情景真实性,语言测试的真实性还含测试任务和输出文本的真实性等,如广东卷2007年引入的读写任务题的真实性就较强。建议逐渐取消间接测试写作的题型,如短文改错、短文填词等,代之以另一个直接写作任务。从2001年开始,短文改错题被归入写作部分,但通过考查识别并改正其他人语言错误的能力来间接推断被试的写作能力的测试题型缺乏效度。北京市2003年高考就取消了这种题型,在写作部分要求考生提供两个写作作为样本,从而提高写作测试的信度。专家一般建议设置至少两个写作任务(Heaton, 1988; Weir, 1993;武尊民,2002,参见陶百强,2008)。非通知类等应用文写作外的试题适当增加开放性,以平衡给予独立思考空间和保证一定评卷信度间的关系。
    3.写作测试改革
    中国考生的写作能力现状堪忧。专家分析认为,许多考生平时很少关注社会热点以及思考问题,故文章缺乏丰富的内容和意义;此外,不少考生的中文写作能力本来就不太好,思维混乱、逻辑不清,在英语写作时便处处体现出中式思维的“迁移”(http://news.chinab.com/lxdt/2009325/1207409_1.html)。我国测试理论研究的滞后和测试实践落后是否制约了国民的英文水平的发展以及在国际语言测试中的表现?下面拟对我国的英语写作测试提出建议。
    1)加强理论研究
    加强写作测试效度研究,对于设计科学的写作测试任务非常重要。对写作构建效度的认识决定了写作测试的内容和评分。Heaton(2000:135)认为写作能力包含五个方面:语言使用(能写正确合适的句子)、机械技巧(书面语规则如标点、拼写)、内容处理(如创造性思维)、文体技巧(有效地使用语言)、判断技巧(具有写作目的意识和读者意识,能选择、组织和排列相关信息)。Weigle(2002:29)认为,交际语言测试模型虽不是专门针对写作能力,但二语写作能力必须包括语法知识、社会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和策略能力,它们对写作来说是必须的。对于写作效度的全面认识有助于设计科学的测试任务。
    高考考试大纲或自主命题省份的考试说明对命题有约束和指导作用,命题人员应加强高考考试大纲研究,避免命题方向的迷失或命题随意性。如山东2007年写作题开放性过大,但2009年写作题却开放性欠缺,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此变换命题可能会让中学师生无所适从。
    2)提高评分信度
    写作测试要求评分员进行主观评估,主观性是测试公平性的潜在威胁,考生的得分可能和其实际写作能力联系很小(Elder et al.,2007)。评分是写作测试研究的永恒话题。目前高考写作实行综合评分法或印象评分法,由于高考评分工作量大,时间压力大,虽然实施双人评分,仍难以保证很高的信度。学术界对快速判分尚存争议。Charney(1984)坚持认为,评分必须既快又凭表面印象以保证信度,深入考虑会导致信度降低,但Huot(1993)研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转引自Lumley,2002)。评卷规则规定,双人评分出现较大幅度差异时,需提交第三人评卷。为了规避差异过大,在快速判分的情形下可导致评分者群体出现判分趋均数的倾向,于是损害评分信度,对写作能力优秀的考生不利,最终可能导致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产生负面反拨作用:师生会认为不论写作能力怎样,高考时反正分数差不多。如果这种观点蔓延,将影响中学师生在写作教学上的投入和努力,对中学写作教学危害很大。
    我国对高考写作测试评分信度的实证研究较少,但可参考国外提高写作测试信度的措施进行改进:第一,培训评分员;第二,制定更科学的评分标准;第三,改进命题,因为测试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度(转引自Lumley, 2002)。
    建议稳定高考写作阅卷队伍,并加强培训,同时在命制试题时考虑评分信度因素。
    3)借鉴国外研究与实践
    改革我国语言写作测试,除了加强理论和实证研究外,有必要借鉴国外写作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可资借鉴研究的有国外母语写作测试,如美国的SAT,一般要求写议论文,考查逻辑、推理、独立思考和语言能力等,试题先提供一小段节选,然后提出一个与该节选主题相关的问题,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推理和以前的阅读、研究、经验或观察获得的例子支持自己的观点(http://www.collegeboard.com/student/testing/sat/about/sat/writing.html,2009-7-22)。该题型可全面考查独立思辨、逻辑推理和语言能力。新托福考试的写作测试要求考生在阅读和听完两篇相关的材料后写一篇比较分析的综合性文章,接着再写一篇论点和论据都很清晰的论说文。这种测试方式将听、读和写综合考查,充分反映了交际语言测试的特点。雅思考试的写作部分要求考生在60分钟内完成两篇作文(Task 1和Task 2),Taskl要求考生写信或考查图表;Task 2要求考生在40分钟内完成一篇不少于250词的议论文,考生需要对某个观点发表支持或反驳意见(焦秀丽,2008)。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国外写作测试在试卷里对学术规范明确提出了要求,如美国SAT写作测试“重要提醒”的第4点,“If your essay does not reflect your original and individual work, your test scores may be canceled”。可见,对于抄袭之作不容争论地判0分。我国写作测试是否也可引入此条,以让公民早在基础教育阶段就知道应遵守学术规范。
    综观国外母语或外语写作测试实践,基本都考查了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我国也应在教育测量中注重对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能力的考查,在教育考试中具体体现“鼓励创新、鼓励独立思考”,为最终达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 & Palmer, A. (1996)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Dempsey, M. S. , Pytlikzillig, L. M. & Bruning, R. H. (2009) Helping preservice teachers learn to assess writing: Practice and feedback in a web-based environment. Assessing Writing, 14 (1):38~61.
    [3]Elder, C., Barkhuizen, G. , Knoch, U. &von Randow, J. (2007) Evaluating rater responses to an online training program for L2 writing assessment. Language Testing, 24 (1): 37~64.
    [4]Heaton,J. B. (1988)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London: Langman.
    [5]Heaton, J. B. (2000)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6]Kane,T. S. (2000) The Oxford Essential Guide to Writing. New York:Berkley Books.
    [7]Lewkowicz, J. (2000) Authenticity in language testing: Some outstanding questions. Language Testing, 17 (1):43~64.
    [8]Lumley, T. (2002) Assessment criteria in a large-scale writing test:What do they really mean to the raters? Language Testing, 19 (3):246~276.
    [9]Schoonen, R. (2005) Generalizability of writing scores: An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Language Testing,22( 1 ):1~30.
    [10]Silva, T. ( 2006 )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In K. Brown (ed.),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nd edition. Oxford: Elsevier. Vol. 3.112~113.
    [11]Song, Minjong( 1998 )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controlled vs. free writing aad different feedback types on writing quality and writing apprehension of EFL college students. http://www.eric. ed. gov/ERIC-WebPortaL/custom/portlets/recordDetails/detailmini.jsp? _nfpb=true&_&ERICExtSearch_SearchValue_0=ED423703&ERICExtSearch_SearchType_0 =no&accno=ED423703. Retrieved on Jury 29,2009.
    [12]Weigh, S. C. (2002) Assessing Writ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3]Weir. C. (1993)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 New York: Phoenic ELT.
    [14]辜向东,高晓莹.“高考英语全国卷与各省市自主命题卷书面表达题共时与历时分析”,载辜向东《高考英语全国卷与各省市自主命题卷共时与历时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辜向东,杨志强.“CET二十年写作试题分析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第6期.
    [16]何其莘,殷桐生,黄源生,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1期.
    [17]黄大勇.“语言测试中的真实性概念”.《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
    [18]焦秀丽.“2007年高考英语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学与管理》,2008年第1期.
    [19]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0]李筱菊,桂诗春,李崴.“MET试题的设计与中学英语教学(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1期.
    [21]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2]刘远我,张厚粲.“概化理论在作文评分中的应用研究”.《心理学报》,1998年第30(2)期.
    [23]亓鲁霞.“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设计与语言运用原则”.《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6年第2期.
    [24]陶百强,陈效.“我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说明)的问题与思考”.《教育与考试》,2008年第4期.
    [25]陶百强.“中国高考英语统一命题回顾研究”.《英语考试研究》,2008年第8期.
    [26]文秋芳,刘润清.“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外国语》,2006年第2期.
    [27]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NU20
相关文章 最高程度表现方式探析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交际活动
“情景——引导——运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语用知识传授的两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