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bc jsp servlet:幼儿阅读的知识、方法和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5:50:26

幼儿阅读的知识、方法和技巧

我要收藏作者:洪恩IQ365商城 更新时间:2009-08-02 点击次数:247

六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主要关注年龄:学龄前至小学中低年级)
——美国阅读专家的建议

目的:帮助孩子从阅读对象中收获意义——这是一种很关键的技巧。当孩子渐渐长大,他需要从书本中获取重要的信息。

1、引他大声读出来:这会让他被迫放慢阅读的速度,但也给了他更多的时间去感受阅读对象。他不但看见了词语,而且还同时听到了它们。你也可以和他一起轮流大声朗读。

2、为孩子选择恰当的书。不要为你的孩子选择太难的书,特别是用作阅读训练的书。确保书中至少有90%的字词他都可以轻松地识得。如果阅读过程中为了搞清楚字词的意思而多次停顿,他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去了解故事整体的意思。

3、反复读到流畅:要想从文本中获取准确的意思,需要平稳而快捷的阅读——也就是一种流畅的阅读。大概在2年级左右,孩子的阅读应该达到一定的速度。反复阅读熟悉、简单的读物,可以培养孩子快速解析词汇的能力,他的阅读会变得更加流畅。

4、与老师交流:如果你的孩子在阅读理解方面感到非常困难,他可能需要更多特殊的帮助——比如说,需要增加他的词汇量,需要多进行发音练习。

5、补充课堂的阅读:如果孩子在课内学习一个特别的专题,可以帮孩子找一些相关的容易阅读的书或杂志。多积累一些相关的知识可以帮助孩子应对可能相当困难的课堂学习,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感受。

6、与孩子聊聊正在读的书:这种口头交流可以帮助孩子记忆,也可以帮助他去思考。在阅读之前、中间和之后,都可以问一问、聊一聊。比如说:

♦ 阅读前:“这本书的什么地方让你感兴趣?什么地方让你觉得没意思?” ……

♦ 阅读中:“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它跟你先前预想的一样吗?后面会发生什么?” ……

♦ 阅读后:“你能不能大概说说这本书的内容?你喜欢它吗?喜欢什么地方?这本书会不会让你想到别的一本书?”……

 

家庭早期阅读11法

一、听读启蒙法

方法:父母抑扬顿挫、饶有兴致地朗读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听和看的阅读导形式。

作用:集中儿童注意力,诱发儿童阅读兴趣,丰富词汇、激发想象、萌发情感、拓宽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为孩子今后的广泛阅读打下基础。

注意点:孩子听读越早越好,内容选择要生动有趣,由浅入深。关键是父母要有拳拳之心,能谆谆善诱。

二、讲述提问法

方法:父亲(母亲)与孩子拥坐在一起,采用父亲(母亲)讲述,或边讲边提问、解释疑难,引导幼儿阅读理解阅读材料。

作用:促进母(父)子之间的情感交融,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对阅读材料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幼儿掌握有序翻阅等基本阅读技能。

注意点:父母要以亲切的态度与孩子共读,当孩子初学阅读,或阅读有困难时,以及提出共读请求时,父母可多采用此种方法。

三、角色扮演法

方法:父母与孩子以口头扮演或动作扮演等形式,担任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的方法。如:说某一角色的语言,做某一角色的动作等。

作用:可大大增强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动作的表达能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注意点:父母和孩子要注意采用适合角色的语气、语调动作,父母要投入地进行扮演,切勿敷衍了事,父母和孩子可以交换角色多次扮演。

四、移情法

方法:让孩子站在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的立场思考问题,提出见解表达愿望的方法.如:“如果你是小红帽,碰到大灰狼你会怎么办?”

作用:帮助孩子加深对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等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点:父母要帮助幼儿全面地了解角色所处的情景,突出矛盾,引起孩子的思考。

五、自由阅读法

方法:由孩子自由地翻阅讲述,或听录音翻阅的方法。

作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自律能力及独立阅读能力;反馈幼儿在阅读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六、改编情节法

方法:在阅读中,鼓励孩子积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对故事中原有的情节进行改编。

作用:拓宽孩子思路,发展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注意点:父母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创造欲,不可打击孩子冲积极性,如遇上孩子改编不合情理时,可耐心地对其讲清道理。

七、延伸想象法

方法:在阅读活动中,励孩子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

作用:发展孩子的想象及思维的连续性,满足幼儿喜欢追求完满的心理需求,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注意:在孩子熟悉理解阅读材料后可鼓励孩子进行延伸想象,父母尽量采用“诱导”的方式,切忌强求孩子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八、猜猜、认认法

方法:在阅读指导中让孩才观察封面,猜猜书名,或猜猜下一个情节,猜猜角色的语言,认读书名或关键词等,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猜标准、符号等。

作用:增强阅读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对图画、文字、符号转换关系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

注意点:父母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留给孩子思维的空间;抓住教育的时机,让孩子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

九、改错法

方法:在阅读指导中,父母故意把故事情节或名称故事漏讲或讲错,使幼儿作出反应更正的阅读指导手法。

作用:帮助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幼儿观察和倾听的细微性,增强孩子的有意注意。

十、随机引导法

方法: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抓住早期阅读指导的契机,对孩子加以引导。

作用:这种教育由于往往在孩子好奇或遇到问题时,而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更具实效性,它对激发幼儿求知欲,培养幼儿洞察力,促进父母与孩子的交往,具有独到的作用。

注意点:父母要留意观察聆听孩子的愿望,及时把握教育契机,做到恰到好处,切忌把随机教育变为“唠叨不已”这样会引起孩子反感。

十一、游戏法

方法:父母在早期阅读指导中以各种形式的游戏为手段,引发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如:扩词、扩句;掷骰子;和我找相反的;拼图等。

作用:提高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使家庭教育的要求更易于让孩子接受并转变为孩子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有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孩子体味家庭游戏乐趣,促进亲子互爱。

注意点:父母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游戏中给予孩子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并注意父母和孩子共同遵守游戏规则。

 

亲子共读十八招

从零岁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已经成为许多爸爸妈妈的共识。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孩子成为早慧的天才,也不是要让读书识字充塞童年的快乐时光。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让阅读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成功的亲子共读的秘诀,是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通过爱的传导,让孩子热爱书籍,让快乐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终身。

 

第一招:选择大人自己喜欢的书

新任爸爸妈妈往往很困惑,不知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其实许多资深的爸爸妈妈也有同样的困惑,只是孩子长大了,大人可以把更多的自由选择权下放。但是婴幼儿自己是不会选的,过多的选择和超出能力的选择,只会让他们困惑,所以婴幼儿的家长必须代替孩子来选择。可是,怎样选择呢?

有一招非常简单:选择大人自己喜欢的书。

有人曾问:“我喜欢《红楼梦》,难道可以给初生的婴儿读这本书吗?”我的回答是:“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如果你真诚地喜爱着《红楼梦》,那么就在给孩子大声朗读中将这种快乐和热爱展示给孩子罢。再说,对于初生的婴儿,声音的韵律和魅力远远比语言的意义更重要。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当然还需要为他选择适合的食粮:文学的、认知的、科普的、益智游戏的,等等。大人仍然可以遵循“我喜欢、我选择”的原则,因为亲子共读是大人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不能总“亏”着大人呀,那样孩子也会渐渐感到无趣。

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C.S.刘易斯有一句至理名言:“仅仅是让孩子们喜欢的故事是不良的儿童文学。”所以,如果一本童书不能唤起你的喜爱和敬意,你大可将它放弃,它未必是一本好书。

【实例】

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是一位图画书作家、儿童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他有几部非常经典的图画书,但很难从读者群来判断它们应该归入哪一类。《爱心树》讲述的一个男孩和一棵苹果树的故事,图画和文字是那么简单,两三岁的孩子也爱听,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自己读,还有许多大人一边读着一边流着热泪。有一次,我捧着它读给年逾七旬的妈妈听,她听完后很感动,说那棵树就是爸爸妈妈。

希尔弗斯坦还有一本更简单的图画书《失落的一角》,简单得无与伦比,只有一条线、一个缺角的圆、一些角,每一页只有几行字和几个字,故事大体上是一个缺角的圆去寻找它失落的一角,走遍天涯海角。有人说它讲的是爱情的追求,有人说那是关于人生满足与缺憾的寓言,也有人说它是从许多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哲理寓言,甚至美国有些大企业还把它拿来作为招聘员工时用的心理测评素材……

有一天早晨,我发现四岁的女儿正在埋头看一本书,很投入,而且口中念念有词。我凑近一看,原来是《失落的一角》!特别有趣的是,她并不认识那上面的字。我问她:“这本书好看吗?”她很肯定地说:“好看!”我十分惊讶,那一刻我真想变回一个四岁的孩子,看看这本书到底是如何好看。

真正好的童书,或许本该就是这样。

 

第二招:为孩子大声读

为孩子大声读书,是公认的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为简易而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大声”并不是发出很高声贝的声音的意思,而是指“读出声音来”。

为孩子大声读书,在西方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传统,我们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能见到这种温馨的场面。1979年,一位升级为爸爸的美国画家兼专栏作家崔利斯,有感于美国儿童普遍阅读水平的下降,专门著书立说倡导“为孩子大声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倡导和研究的行列,使这种阅读形式的推广演变成一场社会运动。美国教育部甚至斥资数千万美元开展专项调查和研究,并于1985年正式确认为孩子大声读(Read-Aloud)与持续默读(SSR)为最为行之有效的两种阅读教育方法。

平心而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以有许多种有效的方法,中国人传统的背诵经典的方法也多有功效,而且在书香门第中往往自然诞生了一代代书虫。但是在现代的生活方式下,阅读被赋予更多的负载,我们并不愿意让孩子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上班一族的爸爸妈妈往往也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方面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从经济实效的角度来说,坚持每天为孩子大声读书,也许是最佳的方法。

为孩子大声读书,本身并不困难,难在持之以恒。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每天坚持至少读20分钟,和孩子一起快乐地享受这个过程。最好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如有可能,至少坚持到孩子小学毕业,直到他明确表示不再愿意继续。这种习惯的养成绝非易事,但善莫大矣,值得尝试。

【实例】

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为孩子大声读。绝大多数图画书都适合为孩子读,日本的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说:“正是因为图画书是读给孩子听的,所以图画书对于孩子才是宝贵的。”以文字为主的书并不都适合给孩子读。崔利斯先生曾在他的《大声为孩子读书吧—阅读手册》中,为适合朗读的作品的特质做了如下精辟总结:第一,情节发展的节奏快;第二,人物形象鲜明、丰满;第三,对话明快、易读;第四,大段描写极少,特别是开头。

民间故事和传统的童话大多数都是直接讲给孩子听的。在经典童话中,《木偶奇遇记》是一个适合为孩子读的作品典范,它从一开头就抓住了孩子:

“从前有……

“'有一个国王!’我的小读者马上要说了。

“不对,小朋友,你们错了。从前有一段木头。”

如果同时翻开现代文学大师张天翼先生的《大林和小林》,还有当代著名童话作家孙幼军先生的《小布头奇遇记》和《小猪唏哩呼噜》,你就会发现这个传统是如何完美地继承下来。如果你在当代的儿童文学世界中寻找最适合读给孩子听的作品,我认为孙幼军先生的作品是首选。

在英文儿童文学世界中,英国作家达尔的作品被认为是最适合读给孩子听的。他的名作《女巫》、《玛蒂尔达》、《好心眼儿巨人》、《詹姆斯和大仙桃》、《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都有中文译本,其中大部分是由翻译家兼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先生翻译。

 

第三招:边读边玩

天下或许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却没有不爱玩的孩子。在观念上,不少大人把阅读或其他类似的学习活动看作是相当严肃的事情。比如,我们或许会说“玩的时候有玩的样子,读书的时候有读书的样子”;我们还常常说“寓教于乐”,这本来也没什么不好,但在下意识里还是把“教”与“乐”看作两件对立的事情,否则我们为什么不说“教即是乐,乐即是教”呢?

在早期教育中,孩子所学的一切几乎都是从游戏中获得的。俗语说:“生个孩子要疯三年”。这句话说得太有道理啦。新生婴儿的家长总是与孩子一起疯疯癫癫地长大,看上去只是疯玩,实际上就是很自然的教孩子的手段,孩子在大人的感染和刺激下,异常活跃地接受着外界的信息,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成熟起来。对于孩子来说,阅读本来就是一种游戏,文字、图画与相关的声音、触觉,演化成有趣的故事和千奇百怪的知识,这简直就是奇迹!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把早期教育中的阅读变成“疯读”。

儿童的阅读可以有许多种玩法。比如,有的书本身就是玩具书,可以作汽车在地上滚,可以作积木搭房子,可以作拼图变图案;有的书可以适应特定的用途,可以在洗澡时放在浴盆里,可以铺在地上作游戏的地板;有的书里就有游戏,孩子可以一边看一边参与。不过大多数低幼儿童的图书是一般的图画故事书,怎么玩法,需要大人随机变出花样。最常见的玩法有角色表演、画画、做手工等。只要大人“疯劲”十足,肯定能创意不断。

有的幼儿会在大人为他读书时忙着玩自己的玩具,这并不代表他对阅读活动不感兴趣,大人一停下来,他可能就会抗议。对这种情形大人需要多一点耐心,多一些观察。如果孩子确实心不在焉,不妨换个更合适的时段、换一本更有趣的书或换一种更能吸引孩子参与的方式。

【实例】

在2003年北京的国际书展大会上,我在一家法国出版社的摊位上发现了一本外形怪异的童书,它有一个半圆形的大缺口,拿在手上与其说像一本书,不如说像一块大积木。我怀着十分好奇的心情翻开这本书,书本打开后,那个大缺口变成正圆形。就是说合起来是“C”状,打开就变成了“O”。原来这是一本讲动物的故事,每幅画有动物的身体也有头部,只是头上脸的部分是一个圆圆的大缺口。原来那个大缺口是为讲故事或听故事的人的脸留下的!你想象一下,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你的脸放在本该是狮子的脸部,夸张地对孩子说:“我是一头饿坏了的大狮子。”孩子将会怎样呢?

在图书设计中,童书是保留着最大创意空间的领域,你经常能发现一些充满天真童趣的好创意。比如洗澡书已经很有创意了,宝宝一边洗澡,一边可以在浴盆里翻着不怕水而且能浮在水面上的书,原来读书还可以如此惬意!中少社的《婴儿洗澡书》又加了一点创意,书里还带着一个小实物模型,比如潜水艇什么的,可以潜到水下。这样一边洗澡,大人一边给宝宝读,宝宝手里还能抓着一个小玩具,别具一番趣味。

还有一种书叫《宝宝认知百科》,本来只是一些卡片,上面是实物的照片和童谣,这样的书随处可见。可是独具匠心的设计者给卡片打上几个小孔,这种书便产生了新的功效。用彩带把不同的卡片组合装订起来,卡片就变成了可以翻阅的书;更有意思的是,还可以用挂钩把卡片连成一幅,再用挂架吊起来,卡片就变成了一幅有趣的挂图。如果能让孩子亲手做,哪怕是一起来参与,孩子也会开心不已。这样的设计看似简单,但实在是需要一种真正的童心童趣。

 

第四招:在大声读中请孩子来参与

在为孩子大声读的亲子阅读中,如果能让孩子参与进来,将会是一件既好玩又有效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对大人拿着一本书念念有词而且不时翻页的举动感到十分好奇。一两岁的孩子,有时会学着大人的模样,捧着一本小册子,煞有介事地咿咿呀呀。

让孩子参与的方式五花八门,最简单直接的是翻页和发音。

一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可以翻页,读完一页大人可以邀请孩子帮助翻页。再大一些的孩子已经建立书页与故事内容之间的关系,对于重复阅读的书,他们往往凭借书中的图画就能准确判断,这时可以请孩子来主持翻页。由孩子来控制阅读的速度,你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喜爱程度。

如果从一出生就为孩子读如儿歌、唐诗那样的韵文,你会发现孩子很快会对节律感很好的发音敏感。我女儿六个月大时,我发现她喜欢跟着大人读的唐诗哼哼,特别在每一句的末尾,她都能跟上,而且发音的声调居然出奇的准确。实际上无论读什么,孩子在一岁前后就已经能跟着大人的朗读,有目的地哼哼唧唧。孩子这是在模仿,大人应该特别鼓励,可以通过调整朗读的节奏感让孩子更容易参与。

有些书中多有象声词,模仿动物的发音、事件发生的声音或是人的感叹音,如“汪汪”、“吧唧”、“咦—”之类的词,这是一两岁的孩子特别热衷于参与发音的。再大一些的孩子会对反复重复的短句或者特别有趣的说法着迷。大人在大声读的过程中,可以有意在这些地方放慢节奏、降低音量甚至不发音,让孩子也来过把瘾。

让大孩子参与通常需要把形式设计得复杂一点。比如分角色读、模拟表演、画道具或手工做道具,都是很好的办法。如果孩子愿意,甚至可以邀请他来故事接龙。

【实例】

在《辉煌童年》动画儿童歌曲集中,有一首歌叫做《小熊掰棒子》,曾经是我女儿在十个月时特别喜欢听的。它的歌词大概是这样的:“小熊掰棒子,扭乜扭扭乜,掰一个掉一个,扭乜扭扭乜。掰来掰去,掰来掰去,掰来掰去,掰来掰去,哎呀呀,只剩手里这一个,这一个。小朋友,小朋友,请你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咦 ——这是为什么?”这首歌女儿可能听过无数遍,无论是听还是看动画都非常安静,特别是当这首歌唱到“咦——”的时候,她一定会唱和一声,节奏感非常准确。这可能是她在叫妈妈、爸爸前最早准确发音的一个字。渐渐地,她开始唱和“哎呀呀”,还有“扭乜扭扭乜”这样有点难度的感叹音。

我们仔细回忆一下,不少孩子在学习说话之初都有类似的过程。这个奇妙而有趣的过程,如果能用到孩子阅读的培养中,同样可以发生奇效。

“小口袋文学”丛书中有一篇童话《善良的吃人巨魔》,讲两个孩子在森林边的一个城堡里遇到一个善良的巨魔,最终成为好朋友的故事。当故事讲到孩子与巨魔初遇时,两个孩子尖叫:“哇,吃小孩的巨魔!”而巨魔也大叫:“哇!吃巨魔的小孩!”两个孩子吓得在原地动弹不得,而巨魔却也吓得一下子蹦上楼梯。这是故事里最幽默最热闹的一场,听过几遍的孩子每到这里就会特别兴奋。在类似这样的地方,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一起参与进来,比如学故事里的孩子那样大叫,而大人学巨魔那样大叫,这会让阅读过程变得非常有趣。这么做并不单单是为了让孩子体验故事里的语言,同时也是让孩子学会在阅读中投入,从阅读中获得最大的乐趣。

 

第五招:阅图漫步

在大声为孩子读书的活动中,有一项非常重要也非常有趣的步骤—阅图漫步(picture walking)。阅图漫步,就是轻松自然地引导、陪伴孩子,翻看图书里的图画或插图。这种阅读方式应该是非常闲适的,就像在画中怡然自得地漫步。

阅图漫步可以穿插在大声读的全过程,也可以单独进行。这种活动适用于图画书或有插图的书。优秀的图画书往往有很好的图画叙事能力,孩子甚至可以从图画中“读”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

在正式为孩子大声读之前,最好先进行阅图漫步。在这个阶段进行的漫步类似一种预演活动。比如,指着封面问孩子,“猜猜看,这个小猪为什么叫唏哩呼噜?”然后随意翻看书里的插图,“瞧瞧,唏哩呼噜的裤子怎么掉下来了?”“不好,大灰狼来了!”等等。经过这样的热身,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吸引过来了,对书里的故事充满好奇心。

在大声读的过程中,最好能让孩子同时看到图画。大人往往根据文字来读、讲故事,而孩子却是从图画中读出自己的故事来。有经验的大人都知道,孩子对于图画的细节有令人惊叹的“火眼金睛”,他们常常会读出与文字不同的故事来。

在大声读完后,可以和孩子一起,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再次漫步画中,重新回味。孩子那未受羁绊的想像力,能填补文字和图画都无法描述的空白。

孩子如果兴致高,会自己一边拿着图画一边讲故事。千万别要求孩子的故事“忠实于原著”,大人更应该细心倾听孩子自己的故事。

【实例】

日本出版家松居直先生在他的《我的图画书论》一书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三个孩子,当时分别上四年级、三年级和一年级,他常和孩子们一起聊书。有一次,三个孩子告诉他,他们最近特别喜欢一本拇指小牛的图画书,还你一句我一句地告诉他故事的梗概,并形容如何的有趣。这位图画书大家松居先生很有些吃惊,他想不起来家里怎么会有这么一本书。如果是图画书,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于是,孩子们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松居先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匈牙利某出版社寄来的图画书,自己因为不太欣赏它的图画风格而忽略了。

他重新认真地拜读这本书。它的名字叫《魔法的牛》,讲述的是一个俄罗斯传统童话,文字是法语的。令他十分惊讶的是,孩子们所讲的故事与他从书中看到的故事大致相同,而三个孩子对外语其实一无所知,他们的故事完全是凭借图画而看出来的。看过相当多图画书的孩子们,非常懂得通过插图读故事的方法。他们看一幅插图,从中领会故事,然后看下一幅插图,又领会那幅画的故事,再把两部分结合起来。中间断开的地方,就凭想象把两幅画的各处部分联系起来。这样一幅幅地边看图边把它们连起来,整理出故事的情节发展。

在亲子共读图画书的过程中,孩子一边通过图画在看故事,一边听着大人的声音,有背景的描述、动作的描述,还有人物的对话。我们想象一下,这与观赏一出戏剧的效果多么相似呀。所不同的是,读书时孩子可以自己来翻页,用自己的手来拉开每一场戏的剧幕。这是何等迷人的事情呀!

 

第六招:表演性的大声读

在为孩子大声读书的活动中,如果更多加入表演的成分,会让整个过程变得很开心,而且达到很好的效果。

绝大多数大人并没有接受过表演或专业朗读的训练,再加上平时工作之余比较疲惫,往往会选择很直白地为孩子读书。这样做不是不好,只是还不够“疯”,不足以感染孩子而让孩子迷上阅读活动。孩子天性喜动,好夸张,喜欢把什么事都当真。表演性的读书,正是要利用孩子这种可爱的天性,把他引入到知识的殿堂中来。

大人绝不用担心自己的表演能力,孩子是世界上最宽容的听众,他不但会原谅你表演的“拙劣”,而且还会对你的努力报以最真诚的喝彩。为自己的孩子表演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最简单的表演是富有感情色彩、节奏调整适当的朗读。为了做得更好,一般应该事先预习一下素材,至少在有对话的地方要能分清哪一句话是谁说的。对话太多、说话的角色太多的书一般不适合大声读,可以尽量避免选这种读物。主人公形象特别可爱、性格鲜明、语言特征明显的故事,是特别适合大声读的故事。

最有趣的表演是吸引孩子来参与的分角色演,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选择适合的故事。对于小小孩,可以更多分派一些动作和简单的发音。在一次电视故事会上,一位大人带着一个年仅两岁的小孩表演《乌龟飞上天》的故事,孩子大部分时间就是学乌龟爬,台词只有两句:“你是谁呀?”和“你带我上天玩,好吗?”整个故事表演得妙趣横生。孩子非常愿意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如果能有机会投入其中,他们会乐此不疲。

【实例】

有位妈妈曾经给我讲,她是如何用“演”的方法给女儿读《宝宝小姐的故事》的。那是以《兔子彼得的故事》而举世闻名的经典图画书作家碧丽克丝•波特的一篇小故事,讲一只小老鼠如何捉弄一只小猫宝宝小姐,小猫想办法报复,最后小老鼠又机智地逃脱。这个故事里的猫和老鼠活脱脱是一对经常要相互作对的儿童玩伴。不过文字很简单,两三分钟就能读完。那位妈妈很生动地告诉我,她如何扮演猫,而女儿如何扮演小老鼠,两个人学着故事上的动作和对话,整整玩了一个多小时。她的描述让我很感慨,那将是妈妈和女儿共同享有的甜蜜回忆。有这样的妈妈,孩子怎能不爱书呢?

我在给女儿读插图版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时,为了牢牢地吸引住她,我也尽展表演之能事。这片童话的每一个人物的特点都很鲜明:小林勇敢却也有点幼稚,说起话来像个小小孩;大林后来变成叭哈先生的儿子唧唧,唧唧和叭哈是两个巨肥无比的家伙,说话要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蹦出来;长胡子国王是个说两句话就哭的老小孩;四四格鼻孔太大,说话瓮声瓮气带回声,句尾总要带两遍;狐狸平平一股酸酸的学究气;鳄鱼小姐自作多情,粗粗的嗓门来扮嗲;蔷薇公主娇气无比,走路像鸭子,说话矫揉造作,两句话准晕倒;最好玩的人物当属黑脸抹脂粉的法官包包,捏着嗓门唱他的《天使之歌》:“吃一块鸡蛋糕,美丽的包包。吃一块鸡蛋糕,美丽的包包。”……虽然以常人的眼光看,我的所谓“表演”其实十分拙劣,但我惟一的听众给予了最热情的鼓励。经过前后长达两个星期,我们非常愉快地结束了这次阅读旅程。

 

第七招: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似乎有千万个“为什么”。在亲子共读的活动中,孩子往往会提出许多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机会,大人可不要忽视。与孩子一起共读的目的就是要一起来分享,分享快乐,也分享困惑。孩子的思维方式与大人的不同,所以在大人看来他们的问题经常是古灵精怪,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大人如果对这样的问题一笑置之,或强言制止,那么就可能会失去很好的机会。

孩子在阅读中提问,大致有这样一些情形:对书中的语言不明白;对故事中的事件因果关联不明白;对故事中人物的关系不明白;对故事情节的处理不理解或不赞同;强烈地喜欢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强烈地厌恶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从故事中引发的联想;故事与现实的关系;看似无意义的问题;带有一定干扰目的的问题;等等。

大人有时会在孩子的问题面前措手不及,主要是因为不太理解孩子提问的方式。有时他们看上去在提问,实际上只需要大人来认可。但在很多情形下,他们会用非提问的方式做判断,比如说“孙悟空是真的,唐僧不是真的”,这种说法显示他们对故事人物关系和情节处理不认同,但又说不清问题在哪里。所以大人在孩子的问题面前需要特别多一分耐心,尽量理解孩子的思路,把他们真正的问题引导出来。实际上,当那些背后的问题被引导出来后,你甚至不需要回答,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半。

小孩子往往不大容易区分虚构与现实的事件,往往从虚构故事中联想现实生活并进行比较。比如有孩子问:“白雪公主的后妈那么坏,她爸爸到哪儿去啦?”大人通常觉得故事就是故事,但孩子却不这么认为。如果大人擅加引导,可以让孩子获得很丰富的体验。

【实例】

有一本书叫做《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孩子对话》,书中的问题都是孩子提出来的,诸如“天为什么是蓝的”、“叶子为什么是绿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上班”、“我为什么会生病”等等,回答问题的人却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他们被认为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一群人。读着他们郑重其事地给孩子的答案,你就会发现孩子天真的小问题背后往往蕴藏着真正的大道理。

对于孩子随时随地会提出的问题,大人常常躲闪、反问或玩点儿游戏就应付过去,大人往往不大愿意承认自己也有困惑。有个日本引进的“鼠小弟”系列图画书,每一幅图画都很简洁,只有一个小老鼠形象,或者再加一个他的小伙伴。不少给孩子读过的大人都承认,“鼠小弟”是特别幽默的图画故事,可是有一点令他们特别困惑,他们问:“这本书每一页有那么宽阔的页面,为什么要把鼠小弟画得那么小呢?”的确是这样,鼠小弟画得那么小,只有凑近前才能看得清晰,而画面那么大的空间都是空白,这是为什么呢?看来大人也并不是什么都知道的呀。关于这个问题,你不妨先想一想,我们到下一招里去聊。

 

第八招:聊聊书里的趣事

在与孩子一起读完书后,许多大人喜欢向孩子提问或要求孩子复述故事。这样的做法主要是想考察孩子是否理解了故事、是否记住了故事。这的确是一种方法,但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不少孩子对这样的考察感到不耐烦,而他们的反应又令大人不满意。有的孩子甚至渐渐对共读活动感到厌烦。

2002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著名英国作家钱伯斯先生也是一位阅读教育专家,以他为核心的一个教研小组在经过30多年的研究后认为,帮助孩子对阅读素材理解的最佳办法是“聊书”,为此他还写了一本专著《说来听听》。

与孩子聊书通常也是从一些问题开始,但这些问题并不是要考察他是否理解正确,而是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来。因此这种聊书应当是无压力的、发散性的、结论开放的。钱伯斯特别强调,与孩子聊书最好以“说来听听”这样轻松的用语开始,而不要以“……是什么意思”这样有点儿咄咄逼人的口吻开始。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与他人共同经历过某件事情后,共同参与者就这件事情有许多可以交流的话题,也更加容易在交流中获得认同。亲子共读中大人与孩子的关系就类似这种关系。我们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并从中获得快乐。所以重要的不是让孩子“答对”,重要的是通过交流使双方获得认同,大人对虚构故事与现实生活的理解也自然而然地传导给孩子。

与孩子聊书的过程中,大人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大人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阅读经验,自然在理解的深度上是孩子所不能及的。但是孩子天真率直,没有那么多近乎成见的思维定势,而且特别善于发现细节。在对故事的理解上,大人并不总比孩子高明。因此在聊书时,大人需要蹲下来,不要高高在上。

【实例】

在上一招里,我们曾提到“鼠小弟”图画书中看来明显不成比例的形象问题,孩子们似乎毫不费力地接受了,但大人们却往往感到有些困惑。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不妨找时间与孩子聊一聊,征求他们的意见。其实曾经有许多人向画家上野纪子提过这种疑问,甚至希望她在下一本书中“把鼠小弟画得再大一些”。可是你知道吗?这位画家是拿着放大镜画这个可爱的鼠小弟的呀!

我们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透过孩子的眼睛去看,那个看来弱小、稚趣,却也神气十足的鼠小弟,不正是孩子自己吗?那个相对来说大得可怕的空白世界,不正是在孩子的眼中或想象中的大世界吗?画家如此煞费苦心,不就是要让我们弯下腰、凑上前,与孩子一起看,同孩子一起去想吗?在匆匆忙忙的大人世界里,我们忽略了多少东西,其中最可怕的大概要属纯真的想象吧。与孩子一起聊一聊,并不仅仅是让孩子获益的事情,同时也为我们自己呀。

系列的第五本《鼠小弟、鼠小弟》是这样一个小故事:鼠小弟跳上一架台秤,指针一点儿也没动。小猴子跳上去,指针走了几格,它得意地说:“你瞧,我比你重多啦!”小猪笑话小猴子:“才那么一点儿重呀!”小猪又让指针多走了几格。接下来是狮子、马、犀牛和大象,大象最神气,因为台秤指针都快要转一圈啦。鼠小弟灵机一动,他又一次跳上台秤,这次连大象都服气啦:“哎呀——你比我还重呀!”这是怎么回事呢?请跟孩子聊聊吧。

 

第九招:鼓励孩子的积极反应

我们需要关注孩子在共读之后的反应,因为阅读不是读完就完的事情。在一本书的整个阅读过程中,阅读反应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帮助孩子理解并引导孩子拓展阅读的重要环节。

小小孩如果喜欢上一本书,最常见的反应是“再来一遍”,他们喜欢大人反复读。有的孩子会将某本书当作有生命的朋友,吃饭、睡觉都带在身边,出去玩的时候还会说一声“拜拜,小熊维尼”。有的孩子,会把自己想像成书里的主人公,自编一些好玩的说法。还有的孩子,会把玩具动物排成队,自己捧着书给它们“讲故事”。这都是值得鼓励的积极反应。

稍大一点的孩子的花样更多。他们有时会很乐意给其他人重述故事,不过经常会有多处修改,甚至“篡改”得面目全非。他们也会很乐意为这本书画一点什么,或做点手工,比如做个面具或道具。如果有其他的孩子在一起,他们也会很乐意来扮演故事里的角色,或者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兴致很高的时候,他们甚至会自编与故事相关的儿歌呢。总之,大人需要知道这些都是对阅读很有帮助的积极反应,需要鼓励和适时的引导。

如果有条件,大人也可以帮助孩子给书的作者写封信、发个Email,或者模仿孩子喜欢的书,一起动手来做一本好玩的自制书。还有,可能是最重要的,最好抽时间与孩子聊一聊。

【实例】

我在网上结识的一位忘年交,她现在已经读初中了。有一次她请我推荐好的散文书,我特别喜欢孙幼军先生的散文集《怪老头儿随想录》,便把这本书寄给她。她读过后特别激动,说是“惊奇”地发现,原来她小时候翻烂了的那本《小布头奇遇记》就是这位怪老头儿写的呀!我告诉她,怪老头儿还在创作童话,而且他也是我的一位忘年的网友啊。我把她的Email转给孙老师,从此他们开始了网上的交流。他们这一老一少居然因此成了“铁哥儿们”,女孩儿用课余时间为怪老头儿制作了一个“怪老头儿随想录”网站,那是我所见到的国内最为精美别致的儿童文学网站,不信你也来瞧瞧:

再说件有趣的事情。你知道吗?在世界儿童文学领域,有一些经典的图画书,它们最早就来自于大人为身边的孩子自制的图画书。其中最著名的有碧丽克丝•波特的《兔子彼得的故事》,还有霍夫曼博士的《蓬头彼得》,吉恩•德•布留诺夫的《大象巴巴尔》,汉斯•费沙的《不来梅的音乐家》,艾贡•马蒂斯的《蓝眼睛的小猫咪》,莱奥•莱欧尼的《小蓝点和小黄点》,茂田井武的《巴黎的孩子》,等等。如果你发现自己和孩子也有这方面的天分,可千万别埋没了哟。哪怕试一试也行。想想看,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

 

第十招:鼓励孩子自主阅读

阅读是一种技能,掌握任何一种技能都需要练习。在亲子共读中,除了大人为孩子大声读外,我们也应当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如果与学习开车相比较,孩子在大声读的活动中是看大人开车,而在自主阅读的活动中是自己开车。

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习惯?大概从孩子能有手抓住卡片时就可以开始了。这里可能有个概念问题,许多人认为自主阅读必须是要在识字量达到足够多以后,他们不认为看着图画的阅读也能算是阅读。但是你只要细致观察一下拿着卡片琢磨的婴儿,还有一页一页翻着图画书念念有词的幼儿,你就会知道他们的专注程度一点不亚于捧着文字书阅读的大人。

对于婴幼儿而言,自主阅读的培养主要是注意力和习惯的培养,而从阅读对象中获取意义的交互作用,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加深。实际上完全不识字的幼儿,翻着读过多遍的图画书,也能相当准确地一边翻书一边“朗读”,他们完全理解了那本书,只是暂时还不能区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不过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习惯,切忌操之过急。擅长教孩子认字的家长往往会更为心急,但实际上,识字多少与自主阅读的习惯之间没有当然的关系。孩子养成这种习惯主要靠对大人的模仿。大人要做的事情是努力营造适合的环境,并且为孩子做好日常的表率。而当孩子表现出自主阅读的愿望,大人要热情地鼓励并给予适时的引导。

【实例】

有一位妈妈问我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五岁。他从两岁就开始识字了,现在已经学会了很多字,读一般的幼儿读物都没有问题。可是我发现他虽然经常有滋有味地在翻书,却只是在读书中的图画。如果我让他读出来,他的速度就很慢,经常会丢字、添字,我让他用手指头指着读,结果手指头和嘴巴不配合,还没有读到的地方手指头就跑过去了。我经常纠正,她就不耐烦,经常是欢欢喜喜开始,吵吵嚷嚷结束。我该怎么帮孩子学会自己阅读呢?”问题大概是这样。类似这样的问题还不少呢。

大人常常很焦急地希望孩子早早跨越图画辅助的阶段,尽快进入独自阅读文字书的状态。有这种想法的大人往往不承认儿童读图画本身就是阅读,忽视了孩子在阅读中的快乐体验。这种焦急的心理往往会破坏孩子对阅读本身的兴趣,有不少孩子甚至在上学前就开始厌恶读书啦。如果读书就是那样,谁又会喜欢呢?

我建议有这样想法的大人找来瑞典插画大师莫妮克的“小老鼠无字书”读一读,那真是除了标题一个字都没有的书啊。大人自己读一读,再悄悄观察孩子阅读这种书的情形,找机会与孩子聊一聊。你会发现这种纯粹的图画故事所带来的想象、思索和对生活的热爱,一点也不逊色于文字故事。

今天的孩子很幸福。在我们过去那个除了“小人书”外几乎无图的阅读年代,我们必须靠着啃文字来完整地享受阅读,那曾经是多么艰难的起步,又有多少人被困难和压力阻却在阅读的殿堂之外。今天,孩子们借助图画和大人的声音,早早地就可以享受到非常完美的阅读的快乐。让我们的孩子多一些去享受这种快乐吧。我坚信,只要让他们爱上阅读,他们必将学会阅读。

 

第十一招:阅读成长记录

不少家长喜欢为孩子做成长记录,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孩子的成长大事,日常活动,童言稚语,都可以记录下来。大人时常翻看和回味,感到乐趣无穷。如果我们也能将孩子的阅读成长经历记录下来,不但会非常有趣,而且会对引导孩子阅读很有帮助。

最简单的记录是记下每个阶段孩子读过的书。仅仅列出时间段和书名,就已经很有价值。不过,做这样的记录最好是能让孩子一起参与,而且以有趣的形式直观显示出来。比如,每个阶段画一幅大表,类似列车时刻表,填入孩子在每个时间段读过的书;或者,挂一幅类似地图的图表,将书名写在小旗上,逐个贴在地图上;或者做一些卡片,第一个卡片是虫子或龙的头,最后一个卡片是尾巴,书名写在中间做身体那些卡片上,孩子读的书越多,这个虫子或龙的身体就会越来越长,然后把它挂在房间里。这种直观的记录对孩子是一种很好的刺激,他会迷上把图表填满或把龙的身体拉长的游戏,而这就意味着不断读下去。

更为细致的记录还可以包含阅读的方法和孩子的阅读反应,如对某些书的好恶,读某些书时提到的有趣问题,对某些书所做的评语,读完后的感想,等等。这样的记录,大人可以时常翻出来分析孩子的阅读发展情况,孩子也可以用来重温当时阅读的快乐情景,从而进一步重复阅读或进行延伸阅读。

【实例】

我先来抄录一段书评:

“这一本书关键是那小孩写的日记很好笑!他写的什么?编谎话的日记,第二天就真的发生了,噢,这一点我觉得很好笑。特别是油炸铅笔,这个地方就是把铅笔都给油炸了,我就不太相信!能炸得动铅笔,哪一天,我能叫妈妈给我试一试吗?对了,还有一个很好很好玩,特别是他写着,晴天有时下猪,这一个,也就太惹人笑话了,呵呵呵呵,一讲到这一句,我也就有点关不上嘴巴。”

这是五岁八个月的女孩小水碗对《晴天有时下猪》绘本的评语,由她口述,妈妈记录并发布到红泥巴读书网上。在那里,还有她对《冰小鸭的春天》(孙幼军)、《假话国历险记》(罗大里)和《洋葱头历险记》等书的评语,读起来好玩极了。妈妈给她读完故事,再找个高兴的时候跟她聊一聊,录音下来,再整理成文留作记录。想想看,这还是很有些费力的事情啊。你觉得这么做值吗?我认为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有这样的好妈妈,小水碗怎么可能不会成为小书迷呢?

 

第十二招:延伸阅读

阅读经验丰富的人都能理解,阅读不是类似“选书—读书—阅读反应”这样一个简单的直线进程,而是类似“选书—读书—阅读反应—再选书—再读书……”这样的立体循环。读得越多就越想读,越想读就会读得更多。

如果要激发孩子持久的阅读兴趣,就需要在引导的时候特别关注延伸阅读。最常见的延伸阅读有基于作者的、基于主题的或基于相关事件的延伸。

比如孩子特别喜欢某一本书,自然会喜欢上写这本书的作者,如果向他推荐作者的另外一本类似的书,他往往会欣然接受。小小孩即使还没有作者的概念,也会很自然喜欢上同一位作者的类似作品。所以,在亲子共读中我们可以培养关注作者和画者的习惯,在每次读书的时候,别忘了把作者和画者的名字一起读出来。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跟孩子聊聊作者或画者自己的故事。

比如孩子喜欢上某个森林动物童话,可能会森林里的动物发生浓厚的兴趣;看过有关恐龙的动画片,可能会对这种古生物充满好奇。再比如孩子在读到成语故事或历史故事时,会对历史上某个阶段的事件产生疑问;或是读了圣经童话后,会对上帝造人、盘古开天之类的神话传说饶有兴趣。大人如果能适时提供相关的图书,一定能获得很好的效果。这是基于主题或基于事件的延伸。

整个世界充满了关联,如果我们能沿着各种有趣的关联,将孩子的阅读视角不断延伸开去,一定能帮助孩子在知识领域获得广博的趣味。

【实例】

有一次,我读到一本科普读物《趣味动物乐园》,发现它虽然外表看上去不那么招人喜欢,但骨子里很幽默,而且对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讲得非常到位,于是准备推荐给四岁的女儿。女儿随手翻了翻,感觉好像没什么意思,并不积极。于是,我跟她说:“我们来玩个动物的游戏吧。说说看,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女儿说:“兔子!我最喜欢小白兔。”——呵呵,我当然是知道的,因为她就是个小兔子呀。于是我翻到《哺乳动物》的草食动物部分。

“那首儿歌怎么唱的:小白兔,白又白……”,女儿马上接过去:“两个耳朵竖起来。”

我马上变成一个主持人的样子:“请听题。兔子全速奔跑的时候,两个耳朵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乍一听,还真有些奇怪呢,她当时就一愣。我接着来: “请看图。这里有四个答案:向后弯曲、向两侧分开、前后摆动、直立。猜猜看,到底是哪一个?”书上是四幅好玩的漫画,女儿觉得很犹豫,觉得这个也像,那个也像。“现在开始计时。嘟、嘟、嘟……”在我这个“计时器”的催促下,她的手指头指向了第四幅图“直立”。“恭喜你,答对了!”原来兔子的汗腺不发达,它的耳朵是散热的主要器官,全速奔跑时会产生很多热量,把耳朵竖起来是最佳的散热方式,类似狗在热天吐舌头的功效。

看完兔子部分,她意犹未尽,我们接着看狮子、老虎、熊猫、长颈鹿,等等。凡是她喜欢的动物都先看一遍,然后她说要看我喜欢的部分。这个“开心辞典”式的游戏持续了好几天。爱屋及乌,本是人之常情,在孩子身上尤其明显。如果能抓住孩子的兴趣,逐渐延伸开去,阅读没有去不到的地方。

 

第十三招:同龄孩子的阅读交流

阅读是一种交流活动。它是读者与作者之间通过文字或图画的交流,亲子共读在此之上又有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交流赋予阅读的丰富意义,并不限于作品本身。让孩子与同龄的孩子进行阅读交流,是另一种既有趣又有效的引导方法。

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是相互借书。书籍的价值不在收藏而在流通,再好的书只有一个人能看也是毫无意义的。鼓励孩子共享书籍,不但能让他们体会到书的真正价值,还能帮助结交趣味相投的书友。

最好的交流方式是让孩子们一起看书、聊书。孩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力,有时远远超过大人对他们的影响。一个孩子可能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但把他放入一群正在阅读的孩子中,他会模仿其他人渐渐融入其中。一个孩子读一本书可能觉得很好玩,说给大人听大人或许只是投好地笑笑,可是说给其他的孩子听他们就会觉得真的蛮好玩,如果大家都看过而且都喜欢相同的主人公,那么就会开心得不得了。通过这样的交流,孩子们不但能增进友情,还能互相得益。

不妨有意在亲朋好友中让同龄的孩子一起来享受这种交流,不妨多带孩子到书店、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的孩子一起看书,不妨时常让孩子带几本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要努力让孩子明白,书籍不是用来囤积的财富。

【实例】

有许多家长对孩子迷恋“奥特曼”之类的书感到有些头疼。我们且不说孩子们喜欢这种书的好坏问题,先来想一想这种迷恋是如何发生的。

大多数孩子是从动画片和幼儿园的同学那里接触到奥特曼的。可是孩子看过的动画片很多,为什么就单单是奥特曼呢?这里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孩子们相互间的影响。同龄孩子之间有非常强烈的交流欲望,相互之间的影响力有时甚至超过大人的影响力。他们通过模仿和想象的游戏把从奥特曼中获得的信息不断相互交换、相互刺激,喜欢的会获得快感,不喜欢的也不愿意承认不喜欢,不了解的则开始充满好奇,直到大家都陷入到这种信息的包围之中。这种“传染”效应被聪明的媒体运营商利用,通过巧妙把握传播环节而让这样的动画片、形象和相关读物占据市场的主导。迪斯尼就是这种成功的运营商之一,即使在竞争异常强烈的美国,迪斯尼的大片或动画片相关的系列图书,每年都会占据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前几位。

其实,这样的“传染”效应也完全可以被聪明的家长和老师利用,比如在不同的范围内建立亲子读书会、班级读书会,让孩子们在相互传染奥特曼的同时,也传染小熊维尼、小猪唏哩呼噜、舒克和贝塔、提姆与莎兰、鼠小弟、好心眼儿巨人、神奇的校车……

 

第十四招:随时随地读书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爱书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爱书的小书迷来说,随处都可以是读书的好地方。

在家里,小书迷可以床上、书桌上看书,也可以在地板上、玩具堆里看书,可以裹在妈妈的怀里看书,还可以坐在爸爸的肚皮上看书……

带孩子出外聚会吃饭时,别忘了带上书,小书迷填饱了肚子,要是找不到新鲜玩意儿玩耍,恐怕就会吵着要看书。

周末与孩子一起去爬山、郊游时,别忘了带上书,在山顶上、在大草坪上歇脚时,有什么快乐比得上翻一本心爱的书?

假日与孩子一起远行的路上,别忘了带上书,在旅行的途中总免不了烦闷的时候,特别是赶上晚点或大塞车,这时候与孩子一起享受有趣的书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随时随地读书并不是要让阅读占满生活的全部,而是让那些开心的时刻更开心,让那些本来需要打发的时间变得更充实。对于精神充实的爱书人,没有什么时间是需要打发的。

【实例】

自从家里诞生了一个小书迷后,每次出门我们都会为带书而费一些思量。比如亲朋好友聚餐,大人边吃边叙聊,孩子却早早吃完,总不能让他们满世界乱跑吧。给孩子手上放本书是一种比较明智的办法。这种书最好是小开本的,图画多而字少的,甚至可以没有字,比如“无字书”、“小圈圈丛书”。

在大城市出门坐车或开车,难免会遇上拥堵,有时大人都会烦得受不了,孩子更别提。这时如果手头上有一本孩子平日特别喜爱的图画书,比如《吃噩梦的小精灵》、《月亮狗》什么的,绝对可以做救星。或者,打开特大字号的童谣、唐诗读本,语调优雅地念上几句;或者,打开《趣味动物乐园》与孩子玩几个猜题的游戏,烦闷的时光会在欢声笑语中过去。

带孩子长途旅行更应该考虑带几本书,在不熟悉的地方为孩子读熟悉和喜爱的书,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安慰。这种情况下,假如大人有充沛的精力,还不妨选择篇幅较长的书,如《大林和小林》、《小猪唏哩呼噜》,带着悬念一路读下去,状态投入的孩子会忽略旅途困乏。

爬山、郊游、野餐的间歇,特别适合读能让人开怀大笑的书,比如《提姆与莎兰去野餐》、《晴天有时下猪》,哈哈大笑之余,精神备增,游兴更浓。

不过,具体选择什么书,最好还是先征求小书迷的意见,孩子自己要带的书往往是最好的。

 

第十五招:充分利用公共资源

爱书之人需要学会充分利用公共资源,无论一个人多么富有,也不可能买尽天下之书,而且这种占有也毫无意义。最常用的图书公共资源是书店、图书馆和互联网,我们需要教孩子学会使用它们。

一般较大的书店都有童书专区,在那里每到放学时间或节假日都会有孩子在翻阅图书。时常带孩子去逛逛书店,感受那里的书香气氛,或者就地读几本,或者选购几本带回家,让孩子学会找书、用书,也让孩子学会爱惜书。

图书馆是最佳的公共图书资源,图书馆的发达程度是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国内的许多大城市都有专门的少儿图书馆或者公共图书馆少儿部,不过国内的少儿图书馆一般都有最低的年龄限制,比如在广州少儿图书馆借书需要年满三周岁。为符合条件的孩子办个借书证,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图书馆,逐步教会孩子自主查找、使用那里的图书资源,将会大大拓宽孩子阅读视野,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让孩子养成使用图书馆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自己对书的选择。大人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但应当鼓励孩子自己来挑选想要阅读的书。不要因为担心孩子不会选书而总是为他代劳,一个人只有在拥有自由后才能学会如何选择。真正的爱书人,要学会自己来选择书。

互联网上的中文图书资源也在日渐丰富,有大量的免费电子读物,也有收费的电子图书馆。不过让孩子长时间面对电脑可能对身体无益,如果有条件,大人可以挑选一些打印下来给孩子阅读。

【实例】

广州少儿图书馆座落在美丽的珠江岸边,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带女儿去那里的情形。那时她刚刚三岁半。当我们走进第二层开架外借厅时,女儿忽然大声叫起来:“爸爸,这里有好多书!”我赶紧蹲下来对她说:“嘘——别吵着哥哥姐姐们看书。”女儿看看书架,又看看在桌边或地上看书的那些大孩子,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兴奋。

她一路走一路瞧,走到窗边的一个小书架边,拿起一本书又叫起来:“爸爸,快来,神奇的校车。”我凑上前去看,果然是的。我和她一起翻了几页,她发现原来跟家里的书一样,就把书放回原位。旁边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马上跑过去把那本书抓到手里。女儿很好奇却也友好地看着这个小哥哥,想了一想,好像要说什么又没说出来,然后转身又去抓其他的书。

那天我们借了10本书,有两本是我挑给自己看的,其他都是她挑的。她挑的书大部分是与看过的动画片有关的图画故事书。回家的路上,我问她:“你觉得图书馆怎么样?”她说:“好玩!”

 

第十六招:书香满家园

用书来装点日常家居环境,在家庭中营造阅读气氛,是让孩子爱上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时常有家长抱怨,从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买了不少书,也坚持经常为他读书,可这孩子就是“对书不感兴趣”。经过再深入一点的了解,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家庭存在书香不浓的情形。读书并不只是孩子的事情,只为孩子买书,只关注孩子读书的问题,这是远远不够的。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要想让孩子爱上书,关键是大人对书的态度。如果大人只爱看电视,很少为自己买书,更少自己去读书,那么即使孩子拥有再多的书,要想不爱看电视而爱读书,这恐怕是很难的事情。

用书来装点家居环境,不单包括装点孩子的生活环境,还包括装点整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曾这样描述:“如果有可能,就用书来搭建房顶。”这当然很夸张,但如果我们能将书作为家居的重要组成,日常的书籍、报刊、杂志放置在随手可亲近的地方,大人能经常很自然地进入阅读状态,这样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家庭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在亲子间进行,还可以在整个家庭中进行。大家一起闲聊书,一同看书读报,遇上好玩的段落,爸爸为妈妈读一段,妈妈为爸爸读一段,那种从阅读中获得的快乐,会很自然地传导给孩子。何愁孩子不爱上书呢?

【实例】

我女儿日常生活中的节目挺丰富的,除了吃饭、睡觉和上幼儿园外,还要和大伙伴、小伙伴们玩耍,还要画画、跳舞、看动画片、玩电脑、玩玩具,平时要散步、到儿童乐园玩,夏天要游泳,等等等等。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大概每个孩子的一天都是这样忙忙碌碌的。一句话,孩子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很有限。如何让孩子在成长之路上变成一个爱书的人?并不单单是每天读几段故事就能成功的,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日常的环境。

为了让女儿有一个独立、安静的卧房,我很早就把书房让给了她。她的房间半壁是我的书,还有半壁是她的书和玩具,可以不夸张地说,她生活在一个书的世界里。在她的房间找书、翻书变成一件日常琐事。每当我买的书成捆、成箱运来时,我都会请她来一起做整理的事情,我们搬过来、放过去,点一点、数一数,快乐得就像一对大财主和小财主。

除了念书给女儿听,家里的大人还时常相互读一点什么,比如读点儿报纸上有趣的事情,或者书上的某些段落。像《爱心树》这样的书,是特别适合家人相互读来听的书。还有些有趣的问答卡片,比如有一套唐诗问答卡片,非常适合全家人一起来游戏,只是把最初抢答的机会让给孩子。女儿特别热衷于这种阅读游戏。

如果大人真心爱书,让孩子爱上书并不困难。这并不需要过分的关注,只要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第十七招:橱窗原理

我们逛商场时,往往会对精心布置的橱窗特别留意,许多人常常会在橱窗前流连。多项调查显示,在橱窗中展示的货品往往是成交率最高的。如果我们把向孩子推荐好书也比作一种特殊的“推销”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橱窗的魅力。

用书来装点孩子的生活环境,类似在家中设立书的橱窗。在孩子的卧室、床头、专用的书架或是玩具架上摆放上可爱的图书,肯定会引起孩子的特别注意。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一本或几本书特别想推荐给孩子阅读,可他似乎并不怎么感兴趣。怎么办呢?你不妨琢磨一下商场里橱窗的摆设。商家会将特别推荐的货品以相当诱人的姿态摆放,再加上和谐的背景和灯光设计,总能让你忍不住多看几眼。

其实书也可以是摆出非常诱人的姿态。比如一本童书往往有相当漂亮的封面和插画,如果侧身放上书架,只能显示印着文字的书脊,但如果能平放或是展开摆放,就会显得与众不同。几本成套的或主题相关的书平摊在一处,更是显得热闹而有趣。如果你遇到特别想推荐孩子的书,不妨参照橱窗的原理试一试。

大孩子有时也会显得特别有主见,似乎凡是大人热切推荐的他都不那么感兴趣。这也无妨。你可以试试把书放进带锁的玻璃柜,让孩子看见却有意不拿给他,直到某一天你“一时疏忽”忘记上锁,也许你会发现孩子偷偷地、迫不及待地打开它。

【实例】

美国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先生曾经讲过自己家里的一段小故事。他儿子杰米9岁多的时候,一天早晨,他忽然问爸爸,书架上那本《枪手约翰的儿子》到底是本什么书?崔利斯给儿子大致介绍了一下,然后好奇地问:“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杰米解释说:“哦,我只是在想这个问题。我有时醒过来,正好就看到那些书名,如果一本书我还没有看过,我就会根据这个书名来猜猜书里都写了些什么。”你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橱窗发生作用的案例。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创作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等故事闻名国内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在他改编的《红楼梦(儿童版)》序言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时候,在爸爸的推荐下,郑渊洁读过了《西游记》、《水浒》和《三国演义》,而且对这些名著十分着迷。上小学时,有一次语文老师介绍,中国有“四大名著”,还有一本叫《红楼梦》。他当时很奇怪,为什么爸爸不告诉他呢。回家立刻来问,爸爸告诉他,那本书不适合孩子读,要长大之后才能读。这种说法更让他好奇。有一天,他翻遍爸爸的书柜,找到了《红楼梦》,于是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才读了几页就被爸爸发现了,爸爸狠狠地训斥他,然后家里再也找不到它的踪影。多年之后,耿耿于怀的他在部队的图书馆里找到了《红楼梦》,终于圆了这个阅读梦,在服役的五年里,他整整看了九遍。这本古典名著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这是另一种橱窗的故事。

 

第十八招:阅读不只是“女人的事情”

孩子的早期阅读不应该只是“女人的事情”,爸爸应该尽量多地参与亲子阅读活动。

在多次调查中显示,目前国内接近九成的家庭中都是由妈妈来负责为孩子选书,而在进行亲子阅读活动的接近九成的家庭中,也是由妈妈主要担负为孩子读书的任务。如果我们再将孩子的早期阅读活动扩展开,在幼儿园里目前几乎全部老师都是女性,而在小学的低年级大致九成五以上的语文老师也都是女性。也就是说,在孩子出世后至少八、九年里,几乎全是女性统领着他们的阅读世界。所以在他们看来,“阅读是女人的事情”一点儿也不奇怪。

这种状况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在美国也有类似的状况。它带来的一个显著后果是,在小学五、六年级阶段,出现明显阅读障碍的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男生!在现代社会,阅读障碍几乎可以与学习障碍划等号。

因此男孩子的家庭要特别留意,爸爸需要为孩子的阅读问题多负一些责任。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困难,只需在陪孩子打球之余也带孩子逛逛图书馆,抽时间为孩子读点儿书,在孩子面前读读书做表率,在买旱冰鞋给孩子做礼物的同时也买上几本书。

从另一个角度说,爸爸给孩子讲故事、读书的风格与妈妈不一样。通常爸爸会更硬朗些、更幽默些、更夸张些、更荒诞些,对付这种风格的故事,爸爸有妈妈所没有的独到之处。孩子少了爸爸讲的故事,也算是童年中的一大缺憾。

【实例】

在爸爸和妈妈都为孩子念书的家庭里,听书的孩子常常还会挺挑剔呢,比如这本书应该请妈妈读,那本书一定要爸爸读。仔细想想,孩子的安排往往很有道理呢。

鉴于大部分情况下妈妈念得比较多,所以我特别推荐几种适合爸爸念的书。

比如苏斯博士的《戴高帽的猫》,幽默怪诞,故事充满恶作剧的色彩,特别需要夸张的表现力,对这种书做爸爸的应该当仁不让。

比如《晴天,有时下猪》,真是有些疯疯癫癫的书呀,没有疯疯癫癫的劲头儿吧,味道是读不出来的。这也应该是爸爸的强项。

比如《我说你是一头熊》,一段爸爸与儿子游戏的故事,妈妈变成了“海盗”,那种生活的哲理和父子间的温情,不是爸爸怎能读得真切?

比如《维利床下的鬼》,看上去是妈妈与儿子的生活故事,本来是要帮助克服孩子的胆小,却变成对妈妈的调侃。呵呵,当爸爸的怎能错过机会?

比如《世界尖端武器库》,那都是些最先进的军事玩意儿,爸爸这方面的功底岂是妈妈可比?“战争让女人走开”——爸爸,冲!

 

第N+1招:无招胜有招

《父母必读》:我知道您是一个大声给孩子读书的父亲,但是却不知道生活中,在做父亲的其他方面,你是怎么和孩子相处的?

阿甲:这真有点不好说。我女儿特别喜欢叫我“ 臭爸爸”、“ 傻爸爸”,由此可见一斑吧。不过她在外人面前一般还是很给我面子的,比如我去幼儿园接她,她有时会远远地大声喊“阿甲老师”。还有啊,我不在家时,她与妈妈拌起嘴来,还会这么说:“爸爸说啦,对小孩说话要温柔一点。”

《父母必读》: 以前, 提起读书, 很多人总是说这是妈妈该做的事,您却常常告诉大家,读书决不是女人的专项工作。那么,你和妻子在家庭里是怎么进行角色分工的?

阿甲:这可能算是我们家的传统。父亲对我们在读书学习上的关注确实比母亲多一些,而且似乎爱好的成分比责任的成分更多一些。所以,我感到只有妈妈一方特别关心孩子阅读的家庭反而是不好理解的。在我的小家庭里,这方面没有刻意的分工。大致在选书、买书、给孩子讲新故事或需要跨越某个阅读阶段时,我会更卖力些;而日常的读书,特别是反复读一些故事,妈妈承担得更多。特别是短暂的睡前阅读,基本上妈妈的特权。

《父母必读》: 很多家长来电话、来信,说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选书,您能给我们讲讲什么是好童书?该怎么给孩子选书吗?

阿甲:这说起来也很长篇,可以专门写一本书,关于童书的理念和选择的方法。不过也可以很简单地介绍这样几个原则:

第一,大人选择自己也喜欢的书,一定要真心喜欢;

第二,要不断尝试,谁也不是天生的专家,大人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大人对自己也要宽容,不怕犯错误;

第三,要多交流,包括与其他人的交流和与自己孩子的交流,善于借助别人的经验;

第四,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最好从一开始就鼓励孩子多自主选择,相信孩子自己的选择。

《父母必读》: 除了选童书, 如何和孩子一起阅读,也是许多妈妈困惑的问题,我知道你在即将出版的《父母必读》下半刊第6期为家长支了18 个高招,能在这里露一两招吗?

阿甲:那1 8 招是对一些基本原则的展开和细化,归纳起来可以重新简化为两招:

☆坚持以享受的心情为孩子读书;

☆努力营造适合的阅读环境。

还有一招,我在18招里没有介绍,因为那是“无招”,就是不用招法的招式。这一招叫做“把自己也变成一个童书迷”,如果大人真的能做到像孩子一样迷上孩子的书,那么怎么招都行呀。

只怕到时跟孩子抢书看,那我可就真没招了!

    ——摘自《父母必读》2004 年6 月刊

 

IQ365商城(www.IQ365.com):打造全国最大的教育产品商城

本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感谢网友的转载与分享,如果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kefu@iq365.com)。

如果您有新文章需要发表或有好文章希望与大家分享,请联系我们(kefu@iq365.com)。

上一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完美口语训练让宝宝轻松学说话
文章搜索:
推荐文章
  • 缤纷抽象图案
  • 创意影子
  • 中国各类考试的百科知识(720题)
  • 天然奇丽五彩石
  • 只有梦里才能出现的创意场景图片
  • 孩子不宜太早玩的十种运动
  • 最有效率的读书方法
  • 形形色色的淡水观赏虾
  • 手工折纸图解大全——花朵篇
  • 最纯真的爱,最自然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