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jsp mvc:48个孩子一个爹:来自东营爱心园的真实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6:04:23
2011年11月23日15:40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丁爸爸”和孩子们在一起
人民网东营11月23日电 当朝霞绽放着灿烂,当晨雾在天空轻轻飘散,位于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不大的校园里,传来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所学校的名字叫东营市爱心园特教中心,这所学校不大,仅有48个孩子,但这里的孩子却几乎全部是智障儿童。这里的老师与普通学校的老师也有很大的差别,普通学校的老师只负责教学,而这所学校的老师却是身兼数职,集教师、维修工、保育员、保安、园艺师、理发师等工作于一身。这所学校的大家长——丁亮除了担任校长外,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48个孩子的“爸爸”。丁亮校长在创办这所学校之前,曾有一份收入相当不错的工作,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甘愿放下待遇优厚的工作,投身到开办智障儿童学校这种许多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的工作呢?带着这些疑惑,记者走进了东营市爱心园特教中心。
沉重的翅膀
“我想可能是我儿时的‘自闭症’让我最终选择了这条路吧。”丁亮向记者叙述了自己的特殊经历。
丁亮出生在胜利油田,父母是油田第一批石油工人。因为一次意外事故,丁亮的父亲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类疾病。从记事起,丁亮就感觉到自己的家庭和别人不一样。在他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母亲总是在无休无止的吵架。当母亲不在家时,父亲常常殴打少不更事的丁亮,那时他最盼望的就是母亲赶紧回家。直到如今,已步入中年的丁亮还经常梦到那只大手重重的打在脸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丁亮渐渐变得越来越孤单,经常一个人发呆,羞于和同学在一起。他一次次的问母亲,为什么咱家这么命苦,别的家庭为什么就那么幸福。母亲无话可答,只是以泪洗面,年少的丁亮天真的想,要是能为这样的家庭做点什么就好了。
意外的启发
丁亮结束学业后,进入了当地一家医院的财务部门工作。因为工作的原因,他间接接触了许多像父亲这样的病号,他还从同事那里了解到,如果父亲出事后及时送康复机构治疗的话,会有较好的效果。丁亮在遗憾的同时,突然间觉得父亲其实很可怜,他发现父亲的内心比他要痛苦的多,可又有谁能理解他呢?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丁亮来到一所聋哑学校做义工,看着那些残疾孩子,他觉得特别难过。校长告诉他,这里的许多学生原本也健康可爱,但因为用药不当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校长还告诉他,当前残疾人教育一共有三类:聋生教育、盲生教育、智障教育。目前学校师资有限,只能满足前两者的教育,智障教育是三者之间最难的一项,因为智障儿童安全意识及自理能力最差,办学经费较高,这也是该类教育在当地始终空白的主要原因。这时丁亮的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为什么不创办一个智障儿童学校,让这些孩子们像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呢?丁亮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同学和朋友们。
艰难的起飞
不出丁亮所料,几乎所有的同学和朋友都反对他的这一想法。同学们劝他,公益事业成本高、难度大,还容易惹人非议,最好别介入,有些同学干脆把他训斥一通,“你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到底图个啥,赶紧把这个想法忘了吧!”
“知子莫如母”,妈妈知道丁亮创办这所学校的原因是什么。她问丁亮:“人家误解你的时候你还能坚持吗?”丁亮点头。“一辈子呢?”丁亮又点头。母亲没有再说什么,她只是心疼儿子。
租赁校舍,招聘教师,购买教学用品,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聋哑学校的校长闻讯赶来,帮着丁亮设计图纸,岳父岳母和亲戚也帮着他打扫卫生。办一所学校可不是有人来帮忙干活就能解决的,何况是特教学校!光学校的租金就花掉了近26万元,再加上教学设备、校舍设施、老师的工资,样样都是大投入,这对于丁亮这个只凭工资生活的人来说就像大山一样沉重。掏光了家里的老底,借遍了亲戚朋友,甚至还去申请贷款,年轻的丁亮终于勉强凑够了建校费用。为了省钱,丁亮亲自动手装修学校,刮瓷、贴瓷砖、搭架子,啥都学着干, 5个月下来,丁亮已俨然成为一个熟练的装修工人。钱是省下了一点,人却累得不成样子,丁亮几乎每周都要输液,瘦了整整30斤。
学校建起来了,一个个智障儿童被送过来了。第一个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当这个憔悴的母亲讲述养育孩子的艰难时,那挂在脸上的泪水打动了丁亮的心,丁亮暗暗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但这种骄傲的代价是沉重的,学生们开始渐渐增多,但生活费却收不上来。家长们为了治疗孩子的疾病,早已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哪里还有钱缴纳生活费,学费就更不用说了。“收下我的孩子吧”,有的家长干脆长跪不起,无奈之下丁亮决定生活费和学费能免的免,能降的降,刚刚颤颤巍巍建起来的“爱心园”,头一年就陷入了负债经营的无底坑。
生命的执着
教师工资发不下去,坚持了很久的老师不得不离开了学校,丁亮得到的理解与支持也越来越少。借钱不还!打肿脸充胖子!自己想出名拿朋友垫背!冷嘲热讽像潮水一样的涌来。丁亮多次想放弃,可是看看那些孩子的眼神,又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关键时刻,家人给了他最坚定的支持。母亲、兄嫂送来了存折,岳父拿出了全部积蓄,岳父癌症临终前还祝福他:“孩子,开学校这个事是好事,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家人的帮助对于学校庞大的开支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丁亮咬咬牙,再次从银行贷款,学校得以摇摇晃晃的坚持下去。
一晃八年过去了,丁亮几乎每天都跟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学习洗手、洗脸、系鞋带,这些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再正常不过的动作,爱心园的孩子们却需要丁亮和老师们进行无数次的教导。为了让这些儿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丁亮四处求师拜访,结合自己的摸索,组建了‘残健联合班’,教学上将正常孩子和智障孩子分开,但日常生活、游戏时将智障儿童和普通孩子们合在一起,丁亮还“狠心”的让自己的女儿参加了这次试验——在联合班就读。
丁亮坦言,这八年以来他面对了无数次的无奈、彷徨和白眼,可是当他看看家长们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当孩子们一个个亲切的叫他“丁爸爸”时,丁亮又有了坚持下来的动力。丁亮说他没有抱怨,只有感恩。他感恩家长们的信任与期待,感恩老师们的风雨同舟,感恩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感恩政府领导和社会人士的支持。
有人问丁亮,他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善言辞的丁亮淡淡的说了一句:我就是想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樊正威)
(责任编辑:仝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