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背后抚蒂图:《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3:49:07

王力《古代汉语》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一)句首句中语气词

  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其”“唯”三个字。

  (1)夫

  “夫”(fú)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

  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且夫”“故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例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论语·季氏)

  “若夫”则等於“至於”:

  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2)其

  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在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例如:

  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

  (那么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我还是回去吧。)

  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大概是说这个吧?)

  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大概就是说我了吧!)

  (以上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

  (您还是向水滨追问吧。)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您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

  (以上是祈使句。)

  “其”字又可加重反问的语气。例如: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其谁不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其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这种加重反问语气的“其”字,往往用在疑问代词的前面。(3)惟(唯、维)

  “惟”字用在句子的开头,是古人所谓的发语词。在记叙文中,“惟”往往用在全文的开始,引出年月日。例如: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尚书·泰誓上)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尚书·洪范)(祀:年)

  “唯”字用作句首语气词时,有时是表示希望。例如: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希望您考虑考虑这个。)

  唯荆卿留意焉。(战国策·燕策)

  (希望您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唯”字用於句首又可以帮助判断语气。例如《左传僖公四年》:“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惟”“维”用於句中,也是帮助判断语气。例如: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传僖公五年)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诗经·鄘风·柏舟)

  厥土惟白壤。(尚书·禹贡)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

  除了上述的“夫”“其”“惟(唯、维)”等外,还有许多句首句中语气词。例如“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左传隐公元年),“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左传僖公五年),这个“繄”字也是句首句中语气词。这些都不一一列举了。

  (二) 词头,词尾

  词头、词尾不是一个词,它们只是词的构成部分,其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词性。有些词头也不专门表示一种词性。在那种情况下,就真正是有音无义了。

  (甲)关于词头,我们只讲“有”“其”“言”“于”“薄”五字。

  (1)有

  “有”字作为词头,用于专名的前面。常见的有上古时代的朝代名、国名、部族名等。例如: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尚书·召诰)

  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庄子·大宗师)

  禹攻有扈。(庄子·人间世)

  鲧纳有莘氏女,生禹。(史记·夏本纪)

  “有”字又用于某些名词的前面。例如:

  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论语·为政)

  孔甲扰于有帝。(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孔甲”,夏王;“扰”,顺;“帝”,上帝。)

  “有”字又用于某些形容词的前面。例如: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诗经·邶风·击鼓)

  (“有忡”,等于忡忡,心中不宁的样子。)

  有洸有溃。(诗经·邶风·谷风)

  (“有洸有溃”等于洸洸溃溃,形容水激怒溃决的样子。)

  “有”字还有一种特别的用途,在这里顺便讲一讲,就是“有”字嵌入数目字的中间,表示整数和零数的关系。在上古时代,“十五”也常说成“十有五”,“三百六十六”也常说成“三百六十有六”。例如:

  吾十有五而志於学。(论语·为政)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孟子·万章上)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书经·尧典)

  (“期”jī,一周年。)但是这种用法的“有”字不是词头,这是应该注意的。

  (2)其

  “其”字用作词头,一般用于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的前面。例如: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诗经·邶风·击鼓)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雨雪”,降雪。“雱”pāng,雪盛的样子。)

  八月其获,十月陨蘀。(诗经·豳风·七月)

  (“获”,收获。“陨蘀”,叶子落下来。)

  (3)言

  “言”字用作词头,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周南·葛覃)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诗经·周南·汉广)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诗经·召南·草虫)

  (4)于

  “于”字用作词头,也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5)薄

  “薄”字用作词头,也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薄污我私,薄汗我衣。(诗经·周南·葛覃)

  薄伐猃狁,至于太原。(诗经·小雅·六月)

  此外还有一些词头如“载”“诞”“式”等字,它们的情况比较复杂,不一定都放在动词前面。这里就不细讲了。值得注意的是:除“有”字外,这些词头一般只用于诗歌,散文中很少用到。

  (乙)关于词尾,我们着重讲一个“然”字。“然”字是一个指示代词,表示“这样”、“那样”。当“然”字放在形容词后面的时候,它的指示性就减轻了,变了词尾的性质。例如:

  辛垣衍怏然不悦。(战国策·赵策)

  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战国策·赵策)

  硜硜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夫子怃然。(论语·微子)

  填然鼓之。(孟子·梁惠王上)

  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上)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梁惠王上)

  “乎”、“焉”、“如”、“尔”等字,用作词尾时,它们的作用和“然”字相等。例如:

  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

  我心忧伤,惄焉如捣。(诗经·小雅·小弁)

  孔子於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论语·乡党)

  子路率尔而对。(论语·先进)

  这些词尾加在形容词的后面,能增加形象化的色彩。甚至本来不是形容词的,也变为形容词的性质。例如“欣”字本来是动词,但“欣欣然”却是形容词;单说“欣然”也变了形容词,例如《庄子秋水》:“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