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专业全球排名: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4:34:36
时间:2005-12-26 09:32 | 阅读:406 | 来源:
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丁念金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教育理论界近年来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探索中提出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哲学基础、数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科学基础以及其他一些方法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讨论中强调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多数研究者都强调教育研究方法的最重要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二是中国传统哲学。有研究者指出,中国传统哲学中,主要注重人与人的关系,人文主义价值占主导地位,这对中国教育研究方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刘复兴,2000(2)〕也有研究者指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思维方式的求同性、封闭性、重整体、重经验等特征对教育研究方法有着重要影响。〔汪明等,1996(1)〕
三是现代西方哲学。研究者都很重视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西方哲学基础,将之作为教育研究之方法论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者所论及的现代西方哲学基础主要有:(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此两者的融合,对教育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刘复兴,2000(2)〕(2)逻辑实证主义,虽然逻辑实证主义后来被其他科学哲学所取代,但它对我国教育研究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万明钢,1996(1)〕(3)结构主义,其中,结构分析是结构主义方法论的核心,它对教育研究的影响主要包括理论的结构分析和思想的结构分析这两个方面;〔沃野等,1998(4)〕(4)现象学、解释学、符号互动论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等,这些是质的研究范式的直接的哲学基础。〔李雁冰,2000(1);马云鹏等,1999(2);王枬,2000(1);李蓓春,2000(2)〕
四是人本主义。有研究者提出,人本主义对当代教育实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人本主义的影响下,当代教育实验显示出如下特征:第一,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当代教育实验的选题有了很大的改变,趋向于人文性,其具体表现如,近年来,中小学教育实验的选题较多强调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和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的提升和个性情感目标的追求等。第二,由于人本主义强调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主张人的每一方面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而在人本主义的影响下,当代教育实验在实验变量上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征。第三,人本主义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强调人际关系、生活情境、校园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因而在教育实验方面,强调实验情境控制的适度性。第四,在教育研究方面,人本主义强调定性、整合和模糊的方法,这导致在人本主义的影响下,教育实验结果处理显示出整合性的特征。第五,人本主义主要是从评价手段、评价主体、评价结果上影响教育实验评价的,在它的影响下,教育实验评价显示出全面性和完善性的特征。〔汪基德等,2002(3)〕
五是后现代主义。研究者指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后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从新的视角提出了教育研究发展的方向,使教育研究从一元向多元转变;〔严万跃等,1999(1)〕第二,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消解有助于改变我们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非此即彼模式;第三,对理性至上的批判(强调非理性)有助于我们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重视人的生命和价值;第四,对科学主义的批判有助于我们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以人文的视角思考教育的使命;第五,对权威话语的解构有助于我们进行话语创新,促进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刘济良,2000(5)〕
(二)数学基础
有研究者认为,数学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基础。首先,数学是教育研究中量的研究的重要工具,教育研究需要运用数学进行定量分析,以便从量的关系中把握教育规律,更精确地把握教育现象。〔李雁冰,2000(1);谢小庆,1998(1);商发明,1998(4);黄秀兰,1999(6)〕数学除了为教育提供了一般性的定量分析方法之外,还提供了灰色关联方法〔沙红,1997(2)〕和对策论方法等。〔卢晓明,1997(5)〕其次,对于教育研究来说,数学还是一种语言,能作为表现的手段,这正好能弥补当前教育科研之不足。〔商发明,1998(4)〕再次,应用数学中的结构关系,可以促进教育科学研究的合理化。〔黄秀兰,1999(6)〕此外,作为现代数学中一个分支的分形理论,在本质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视野、新方法,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方耀楣等,1999(1)〕
(三)自然科学基础
1.科学作为教育研究方法之基础的历史与现状
许多研究者认为,长久以来,科学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基础。有研究者提出,20世纪以来,科学对教育研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科学思想导致教育研究观的转变;第二,科学规范对教育研究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以来,信奉科学研究方法的人在教育研究中一般都遵循一系列的自然科学规范:第三,科学理论对教育学科的渗透,即科学理论本身,也对教育学科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启示作用。〔王坤庆,2000(2)〕有研究者认为,在现代教育研究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之下,教育研究更是向自然科学借鉴研究方法,因为:第一,在现代社会,教育涉及了更为广泛、复杂的问题,对科研的客观性、精确性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引发了教育向自然科学借鉴的想法;第二,现代信息社会为教育研究提供的现代手段和多种方法,为教育研究借鉴自然科学创造了现实可能性。〔郭思乐,1996(5)〕
2.自然科学作为教育研究之基础的主要方面
有研究者认为,自然科学作为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科学论证的彻底精神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第二,自然科学的用微观研究确定宏观规律的方法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郭思乐,1996(5)〕第三,当代科技成果为教育研究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条件和基础。〔王嘉毅等,1997(6)〕
(四)系统科学基础
1.系统科学是现代教育研究的重要基础
有研究者指出,现代系统科学的产生为所有科学领域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原理,教育科学的发展需要引进现代系统科学的成果,应用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既是社会和科学技术对教育科研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世界的教育理论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黄秀兰,1996(2)〕将系统方法引进教育研究正是对分析化时代静止孤立地研究教育科学的一种改造,它将研究对象放到系统的形式中进行研究,把教育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整体加以考虑,正确分析和处理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教育系统内部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教育系统的纵向整体化和横向整体关系。〔商发明,1998(4)〕系统方法完全符合教育科研的特点,运用好系统方法能够很好地处理教育过程中的整体与部分、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数量与质量、形式与内容等方面的辩证关系,以及探索教育系统发展变化的内外因规律、方向和趋势。〔商发明,1998(4)〕还有研究者认为,信息观与教育研究结合,正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基本框架[1]之一。〔罗永祥,1996(3)〕
2.应用的主要方面
有研究者指出,现代系统科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最显著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系统化的研究;二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关系的研究;三是教育过程自控性的研究;四是教育过程中整体结构的研究。研究者认为,现代系统科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尤其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的基石是对结构和功能关系的探讨,运用这种关系来研究教育现象,既能指导人们对教育领域内原有的不合理的系统结构进行调整改革,又能为我们提供研究的思维方式;其次,现代系统科学理念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的关系,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控制论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能转变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思路,指导研究者探索新的研究途径,改革教育科学的结构,突破旧理论的框架,使之更为明显地发挥其功能。〔黄秀兰,1996(2)〕
3.应注意的问题
有研究者认为,在教育研究中应用系统科学,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在教育研究中应用现代系统科学成果时,必须注意其局限性及教育科学的特殊性,从而明确现代系统科学成果适用于教育科学的范围;第二,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还带有某种自然科学方法的特征,为了使之在社会科学研究包括教育研究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使之与有关的社会科学方法融合、同化,从而使之具备一般方法论的性质;第三,将现代系统科学应用于教育研究时,既要认真吸取现代系统科学关于量的规定性之长处,同时又要避免其用现象描述代替质的规定的缺陷。〔黄秀兰,1996(2)〕
还有研究者指出,当前在我国,信息观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还存在如下问题:忽视了信息观与教育研究相结合的基点问题研究(基点是:广阔的信息科学视野中,以知识为中介的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从狭义的信息论角度研究教育问题,往往导致对教育的特殊性重视不足。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信息科学自身的不完善,二是引进香农信息论时对其数学基础重视不够,三是存在“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倾向。研究者主张,信息观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信息观与教育研究的结合,必须从借用、移植走向试图融合阶段,从而使这种研究框架逐步确立与深化;其次,必须深入研究信息观与教育研究相结合这一研究框架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再次,必须在信息观与教育研究结合的两种趋势上深入,这两种趋势,一是立足于教育学角度,仅把信息观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以说明教育问题的趋势,一是立足于信息观角度创建有关教育的新兴边缘学科的趋势。〔罗永祥,1996(3)〕
(五)其他方法论基础
1.历史意识与逻辑意识
有研究者从教育研究中的历史意识与逻辑意识的角度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问题进行了探索。有关的研究者认为,客观地存在着教育历史与教育逻辑。教育历史是教育现象按时间先后有序的展开,是教育现象的历时状态,是教育系统的发展历史,包括教育实践史(含教育活动史、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或观念史两个部分。教育逻辑是指以概念(或范畴)、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再现教育历史过程以及教育现实的理论建构形式。教育必然具有其特殊的多样的历史形态,也具有其历史发展的逻辑,教育历史与教育逻辑是统一的。在教育研究中,要具有历史意识和逻辑意识,要做到教育历史与教育逻辑的统一,这是教育研究方法论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教育研究要具有历史意识,这包括两个基本方面:树立科学的历史观;赋予教育研究深刻的历史感。其次,理解和研究教育历史要具有逻辑意识,这包括两个基本方面:把握教育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把握教育的历史范畴。〔郭元祥,2000(1)〕
2.知识社会学
有研究者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对待西方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借鉴问题。研究者认为,知识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往往与特定的社会因素有关,知识社会学就是要探讨知识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说明专门化的思想与知识是如何受产生这些思想和知识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影响的。知识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策略是进行跨文化比较,通过跨文化比较,一方面弄清为什么一种理论或方法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特定的历史阶段产生,另一方面查明产生于特定文化背景中的理论和方法,当把它运用于相异的文化背景中时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及其文化原因。研究者认为,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对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的教育理论及其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检验或修正是十分必要的。教育研究的方法及其结论的有效性,与其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结论的适用范围密切相关,这涉及到教育研究的效度问题,在单一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教育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不能作为普遍的法则进行推论。〔万明钢,1996(1)〕
3.复杂科学
有研究者提出从复杂科学的视角反思教育研究方法。研究者提出,复杂科学是国外在20世纪80后代提出的范畴,主要是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科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复杂科学热,昭示了科学研究方法论发展的一个新起点,这类研究范例反复强调了一个主题,那就是如何按事物本来的复杂面目去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王宝玺,2002(1);杨小微,2000(3)〕
研究者们认为,运用复杂科学观点来看教育活动系统,教育活动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这表现在:教育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系统;教育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紧密联系,层次交叉,形成一个网络,具有浑然一体性;教育系统在发展过程中能不断地进行组织和自组织;教育具有开放性,它与环境有密切联系,与环境相互作用;教育是非线性的,教育活动中的变量是无数的,这些变量之间又相互影响,因此教育系统具有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其内部诸要素呈现非线性相互作用,我们很难将某一现象的出现简单归结为某一因素的作用。〔王宝玺,2002(1)〕换言之,教育是一种复杂事物,教育活动系统具有非线性特征、不可还原性、自组织性、锁定效应等复杂特征。教育研究的方法应该符合教育活动的复杂性。研究者提出了适合教育活动复杂性的研究方法,包括:用规则调节组织的方法;经验建构式的实验方法;哲学、科学和艺术方法的具体综合。〔杨小微,2000(3)〕
也研究者认为,复杂科学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启示主要在于:第一,要做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第二,要做到科学与哲学方法相结合;第三,要做到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王宝玺,2002(1)〕
也有研究者主张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体现复杂科学,指出要以复杂的思维方式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复杂性至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教育活动组成因素的多样性和可变性;第二是教育活动结构与功能、系统与部分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第三是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性和教育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教育研究方法上要直面教育活动的复杂性。那么,如何直面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呢?研究者提出,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探寻一般性理论是必要的,但是不够,还需要结合具体时空条件的、具有特殊性的深入研究;第二,超越还原式的研究思路,放弃根据预定计划演绎活动结果的做法,正视教育活动中复杂的联系、动态生成的过程和不确定的结果;第三,关注教师、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研究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李伟胜,2002(12)〕
还有研究者提出,复杂范式对教育研究中的问题诊断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启示。研究者认为,教育研究中的问题诊断应借助复杂范式,因为,教育存在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的复杂巨系统。首先,教育存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次,教育存在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再次,教育存在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复杂范式对教育研究问题诊断的方法论启示主要是思维方式上的,在思维方式上,要粉碎封闭的概念,把分割的部分之间重建联系,掌握多方面性,考虑特殊性、局部性和时间的不可逆性,又不忘记起整合作用的总体。具体来说,复杂范式对教育研究中问题诊断的方法论启示主要有:第一,扩大视野,拓展问题域;第二,问题包含的因素和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结果;第三,问题与原因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多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第四,问题(整体)并不等于其部分之和,整体与部分之间是一种全新的关系;第五,研究者与问题之间不是绝对分离的,而是相互关联的。〔黄晓玲,2003(1)〕
[1] 论者原称为“研究范式”。
作者:丁念金   上传:李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