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假提前15天怎么回事:《伤寒论》----张仲景(241!26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1:05:26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方二十七。(用前第二方。)

242.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方二

十八。(用前第二方。)

243.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汤。方二十九。

吴茱萸(洗,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切,六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

者,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

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方三十。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各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桂枝(去皮,半两)

上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245.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一作如)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

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246.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247.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方三

十一。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炙,半斤) 大黄(去皮,一斤) 浓朴(炙,去皮,一尺)

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三十二。(用前第一方。)

249.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方三十

三。(用前第一方。)

250.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方三十四。

(用前第二方。)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

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一云不大便)但初头硬,

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五。(用前第二方。)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

汤。方三十六。(用前第二方。)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七。(用前第二方,一云大柴胡汤。)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八。(用前第二方。)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九。(用前第二方。)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

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四十。(用前第二方。)

257.病患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

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方四十一。(用前第二十四方。)

258.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一作温)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方四十二。(用前第二十三方。)

261.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方四十三。

肥栀子(擘,十五个) 甘草(炙,一两) 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方四十四。

麻黄(去节,二两) 连轺(连翘根是,二两) 杏仁(去皮尖,四十个) 赤小豆(一升) 大枣

(擘,十二枚) 生梓白皮(切,一升) 生姜(切,二两) 甘草(炙,二两)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