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逆反心理的危害:丰宁马江:25年信访工作架起政府与群众连心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46:05

丰宁马江:25年信访工作架起政府与群众连心桥

  新闻提示:25年来,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信访局干部马江固守在号称“第一难”的岗位上,以应有的正义感、同情心和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和炙热情结化解一块块坚冰、一个个壁垒。有人说,马江是一座“连心桥”,“桥”的一头是党和政府,另一头则是普通百姓。

  燕赵都市报驻承德记者尉迟国利 通讯员韩春明

  固守“第一难”岗位25年

  头发短短的,瘦削的脸庞带着病色,脱去外套,上身穿着一件普通的夹克——看上去和普通农民没有什么两样。

  这就是丰宁满族自治县信访局主任科员马江。

  “我是军人出身,我服从组织分配。”1986年,而立之年的马江从驻新疆某部连级干部岗位上转业到丰宁信访办。

  马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5年。今年55周岁的他把近一半时间都交给了信访事业。

  工作之初,马江就负责高寒坝上地区十几个公社的下访工作,每月下乡的时间也都在20天以上。

  1988年隆冬时节,马江负责的下访工作片传来紧急通报,大滩镇骆驼沟村与国营军马场因80亩草场权属不清产生纠纷。双方由唇枪舌剑到聚众力争,案情在逐步升级、激化,弄不好将发生大型械斗。接报后,马江立刻乘班车赶往案发地点。当时因为交通不便利,汽车行至大滩镇已是下午3点多,此时早就没了去骆驼沟的班车。为了增加体温以抗高寒,马江花了一元钱在乡政府草草吃了点剩饭,连夜徒步走了20多华里赶到了骆驼沟村。

  在走了两个多小时山路后,终于在晚上赶到了骆驼沟村。村民见到脸被冻得青紫的马江,很受感动,气氛缓和了许多。马江站在村民中动情地说:“乡亲们,请相信我!我会给大家一个公正的答复。”

  大雪弥漫,草滩无路,连自行车也无法行走。马江冒着严寒,踏着残雪,深一脚浅一脚进行实地勘查丈量。他连续走访知情人,召开座谈会,历经一天一夜的调查和解释工作,最后终于找准了地界,无可争议地划清了草场权属。

  就是凭着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马江靠搭便车、坐班车、借自行车甚至徙步在两年时间内就走遍了全县300多个行政村,月均行程达1000多公里。 25年来,他坚持固守在这个号称“第一难”的岗位上,怀揣着忠诚与执着,跋涉于全县8765公里大地上的村组农户,在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

  把群众当成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把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升华为对信访工作的满腔热情,使马江在25年的信访工作中以其坚实的脚步踏出了一行行“群众路线”。

  1988年,丰宁县凤山镇凤山村村民赫福林的儿子在学校上体育课时不慎摔伤,由于治疗不及时,造成腿部截肢。几年间赫福林不仅花掉了仅有的积蓄还拉下了万元的债。走投无路之下,赫福林选择了上访之路。

  马江了解情况后,在县领导的支持下,几次协调相关部门,最终促成双方坐下来协商,为赫福林解决医疗和生活补助等费用近万元。

  案子虽已终结了,可马江心里仍有牵挂,他认为只有让孩子自立,此案才算是真正圆满。

  马江主动找到郝福林:“给孩子找个生活出路吧,你们投资办个小卖部,各样手续都由我去跑。”马江先后找到残联、工商局,为孩子办手续。小卖部办起来了,孩子没了后顾之忧,郝福林合家欢天喜地。

  从此,马江也多了一份“亲”。郝福林每次到县城办事,总要到信访局见一见马江,和他嚷嚷一会儿。20多年来,郝福林一直没有忘记这个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正是有了他有帮助,才树立了孩子的信心,也给了我们希望。”

  在同事怀金平眼里,像郝福林这样曾经的上访户到单位来看望马江,她早已司空见惯了。“每到秋天收获的季节,一些曾经的上访户都会专程从家里走上几十里路来到县城,将家中的山枣、土豆、小米等送给马主任。”

  “这比啥奖励都重要。”马江十分看重这份老百姓的情义。“群众肯来信访,说明他们相信党,相信政府,我们决不能让群众失望。老百姓把你当亲人,如果不实实在在的为他们解决问题,我觉得对不起他们。” 积劳成疾患上了心肌梗塞

  同事怀金平说,90%的上访者都带有情绪,“向你发怨气诉苦是常有的事,甚至还要对你进行辱骂。信访工作真的不好干。”

  对于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能够当场答复的,马江当场给予答复,当场答复不了的,通过立案交办解决,基本都妥善为上访者解决了问题。

  这一份沉甸甸的成绩背后,是马江比他人付出的更多的汗水。

  今年年初一个早上,没有任何征兆,马江突然觉得身体有些不合适,在床上趴了一会还是不行,总是出汗。前一天晚上从北京打工回来、学医的女儿见此情形,张罗着赶紧上医院。

  因为抢救及时,马江保住了一条命,但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并做了支架手术。医生在分析马江突发的心肌梗塞病时,怎么也找不出病因,最后当医生得知马江在信访局工作时,认为马江的病因与其工作应该不无关系,“长时间的积劳成疾和心情压抑可能是致病主因。”

  “我说他就像是一支箭和一张弓,单位一个电话,他就像箭一样嗖的一下就射了出去,而家里的事却成了一张弓,怎么拉也拉不开。”妻子刘锐峰这样“埋怨”着老马。

  在刘锐峰的眼里,老马实在太忙。“每天早上8点钟前准时出门,中午有时不回家吃饭,而晚上更是没有一个固定点回家,晚上十一二点钟回家那是长有的事儿。” 马江平时很少照顾父母。兄弟姐妹有6个,马江排行老五。父亲临终前,没见到老五,母亲去世马江仍在外地调处案子,这成了马江心头永远的遗憾。

  “退休也要退在信访局”

  马江的同事知道,这些年马江过得不容易。

  妻子刘锐峰原来是教师,改行后进入了黄金局系统,从1997年改制至2007年十年间,因为单位破产从未在单位领过一分钱。当时马江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既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又要照顾老人,这些工资显然不够花,为了贴补家用,刘锐峰干起了一个小卖店,勉强度日。

  马江到信访局工作后,单位为他分了一套政府家属院的平房,他一直住了二十多年,2008年,其弟买了新楼房,他才搬进了弟弟家的楼房。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25年?老马能始终坚持工作在信访一线,真的不容易。”丰宁信访局副局长王占华说,老马这么些年从未向组织提过提高待遇、提干的要求,“每次局领导和县领导认为他工作成绩突出,理所应当胜任,主动为他提了职。”

  丰宁信访局长王青山说,很多人不愿意从事一线的信访工作。前几年,政府办、财政局想调他去,他放弃了。“要是没有一定的耐心、一定的责任感,是不可能在信访一线做接待工作25年的。他一年接待群众来访少则一千七八百人,多则两千六七百人次,办结率在95%以上。”王青山说,25年间,马江从未领家人出县城去旅游。

  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从年初开始让他侧重于管一管后勤,但马江依然有个习惯,每天上午总要到接待大厅去看一看,如果人多他还会坐下来接访。

  老马割舍不下的是他的信访工作:“就是退休也要退在信访局。” 坐在接访大厅里的老马,更像是一座桥,一座连心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另一头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