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一角绘本ppt:如何处理语文教学的十大矛盾(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1:36:23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的十大矛盾(六)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王元华

如何处理对话与主导的矛盾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由最初的教师主宰到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再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到新课程发展成为学生主体与教师非主导,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变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的师生平等对话,这就造成了事实上的对话与主导的矛盾——按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该让位,但事实上还是占着主导地位,以及学理上的对话与主导的矛盾——是否一定要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事实上看,当前语文教学中对话与主导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当前的教育体制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现时依据是教材,教材解读的依据是教参,反映教学成效的依据是高考、中考等一系列决定前途命运的大小考试,语文教学必须跟着教材和教参走,跟着高考、中考等考试指挥棒走,教材、教参和考试指挥棒主导着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想脱离它们的主导是不可能的,课堂教学中想不主导都不行,有心无力,更是无心无力。大概能够让语文教师怀想非主导、纯对话的美好前景的,是那么几堂表演性、演绎性的公开课。然而,同样是事实层面的,“对话”潮流浩浩荡荡,逆亡顺昌,语文课堂上没有教师敢公开反对“对话”,最多是近乎哀鸣的“当讲还得讲”。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对话”与主导并存的矛盾局面,其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便是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对话,形成独特的鱼鹰捕鱼式的教学景观:养鹰人用各种办法控制着捕鱼的鱼鹰,鱼鹰的自由局限于水中捕鱼,尽可以在水中尽情地捕猎鱼们,但捕到鱼后必须乖乖地回到船舱把到嘴的鱼吐出来。
    从学理上看,主导就必须消失吗?从事实层面看,存在未必是合理的,但存在的我们不得不探讨它存在的理由。从教学传统看,一种与非主导、纯对话相适应的教学意识还没有形成。按照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琼·梅克教授的“问题体系”,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没有一种可以接受非主导、纯对话的教学意识。琼·梅克教授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把“问题解决”情景分为五级:
    我们的课堂教学常玩的是第二级,最多是第三级,但极少见。至于第四级、第五级那是没有的,那样我们斥之为“放羊”,是要受到严厉制裁的,但这恰是琼·梅克教授的“问题体系”所看重的,是施行非主导、纯对话教学所必需的。因此,从教学意识看,教师无法承受“非主导、纯对话”。从运作的角度看,我们还没有建构起支撑与制约“非主导、纯对话”的运行机制。如果教师不主导课堂,那么什么可以主导师生对话呢?泛人文主义教育的泛滥,已经警示我们,如果没有内在的主导,假“对话”会泛滥成灾。如果师生对话中,教师说对就对说错就错,真正的对话就根本不可能存在,结局只能是教师“训话”,主导权还是在教师手中。这是当前的课改没有扶植起真正的“对话”教学的根本原因。
    从原理上看,非指导性教学与人本主义教育观是一致的,非指导性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主人翁精神,尤其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强烈压制的情况下,来一点师生平等对话、非教师主导,会给人面貌一新的感觉,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去除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下可以对话,教师非主导并不一定就能对话。当前的环境下,我们更看重的是一种主导师生平等对话、非教师主导的内在的人本精神与机制的建构。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对话是有共同规则的,那就是“有理有据”(具体参见2009.8.19《中国教师报》C2、C3版《一个关乎语文及课改全局的微观问题:答案标准》),根据这个规则,师生之间可以相互批评指正,这样对话才能非教师主导又能真正成立;我们还必须让学生明白语文教学课堂对话是有语文本体限制的,必须依据文本达成师生生活体验与语言文字的相互转换生成,这样对话才能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发展。在这种机制中,对话中该自然生成的生成,该师生主导的主导。
    1.语文教学的人文特色追求与“泛人文”趋势以及由此引发的语文教学与“泛语文”、“去语文”教学的矛盾。这是由语文教学本体认知的糊涂、以及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曲解而导致的语文教学实践遍地开花但难以结果的混战状况。简称语文教学与非语文教学的矛盾。
    2.新课程语文教学强调阅读、背诵、涵咏、写作以培养语感与事实上彻底抛弃语法、不管基本的语言规律,以致新课程语文教学缺乏原理与主体知识的矛盾。简称语感与语理的矛盾。
    3.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探讨过、二十世纪末的语文大批判痛批的但新课程语文教学一直没有处理好的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的矛盾,以及附带的语言与文章、文化的矛盾。简称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的矛盾。
    4.新课程语文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文本平等对话,对话过程中师生的个性化体验与文本的内在凝结之间的矛盾。简称人本与文本的矛盾。
    5.新课程语文教学强调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追求与长期以来由教师主导的教学程序与秩序、以及对话生成与主导预设之间的矛盾。简称对话与主导的矛盾。
    6.课堂教学因为要整合“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导致顾此失彼或者面面俱到,由此产生的三维之间不能融合的矛盾。简称课堂教学三维整合的矛盾。
    7.没有操作原理方法及规程、只有价值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与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矛盾。简称自主、合作、探究的名与实的矛盾。
    8.由长期以来注重读写到新课程要求关注听说读写带来的读写与听说的矛盾。简称读写与听说的矛盾。
    9.新课程语文教学强调感受、体验、积累与长期以来一直十分注重的训练之间的矛盾。简称体验与训练的矛盾。
    10.新课程语文教学与包括高考、中考在内的各种升学考试——尤其是高考之间的矛盾。简称教学与高考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