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康来成:客观性原则与媒介伦理的冲突——对美国校园枪击案的传播伦理分析 - - 赛博风·中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7:00:30

康来成:客观性原则与媒介伦理的冲突——对美国校园枪击案的传播伦理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0-02-05 22:10:08   

    事件回放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饮弹自尽。17日,警方透露枪击案疑犯为23岁韩国学生赵承熙。18日,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台(NBC)于晚间首先播放了当天上午收到的赵承熙寄给该台的多张图片和录像资料,各大电视媒体对此纷纷进行转播,一时间占据了当晚几乎所有主流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媒体不断播放枪手持枪或榔头摆出各种暴力姿势,加上充满威胁的言语,让尚未平静下来的美国人再次遭到巨大的心理冲击。NBC此举令很多美国公众不满,特别是很多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表现出厌恶。①
  本文尝试运用波特方格这一传播伦理理论对西方媒体(以NBC为主)在这一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传播表现及其相应的传播政策进行伦理分析,即对媒体所面临的伦理冲突及选择进行解析,以期揭示该事件中所折射出的传播伦理规律,为以后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性重大灾难事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波特方格是由哈佛大学神学院拉尔夫·波特创立的一个伦理决策模式,用于检验伦理决定的过程,对于研究传播伦理学有着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运用该模式,可通过四个步骤来获得一个伦理判断。这四个步骤分别是:(1)理解事实;(2)概述所做出决定的内在价值观;(3)运用相关的哲学原则;(4)清晰地表明一种忠诚。如图1所示。

  传播伦理分析

  下面以美国校园枪击案为例,按逆时针方向来逐一考察分析这四个步骤。
  步骤一:理解本案例中的事实
  即对所发生事件及其相关情况的描述。枪击案发生后的第二天,NBC收到了疑凶赵承熙寄来的自白录像和亲笔信,即刻通知弗州警方进行处理,但是对于这一不期而至的独家新闻,NBC新闻部高层再三斟酌后,选择在当日晚间新闻中以头条的形式播放了疑凶自白录像带中的部分片断和照片,并在其网站上也登出了相关的视频剪辑及照片。NBC认为公众有知晓公共事务的权利,尤其是对于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媒体的责任就是向公众提供信息,而不是故意隐瞒事实,并认为赵犯的独白将有助于公众和警方了解其行凶的真正动机,当然,对于NBC而言,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步骤二:概述价值观
  在此案当中,NBC遵循的是要尊重公众知情权的职业价值标准,于是选择了公布疑凶的部分图像资料,因为看重真相,它愿意承担播出后可能会伤害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感情的风险。NBC的职业价值观认为公众有知晓公共事务的权利,而且从新闻学专业视角来看,赵犯的自白录像的确有其新闻价值,它本身也能让公众一窥美国历史上最惨重校园枪击案嫌犯的心理及其行凶动机。
  毋庸置疑,对商业利益的追求也会影响到NBC的价值判断,各路媒体之间竞争近乎白热化,唯收视率马首是瞻。媒体不间断地、地毯式地播放赵犯的画面,导致受害者家属再次受到伤害,许多观众也对电视台的行为甚为不满,为此也挑起了美国媒体道德之争。
  价值观往往是相互冲突的,使用波特方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绝对诚实地对待真正看重的价值观。比如,揭露真相和保护隐私都是高尚的理想,除了高尚,大部分看重的可能是保住工作,第一时间抢发重大新闻,对任何特定的伦理情景所涉及的所有价值观进行坦率的描述将帮助你把所面临的选择以及可能或不可能做出的潜在妥协看得更清楚。②
  步骤三:运用伦理学原则
  当确定了采取行动所遵循的价值观之后,即确定了看重什么后,就要运用传播行为实施所依据的伦理学原则来进行判断。自古希腊以来,哲学家们就一直在努力总结一套准则或指南,用以指导伦理选择。当面对伦理抉择的现实困境时,比如这起枪击案件,就需要某些原则来协助在相互冲突的观念中突做出最后的抉择。一般地,人们会依据五大伦理进行抉择: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强调适度节制、平衡和谐。康德的绝对命令认为只要是按照绝对命令并承担道德责任做出了正确的事情,行为的结果就不那么重要了。英国哲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认为行为的结果是决定行为是否道德的重要因素。罗斯的多元价值理论将责任分为两类:当然责任和专有责任。埃兹奥尼的社群主义哲学起源于政治理论,它突出了从历史和动态的角度来关注个人伦理抉择的结果,认为个人伦理抉择是作用于社会的选择合力。
  在本案例中,NBC遵循的是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的功利主义的伦理准则,是对广大公众知情权的满足,即使无辜者如受害者以及疑凶的家庭会受到伤害。与此同时,NBC新闻部高层经过再三斟酌,决定播放部分内容,而这正是中庸之道所倡导的平衡、中和的具体体现,即在播放与否这两个极端之间的中和,最终达到平衡。
  步骤四:准确表述忠诚于谁
  在此次校园枪击事件中,案发当初NBC认为媒体的使命是客观地报道真相,如果故意隐瞒事件的真相,最终可能会导致失去广告客户、受众以及雇员的信任。在当今时代,赵犯的自白录像毫无疑问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它本身能让公众一窥嫌犯的作案心理和动机,但很多媒体基于收视率的考虑,急于表达对广大受众的忠诚,遵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24小时不间断、地毯式地进行“信息轰炸”。就在媒体大规模报道后的第二天,遭到了社会各界舆论的批评和民众的反感。尤其对于受害者家属而言,亲眼看到赵承熙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杀气腾腾的画面,犹如遭受到第二次打击,让人万分难受,普通观众看了也会觉得胆颤心寒。
  在谴责声浪如潮水般涌入后,福克斯新闻网当即宣布不会再播出赵犯的自白录像画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及三大无线电视网都声明会严格控制对这些画面、图像的使用,这一决策的转变体现了各媒体的忠诚对象从受众转移到受害者及其家属,尽量减少报道对他们的伤害,即伤害最小化原则,尽量消除对该事件的反复报道给广大民众带来的反感和不安情绪。与此同时,这样还可能有效防止和杜绝其他有类似犯罪倾向的人效仿。这实质上也体现了媒体对整个社会的忠诚,对社会承担了媒体应当承担的责任。
  以上运用波特方格对NBC美国校园枪击案报道的伦理道德推理过程,可用图2表示。
  在此次枪击事件发生后,在人们对疑犯的行凶动机还不明了之时,NBC收到的第一手的疑凶自白录像资料更凸显其新闻价值。媒体想满足受众对突发事件的欲知详情的期待本身并无过错,但问题关键在于它不间断的轮番轰炸式报道。为了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提高节目收视率,原本充其量只有三四十分钟的实质性的新闻内容,通过各种手段,硬被扩充到六七个小时不厌其烦的马拉松式的报道,以填充节目播出时间。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参与此次枪击事件报道中的媒体和记者的行为受到质疑、谴责的根本原因。
  记者和媒体在维护自身利益、公众利益的同时,是否就可以忽视、践踏新闻事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呢?在处理事件的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时,是否应该冷漠地面对那些受害者的家庭呢?这一系列问题涉及到新闻传播的视觉伦理问题,它启示人们,新闻传播不但要遵守信息的全面性原则,还需要注意适度性原则,在处理视觉图像信息或文字信息时,除了满足公众和自身利益需要的同时,也应该充分顾及相关当事者的权益,充分考虑他人的利益,在新闻媒体自身利益、公众利益、受害者家属之间,媒体选择了新闻媒体自身的利益和公众的利益。③如果说电视台的传播道德伦理理念是善的话,那么,选择有保留地播放的行为就是至善,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职业道德观念。

  结  语
  传播伦理是社会道德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来源于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人类道德与传播行为之间的长期互动,任何传播行为的决策与实施都受到如伦理道德、价值标准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它是人类传播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所遵循的行为准则。
  同时,对于传播实例的伦理分析,如本文中对美国史上最惨重的校园枪击案的伦理分析,在传播伦理学的建构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其整体的理论建构不宜太过于依赖伦理分析,而应该适当采用其他如社会调查法、概括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弥补伦理分析法之不足。

  注释:
  ①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z/campusshoot/
  ②(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第83页
  ③陈汝东:《传播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页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07年12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