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叶黄素酯片的作用:【哲理故事一千篇】<173>第671--675篇: 猎豹的“共守原则”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1:36:06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目录:
671、 猎豹的“共守原则”
672、 黑痣
673、八张嘴
674、 不能打第五个电话
675、走不动就跑


猎豹的“共守原则”
加拿大荒漠草原上,生活着一种白大角羊。
传说中,它们的一对大角能够带来好运,因此,遭到人类大量猎杀。为了生存,大角羊自身进行了“基因革命”,不但角越长越小,并移居到高耸、陡峭的山谷中生活,练就了一套特殊的爬山本领。
它们那特别的蹄子,可以紧密地钉着打滑的岩面,在陡峭的石壁上如履平地,疾步如飞,身上的毛色也变异成易于保护自己的黄褐色。除了盘旋在高空的金雕,能够叼走新出生的,体质羸弱的小大角羊外,陆地上的食肉动物,历来对它们“望羊兴叹”。
然而,有一次,一只小大角羊,独自跑到山谷下,不幸沦为一只饥肠辘辘的猎豹的点心。这只猎豹,从此落下了非大角羊不吃的毛病。天天蛰伏在山下,守候大角羊的踪影,甚至不顾豹命危险,追上嶙峋的山谷。猎豹“顾嘴不顾命”的疯狂行为,充分显示:大角羊肉,让它们无意中发现了一道无比可口的美味。很快,附近的猎豹也发现了这个秘密。可怜的大角羊又多了一种凶猛、彪悍的天敌,成群结队的猎豹“潜伏”在山谷周围“豹视眈眈”、“守山待羊”。
聪明的大角羊当然不会“坐以待吃”,每当遭遇劲敌猎豹的袭击,就撒开四蹄,左冲右突,向最最陡峭、嶙峋、崎岖的岩壁奔逃、躲避。令人奇怪的是,这个过程中,一贯群体捕猎、争食的猎豹,没有一只“横刀夺爱”,“半路杀出”,而是一律安静地“隔山观斗”。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万分好奇、匪夷所思的动物学家们经过多次观察、研究,终于找到了令人惊叹不已的答案:越是危急关头,大角羊选择逃生的路径,越是陡峭、险峻无比,犹如万丈深渊上的细细独木桥。而猎豹体积庞大,奔跑速度快,狭路上猛不丁跳出“第三者”,另一只猎豹立马会因此而摔下悬崖、粉身碎骨。所以,猎豹们捕猎大角羊时,严格墨守一条原则:任何一只同伴追逐大角羊,直至它美美享受完战果,其余猎豹,绝不干扰、抢夺。
黑痣
从懂事的时候起,他就开始注意自己脸上的那颗黑痣了。痣正好长在左脸的中间,黑黑的,圆圆的,无比显眼。要说他一生下来,脸上就带着这颗痣,他早已经看惯了,只是在一天天的懂事中,他从其他孩子的眼光中,发现了大家对这颗痣的异样。
的确,这颗痣长得太不是地方了,竟然长在了脸的中间!自从他开始注意这颗痣,心里便感到别扭。于是,他开始用手去抠它,希望把它铲除。然而除了红肿发炎,并无一点作用。
上学半年,同学们就给他改了名,叫他“大痣”。自然是原于他脸上的这颗黑痣。似乎这样才省事,才准确。再后来,孩子们干脆就叫他“大黑”。指的也是这颗痣,怎么像是狗的名。脸上的痣,终于让他生出无限的苦恼。
一晃,他的人生进入了青春岁月,一个漂亮的女孩儿渐渐地占满了他的心,感觉虽然朦胧,但滋味却美。一天,他和女孩聊天时,发现女孩子的一双大眼睛紧紧盯着他脸上的那颗痣,他心里陡然一颤。终于小心道:“没办法,爹妈给的。”
女孩儿忧忧郁郁地说:“长在脸上的痣,不吉利,如果长在嘴上,就不一样了!”
回到家后,他竟拿起一把尖刀,对着镜子狠狠地挖起了脸上的痣,血水顺着刀子流下来,半边脸血肉模糊。黑痣终于被他挖掉了。
次日早上,他带着伤口去上班。黑痣的地方被一块纱布紧紧地盖住,一剜剜地疼。他想,伤口好了,他的脸上就会同别人一样光滑滋润,再也不会有什么黑痣。
谁想,随着伤口的愈合,肉皮里又渐渐生出黑点,原来黑痣也是随着肉皮生长的。其结果比以前更糟,新长出的黑痣更大,颜色更深。他惊呆了,后悔不已。
从此,他再不敢动这颗痣了,去不掉的痣,在他心里竟成了一块心病,以致让他在整个青春期里都变得忧郁寡欢。还好,他总算找到了女朋友,并且结了婚。只是妻子同样常常提起他脸上的这颗痣。而且每次都把这颗痣归于他的人生弱项:“也就是我不嫌弃你吧。”妻子和他拌嘴时总会这样说:“就冲你脸上的这颗黑疙瘩,别的女人也不会看上你!”
黑痣,有时竟成了他人生的一个“污点”,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去痣的药品,美容院也可以做割痣的手术。为此他花了数千元。但是邪了,别人脸上的痣都能去掉,惟有他脸上的这颗痣,总是去了再长,长了再去。他终于灰了心,彻底地放弃了。他想,也许是自己上辈子造孽,老天就是要在他脸上整点标记。
大约在三十五岁的时候,他升迁了,从科员升到了科长,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很快他又升为了副处……一天,同事望着他脸上的黑痣道:“怪不得,原来你脸上长着一颗福痣。就凭这颗痣,你命里也该有福气!”他听了一愣,从小到大,这是第一次有人夸讲他这颗痣,并把它说成是福痣。他从来没有为这颗痣高兴过。他第一次对着镜子,望着这颗黑痣露出了微笑。福痣,真的吗?!
后来,他在不同的年份里,又遇到一些好事。人们都说:“是你脸上的福痣给你带来的好运。就冲你这个痣,今生也必是有福之人!”
他腻烦了半生、苦恼了半生的这颗黑痣,竟然变成了一种福分!连妻子也转变了对这颗痣的看法。全家人出去吃饭,妻子总是把饭店给的有奖发票递到他的手上,说你刮,你脸上有福痣。他心里美滋滋的。
“福痣”,他从此变得爱照镜子,爱看自己的这张脸了。他也从此变得对生活更有信心。自从这颗痣被人称做福痣以来,他的心情和精神状态似乎一天比一天好。喜悦的日子似乎也总是多于郁闷的日子。
一颗去不掉的痣,前半生给他的生活带来的是无尽的烦恼,后半生却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愉快。实际情况到底怎样,这颗痣到底是一颗倒霉蛋,还是一颗福星,其实谁也说不清楚。
然而天下事,好好坏坏,往往却是取决于人们的不同看法,不同的看法给人们带来的又是完全不同的心态。
努力去接受现实,把不愿意的变为愿意的,把不顺眼的变为顺眼的,把不吉的念头变为对吉祥的等盼。让心和命运一起相安,这,大概就是我们全部福分的奥秘。
八张嘴
数月前,台湾着名女演员A病逝了。A去世前,只有5秒钟的一个录像镜头。这段镜头被8家电视台反复播放。画面一模一样的,说法却南辕北辙:
一台说,看,她在去世前的一个月,还如此精神,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了信心。A的这种精神是她一惯的人生态度。
二台说,看,她去世前已显出精神的虚弱,对人世的灰心。看来,在病魔面前,人人都是一样的。该悲悲,该喜喜,她的人生一直都是如此真实。
三台说,看,她病成这样,还在演出,据说,她还要参加一年一度的台湾影星大评奖,举办个人演唱会。如果她不如此强求,也许会使生命多延长一些。人是不能为金钱、名誉拼命的……
七台和八台都评价了A最后登台时的服装。这最后一条,犹为让人惊讶。同样的衣服,七台说成艳丽的,而八台说成朴素的。
同一个镜头,可以把A说成好,说成坏,说成灰色的,说成亮色。说成自然的,强装的,痛苦的,欢乐的……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社会和人际关系。我们身边永远都有八张嘴。一件事上,都会有八个,或十八个不同的你。这就是别人的目光,别人的尺寸。
这是一个老话题。但对A的评论,仍然让我震惊。A在死前是怎样?也许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清,但每人都有一张嘴!
不能打第五个电话
在公司的营销培训课上,培训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
营销专家赫博特·特鲁曾对美国的电话推销员做过统计。推销员给某户人家第一次打电话时,多数人拒绝买推销员的商品。有44%的推销员就此打住,不再往这家打电话了。24%的推销员会隔几天再给这家去一次电话。如果对方还是没兴趣,这些推销员就偃旗息鼓……14%的推销员会锲而不舍,第三次打电话。但如果主人还是无动于衷,他们便放弃了……统计结果发现,60%的家庭是在接到推销员至少五次电话后才决定买他(或她)的商品的。坚持到最后的6%的推销员,就能拥有60%的市场;而提前放弃的94%的同行却要苦苦拼抢40%的市场。
“如果你们今后要推销某种产品,会坚持打5个电话吗?”培训老师问。
“会!”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千万不要打第五个电话!”老师冷静地说。
大家顿时愣了,都一脸茫然。
“因为中国人和美国人不一样,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决定了中国人的‘亲亲’观念,愿意相信自己熟悉的人,而对陌生人往往怀有严重的戒备心理。你作为一个陌生人打了四个电话如果一直遭受冷遇。那么你打第五个多半会让对方更加怀疑你的动机,弄不好人家报警告你骚扰都是有可能的……”老师解释道。
是啊,“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不加分析地去吸收别人的经验,比如外国服务人员微笑服务的标准是露八颗牙齿,我们也照搬。全然不考虑人家欧美人嘴巴大,而自己的女同胞许多是樱桃小嘴,她们的微笑换成我们去“表演”也许就成了咧嘴傻笑。再比如外国星级宾馆门口的地毯设计成“七步”,因为走七步远,地毯差不多就可以吸收掉鞋上的大部分灰尘;可是我们许多城市的环境远不如外国城市干净,鞋上粘的灰尘多,七步显然是不够的……
不当囫囵吞枣的傻子,我们需要在听、在看的同时,更多地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走不动就跑
高中时,他的一篇作文被老师抄在校园的黑板上,给全校学生做范文。他深受鼓舞,决心用此生经营文字。
工作后,他认识了文联主席。主席出过几本书,是他仰慕的老师。老师指点他,写作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并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先写小文章,往县报投,虽屡投不中,但咬牙坚持,最终变成铅字;有了基础再给市报、省报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坚持,终于占领省报,从此笔耕不辍,被聘为文化馆创作员。这个过程,老师用了十几年时间。长篇出版后,他升任创作组长。又用了十几年时间,他才当上文联主席。
老师漫长、坎坷的写作之路使他坚信,文学是个苦差、慢活儿。老师的教诲和自己当初想的完全一样——慢慢来。于是,老师指点的路,成了他的不二选择。
从低处起步,他先给市报投稿。屡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偶尔有一些小文章发表,他在当地的圈子里有了点薄名。一晃三五年过去,他开始怀疑:这样下去,也许一辈子也达不到老师的高度。
他有些灰心,内心矛盾。从中学的那篇作文算起,他已经写了十几年,苦苦耕耘,却依旧平凡。作家梦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刹那间,他有了改变的冲动。按照老师设计的路,他还没在省报副刊露过面呢,但他想跳过去,让自己跑起来——尝试写小说。2003年,第一部小说《曲别针》写成,他斗胆投给《收获》杂志。这本由巴金主编的杂志,是中国文学第一名刊。他做梦都没想到,这篇小说在《收获》上顺利发表,很快又被《小说选刊》选载,当年还被评选为“河北省十佳小说”,他也由此获得“河北文艺振兴奖”。
这一跑,他居然冲到了计划中40岁之后才能开始的路上。一夜之间,文坛多了个叫张楚的名字。他很快被读者熟悉,得到许多名家的关注。老师非常惊讶。老师写了大半辈子,还没在《收获》上发表过作品呢,更别说获奖了。
接着,他再次发力。2004年,小说《樱桃记》登上了他仰慕已久的《人民文学》,再次被《小说选刊》选载,获得中国作协“大红鹰文学奖”;2005年,小说《长发》摘取“人民文学奖”,年底,他入选“河北省十佳青年作家”;2006年,他的第一部书出版,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铁凝在河北作协工作时,亲自为他主持了个人作品研讨会。
一出手便上名刊,还摘取了大奖,很多人认为他是文坛的一匹黑马。但无人知道,黑马在跑起来之前,是一头低头走路的牛。从慢牛变成快马,只是腾空一跃的瞬间。耐人寻味的是,那位文联主席,竟在花甲之年和他同时加入中国作协。
老师为他设计了几十年的路,他只用五年就跑完了,是老师笨,还是他过于聪明抑或幸运?张楚说,什么都不是。老师踏踏实实走路没错,循序渐进求索也对,但并不适合每个人。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像老师那样慢慢走。当感觉脚步越走越慢、路越走越难时,可能是自己力所不及,更可能是自身潜藏的力量无法爆发,负荷太重,走不动了。既然走不动,不如跳起来、跑起来试试,不然,怎么知道自己是牛还是马?
当一个人走都觉得费力时,还奢望能跑吗?当然能?选虽然你是一匹马,尽管你有奔驰的本领,但如果永远按照牛的路线活着,就一辈子也没有驰骋的机会。■
20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