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祛痘印:乡村纪实系列之关爱和追念——民俗中的丧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48:05

乡村纪实系列之

关爱和追念——民俗中的丧仪

殁可祭于社,天将丧斯文。有句俗话这样说:“死人的说道儿比活人多。”这话的形成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人们在办丧事的时候讲究太多,有诸多限制,因为人们大多不懂,所以才催生了“阴先生”这一职业。

既然是记述东北民俗的系列,那很重要的丧仪活动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可我因为小时候胆小,逢屯子里谁家有人故去,我都不敢去看,就看过一个捉妖儿的还冻跑回来了。一直到1994年,我姥爷过世时,我参与了全程,才对这些说道儿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写了短篇小说《白忙》,大家可以在我博客里找一下,在这篇小说里我有意识地对丧葬的民俗试探地表现了一些。但怕别人说我宣传封建迷信,没有敢深入。哦,对了,还有《喜丧》,这篇小说的开头我也说了几句。也实在是了解得还狠肤浅。为了写这篇东西,我特意回老家找屯子里的阴先生聊了聊,了解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人在过世时的那些讲究。加之当我听传统二人转《包公赔情》、《黄氏女游阴》等老唱本时,(这两个唱段,我在东北网的博客里有,感兴趣的可以去哪里看)更认定了这些说道不是祖宗们一时的心血来潮在哪儿瞎折腾,敢情都是有出处的。

我一直觉得: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大事,更是体现晚生后辈对先人的孝道的直接诠释。既然有“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句话,又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那我们就应该关注。所以我根据自己的了解及有关书中介绍的相关知识集在一起,组成这篇文字。为了表示全面一点,还画蛇添足地将一些传统的类似对联的对仗句子也选了一些,以方便参照俺这篇文字为故去先人办丧仪的朋友。

最怜儿女无知,犹自枕畔娇啼,问天上二老重归何日;但愿苍穹有眼,补此人间缺憾,许他们良缘再结来生。孝是啥?孝乃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依从、感恩的心理。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孝”字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意谓儿女把父母顶戴在头上,这二个字结合起来就是“孝”。孝,既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又是一切教育的归宿。所以中国人说:“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情操白如银,洁净晶莹光如雪;慈心红盛火,鲜明炽烈映红梅。婴孩呱呱落地,从此即与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最亲者,莫过于父母双亲。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种慈爱之情,婴儿即能感知。待其稍长,略具知识,即开始教以孝道,即教导孩子体认父母之辛劳,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父母。

虽然说“生前为孝方为孝,死后尽孝徒枉然”。但家中老人过世了,如果处理不当还是要让人耻笑的,所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民俗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人间府第失慈爱。天宫仙班多善仁。首先是老人临终前,一定要有子女守在身边,尤其是长子必须要亲视含殓送终。

骑鲸西归,宝婺星沉,淑德可风,名留后世;松柏长青,风落长空,楷模宛在,驾返蓬莱。老人即将过世之前要先洗脸净身,这水最好是流动的河水或井水,也可以用自来水,因为这是活水,可以福荫子孙。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净身后再着寿衣,由孝子贤孙将寿衣穿好,这个所谓的“装老衣服”的衣裤所有口袋一定要缝严缝密,系“死不带去”之意思。逝者若为男性,要为其理发并戴上帽子;女性,则由儿媳妇为之梳头并且插下长寿针,女儿负责穿袜与鞋,即俗称“媳妇头、女儿脚”之意,国人的传统一直认为:媳妇是自家人,女儿是外姓人。

人有三魂七魄。三魂为:一,天魂,二,地魂,三,命魂,魂:是指依附于活人躯体而存在的精神,人一死就离散消失。魂为阴,魄为阳。三魂当中,天地二魂常游离在身体外,唯有命魂独住其身。

而道家所说的三魂则是指:胎光,太清阳和之气,属于天;爽灵,阴气之变,属于五行;幽精,阴气之杂,属于地。胎光主生命,久居人身则可使入神清气爽,益寿延年;爽灵主财禄,能使明气制阳,使人机谋万物,劳役百神,生祸若害;幽精主灾衰,使人好色嗜欲,溺于秽乱之思,耗损精华,神气缺少,肾气不足,脾胃五脉不通,旦夕形若尸卧。因此,养生修道务在制御幽精,保养阳和之气。如在黎明时分或夜间入睡前,叩齿并呼三魂,反复三次,即可神气常坚,精华不散,疾病不侵,鬼神畏惧。

七魄是: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在网上搜索得知:其实人类的七魄,实际上就是藏密所说的位于人体从头顶到胯下会阴穴的中脉之上的七个脉轮,七个能量场。其中天冲魄在顶轮,灵慧魄在眉心轮,气魄在喉轮,力魄在心轮上,并同时与双手心和双脚心相连。中枢魄在脐轮,精魄在生殖轮,英魄在海底轮。人体的七魄同由命魂所掌。命魂又称为人魂,或者色魂。人类生命就是从此命魂住胎而产生的。命魂住胎之后,将能量分布于人体中脉的七个脉轮之上。而形成人的七魄。魄为人的肉身所独有,人死之后,七魄随之消散,而命魂也自离去,生命即以此告终。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人之将死,七魄顿失,只有耳朵和血魄尚有知觉,在心跳停止后,身体之血需七个小时才凝僵,耳神经也几乎是最慢消失。故此佛教界人士称人咽气前如果没来得及换衣服,那在逝后必须要八小时内换完衣服,这样才不致于增加其痛苦。道教界人士也认为:人在咽气前所穿戴的衣物,逝者是能得到的。

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座金刚。由于勾人魂魄的黑白无常,有牛头马面之说,所以即将逝世者一定不要穿皮鞋,要着布鞋,如果来不及准备,只有皮鞋,那也必须要用纸或胶布贴鞋底,以便逝者灵魂返家时才不发出声音,惊吓自己的子孙。

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要以石头为枕,这能让后代子孙头壳硬,有出息,易掌握权柄。头角峥嵘嘛。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口内放一枚铜钱。谓之“咽口钱儿”,据说可以让逝者在通往阴间的路上有钱花,还要在逝者的手心里塞上一串小饼做“打狗干粮”,以保逝者在阴间能顺利通过“恶狗村”;并用白线或红线系住她的双脚,谓之“绊脚丝儿”,免得逝者的灵魂回来顺道儿。咽气之后,不但要立即用白布或黄纸将逝者的脸部蒙上,还要将祖宗牌位和镜子用红布蒙上。传说死者的灵魂若看见镜子会以为是河,不敢离家,故镜子必须蒙上,遮祖宗牌位儿,是为了不让祖宗看见家族里有这不幸的伤心事儿。

慈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似留芳。然后要找停尸板,以厚木板一张,大约六尺长三尺宽左右,置于厅旁,勿紧靠墙壁。由逝者的长子抱头,老儿子抱脚,其它人可托身体,将逝者抬到停尸板上供人瞻仰。人将咽气时不可置于床上,谓日后灵魂必自床上生。因为常人的床必有席、被与褥。置尸身于木板上而不敷席褥,正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的灵魂如水一般的清静,回复永恒。因为有生必有死,人一出生即拭净其身方踏入人间,那要离开前也拭净其身回归乐土,两不相欠。

这些都做完后,敬等老人安然走完他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泪雨涤尘洗天路。悲声惊世动人间。这个等待是很漫长的,也是很让人心碎的,更是检验子女是否伤心欲绝的机会。这让我想起孩提时的一件事:

记得我们村有个老太太,9个姑娘,没儿子。她这些姑娘还真都挺有出息,有的嫁到了大城市,有的当了官儿,姑爷儿有的是干部、工人、军官和教师,在家的这几个姑娘有的嫁个大队长,有的嫁个复员兵,就她3姑爷儿是个农民,但她却在3姑爷儿家呆了好几十年。

在她70岁那年,她告诉家人:“我是天上的仙女,农历9月初9酉时我就要上天归位了,并让3姑爷儿在九月初七那天就将已嫁在外地和本村的姑娘、姑爷儿、外孙子、外孙女等都早早的叫了回来。你还别说,到了那天,她真的开始椡气儿,还没到酉时哩,就早早地洗完脸、梳完头、净了身,穿上寿衣,躺在停尸板上等死。

村里好奇的人也都赶来看热闹。我那年才7岁,正是对啥事儿都感到新奇的年龄,想去看,但又害怕,因为这老太太说,她是鬼年鬼月鬼时辰生的人,如果要是赶上鬼年鬼月鬼时辰死去,那就会诈尸,为了避免诈尸,她特意请求玉皇大帝批准,让她在9月初9的酉时升天。但她的姑娘、姑爷儿为了预防万一,还是找了会看相并善断人生和五行八卦的范八先生及阴先生刘大仙儿来家坐镇,并预备了黑驴蹄子,江米面等辟邪之物。瞅着妈妈不在的空当,我就跑了出去,挤在早就被大人和好事的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的她家大门前。

可我没等到酉时就冻得受不了,跑回家钻了被窝儿。那时的秋天霜来得早,在九月初,生产队就在晚上开始搞烟熏庄稼防早霜,现在都秋收快结束了,气温在0度左右徘徊。当半夜,在生产队场院打场夜战的社员们回来时,这老太太也没咽气,别说酉时了,都快到亥时了,她还在停尸板上一口一口地椡气,并时不时地咪起眼睛看看她的那帮孝子贤孙是不是在跟前围着,或要口水喝。一直到鸡叫天亮,她也没咽气儿,到那边儿去报到。当她被医生治好了后,别人问她你咋没按时死去时,她嘿嘿一笑说:“来接我的天神走半道儿见这里围得人多又回去了。”

墙上的挂钟叮叮当当地响了12下,已到了子时的最中间,而且9日已过到了10号了,她老人家还是狡黠地看着围在她身边的子孙们。最后,当军官的老姑爷儿受不了了,也是年轻气盛,说了句实话:“真愚昧,有病就赶紧上医院,试姑爷儿孝不孝心也不能装死啊?哪有这样捉妖儿的!”于是,当大队长的二姑爷儿回大队部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将老太太拉公社卫生院去了。结果,老太太啥事儿没有,又活了11年才去世。

回过头来再说民俗:南极无辉寒北斗;西风失望痛东人。逝者咽气后,要搭灵棚设香案,摆放要头南脚北或头西脚东,因为西、南为上。当死者尸体体温还没完全散发以前,就必须由家人把四肢和头部与身体摆直,家若有猫、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尸体,以免逝者灵魂被附于动物身上。尤其是猫,据说万一有猫从尸体上面跳过,尸体就会立刻跳起来,抱住活人或其它东西。人在此经过时也要轻手轻脚,动作幅度不要过大,免得将魂魄带起来。因此当尸体停在屋里时,丧主必须派专人轮流看守,一直到入殓为止。

行文到这里,我想起两个故事,给大家讲一下,免得看这些东西太枯燥。

据说,有两个关里老客一个叫大老黑,一个叫小郭子的来关外收棒槌,在山里转了一天,累得是腰酸腿麻,可下见到沟口有个亮光的人家,十冬腊月又黑灯瞎火的,山里人没啥事儿早就休息了,能有人家亮着灯,就说明这窝棚里肯定住人。又饥又渴的两个人便敲门求宿。山里人都朴实,任何有困难的人他们都会帮,没用费事儿,两个人就叫开了门,一位大嫂红着眼睛问他们想干啥。两人说明了借宿的原因。这个妇人是一家3口给财主家看林子的,因为丈夫突然死了,儿子赶车去山外给人送信去了还没回来,自己正在害怕,见有人要求宿马上就答应了下来。

两人进屋后,打量了一下这房子的格局,见有南北炕就高兴,知道今晚有地方住不会喂山神爷或冻死在山里了,见南炕炕头上蒙着被躺着个人,大老黑便问:“这个是大哥吗?叫起来我们喝几口,俺们多给钱。”大嫂忙解释:“他打摆子了,正发汗哩,就别打搅他了。”大老黑没在意:“那也好,我们先吃点热乎的,麻烦大嫂了。”大嫂忙去给他们热饭菜。小郭子心里就发毛,心说:打摆子他得动弹啊,他咋一动不动?

饭端了上来,大老黑风卷残云般吃了个不亦乐乎,可小郭子却面色狐疑、胆战心惊地直打鼓,边小心翼翼地往嘴里扒了饭边用眼偷偷地瞟着炕上躺着的人。

睡觉时,他忙钻进了炕梢的被窝儿,大老黑就问:“你不是怕冷吗,咋跑炕梢儿去了?”

他说:“我今个儿热,你挨着大哥睡吧。”大老黑没他那些弯弯绕儿,脱掉外衣就钻进了挨着躺在炕上之人的被窝儿,没一会儿就打开了呼噜儿。

可小郭子却怎么也睡不着,但他又不敢动,就在他似睡没睡的当口,北炕上的大嫂居然哭哭啼啼地下地打开了柜子烧上了纸,边烧边小声叨咕:“咱家没有黄表纸,你别怪我啊。”这下可把他吓着了,他忙捅咕大老黑:“老黑,老黑,醒醒,醒醒。”

大老黑这会儿睡得正香,他不满地嘟囔了一句:“不好好睡觉瞎扒了啥?”

地下的妇人早就停止了哭声,小郭子就往大老黑的被窝儿钻:“老黑,有死人啊!”

大老黑睁眼一看,可不是嘛,地下的妇女正在烧纸哩,这一惊,便猛地站了起来:“这不是骗人呢吗?”

据说,人刚死后,魂灵还没走,如果冷不丁的有啥刺激,魂灵就会附在身上要诈尸。这回是真的了,大老黑这呼地一下掀被起来不要紧,居然将炕头上躺着的死尸给带了起来,小郭子一看,叫了声:“哎呀我的妈呀!”外衣和鞋也没穿,“噌”地一下,就踹开窗户跑了出去。看他跑了,大老黑也要跑,但那个死尸不让了,就来抓他,这要让他抓着还有好吗?大老黑也不顾穿鞋赶紧跳窗户跑了。死尸看目标跑了,他也跟着,都从这一个窗户洞追了出去。

大老黑经验多,知道死人诈尸不能走弯道儿,他只会走直线,于是他就绕着树林跑,死尸一抱住树,他就跑不动了。

大老黑看看他没追上了,也连累带吓地坐到了地上。就在这阵儿,前边的山路上传来了马打响鼻儿的声音,接着就有人声传过来:“马咋喷儿喷儿的总打响鼻儿,是不是前边有啥啊?”话到人到,大老黑忙喊:“救命!”

来的人正是死者的儿子和他找来的村里帮忙的人。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我曾写过的那个故事《孙大胆儿》,请参看本书的另一篇章《孙大胆儿的故事》。这不是杜撰,都是在生活中实有其人其事的。

闲言少叙,在没盖棺材盖儿时要由亲生姑娘来给开光,没有姑娘就由继承家产的儿媳妇儿来担任。陇上犹留芳迹,堂前共仰遗容。孝女持一棉签,沾白酒或酒精,先取出咽口钱,解开绊脚绳,在死者身上擦一下,名为开光。意为使其身体各功能复活。开光的顺序是从头到脚,依次为头、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脚。阴先生说一句,孝女复述一句,然后在该部位上擦一下。“开眼光,瞅四方;开耳光,听八方;开鼻光,闻花香;开口光,吃牛羊;开心光,亮堂堂;开右手光,写文章;开左手光,抓钱粮;开脚光,脚踏莲花登天堂。”开光时,家属不能哭,更不能将眼泪落在尸体上。

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入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俗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大多是逝者生前的衣、被及日常喜欢的用品等物,我爷爷故去时,父亲和叔叔就将一瓶茅台酒和一幅纸牌放在了他老人家的棺材里。在以前,一些富庶人家及皇族的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所以才有盗墓这一行当的出现。现在出土的一些文物几乎都是中国历代皇族或大户的随葬品。

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入敛时,死者脸蒙黄表纸,口含一铜钱或硬币,背垫铜钱或硬币,手持线串小面饼,小饼个数与死者年岁要相等,棺头点一黑瓷灯,曰“引魂灯”,放一陶盆,供停灵期间焚纸用,灵房门口搭灵棚,棚内设供桌,供举行吊祭仪式用;院门外放“指魂纸”,白纸条之条数与死者年岁要相等。

音容已杳,德泽犹存。棺材是上宽下窄的木槽式,上盖棺盖。棺盖是半圆型起脊的,棺材头钉一块象征火焰的风火翅,棺头及棺内常绘有楼阁及日月星辰和24孝的图案,力图给死者制造安适理想的境界。未婚死者用无底棺。所谓无底棺,不是真的没底,而是在棺底钻七个孔,是给死者灵魂以出入寻找伴侣的自由。死者入殓后,棺下置引魂鸡。出殡时此鸡至墓地放生或用以酬谢阴阳先生。下葬时要抬棺绕墓穴男向左,女向右地转三圈儿后再下葬,意在使亡魂迷惑,不知来路,以免回家作祟。(我不知这习俗中,为啥有的地方怕逝者回来,有的地方又希望逝者回来?如此自相矛盾的习俗,看来应该统一一下,有个范本,免得糊涂。)

  良操美德千秋在,高节亮风万古存。直系的子孙要穿孝服,这孝服其实就是一大块白布临时弄的,基本没用针缝,前后开衩,马蹄袖,戴孝帽,这叫重孝。妇女围孝包头,发髻放下,编成发辫儿。不论男女,皆白布蒙鞋,尚有父母一人在者,不蒙全,后跟处,留有鞋面本色。孙辈孝服加红布条儿,重孙儿加蓝布条儿。如果白布不够了,其余的人可将白布围在头上,下垂到脚跟儿。现在也有将黑布撕成条儿按男左女右得方式别在胳膊上。或胸佩白花。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人死之后,一般都放三天才出殡安葬。也有放七天的。还有“七不出,八不埋”之说。就是说,若是赶上农历初七或初八;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不能出殡或埋葬。

灵前悲声恸天地。府内愁云锁日月。无论放几天,在出殡前,每日早、午、晚要三次送汤。目的是为死者“报庙”告诉阴间的领导又给他们送去一个工作人员,阴间的领导就根据需要派人来“指路”。可说是指路,活着的人谁也没见着究竟是阴间的那位做的这个工作,而且几乎所有的逝者都是奔向了西南大路。报庙送汤时,孝男孝女要分开进行。男由长子带领;女由长媳带领,并由长媳提汤壶。孝男孝女送汤时必须痛哭,哭的越痛越显孝道;不哭则显对死者无感情,不孝。每次送汤,除丧家男女跪拜致哀外,吊唁的亲属如要行跪礼吊祭,那丧家儿女们就要陪祭。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长昭泣人。接着就是报丧。把逝者故去和准确吊唁、出殡的消息要迅速告知亲朋好友。逝者夫妇二人如有一人已死亡,出殡的前一日晚在辞灵的同时也要对先逝者举行请灵仪式。事先写好所请灵魂的牌位,再写一张请灵文,孝子们到村口或十字路口,阴先生念完请灵文并焚烧,孝子们行礼毕返家。于是先死者便与后死者一同在家共席享祭。至于是不是真的能请回故去亲人的魂灵,谁也不知道,估计这是孝子贤孙们对先逝父或母的一种纪念方式。出殡日天亮时,再将先逝者的灵魂送走,曰“送灵”。因为后死者随之也要归茔。如果故去的是70岁以上的老人,这叫“喜丧”,要请鼓乐班子来唱戏。

一曲悲歌述哀怨。三杯泪酒奠慈心。在出殡的前一日晚要举行辞灵仪式,这是很热闹的,鼓乐班子吹吹打打,唱戏的活蹦乱跳,孝子贤孙都要跪在灵前。厨师边扭边给灵前上菜。上完香和菜后,主人要出赏钱给厨师。我们村有个叫胡宝子的大厨,几乎每家办丧事他都去,每年光着项收入,都够他和老婆一年的吃粮了。在这个仪式上还要为逝者送上吃、穿、花、用等物。这些用物都是纸糊的,如牛、马、轿、车及金库、银库、童男童女等。随同祭奠仪式一并烧之。

流芳百世,遗爱千秋,含笑九泉,天人同悲;功业长存,孝慰忠魂,名垂青史,留芳千古。这些都做完之后,紧接着就是第二天早晨出殡了,孝男孝女泣跪于棺前,鞭炮炸响,捞头忙的代东家大喊:“吉时已到,起架呀——XX你老人家在西南大路快快远行啊!”棺材起行的一霎那,阴先生将原来放在灵前的烧纸盆子放在长子头上绕一圈儿,长子丁牢后往起一站的刹那间要将这个瓦盆用力摔碎,越碎越好,岁岁平安嘛!但不可摔两次,据说,这个盆若是摔不碎,谁拣回去谁发家。将公鸡置于头车,意为“金鸡引路”。然后由长子在前边扛着由白纸剪的“引魂幡”在前边走,孝子贤孙穿着孝服、戴着孝帽跟在后边哭。还要有专人来撒纸钱儿,以便逝者在赴阴府时沿途遇到早已过世在阴间的亲朋好友,给他们点见面礼。同时还要行贿阎王爷派来的押解人员和路上劫道的,免得过鬼门关时刁难。敢情阴间的社会治安也不太好。逢有三岔路口或桥涵等处,还要给压上黄表纸。走3步或7步回身跪下磕头,村邻们抬着棺椁一直走去墓地入墓。现在很少有用人抬的了,大多由汽车、拖拉机拉棺入墓。用车队出殡时,车队的每辆车上都贴有标志。为死者年龄。该死者为81岁,加一天岁,一地岁。则车号为83。逝者为男性则贴在车的左后侧,若为女性则贴在车的右后侧。灵车起头后一般不停车,在遇红灯前,司机算好时间,缓缓前行,在远处等待,当信号变为绿灯时加速通过。车至墓地或殡仪馆前,将公鸡抛出车外。

灵魂驾鹤去,正气乘风来。国人自古就认为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即:胎光、爽灵和幽精,相传“胎光”使人延寿,“爽灵”使人多灾,“幽精”使人丧命。用现代语解释就是阳魂、神魂与灵魂。附形之灵使回魂,附气之神谓之魂。阳魂时而游离,神魂遇惧飞不附体,乃阳气与精神二者,唯灵魂至死不散,散者必成植物人。祈梦、卜卦、感应皆为灵魂。人一咽气,阳神二魂皆循只留灵魂。安葬逝者,其实就是安慰逝者之灵魂,便于后人们对灵魂的祭祀与处理。

流芳百世,遗爱千秋。现在已不实行土葬了,而改为火化,那就是出殡时不去墓地而是先去火葬场,火化后的骨灰如不存放,则再拉到墓地安葬。一部分的人去墓地安葬逝者,留在家里的人则要烧掉逝者的供品、枕头、衣物等,还要预备酒席,以招待酬谢来帮忙的村邻或亲属。

   雄笔卷苍茫丹青都带风云气,双溪流日夜猿鹤犹闻呜咽声。去殡仪馆时,可能要举行悼念仪式或告别仪式。仪式前要向司仪交待好死者的生平(在家事先拟好),主要来宾的名单,将一张一寸或二寸照版交给工作人员。仪式结束后,尸体火化。领到骨灰回到墓地后,要举行祭奠仪式。首先将遗像和灵位牌儿供奉好,摆上五谷杂粮和水果、糕点等,放鲜花、白酒。长子先上香一箸,然后按辈份依次上香。按先长后幼、亲属按先近后远的顺序。上完香后,要将死者的衣物等烧掉,先烧纸几张,再将供品、衣物等都烧掉。如有花圈,要取下七朵花,留待以后“烧七时”再烧。烧完东西,葬礼结束,将白花,孝带除去。直系亲属改带黑纱。除留下少数几人外,其他人去吃丧宴。丧宴厅外备几盆清水,白酒和糖果,凡从殡仪馆回来的人在进入宴会厅前要先洗手,用酒漱口或含一块糖。

香帛难表思亲意。酒食堪寄奠慈心。答谢宴开始前,家属列队,代东的主持,家属对各位亲朋来参加葬礼表示感谢,给大家鞠躬,然后由家属代表讲话。主要内容是感谢,略备薄酒,请大家享用。宴会进行时,主要晚辈要到各桌敬酒。

白云悬影望,仙驾返瑶池。第七天为出魂日,有逝者上望乡台探家之说。这天,家人在逝者的卧房,铺上原来用过的被褥,摆上酒菜果品,等逝者魂归享用,家人则绝对保持安静,以防惊动幽魂,直到次晨头遍鸡叫,到烟筒处烧纸哭祭。传说头七的时候,人的灵魂还在各处飘荡,在望乡台上,时时刻刻都在看着自己家乡。到了头七晚上半夜的时候,自己的亲人在家里烟囱旁边烧一个纸糊的梯子,叫“登天梯”,逝者的灵魂能顺着这个梯子达到天堂。

  青山有情雪代孝。绿水留义叶送思。新葬后,头3天,每晚儿孙们要到坟上看望,谓之“瞧坟”。瞧坟是生者安慰死者,也隐含护坟防盗防破坏之意。葬后3日上“三日坟”,7日上“头七坟”,逢第二个7日上“二七坟”,一直到五七为止这个丧仪才算结束。五七坟祭日,凡重要亲戚朋友都要前来参加祭吊仪式。上完五七坟后,逢百日上百日坟,逢一年整上“周年坟”,逢3年上“三周年”,满十年前在第九个年头上“十周年”。 在逝者安葬后的百日内家里的直系亲属要不除服、不剃头。三年内不贴年画,不写对联,停止嫁娶。

天上陨颗明星,人间少名俊杰。东北民间的丧葬习俗同全国各地的习俗是一样的,都是劳动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总结、探索而形成的,虽然有封建迷信的一面,但都是劝人向善的,而且里面深深地寓含了人类对先逝者的亲情、友情、关爱和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