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产品抹了会勃起:紧缩导致停滞,即将是下一个更加沉重的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9:17:01


盛世危言:中国经济将难以避免的步入寒冬

笔者前面的一篇文章《大通胀,无法回避的时代宿命》,获取了一片反对之声,但不论怎么说笔者都坚持,这是多年经济轨迹的必然,也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曾经经历过的事实,只有经过这些迷乱和阵痛方可获得国家和国民的理性,也是经济博弈转换上升更高阶段的必经阶段。

笔者一再坚持这样的观点,一旦摆在桌面上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那就到了非解决或缓冲的阶段。当然目前棘手的问题还是房价、通胀,终归在用各种办法解决,只是社会经济问题不同于技术领域,不可能通过公关,一夜之间就解决,总得有一个过程,还是相对较长的过程。

就房价,现在终于没有过去两年那么火爆,炒作者谨慎起来,真实需求慢慢浮出水面,广泛查处的地方官员与地产商粘糊,就是一种从高调回落的信号,卖地热情降温,金融体制内注入房地产资金减少,也可以说是在源头上堵水。廉租房的建设对房价的预期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唯一遗憾的还是这些举措和政策迟了,导致房价太高位运作的事实,形成现实预期回落的难度,造成一切工作更为艰难。

从去年农产品被炒作的事实,明显看出中国房地产的弊端,祸根还是投资领域狭窄,社会流动性太多,一下子集中在这个领域。加之当初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将引发的实体经济危机,拉动经济的需要,政府过于在这个行业激进,把一个本来健康的内需行业虚拟化太严重,形成民怨最大的平台。

欣慰的是这一点社会自上到下各个方面还是认清了,也在采取修正措施,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尽管现在的局面还很严重,房价没有预期的那样回落,也失去了以往上涨的强劲。必须看出这样的局势,市场经济不仅仅在乎眼下,更重要的要看重明天,包括写此文的立脚点也是这里。


采取激烈的手段赶走通胀

滞涨又将是下一个沉重的话题


通胀具有更广泛性,应该说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也是一进一出两头着手最严厉的手段,投资抑制必然会在一个必要的阶段传递在消费领域,终端价格最终还是要回落,至少说消除上涨的局势。

笔者在这里不是为这些手段吹毛求疵,也不是摇旗呐喊,有担忧但没有绝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最激烈的矛盾和热点还是会淡化,而在这里担忧的是另外一种状况,那就是应对时局所采取的激烈的手段,将会出现新的经济状况---停滞。当然长期以来,资金体制外循环所导致的另外一个局域或层面的财富分配不公等诸多社会问题依然会严重危害社会。

滞涨又将是下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如果处置不当还会像面对次贷危机那样,在经济手段上慌不择路,饿不择食,这是理性经济学的大忌,也是驾驭市场经济所必须的内涵,历史的错误绝对不能再犯。滞涨和通胀相比更为尖锐,那就是直接的失业问题。而大家很明白,在中国就业比什么问题都重要,尽管现在还有用工荒的舆论存在,其实那只是一种劳动力价格的博弈,中国根本就没有达到生产膨胀到劳动力不够的程度,珠三角局部现象也不能代表全国的问题,假如各地就业机会充分,也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民工流动潮。

而无度的紧缩,对实业和应该发展的行业的冲击还是很大,尽管中国垄断行业红红火火,但那不是解决就业的主流,真正的主渠道还是一般性的工商业和服务业,是民营企业,但紧缩的政策现在却是一视同仁,打扶不分,或者对民营企业更是严厉。

这样无疑在生存的要求下,体制外资金循环成为融资的主渠道,而这个方面,国家是失控的,至少缺失相对的法律制度和依据,风险化解等方面得不到保证,必然滋生直接的矛盾,如此问题得不到合理的引导,社会分配差异更大,食人社会不是不可能形成。比如宁夏出现的企业老总毙命,各类民间融资的解决,就让你无可奈何,尽管是市场化行为,问题出现了,为了一方的平安还得相关部门净局,故此一切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可能的后果,做到收放有度,提早防备。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经过两轮调整

在曲折中奠定崛起基础


纵观中国经济市场化道路,必然得出即将停滞的结论。原则说这三十多年来还是十年一个周期,总会产生经济的波动,总是在刹车启动中周旋,刹车总是被动的,启动更是艰难,涉乎于政治和意识的变革,应该是险中藏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改革开放的号令是中国经济起步的总动员令,发展了几年,在面对价格改革时,于88年就出现严重的抢购风潮,接着就是严厉的紧缩,社会的何去何从就是一个激烈而紧急的命题,那几年也是一个艰难的时段,甚至说政局都在被考验,新的启动开始于南巡讲话,一轮总算结束,再度获得时局的稳定。

得益于那次讲话,90年代中国又有了一个大发展,终于走出紧缩,再度起飞。中国真正的崛起和在世界形成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在那个阶段形成。直到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为诱因,面对各国货币的贬值,考虑香港的政局,中国不得已,强势保持人民币不贬值,也就是说开始了经济适度从紧的政策,经济软着陆,降低通胀成了首要任务。那个时候都开启了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税率高达20%。毕竟通胀了,加之各类开发区风起云涌,投资趋势愈发明显,导致潜在的膨胀隐患更大,不紧缩将面临和别的周边国家一样的命运,货币和信用体系崩溃。

应该说车是刹住了,但那个时候面临国有企业对接市场的改革,正是就业艰难时刻,不得不说中国政局面临新的考验。当时面对滞涨的局面,究竟如何打破僵局,还是颇费周折。

教育是要改革,但高校扩招据说可以拉动一个点的GDP,或许是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当其冲改革传统教育格局。很明了的说,如何启动新的经济,解决失业让上一届政府首脑费劲脑汁,后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开始在中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上一个周期的经济局域政策规划---特区发挥了作用,中国制造随着外部环境的改观也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二个周期完成。正是那个阶段方感觉到中国和别的国家不一样的经济现象,滞涨和持币待购。



进入第三个周期

停滞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时下应该是第三个周期,起点应该是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为起点,因为一系列救市保就业的举动,必然引发的增发货币和房地产内需拉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火爆。就业是保住了,没有出现曾经预料的中国制造的萎缩形成的大量民工回潮,但通胀也立马传递过来,应该说周期短了,爆发力更为激烈。

现在不采取措施根本不行,同样还应该是激烈的措施,同样的过程和逻辑推理停滞即将到来,这是不可逆转的,紧缩政策会一步步影响到民间投资和发展,就业将又成为一个严重的事实。很明显国家收入在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这一块投资已经形成惯例,在产业化投资上淡化,即便是投资的还在垄断行业,并不能吸收更多的就业,或许一时半刻不明显,但民营大众行业随资金的萎缩,形成递减趋势,同样存在潜在膨胀失业的可能。

这一轮可能出现停滞,更有不可预料的后果,一、中国国内社会阶层发生重大变化,财富在短短几年形成倒金字塔格局,大量工薪阶层的失业引发更为激烈的社会矛盾。二,中国在国际的既有地位已经给一些国家的行业造成了冲击,一旦自身内部的停滞,国际力量会严重打压复苏的空间。三,社会巨额流动性的存在给未来国家启动造成制衡,形成更为激烈的财富一边倒分配,比如炒作,很明显面对巨额流动性还是很苍白,为此导致一些物品价格严重扭曲。

故此可以明确的说,一旦停滞,问题将是十分严重,那就根本不是通胀的时间稀释问题。如果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我们怕经济严重滑坡,失业严重,那么一味紧缩下去就是自己形成这样的恶果,最终不是被别人打垮,而是自己把自己打垮了。前两次就是停车,导致的后果都是严重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出---紧缩导致的停滞,即将是下一个沉重的话题命题的理由。

之所以这么分析,要达到的一个目的那就是:如何做到经济的缓通过,折中通胀和失业的临界点,实行均衡,不要停下来。如果说前两次还是经验不足,那么现在就没有这样的理由。但是面对时下民间的呼声,面对还要严厉的紧缩政策,明显有停滞的可能,之所以民间融资的盛行,只能说是实业界在最后挣扎,但终归有度,更何况这里面潜伏的危害和风险更大。



结束语

凡事预则立,不予则废。一直强调市场的驾驭性和认识的深度,其实就在预测和防范上,就在如何顺应民间的感受而又有自己的章法。很明显在08年应对美国次贷危机时所采取的方式是激进了,就怕现在该有理智的时候又胆怯或消极。如何把控和引导时局远比被动的顺应要高明的多,同样更难。假如现在就有这样的舆论,即就是认为是疯话,但总比盲目面对更有一点精神上的准备,这就是笔者逆大流的依据所在。


出品:天涯观察编辑部 监制:金波 美工:盼盼 本期责编:周零壹 主笔:普欣 邮箱:yiwen@tiay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