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来适合做的瑜伽:佑爸爸分析早教专家对孩子早期识字与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06:40
佑爸爸分析早教专家对孩子早期识字与阅读.. (2006-11-12 18:28:13) 标签:佑爸爸 佑爸 0岁方案 育儿 早教 小佑  分类:识字阅读的好方法

  在孩子早期识字与阅读上,国内的知名的早教专家明显地分了二类不同的看法
 
在大力推广早期识字与阅读专家
 
冯德全,区慕洁,程跃,程淮,殷红博,王东华,周弘,孙云晓,冯国强
 
在大力反对早期识字专家
 
 李跃儿,孙瑞雪,赵忠心

我认真看过各早教专家无论反对和推广对孩子早期识字与阅读文章内容,通过兼顾全面的阅读,确实地感到各有各主张的道理。
我从这些早教专家主张中大体上是这样分析,识字与阅读只是其中一种学习方式和工具,并不是早期教育的全部内容,对孩子早期教育,要做到怎样才算适度,这才是大学问,哪个专家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长期能提供怎样的环境让孩子成长!影响孩子的环境仅是次于遗传。
我分析得出并不是让孩子早期识字与阅读有问题,关键是对孩子进行早期识字与阅读带孩子的人或家长自身的素质,心态,家庭家庭阅读环境气氛,坚持的恒心,耐性和怎样去运用这一个很容易变为具有(双刃性)的工具方法,这就需要有这些很高的条件和要求的, 这就是要求家长懂教育,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使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始终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情,要当做一个轻松快乐的游戏,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让孩子有兴趣,喜欢识字,喜欢阅读,对各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开始学,学具体什么内容,学多长时间,要有一定方法,并有良好的心态,从不当做一个目标去追求,从不当作任务来完成,学多少字,看多少书,懂多少知识,这些数量也从不要作规定,也不重要,只要孩子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就可以,家长必需做到有这么高的教育境界和心态,这些从2-3岁就识字中国著名人士学者的家庭背景中就知道。
单纯识字当然不科学,这样的机械学习是相当有危险的,1岁之前还可以采用一下,让他通过实物或图片认识一点名词,成人做动作让他学点动词,1岁后或会走后要用游戏,通过阅读,讲故事,玩拼图,在孩子日常生活的实际场景,吃,穿,睡,拉等来增加学习的乐趣。从反对早期识字的中国早教的专家孙瑞雪和李跃儿等可以看出,他们是蒙特梭利的追随者,而蒙氏有好多的教具,其中数学教具也不少,这也是有文字的,他们认为早期识字的孩子会有心理上的问题,但不知怎样解释我举出大家都知道2-3岁就识字的中国著名人士学者事实,例如:梁启超,郭沫若,杨振宁,唐代诗人王勃6岁善文辞,李贺7岁填词做文章,骆宾王6岁写《咏鹅》,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白居易3岁前就能识字,6岁显露诗才,郑板桥3岁识字读诗文,鲁迅5岁开始博览群书,周恩来6岁开始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相信大家有这样的共识:古人作诗赋辞的水平比我们现代人强得多!但是真正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家长朋友可能就很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古人普遍有很好的阅读看书习惯,而这种习惯源自于古人很小就能读书,古人之所以很小就能看书就在于古人很早就开始识字,且有一整套高效的识字方法,那就是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先上经馆摇头晃脑熟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再上书馆释书讲义,一年下来,识字量超过2000,读书已不成问题,他们哪时没有我们现代人这复习的环境呀!
蒙特梭利说过“六岁之前的儿童不需要学任何技能,他要掌握的只是学习技能的方法”,她还是提出了3—6岁幼儿天生具有学习出初步知识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们学习阅读、书写和计算。如果按现在蒙氏专家的主张,不教任何文化知识的话,(识字,写字,阅读)他们的幼儿园的小朋友毕业后到小学一年级读书,因没有学习的文化知识习惯,跟不上学校的进度,学生反而容易出问题的,这个幼小衔接有好大的问题,蒙氏有百分七十的时间在操教具,尽管德育方面做很不错,但学生还是不适应学校的教育,这不符合中国现代的教育状况的,其实蒙特梭利本人还是将环境列为教育的第一要素的,只不过她侧重在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上,而这点我认为家长还是必需要从小引导孩子才能做到。
 
我再举一个实在的例子,儿子在2岁时已不单是分别能用国,粤语来说,还能看读认识摆拼下面的文字,明白文字意思,自己家中的详细地址,是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区哪条街什么门牌号码,家里的爸,妈,自己,奶奶,2个伯父,2个伯母的姓名,家里的2个电话号码,找不到爸妈时找警察,公安的电话,知道打110不用付钱!我想家长们大约也不会反对自己孩子认识上面实用的内容吧!(当时我孩子已认识几百汉字)

中国家长大约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

学习型的家长

这类型的家长,他们自身素质修养高,既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有较强的责任心,长期坚持阅读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使孩子从小有良好家庭阅读环境气氛的长期熏陶,孩子在耳闻目染文化氛围中自然模仿学习。中国许多书香世代家庭的例子很多,如:梁启超,祖冲之,东晋书法家玉羲之、王献之,北宋文学界的“三苏”,父苏询,哥苏轼,弟苏辙,《史记》作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祖辈,世代都当史官,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个太史令,这样的家庭实在太多!

顺其自然型的家长

这类型的家长,既不懂得教育孩子,也没有的责任心,也不会带孩子,也不“摧残”孩子,让孩子顺其自然型成长,这样的孩子受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稍不慎,碰上周边是不良的环境,也容易受其害!

望子成龙型

这类型的家长,不懂得教育孩子,但有较强的责任心,他们经常抱怨,很容易就“摧残”了孩子,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和识字与阅读中出各种问题的,基本上是这类型的家长,他们没有当做一个轻松快乐的游戏,让孩子有兴趣,喜欢识字,喜欢阅读,对各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开始学,学具体什么内容,学多长时间,没有一定方法,并没有良好的心态,他们当做一个目标去追求,并当作任务来完成,他们为了炫耀自己孩子的聪明;有的是攀比;有的是为了提前学习小学的课本知识,他们只是硬性要求孩子每天学多少字,看多少书,懂多少知识,从这些数量作规定,在这样不愉快的学习压力下,令孩子很早就对学习反感厌学!
他们采取逼迫、训斥、打骂的方法,那最好不要识字。如果家里没有给孩子准备的丰富的藏书,那也不要早期识字,因为没有根本意义。如果父母不爱读书,也不要让孩子早期识字,父母急功近利的心态,最容易造成孩子只会死背死记、不能思想的结果。十个就有八个孩子,被这种作法逼得“怕上课,怕上学”,弄得孩子逐渐变成怕父母、怕老师,厌恶学习、讨厌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