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能吃猪蹄吗:地方债发行利率奇低究竟牺牲谁的利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00:15
地方债发行利率奇低究竟牺牲谁的利益? [原创 2011-11-23 16:43:44]    字号:大 中 小

    截至11月21日,已有上海、广东和浙江三省市地方债完成了招标,深圳市的22亿元地方债也将在11月28日推出。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已成功发行地方债的沪粤浙三地,其债券竞标利率随发行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走低,首开发行先河的上海地方债竞标利率为三年期3.1%、五年期3.3%,随后发行的广东地方债竞标利率为三年期3.08%、五年期3.24%,都已低于同期国债利率,而在11月21日完成招标的浙江地方债利率,三年期为3.01%,五年期为3.24%,这样低的地方债竞标利率,不仅低于同期国债利率,而且还远不及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在此次地方债发行启动之前,市场估计竞标利率不会很低。因为此次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收紧后,地方政府从银行得到信贷资金不是那么方便了,而持续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又使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来源受到了挤压。更要命的是,地方政府面临的债务压力却日趋沉重,截止2010年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高于目前国债7万亿元,已相当于去年全国GDP的27%。也就是说现在开始到2013年底,在未来两年多的时间内,这10万多亿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中超过一半将要陆续偿还。正是缘于如此沉重的债务压力,才迫使中央政府开出了地方债发行的口子。

    商业银行为啥会在地方债竞价上牺牲自己利益?

    而面对这样低的地方债发行利率,即使是个人投资者也不会感兴趣,他们宁愿选择储蓄也不可能购买这种低利率的地方债,因为地方债的风险要高于储蓄。既然如此,为啥号称拥有一大批高级人才的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却对这样的“烂山芋”趋之若鹜?按照正常的市场思维,地方债既然面临这么多不利因素,那么它要想完成发行,只能以较高的利率来吸引市场。但是,现在的竞标结果却是不仅低于信用度比它高出很多的国债利率,而且低于在安全性上明显优于国债的银行储蓄利率,所以很多分析师都惊呼,自己在教科书上描写的市场投资常识被完全颠覆了,因为居然现在有商业银行肯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买地方债,这就有违常理了。

     这让我想起了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成为地方政府的“小金库”,银行的运作听命于政府的需求,以至于背上了沉重的信贷坏账。而在最近十多年里,尽管我国商业银行普遍进行了转制并且大都发行了股票上市,还建立了国际标准的监管系统,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不够彻底,尤其是政府在经济运行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政府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利益纠结。

     前两年我国执行宽松货币政策时,面对政府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银行与政府达成了高度默契,导致银行信贷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并造成目前难以遏制的通胀。不仅如此,在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的投机狂潮中,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的联手推动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的商业银行尽管都已经以股份制的形式存在,但在经营中仍然背靠政府,如此一来商业银行既可获得最大一块利益(比如地方财政的存款,收益可靠的政府投资项目贷款),也同样会使商业银行背上难以摆脱的为地方政府让渡商业利益的义务。出现在地方债利率竞标中的反常现象,正是一种人为压制竞价利率的结果,在这样的机制之下进行竞标,其发现的价格功能无疑是被严重扭曲了。

     地方债利率边创新低,甚至低于同期银行储蓄的现象,是不符合市场利率竞价原则的,这只能说明非市场因素主导了地方债的发行,也深刻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还远没完结。如果商业银行还是要看地方政府脸色行事,那么地方政府以后发债更可以肆无忌惮压低利率,没有约束,如此一来不旦会使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而且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在日趋增大。最近,在港上市的内地中资银行H股遭遇海外投资机构抛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表报告提供中国银行要注意风险。但遗憾的是,一个在地方债利率竞标中甘心牺牲自己利益,刻意人为压低利率的银行,我们不禁要问,你们商业银行是为地方政府服务?还是为你们股票持有者服务?

      地方政府发债融资应受人大监督

      就像美联储那样,通过“扭转操作”来人为压低长期国债利率的市场是扭曲的,同样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前几次竞标中牺牲一下自己的利益,也只能是短期行为,以令人不可思议的利率购入地方债也不可能长久。不过印钞和发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任何区别。我认为地方政府可以发债,只是我们要明白发债只是手段,不能当作乱投资、乱敛财的工具,发债的目的是发展经济,而不是破坏经济,透支未来。如果发地方债在缺乏人大和媒体的有效制约,地方政府在支出方面又缺少约束,那么未来地方政府会在发地方债之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很可能重蹈现在希腊5国技术性破产的命运。

      如今的中国各地方政府政府拿着人为扭曲的低利率资金,必然会大搞形象工程和“铁公机”项目,以谋求在政绩上的亮点,而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领域却长期欠账却关心甚少。如今地方政府在支出方面缺乏约束,可谓“有钱花、随便花”。各级政府已患上了“投资饥渴症”,政府依赖投资的好处很多:一、可以创造GDP和税收;二、可以改善城市形象;三、部分官员还可以找到腐败机会。允许地方政府发地方债,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监督机制,就是给地方政府添加了低效投资的子弹。我们现在只能希望地方政府在拿到资金后,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多用一些在民生保障方面投入上,不要再搞“效率低、回报少”重复建设的项目上去,这样债务会越积越多,最后会到积重难返。
     靠商业银行以牺牲自己利益为代价发出来的地方债,只能助长地方政府乱投资的倾向。我们的地方政府应该效仿德国的地方政府官员,他们手握权力的资源很少。他们没有一签字就可以动用几千万或几亿欧元的权力,因为每笔支出都必须经过议会的授权、批准和监督,反观我国的地方政府官员权力太大,又没有人大去监督他们,所以发债后的资金使用效率注定不会很高,而且很容易染上发地方债的瘾,以后一缺钱就发债,最后连还本付息的能力都没有,所以中国地方政府发债必须要满足:资金使用明细账要向社会公示,并接受当地的人大和媒体的监督,唯有如此,地方债发行才更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