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枸杞桑葚山楂: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9:31:19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11年07月07日   07 版)

1919年5月在北京出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由李大钊主编。
人民图片

李大钊先后发表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等著名文章。
资料图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科学真理进行传播,帮助人们认清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行者。
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基础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潜心研究来进行的。1918年7月,他发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11月,他在《庶民的胜利》这一演讲中进一步指出,俄罗斯之革命是“世界的新潮流”,“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1919年10、11月,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分上下两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及其阶级竞争学说、经济论等。同年8月,他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强调,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他们谆谆告诫全世界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实现绝不能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他写道:“要想使一个社会问题,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应该使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社会问题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是交相为用的,这是并行不悖的”。这表明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立场,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
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种途径
李大钊致力于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开辟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种途径。
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传播。李大钊非常重视大众传媒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比如,1919年5月,为纪念马克思诞生101周年,他协助《晨报》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连续刊载了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等文章。再如,他将自己负责编辑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了一组介绍“马克思研究”、“马克思生平”和“马克思学说”的文章。当时,《新青年》大量刊发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引起一些非议,几乎导致《新青年》编辑部的分裂和《新青年》的停刊。经过斗争和努力,《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之一,并促使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动。
通过大学课堂和公开演讲进行传播。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学课堂上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人,培养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1920年开始,他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五所大学讲授“唯物史观”等课程;1923—1924年,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等课程;1917—1926年,他在各地至少发表了45次演讲,其中约有40次是直接或间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其著名演讲有《庶民的胜利》、《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社会主义下的经济组织》、《史学与哲学》、《社会主义释疑》等。
通过社会团体进行传播。李大钊领导或指导建立了一批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社团,如少年中国学会、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社会主义研究会等。同时,他还指导大批社团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研究活动。比如,指导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公开进行“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于中国”的大辩论。1920年8月,李大钊指导周恩来等组织成立的觉悟社发起和邀请少年中国学会、青年工读互助团、曙光社、人道社等社团代表在陶然亭召开座谈会,并作为少年中国学会的代表亲自参加,探讨联合进步团体改造中国的问题。这次会议对于促进各进步社团联合起来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促进共产党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公开论战进行传播。李大钊积极参与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论战,其中有两次论战较为著名。一次是围绕“问题与主义” 这一主题他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与胡适等进行论战,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另一次是就社会主义问题与梁启超、张东荪等展开论战,他批驳梁启超、张东荪等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的言论。通过公开论战,李大钊表明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通过深入实践进行传播。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一直提倡知识青年要积极地“到民间去”、“到农村去”,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实际,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后来,他又号召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深入厂矿、农村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工人、农民起来参加革命斗争。从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越来越深入,并且不断地开花结果。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大钊不仅注重利用多种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且高度重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大钊非常重视研究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社会实际,使中国早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9年,他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深刻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社会主义,亦复如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1923年,他在北京大学讲授《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这表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具有高度的自觉,强调要把社会主义应用到实际政治中去,各国实行社会主义必然是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中国将来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也应有自己的“特性”,从而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执笔:朱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