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多久才会死亡:李子勋-自我探索与提问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9:17:27

李子勋-自我探索与提问技巧

我猜你并不真正了解自我探索的意义与方法。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自我成长小组不能算是自我探索,只能算是用心理分析,或者用被老师篡改、误读的心理学语言重新编译或建构我们的过去。这样的自我探索充满创伤感,尽管这样的探索背后有所谓的整合与疗伤,但据我的经验,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发现”你的问题,把痊愈的责任更多归属给你自己。这就是为什么自我探索会激发更多的负面情绪,增加人的丧失感——伤口被打开,却没有人告诉他/她怎么把它缝合好。  



    自我探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照某种理论或言语模型去梳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内心与现实/自我与人际。可这不是探索,而是重新把自己言语化,因为结论是现成的,你只需要知道,不需要思考。尽管这样的重新结构是一种对过去的解放,会在短时间有释放感,不过,新的言语诠释又会像枷锁,让你失去被解放的滋味。你的信里有一个字:“深”,这是经典的精神分析说法。有没有更深的自我,或者有没有确实的自我边界,心理学至今都说不清。人能够知觉到的自我仍然是自我的投影——镜像自我。  



    第二种自我探索是对自我觉知。没有言语、分类、对错,没有批评与判断……你能知觉的一切都是自我的部分,宇宙/自然/人与物/存在与虚无/生与死……你能感觉到的都构成你的自我范畴。自我探索就是扩大知觉的能力与范围,类似达摩十年面壁,从对自我的知觉展开对宇宙、生命的探索。  



    真正的自我探索是不能借助言语的(心理分析是很暴力的言语)。唯一的工具是感觉;唯一的技术是接纳与认同;要达到的唯一境界是无限。不然,所谓的自我探索出的结果只是言语产物,这样的探索当然还不如那些活得简单,从不对自我探索的人。   





李子勋提问技巧  



直陈式:  

l问题是怎样被提出来的?  

l被谁提出来的?  

l在什么情景下?持续多久?  

l问题是指向谁的?与谁有关?  

l如果问题有一个规律,是什么?  

l问题有例外吗?  

l什么事情促使了这样的例外呢?  

l有没有什么因素在起阻止或推动作用?  

l如果问题还有一个原因,会是什么?  

l什么情形下问题就不是问题?  

l问题出现后,你与人的关系有没有改变?  

l问题引起的变化,哪些是你喜欢的?  

l问题接下来的发展会是怎样?  

l如果问题还有一个好处会是怎样?  

l有没有人喜欢你的问题,为什么?  

l问题会自己消失吗?  

l有没有什么不受到问题的影响呢?  

l如果排序的话,哪个问题你是最想率先改变的?  



差异性提问:  

1对一种行为的不同赋义,行为的对象、场景和时间组织:  

l谁认为问题还有另外的意义?  

l如果他真有另外的意义,最大的可能是什么?  

l你百分之多少认为是问题?  

l那剩余的百分比是什么?  

l谁来告诉我,为什么问题在你的面前和他的面前不一样?  

l为什么今天和明天不同?  

l为什么问题在家里和家外不一样?  

l如果你的问题突然消失了,谁最先发现?  

1澄清沟通三要素中描述-解释-评价间的差异:  

1同样的问题你怎么看?  

l如果让你来重述一遍,你认为哪些内容是你一定要说到的?  

l如果问题有不同意义,你愿意是什么?  

l问题真的很糟吗?如果没有问题你将会怎样?  

l有没有谁认为这不是问题?  

l谁最认为这是问题?谁次之?谁更次之?  

l如果你认为这是问题的原因,用百分率来表达,你认为有百分之多少是这样的?  

l剩下百分数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l如果你认为问题还有另外的解释,那是什么?  



3对过去、现在、将来构成不同的时间的纬度提问:  

l如果问题早一年出现会是什么样?如果晚一年出现又怎么样?如果问题照此发展三年以后会怎么样?假设十年后问题是否还是问题?  



假设性提问:  

1、  针对解决问题的提问:  

l         谁的变化对问题改变有益?如果问题不是这样的话,你们认为问题就不存在了吗?  

l         当没有问题时家庭关系是怎样?有了问题又是怎样?  

l         如果有一天问题消失了,家庭关系又会怎样?与有问题前会不会不同?哪些方面会不同?  

2、  对例外的提问,扰动疾病观念:  

l         有没有例外的情况?如何来解释这种例外?  

l         如果发生奇迹,问题一下不存在了,怎样看出来,或谁会最先看出来,谁可能不知道?  

l         假如问题解决了,你和他会怎么样?有变化吗?  

l         如果问题好了,你没有变化,那我怎么知道呢?  

l         如果发生一个奇迹,问题消失了,别人怎么看出来?  

l         如果有这样的奇迹,你认为发生了什么最可能引起这样的奇迹?  

l         如果有一个奇迹,问题可以消失了,你希望什么问题最先消失?  

l         如果一个天使kiss你,答应给你一个愿望,你最想得到的愿望是什么?  

3、针对问题的提问:  

l         如果要努力保持住问题,如何保留得住?  

l         如果你需要有人帮助你才能够保留住问题,谁最有可能帮你把问题维持下来?  

l         如果要让问题更糟糕,你要怎样做?  

4、  针对未来的提问:  

l         保留一些问题会不会有好处?  

l         如果可能的话,你打算保留多少?或你决定要维持症状(问题)多久?  

l         假如你需要症状时,你要怎么让她回来?  

l         假如你好了,但仍需要父母看到症状该怎么办?  

l         我怎么知道症状是真实的和只是表现的?  



前馈提问:  

l         会不会突然有一天你的问题不再被认为是问题?  

l         如果问题三年或十年都不改变,你还会坚持这样生活吗?  

l         如果这个问题消失了,你还需要有个问题,接下的问题又是什么?  

l         如果有一天,你喜欢上你的问题,你还愿意治疗它吗?  



循环提问:  

1、  对过去和现在的关系的模式和变化的提问  

2、把问题的关系特征从固化描述为流动  

3、问题描述索解的提问  

4、行为者、受害者转换提问。  

l         问母亲:“你怎样看你儿子与父亲的关系?”  

l         对儿子说:“你猜母亲会怎样来看你和父亲的关系?”  

l         “孩子,如果你给父母的关系打一个分,谁能猜到你会打几分?”  

l         “如果妈妈说父亲对问题负责,你心里不这样看,父亲能猜到吗?”  

l         被问者会从旁观者的态度去描述另外俩人的关系,而被描述者却能得到一个不同他们内心的解释,看到在另一个人的眼中,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与他们自身的感觉不同  

l         被描述出来的差异包含了极大的信息,扰动了他们对彼此关系的固守态度。  

l         转换当事人的视觉,让他看到多种可能性,并让家庭内部形成一种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