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头晕眼花耳鸣:教师工作压力管理的心理学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15:35:35

教师工作压力管理的心理学策略

曹 聘1 王大伟2 曹 晖1 (1.聊城大学 教育科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2.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关键词:教师;工作压力;压力管理;归因训练

摘 要:角色过载让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思想教育的开拓者—教师承受了许多的外显和内隐压力,甚至压得他们不能喘息,这与“和谐社会”的理念、创造“和谐生命”的思想是不相容的,缓解他们的压力迫在眉睫。试图探讨教师的压力来源、成因,提出缓解压力的心理学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55(2009)06-0007-02

收稿日期:2009-07-29

作者简介:曹聘(1973— ),女,山东郓城县人,聊城大学教育科学院副教授,美国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压力管理研究。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J06T07);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05BSZ05)   

一、教师工作压力内涵压力,一词来源英文的“stress”,其基本内涵为有机体为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非特定性的反应(Selye, 1975)[1],而工作压力则是当个体被迫偏离正常的或希望的生活方式时体验并表现出的不舒适的感觉(Sum- mers, DeCotiis, DeNisi,1995)[2]。所谓压力源主要是指引起机体产生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压力源必然要涉及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

综合起来可以阐述如下:(1)角色压力: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而且是父母、朋友,管理员,是社会的示范人物, 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这样会使教师产生“角色过载” 现象,产生焦虑和紧张等症状。

(2)工作环境与个体不匹配:教师所需要的工作条件以及自我发展的机会,学校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不予以支持,或者经济条件根本跟不上教学需求,增加体力和精神疲劳。

(3)人际关系因素:与领导、同事、学生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处理,有时会让教师感到无从下手,甚至出现压力增加,血压上升、工作不满意的现象。

(4)职业生涯发展: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要想适应教学的需求必须不断地“充电”,但是学校提供自己“输血”的机会又非常少,这就会使教师感到工作不得心应手,有工作的危机感,从而自信心下降。

(5)学生的学习与行为问题:教师期望的学生学习与行为方向往往学生实际的行动相反,这相应地又增加教师的体力和精神上的负担。

(6) 婚姻家庭关系:教师不但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也是家庭中的一员,或者是丈夫,或者妻子,这又给教师载上一种无形的压力。受压力和工作压力研究的启发,许多学者对教师工作压力进行了深入研究。Moracco(1982)认为教师工作压力是当教师的幸福和自尊受到威胁时,心理平衡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影响[3];Kyriaton(1989)则指出教师工作压力是教师的消极感受或不愉快情感状态[4]; Borg,Baglion(1995)提出教师的消极情感引发的潜在的生理、心理变化为教师工作压力[4]。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教师工作压力是指教师个体长期暴露于压力工作环境而又无法对其有效应对时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反应过程。其本质就是人与环境系统的机能障碍问题。

二、教师工作压力的理论阐释

▲个体-环境匹配模型。这一思想是由French, Caplan,Van Harrison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引起教师工作压力不是单独的环境因素或个人因素,而是人与环境相结合的结果。工作压力是因为个体与工作环境不匹配,只有两者匹配时,才会出现良好的适应[5]。

▲工作需求-控制模型。Karasek(1979)提出了阐释工作压力的工作需求-控制模型,该模型主要包含了工作环境的两个重要方面:工作需求和工作控制。工作需求指工作负荷,主要是时间压力和角色冲突;而工作控制则是指个体对工作的控制程度,主要包含两个成分:技能和决策力量。随后研究者发展了该模型, 将社会支持这一维度加入该模型,因此,该模型被称为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型(JDCS)[5]。这一思想认为,工作需求不仅增加了工作者的学习,而且也增加了工作压力;而对工作过程有所控制则可以减轻个体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 社会支持可以抵御高要求对健康的影响。因此,高需求-低控制-低支持的工作是工作压力水平最高的工作,这种工作往往导致心理压力和生理疾病,高需求高控制-高支持的工作则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工作压力的综合模型上述理论仅仅从单方面探索了工作压力产生的机制,而没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工作压力的影响。耿文秀(2000)则从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综合考虑了工作压力的过程。她认为个体的认知评估是不相同的, 对于同样的压力源,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它是环境与个体的交互作用。

三、教师工作压力效应谈起教师工作压力效应,映入大家脑海的肯定是积极和消极效应两种。所谓的积极效应,就是适当的压力能使教师产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动机,提升工作效率。但是一旦超越警戒线,工作压力就会让教师感到不堪负重,特别是压力持续时间过长,会让个体产生消极的情绪状态,从而产生消极的行为,降低甚至破坏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有甚者会引发躯体、心理残疾[7]。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压力感会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压力过重,常表现出疲乏、失眠、头痛、胸痛等身体问题以及自尊水平下降、抑郁、易怒、焦虑、无助感等心理问题。二是引发教师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心理学的研究显示:教师工作本身是一种情绪劳动。如果压力过高,就使情绪劳动过重,导致情绪出现衰竭现象,影响工作效能。

三是导致教师产生消极工作态度,进而有消极行为的产生。由压力产生的情绪和生理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出现自信心下降,错误、漏洞百出,消极怠工,经常旷工甚至体罚、漫骂学生,有的甚至逃避工作,还出现抽烟、酗酒,暴食等不良行为等,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从而降低了教师的工作效率[5];四是影响团队的凝聚力。过重的工作压力, 不仅使教师个体产生消极情绪和消极行为,而且这些消极的做法会在团队之间传播,造成整个团队的压力过重,从而影响团队的凝聚力以及团队工作效率。四、教师工作压力管理的心理学策略针对教师工作压力的成因以及起源,提出了教师压力管理的心理学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