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本透薄怎么样:袁敏:收敛情感让历史说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56:44
袁敏:收敛情感让历史说话 ■本报记者 丁杨 刊发时间:2010-01-20 16:55:45 中华读书报

袁敏

  读书报:作为此案的直接相关者,写作中你如何平衡个人情感和事实真相?

  袁敏:这样有强烈纪实色彩的作品,更多的应该是对 史实进行客观叙述,让历史本身说话,而尽可能地收敛作者自己的情感。这一点是我写作时有意为之的。

  读书报:作为《束星北档案》这样优秀纪实作品的责任编辑,你在写作中怎么处理文学和纪实的关系?

  袁敏:在纪实文学写作中,我更注重史实的准确和严谨,而不太考虑文学色彩,文学色彩过于浓烈,某种程度上反而会降低纪实作品的冲击力,但文学色彩的淡化并不意味着作品文学性的下降。王安忆读过《重返1976》后给我打来电话,说她是一口气读完的,认为这本书写得比小说还好看。她是个对作品的评价很吝啬的人,她能这样评价令我很欣慰。实际上,生活本身和对此案的记忆带给我的写作素材已具备了小说的基因。我之所以选择纪实手法来写作这部作品,是我觉得文学在这样的题材面前有点缺乏底气。这段历史我不写恐怕真的就没人写了。其实我一直希望蛐蛐儿本人来写,可是他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做这件事情了。

  读书报:在该书写作过程中你如何对拥有的素材进行取舍?都考虑哪些因素?

  袁敏:事实上还有很多我掌握的素材没有写出来,这倒不是取舍的问题。书中包括的六篇文章的篇幅已经足够一本书的容量,如果再写篇幅就太大了。加上这些文章在《收获》发表后读者们反馈很热烈,出版社也有出版周期,这些都促使这本书的出版。何况,我是用业余时间写作,我在《江南》杂志的工作很忙,没多少时间去写作。但有那么多素材装在我心中,肯定还会有东西喷涌出来。我想自己不会就此搁笔。

  读书报:在书中,你好像更侧重对人物人性层面的发掘。

  袁敏:我也时常自问,30多年前的这桩公案,如今我去重新挖掘,写出来到底有多大意义?事件本身也许只是一段可以评说的历史。但如果我书写的这段历史中有了人物命运的轨迹,意义就不同了,那些人物命运是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总理遗言”案其实只是这本书的背景,而人物的命运、人性的复杂明暗才是我要表现的实质。

  读书报:写作过程觉得最艰难的是什么?写到这个程度,有没有遗憾?

  袁敏:最艰难的是对于有的当事人“主观遗忘”的挖掘,挖掘后如何描述的选择。比如写到蛐蛐儿,他既是那个年代的青年才俊,在制造“总理遗言”这件事上他真是充满了智慧,但同时由于他当年在高压下的虚假“招供”牵连这么多人入狱,面对这样的人物,如何把握对他的描述?在《追寻真相》中我有三段补记,为什么会有三段补记?因为我的文章触到了人性的痛处,几乎所有当事人都担心这篇文章是否伤害到蛐蛐儿。那篇文章原来的名字叫《钢丝上的谎言》,毕竟“总理遗言”再怎么说是投向四人帮的匕首,本质上也还是弥天大谎。对这种谎言的价值评判的犹疑让我非常痛苦,这也是我写作时最艰难的地方。一方面我不能违背史实,另一方面我又要尽可能地不伤害蛐蛐儿。写到现在这个程度,有人说我的书还是没有打破历史的迷墙,我承认我在迷墙面前还是有所却步。我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历史的迷墙有时不必穿透,因为历史有些地方是无解的。

  读书报:青年时代近距离面对这样的大案,对你后来的人生有何影响?

  袁敏:影响太大了,成熟好像是一瞬间的事情。在遭遇这件事情之前,尽管父母早已被打倒,家也被抄,开始尝到人间冷暖的滋味,但文革初期被打倒的人太多,所以我不觉得有多么恐慌,而且那时哥哥姐姐在家,他们很呵护我。但是到了1976年,“总理遗言”案发,突然间家里的三个人被捕入狱,母亲当时又病卧在床,我的心里一下子多了很重的担当,真是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读书报:多年的文学编辑经历对你的写作是促进还是束缚?   袁敏:我觉得还是促进多一些,多年的编辑经历使我在写作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分寸把握上比较得宜。我很清楚一部作品的表达尺度和门槛,不过我不会因此牺牲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但如何表达,我的编辑经验还是帮助了我。所以《重返1976》虽然送审一年,最终还是得以顺利出版。 书 名: 重返1976http://wenku.baidu.com/view/097c52f5f61fb7360b4c65be.html
   作 者:袁敏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ISBN: 9787020073573
  开本: 16开
  定价: 32.00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三十年前,一份伪造的“总理遗言”震惊了中国;三十年后,涉案人员现身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又将如何看待这件令他们付出了青春、爱情、家庭等惨痛代价的“总理遗言”案?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对三十年前轰动全国的“总理遗言”案进行了追忆和记述,作者根据亲身经历以及对史料的抢救和挖掘,分析破译了那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谜团,客观、公正、全面地呈现了事件真相,尽述了那个时代这一案件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的复杂。
  导读:
  当我哥哥从关了十八个月的京城监狱放出来后,有一些媒体想采访他。我哥一概拒绝采访,他对媒体说的那句话我至今都没有忘记:二十年内我们谁都不要说这个事情。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白云苍狗,世事沧桑,当亲历那个轰动全国的惊天大案的当事人开始一个个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意识到:有些事情可以灰飞烟灭,而有些事情却无法留存空白。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应该让它留下痕迹,二十年内不能说的事情,三十年后应该可以说了。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袁敏,一介书人。  
  几十年编书,做书,为他人做嫁衣裳。  
  曾在京城出版界声名赫赫,却突然间告别皇城,回归江南故里。  
  寂寞编杂志的同时,在《收获》开辟专栏——“重返1976”,影响颇大。  
  三年后,遂成此书。  
  曰:这不是编故事,而是写历史。我义不容辞。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写在前面
  我所经历的1976
  从醉白楼到留椿屋
  追寻真相
  老运动员
  留守的日子
  活着真好
  人间四月三十年(代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