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overlap怎么玩:多关心别人,中国才有话语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9:20:01
2011年11月22日 14:37:41
来源: 环球时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
当下中国的政界和学界,都大谈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争夺话语权”。这显然比只谈“和国际接轨”有了进步:如果人家的“轨道”不断在变,你永远都接不上。因此,“争夺话语权”至关重要:如果你有一定话语权,就有可能影响“轨道”,从而不需要一切都追在别人后面去“接轨”。
但是,“争夺话语权”和仅仅是“发出中国的声音”有很大不同。中国可以发出声音,但如果没有接受你声音的受众,你只是在面对旷野呼喊,最多只有回音,却没人应声。“争夺话语权”不是自己对自己喊口号,否则别人最多会笑我们痴人说梦、自欺欺人。
中国要“争夺话语权”,其最首要和核心问题是破除“自我中心主义”:我们不能只关心和谈论自己的话题,而必须关心并且公开讨论别人的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一定的“话语权”:无论别人一开始听不听得进去我们的见解。
关心并公开讨论别人的问题,不是干涉别人的内政,而是为世界提供有用的知识,包括对世界问题的诊断和药方,从而促进他人的福利。但这种诊断和药方不能建立在主观臆断上,比如概而论之地武断判定“世界需要中国药方”,而是建立在扎实的研究基础上。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欧洲问题专家、经济学家及相关机构能够在欧元区成立时就指出,欧元区有可能爆发目前这样的债务和金融危机,甚至指出哪些国家将不得不面对过度消费和负债所带来的恶果,并在当地媒体上发表意见,那欧洲精英们对今天中国的声音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可惜欧元区成立时,我们要么在替“欧元区”和“欧洲一体化”唱赞歌,要么只关心欧元对中国和美国霸权的影响,而当欧元区面临危机时,我们只是“事后诸葛亮”。
    再试想一下,如果中国为数众多的美国问题专家、经济学家及相关机构能够在2008年危机之前就看到美国房地产泡沫以及更深层次的问题,并且看到中国购买美国房地产次优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那美国精英们对今天中国的声音会是怎样的态度?可惜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更多地认为美国金融体系是最安全、最完善的。
因此,要想有一定的话语权,中国的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驻外新闻机构,甚至政府机构不能再继续只关心中国关心的问题,而必须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加深入和细致地了解。近期来看,中国的研究型大学、研究机构和研究资助必须强调国际声音:在顶级大学和研究机构,必须明确将能够用外文发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论文和评论纳入评价体系。中国的研究型大学、研究机构和研究资助,也必须逐渐向那些能够切实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倾斜。相应地,中国的留学基金也应向那些切实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和学者倾斜。出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必须转变思想:他们不能只是到国外去学习一套方法再来研究中国。
中国需要更多关心普世问题、提供普世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才,而不是空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