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银色 字体:《尚书》真伪之争何时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9:41:00

《尚书》真伪之争何时休?

  《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它保存了许多殷周时代的原始材料,具有根高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尚书》的版本和内容经历过曲折离奇的变化,所以围绕着《尚书》,产生了种种的疑问和争端。两千年来,数以百计的学者,参加了《尚书》问题的辩论。
  引起争论的第一个问题,是汉代《尚书》的今古文版本问题。
  《尚书》的成书是在先秦,最早的本子应该是用古文字写的。然而,这种古文字本《尚书》,由于秦代的统一文字、焚烧诗书以及秦末的战火而亡佚了。西汉初年,曾在秦始皇时担任过博士的伏生传出一个《尚书》残本,先是流传于齐鲁民间,文帝时由晁错笔录,带回朝廷。这个本子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的,故而被称为今文《尚书》。不久,鲁恭王刘余在孔子故宅中又发现了另一个《尚书》残本,由孔安国加以整理,献给了朝廷。这个本子,据说是用古文字写的,所以被称为古文《尚书》。今文《尚书》,古文《尚书》,究竟哪一个本子是先秦的真本呢?复杂的争端就此开始了。
  西汉时,相信今文《尚书》的人在学术界占绝对优势,官方的博士都是今文派,古文《尚书》只在民间流传,没有立于学官。到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因为看到了中秘书里的古文本子,遂竭力提倡,要求把古文《尚书》也立于学官。刘歆的《移让太常博士书》,就是和当时的今文博士进行辩论的名文。这场辩论,以刘歆的失败而告终。整个西汉一代,相信古文《尚书》的人始终是少数。东汉时,形势逐渐发生了逆转,虽然官方仍然只承认今文《尚书》,但是在学术界,经过杜林、贾逵、马融、郑玄等经学大师的倡导,古文《尚书》日趋风行,今文《尚书》却显得暗淡无光了,到汉末魏初,古文派郑玄的《尚书注》,不仅立于学官,而且风靡一时,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则由于失势而流传日少,到西晋永嘉之乱以后,就彻底失传了。
  不久,社会上又出现了一部标榜为孔安国真本的伪古文《尚书》。这部伪书,不仅在短期内取得了和郑注《尚书》并行的地位,而且越来越得势,排挤了郑注《尚书》。渐渐地东汉以来的古文《尚书》也失传了。
  尽管今、古文《尚书》本子相继失传,但争论却并未结束。宋、元、明、清的学者,如吴棫、朱熹、吴澄、梅赜、阎若璩、孙星衍等,在辨析伪古文《尚书》的时候,都力求把《尚书》的版本还原成马融、郑玄等人所注的本子,即东汉流传的古文《尚书》,他们相信那就是孔安国所传的《尚书》真本。但是从清中叶起,又出现了另一种意见,不少学者对汉代的古文《尚书》表示了怀疑。例如,龚自珍在《总论汉代古文今文名实》一文中提出,无论是孔安国的《尚书》,还是伏生的《尚书》,未读之前都是古文,已读之后都是今文,这就好像翻译外国书,原本是一个,只是译主不同。因此,他认为汉代不存在什么古文《尚书》的问题。魏源在《书古微》一书中,则否认东汉古文《尚书》的可靠性,认为这个本子并非西汉孔安国所献的那一种。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干脆连孔安国献古文《尚书》的事也加以否定,认为这是刘歆编造的谎言,而所谓古文《尚书》,乃是刘歆一手伪造出来的,只有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才是唯一可靠的《尚书》真本。
  西汉究竟有没有孔安国献古文《尚书》的事?如果有,那么孔安国所献的古文《尚书》和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哪一种是先秦的真本?东汉流传的古文《尚书》,是否就是孔安国献的那个本子?这一系列的问题,由于汉代今古文《尚书》的失传,都成了千古不解之谜。
  引起争议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传世的《尚书》本子的看法。
  我们今天看到的《尚书》,是南朝梁代以后流行的一部伪书,据说,它是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出来的。它出现之后,很快就获得了学术界的信任,当时的学者如蔡大宝、巢甝、费甝等,都曾替它作过疏。陈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以它为注音对象,唐代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也以它为标准注本。因此,从唐初到北宋末500 多年间,它一直被公认为先秦的《尚书》真本,无人怀疑。
  然而,从南宋起,它的马脚暴露了。最先发难的是吴棫和朱熹。此后数百年间,几十位学者对它进行辨伪、考订和质疑,日益深入地把书中的伪作一一抉剔出来。尽管有些卫道者曾大呼小叫,毛奇龄的《古文尚书冤词》也曾为其鸣冤叫屈,但它是一部伪书,在学术界算是铁案如山了。
  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这部伪书的制造者是谁呢?开始人们相信是献书的梅赜,后来梅赜在《尚书考异序》中,认为是皇甫谧,丁晏在《尚书余论》中,认为是王肃、程廷祚的《晚书订疑》,则彻底否定了梅赜献书之说,他认为即使真有梅赜献书之事,所献也并非此书,此书的出现不在东晋初,而在刘宋元嘉年间。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也没能够解决。
  总之,今天所见的《尚书》是一部伪书,学术界虽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但其中哪些是先秦的原始文献,哪些是后人伪作,见解仍有分歧,而该书的作伪者是谁,更是众说纷坛。此外,围绕着《尚书》还有许多疑团,例如书序问题、孔传问题、泰誓问题等等。尚书可以说是一部充满疑窦、长年聚讼的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