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复权 除权:浅谈建筑企业发展模式(连载二)-境外公司对本土企业的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6 21:45:04
因为工作的管理,我们采访了一些知名的境外公司,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EDAW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黄智聪对本土的设计事物所有什么看法?
黄智聪:十年前,我们刚进入中国时,我们看到本土公司与国际的差距还很大。但经过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建筑、景观还是规划,本土公司都已经从技术层面将这种差距变得越来越小。但坦白说,近五年似乎退却了最初的激情,前进的脚步减慢了。做设计的需要了解社会发展,关注国际大环境趋势;这一点中国本土的设计公司相对比较欠缺。大家只是案头的事情做的很好,公司外面发生的事情兼顾得不多。单纯从一个具体的设计层面来看是很不错的,但是放到大环境来看,发现五年前的设计作品跟现在的好像也差不多。   HOK中国管理总监黄湘民你们对中国设计院和事务所有着怎样的看法或评价?
黄湘民:近几年,国有设计院的确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从为外资设计公司的制作图纸,到现在已经慢慢能够设计出很成熟的作品,我觉得双方的互动和交流是非常正面的,彼此不断学习、分享。如今不仅大型设计院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国内小型设计院和事务所也出现了一流的作品,并在国际上拥有一席之地。   何显毅建筑工程师楼董事何显毅对本土机构如何树立品牌和市场的定位问题?
何显毅:市场的定位很简单,你问一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就在这个市场里面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品牌一年两年是没有可能的,可能要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就要看你做出来的作品是不是真的好,不但只是功能上好,更加要有创意,更加要让人心动。   对中国的本土企业是否要走国际化道路,何显毅认为,当然可以了,但是要谨慎。有很多国内公司想去海外发展,据说这个结果有50%都是失败的,当然也有成功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中国的企业都要自问一下,你的竞争力是在哪里,除了成本比欧美便宜一些,最重要是有没有原创的东西,你做出来的设计和图纸,你的速度和成本在当地有没有市场竞争力。   易兰亚洲事务所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陈跃中对本土机构参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优势的看法?
陈跃中:易兰(ECOLAND)目前没有大规模的参与海外项目,并不是因为缺乏能力,而是中国市场非常好,别人都拥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为什么舍近求远跑出去?从国际项目看,欧美市场相对饱和,但基于在中国发展的经验,到亚洲、非洲、中东、东欧都是有可能的,在那里,你的经验就起到更大的作用了。   在谈及什么样的中国企业将更具有竞争优势,陈跃中表示这个行业不同于宝马汽车类的制造业,也不同于麦当劳的服务型,属文化创意产业,地域性很强。比如喝茶,中国人和英国人爱喝的茶就不是一种味道,这恰恰给了本土设计师发展的空间。但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有国际视野,洞悉市场需求。纯外资企业或者纯国内的企业会有一些弊端和限制,而具有国际视野和背景的国内企业应该是游刃有余的,易兰就是要力争走在这类企业前列。   AAI国际执行副总裁谢岗对本土建筑设计公司评价是什么?
谢岗:中国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是政策层面,15年前政策变动不会直接并快速的反应到设计市场,但如今政策能够快速落实到房地产,续而影响到设计单位、使用者和金融界等行业;其次,设计市场近年快速均衡的发展使我们无法单纯用“境外”,“国营”,“民营”来区分各家企业,而需要套用上三到四个定语才能描述清楚一家设计公司的特点,这从侧面说明了整体市场在进步。再次,投资者和使用者的眼光和知识也有了明显进步。这几方面的关联度也在不断提高。   中国本土公司发展背景迥异,无法一概而论,有从公有制企业的转型到民营的;有小作坊(过去称为草根公司);有海归派成立的公司;还有境外公司旗下某个相对独立的中国机构等,他们因自身的特长,市场的需求而在这个服务行业中生存着,总而言之,丰富的企业形态形成拥有不同联合体的局面,使优胜劣汰充斥着目前的建筑市场,我认为这是建筑公司必经的一个自然进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