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和麦片的区别配图:大学四年:一场自我探索之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22:09
大学四年:一场自我探索之旅

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回望四年的成长历程,我学会了在独处与交往的环境中认识自己,在聆听与诉说的互动中关心他人,在茫然与成功的交替中淡定从容。

走出迷茫,以读书为乐

初入大学时,我参加了很多学生活动,认识了很多朋友,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也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但有时,却很难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幸运的是,在新闻学院,我遇到了胡兴荣教授。一次在课堂上,他指出,很多大一新生因“忙”而“盲”,内心浮躁,忽视了反思与质疑。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后来,我退出一些学生活动,只留在学生会和《汕大青年》报工作,因为前者给我机会回馈学校与学院,后者锻炼我的新闻专业技能。

同时,我投入大量精力在阅读上。我认为一个好记者应拥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切的人文情怀。在书中,我近距离地与各领域的杰出人士交流。读龙应台时,这位台湾女学者对华人社会的民主进程的独到思考常让我掩卷反思;读林达时,这对旅美夫妇生动而朴实的描述让我感受到有血有肉的美国;读费孝通时,这位社会学家60多年前对中国农村的研究至今仍能深刻地阐释当今的社会弊端,令我折服不已……
通过观察我自己和周围的同学,我发现读书与不读书的大学生在一天、一个月内是看不出区别的。但四年过去后,读书的效力凸显出来了。不读书的朋友视野狭窄,面对选择优柔寡断,面对逆境怨天尤人。而广泛的阅读如持久灼热的浓汤滋养我的神经,使我则更乐于思考,更充满自信,更少持续地沉沦于挫折中。

国际化教学提升英语能力

汕大的国际化教学理念也让我受益匪浅,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丰富的外教资源和英语活动激发了我学英语的热情,我选择国际新闻作为专业方向,写作了大量的英文新闻稿和英文评论。而且,我很早就定下了目标——成为汕大的交换生。凭借优异的学业成绩、实践活动和自信大方的面试表现,终于我为自己赢得了去美国惠特曼学院(Whitman College)学习的机会。

获得交换生资格后,很多朋友像我询问英语学习心得。我回答说靠的是吃苦、大胆和坚持。当室友还在睡觉时,我早起晨读英语;当别人看美剧消遣时,我把一句四五秒的台词反复回放只为听出一个连读,并惯性地将好台词整理归档作为晨读材料;当课间同学们吹水时,我在课室外的走廊上背托福单词。我喜欢做“英语实验”,不怕出错。我常把新学的单词或句型用到英语写作中及和外教的口语交流中,既活学活用,又增进交流能力。

惠特曼之行,不一样的学习经历

美国惠特曼之行是我大学生涯中最与众不同的一次学习体验。在惠特曼读书是件辛苦的事。大部分课程都有很多阅读材料,考试或者论文要求。学生们经常学习到很晚才睡。我曾经在图书馆里写作业,直到凌晨三点才做好。但是在Whitman学习又是一件快乐的事。老师们给学生们指定的阅读材料和课程紧扣,虽然量大,但读完后觉得确实有收获。到了课堂上,大家讨论起来非常激烈。

在惠特曼,我还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国际化。惠特曼有来自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太平洋群岛等二十多个国家的国际生。在多元的文化氛围中,我的视野开阔了不少。原来一想到国际化,跨文化交流这些字眼,潜意思里总是将西方文化放在首位。在惠特曼学习生活的期间,我发现很多小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一些国家正在经历中国曾走过的艰辛岁月。我常常和来自亚洲小国的留学生们积极组织各种活动,让美国学生了解更加真实的亚洲。同时,我创建了一个记录惠特曼生活的博客,将真实生动的美国校园生活及时传达给汕大的朋友们,也在博客上与准备申请这一交换生计划的师弟师妹们交流。

汕大为我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以完成一场自我探索、自我丰盈之旅。很快,我将赴香港攻读硕士学位。即将开始大学生涯第二站,我永远不会忘记汕大这第一站给予我的能量,并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