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对美元汇率:转,论:“粗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9:06:11

转,论:“粗话”

(2011-11-23 10:32:45) 转载标签:

杂谈

论:“粗话”

恽仁祥
最近在互联网上看到由“新华社”领军对“粗话”的大围剿,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这是不是响应“文化建国”的“一大战役”?本人不敢妄评。但为了有的同志讲了一句“粗话”就闹到这步田地,就不得不讲几句,因为它严重干扰了抓有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我坦率讲,我从小就是农村田埂头上长大的,我的童年不知有孔老二的开口是“礼”闭口是“义”等这类“文明”说教,因为生我养我的母亲是标准认不得一字(包括“一”字)的老粗,父亲早就过世,但也识字了了。因此田硬头上的“粗话”被灌输了不老少。在我们家乡就把“粗话”称谓“田埂头上的话”,也有称它为“野话”,可能就进不了孔学的“学堂”。 但你要翻翻以前的小说之类,也常有“粗话”,你不信去翻翻《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其中并不少见“粗话”。但这都是几百年来的名著。可见“粗话”能上大堂,就连这些年经常放映的有关蒋介石的电视剧,蒋介石满口“娘西皮”,“新华社”并未进行围剿。但所有“粗话”中蒋介石这句“粗话”是最“粗”的“粗话”之一。但为什么能登上中央电视台大雅之堂?“新华社”为什么不围剿?因此,新华社这次围剿一句“粗话”是真的提倡“文明”,还是小题大作别有一翻打算?值得深思!

我不是提倡说粗话,而是反对一些文痞以此大做文章,掩盖他们宣扬男盗女娼、卖国有理、腐败有功的丑恶嘴脸。

无可否认,有些“粗话”具很形象的语言文化艺术,例如前述“男盗女娼”是一句“粗话”,但又是用来描绘一个腐败社会的一句很形象的语言。又如“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碑坊”,这肯定是一句狠毒的骂人的话,但又是刻画善搞两面派阴谋人物的一句入木三分的而又最简略的恰到其处的语言。否定这些“粗话”表达的语言方式,我们许多文学巨著几乎要推倒重来。又比如,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当得知有人不让毛主席参加会议,几位在场的军队高级干部脱口而出:是哪个王八蛋不让毛主席参加会议?这虽是一句“粗话”,但又是最能代表这些同志当时内心愤怒心情的一句话。我看当时在场的同志决不会站出来围剿这句“粗话”,而是激怒许多同志对不让毛主席参加会议的人愤慨。另外,有些“粗话”,是口头禅,并不一定有什么针对性。例如前面讲的蒋介石的“娘西皮”;还有不少人的“他妈的皮”……。如果“新华社”围剿这些“粗话”,则“新华社”就精神不正常了。

现在某些“改革”、“科学”不离嘴的人是否就文明?我看不见得,上海的陈良宇、深圳的许仲衡,不都是西装革履,曾站在讲台上高唱“改革”、“和谐”、“科学”的“文明旗手”,但正是这一大帮“文明官员”,干着中华民族从未有的最卑鄙、恶咄的勾当。从这个意义上,这伙“文明官员”才是货真价实的人面兽性的脏货,人民骂他们几句“是狗抄的”都不为过。可见,“粗话”在某些场合是人民表示无比义愤的语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而一些“文明”话,反包装了极端肮脏和粗野,例如现在由政府批准的“休闲”、“娱乐”、“夜总会”、“陪酒”、“陪聊”……之类“企业”名称和“就业门路”,谁都清楚这其中不少是当今世界上最肮脏、粗野、卑鄙的场所。也是一伙人面兽性的畜牲的花天酒地之处。

可是讨厌“粗话”的新华社对这些很能包容,他们默不作声,连屁都不放一个,至于是否也有人混迹其中?不得而知。又如日本电影《望乡》,本人没有看,据说里面有大量黄色“床上戏”,这个先例一开,中华民族从此“床上戏”大行其道,甚至有人宣扬这是“开放、文明”的表现,这一“开放”就开放到了今天黄赌毒泛滥成灾,反动腐败官僚、反动官僚资本家拔地而起,腐败卑鄙的劣迹创了古今中外世界记录。可是新华社对如此腐蚀中华声誉的“床上戏”围剿了吗?所以,当今社会的特点:一些对腐败透了的现实,有的同志往往只好用“粗话”充分表达对腐败的愤恨。而一些满嘴仁义道德之辈,反往往是一伙人面兽性的畜牲。这充分表明了当今社会是非颠倒、人妖混淆。这就必然发生语言学的变化。这就是有什么样的经济、政治制度,就有其相应的文化。也就有抵制这种腐败经济、政治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

又比如,当今社会卖国当汉奸吃得开,文字上也就出现媚美文字最时髦。你不管是新华社稿或一些官办报纸,都大量推销GDPWO……这类创新“汉字”,尤其一些“官员”、“教授”言必创新“汉字”。沒有这些中国特色创新“汉字”就成不了新华社稿、报刊文章。逼得我这类阿木林有时干脆不看这类“杰作”,因为好多创新“汉字”不认识。比如英文中的字母“W”,在我们专业资料中广为表示“功率”即“瓦”,如以前的40瓦电灯泡,就注明:40瓦,而这些年用“40W”表示。而“w”字头的英文字很多,谁能全部背诵。我是学无线电工程的,如英文字头为“A”的英文字很多,既可为军事的字头,又可以是航空的字头,在无线电“A”表示波幅等。这类用英文字头表示的“汉字”,如果在专业文章可以理解,但用在人人看的报刊等,很不合适,势必成了各类专业洋文大杂烩,不仅严重影响阅读效果,而且有损民族尊严。新华社对这类“洋金榜”“汉语”不加围剿,反围剿“粗话”,“粗话”再“粗”也是中国话,而不是“洋屁”。

总之,如果有比“粗话”更好更扼要明了的语言表达的语言,则尽量用别的语言表达;如果沒有,则“粗话”并非不可用。如果有的“粗话”用得不合适,提醒一下是可以的,但为此兴师动众大作文章,实在不必,除非另有打算。

恽仁祥

20111121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0

阅读(4) 评论 (0) 收藏(0) 转载(0)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