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沙棘油软胶囊作用:转贴:人生四十才开始_“咖啡猫”的音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4:40:49
转贴:人生四十才开始2008年06月12日 星期四 12:25

"从依附到独立"这句话总结的很好,应该是许多35岁左右想跳槽的"精英"们的写照。在IT领域,35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国企或事业单位如果能力和职位一般,再一直呆下去也不错,一般不会被炒掉,可以混到退休。而对于已经具备较强技术能力、管理经验并具有一定地位的中高层人才(如部门负责人、中层干部),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果一直呆下去,只要超过40,一般不会再想跳槽的事,但这一辈子的职业道路就算基本看到头了;如果不甘心而到围城外面去寻找更大的发展,所面临的抉择远比年轻人困难的多。要抛弃所有的既有地位、领导和手下的尊重,还要面临单位挽留(甚至强留)的压力,而最重要的是面临能否找到“更好”工作的巨大风险。 然而人一生的黄金职业生涯不过二三十年,如果更看中的是过程而非结果的成败,走出去体验不同的人生才不会到退休时再感慨今生的平淡。当然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信。

坦率的说,我写作那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静下来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我们都无法摆脱人性本身的张力。我也希望那个咨询我的朋友,看到这里,能够得到启发:她要的或许不是看起来很美的工作,而是一种终生就业能力。我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时候跳槽的问题,有人说三年、五年、七年之痒,又说毕业后一年是跳槽的高峰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这些规律与人生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考虑,又如何安排,所以,这个问题我想提醒那些希望找到自己终生职业目标的人,趁年轻,最好在30岁左右,确定这一生做什么事情。这之前,你都可以东游西晃,多体验体验。(前提是,你要对得起自己的青春,每一份工作都要尽力去做。)但是,对于35岁左右的人,在一个“35岁以下”年龄歧视的人才市场,怎么看跳槽的事情?

很早看过卡耐基的一句话“人生四十才开始”——可不是,孩子上小学,自己能够自理的时候,至少10来岁吧,认识社会,积累经验,也至少要个五年、十年吧。或许有人说,80年后有人成功云云,如果这么比,我还可以说,三代出一个贵族,有人生下来就是百万富翁啊。人生开始不是说财富积累多少,而是你真正的自由和所谓的幸福状态找到没有。

写到这里,不由得回到年龄歧视的现实来——之所以中国有一个35岁的槛,与前些年的大规模下岗职工走向人才市场有关系,他们是被社会的力量逼迫,从依附状态走向社会的,他们中一部分人,仍然是寻求一种新的依附。我想,对于自己主动离开一个工作13年之久的单位的跳槽者,需要做的是,放下包袱,归零心态来开始自己的新的生命历程。

——为了自己四十才开始的人生。  

人生四十才开始

人活着,最大的感觉,不过是有一份持久的好心情。这份持久的好心情,既不是外面的条件给自己带来的,也不是他人主动送给自己的。虽然外面的条件或他人主动的表示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好心情,但事实上,制造自己好心情或坏心情的直接原因,在于自己如何对待、如何理解这些外在的条件或自己以外的人,而不是这些外在条件或他人本身。

 

 

 

 

 

正因为如此,虽然人们生活同一片天空之下,虽然人们生活在同一块大地上,虽然人们生活在一样的空气里,虽然人们同样地感受到严寒酷暑,虽然人们同样地经历着几十年或百余年的生命历程,虽然人们同样地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与生活的起伏,但人们依然是各有各的心情、各有各的感觉、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体会。无论这些心情、感觉、故事、体会如何,能够让自己的心情、感觉、故事、体会成为自己喜欢的那种,成为自己留恋的那种,成为自己乐道的那种,成为自己开心的那种,自己的人生也就算是很有意义了。

 

 

 

 

 

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日子、自己的人生,能够让自己感觉到有意义,应当非常好了。自己过着自己的日子,没有必要和他人的生活比较,也没有必要与他人的感觉比较,因为所有人的所有感觉都不可能是相同的,所有人的所有生活经历都不可能是相似的。当自己感觉到老了的时候,别人很难从自己身上找到年轻;当自己感觉到情绪低落的时候,别人很难从自己身上体会到情绪高涨;当自己认为需要相信别人的时候,别人很难从自己身上感觉到自信;当自己认为没有主意的时候,别人很难从自己身上感觉到自立;当自己把自主权交给身外之物的时候,别人很难从自己身上感觉到自主。因此,无论别人对自己有什么看法,都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自己表现出来的、在别人的心上形成的印象或感觉。

 

 

 

 

 

就算是最为直观的、年龄上的感觉,在明知岁月会给自己的脸庞带来皱痕的时候,干吗还要在意它呢?干吗要在意年过三十、年过四十、年过五十、年过六十、年过七十呢?岁月的流逝,并不是自己在意或不在意就可以改变的自然现象,为着自己无能为力的自然现象而过度的动心动情,除了让自己因此而平添更多的皱纹以外,实在看不出还有别的什么意义了。

 

 

 

 

 

说“人生四十才开始”,并不是指生命的起点,而是指心情与智慧的起点。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的起点,这是自然现象,这是任何主观努力都没有能力改变的客观事实。既然如此,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考虑这个问题了。而心情与智慧的起点,可以有无数次,只要自己愿意努力,就能在自己的一生之中找到无数个“新的人生”,无论是人生的开始,还是人生的起点。这种感觉,可以从时间、空间、事件、人员等不同角度加以证实或认识,由此便可以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人生的一个又一个新的高潮,一个又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

 

 

 

 

 

从时间上来说,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无论是自己独立而为的时候,还是与他人搭伴相处的时候,自己是什么角色,自己是什么身份,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自己应当做什么样的事情,自己应当履行什么样的职责,都应当十分明确,也应当十分清醒。有了这份“明确与清醒”,便能带领自己由一段时间顺利过渡到另一段时间,便能让自己体会到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开始自己一段又一段新的人生。

 

 

 

 

 

从事情上来说,人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的事情,无论是工作上的事还是生活上的事,无论是有预见的事还是突发的事,无论是喜欢的事还是不喜欢的事,无论是自己的事还是他人的事,无论是本地的事还是异地的事,无论是身边的事还是身外的事,无论是有利的事还是无利的事,每经历一事,就应当有所长进,就应当有所收获。即使没有现实的或世俗的收益,也应当收获经历、收获经验、收获经过,也应当体会到事情是如何开始的、是如何进行的、是如何结束的。即使体会不到事情的完整结果,也应当体会到事情发展到目前地步的感觉。

 

 

 

 

 

从空间上来说,只要活着,人们就会随时随地变换着自己的空间。即使没有变换自己的活动空间,也会变换自己的视觉空间,或是变换自己的思考空间,或是变换自己的知识空间,或是变换自己的想象空间。每变换到一个新的空间,每变换到一个新的地方,每变换到一个新的领域,就应当体会到一些自己不曾知道的事情,就应当体会到一些自己不曾了解的信息。因而,每经过一处之后,自己就应当获得一些新的启示,自己就应当能够带着前一处的经验,开始下一处的努力。

 

 

 

 

 

从人员上来说,无论自己愿意或不愿意,无论自己高兴或不高兴,无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在自己一生的经历中,每个人都需要认识无数个人。从自己的亲人开始,到自己的同乡、同学、同事、同志等等,所有自己可以接触到的人,都会有与自己开始的时候,也会有与自己结束的感觉。自己与任何一个人的直接交往经历,既是自己人生中的唯一感觉,也是自己心情感受中的唯一体验,自己交往的人越多,这种“唯一的感觉和体验”也就越多。既使在自己看来与不同的人之间的情感有许多相似之外,也必然存在着感觉上的细节差异,或是存在着情绪上的细微差别。因此,自己与任何一个人的交往,从开始到结束也罢,从起点到终点也罢,有可能是由陌生人变成不陌生的人,有可能是由不陌生的人变成陌生人。而这个起点至终点的距离,有可能是一瞬间的,也有可能是长久的,也有可能是一生的,也有可能是几世的。

 

 

 

 

 

在以上心情支配下,不只是说“人生四十才开始”,甚至可以说人生任何时候都有开始的感觉,都有结束的心情,就看自己有没有用心去感受,就看自己有没有用心去领悟:

 

 

 

 

 

一岁有一岁需要开始的事情,一岁有一岁需要总结的岁月;

 

 

 

 

 

十岁有十岁需要开始的感觉,十岁有十岁需要总结的体会;

 

 

 

 

 

二十岁有二十岁需要开始的情感,二十岁有二十岁需要总结的成绩;

 

 

 

 

 

三十岁有三十岁需要开始的经验,三十岁有三十岁需要总结的成就;

 

 

 

 

 

四十岁有四十岁需要开始的智慧,四十岁有四十岁需要总结的经历;

 

 

 

 

 

五十岁有五十岁需要开始的体验,五十岁有五十岁需要总结的资格……

 

 

 

 

 

就算是到了八十岁或者九十岁,也有刚刚开始的灵感,也有需要随时总结的故事。

 

 

 

 

 

因此,无论自己生活在什么年龄,无论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感觉,除了从自己内心世界寻找理解的原因之外,再也没有理由为自己的心情不好寻找理由与借口了:我为啥不乐观、我为啥不快乐、我为啥没有未来、我为啥已经老了、我为啥已经不小了?

 

 

 

 

 

只要自己能够用心去生活,只要自己能够用心去品味,自己就能够随时随地找到人生新的起点之处,自己就能够随时随地找到人生的开始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