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种田也幸福微盘:夜读晚清:帝国的死亡日记(长篇连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3:41:35
夜读晚清:帝国的死亡日记

文/西门送客      作于2007年春

总目录:

前言
一、1840:鸦片记 二、1851:太平记 三、1881:伊犁记 四、1883:战法记  
五、1894:甲午记 六、1895:割台记 七、1898:变法记 八、1900:庚子记  

前言:
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个问题难倒了不少学历史的朋友。英国的一个历史学家说过,历史书就应该成为小姐梳妆桌上的摆件,随手可以拿来翻翻。但如今的小姑娘们看到历史书,就像见了瘟疫一样,仿佛历史书已经发霉发臭。这些哑然失笑的事实,都从不同侧面折射了当前历史教育和研究的困境。国人显然不喜欢简单的庙堂史学和高深的学报史学,历史学家想做出既科学又艺术、又好吃又好看的学问,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这里说的晚清旧事,基本属于中国近代史的范畴。笔者一直认为,中国近代史很难说是从鸦片战争开始―------那只是历史学家给自己做研究留的一个小小方便。塞缪尔.亨廷顿曾在《文明的冲突》里指出,“每一个文明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并把自己的历史当作人类历史主要的戏剧性场面来撰写。” 国人面对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的确有太多的辛酸和屈辱,这也是我们难以平声静气的来讨论并评价这段历史的原因。毕竟,宽容是属于胜利者的,失败者也无法真正原谅那些胜利的侵略犯。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世界越来越小,文明的冲突也开始无处不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更为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在过去那场失败的竞争里,我们无法责备我们的祖先-----他们不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吗?他们绝不会意识到,他们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怪物,但他们还是顽强的抵抗着外来的力量――从马戛尔尼访问天朝到最后废除外国使节的跪拜礼,他们不是坚持了近80年吗?

过去的历史,很难简单的用“悲剧”两个字来形容。如果历史只是一出演出,那未免过于轻松而草率了。事实上,如果后代人只向看戏的话,他们是不会理解父辈的历史和苦难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要是我们不能从历史中发现它悲剧性的力量,我们迟早会被那可怕的历史力量所击败,并成为新的悲剧主角。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又该怎样责备我们呢?

从鸦片战争的开始到最后洗清民族的耻辱,竟然横跨了如此漫长的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07年中英双方达成了关于英国在十年之内彻底停止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协议,时间是近半个世纪。从1842年割让香港岛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时间超过一个半世纪。战争失败导致的有形耻辱被彻底清除了,但是,晚清七十年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精神创伤呢?也许这是我们至今都不能理性对待这段历史的原因吧。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培根又说,读史让人明智。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历史的往来兴替和是是非非,似乎和普通人无关。但细细想来,平凡的普通人其实也是大历史的小主角,他们同样可能成为太平军、义和团,甚至是红卫兵再世。哪怕是一只小小蚂蚁,也会在历史中留下微弱的痕迹。历史固然不能假设,但绝对有可能在异地异时重演。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中国的崛起令整个世界为之瞩目。笔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的日益强大,将使得国人能够重新正视鸦片战争后民族那一百年的苦难日子。我们的民族的确受到一时的挫折,但永远不会被击败。因为,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在不断的激励着,奋斗着,甚至鞭策着,让我们整个民族在抗争中进步,并在强大中学会包容。






此帖于07年8月24日
推荐至论坛首页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