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兔危机:收买与暗杀:破圈子的两大绝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5:52:46

   

 

  圈子秘笈

  ◎蒋介石的收买有三个特点:一是时机把握得准;二是收买对象选得准;三是不怕花钱,不惜血本。

  ◎蒋介石是一贯有暗杀传统和“精神”的。

  ◎所要暗杀之人,都是不能明杀者。分明自己就是凶手,却要站在死者遗像前,挤出几滴鳄鱼的眼泪;分明自己就是凶手,却要贼喊捉贼,发誓追查凶手。转移视线,嫁祸他人。蒋介石深谙黑社会圈子之道。

  ◎如果掌控的势力圈子对蒋介石这个圈主构成了某种潜在的威胁,那无论什么都会被视为异己排除,无论谁都会让其自然或意外消失。

  收买:“银弹”破圈子威力无比

  在长达几十年的圈子争斗中,蒋介石凭什么最终能够胜出、一圈独大呢?

  收买和暗杀,是蒋介石破政敌圈子的两大绝招。

  所谓收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在关键时刻,不惜血本出大价钱,收买敌方圈子中的关键人物倒戈、叛变,以达到扭转全局、大获全胜的目的。

  1928年7月,蒋介石以北伐已告完成为名,提出了全国裁军方案,并于12月在南京召开了编谴会议。蒋介石先鼓励冯玉祥提出方案。当冯玉祥提出的方案有利于自己,不利于他方的,蒋介石却不表态,只让大家讨论。结果冯玉祥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反蒋各方因此转向反冯。

  蒋介石又暗示阎锡山提出方案,阎提出的方案又不利于冯和他方,却同意为蒋介石专设一个辖区。冯对阎方案极为不满,冯、阎因此而交恶,互相攻击,先后离会,不欢而散。

  蒋介石见时机成熟,自己挑起冯、阎两圈争斗,以便从中渔利的目的已达到。于是,他主持会议通过了有利于自己的“准方案”。但由于冯及其他各方反对而难以落实。谁也不愿放弃地盘和真的裁军,各派新军阀圈子之间的矛盾因裁军而空前激化。

  会议上的唇枪舌剑,只是战场上血腥厮杀的预演。

  1929年3月爆发的蒋桂战争,拉开了新一轮军阀大混战的序幕。

  原来,桂系军阀借北伐之机已坐大,直接威胁着蒋介石的“统一”。除黄绍闳继续盘踞广西老巢,李济琛占领广东后方外,白崇禧已进驻华北,李宗仁坐镇武汉,控制西湖,桂系势力已大盛。

  对此劲敌,蒋介石自知硬拼未必能稳操胜券,便使出了破圈子的绝招——收买桂系主要将领。结果,李明瑞、俞作柏、杨腾辉等桂系大将,在巨额金钱面前,一个个倒戈,宣布拥护蒋介石的“中央”。强盛一时的桂系立刻土崩瓦解。

  蒋介石用金钱收买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同样,在接下来的蒋冯战争中,冯玉祥与阎锡山结成了反蒋联盟,沿平汉线和陇海线向蒋军发动了全面进攻,一时声威大震,蒋军节节败退,渐无招架之力。在此决定胜败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又使出了破圈子的绝招——收买。

  蒋介石采用釜底抽薪的办法,先收买了冯部两员大将——石友三和韩复榘倒戈。当冯玉祥知道韩复榘为10万元和河南省主席、石友三为30万元和安徽省主席而“背主”时,气得吐了血。蒋在二人宣布倒戈后,又不失时机地追加500万元的所谓“军费”给他们,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对冯、阎残部的进攻。

  同时,蒋介石又以出5000万元的“军费”和颁发全国陆海空副总司令的委任状,换来了一直在关外观望的张学良拥护“中央”,挥师入关,占领平津,直击冯、阎后背。至此,冯、阎已腹背受敌,溃不成军,全线大败。蒋介石对张学良此举大加赞赏,又送奖励1500万元,委张的部下为平津两市和河北省的“父母官”。奉系势力范围借机控制了华北北部,一度还扩展到山东、江苏一带,最大限度地坐收了渔人之利。

  蒋介石采用收买的绝招大破冯、阎军,也完成了名义上的“统一”。

  用金钱破圈子比枪炮更容易,更节约成本。 蒋介石的收买有三个特点:一是时机把握得准。在决战的关键时刻出手,让对手防不胜防,毫无反制的机会;二是收买对象选得准。像石友三、韩复榘、李明瑞之流皆为势利小人,见钱眼开,叛主弑主,犹如家常便饭一般,刚好被蒋介石所利用;三是不怕花钱,不惜出血本,让被收买者感到再无讨价还价的必要。比如对张学良,冯、阎也曾派人去拉拢,但仅能出的所谓“军费”只有区区50万,所能给的仅为“国府委员”(指阎锡山组织成立的、邀汪精卫为主席的北京政府),与蒋介石的条件一比较,张学良的意向如何,就不言而喻了。

  收买的成本即使再大,也比全面开战要低得多。所以,只要能收买关键人物,用金钱征服比与之直接交战不知要节省成本多少倍!

  蒋介石深谙此道,并每每得手。

  1933年,蔡廷锴、蒋光鼎等19路军将领成立了反蒋抗日的“福建人民政府”。

  蒋介石对此最惧怕的是,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反蒋大同盟的形成。因此,他先送蔡廷锴50万元的“军费”,未奏效。转而花重金收买19路军中的61师师长毛维寿、补充师师长张炎二人。此二人皆为见利忘义的小人,最终就是他们与蒋介石的“中央军”里应外合,彻底整垮了19路军。

  同时,蒋介石又不惜血本,花1500万元的代价换来了陈济棠的粤军保持“中立”,按兵不动。与粤军连为一体的桂军因此也在观望。这样一来,19路军就完全陷于孤立。起义时设想的,登高一呼,天下群起响应的局面根本未出现。一个个可能的反蒋抗日同盟军,都分别被蒋介石的“银弹”一一击倒了。

  在这场政治买卖中,蒋介石惯用的“掏心”战术——重金收买敌营中的主要将领倒戈依旧起到了决定作用。“福建人民政府”虽然声威强大于一时,但犹如昙花一现,很快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了。同时,蒋介石的“一盘棋”意识也发挥了根本性的保障作用。稳定了举足轻重的粤军就等于也稳住了其同盟者桂军,确保两广无虞,则福建一地孤立已援,自然难以持久。

  “银弹”在其中发挥了连锁爆炸性的作用,19路军被炸得一败涂地的同时,原本可能成为反蒋同盟的粤军、桂军皆成了蒋介石重金的俘虏,不仅皆作壁上观,还卑鄙地从中渔利,其根深蒂固的圈性尽现无遗。

  只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不顾同盟者的安危,忘记大义,是所有小圈子固有的一大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