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罗兰扮演者:南通从交通“末梢”迈向“桥港新时代”[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03:26
南通从交通“末梢”迈向“桥港新时代”[图] 2011-11-22 08:02:43       

  

即将通车的崇启大桥。  记者 许丛军 摄

    10月28日,江苏熔盛重工为巴西建造的矿砂船,缓缓通过苏通大桥驶向东海试航。每每凝望这幅巨照,熔盛重工的很多员工总要心生感慨:“熔盛能在短短6年内成为世界瞩目的造船企业,这座大桥功不可没!”

  苏通大桥拉近了熔盛与世界的距离,更让南通由交通“神经末梢”变为联通大江南北的枢纽城市。据统计,大桥通车以来,日均车流量已超过4.2万车次,最高峰突破8.5万车次,其负荷压力远远超过设计最高峰值。

  再过不久,连接沪苏两地的崇启大桥也将竣工通车,南通的区位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一个波澜壮阔的“桥港新时代”已经扑面而来。

跨越大江的牵手

   2003年6月,在中央、部省的关心和支持下,全长32.4公里、总投资达78.9亿元的南通首条跨江通道——苏通大桥终于在举世瞩目中开工。作为国家高速公路同三线跨越长江的咽喉要道,这项工程同时创最大跨径、最深基础、最高桥塔和最长斜拉索4项世界纪录。

  2008年6月30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终变通途。苏通大桥的正式通车,对于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打通我国东部沿海大通道,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无疑,苏通大桥对南通的影响尤其深远。大桥通车后,南通区位条件实现质的提升,一举成为上海一小时交通圈、经济圈、都市圈核心城市。因为这座大桥,南通开始书写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恢宏篇章,昂首进入波澜壮阔的“桥港时代”;也正因为此,南通的经济基础、发展环境、城市形象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一座历史名城开始踏上复兴之旅。

   事实上,一条过江通道并不能满足南通的渴求。就在苏通大桥逐步成型的同时,打造大跨度和多形态的过江通道成为决策层追求的新目标。随着崇启大桥的收官,南通朝着“南通”的目标又迈进一步。

  深秋。启东圆陀角。海天一色。

   站在高高的江堤上西眺,只见一条“巨龙”静卧波涛;南望,崇明岛则影影绰绰,仿佛伸手可及。

  这条“巨龙”,正是全市翘首以盼的崇启大桥。下月中下旬,这座大桥将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启东到上海的车程不足一小时。由于直接连通上海,崇启大桥将助力南通真正成为贯通南北、西进东出、江海河联运、水陆空互通的节点城市。

  从这个意义上审视,崇启大桥不仅仅是启东的,也不仅仅是南通的,它是重构江苏乃至长三角交通和经济版图的一座希望之桥。

   如果说,崇启大桥和苏通大桥是对外“主动脉”的话,那么南通境内的“大动脉”又何止这些。再过数年,崇海大桥、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将一字排开,与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共同组成沟通江南、辐射苏北的复合式运输大通道。

  一直以来,南通境内缺乏高等级航道。去年12月18日,连申线航道整治工程正式开工,南通高等级航道建设由此拉开序幕。工程建成后,长三角及江苏东部沿海地区将形成一条新的千吨级通江达海大通道。

  值得一提的还有铁路。

  最近几年,南通铁路项目全面开花。统计表明,至去年末,全市铁路建成正线通车里程达到142.7公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推进,南通在全国铁路网里的地位日益凸显。

腾飞,百年江港

  从先贤张謇在天生港码头打下建港的第一根桩起算,南通港已然走过107年的历程。回眸历史,这座百年江港有着太多的显赫:上世纪80年代建成长江上第一座万吨级泊位,90年代建成长江上第一座5万吨级码头。

  辉煌的历史往往积蓄创新的动能。

  早在新世纪之初,南通的决策层就立足市情,审时度势地作出沿江大开发的战略选择。自此以后,江港建设骤然提速,沿江成为南通冲刺腾飞的火热战场。

  如皋港一马当先。2003年,上海阳光集团与如皋签定全方位合作协议,提出建设船舶基地的设想,厂址就选择在长青沙岛东侧的江滩上。

  其时,长青沙深水岸线所剩无几,根本不能满足船厂的建设需要,除非在长青沙和泓北沙之间筑起堤坝,再造一条5公里的深水岸线;

  然而,上世纪50年代,国务院长江流域水利规划委员会就把长青沙划定为泄洪区,要在这里建厂,除非修改整个长江流域规划。南通人迎难而上,一面请来专家实地踏勘、研讨会商,一面兵分几路,向上陈述,向上争取。历经千辛万苦,南通的设想终于获得批准。

  2005年3月,国务院启动长江流域规划修编。年底,一个世界级的造船项目——熔盛重工终于正式落户。

  如今的如皋港,早已崛起成为一座产业聚集、物畅其流的现代化港城。熔盛重工也成为中国最大民营船企,并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级造船基地。

  秉承“坚持到底、永不言弃”信念的,又何止一个如皋港。“十一五”期间,以港口建设为龙头的南通沿江开发在230公里江岸线上全面打响。

  据统计,5年间,全市港口共投入项目资金95亿元,相当于“十五”期间的3倍。目前,全港生产性泊位总数达到110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3座,舾装泊位15座。

  自2006年以来,南通港连续6年实现货物吞吐量过亿吨。今年1到8月份,南通港已经完成货物吞吐量11393万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69万标箱。

  市港口管理局预测,如果保持现在的发展态势,“十二五”开局之年,南通港口货物吞吐量可望达到1.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有望达50万标箱。

从江港到海港的蝶变

  有大港者通天下。

  南通的决策层深看一眼,把江海联运当作一盘棋,在洋口、吕四等处精心弈下“海港”的棋子。

  的确,由于地处长江和沿海“T”字型经济发展带的交汇点上,有着“中国近代第一城”之称的南通有能力、也有义务肩负江海联动开发的重任。

  洋口港,过去默默无闻的小渔港,首先走上大开发的前台。

  11月8日,洋口港标志性工程—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以此为标志,洋口港临港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南通沿海开发全面驶入快车道。

  回眸洋口港的风雨历程,知情人无不感慨万千。因为,举一县之力开发深水大港,开我国在淤泥型海岸建深水大港的先河,创中国港口开发史上的奇迹。

  中石油江苏LNG项目于2005年开工建设。伴随着工程的推进,2008年洋口港区实现初步通航,南通因此结束有海无港的历史,国家沿海主枢纽港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

  放眼未来,洋口港将投建62个万吨级码头,其中2个为30万吨级码头。目前,12.6公里的黄海大桥、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的太阳岛、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一期、万吨级的重件码头、烂沙洋南航道已经基本建成。

  和洋口港一样,吕四港也承载着南通沿海开发的神圣使命。2003年9月,总投资250亿元、规划装机总容量440万千瓦的大唐吕四港电厂落户港区,吕四港开发迎来实质性启动。

  自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吕四港开发建设更是取得不俗的成绩:基础研究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推进有力,基础设施快速实施。南通的计划是,把吕四港建设成为江苏沿海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上海北翼工业拓展区、长三角地区大宗物资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大型石化物流基地。

    按照“一港十一区”的规划体系,南通沿江建有如皋、天生港、南通、任港、狼山、富民、通海、江海、启海9个港区,沿海有洋口、吕四2个港区。一个“蝶变”后的江海组合大港,正在成长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最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

布局临港产业“一盘棋”

  南通的实践表明,只有港产互促,才能共荣共赢。

  “十一五”期间,沿江、沿海港口的开发建设,推动着后沿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区加速崛起。南通规模较大的18个各类开发区(园区)中,有14个都临港布局。

   “十二五”开局之年,南通的临港产业依然延续着方兴未艾的态势。

  今年5月24日,第一艘LNG运输船阿尔雷卡亚号装载14.5万方液化天然气到港靠泊,接收站开始系统预冷和投产试运。6月9日即向西气东输管网试供气,比原计划提前8天,创国内LNG投产试运用时最短、试车损耗最少的新纪录。

  11月15日,装载着26万余吨LNG的萨姆拉号,驶入海况复杂的洋口港烂沙洋北航道,向西太阳沙液化天然气码头进发。

  这是洋口开港后接纳的第11艘LNG运输船,也是这个新兴海港面对的最大一次作业考验:“萨姆拉”全长345.328米,宽53.8米,吃水12.222米,即使在浩瀚的海上也显得十分魁梧,要实现安全靠泊,面临诸多技术难关。

  在海巡艇、拖轮的簇拥下,在众人的焦急等待中,“萨姆拉”一点一点朝码头进靠……

  LNG项目的落户并非个案。仍以如东为例,在11月8日举行的如东沿海经济合作洽谈会上,有34个超亿元超10亿元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达285亿元。

  对南通港来说,洋口港的每一步都在创造历史;而每一步的迈出,都意味着南通朝向“江海时代”迈近一步。

    紧紧把握气势恢宏的江海大开发,主动承接世界尤其是上海、苏南等发达城市先进产业的转移,南通的沿江、沿海两大产业带悄然隆起。目前,南通已基本形成纺织服装、船舶海工及重装备、化工医药、能源新能源及其装备、电子信息、轻工6大千亿级产业板块。

  其中,船舶产业已圆满实现千亿产值、千万载重吨的“双千”目标,去年造船完工量超过大连,南通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造船基地;风电并网发电装机容量居江苏第一,发电量占全省一半。

  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得腹地之广,聚产业之力。“黄金海岸”与“黄金江岸”优势于一身的南通,必将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一个胎动的“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必定给中国带来更多的精彩!

    记者管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