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速追杀3百度云盘:爱尔兰塞巴斯蒂安-巴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2:48:10

塞巴斯蒂安·巴里(1955- ),爱尔兰当代作家。曾以多本作品高踞英国畅销图书排行榜,2004年以小说《长路漫漫》入围布克小说奖最终候选名单,2008年其新作《秘密手稿》再度入围布克奖。

  作品简介

  年近百岁的罗珊·麦克纳蒂枯坐于爱尔兰一家精神病院,她在这里度过了大半辈子,无亲无友,甚至无人确认她的年龄。然而,精神病院即将关闭。面对巨变,罗珊避开照看她的格林大夫,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人生往事。而格林大夫也有写秘密日记的习惯。小说通过罗珊的回忆录和格林大夫的日记这两份“秘密手稿”,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爱尔兰秘史,其间交织着虐待、谎言、残暴、破碎的爱情和幻灭的希望。

  评语

  爱尔兰作家塞巴斯蒂安·巴里的小说新作《秘密手稿》通过一位长年关押在精神病院的百岁老人回忆录,讲述了二十世纪爱尔兰的社会变迁和观念的演变。小说语言优美,饱含诗意,故事以百岁老人的回忆录和精神病医生备忘录并列展开的复调形式,深入人物内心,直指其中的冲突和挣扎,反映了二十世纪爱尔兰的宗教与道德桎梏对人性的残害。


                   丽芙卡·戈臣(1976- ),加拿大作家,生于多伦多,为犹太后裔,幼年随父母移居美国。任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研究员,经常创作富有科学内涵的故事和随笔,刊登在《纽约客》《纽约时报》及《信徒》等报刊上,2006年获女性写作奖。《天扰》为其处女作,出版后广受好评。

  作品简介

  小说主人公是一位精神病医生,他在治疗患者的时候,自己的精神也发生了困惑和错乱,对于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份产生了无法摆脱的怀疑。小说扑朔迷离,使读者如入迷宫之中,深刻揭示了人类身份的不确定性,以及一部分人群在精神上特有的荒诞感。

  评语

  《天扰》是一部既诙谐又严酷的小说,通过探讨一个精神病医生神智混乱,无法分辨自己和亲人身份的心灵历程,揭示了人类精神和人类关系的神秘莫测。作者丽芙卡·戈臣直指人的心灵困惑,编织出一个个谜,其中交织着爱、渴望、感悟和复原等深刻主题。

                          安妮·埃尔诺(1940- ),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法国滨海塞纳省的利勒博纳。代表作有《空衣橱》(1974)、《位置》(1984)、《一个女人》(1987)、《单纯的激情》(1992)、《耻辱》(1997)、《事件》(2000)和《占领》(2002)等。

  作品简介

  本书是作者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和写作、在退休后经过充分思考和推敲的力作,也是对她以往作品的高度概括和综合,采用“无人称自传”方式,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时代演变,写出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一经出版即获法国杜拉斯文学大奖。

  评语

  安妮·埃尔诺的《悠悠岁月》,通过对从四十年代直到今天的一些照片的记述,采用她创造的“无人称自传” 这种前所未有的体裁,回忆了她在这一历史时期经历的特定岁月。作者把个人的私事与时代的大事融合在一起,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促使别人回忆,从而使这部自传成为整整一代法国人、特别是法国妇女的集体记忆。崭新的风格和出色的语言使《悠悠岁月》成为一部杰作,安妮·埃尔诺也因此当之无愧地跻身于法国当代第一流作家之列。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委员会

  致中国读者

  二〇〇〇年春天,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先到北京,后到上海。我应邀在一些大学里谈了自己的写作。你们的国家,中国,我在童年时就多少次梦想过的地方,我在想象中在那里漫步,在一些把脚紧裹在小鞋里的女人、背上拖着一条大辫子的男人当中。晚上,我常常以为看到了被夕阳映红的云彩里的长城。后来,与六十年代的少数法国人一起,我以一种抽象的、没有画面的方式,经常把它“想成”一种统率着十亿不加区分的人的政治制度。当然,在最近十年里,一些影片、纪录片、书籍,改变了我简单化的观点,但只有在这个五月的早晨到达北京的时候,这种由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杜撰、虚构的描述所构成的模糊一团才烟消云散。

  我在街道和建筑工地的喧闹中、在偏僻的胡同和公园的宁静中漫步。我在最新式的高楼旁边呼吸着平房的气息。我注视着一群群小学生,被货物遮住的骑车人,穿着西式婚纱拍照的新娘。我怀着一种亲近的感觉想到“我们的语言、我们的历史不一样,但是我们在同一个世界上”。我看到的一切,在卡车后部颠簸的工人,一些在公园里散步的——往往由一个祖母、父母亲和一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和我当时正在撰写的、你们拿在手里的这本书产生了共鸣。在中法两国人民的特性、历史等一切差别之外,我似乎发觉了某种共同的东西。在街道上偶然与一些男人和女人交错而过的时候,我也常常自问他们的生活历程是什么样的,他们对童年、对以前的各个时期有着什么样的记忆。我会喜欢接触中国的记忆,不是在一切历史学家的著作里的记忆,而是真实的和不确定的、既是每个人唯一的又是与所有人分享的记忆,是他经历过的时代的痕迹。

  我最大的希望是我的小说《悠悠岁月》——译成你们的语言使我充满喜悦——能使你们,中国朋友,接触一种法国人的记忆。一个法国女人的、也是和她同一代人的人所熟悉的记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今天的记忆,在各种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方面,比他们几个世纪里的祖先有着更多的动荡。一种不断地呈现一切事件、歌曲、物品、社会的标语口号、集体的恐惧和希望的记忆。它根据对从童年到进入老年的各种不同年龄所拍摄的照片的凝视,同样勾勒了社会的进程和一种生活的内心历程。在让你们沉浸于这些你们也经历过——也许不一样——的岁月的时候,愿你们能感到,其实我们完全是在同一个世界上,时间同样在无情地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