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委屈时怎样才能不哭:学习计算机应用到底有什么样的出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59:39
                                                 最佳答案 - 千与千寻                                                 其实学习计算机还是有很多出路的!!
你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如office,excel等等,会一点编程,你最起码可以做一个办公白领,如果气质好可以当高级秘书之类,风光无限,令人羡慕。
*你熟悉网络的话,可以做企事业单位的网管、网络维护、建网站等工作。舒舒服服的。
*你能熟练使用C++编程,熟悉操作系统,你可以成为专职程序员,熟悉底层软件你还可以成为系统工程师。是比较受累的活儿,但工资不低呀!
*你能熟练使用JAVA,可以处理面向对象的企业型的应用开发,公司企业WEB页面设计、INTERNET可视化软件开发及动画等,Web服务器手机上的JAVA游戏开发等等。很时髦的工作,工作时的心情很重要,哈哈!
*你若熟悉linux,完全可以在linux世界里自由竞争,你只需要一台电脑,连上internet以及一个好的头脑就足够了。你的linux战友们将会根据你的意见,你的代码和你的其他贡献来判断你的能力,不愁找不到工作,工作会来找你拉!
*你能熟练使用protel,可以找排线路板方面的工作,如设计PC机板卡等等。循规蹈矩,安安静静,与世无争,但不能干一辈子吧?
*你单片机熟,可以找单片机开发编程应用方面的工作。小企业,小产品多多,其中也自有一番乐趣。
*你对DSP有一定基础的话,你可以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或者数据采集、神经网络等领域谋求一个职位。将来一准是公司的栋梁之材啊!
*你若熟悉ARM,可以成为便携式通信产品、手持运算、多媒体和嵌入式解决方案等领域里的一名产品研发工程师。哈,一个新的IT精英诞生了!
*你熟悉EDA,能熟练应用HDL语言,熟悉各种算法,如FIR、FFT、CPU等等,同时掌握最新FPGA/CPLD器件的应用,把研制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用于ASIC。恭喜你,你马上可找到月薪上万的工作了。


   其他答案

这是一个"计算机盲=文盲"的时代了.
计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工作技能.
这样还要思考有什么"出路"吗?

如果你的子女没有深入钻研的兴趣,就学会一般应用可以了.

如果计划日后在IT业有所发展,那么硬件组装(硬件选配及系统安装),软件编程(VB,VC,Java,等等),网络维护(网页制作,局域网组建,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库(DB,SQL,Oracle...)等是必要选学的.

如果志在平面美学上,那么Photoshop,CorelDraw,3DMax等图象处理软件必须精通.

如果有心搞工业设计的,那么AutoCAD(工程出图), MasterCAM(数控制造), Pro/Engineer(Pro/E,模具设计)必须精通.

其实我国现今自主品牌的手机及数码产品等刚起步,对硬件上的开发人员资源的需求比软件上的多. 比如大型集成电路设计, 单片机等知识也很具有很高的价值含量.




                       



来源: 计算机工程系                                                                            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 老牌专业探索软硬结合的创新之路                                 高职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以下简称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发展成型多年,且广泛分布各高校的老牌专业,更需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挖掘自身专业特色,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有竞争性的人才。珠三角一带加工制造业聚集,智能家电、电动玩具等行业市场发达,迫切需要既有硬件技术基础又有较好的软件编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顺应这一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逐步调整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突出面向硬件的应用开发技术和硬件维护与维修技术,努力探索培养软硬件结合人才的创新之路。
               本文从市场需求、专业课程设置、教改措施及效果、深化教学改革方向等四方面谈论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特色。
                             一.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不能简单地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地开展市场调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以及本校的实际来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子信息技术是国家和广东省确定的优先支持和重点发展的领域,我省在这一行业的生产总值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粤港澳三地和泛珠三角区域更紧密经济合作关系的启动,更使这一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珠三角一带加工制造业聚集,电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每年需要大量的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高职层次技术人才。此外,随着社会对电子产品和办公设备需求量的增加,对电子产品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维修各环节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大。
               因此,转变教学思想,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建立适应广东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要求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体系,培养和塑造具备计算机应用软硬件技术知识结构和一定工程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既是市场发展的需求,也是业界多年的期待。
                            
               二.专业改革发展思路
               1. 教育服务于市场需求
               IT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广泛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产品,采取多层次、多角度办学。任何产业都有不同层次的劳动职位,IT行业也是如此。不同职位的人才需要不同的培养机构和培养方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IT人才的主要力量,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我国IT业所急需的金字塔底端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培训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其服务对象的产业结构、职业技能、岗位要求无缝对接。
               2. 计算机应用专业对应珠三角市场需求
               珠三角聚集了众多智能家电、电动玩具研发及加工制造企业,除了少数岗位需要高级研发人员外,还需要大量高职层次应用开发、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人员。而且因为这一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办公自动化设备及其配件生产经营、维护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依然非常庞大。
               面对实际市场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须培养有别于电子技术、软件专业的特色人才,出路就在于走软硬件结合之路:培养具有一定硬件技术知识、又有较好软件编程基础、熟悉单片机应用开发流程、熟悉办公自动化系统维护的复合型人才。
               3. 重新规划专业课程体系
               IT产业和电子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的壮大,产业内部也出现了诸多学科分支,同时也出现了部分交叉学科技术融合。然而我们的专业设置并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导致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市场对相关岗位的技术需求。只有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对现有的专业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有竞争性的技术人才,才能将人力资源开发成本降到最低。
               4. 产学研合作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完全靠学校的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相关企业合作,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从而提高师生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参与岗位实习,进一步熟悉岗位技能需求,掌握实践经验。
                             三.改革主要措施
               针对上述改革思路,为培养符合市场行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计算机应用专业制定了如下基本措施并逐步落实。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所谓“名师出高徒”,没有一批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要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是不太可能的。为帮助职业院校教师积累职业实践经验,提高新技术实践能力,加强教师教学指导能力,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教师培训,同时促进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加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此同时,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实教师队伍:聘请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聘请 IT 企业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才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等,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针对目前珠三角区域对计算机系统维护维修人员的需求,计算机系组织教师参与计算机硬件技术与维护师资培训,并且安排教师去电脑维修公司学习实践,计划引入信息产业部组织的“计算机硬件技术与维护工程师”培训考证内容,聘请电脑维护维修工程师合作指导学生硬件维修技术。
               2.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知识与能力需求为依据,实行模块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就业适应性。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划分为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保证实践教学学时达到25%以上。
               2.1 课程设置三条主线
               本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的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方案始终围绕以学生的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为主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的工作能力,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有针对性将所学课程组织为三大模块: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能力模块、计算机专业技术与应用能力模块。
               计算机应用方向课程设置根据满足职业需求的原则,如图1所示,分为三条主线,每条主线都包括该发展方向由浅入深的知识点,分别代表硬件技术与应用、软件编程及应用开发、网络管理与维护方向。其中单片机应用开发、网站设计与维护都需要良好的编程基础,使得三条主线可以有机地融合。
               (详情见“计算机应用专业2005年课程设置计划”)
              
              图1 课程设置结构               2.2 微机原理课程讲述单片机原理
               以前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一般是当学生进入大三毕业班阶段而开设的专业技术课,大二下学期开设的微机原理课主要介绍8086等早期机型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内容。配套实验箱接口为ISA接口卡,不能与实验室现有PC机连接,而且支持实验类型主要是验证型实验,不利于启发学生了解微机工作原理,教学效果有限。而且单片机结构组成与PC机有较大不同,因此后续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难以在此基础上作应用开发方面的综合练习。
               基于上述原因,从2004年9月开始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微机原理课教学内容变更为讲述单片机原理,开课初期任课教师即向同学展示简单的单片机控制实体,增加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这一阶段重在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熟悉面向硬件的编程特点及相关开发工具。进入大三阶段学习单片机应用开发则以介绍接口技术、小型应用系统综合开发思路为主,要求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开发一套基本完整的应用系统。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可以把程序编写出来,但有的学生可以很快将程序运行起来得到正确的结果而且程序的模块化很强,可读性很好;而有的学生却花了很多的时间才得到正确的结果并且程序也基本上只有他本人才能读懂。因此后一阶段教师把讲解的重点放在如何编制模块化强、可读性好的程序,另外重点讲解如何调试程序,如何增强程序的容错性,提高系统抗干扰性。
                                           3.改革实践环节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硬件类课程,往往采用传统验证式实验模式:教师给出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电路,学生按部就班地搭建电路,验证书上给出的理论。学生普遍反映枯燥乏味没有兴趣。
               3.1 形式多样,提升整体素质
               硬件类课程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期初展示一些趣味电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探索的欲望。实验内容尽可能安排趣味电路制作,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修改设计,发现问题,分组讨论。对有疑问或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由辅导老师统一解答。
               3.2 因材施教,鼓励创新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有创新设计思想,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可以免做普通实验的内容,安排难度较大的实验课题或学生自定课题,要求他们自行拟定设计方案,实验室提供所需的特殊器件。
               3.3 分层次组织实验内容
               对于“微机原理”课程实验可分为基础型实验和提高型实验两个层次,重在帮助学生了解系统组成、工作原理,熟悉相关应用软件。
               而“单片机接口技术”课程实验则分为基础型、提高型和综合应用型,如下图2所示,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实践练习,掌握常用开发工具和软硬件调试方法,具备一定的应用系统开发能力。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期末根据学生实验的综合能力进行成绩评定,考试方法采取实验与笔试相结合,平时实验成绩与现场实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              3.4 重视对学生的专题培训引导              这方面的举措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针对本专业不同发展方向,当前发展新技术新课题等,组织老师不定期举办知识讲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2)鼓励学生围绕所学课程自定题目,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该课程前沿技术或最新应用等资讯,整理成新技术专题报告文档,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并加以分析整理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              为了切实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及早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计算机系与实达锐捷网络、神州数码等公司合作,建设了实达网络和神州数码ERP两间挂牌实验室用做学生实验开发和对外培训。另外还与包括南海软件科技园区、华工信息软件集团以及浩瀚科技公司等多家有实力的IT企业签署实习基地协议或合作协议并付诸实施,取得可观的校企合作成果。 (详情见“计算机系合作基地----合作企业情况”)                            一. 改革实施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专业改革,计算机应用专业逐步确定了软硬件结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特色,硬件类课程逐步摆脱纯理论教学模式,注重实用性,实验环节占到课时比例的25%以上,部分课程甚至高达40%,实验内容也由传统的验证型转化为验证、改进、创新相结合,学生对硬件课程的理解接受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部分学生甚至要求加深加宽硬件类教学内容,并且能独立开发小型的应用系统。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已经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机构,如成立以行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顾问委员会;设立实验实训管理中心和实习基地工作领导小组;校企联合组建科技研究与开发中心等。计算机系教师在参与企业项目合作开发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不仅自身实践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也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实用的信息。此外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高职教材的编写或提供编写资料,使教师了解了企业生产实际和各个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教材的编写内容更具有针对性。(详情见“以行业为依托,走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之路”)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遍布珠三角地区,不少人成为行业或企业的技术骨干。最近几年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 (详情见“ ”)              二. 专业发展趋势              计算机应用专业将继续推行软硬件结合的专业特色,在今后的专业改革道路中,将从改善课堂教学环节、课余辅导环节、校外实践环节等方面着手,为培养适应企业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而努力。              1.增强教学互动,改善课内实践              针对各发展方向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课题、网上发布的新专题,定期安排学生上台讲解。要求学生在讲课前认真备课,翻阅有关资料,疏理知识,力求讲解浅显易懂。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又使"小老师"们在与大家交流与探索中,知识得到由浅入深,由粗到精,进而达到质的飞跃。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学能力。              压缩教师主讲内容和时间,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提问、分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选择教材、组织课堂实验、课程设计时整体考虑三年内相关课程内容的延续性,使前期的理论教学、基础实验、分模块实验真正成为后续专业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后续的综合课程设计则要求达到锻炼学生开发小型而完整的应用系统的目的。              2.组建兴趣小组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自由组合形成兴趣小组,选定合适的任课老师担任辅导员,辅导员根据发展方向系统安排由浅入深的课题,小组成员也可自行选定题材,系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对兴趣小组成员开放,老成员定期检查其他成员工作进度并给以必要的辅导,小组讨论不能解答的问题请辅导老师指点。              3.深化产学研合作              首先,在考虑专业课程设置时,请专业指导委员会顾问给予指导,组织教师编写教材时加强与知名出版社的合作。              其次,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同时引入企业项目(或以之为参考)作为课程设计内容,进一步缩短学生技能与企业需求的距离。对实习效果突出或实验课题完成较好的学生可以考虑免考,并给予较高的成绩   。              第三,聘请企业技术工程师不定期为学生安排讲座或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第四,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项目合作,委派教师进修培训、去企业实践。               目前计算机系在广东乃至全国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最近几年计算机系紧紧围绕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办学,努力办出高职特色,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学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和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计算机应用专业也将在推进软硬件结合的专业特色道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