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恢复上次正确配置:怎样让你的调查报告出彩、耐读、够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53:08

  调查报告是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由于它具有语言平实、内容客观、结构简明的特点,使得它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可读性不强。其实,笔者认为,如同深奥的道理也要通俗化才能让人接受一样,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文,也应当增强可读性,即把调查报告写得出彩、耐读、够味,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新情况、新事物,科学分析新矛盾、新问题,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研究。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到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调查报告何以出彩

  何谓出彩?作为调查报告,出彩之处贵在标题能引人入胜,观点能发人未发,分析事物视角新颖,能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欲。具体要做到:

  标题要简洁精练。这里的标题包括文章的大标题和文中段落的小标题。“题好一半文”,大标题可以说是文章的眼睛,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具体来讲,它可以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文章的大致内容等等。如《参与市场要有成熟的市场意识》、《拓宽创牌渠道 打造品牌强市》表明了文章观点,《农民闯市场的十大趋势》、《当前影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几个问题》表明了文章要阐述的内容。大标题是否简洁精练,可以说,直接决定着能否吸引读者、并让其愿意读下去。文章内部的段落标题也要做到简洁凝练,以增强可读性。当然也不能只为追求可读性,而一味去强拼硬凑,哗众取宠。要做到标题的简洁凝练,关键在于能对所覆盖内容进行贴切、精当的概括,能揭示事物的主题和核心矛盾。《千村调查:村官眼中的农村改革发展》(《光明日报》2009年6月4日11版)一文,在揭示“村官眼中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多重制约问题”时的几个小标题分别是:“土地分散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制约”、“农民的素质能力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建设现代农业需要有完善和强有力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分别揭示了现代农业面临的土地、农民素质、社会服务等三方面制约,虽没有追求标题的工整、对仗和排列的整齐,但做到了简洁精练,并直接揭示了问题的核心。

  抓事物特点要见微知著。经济社会气象万千,复杂多变,不善于观察思考的人对诸多社会现象可能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谈不上有深刻的思考与领悟。调查报告要凸显精彩之处,则应该对所调查事物有深刻的揭示,善于发现新问题,捕捉新矛盾,揭示事物新特点,反映事物发展新动向,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滴水观世界。《当前农副产品增产减收的表现、成因与对策》一文,作者在对当地历年农副产品生产情况充分调查后,将当前农副产品增产减收的表现概括为“项目多、地域广、减幅大”三个特点,短短九个字,可谓简短精练,但又能够充分揭示事物发展现状及矛盾特点。《农民闯市场的十大趋势》(《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3期)将“农民闯市场的趋势”揭示为:由按指令计划种植向按市场需求种植发展,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分化发展等十个方面。在当时市场经济逐步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作者捕捉到事物新特点、新动向,观点可谓深刻、独到、时代性强。

  对策建议要发人未发。对策建议是辅助领导决策的点睛之笔,是一篇调查报告的重头戏,在文章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对策建议能不能赢得领导的赞赏,关键在于能不能发人所未发,建议是否新颖、独特、有价值、有可操作性。要做到发人未发,首先要紧扣地方实际,把握事物特质,增强建议对策的针对性;其次要把握学术前沿,翻阅报纸杂志,抓住事物研究的新进展、新思路,使对策建议有一定的前瞻性;再次要避免泛泛而谈、空洞无物,表达思路要明确具体,建议措施要切实可行。

  二、调查报告何以耐读

  调查报告的耐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读,即读者愿意读,并且能够顺利地读下去;二是经得起推敲,即文章分析透彻、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经得起读者的探究。具体要做到:

  文章立意要与时俱进。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价值所在。调查报告要产生让人耐读的效果,必须与时俱进,谋划确立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立意。首先,立意要符合马列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如果单纯地为刺激读者的脑细胞,而立一些另类、怪僻、反认知规律的道理,那将是立意的失败。其次,立意要符合时代的潮流。当今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目前,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并加以实践的是科学发展观,所以我们文章的立意就要紧紧围绕这个时代主题,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进行立意。第三,要符合国际国内发展的宏观背景。任何理论和实践,都离不开发展的现实背景,文章的立意只有遵从现实,才更有价值,更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事物分析要有理有据。调查报告的观点不论如何让人耳目一新,也都需要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作支撑,否则是站不住脚的,更不会得到读者的认可。在调查报告写作实践中,由于对事物调查得不够深入、不够仔细或对搜集来的资料研究不透,往往产生观点难以让人信服的现象。因此,调查报告要具有说服力,必须认真调查,深刻分析,从而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一是分析要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阐述,又要有具体事例,做到不以偏概全;二是论证要正反结合:既要阐述正面成绩,又要有反面不足,做到辩证客观;三是论据支撑要充分: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有典型事例,做到有理有据。

  说明问题要图文并茂。在调查报告写作中,要说明问题,有时仅靠语言,是不足以让人对事物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的,借助图表来辅助说明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要使文章图文并茂,必须认真考虑文章对图表的实际需要,可要可不要的则不要,不得不要的必须添上,做到以文生图,以图释文,文图相配。在描述分类的事物时,可以考虑用表格,让人觉得纲举目张,条理清晰;在描述事物的发展趋势时,可考虑用曲线图,让人对发展态势一目了然;在分析事物的构成时,可考虑用饼状图,让人感到权重分明;在描述事物不同阶段的对比时,可以考虑用柱状图,让人对事物的高下优劣一看便知。总之,服从于主题表达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图表,对于增强调查报告的耐读性有一定意义。

  三、调查报告何以够味

  所谓够味,一是文章的信息量大,让读者能够获取知识;二是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让人有所启发和借鉴;三是值得进一步品味和反复阅读。具体要做到:

文句要朴素大方。语句表达,直接反映文章的艺术风格。作为一篇好的调查报告,单靠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排比是无法让读者感到精神愉悦的。受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特点的制约,其语言风格务必做到朴素大方,以增强文章可读性。一方面,词语选择要精当,即词语选择要考虑反映事物的恰当贴切性,做到言简意丰;另一方面,句式选择要精短,即要尽量少使用修饰词语过多的长句,避免影响读者的理解。有时排比句固然可以增强文章气势,但对于调查报告来讲,用得过多只会弄巧成拙。此外,句子连贯要紧密。调查报告的语句在衔接上,要做到连贯紧凑,逻辑性强,经得起读者对文章语言的推敲。

  文脉要清晰严谨。文脉清晰严谨,即文章的思路层次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观点列举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如《加快金融创新服务中小企业》一文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的:完善体制,推进中小企业业务专业化经营;优化流程,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效率;创新产品,满足多样化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改进服务,探索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方案。从脉络看,文章分别从体制、流程、产品、服务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加快金融创新,其措施内容排列遵循了从宏观到具体、从内部到外部的逻辑顺序,文脉可谓清晰严谨。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在撰写调查报告时,材料安排布局要注意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分布,要分清事物矛盾的主次,把握好宏观与微观、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从而理出清晰的思路,形成严谨的文章脉络。

  观点要开放包容。任何调查报告,都是对某一时期、某一区域、某一事物在特定背景之下状况的反映和总结,其得出的结论必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必须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首先,要充分尊重事物发展状况的差异性,要结合不同类别的事物,提出符合各自实际的意见,避免人为地绝对化。其次,要充分认识事物发展的历史性,注意事物的不同阶段,提出符合事物发展层次的步骤性意见,增强调查报告的时效性。第三,要考虑事物发展的可持续性,使建议对策有灵活的操作空间,观点论述同事物将来发展能够有效衔接,增强调查报告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