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手术后多久能同房:五百金身罗汉图及介绍(201-30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44:18

 

文章发布:cecilia 发布于 九月 - 20 - 2009

第貮佰零壹尊:波罗密尊者 波罗密尊者,即济度罗汉。中天竺人,刹帝利种姓。   尊者十岁出家,学大乘教法,又学律藏,博通戒纲、心乐、禅思。十二年间刻苦攻读,手不释卷。学成后游印度各大名寺,寻访名师,他佛学精博,志在传教,亲率僧俗十人前来中国。路经突厥北面汗呆护衙帐,为可汗说法,深得可汗崇敬,并被挽留。唐武德九年(626),高平王使唤突厥,将其迎入长安,受到唐高宗的接见。高宗病逝后,太子继位,命尊者居兴善寺,主持翻译佛经,译出《大庄严经》三十五卷。贞观六年(632)冬,唐太宗敕命将所译佛经缮写十部,颁赐全国大寺,使之流传海内。次年,尊者于胜光圆寂,众弟子收其舍利,建塔于胜光寺供养。据《法华经方便品》,尊者救度群迷,化导众生证入觉悟之境界。   波罗密,又作波罗密多罗、波颇、波罗颇、迦罗密多罗,意译明知识、光智、究竟、到彼岸,度无极,指觉悟的境界。

第貮佰零贰尊:俱那含尊者 俱那含尊者,贤劫中之第二佛过去佛,过去七佛中第五佛俱那含牟尼如来。   尊者与人寿三万岁时出生于清净域。据《长阿含经》载,尊者曾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三万弟子参加。   俱那含,又作拘那含、拘那牟尼、迦诺迦牟尼、羯诺迦牟尼,意译曰金寂、金仙人。

第貮佰零叁尊:三昧声尊者 三昧声尊者,大梵天的变化身。梵名摩诃婆罗贺摩,意为清净、离欲。为佛陀的护法天神。与湿婆、毗湿奴原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创造神,合称为三大神,主宰三千大千世界,是世间众生的创世神。   据传,佛陀在灵山会上,尊者以金色波罗花献佛,并以身为床坐,请佛为众生说法。时佛陀登座拈花示众。大众皆罔然不知所措。唯大伽叶破颜微笑,于是他得佛印心,传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之正眼法藏。此即禅宗“拈花微笑”、以心传心的由来。尊者既是创造之神,同时却又是毁灭之神。能使世间安稳,万物兴盛;也可使世间灾难丛生,众生苦恼。他诚心诚意崇奉佛法,每当一代新佛出世,他首请转法轮。在佛陀出世后,他创造出古梵文教诲大众,功德无量,终成正果。   佛教有三界之说,其中欲界为具有食、色之欲的众生所居。欲界之上为色界,为己离食、色之欲的众生所居。色界众生为诸天众,又可分为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等。尊者即为初禅诸天之王,故又称“大梵天王”。传说,尊者口中生婆罗门,两臂生刹帝利,两腿生毗舍,两脚跟生首陀罗,四种姓制方才形成。   在佛教艺术中,常以人间帝王的形象出现,常和帝释天一起随侍于佛陀左右。

第貮佰零肆尊:菩萨声尊者 菩萨声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菩萨,梵文菩提萨埵的略称,意译曰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即追求成就佛果的大乘修行者。《翻译名义集》卷一引僧肇释:“菩提,佛道名萨埵,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又引法藏释:“菩提,此谓之觉,萨埵,此曰众生。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   尊者修持大乘六度,精进勇猛求大菩提,用诸佛道成就众生。

第貮佰零伍尊:吉祥咒尊者 吉祥咒尊者,稽诸史实,未必实有其人。吉祥咒,吉祥能持、邪恶不侵之义,故名。   尊者以救护众生苦难为自己的誓愿。尊者能在危难之时保护一切众生,夜间,如果众生遇到夜叉、罗刹、狂颠、厌蛊、萘枳尼、王贼水火等鬼怪为害,尊者便会前来保护众生。人行路受强盗拦截,或受深山中恶禽兽袭击,或路途艰险,途中饥馑,以及在大江河湖海中航行遇难,尊者也会前来救护。若受狂风暴雨之灾,霹雳雷电之害,天空星变,日蚀月蚀,人生疾病,尊者也会前来救助。他能保护众生,并使信众变得聪慧无比,智能超人。

第貮佰零陆尊:钵多罗尊者  钵多罗尊者,印度僧人。   五代十国时期,尊者于前蜀光天元年(即后梁贞明四年,公元918)自印度摩加陀国来到四川,自言行程九万九千三百八十里,时年二百七十岁。按,中印僧人交流往来从长安西行,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到中国,即多走西北路线。而尊者却从印度跨越古代所谓西南夷地区崇山峻岭到达中国,为经此路线到达中国的第一位印度高僧。   钵多罗、又作钵怛罗、波多罗、钵和罗等

第貮佰零柒尊:无边身尊者 无边身尊者,即无边身菩萨,居于意乐美音世界。   据《大般涅槃经》卷一载,尊者身躯庞大无比,每一毫毛孔里生出一朵莲花,每一莲花上有八万八千城,装饰着七种宝物。城内街道宽阔,两旁种植七行多罗宝树,花果茂盛,微风吹来,发出如天仙演奏的音乐。城内河中妙水盈满,清净香洁,水中有七宝船,众生在河中嬉戏、浴身。城中住宅如花园般美丽,宅内花香水净。城中各居住着八万四千个国王,周围又有无数臣民,丰衣足食,安乐吉祥。尊者威德无量,外道不敢歁凌众生。每当他出行时,大地都会发生六种震动;当他与其它众菩萨同堂而居时,其它众菩萨便会暗然无光,神通力消灭。(五百罗汉)

第貮佰零捌尊:贤劫首尊者 贤劫首尊者,即贤劫菩萨   据说佛陀在一次法会上念诵了过去无数诸佛念诵过的咒语(即“善治七十二种病忧恼陀罗尼”、又称“拔五种阴无明根本陀罗尼”),并命尊者和弥勒菩萨在末来向大众宣说此咒。可以使众生永不犯诸恶,除尽一切烦恼。咒文如下:“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迦,南无摩诃梨尊者毗阇罗阇、蔼咄陀达陀、娑満驮、跋阇罗翅、陀罗崛萘誓萘、遮利遮利、摩诃遮利吁摩利吁摩勒翅悉耽鞞闾鞞、阿阎鞞利究(匊/匊)翅萨婆罗尼翅阿扇提摩俱梨应诣吁弥吁弥吁摩吁摩婆祸呵。”

第貮佰零玖尊:金刚味尊者 金刚味尊者。即金威力菩萨。是佛教的保护神。居于妙高山顶三十三天帝释宫中的最胜楼阁。   据《佛说境界摄真言经》载,尊者己具备佛的种种智能,威力最强,为诸金刚中威力最强劲者,被喻为最胜上味。能证入一切如来观察智大瑜珈,具无量神通,能随心所欲,变化自如。尊者能随众生所愿,巧妙地施展神通使其各遂其愿。同时他又嫉恶如仇,凭借自己的无量神通降伏世间恶魔及外道,为保护佛法而建立了无量功德。

第貮佰壹拾尊:乘味尊者 乘味尊者即乘味禅尊者。唐代高僧,荆州人。乘味,圆通方便之义。   尊者博学多闻。精研佛典,德行高淳。为了深究佛学真谛,与同州禅僧法振禅师、梁州禅僧乘如禅师一起,由海路前往印度。在折返途中,圆寂于瞻波。能按众生之差别,不生搬硬套佛法佛理,灵活方便地启迪,使众生能达到觉悟境界,从而获致证果。

第貮佰壹拾壹尊:婆私咤尊者 婆私咤尊者,为佛陀弟子。为虚空藏院千手观音之左胁侍者,乃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于密教中,位于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之东方。   尊者生于婆罗门种族。传说为印度吠陀时代《梨俱吠陀》第七卷赞歌之作者。原为邪见外道,自命不凡。执一切觉、草木有命之邪说。据《大智度论》卷三载,得罪后全身陷没地中。据《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一谓,尊者从地狱出,位列佛陀法会,受佛陀教化。后改恶从善,归依佛法,证阿罗汉果。   婆私咤,又作婆悉咤、婆四咤、缚斯仙、婆斯仙、婆薮仙人。略作婆私、婆咤。意为最胜、无上。系七大仙、十大仙之一。又据《杂阿含经》卷四十四、《毗婆子沙论》卷一二六载。有婆罗门女名婆四咤,因丧失六子而神智狂乱,祼露形体奔窜于路上,与世尊相遇后,神智随即清醒,进而听闻四尊说法,乃证果位,二者或为同一人。

第貮佰壹拾贰尊:心平等尊者 心平等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心平等,指证诸法平等之理,于一切众生,不起怨亲等差别之见。   佛教认为,人在忏悔时应起七种心:一、生大惭愧心;二、恐怖心;三、厌离心;四、发菩提心;五、冤亲平等心;六、念报佛恩心;七、观罪性空心。所谓冤亲平等心,即于一切众生,无冤无亲,同起慈悲无彼我之相,平等救度。尊者遵循佛祖教导,对待冤贼仇敌和父母亲属一视同仁,发大慈悲心,普度众生。因此他的佛性修习己达心性完全平等的境界。

第貮佰壹拾叁尊:不可比尊者 不可比尊者,据《佛名经》载,己获佛的果位。不可比,指佛的德行是不可比的。   尊者遍行世间,广说佛法,劝导众生弃恶从善。他告诫众生不要离开善良的朋友,远离诸佛和诸大菩萨;邪恶的势力犹如鱼钓上的饵料,引人误入魔途如蛾赴火。今世多行善事,转生会有好的报应,否则就会沉入无边苦海,为罗刹鬼所吞食。天资聪颖者也要行为谨慎,否则只会自寻烦恼;若一心追求自身的利益,聪慧的心灵就会被乌云所遮盖。众生若自身即将获得解脱时,仍要具有佛一样慈悲的心性,救助那些处于痛苦之中的人们,不可有片刻的犹豫。众生遇见不可比尊者可获得极大力量和无边的幸福。

第貮佰壹肆尊:乐覆藏尊者 乐覆藏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佛教认为,修行佛法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止,可使身心愉悦,获得出家乐、远离乐、寂静乐、菩提乐、涅槃乐等五乐。世间众生多惑业烦恼,出家达道,可永断此苦;远离欲界之爱欲烦恼,可生禅定之乐;澄心寂静,可发深妙之乐;成无上道,可于法界得自在之法乐;离生死之苦。可入于无余涅槃,获究竟寂灭之乐尊者出家修习禅定,经历了自初禅以至涅槃的过程,体验了每个禅定阶段的妙乐。

第貮佰壹拾伍尊:火焰身尊者 火焰身尊者,即火焰身菩萨。密号常住金刚。为佛教五大明王之主尊。   尊者能自出猛火,降伏异端,在佛教密教中,大日如来是一切诸佛的总体,不动明王是一切诸佛的教令轮身。不动明王奉行大日如来的教令,表示出忿怒形相,他能念动真言,施展神通力。显现出种种变化身,降伏世间的一切恶魔,收服世间的一切外道,不动明王在密宗中极受推重,享受多数的祭祀,祈祷他降伏罪恶,保护佛教普降爱敬,钩如亡魂。   尊者保护佛法,功德具足,虽然早在大日如来莲花台前已经成佛,但他要作大日如来的童仆,供大日如来役使,所以又称之为不动使者。   尊者名不动明王,又作不动使者。此尊与第125尊不动尊者同尊,可互参。

第貮佰壹拾陆尊:颇多堕尊者  颇多堕尊者,全称宾头卢颇罗堕,据《妙法莲花经·序品》载,日月灯明佛之俗姓即为颇罗堕。宾头卢突罗阇原为拘舍城优填王的大臣。《法住记》所列十六罗汉之第一尊。   据《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载,他本是跋蹉国拘舍弥城优陀延王宰相之子,自幼聪明博闻,出家学道,修得罗汉果位,尊者以神通见长,据《十诵律》等载,佛陀在王舍城时,树提居士将一木钵高高悬起,并声言若有沙门能不用梯杖取下此钵,钵便归其所有。尊者即入于禅定,借神通力腾空而起取下木钵,佛因他在未受戒人众面前妄自显弄神通,不准他入于涅槃,命他率一千阿罗汉常住西瞿陀尼洲,为众生广植福田。   相传东晋高僧道安梦见尊者,因不得入涅槃,住在西域,愿相助弘传佛法,请以饭食供养。因此在佛教寺院中,常将尊者之像供奉在食堂中,称之为圣僧。苏东坡有赞曰:“白氎在膝,贝多在中,目视超然,忘经与人,面颅百皱,不受刀箭,无心扫除,留此残雪。”   颇多堕,又作颇罗咤。印度古代婆罗门六姓之一,或婆罗门十八姓之一。意译利根仙人,辩才、満、満正。

第貮佰壹拾柒尊:断烦恼尊者 断烦恼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佛教认为,世间众生之苦,皆源于烦恼。由烦恼而做出诸多恶业,前世恶业之因,报为今生之苦,世世转生皆苦。尊者善于断除众生的烦恼,他告诫大众:烦恼切断了众生的慧根,是一切众生的怨敌。世人由于愚痴贪味,做出许多恶事,其后果如同激流的江河将众生漂入生死大海不能得救,系于生死地狱不能逃脱。尊者劝导众生皈依佛法,增益佛性,可使心性清净烦恼不生,洗涤掉往世造就的无量恶业,增益善心,永获解脱。世间烦恼众生祈祷尊者,可清除烦恼,心静情寂,视名誉财利如浮云,一生安乐自得。

第貮佰壹拾捌:薄俱罗尊者 薄俱罗尊者,因像貌端正、身材伟岸而名。修行八十年未曾病,从未服过一粒药,寿命极长,又被称作“长寿第一”。   据说,尊者因将一枚呵梨勒果药布施,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受天人福乐,他最喜兀,修道八十年,从不为人说法。阿难问他:“你为什幺不为人说法呢?是不是因为没有辩才,缺乏智能?”他说:“我既不乏辩才,也不乏智能,只是喜欢安静,不喜热闹,才不说法。”故又被称为:省事第一“。他自出家修道后,从不偃卧而眠,始终结跏趺坐,未曾倚树。   薄俱罗,又作薄拘罗、薄罗婆拘罗、缚矩罗、波鸠蠡。意译曰善容,伟形。

第貮佰壹拾玖尊:利婆多尊者 利婆多尊者,《首楞严经》称他为“坐禅第一”。   尊者原为一老鬼,因与一少鬼吃一死人而发生争吵,后为一僧人点化,得罗汉果位。据《智度论》载,有一个匆匆赶路的人,夜间未能投宿客点,借住在一所外教的神庙里。有一老鬼扛着一具死尸也来到此庙,想吃掉充饥,随同进来一位小鬼,打算夺走死尸吃掉,双方争执不下,就请行路人为他们作证,行路人暗想,我说实话亦死,说假话亦死,宁肯说实话去死也不说假话死。于是,他作证尸体是老鬼扛来的。少鬼大怒,当即把行路人吃掉,只剩下头和两手两足。老鬼认为行路人为自己丧生,心生惭愧。便把少鬼吃剩下的头和手足换在自己身上。天亮后,老鬼来到一座佛教的寺院门前,向寺僧询问:这头和手脚是我自己的呢,还是别人的呢?寺僧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对他说:世上万物多是水、土、风、火四大组成,这个头及手脚与身体有什幺区别呢?老鬼感悟到佛理深奥,无所不包,遂入寺为僧,发愿行善,饶益有情。   利婆多,又称离婆多,假合和。此尊可与第275尊互参。

第貮佰贰拾尊:护妙法尊者 护妙法尊者,即慧远(523-592)隋代僧,俗姓李,敦煌(甘肃)人。   尊者十三岁随沙门僧思出家,后博览大小乘经典,习《四分律》,后专事法上,尽学余部。未久,携学侣迁回高都(山西晋城)清化寺,四众合建讲堂。后值北周武帝灭佛,敕命废经毁像,并令沙门还俗。众皆莫敢抗谏,尊者独挺出与帝辩驳帝卒灭佛法。尊者乃隐汲郡西山,诵《法华》《维摩》等经,以期遗法之不堕。   隋立,尊者于洛邑大开法门,远近望风来归,为文帝所重。曾数度应召亲临御席,后居兴善寺。未久又另移居净影寺,专事讲学,故又有“净影寺慧远”、“净影”之称,以别于庐山慧远。开皇七年(587)敕为大德,十二年入寂,世寿七十。尊者属地论宗南道派,晚年又就昙迁禀受摄大乘论,博综当代诸学,亦精通文理,世称释义高祖。着有《一切经音义》、《大乘义章》、《大涅槃经义论》、《十地经论疏》等二十部余卷,被视为佛经注释家泰斗。   护妙法尊者,又称隋远、小远、大远、北远。

第貮佰贰拾壹尊:最胜意尊者  最胜意尊者,即最胜意菩萨。尊者的誓愿为最胜、最乐、最善、最高妙,故名最胜意。   不仅身心清静,功德圆满,而且还常住世间,广化众生,多行善事。增益佛性。他心怀慈悲,助救众生脱离苦难从未间歇,劝导众生灭除罪恶,引导众生排除修行道上的障碍。他劝导世间帝王及权贵要多行善事,因为生死轮回注定其终有尊极福尽之时。如果今世作恶多端,来世可能转生牛背上的咀虫;如果治国懈怠无功,犹抱石沉渊,求得出头之日实在困难。尊者劝说世间平民百姓多行善事,种下的罪恶终会在轮回转世中受到报应。

第貮佰贰拾贰尊:须弥灯尊者 须弥灯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须弥,山名,译作妙高山、妙光山。须弥灯是须弥山王者的名号,居东方三十六恒沙国须弥相世界。   据《阿弥陀经疏》云:“须弥灯者,须弥云妙高,妙则三智圆融,高则超过因位,灯则喻三智遍照也。”所谓须弥,即声闻缘觉之智、菩萨之智、佛智“三智圆融”。“三智圆明”。兼容相含,普照众生。又据《阿弥陀经义疏》云:“须弥灯者,山灯,即喻法、报二身、无量精进,从行为名,方便度众生,未尝暂懈。”法身亦即佛身,报身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尊者先天者有如来藏,以自己的法力精勤不懈地普度众生通往佛土,遂证得阿罗汉果。

第貮佰贰拾叁尊:设特伽尊者 设特伽尊者,即摩诃目犍连,简称目犍连、目连,佛祖十大弟子之一。能神足轻举,飞行十方,人称“神通第一。”   传说,其父为古印度摩竭国有一富翁,名富相,十分敬重僧尼。但其母青提夫人却视僧尼为仇人,死后堕入阿鼻地狱。尊者在舍利弗带动下,投奔佛祖,修得罗汉果位后,在阿鼻地狱,见她日日遭受锉腰锥背、刀刺火烧诸种苦刑,形容憔悴,切骨痛心,乞来饭食喂哺,未及到口,即变成灰炭,目连求救于佛陀,佛陀授意目连在七月十五日延请十方僧众广设盂兰盆会,超度众饿鬼,使其母脱离地狱。现今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寺庙中都要举行诵经法会,僧尼诵经,施放焰口,救拔孤魂,即源于此,尊者后为婆罗门外道棍击而死。

第貮佰贰拾肆尊:弥沙塞尊者 弥沙塞尊者,为优波鞠多的五个弟子之一,创化地部。   据《玄应音义》卷二十三,“此罗汉在俗为王国师,匡为土境,故名化地;今人佛法,佛法如地,又匡化之。故以名也”。又据《拾毗尼义钞》载,尊者总是身穿一件青色袈裟,他对佛教经义精研覃思,理解深妙,“禅思入微,究畅玄旨”。   弥沙塞,又作弥沙翼,弥喜舍娑柯,意译化一、化地、不着有无观。

第貮佰贰拾伍尊:善圆满尊者 善圆满尊者,佛祖著名的声闻弟子。原为古印度输波罗伽国最富有的商人。   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经》卷四载,古印度输波罗伽国有富贵长者名自在,有四子。幼子名圆满,见其史出海经商,也蒙发出海之念。父以其年幼,让他在城内经营店铺。尊者不欺不诳,生意兴隆,获利颇丰。自在死后,尊者未分得遗产,艰苦度日。一天偶然得到一根牛头檀香木,为输波罗伽国王出四亿两黄金购买以治热病,圆满用三亿两买进一批货物,转手获得比原价高三倍的利润;又六次出海,次次安全返回,增殖财富不可胜计,成为全国最富有的商人。一日,尊者闻乔答摩王子捐弃王位,出家为僧修得正果,便亲往给孤独园听佛陀说法,在佛法启示之下,毅然舍弃家产,剃度为僧,做出种种功德。

第貮佰贰拾陆尊:波头摩尊者 波头摩尊者,即波头摩菩萨。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十七云:“波头摩者,此云亦莲花,身心如莲花,净无尘垢。”可见,尊者在无数动中供养无数诸佛,勤修不懈,身心俱净,已成正果。他还具大慈悲心肠,希望众生皆得度脱。《菩萨璎珞经》卷十四曾载,佛陀成佛后在法乐讲堂,尊者曾到法乐讲堂劝请佛陀说法以度众生,其言如下:“沉翳生死,流转五道,唯愿世尊开甘露门,久饥虚者得蒙济度。”

第貮佰贰拾柒尊:智慧灯尊者 智能灯尊者,即智能灯佛。智能能破愚疾之暗,故譬之以灯。   佛陀佛得道前,曾经有过相当多次数的转生,次次转生,都积有功德,最后所积功德无量,才恒得正道,获得佛果。佛陀的前世身曾转生在一个名叫善化幢灯的世界。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载,善化幢灯世界有六千万亿众生,诸佛相继在此世界出世,教化诸多的百姓。当时,尊者恭敬地供养诸佛,智能灯佛是那时的第十尊佛。智能灯及其它诸佛受到佛陀前世身的供养,都对他予以加持,佛陀的前世身从智能灯佛处得到了智能和力量,在修佛的道路上又有所成就。

第貮佰贰拾捌尊:旃檀藏尊者 旃檀藏尊者,即旃檀藏菩萨。旃檀是一种树,能发同浓郁的香味。   尊者身散异香,具大功德。据《菩萨璎珞经》卷四十载,尊者曾于佛陀刚成佛时,在法乐讲堂劝请佛陀讲法传道,以使众生脱离苦厄,说:“五浊鼎沸世,不识真正法,慧日既以降,惟愿除暗冥。”可见旃檀藏菩萨对人世间的污浊丑之事早已心怀忧虑,他希望凭借佛法的威力予以扫除,就象太阳升起,黑暗消失,世间一片光明祥和。

第貮佰贰拾玖尊:迦难留尊者 迦难留尊者,稽诸史实,未必实有其人。迦,释意为业作,指芸芸众生耕种收获,繁衍不息于世间。   尊者出家之初辛勤修练,俗心渐远,佛心日进,已领悟到清净空寂,无忧悉无烦恼的乐趣。偶尔回首世间,众生虽有贫乏之困,病老之苦,离别之思,然而邻里之间亦有人情交际,家庭之中妻子儿女亦有天伦之乐,不免有思尘还俗之想。尊者心寂清静,冷眼旁观,三千大千世界,无非生老病死,往复轮回,苦不堪言。世人虽有种种乐趣,然而凡夫俗子举足动步无非是罪,难免后世转为畜生、饿鬼,或堕入地狱,受尽无边之苦。要想获得永远的解脱,唯有参习佛法,升往清净佛国。尊者尽心修道,因而获罗汉果位。尊者也因其本生的行德而获“迦难留”法号。   迦难留,似为中文“家难留”的谐音。

第貮佰叁拾尊:香焰幢尊者 香焰幢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幢是一根顶头装饰着各种颜色丝帛的竿柱,常立于佛前,用以表麾众生,制伏诸魔。香焰是沟通信徒与佛联系之物,香焰幢是佛的象征。   据《最胜王经》卷六云:“见彼香烟,一刹那顷,变成香盖。”香焰幢与此相类,由供佛之香之烟结成幢形。香焰幢尊者崇佛之心极坚极诚,每日于佛前礼拜忏悔,燃香致敬,诚心所感,香烟相结相聚,作一烟幢。

第貮佰叁拾壹尊: 阿湿卑尊者 佛陀的声闻弟子。据《大宝积经》卷九十九载,佛祖在王舍城外的耆阇崛山岗中修行时,尊者与迦叶等诸大声闻弟子曾入城化缘,来到王宫时,阿阇世王亲自超迎、行礼、让座。而无畏德公主则不起迎、不行礼、不让座,默然坐在原地,受到父王的质问。而无畏德公主则不起迎、不行礼、不让座,默然坐在原地,受到父王的质问。无畏德公主反问道:大王看到小国的诸侯起迎吗?狮子兽王见到一群小兽起迎吗?大海的龙王见到河湖的龙王起迎吗?阿阇世王虽然心中不平,但是无言以对。尊者等发现无畏德聪慧而有辩才,便为讲说佛法,使公主顿然开悟。同佛陀与弥勒菩萨鉴知此事,施神通力加持,使唤无畏德当时获得菩萨果位,并由女身转为男子,称为无畏德菩萨。

第貮佰叁拾贰尊:摩尼宝尊者 摩尼宝尊者,即摩尼宝璎珞菩萨。在梵文中,摩尼的意思就是珠、宝、离垢、如意。于密教,则指体达“阿字本不生,妙理之慧,此慧远离动转,犹如坚固不坏之金刚。   据《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七载,尊者为“等觉中一人”。所谓“等觉”是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为菩萨之极位,将得妙觉之佛果,功德智能与佛相等。尊者佛性清净,光明无暇,“不为垢秽所染”;所谓如意,据《仁王经良贲疏》卷下,尊者功德圆满,已达“随意所求皆满足”即随心所欲的境界。尊者以除世间污秽、脱众生苦难为己任。“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不清。”   摩尼宝尊者,又名金刚慧菩萨。金刚慧,指通达实相之理而破除诸相之智。《维摩经》关子中《不二品》:“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维摩经注》卷八:“什曰:‘金刚置地下至地际,然后乃止也。’肇曰:‘金刚慧,实相之慧也。’”

第貮佰叁拾叁尊:福德首尊者 福德首尊者,为佛祖的前世身。   据《大宝积经》载,佛祖曾向众弟子述说自己历世转生的功德,意在激励弟子们竞相效仿,不懈努力。佛祖回忆说,自己曾转生为国王,名“福德”,福德王在位时励精图治,因而感动了天地,全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无饥寒之忧。然而尊者依然担心百姓受饥寒疾病之苦,在全国城乡设有粮食与医药救济处,以备食不果腹者或患有疾病者之需。尊者的作法,后为元世祖忽必烈效仿,在元大都广做慈善事业,皇宫每天向穷人施舍食品。

第貮佰叁拾肆尊:利婆弥尊者 利婆弥尊者,又作香樟婆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目犍连的弟子。   据《摩诃僧祗律》载,佛陀涅槃后,徒众准备结集法藏,大迦叶曾派尊者到三十三天邀请柬提那比丘前来参加佛典结集之会。结果柬揭那听说佛陀涅槃,决心以身故随侍,亦人涅槃。他回来后,曾参加佛教经典的第一次结集。

第貮佰叁拾伍尊:舍遮独尊者 舍遮独尊者,生于无佛之世。   尊者不能聆听佛陀的教诲。然而生来喜欢寂寞清静,厌恶世俗烦恼。于是独居静养,自悟佛性,久经修习,心性豁然如大日光明遍照,悟到佛法的究竟,最终修得智能圆满、功德圆满,通晓佛法本意,永离生死轮回。

第貮佰叁拾陆尊:断业尊者 断业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业,意为造作,泛指一切身心活动。   佛教有身口意三业。《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一十三云:“若自性者,应唯一业,所谓语业,语即业故;若所依者,应一切业皆名身业,以三业皆依身业故;若等起者,应一切业皆名意业,以三业丝质是意等起故。”三业善恶,有不同的果报。《成实论》卷七谓:“业报三种,善、不善无记;从善、不唾报、无记不生。”又谓:“善得爱报,不善得不爱报,无记不报。”   佛教主张断除一切业障,才能解脱生死之苦海,到达清净的佛土。尊者能象利剑一样,斩断一切世俗情丝,刻苦修习佛法,已出离因果报应,不堕轮回。最终取得罗汉果位。

第貮佰叁拾柒尊:欢喜智尊者 欢喜智尊者,即阿难婆伽。为三阿难(阿难陀、阿难跋陀和阿难婆伽)之一。阿难意为欢喜。   尊者通晓受持大乘佛教教义,遵循大乘佛教的理论修习佛性,度化众生。他佛学理论渊博,从中博得了无穷的智能和神通。同时具备大乘佛教所共有的慈悲心性,随时随地地向大众宣讲大乘教义,普度众生,渡众生至清净彼岸。

第貮佰叁拾捌尊:乾陀罗尊者 干陀罗尊者,西域人。   尊者不远万里来到洛阳,后至洛阳东南之山修立寺庙,被推为寺主。风操卓然,善法术。一次对同住僧众说:“洛阳东南有盘鵄山,山中原有古寺,今故基尚存,可以修立寺院。”众僧不信,但承受他入山,果然找到一处旧寺石基,遂修立寺庙于其上,推他为寺主。新寺距洛阳一百余里,他总是每天清晨就来到洛阳城中,薄暮方回。有一位自认为行走迅速的僧人奔走如飞,仍赶不上他。犍陀勒让他拽着自己的衣角,该僧只觉得耳边风声飒飒,须臾至寺,却毫无疲倦的感觉。   干陀罗,又作犍陀勒、干陀罗。

第貮佰叁拾玖尊:莎伽陀尊者 莎伽陀尊者,佛陀声闻弟子。佛祖曾为其授记,预言其未来世当得佛位,佛号“普明”。莎伽陀,译作善来。尊者以之为名,有劝迎众生皈依之义。   据《妙法莲华经》卷四载,佛祖曾为他等诸罗汉授记,未来世当得佛位,佛号为“普明”。他等人听了佛的点化深受启发,认为自己本来智能短浅,经佛的教化之后已大有长进,但是自己尚未察觉。他当时兴趣例作为比喻:一位长者去看望朋友,恰逢朋友醉卧不醒,长者将珍宝系在朋友的衣服上就离开了;朋友酒醒后腹内无食,到处乞讨,讨到一点吃的便觉满足,当朋友再次遇到长者时,才知道自己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莎伽陀感谢佛祖给予自己的智能,这些智能足以使他脱离烦恼,获得正觉,无需到处乞求获得解脱的方法。

第貮佰肆拾尊:须弥望尊者 须弥望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须弥望,即望须弥也。须弥,山名。天帝释所居,四宝所成。   须弥是著名的神山,意译妙高。佛教传说,须弥山是人类所住世界的中心,日月环绕此山回族出没。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上为帝释天,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威海,威海四周即四大部洲。为了表示佛陀至尊至上的地位,佛教将佛制成须弥山形状,名须弥座,也中须弥坛。须弥望尊者乃是虔诚的佛家弟子,他努力修行,心想须弥,眼望须弥,最后得以证阿罗汉果,因名须弥望。  

第貮佰肆拾壹尊:持善法尊者 持善法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善法,为佛教修行之大法。   佛教分五戒十善与三学六度,其中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即所谓不犯十恶,谓之十善。五戒十善之法,为在家修行的居士所受持的善法。三学为:戒学、定学、慧学,戒学以防人生恶业,定学使人性静心澄,慧学使人观达真理辨是非。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度,即渡。度,即渡。六度可使凡俗渡生死苦海,至清静乐土。三学六度为出家僧尼受持的善法。尊者严格按照善法要求,居俗受持五戒十善,出家受持三学六度,循序渐进,坚持修行,终于脱离垢染,证得正果。此尊与第308尊同尊,可互参。

第貮佰肆拾贰尊:提多迦尊者 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国(一说摩突罗国)人,其姓未详,初名为香众。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五祖。   据《景德传灯录》等书载,尊者出生时,其父梦一金色太阳从屋顶穿出,照耀大地。依《阿育王传》卷六载,尊者从优波鞠多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于初日即得须陀洹果,第一羯磨时得斯陀含果,第二羯磨时得阿那含果,第三羯磨时证得阿罗汉果,后得优婆鞠多付法。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五载,尊者具大神通、大威力,说法不倦,后行化至中印度,付法于弥遮迦说偈曰:“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说完偈语,他踊身上虚空,作十八变,人火光三味自焚其身,而入涅槃。弥遮迦和八千比丘悲感,乃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供奉之。   提多迦,又作提知迦、地底迦。意译作有愧。

第貮佰肆拾叁尊:水潮声尊者 水潮声尊者,即一切海潮声菩萨。《楞严经》把佛声音譬如海潮。海潮无念,不违其时,与大慈大悲佛之声音应时适机而说法相似。   世间的江河湖海,其名虽异,然潮音相同。世间诸佛的名称不同,所讲的经卷有异,但都是为了大众获得解脱。尊者学习世间诸佛的修身养性方法,倾听世间诸佛讲解经卷,亲身故经受诸佛的教诲。由于尊者广学诸佛之法,因此他脱离世俗盖障,心性清净如明月,通达佛性。佛兴慈悲,哀悯众生,发海潮音。尊者哀怜众生,能应众生的需要,应时而至,帮助他们脱离生死苦海。

第貮佰肆拾肆尊:智慧海尊者  智能海尊者,即智能菩萨。《无量寿经》说:“如来智能海,深广无涯底。”尊者以之命名,说明他智能超群。所谓智能,即“于法观达”、“无境不照”的精神状态。   智能海比喻尊者智能如大海般瀚无际,涵容一切。据《新年华严经论》卷十七载,尊者“以智能成满,方能随俗善人生死”,也就是说,他并不以自己得道为满足,而是以慈悲为怀,教化众生,积大功德,因而获得幸福的佛果。“入于一切众生生死之地,同一切众生之利而教化之,令信顺入正法。”又据《大方广佛华严经愿行观门骨目》卷上载,佛陀佛身故放光明,普照十方,十方大菩萨各说偈语,尊者偈曰:“此人无慧眼,不能得见佛,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

第貮佰肆拾伍尊:众具德尊者 众具德尊者,即隋朝著名,僧人信行(540-594)。魏郡(河南安阳)人,俗姓王。又称三阶禅尊者,为三阶教之祖。   尊者少蕴悲怀,慧悟奇拔。四岁出家,博涉群经,洁身自爱,备爱尊敬,后蒙隋文帝召请,位于长安。认为佛陀之时代为正法时代;其次,正受教法之时代为像法时代;即今(隋)正值佛教衰微之时,故经典与特定之佛皆无济于事,乃倡三阶新义,称第三阶佛教,解行颇异前人。又谓当世之人成就我见、边见,或偏学一乘、三乘,或偏念弥陀、法华,爱此僧彼,故提倡“普真普正宗”。即法不分大小,人不辨凡圣,普信普归。舍弃具足戒,与民众同劳动、共修行,故产生一日一食之严格规律。隋初,被召入长安,居真寂寺。躬自劳役,乞食度日。因其人格高洁,教义简明,海内英杰也前来拜访,故信徒云集,其教大行于世。人称“四依菩萨”。至唐朝,其弟子信义设立一庶民金库,称无尽藏院,以利济民众。然于隋开皇二十年(600)至唐开元十三年(725)间,此派系四度遭到禁令与压迫,安史乱后,乃见销歇。尊者于开皇十四年正月入寂,享年五十五。撰有《对根起行杂录》《三阶位别集录》等书三十五部。后随三阶教的禁遏而湮没。今仅存者为《三阶佛法》四卷一书,其余对根起行法等数书则仅余断片残篇。

第貮佰肆拾陆尊:不思议尊者 不思议尊者,即不思议菩萨。   据《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载,在佛陀于毗舍离城奈氏树园举行的法会上,他曾阐释自己对菩萨慧的理解:“无为不离有为,有为不离无为,解知有为无为悉无所有,于中净身口意,是谓菩萨慧。”又据《大宝积经》佛说决定毗尼经《大方便佛报恩经》等书载,当佛陀向众菩萨询问何人“能于众末世擅改持正法”时,他说“我能堪任愍念,成就饿鬼众生,令得解脱。”他还曾向佛祖发誓,在佛祖涅槃后,“护持正法,于十方界广泛流布,使唤不断绝。”佛陀曾亲口告诉大众说,以他为首的七十个大菩萨已历经无数劫,供养过无数佛,常修梵行,心不疲倦,善擅改佛法的大菩萨。他们以慈修身,不舍大悲。众生临死时若称尊者之名,虔心皈依,死后便可往生佛国净土。

第貮佰肆拾柒尊:弥遮仙尊者  弥遮仙尊者,即弥遮迦。中印度人,八千仙人的导首。为西无二十八祖中之第六组。   据载,尊者曾是天上的仙人,由阿弥陀向他传授仙法,因而仙术超群。他博闻多达,有大辩材。率有大仙八千,后逢付法藏第五祖提多迦尊者,遂与诸仙共发菩提心,成为提多迦之弟子。提多迦入灭时,以法藏付嘱。并嘱他广传正法,引导众生脱离六道轮回。后游化北印度,得婆须蜜付嘱大法,入于尊者子奋迅三昧,身跃虚空,复归本座而自焚化。众人收其舍利,建塔供养。

第貮佰肆拾捌尊:尼陀迦尊者  尼陀迦尊者,据《贤愚经·尼揭下度缘品》载,原为除粪人,译作因缘,属于地位低贱的首陀罗种姓。佛陀不分贵贱,以平等心对待众生,将他度之。尊者虔诚归信,恪遵戒律,精勤修行,终证阿罗汉果。   尼陀迦尊者,又作尼驮迦、尼陀、尼提。

第貮佰肆拾玖尊:首正念尊者 首正念尊者   首正念书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正念,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之一。正念是谓集中思想观念书于修习佛法中去,不令离散和邪念滋生。   尊者皈依佛法,修炼佛性追求思维境界的清净。心性稍有驰散,偏离其如,即收心敛意,回归法性。久而久之,将心身与法性融为一体,使法性成为自身天然之性。无论游巡于有情世间,还是身居寺院清净刹土,其佛性都不改变,群垢不能染,众苦不能恼,外道不能歁,磨灭不能损,种种干扰犹如浮云,自身的佛性则如明月,他以朗朗明光施惠于天下众生。

第貮佰伍拾尊:净菩提尊者 净菩提尊者,即唐代禅僧净觉(683-750?)。俗姓韦,为唐中宗庶人之弟。心体无污染称为净,对境不迷称为觉。佛,意为觉;佛之体清净本然,故一般以净觉为佛之异称。又作卢舍那、净满。   尊者于太行山剃发受具足戒,居某禅师之旧兰若,猛虎舐足、毒蛇熏体、或山神献果、天女散花,亦未尝喜怖。曾师事北宗禅之始祖神秀。神秀寂后,闻东京有玄赜者,即承受从要受指导,律仪周密,深解经典。尔后于太行山灵泉谷撰《楞严师资记》,复往长安大安国寺。入寂后,荼毗于少陵原赤谷兰若。王维撰有《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尊者塔铭》,收于《全唐文》卷三二七。尊者致力于阐明北宗禅之祖统,著有《注般若心经》,入室弟子逾七十名。   尊者诸恶灭尽,居于净土,众德悉备,功德圆满,有极高的思维认识能力,能破除众生的忧恼,使大众皆受用广大法乐。

第貮佰伍拾壹尊:梵音天尊者 梵音天尊者,为佛陀的侍者。梵音,又作梵声。佛菩萨之音声。即佛报得清净微妙之音声,亦即具四辩八音之妙音。   尊者为印度的创世神,梵天生于金胎梵卵,卵壳分成两半,一半化为天,一半化为地。他创造了(三千大千世界)众生,魔鬼与灾难。佛陀从兜率天降生人世时,梵天是释迦的侍者,手持白拂在前引导。佛祖成道后,成为佛陀的弟子。施舍出自己的宫殿,请佛祖在殿内为诸天神说法,他自己则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大梵天能发出五种声音,声音曲折微妙,清净悦耳,作这样的声音诵经,宣扬无上正法,使闻者欢喜,易于从中领会佛教清净奥妙的道理。据传,佛教法会开始时,众生咏颂如来妙色金身,赞叹佛祖的大德。使众生听后心神寂静,肃然起敬,这一仪式是由大梵天延续而来的。   大梵天王,又称梵王,名为尸弃或世王。

第贰佰伍拾贰尊:因地果尊者 因地果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因地,为果地之对称。地者,位地、阶位之意。指修行佛道之阶位,与“因位”同义。是指修行佛道之位;果地,则指成佛之位。   《楞严经》卷五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又同书卷四云:“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尊者发心与成佛同在一处,这说明他本具慧眼,诚心修习大乘之行,兢兢业业,一刻也不松懈,终于修习到了菩萨果位。

第贰佰伍拾叁尊:觉性解尊者 觉性解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觉有二义:一为觉悟之觉,二为觉察之觉。觉是佛教中最高的思维与认识能力。佛祖悟得世间大道,为众生指明了解脱的方法,故被称为“觉王”、“觉皇”。他根识清净,见闻佛法,便理解其中的道理,洞开真智,了达通悟,并能勤行精进,远离一切迷妄,自始自终,坚持不懈,达到了既能觉己又能觉人的地步。证得罗汉果位。

第贰佰伍拾肆尊:精进山尊者 精进山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慈恩上生经疏》卷下曰:“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不懈怠故。”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趋求曰进,故名。精进,谓勇猛勤勉地修持诸善法,即于修善断恶、去除转净之修行过程中不懈怠的努力上进。   尊者勇猛精进,自强不息,从不懈怠,艰苦修习佛法,就象登山一样。终证得阿罗汉果。

第贰佰伍拾伍尊:无量光尊者 无量光尊者,即甘露光菩萨,密号大明金刚,离染金刚,贤劫十六尊之一。无量光,称赞阿弥陀佛光明之十二种名称之一谓佛光不可胜数。   尊者精通显教教义,熟悉各种戒律;同时通达密宗各种教法,能解释秘密真言的含义,随心所欲进入各级禅定。他善于摧破一切外道,邪见与魔鬼。

第贰佰伍拾陆尊:不动义尊者 不动义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不动义,性虚空十义之一,谓真如体性,常住而不变不动之意。   《摩诃止观》卷二上曰:“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名为心;次心筹量,名为意。”意,即是心在对事物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的思考。不动意,即意不动,即入于禅定,心如止水。这里意仍指意力,即求不觉之意志、毅力,《无量寿经》净影疏云:“求佛之心,名为意力。”   尊者求佛之心坚固不动,以禅定为修行途径,常使意志定于一处,任何外物皆不能动

第贰佰伍拾柒尊:修善业尊者 修善业尊者,佛陀前世身。名善事,为宝镜王长子。   据《贤愚经》卷九载,往昔古世有一宝镜王,王有二子,长子名善事,次子名恶事。二人奉王命一起入海求宝,在回归的路上,被其弟恶事贪图财利而将双目刺瞎。然积有历代善行功德,盲目不治而愈。空手返回国内,宝镜王闻知大怒,决意惩治恶事。尊者宽大为怀,再三请求下父王赦免了恶事的罪过。尊者后转生为佛陀,其弟后转生为提婆达多。佛陀灭度后升往忉利天,提婆达多因不修善业,坠入地狱。

第贰佰伍拾捌尊:阿逸多尊者  阿逸多尊者,为佛陀弟子之一。   尊者为国王时,曾为女色财气所迷,国家大乱,因而被杀,堕入地狱。在地狱中他深刻反思、潜心修练,终于往生兜率天。他修慈最胜,慈曰与乐,遵奉阿逸多尊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安乐。《中阿含》卷十三《说本经》及《贤愚经》卷十二载,尊者阿夷哆,于未来久无人寿为八万岁时,愿成转轮王,名号为螺。阿氏多比丘于有而起意乐,起胜解,起欣慕,起希望,起寻求,故佛呵斥之。慈氏菩萨于有不起意乐乃至寻求,于利乐诸有情事起意乐乃至寻求,故佛赞叹之。此等皆说阿逸多与弥勒实为两人,同为佛陀时代受佛教化之弟子。   阿逸多,又作阿氏多,阿恃多、阿嗜多、阿夷哆、意译无胜、无三毒。依《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平等觉经》卷四等载,以阿逸多即为弥勒。

第贰佰伍拾玖尊:孙陀罗尊者  孙陀罗尊者,又名孙陀利,生于舍卫城外一村落。   尊者降生人世时,室内有泉水涌出,清香甘美,有珍宝随水流出。尊者容貌端正,殊似天仙,令观者惊叹。波斯匿王以此事为奇异,将他带到迦兰陀竹林拜见佛祖。尊者见佛祖光明似日。伏身便拜,听了佛祖讲解四谛法,心开意解,当即出家为僧,精进勤学,证得罗汉果位,佛祖对波期匿王说:过去世有一万八千比丘在山林中修行,一长者将众僧邀至家中,先备香水供众僧沐浴,又将珍宝放在水盆中施级众僧。长者今世转生为孙陀罗,而且容貌端正,心性灵慧,得道迅速。

第贰佰陆拾尊:圣峰慧尊者  圣峰慧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圣慧,即佛陀的智慧。   尊者以修“定”而得:“慧”。他以佛祖之智慧往来于众生间,关心众生疾苦,帮助他们求得精神上的永远解脱。

第贰佰陆拾壹尊:曼殊行尊者  曼殊行尊者,即文殊菩萨当世身。曼殊,又作満濡、曼乳。译作妙。系曼殊室利之略称。亦即《维摩经》所谓之文殊尊者利。曼殊室利,意即妙德、妙吉祥,为四大菩萨之一。曼殊室利菩萨于佛陀入灭后在印度出世,宣扬大乘教义,于密教胎藏界示现童子形。   据《文殊室利般涅槃经》载,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瑞兆,故名。后随释迦佛出家。释迦灭度后,他来到云山,为五佰仙人解释十二部经。最后又回到出生地,在尼拘树下结跏趺坐,入于涅槃。又据《文殊尊者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佛陀曾告诉金刚密迹主菩萨,在赡部洲东北方有一个叫“大振那”的国家,国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称为五顶山。佛陀去世以后,文殊菩萨将以童子形游行于此,在山中居住,为众生宣说佛法。中国佛教认为山西五台山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大振那”国的五顶山,因此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说法道场而成了佛教的圣地。尊者为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因此常称他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佛法。在《维摩诘经》中,他又代表释迦佛,率领弟子们前探望病中的维摩诘,并与维摩诘反复讨论大乘佛教教义,宣说大乘佛法玄理。   曼殊行,又称曼殊室利童子,略称曼殊童子。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又作曼殊室利。

第贰佰陆拾貮尊:阿利多尊者 阿利多尊者,古狮子国僧人。   尊者初为宫廷大臣,曾赴印度迎请阿育王之女僧伽密多,为师子国女佛教徒授戒。后来皈依佛门,以摩陀为师,学习律藏,被指定为狮子国佛教僧团领袖。据《十诵律》卷十五载,当佛陀率领徒众在舍卫园时,尊者心生恶邪之见,云“我如是知佛法义,作障道法不以障道。”佛闻知后,召集众比丘,教诫其不得谤佛,仍不悔改。佛便令作羯磨摈惩治他。后回心向善,精勤修行,持戒甚严。《摩诃僧祗律》卷二十一载,佛曾发出“自今日后不听白衣家内非亲里比丘尼边自手取食”之戒。尊者严格遵守,尽管他身上生疮,一般人家不让他进门,也不施于食物,他宁愿挨饿也不到慈善的比丘尼处乞食。佛对他大加赞赏,并特地更改戒律,准许生有恶疾、一般人家不愿接待的比丘到自己不沾亲带故的比丘处乞食。   阿利多,又作阿利吒、阿栗吒等。

第贰佰陆拾叁尊:法轮山尊者 法轮山尊者,法轮菩萨。为十方诸大菩萨之一。法轮,指佛教之教法。   佛之法轮所到之处,众生皈依,烦恼驱除,功高如山。尊者即有如是功德,尊者功德巍巍如高山,智慧深远如大海,他具有无量的威力,能显现出各种神通变化。他的恩德普照十方无量百千诸佛世界,一切大威德神、诸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人类及非人类,都领受他的恩泽。据《大宝积经》卷一百三《菩萨身行品》五载,迦叶尊者向佛陀请示说:十方诸大菩萨功德无量,弟子们都想一睹菩萨的尊容,然而他们各在一方,很难相遇,愿佛满足众弟子的愿望。于是佛陀传示普贤菩萨,传招十方诸大菩萨前来,各自显现在本土时的身相。尊者应佛陀之召,在众生面前现示法身,其身高大如须弥山,身体大放光明照亮世界,迦叶等观看者无不赞叹。

第贰佰陆拾肆尊:众和合尊者 众和合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比丘三人以上,集同处、持同戒、行同道、此名众合和,也作和合僧。   佛教重视破和众为逆重罪之一。具体说来。和合分为“理合”与“事和”两种,事和,又可分为六种,谓“六和敬”: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赞咏等之口业也;三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利和敬,同衣食等之利也。众和合尊者善于与同道和合相处,并促使众僧聚居一起修持佛法,相互促进,同证道果。

第贰佰陆拾伍尊:法无住尊者  法无住尊者,即唐代高僧昙晟。俗姓王,生于唐代宗建中三年(782年)。法无自性,随缘而起。因缘而化。无住,万有之本,不生搬硬套之意。   尊者善于因材施教,使众生都能体会佛法的光泽,高兴进入法门。少时出家于今湖南石门县,拜百丈师为师,法号昙晟。参禅二十年,乃不悟禅理。百丈圆寂后,师事药山。药山问昙晟:百丈大师讲些什么法?他答道:一日众弟子在讲经堂上站定,百丈手杖柱地,一语不发。站了一个时辰,将众人遣散。众弟子将要出门时,百丈又将大家召回来,问这是什么禅?众弟子不知其意。药山闻言大喜,曰:“今天通过你而了解到尊者兄百丈的禅法。”昙晟听完药山的话,顿悟禅机,伏身便拜,感谢恩师点化。药山圆寂,昙晟继承衣钵,住谭州(今长沙)云岩寺,纳徒讲禅。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圆寂,唐武宗赐谥号为“无住大尊者”,塔名“净胜”。昙晟传洞山良价,良价传曹山本寂,是为曹洞宗,尊者乃曹洞宗先祖。

第贰佰陆拾陆尊:天鼓声尊者 天鼓声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天鼓,指置于忉利天善法堂之大鼓,此鼓由天之业报生得,不击而能自出妙音,是佛法的象征。   因天鼓音声无主无作,无起无灭,能利益无量众生,故用此比喻佛之说法。据《法华义疏》卷一载,贼来贼去之际,天鼓皆鸣,而诸天心勇,修罗惧怖;众生烦恼之应来应去,佛皆说法,而弟子心勇,诸魔惧怖。天鼓无心能为四事,如来虽说,亦复无心,故以天鼓喻显佛之音声说法。尊者己具深厚德行法力,他说法时,众生如闻天鼓妙音,烦恼消退,如明镜之台,尘埃悉除。

第贰佰陆拾柒尊:如意轮尊者 如意轮尊者,即如意轮菩萨。以其手分别持如意宝珠和宝轮,故名如意轮,密号为持宝金刚。   其形相一般为六臂像,至于手持宝物及印相,则依经轨的不同而有多种差异。据《如意轮瑜珈念诵法》载,尊者具六臂,全身金色。头上结宝顶髻,戴庄严冠,以示庄严,冠有化阿弥陀佛,住天说法相。右边第一手作思惟相,表示愍念众生;第二手持如意宝珠,表示能满足众生的愿望;第三手持念珠,表示渡一切众生苦。左边第一手按明山,意为成就众生信心无动摇;第二手持莲花。以莲花喩洁净,表示能净各种不合佛法之事;第三手持宝轮,表示能弘扬佛法,顺转无上法轮,使佛法永住世间,故又名如意轮。六臂表示能游于六道,以大悲心解除六道众生各种苦恼。这是普通常见的形象。另外还有手作说法印,或持钩杖等多种。   如意轮尊者,又称如意轮观音,为密宗所传六观音之一。

第贰佰陆拾捌尊:首光焰尊者  首光焰尊者,即光焰幢菩萨。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载,尊者曾参加佛陀在室罗筏国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的法会。尊者所行无碍,遍访一切诸佛世界,供养一切诸佛,脱离一切烦恼盖障,得大智慧他的德行万丈光明,照亮了众生的心田,使众生俱解脱。

第贰佰陆拾玖尊:无比较尊者 无比较尊者,获菩萨果位。居于古印度东方妙真珠国。   据《佛说称赞如来功德神品名经》载,妙真珠国的现地世佛正启迪知如来已经授记,当正遍辞呈灭度后,由尊者居临佛位,号称“毫相殊胜犹如初日灯光月焰波头摩花身故争如金满虚空界光明广大无碍庄严圆光十方普照一切无不明了幢相旗王正启迪知如来。”善男信女诵念此佛名号,行礼参拜,意敬心诚,反省自己的罪恶与过失,发誓改过自新,重罪可获免除,后世尊荣,六根圆满,品行端正,受到众人的尊敬。若想结交善良的朋友、不做恶而增殖财产、业绩昭昭而获得荣位,祈求此佛,也能得到心满意足的报答。

第贰佰柒拾尊:多伽楼尊者 多伽楼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为香名,香乃佛使,能将信徒之心通达于佛。   《最胜王经》卷七云:“零凌香多揭罗”。《玄座音义》卷一云:“多伽罗香,云根香。”又卷二十曰:“多迦娄香,又作多伽楼,译曰木香相也,一作不没香。”尊者诚心向佛,勤修不懈,达到很高的境界,因而身故放异香。   多伽楼,又作多揭罗、多伽留、多伽娄等。译作木竿相、凌零竿、云根香、不没香。

第贰佰柒拾壹尊:利利婆多尊者 利婆多尊者,佛祖的声闻弟子。天上的室星。其父母年老无子祈星宿碍而得,故以星名。   尊者因一天夜间见两恶鬼争食尸体而悟世事皆空之理,认为人不可贪恋暂时的逸乐,而应追求永恒的真理。他出家为僧后,曾长期跟承受佛陀学习佛法。在诸弟子中,尊者从禅入定,心不错乱,被称作“坐禅第一”。据《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经》卷第四载,尊者善于降伏恶魔,收服外道,保护佛法不受破坏。   利婆多,又作利婆多、离越多、离婆多,意译“室星”,是北方的星宿。

第贰佰柒拾贰尊:普贤行尊者  普贤行尊者意为以普贤菩萨之德行为修习目标。为以普贤为人格荡型所立之阿罗汉。稽诸史实,未必实有其人。普贤菩萨,又作遍吉菩萨。以尊者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纯一妙善,故称普贤。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文殊菩萨为释迦如来之胁士。   普贤主一切三昧,乘白象持右侧。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四川峨眉山为其说法之道场。《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说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承受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经中一一述此十大愿,明其功德无量,临命终时,得此愿王引导,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然此十大愿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志,故亦称普贤之愿海。有以普贤延命菩萨为本尊之修法,称为普贤延命法。尊者以普贤菩萨为榜样,济度众生,使人人得解脱。他“贤善爱眼视众生,愿与普贤尊无异。”   在密教中,普贤与金刚萨埵同体,列于金胎两部曼荼罗中,为贤动十六尊之一,安置于北方四菩萨之最下位,密号普摄金刚。胎藏界曼荼罗中,位列中台八叶院之东南隅,密号真如金刚。

第贰佰柒拾叁尊:持三昧尊者 持三昧尊者,即三昧藏菩萨。   持三昧,善心定于一处而不动。   三昧是佛教修炼心身故的方法,是一切禅定的总称,修行三昧可以获得无穷的智慧与神通。据《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一载,三昧藏菩萨坚持楞严诸三昧门,通晓无染著陀罗尼真言,由此觉悟到化学的真谛。他坚持修禅,书局获知极高的智慧和神通,他智慧深远,能洞悉事物的原委,预示事物的未来。他脱离了世俗,永远没有烦恼的困扰。他由诸原三昧门获得神通,可以随心所欲地遍游十方世界,来往于法界无边刹海,以大慈大悲济度一切有情脱离苦海,功德无量。尊者智慧广大犹如无际的虚空,悟性深湛犹如莫测的大海,心性安稳不动犹如须弥山,清洁无染犹如白莲花,内外清净如摩尼宝,光明炽盛如同真金。

第贰佰柒拾肆尊:威德声尊者 威德声尊者,即大威德王菩萨。   密教五大明王之一,配于西方,是西方阿弥陀佛的忿怒身。其梵名阎曼德迦,别称降焰魔尊、六足金刚等。   据说此王有大威德力,能断除一切魔障,摧伏一切恶龙。众生若一心忆念阿弥陀佛,祈求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便会派遣大威德王菩萨等二十五位大菩萨前去保护,使人不受恶神不断发展鬼打扰,心离烦乱,专心致志修习禅定,发菩提心。   其形象,常见的有三面六臂、六面六臂六足等多种。据《大神验念诵法》等载,尊者身故坐青色水牛,通身青黑,手持弓、箭、剑、戟、索、棒等兵器,以髑髅为璎珞,以虎皮为裙。其身长大,遍身火焰。面上三目,赤眼暴恶,竖发如火焰。不着冠缯。当前一面大笑,牙齿暴出,左右各一面,顶上有三面。六足着环,膝胫皆露,状极可畏。

第贰佰柒拾伍尊:利婆尊者  利婆多尊者,古印度拘尸那揭罗国长老,以遵循佛祖教诲闻名于世。   尊者为佛灭后百年的印度名僧,持戒严谨,德高望重。时毗耶离国比丘跋耆等违背佛祖制定的戒律,擅自制定“十事证言”,认为:凡属习惯的行为不算违背佛祖制定的戒律、可以随意吃盐、可以随时接受施主的食物,为治病可以饮酒,可以接受金、银、宝物等布施。有的出家人竟然手持金钵,沿街挨户乞钱,多少不限。尊者坚决反对破坏戒律的行为,曾与上座部长老耶舍陀、三菩伽、沙罗等组织了佛教史上第二结集。与会者共计七百人,认定跋耆比丘的十事证言为非法,维护了佛祖在世时制定的戒律。此尊可与第219尊互参。

第贰佰柒拾陆尊:名无尽尊者 名无尽尊者,稽诸史实,实无有其人。据《大乘义章》卷二:“表诠诸法,说之为名。”无尽,即无相,《大日经疏》卷十四曰:“无尽者,即是无相别名。”故名无尽即指所有可以因其名而想其状者丝质为无相,亦即“诸法皆空”也,正如《维摩经》净影疏云:“诸法悉空,名为无相。”   佛教教人视一切诸相若有若无,迁流不常。尊者恪守佛教教导,弃掉世俗十相,据《涅槃经》卷三十云:“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名无相。”尊者书局达到无相境界,成阿罗汉果。

第贰佰柒拾柒尊:阿那悉尊者  阿那悉尊者,为佛家弟子。   尊者以善长修炼著称。他认为,呼吸是一切修炼的基础。人在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呼吸。一个新年的生命降生人世,首先要呼吸;呼吸停止,标志着生命结束。他认为,只有控制自身故的呼吸,才能控制生命进一步修炼其它功法。尊者体会到,调息有轻有重,有冷有暖,有粗有细,有滑有涩。调整全身毛孔及脏器,可以使唤呼吸暂时停顿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过调息,可使唤体内清凉,灭除热恼,汹涌的尽情可以平静下来,不间断地调息,而且步步深入,可使身心清净、舍弃贪欲,增长智慧,健康身体。

第贰佰柒拾捌尊:普胜山尊者 普胜山尊者,即宋朝名僧普胜法尊者。俗姓张,祖籍深州陆泽。   据《宋高僧传》卷二十八载,尊者幼年时即不苟言笑,淡薄俗世之情。二十岁时,出家于五台山华严寺,拜超化大师为师。当有人问他为何不在家乡出家而不远千里到五台山时,他回答说:“附神骥可以日千里矣。”这表达了他探求佛法究竟的高远志向。后来,他听说崇法大师在洛阳宣讲唯识论,便前往从学。尊者深具慧根,诸经注疏过止便识,融会贯通。宋太祖曾赐法号“宣教”,并赐紫衣。年六十三岁时,在净土院圆寂,门人与信徒收舍利葬于龙门山宝应西阜,并建塔旌表。

第贰佰柒拾玖尊:辨才王尊者 辨才王尊者,即乐音乾闼婆王,四乾闼婆之一,是主管音乐的神。居住于十宝山中。   尊者聪明而有辩才,能发美音而歌唱。尊者及其下属千余人,皆善长演奏乐器,歌声优美,居住在十宝山中。常于山中施魔幻术,在空中变化出海市蜃楼。当忉利天诸神演奏音乐时,尊者便有所感地率下属上天奏乐,演奏完毕,降归十宝山。佛祖得道后,尊者以音乐赞颂佛陀的功德。据《智度论》卷十载,尊者在佛前弹琴,其音美妙而震惊宇宙,宇宙大地为之震动,佛祖的大弟子迦叶在座位上都不得安稳。

第贰佰八拾尊:行化国尊者 行化国尊者,古印度僧人。行化国,指专行教化的佛国。   古代印度分为许多小国,在佛教盛行之初,这些国家的宗教信仰尚不一致,崇奉佛法者有之,尊信外道者有之,排斥佛教者亦有之。佛以教化众生为本,不分贵贱、不分畛域,皆予教化。尊者秉乘教旨,不畏艰难,亲率领弟子周游印度许多小国,弘传佛法,济度众生。在他的感召下,许多国王放弃外道信仰而皈依佛法。

第贰佰八拾壹尊:声龙种尊者 声龙种尊者,为文殊师利的过去身。因其以声音教化众生,故名声龙种。   据《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在过去久远世,南方有佛土名平等国,其中有佛名为龙种上如来,又名大身佛、神仙佛,即尊者。龙种上如来寿命有四百四十万岁,由声而说教,即通过讲解佛经而教化众生。当时天上人间无数神仙百姓由于龙种上如来的说教而脱离苦海,升入极乐世界。

第贰佰八拾贰尊:誓南山尊者  誓南山尊者,即唐代律僧道宣(596-667)。为南山律宗之祖。浙江吴兴(一说江苏润丹徒)人,俗姓钱,字法遍。   尊者十六岁出家,告后随日严寺慧(君页)、大禅定寺智首学律。后住于终南山仿掌谷(长安之南),研究、弘传四分律,为律宗三派之一南山律宗的始祖,人称四分律祖。曾至各地讲说律学,亦参与玄奘之译场。严守戒品,深好禅那。历住崇义寺、丰德寺、净业寺。显庆三年(658),奉敕任长安西明寺首座。龙朔二年(662),高宗敕令僧尼须礼拜君亲,尊者与玄奘等上书力争,此事乃止。乾封二年二月,于净业寺创立戒坛,诸方前来求戒者二十余人,为后世建筑戒坛之法式。于是年二月入寂,世寿七十二,法腊五十二,谥号“澄照”。   尊者生平奖掖后,不遗余力,德行淳厚,为缁素所共仰,一生收有弟子千余人。著述宏富。所著之《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羯磨疏》、《戒本疏》、《拾毗尼义钞》、《比丘尼义钞》称为律学五大部。誓南山尊者,又称南山律师、南山大师。

第贰佰八拾叁尊:富伽耶尊者 富伽耶尊者,稽诸史实,未必实有其人。富伽耶,旧译作人,或作众生,新译作数取趣。指轮回转生之主体而言。数取趣,意为数度往返五趣轮回者,乃外道十六辞呈见之一。即“我”之异名。或单指人之意而言。   佛教主张无我说,故不承认有生死主体之起初补生气勃勃伽罗(胜义之补特伽罗),但为解说权变之故,而将人假名为补特伽罗(世俗之补特伽罗)。然部派佛教中,犊子部、正量部、经量部等,却承认补特伽罗为实有。尊者擅长顺各人情趣,采取不同方法宣讲佛法,教化众生获得解脱。他特别指出不能为布施而布施,而要通过布施消除吝啬之心,利益他人。   富伽耶,又作补特伽罗、富特伽罗、弗伽罗、福伽罗。译为人、众生、数取趣、众数者。

第贰佰八拾肆尊:行传法尊者 行传法尊者,为佛陀在世时之僧。   佛祖创立佛教后,为使信奉婆罗门教的人改信佛教,信徒们不避寒暑,东奔西走,弘扬佛法,济度众生,谓之行化。尊者即为其中之一。他曾自朝至暮地奔往来于各地,克服种种困难,为弘传佛法,济度众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贰佰八拾伍尊:香金手尊者 香金手尊者,即宝手菩萨。位居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九尊中之第六位。   尊者以净菩提心之如意宝珠成满世间之悉地,犹如意珠在手,能满足一切所愿,故称宝手菩萨,密号满足金刚。他的一只手清香四溢,闻者可以消除烦恼,心生快乐;另一只手能生出无数珍宝金银,用以救济贫苦而获得温饱,所以称香手菩萨。他不需邀请,便能主动前来施慈悲于众生。   其形象为左手按腰持莲花,花上有三股金刚杵。杵上并有宝珠焰,右手舒掌托宝珠当胸,半跏趺坐于赤莲花上。

第贰佰八拾陆尊:摩拿罗尊者 摩拿罗尊者,古印度那揭下国常自在王之次子。被禅宗尊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二十二祖。   据《景德传灯录》等载,尊者三十岁时,随名僧婆苏槃豆出家,被付正法眼藏。行化舒心法至西印度时,曾使唤国王得度皈依佛法。一日,在国王行走的路上出现一座小塔,高一尺四寸,其色青玄,四面皆有图像;前面图像描绘尸毗王割股救鸽,后面描绘慈力王剜身故燃灯,左面描绘萨太子投崖饲虎,右面描绘月光王捐舍宝首。国琴瑟想把塔迎到宫中供养,但多少人也举不起来,于是大会国中梵行、禅观、咒术三类人众,结果尽皆不识。时摩拿罗亦到会,他知道这是当年阿育王所造诸塔中的一座,遂为国王演说塔之所因。国王遂传位太子,出家修行,是为得度比丘。后尊者又至月支国,继续弘法,付法藏于鹤勒那,说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说毕,伽跌而坐,入于涅槃,鹤勒那与月氏国王起塔供奉。

第贰佰八拾柒尊:光普现尊者  光普现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佛称大日如来,大日能照耀四面八方。光普现尊者,功德无量。能佛光普照十方世界,不仅人间众生受其恩泽,六道畜性,地狱饿鬼以及魔鬼外道亦摄于他的威德,改恶从善,得到解脱。

第贰佰八拾捌尊:慧依王尊者 慧依王尊者,即慧王菩萨。   据《贤劫经》卷一载,佛陀在衹树给孤独园住满三年后,外出游化,至维耶离。其时,尊者正专心修行。闻佛祖至,前往迎接,并为佛陀及随行人员安排场地,敷设座位。尊者已具足五通,成就三昧,勇猛精进,破除众魔,心地慈善,广布佛法,功德果满。

第贰佰八拾玖尊:降魔军尊者  降魔军尊者,名大乐金刚。又名大乐不空菩萨,因其能降伏魔军,所以又号称降魔军尊者。   尊者善长坐禅入定,于禅定中悟到佛学的真谛而获得最上大乐,获得了最上大乐后,就可以领会到诸佛的无上智慧;拥有了诸佛的无上智慧,则有降伏一切魔军的神通力。他降伏了一切魔军,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建立了最高的成就,饶益一切有情众生。尊者以自证而得大乐,化他而得大喜,不间断地利益众生而称不空。

第贰佰九拾尊:首焰光尊者  自焰光尊者,即大焰光菩萨。属上首菩萨。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载,尊者常亲近佛陀,参加佛陀的法会,聆听参悟佛陀演示的无上妙法。他心性清净,常向大众宣讲佛法,得如大海般之智慧。他无所依止,可以随诸众生心之所乐,呈现相应之色身,帮助众生离诸尘障。他已得无量光明,形成光网,照耀世界。众生沐浴其光焰,烦恼尽除,如同月轮一样明净。

第贰佰九拾壹尊:持大医尊者  持大医尊者,译作寿命童子。古印度摩揭陀国频毗沙罗王的诸庶子,王舍城著名的医生。与佛陀为同时代人。   在王舍城东北角的庵婆罗园中修建起寺院,请佛祖和他的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在寺中居住,并提供日用衣食。当时,摩揭陀国国王阿阇世王不信佛法,由于他囚禁父母、欺凌弱小邻国,罪恶深重,遍体生疮,痛苦难忍,遍请名医而不能治愈。后延请尊者为其治病。七月十五日夜间,尊者引导王在月光下去见佛祖,得其点化而开悟,遂忏悔前罪,皈依依教,疾病痊愈。并保护佛教的发展,为佛陀的事业作出无量功德。佛教以救大众于苦难为大医,他既能医治人的身病,又医治大众的心疾,可谓医中之大医。   持大医尊者名时缚迦、又作耆婆;意译 童子、能活、更活。

第贰佰玖拾贰尊:藏律行尊者  藏律行尊者,即怀素(634—707)。唐代律僧。京兆(陕西西安)人。俗姓范。   尊者“独好毗尼(律),兼善俱舍(藏)”自幼聪敏,器度宽大。十二岁礼玄奘出家,专承经论。受戒后,从道宣习《四分律行事钞》。其后,转入法砺之弟子道成门下,学《四分律疏》。慨叹古人之义未能飞尽善,乃另辟新径,独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撰述《四分律开宗记》二十卷,纠弹古疏之过,总结为十六失,而别立一家之说,时人号称“新疏”,以别于法砺之《四分律疏》。自是,尊者所立之新说,乃称东塔律宗,而与法砺、道宣之律学并称三大宗。他的学说盛行于四及西北一带,门人甚众。初住长安弘济寺,上元三年(656),奉诏住西太原寺,敷席弘阐,学众云集。后于景龙元年入寂,世寿七十四。著有《俱舍论疏》、《遗教经疏》、《四分比丘戒本疏》、《僧羯麿》等数种。

第贰佰玖拾叁尊:德自在尊者  德自在尊者,即大自大天。为古印度的生殖神。梵名为摩诃首罗。摩诃意为“大”,首罗意为“自在”。其本然的形象为无头无足,无臂无手,无眼耳鼻舌,浑然一体的术状物,即男根。后演绎为世界的创造者,居于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以为护世八方天和十二之一,守护在东北方。   尊者原是婆罗门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在古代印度神话中,他是毁灭之神,又是苦行和舞蹈之神。瓶者心情愉快则众生安乐,嗔怒则众苦恼,他是佛教的保护神。每当新佛出世,他作引导。佛陀得道后,他让出自己宫殿,请佛陀说法。据说他有极大的力量,头上生有三眼,其中第三只眼能喷出神火烧毁一切,还可主宰人间的一切悲喜荣乐。他的形象,据说有五头,在眼、四手,分别持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器物。浑身涂灰,颈上绕蛇,乘坐一条大白牛。佛教中有“自在天外道”或“涂灰外道”,即以此尊为崇拜对象。《续高僧传·玄奘传》及《西域记·健驮陀国》等有载。

第贰佰玖拾肆尊:服龙王尊者 服龙王尊者,即降龙大尊者。名李诚惠。蔪州(一说蔚州灵丘山)人。   据说,他的父母己到壮年尚未生子,便到五台山向文殊菩萨祈请,果然怀孕生下尊者。尊者风骨爽秀,聪明超群,幼年即到五台山真容院,拜法顺为尊者,年二十正式受戒出家。东台东南一百余里有一处龙宫池,尊者曾经在池边结庐修道,畜一龙于净瓶中,不幸逃入东台之龙宫,隐于巨石之穴。尊者见一道白气从水中蒸腾而上,遂大声喝吒,龙惧而出。后唐庄宗钦仰大尊者高行,特遣使赐紫衣,并授予:“传法大尊者”称号。敕书中有云:“泛慈舟而拯溺,持慧炬以引迷。五百龙神,皆降懿德;一万圣众,尽继玄踪。”同光三年,大尊者枕手圆寂,享年五十。朝迁赐溢号曰:“法雨大尊者”,塔号曰“慈悲喜舍云之塔”。

第贰佰玖拾伍尊:阇夜多尊者 阇夜多尊者,禅宗推其为西天第二十祖。中于竺人。   尊者父母素信三宣泄,然坎坷多疾,遂生不平之疑。后于中天竺遇鸠摩罗多,释以因果罪福之说,尊者顿释前疑,承言领旨,萌发窒碍慧,遂出家受具足戒。并嗣其法。他劝人纯心为善,国中之人师从其化导,功德无量,俱称为善对大士。后至王舍城敷扬顿教,。临入灭时,仁心法于婆修盘头(世亲)。付法偈曰:“言下合无生,同于法轮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付法之后,奄然归宗,世寿不祥。   有趣的是,四川新都宝光寺内的罗汉堂内,将此尊塑造成清代康熙皇帝的形貌:头戴风帽,肩披锦氅,身着龙袍,安然而坐。据说康熙在游镇江金山寺时,曾赋诗一首:“朕本西文一衲子,然何落到帝王家。”有人更说他是罗汉转世。故尔有此作略。传说因康熙出过天花。所以这位阇夜多尊者的脸上也有一脸的麻子。但皇帝长麻子也不同凡人,塑偈上的麻子被描绘成五个一团,组成一个“梅花”图案。

第贰佰玖拾陆尊:秦摩利尊者  秦摩利尊者,即鸠摩利。据《大方广佛华严经随收演义抄》卷十五载,尊者为迦维罗卫国人,乃佛陀之叔父甘露饭王后裔。   尊者从孙觉贤三岁丧父,八岁丧母,为外氏收养。尊者闻觉贤陪敏异常,乃度其出家为僧。觉贤刻苦修行博学多闻,以禅律驰名。后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法译经。

第贰佰玖拾柒尊:义法胜尊者 义法胜尊者,即中印度高僧昙柯迦罗。   尊者原名为著名学者,天性聪敏,悟性过人,过目不忘。能解四吠陀,自谓天下文理悉在心腹之中。能观察风云星宿而知天变,占图谶变化而知人事。   所《阿毗昙心经》载,二十五岁时,偶尔拜访一座寺院,在寺中偶尔看到《法胜论》,读后不解其义,向一僧人请教方悟解其理,于是认识到佛理深邃,非世俗及外道诸书所能比及。乍此摒弃世乐,出家精进,诵大小乘经典及诸部律藏。曹魏黄初三年(222)至许昌(一说嘉平二年至洛阳)。嘉平二年(250),于洛阳白马寺译出僧祢律戒本一关羽并请梵僧制定羯磨法,传授戒律,为我国授戒度僧之始,其后不知所终。   义法胜,又作昙摩迦罗、昙摩柯罗、昙柯罗,意译法时。

第贰佰玖拾捌尊:施婆罗尊者 施婆罗尊者,佛陀姑姑之子,即佛陀表弟。   按,佛陀之祖父师子颊王生有四子(净饭王、白饭王、斛饭王、甘露饭王)一女(甘露味)。佛陀为净饭王之子,施婆罗为甘露味之子,后出家为佛陀弟子。尊者本性慷慨,好施舍,供养佛陀及众僧人。据《大智度论》关羽二十四载,“好施如施跋(婆)罗”。

第贰佰玖拾玖尊:阐提魔尊者  阐提魔尊者,《涅槃经》云:“阐提,屠家之子,常修恶业,以见我故,即便舍离,如阐提比丘。   尊者原是以杀牲为业的恶人,后遇佛祖,聆其教化,始改恶从善。获得证果。

第叁佰尊:王住道尊者 王住道尊者,即得度。本为西印度国王。   一日在他常走的路上现出一座小塔,青玄色,高一尺四寸,四面皆有图象,分别绘的是尸毗王割股救鸽、慈力王剜身燃灯、萨埵太子投崖饲虎、月光王捐舍宝首。国王欲将小塔请入宫中供奉,但众人皆举它不动,于是大会国中梵行、禅术等三种修行者,可谁也说不清塔的来历。后遇著名僧人摩拿多认出此乃往昔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中的一座,便为国王演说此塔之因,还告诉国王说:“今之出现,王福力所至孝也。“尊者听完,乃说:”至圣难逢,世乐非久。“于是传位于太子出家为僧,仅七日便证得阿罗汉果。摩拿罗让他常住本国广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