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玛琳养生杯多少钱:胡适要中共做第二大政党 毛泽东失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0:01:26
胡适要中共做第二大政党 毛泽东失望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毛泽东与胡适都曾将在北大工作过,毛泽东也非常钦佩胡适,就连早期放弃出国留学,也与胡适有关。不过,胡适一直主张中国共产党从事单纯的政党活动,最终,中共将胡适从统战名单中除去。
        1936年,在陕北保安的窑洞里,面对来自大洋彼岸的新闻记者斯诺,毛泽东在谈到自己早期的人生经历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这段话真实地反映了青年毛泽东对胡适的印象。 

 

毛泽东不出国 全因胡适一句话

 

  《新闻午报》刊文,胡适只比毛泽东大两岁(胡适生于1891年,毛泽东生于1893年)。还在毛泽东读中等师范学校时,胡适早已因鼓吹和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和文学改良而声誉鹊起,成为当时以至后世最有影响的著名学者。当毛泽东来到北京,在北大图书馆谋到了一个月薪8元的图书管理员的职位时,胡适是北大最年轻的新派教授。毛泽东曾不失时机抽空去旁听过胡适的课,这也是毛泽东一度称自己也是胡适学生的由来。后来,毛泽东同萧三等人经杨怀中先生介绍专程去拜访过胡适,同胡适讨论新思潮的各种问题,并以新民学会在京会友的名义,请胡适作过报告,解答问题。从这,不难看出青年毛泽东对胡适的尊重和仰慕。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在长沙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宗旨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新民学会成立不久,会员中一些有抱负的青年怀着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愿望,积极组织到法国勤工俭学,为此,毛泽东曾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可到了临行前,毛泽东却决定不去法国了。当时,许多新民学会会员很不理解。对此,毛泽东作了解释,1920年3月14日,毛泽东在给周世钊的一封信中说到这件事:“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一些人只是一种‘谜’。中国出过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明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和黎邵西(即黎锦熙)两位,他们都以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因此,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

  毛泽东不去法国的第二个原因则与胡适的态度有关。毛泽东为是否出国一事,“专门问过”胡适,胡适赞成、支持他留在国内研究问题,因为胡适是赞成“多研究些问题”的。

 

胡适规劝中国共产党从事单纯的政党活动

 

  胡适终其一生,不赞成阶级斗争理论,不赞成暴力。他几十年来孜孜不倦致力于鼓吹自由主义与民主政治,讲宽容,讲人权,说民主是人类在政治上最进步的方式。

  1927年以后,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关于国共两党内战,没有见到胡适对暴动的批评,但胡适是不会赞成武装斗争的。不过,在30年代中期,胡适在一些文章里对苏俄还不时给予赞美,直到1945年美苏勾结的雅尔塔秘密协定的内容暴露于世后,胡适才彻底改变了对苏联的看法。他对国民党却是不间断的批评,抨击国民党的专制。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统战策略。最突出的有两件事。一是1945年3月27日,国民党行政院发表胡适为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大会代表团代表。4月25日,联合国大会中国代表团中的中共代表董必武按毛泽东指示与胡适长谈,希望他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胡适搬出《淮南子》的无为主义,规劝中国共产党从事单纯的政党活动,作为国内的第二大党参加选举。

  第二件事还是发生在那一年。7月1日,国民参政会的民主党派人士傅斯年、黄炎培、章伯钧、褚辅成、左舜生等六人访问延安。在见面之后,毛泽东便以学生身份请傅斯年代他向远在美国的老师胡适问好。有趣的是傅斯年对延安的感受与黄炎培截然相反。从延安回到雾都重庆,黄炎培出版了《延安归来》,对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大加赞赏。可傅斯年却说毛泽东的气度“咄咄逼人”。在重庆的报纸上,傅斯年通过文章向自己的老师兼朋友胡适转达了毛泽东的问候,也谈了对毛泽东的上述印象。

  胡适见到傅斯年的文章后,是年8月24日在纽约发了一封著名的电报给毛泽东:“润之先生:顷见报载傅孟真兄转达吾兄问候胡适之之语,感念旧好,不胜驰念。 前夜与董必武兄深谈,弟恳切陈述鄙见,以为中共领袖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政党……试看美国开国之初,节福生(现译杰弗逊)十余年和平奋斗,其手创之民主党遂于第四届选举取得政权。又看英国工党五十年前仅得四万四千票,而和平奋斗之结果,今年得千二百万票,成为绝大多数党。此两事皆足供深思。中共今日已成第二大党,若能持之以耐力毅力,将来和平发展,前途未可限量。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

  此时正值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是。而斯大林于胡适电报之前两天,也催迫毛泽东去重庆与蒋介石会谈,电报说:“坦率告诉(中共),我们认为暴动的发展已无前途,中国同志应寻求与蒋介石妥协,应加入蒋介石政府,并解散其部队。”对斯大林的这封电报,毛泽东非常不满,1949年年底,毛泽东去莫斯科终于讲了出来。

 

毛泽东邀胡适做北京图书馆馆长

 

  毛泽东不再对胡适存有幻想了,但他还是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

  据文摘周报刊文,北京大学学者邓广铭和季羡林对此均有回忆。邓广铭在《我与胡适》一文中曾提及:“当时还有些传言,说共产党要他(指胡适)做北平图书馆的馆长,他听了表示怀疑,说:共产党能让我做图书馆的馆长吗?” 

  吴晗、邓广铭、季羡林分别是胡适的学生、助手、下属,他们的回忆相互印证,应该是可信的,而且,胡适这样资望的学者,加之无党无派的身份,也完全符合中共统战标准。 

  但胡适对这些却大不以为然,“不要相信共产党员的那一套”。结果,中共中央便将胡适从统战名单中除去了。 

  1957年春天,胡适在纽约因胃溃疡大手术之后,立下了英文遗嘱,幻想“光复大陆后,北大成为自由大学时”,他留在北平的102箱书捐给北大。他此刻已感觉到,今生今世是不可能再回祖国大陆了。

www.st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