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之后的日本网站:方剂应用心得征集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4:47:07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组方原则,酌定用量,妥配伍善而成.自"五十二病方"传世以来,至今方剂不知凡几,而吾生也有涯,不可能遍试其有无疗效,故需集众人之用之确有效者,征集于此,使大家共同进步.
            主要内容
            1.自己试用过确实有效的经方及时方.
            2.跟师学艺,目见其确有疗效的验方.
            3.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自己所组而经临床验证有确切疗效的验方.
            形式:
            [方名]方子名称
            [组成]药物组成(特殊药量需注明)
            [功效]主要功能.
            [适应症]先列病证,后列症状,舌脉等.
            [煎服法]特殊者需注明.
            [用法心得]主要阐述方子的源流,配伍决巧,药量心法,临证加减等.
            方法
            直接跟贴[方名] 麻杏石甘汤
            [组成] 麻黄5~15 杏仁10 石膏15~45 生甘草10
            [功效] 清肺止咳
            [适应症] 肺热壅盛。咳喘哮鸣,痰黄粘稠,舌红苔黄,脉洪数。
            [煎服法] 石膏先煎
            [用法心得] 始载于《伤寒杂病论》。灵活运用的原则
            1 辩证使用的标准:只要痰、鼻涕等分泌物颜色变黄,即为适应症
            2 麻黄和石膏的比例为1:3
            3 辨证加减尤为重要。痰多色黄加瓜蒌、贝母,口干鼻燥加沙参、麦冬,
            4
            肺与大肠相表里,加入酒大黄3~5g几乎成了习惯,而不管有无便秘,如有便秘可酌量增加。中医的理论源于临床,中医的生存系于临床,中医的发展更在临床!
            [方名] 麻黄汤
            [组成] 麻黄9 桂枝6 杏仁6 甘草3
            [功效] 发汗解表,平喘宣肺。
            [适应症] 外感风寒而且表实证。症状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腰酸软,无汗,有气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煎服法] 去上沫,沫令人心烦
            [用法心得] 《素问·调经论》上指出的:“ 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这就是麻黄汤的主证。发热的原因,素问已说得很明白,那么什么是 “ 腠理闭塞,玄府不通 ”
            的外在症状呢?除了头痛、腰酸背痛、无汗之外,更表现在
            “ 皮如粟米 ” ,即毛孔立毛肌的收缩、棘皮疙瘩的存在
            !此时可放心应用麻黄汤。神经衰弱的两方,以前上班时科室主任用过,配合针灸,效果不错,以下是我找他要的笔记(有改动)
            (1)[方名] 清脑汤
            [组成] 清脑组:紫贝齿 15g 紫石英10 g 石决明30g 菊花10g 夏枯草 15g 山栀子10g
            连翘
            安神组:茯神10g 麦冬15g 石斛15g 夜交 15g 白芍10g
            [功效] 清热清脑安神
            [适应症] 脑神经衰弱 兴奋期(热型),
            [煎服法] 紫贝齿 ,紫石英 石决明先煎
            [用法心得]眼1.本方散热清脑,引热自小便去,对用脑过度后处于脑神经衰弱兴奋期有效,
            2.此型多表现为头昏,头有胀热感,失眠易怒,常有恶梦,烦躁汗出,喜冷饮,便干,小便赤。在临床上还是很多的。我们碰见的几个高三监考学生就是这样。
            (2)[方名] 养脑汤[组成] 首乌10g 白芍 10g 鹿角胶6g 白合6g 茯神 10g 枣仁 12g 天门冬 10g 远志10g
            柏仁10g 枸杝 10g 生地 10g 石斛 10g
            [功效] 补肝肾养脑安神
            [适应症] 脑神经衰弱抑制期(虚证)
            [煎服法] 鹿角胶自取烊化
            [用法心得]
            本方补肝肾调心神为主,用于脑神经衰弱抑制期有虚证表现者,见头晕目眩,心悸,健忘,惊恐多疑,神疲乏力,恍惚,遣精,腰酸腿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方名]麻黄汤加连翘
            [组成]麻黄5 桂枝5 杏仁5 连翘10 炙甘草3
            [功效]发汗解表兼以清肺
            [适应症]小儿感冒发热
            [煎服法]稍煎或以滚开水焖10分钟
            [用法心得]一剂即愈,最多不超过2剂,屡试皆愈,效如桴鼓。(药后注意保暖,注意出汗情况。)[方名]益气五苓散
            [功效]温阳益气利水
            [组成]生黄芪15 党参9 桂枝6 茯苓15 猪苓9 泽泻9 白术12 生甘草12 土茯苓12
            [适应症]慢性尿路感染(包括性病的善后处理)
            [煎服法]无特殊
            [用法心得]见一老中医屡用此方,效佳,黄芪甘草汤为一成方(直达茎中止淋痛)。余试用三个病人,皆可,且其中一病人多年的胃病亦随之而愈(细想便知其中道理)。儿童紫癜肾,内眼血尿验方
            党参15 黃芪18 大小蓟各12 旱莲草12
            车前9 茅根12 勾藤9 虫退4 赤小豆13
            我是西医临床的,碰到这样一例病人,尿蛋白+++、BLD+++,治疗效果不佳,后来请中医科会诊,开了上面的方子,用了之后明显好转,后来只给西药而忘记继续开中药,病人症状再发,再次给予中药,病情再次好转,故记下了此方。[方名]止咳化痰汤
            [组成] 炙麻黄9 桃仁9 杏仁9 川贝12 浙贝12
            当归12 丹参12 双花24 连翘9 厚朴6
            瓜蒌30 半夏12 黄芩12 桔梗12 苏子9
            芦根18 莱菔子12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
            [适应症]慢阻肺伴支气管炎,咳嗽,痰多,胸闷,气急。也可用于单纯支气管炎
            [用法心得]实习时得自呼吸科主任的秘方,因为我自己在毕业前夕不幸得了重感冒,有气管炎的症状,发热,无力,咽痛,咳嗽,咳吐大量浓痰,胸骨后疼痛,扁桃体化脓,下不了床,用了这个方子,一副药中午喝了半副,下午饭前就可以坐了,可以下床,热退,痛减,痰量明显减少,也没有那么稠了,堪称神效。症状轻的,3副,症状重的,6副。[方名]百合宁神汤
            [组成]炙百合30—60克,炒枣仁、合欢花、夜交藤各30克,当归10克,丹参15—30克,炙甘草3—6克。
            [功效]养心宁神
            [适应症]郁证。症见:头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纳差口苦,两胁疼痛,胸闷不舒,精神抑郁,神疲懒言,多悲善哭,心悸,怔忡,舌红、苔黄,脉弦。
            [煎服法]水煎服
            [用法心得]百合甘寒,益气清心,宁神定魄为主药;炒枣仁养心安神;夜交藤安神益肾;合欢花解郁安神;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甘草强心气,调和诸药。
            此乃我院[聊城市精神卫生中心]著名老中医陈光恩主任医师的经验方,临床应用近30年,效极佳。在运用本方时,若兼肝气郁滞加柴胡、白芍、枳实;气郁血滞加桃仁、红花、香附、青皮;肝郁化火加柴胡、丹皮、白芍、栀子、龙胆草;火热扰心加犀角、生地、山栀子、连翘、竹叶、莲了心;思虑伤脾、痰湿内蕴加陈皮、半夏、茯苓、白蔻仁、石菖蒲、郁金、远志;郁犯脾肺,痰气互结加杏仁、川厚朴、半夏、木香、枳壳;郁而挟食加山楂、神曲、莱菔子、木香、枳实;久郁伤神,心脾两虚加党参、白术、怀山药;桂元肉、远志、木香;因郁伤正,精血亏耗,心肾两虚加熟地、首乌、黄精、五味子、菟丝子、鹿角、磁石;郁热伤阴,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加生地、熟地、龟板、五味子、生龙骨、生牡晨、黄连、肉桂。[方名]茵陈赤小豆汤
            [组成]茵陈24克,赤小豆18克,生薏仁30克,苍术、黄柏、泽泻、防己、佩兰、白豆蔻各9克,苦参12克,木通6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热利湿,芳香化浊,通络祛瘀。
            [适应症]血栓性静脉炎。症见:下肢肿痛,行走困难,苔黄腻,脉滑数,或苔薄黄脉弦缓。
            [用法心得]方中茵陈、黄柏、苦参、苍术燥湿清热;泽泻、防己、木通利水渗湿;生薏仁、赤小豆健脾行湿;佩兰,白豆蔻化湿醒脾,芳香化浊。诸药合用,共奏利湿清热,芳香化浊,通络祛瘀之功。临证时若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瘀阻经脉,气血失调,脉络受阻者,于本方中加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炒地龙9克,牛膝9克;同时配合青霉素80万单位,每日二次,肌注。若苔薄黄,脉弦数,辨证属素有寒湿之邪瘀阻,气血不畅,寒湿之邪瘀久化热,下注而致,于本方中加银花24克,忍冬藤15克,炒地龙9克。
            此方为济南市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病治疗中心,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李廷来主任医师的经验方。自50年代开始即应用此方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各种周围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成为全国治疗脉管炎的临床基地。被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确定为重点特色专科。治疗脚气效方
            苦参30 黄柏30 地肤子30 枯矾40蛇床子10 上药用山西陈醋3斤浸泡每天2次也可稍加热注意保存勿让其变质
            疗效奇佳[方名]:茵陈蒿汤合五苓散加减
            [组成]:茵陈蒿30g 栀子12g 大黄12g 茯苓15g 猪苓15g 桂枝8g 白术8g 藿香6g 白豆蔻6g。
            [功效]:清热化湿,行气化浊。
            [适应症]:黄疸,湿热俱重,以湿为甚。患者身俱黄,但黄色不够鲜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纳差,呕呃,腹胀,大便溏诟粘腻。舌苔黄厚腻,脉象弦滑或濡缓。
            [煎服法]:藿香 白豆蔻行气之剂后煎。
            [用法心得]
            :此方为我科常用之剂,对于各种黄疸尤其是以湿热为主的神效,临床可根据湿与热的偏盛,加大除湿与清热之剂的剂量。但茵陈蒿之剂量决不可减少。行气之剂亦不可少,所谓气行则湿化。[方名]止嗽散:桔梗10g,荆芥10g,紫菀10g,百部10g,白前10g,陈皮6g,甘草3g
            [功效]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适应症]外感风邪咳嗽日久不愈,或原有慢性咳嗽为外邪诱发,持续不愈的久咳。
            [煎服法]水煎服
            [用法心得]在临床上,每遇此类咳嗽,偶常用止嗽散方加减化裁治疗,疗效满意;
            偏寒者加防风10g,苏叶6g,生姜10g,以散寒止咳;
            偏热者加桑叶10g,菊花10g,牛蒡子10g,薄荷10g,黄芩10g,芦根10g,以清热止咳;
            燥咳加贝母10g,花粉10g,沙参10g,以润燥止咳。
            若慢性咳嗽因风复发,痰湿中阻,咳嗽痰多者加半夏10g,茯苓12g,苏子10g,以祛痰止咳;[ 方名]:补中益气汤加味
            [组成]:黄芪30 党参15 当归15 柴胡10 升麻6 陈皮10 白术12 白芍18 玄参18 炙草10 
            [功效]:补中益气
            [适应症]:脾气虚极下陷,小便不禁。
            [用法心得]:愚临床曾治一病例:女,56。体瘦,基本情况可。小便失禁一年。现症见:小便频数,日夜数十次。神疲乏力,纳差。舌红少津,脉细弱,右关濡。经西医抗炎治疗无好转。初用醒脾升陷汤(黄芪12
            白术12 寄生10 川断10 枣皮12 煅龙骨牡蛎各12 荜薢6
            炙草6)亦不甚效,后改用此方,四剂知,此后在此方上随症加减调理半月而愈。[方名]:资生汤合二陈汤
            [组成]:淮山25 玄参15 白术10 内金6 炒牛子10 法夏12 茯苓12 陈皮10 乌梅10 生姜三片 甘草6
            [功效]:敛气养阴,止咳化痰。
            [适应症]:老年性的慢支。
            [用法心得]:临床上每遇年老久咳不愈者,偶常以此方加减,疗效肯定。
            春季习惯加贝母,苏梗,白前,瓜蒌。
            秋季惯用桑叶,杏仁,沙参,百合。[方名]生化汤
            [组成]当归25 川芎10 桃仁10 炮姜5 干草5
            [功效]活血化瘀, 温经止痛
            [适应症]人流术后,产后血虚,恶露不行
            [煎服法]一定要用黄酒煎服,至少要用一半的黄酒,每剂约500毫升
            [用法心得]自然流产后,通常要刮宫,容易引起感染等意外,可用生化汤排出遗留的绒毛膜组织,避免手术。方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柴胡20龙骨10黄芩10生姜10人参10桂枝10茯苓10半夏10大黄10牡蛎10大枣6
            [功效]清肝热,疏肝气,清化痰热
            [适应症]用于神志异常疾病
            [煎服法]后下大黄
            [用法心得]临床上有很多突发的肝失疏泄,痰热扰心引起的精神失常,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范进中举。此方对于此类病症有一定疗效,当然要先辩证看到这么多方子我也很受感动,这是我在转行之前,出诊时的一点体会,和各位分享吧!但我要提醒各位:可不要乱往上贴,一定要有疗效,并且确实是自己的心得。要是这些方子都有效,我看医院就要关门了!哈哈哈!
            青壮年 肾结石方:
            金钱草30克 海金砂20克(单包)内金15克川楝子15克
            郁金10克 大黄10克茯苓30克泽泻20克山芋肉15克
            熟地15克川断续20克当归10克黄芪30克
            牛膝20克地龙10克车前子15克(单包)全蝎10克
            蜈蚣1条苍术10克黄柏10克
            一付水煎服早晚各半温服
            可以先买7付药一个疗程,吃三个疗程。
            作用:排石止痛方名:玄麦甘桔汤
            组成:玄参3克 麦冬3克 生地3克 桔梗3克 生甘草2克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用法:滚开水浸泡10分钟,代茶饮。
            适宜证:咽部干涩疼痛。
            心得:本是一古方,取作代茶饮,服用方便,口感尚可,对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所致咽部干涩疼痛有很好疗效。临证可随证加用射干,连翘等药[
            方名]:升陷汤
            [组成]:生黄芪15-60 柴胡6 升麻6 知母6-12 
            [功效]:升提中气
            [适应症]:脾气虚极下陷诸证。
            [用法心得]:源于张锡纯《衷中参西录》。临床用脾气不足感胸闷乏力、头晕,劳作则大汗出,吸气自觉不得深入者,或肝气虚易惊惕时时不安,兼气虚者效果确切。因本人系肝病专科医生,肝病兼脾气虚者用此方没有补中益气汤温燥助相火之弊,少见因用此方而导致肝功能上扬者。
            方中知母与黄芪相配是本方之精髓。麻黄汤
            【临床报道】
            麻黄汤加味治疗外感后顽咳26例。其诊断标准为外感后咳嗽半个月以上,白天咳甚日夜均咳,咯白色粘稠或清稀痰或干咳,胸闷,或咽痒,舌质淡红或舌边尖红,苔薄白或白腻或微黄,脉搏细滑或浮滑。以炙麻黄、杏仁葶苈子、桂枝、甘草、枇杷叶、破故纸、白果、橘红为基础方随正加减。结果:痊愈18例,占69%;好转6例,占22%;无效2例,占8%。部有效率92%[洪杰斐.麻黄汤加味治疗外感后顽咳26例。**中医
            1998;16(2):29]。
            桂枝汤
            【临床报道】
            桂枝汤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见有风寒表虚证候者,疗效颇佳,应用亦广。陈氏以本方为主方,水煎分2次温服,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主要症状为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水样涕,畏冷,鼻粘膜苍白,水肿,严重者头疼,咽疼或吞咽有异物感等。结果:显效48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100%。随访半年无复发者52例,有复发但症状减轻者7例,发作如初者1例,复发率为13.3%,重复治疗仍然有效(陈敬坚.桂枝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0;16(4):18)。
            【实验研究】
            已有的研究表明,桂枝汤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炎、镇静、镇痛、镇咳、平喘、祛瘀作用,且对体温和汗腺呈双向性调节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桂枝汤对体温双向性调节的作用机理,中国中医研究院霍海如等人从桂枝汤中提取分离的有效部位A(Fr.A)与全方作用一样,对体温呈双向性调节。由此,观察了Fr.A能降低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P)和下丘脑神经加压素(NT)含量,对下丘脑AP含量无影响;在安痛定诱导的低体温大鼠中,Fr.A能提升下丘脑,隔区AP含量和下丘NT脑含量。结果提示,Fr.A对发热动物的解热作用与影响下丘脑NT和隔区AP的释放有关;抑制中枢AP和NT的释放或作用参矛Fr.A对低体温的调节过程(霍海如,等.桂枝汤有效部位A对体温双向性调节作用机理。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999;5(1):33)。
            九味羌活对头痛、痹证等辩证属风湿者,每有良效。高磊等用本方去苍术为基本方治疗28例风湿型头痛,头晕重者加天麻、钩藤、菊花;体弱者加生黄芪、党参、白术;久病者加桃仁、红花、全虫。痛于头两侧较重者加柴胡、龙胆草;痛于后脑连及颈项者加蔓荆子、桂枝;痛于巅顶者加藁本。结果:服药1周后,临床治愈(头痛消失者)12例,占42.86%;有效(头痛减轻者)14例,占50%;无效(症状无改善者)2例,占7.14%。总有效率为92.86%(高磊,李岩•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风湿型头痛28例。**中医
            1999;17(8):35)。
            九味羌活汤
            【临床报道】
            尹旺旭等用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36例,根据临床分型,肝经郁热者加入柴胡、丹皮,龙胆草以加强疏肝,清热利湿的功效,脾虚湿蕴者加入白术、黄芪、茯苓以加强健脾利湿的功效,气滞血瘀者加入丹参、黄芪以培本固元,活血行气,如遇疼痛甚者,加入延胡以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结果:痊愈(临床疼痛消失停滞药1月以上无复发者)25例,占69%;好转(患者疼痛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者)4例,占11%;无效(治疗后患者疼痛次数及程度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变者)7例,占20%;总有效率为80%。通过对三例无效病例的检查,发现患有老年Ⅱ型糖尿病,经降糖治疗后症状有一定缓解(尹旺旭,等.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36例的临床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1;23(1):33).方名:清肝化脂汤
            方药组成:大黄15g,枳实15g,厚朴10g,小叶野鸡尾30g,茅根、车前草、山楂、干葛、赤芍、丹参、泽兰、三棱、莪术、当归、玄胡、郁金、白芍、柴胡、制香附各15g,甘草3g。
            功能:通腑泻热,化脂清肝。
            主治:脂肪肝
            用法心得:本方为林鹤和老先生之方。以大黄、枳实、厚朴,即大承气汤为通腑主药,使湿热之邪从大便排出;小叶野鸡尾、茅根、车前草苦寒以佐大承气汤清热解毒;山楂、干葛、赤芍活血化脂,以清肝经之瘀脂;丹参、泽兰、三棱、莪术、当归、玄胡、郁金活血化瘀;白芍、柴胡、香附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清肝化脂之效,为治疗脂肪肝之有效方。本人用此方治疗脂肪肝,疗效满意。[方名]右归丸
            [组成]熟地120 山药120 山茱萸120 枸杞120 鹿角胶45 菟丝子120 杜仲120 当归90 肉桂45 制附子45
            [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
            [病历]男,48,西医院诊断明确,就诊时已经发生竹节样变,颈部转动不灵,以为不久于人世,四诊见,活动吃力,宽关节疼痛,全身怕冷,无力,舌淡,齿痕,脉沉细,余诊为中医肾阳虚,考虑病程较久,非几天一月可治,遂嘱其治成胶囊,长期服用,由于鹿角胶较贵,病人不能承受,将其替换为仙茅120
            另宽关节疼痛,加威灵仙120 ,病久气弱血滞加黄芪120
            丹参120,上述为一月量,尽两剂,病人忽然电话高之已能轻微体力劳动,也觉惊讶,嘱其续服,现已经4年余,患者精力旺盛,已能仲体力劳动,只有阴天感觉宽关节酸痛,余由此体会景岳之补方果不我欺,高山仰止!!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对他的评价很高,---烧伤的
            !
            我学的是西医,不能够翻译出来,请看看,谢谢!
            1. This prescription is called “Chi JinchuangDa San Fang” and is ery
            effectie to wound healing.”
            2. The first attempt to describe a complete theor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after burn injury was done by Sun Si
            Miao (ad 581–682) (Fig. 2). His manual “Qian Jin Fang”
            (Prescriptions Worth a Thousand Gold for
            Emergencies), published ad 652, comprised 30 olumes and 5300
            prescriptions.
            3. Further improements and modifications of topical treatment were
            achieed by Gong Qing Xuan (ad 479–502). In his work “Liu Juan Zi Gui
            Yi Fan” (Liu Juan Zi’s Fairy Bequeathed Prescriptions, an
            interpretation of Liu Juan Zi’s “Remedies left oer by ghosts”) he
            described burn wound coerage with an extract(浸膏)made from
            castor验方治脚气:全皂荚5个以2斤醋加水少许共同煎熬后泡脚!用清肠饮治疗阑尾炎
            处方:银花90 当归60 生地榆30 麦冬30 元参30 黄芩15 苡米15 甘草15
            出自陈远公之辩证录。效极佳该方为一老中医的方子,本人曾用此方调理半年之余,当然会有随症加减。下方为基础方。
            <方名>治乳腺增生方
            <组成>海藻20 昆布20 当归15 丹皮15
            赤芍15 川芎15 橘核15 川楝子10
            三棱10 莪术10 柴胡15 香附15
            生牡蛎30(先煎)青皮10 炒栀子10 玉金10
            在月经前后5天,要加鹿角霜15(先煎),淫羊藿15, 菟丝子15
            <适应症>乳腺增生之乳房肿块,痛,患处有热象,并伴有肝郁之易怒等症,脉象弦数,舌红冰片适量,予75%酒精泡,取液外涂。
            治狐臭[方名]猴枣散
            [组成]由猴枣、羚羊角、天竺黄、川贝母、沉香、青礞石、麝香、月石组成
            [功效]除痰、镇惊、通窍
            [适应症]临床上常用其治疗小儿痰热惊风,对小儿急惊风,四肢抽搐,痰多气急,发热烦躁等症有较好的疗效,也是危重病昏迷时的抢救药物。
            [用法心得]当邪热深入营血,呈现闭证而有呼吸痰鸣者,加猴枣散吞服进行急救。[方名]桂枝汤
            [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适应症]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恶风,汗出,苔白,脉浮缓。
            [煎服法]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
            [用法心得]
            1、表实无汗、发热不恶寒、汗多而烦渴,或内有湿热者均不宜使用。
            2、服后饮少量热粥,(借谷气助药力,并益胃气以鼓邪外出)帮助药力发挥,并温覆(避风助汗,并借水谷之精气以酿汗驱邪)令汗出。[方名]当归补血汤
            [组成]黄芪30g 当归6g
            [功效]补气生血
            [适应症]血虚发热证
            [煎服法]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
            [用法心得]用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获得较好疗效方剂名称: 软肝煎
            组成:
            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楮实子12克,川萆薢10克,云苓15克,菟丝子12克,土鳖虫3克,甘草6克,丹参18克,鳖甲(醋炙)30克。
            功能: 健脾护肝,化蹍软坚。
            主治: 肝硬化
            用法: 土鳖虫烘干研成细末。水三碗,入鳖甲先煎半小时,纳诸药煎至一碗,冲服土鳖虫末,渣再煎服。方剂名称: 胡连汤
            组成: 胡黄连12克,当归10克,生甘草12克。
            功能: 推化湿浊。
            主治: 因湿浊蕴结于肠胃,气机不畅所致的湿浊内阻之证。症见口腔糜烂、持续不断或长期反复发作,舌苔厚腻或黄腻,大便不爽等。
            方解:
            自拟胡连汤系由长期临床实践而得出。胡黄连虽亦苦寒,但清热燥湿力强,依消化道长期水肿之病理,取其燥湿力大特性,用以化湿消肿,则水湿即去。又以其服后有里急腹痛感觉,故辅以当归、生甘草权为缓解,则腹痛即减。待肿消水去,疮面即行愈合。
            加减运用:
            凡患者素嗜茶酒、积湿较甚而致口舌生疮、大便干燥不爽,均可使用本方。若舌苔白厚腻,可加泽泻30克,以驱除蕴积之水;若其人下唇红肿或舌质红,可加公英15克;痰涎壅盛,则加入半夏曲15克、桔梗12克;脾湿偏重者加苍术12克;如服后腹泻不畅,可酌情将胡黄连加量至15克,直至口疮愈合。大便转为正常,即说明水肿已消。口疮根除后,须严加忌口,不饮茶酒,不食生冷,以防反复。
            典型病例: 赵某,男,33岁,本院职工
             现病史;患口腔溃疡8年,经常口腔粘膜及舌面多处溃烂,伴有疲乏身重。近来口舌溃疡加重,连续不已,经服多种中西药均无起色。现口疮影响进食,舌面及口腔粘膜多处溃烂,脉沉滑;
             辨证:寒湿伤牌,积湿滞肠。
             治法:健脾化湿,推降导滞。
             处方:苍术10克、麻黄6克、胡黄连10克、生甘草10克、当归10克。
             此药服7剂后,口腔溃疡痊愈,经访不再作,至今未复发。小儿厌食症
            方剂名称: 加味桂枝汤
            组成: 桂枝3克,白芍6克,生姜2片,红枣3枚,清甘草3克。
            功能: 调和营卫,促醒胃气。
            主治: 腠虚汗多,纳呆厌食。
            用法: 本方量少味不苦,每剂煎一次,约小半碗,分二次温服,患儿喜饮。
            加减运用:
            见有不同的兼证,须加味处理。如舌红花剥,阴液不足者,加养胃生津之品,玉竹、百合、石斛、麦冬、生扁豆、生地等斟酌选入;鼻衄加白茅花、藕节;便秘加生首乌以润之,切忌泻剂;寝汗淋漓者,加麻黄根、糯稻根以止汗;舌淡阳虚,可入附子;虚寒腹痛,倍芍药加饴糖等等。至于新邪感袭,须辨其轻重而别作化裁。建议一下,不用这么刻板的要求这种功能主治和药味吧!中医方剂应用象这样列下去,会无穷无尽的,也违背传统中医的义旨!仅为一家之言
            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散(组成剂量学中医的都知道)
            记得一个住院病人,女,近60岁,糖尿病、中风,快出院时出现午后及凌晨低热,38度左右,一看情况,哦,低热、午后,书上说了,是阴虚内热,养阴的药用了很多,抗生素也用了一周,其他办法也想的差不多了,没效果。
            最后我的思路还是回到了中医上,仔细去看了她,发现她的舌质很淡,舌体都泛白了,四肢有冷感,仅凭这两条,给她用量补中益气汤加四逆散,只一天,一副药,吃了2次,第二天早上查房时她丈夫很高兴,因为热退了,而且我看她的舌质的时候,发现已经变红了!
            分析: 补中益气汤强壮中气,合甘温除大热之意,四逆散升散中阳于四体,调畅枢机;前者为生源,后者开路!随师验案:脂肪肝治愈一则
            周某,男,38岁,干部,2003/2/27就诊
            [主诉]:胁胀伴乏力、纳呆、便溏2年,加重1月
            [现病史]:患者十多年前大学毕业后,活动减少,生活习惯不规律,开始出现肥胖,2年前体检B超示:中度脂肪肝,且时常有胁胀,活动后腰酸膝软、乏力,夜寐欠安,白天工作精神差,纳呆,便溏等症状,未系统治疗,近一月来自觉症状明显加重,故来就医。体检:身高175cm,体重90公斤,神清,精神一般,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肿。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濡。辅助检查:肝功能:ALT:128U/L,AST:87IU/L,ALP:296IU/L,GGT:98
            U/L;血尿酸:496umol/L
            [中医诊断]:肝着(痰湿中阻)
            [西医诊断]:脂肪肝
            [治则与方药]:疏肝健脾,化痰散浊,方药如下:
            苍白术各15克 茯苓15克 象贝母15克 草决明15克 黄芩15克
            桑寄生15克 巴戟天15克 丹参15克 垂盆草30克 枳壳9克
            白芥子12克 粉萆薢15克 14贴
            并嘱饮食调养,坚持锻炼。
            一月后,患者两诊后,自诉胁痛、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明显减轻,大便已成形,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精神比前好,每天都坚持跑步20-40分钟,但胃略有不适,睡眠仍较差。查肝功能:ALT:86U/L,AST:64U/L,ALP:198U/L,GGT:71
            U/L;血尿酸:435umol/L。B超仍示:中度脂肪肝。原方有效,随证加谷麦芽各30克,夜交藤30克,继服。
            [治疗效果]:患者坚持服药、锻炼半年,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化验指标都恢复正常,体重减轻到81公斤,B超示:肝胆脾无异常。
            [按语]:中医学无脂肪肝病名,据临床表现大多可归属于“积证”、“痞满”、“胁痛”、“痰痞”、“肝着”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多由饮食失调,损伤脾胃,脾虚致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得输布,郁于中焦,化为痰浊,而见纳呆、乏力;痰浊阻滞,气机不畅,肝气郁滞,而见胁胀,痰湿久郁生热,痰热内扰,故见夜寐不安。久病失治,必及于肾,致肝肾不足,故有腰膝酸软。总之,痰浊、气滞、淤血是本病主要的病理基础,涉及肝、脾、肾三脏,其病性属本虚标实。方中苍白术、茯苓祛湿以解脾困,桑寄生、巴戟天益肾以生阳气,枳壳、象贝母化痰散结以化肝脂,草决明明目清肝,黄芩燥湿清热化痰,丹参活血化瘀有防治久病成瘀之义,。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黄芩、茯苓有明显的降血脂、保肝作用,桑寄生有一定降TC作用,白术可降血糖,丹参有改善微循环、保肝作用。而粉萆薢是针对HUA辨病而加。
            “治病必求于本”,导师认为本病病位在肝,发于脾,及于肾,本方从湿、浊、虚、瘀论治,以健脾化痰祛湿为主,兼及肝肾,结合随症加减,可共凑良效。记得二十多年前大学刚毕业,分配到一所专科医院,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性患者,反复鼻衄,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明显降低,因为当时我对归脾汤比较感兴趣,就给患者服用归脾丸,想不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鼻衄消失,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也恢复正常。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痉挛,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发生冠脉循环障碍,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治疗途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由于大多数药物对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治疗效果有限,而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又不能阻止病人的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发生再狭窄,所以这三种治疗只能暂时缓解冠心病症状,而不能根治冠心病。
            在2000年美国心血管年会上一些学者提出了治疗性血管新生的问题,即通过某些药物的治疗增加功能性的冠状动脉分支或侧支循环,达到恢复缺血心肌血供,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的目的,也可以形象地称为“药物促进人体的自身搭桥”。研究发现,血管新生能帮助肌体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从根本上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改善病情。
            血管新生的过程是这样的: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早期,一方面毛细血管密度会增加,另一方面坏死的心肌细胞释放一系列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最终形成正常的动脉。新生的动脉在已经阻塞或狭窄的冠状动脉周围,组成新的旁路循环,通过这两条途径,就可改善心肌的缺血状态。
            血管新生在冠心病、缺血性脑栓塞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恢复和预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在冠脉进行性狭窄患者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达增加,有自发形成侧枝循环趋向,但不足以代偿原有的血供,缺血得不到纠正。因此,国际上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适当的途径,给予外源性促血管生长因子(主要是VEGF、FGF)或促进它们产生的药物,来促使形成丰富的冠脉侧枝循环,满足心脏血供需要,即为“药物促进人体自身冠脉搭桥的形成”。这种促血管生成治疗,对于相当一部分传统药物疗效不佳,而又不适宜冠脉搭桥和介入性治疗,或者出现术后再狭窄的患者,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外大多研究是利用基因方法,即直接补充VEGF及FGF等细胞因子的方法来促进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新生。然而这种方法不但价格昂贵,而且这些细胞因子的开发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研究阶段,尚未应用于临床。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及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医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起源也很久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之前对相关中成药在促进血管新生方面的机制研究非常少。最新的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冠心病最具影响力的代表药物麝香保心丸具有较明显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它除了能促进CAM(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还能促进牛肾上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形成管腔结构。在体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能促进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脏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形成管腔结构,增加心肌血管面密度,同时,使心梗面积显著减小。上述研究都是采用国际公认的药物筛选方法。研究还发现,麝香保心丸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与其能促使内皮细胞表达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mRNA增高,并释放VEGF和bFGF增多有关。
            过去,由于麝香保心丸起效迅速,多被用于急性心肌缺血发作时胸闷、胸痛等症状的缓解。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该药物在其他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相继开展。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除了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供以外,还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最新的研究结果提示: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可以通过促进冠脉侧枝血管的生成,而达到减轻、延缓心肌缺血发生发展、改善症状和预后的目的。麝香保心丸运用了国际上公认的研究方法,对传统的中成药进行了深入的机制研究,这在中成药研发中也是非常罕见的。
            同时,最新的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麝香保心丸,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坚持服用一年后发现,麝香保心丸组心绞痛(AP)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8.3%;
            AP的缺血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57.4%),二者均优于常规用药对照组(P均<0.05);麝香保心丸治疗组随访一年中复发性AP、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心力衰竭(HF),需做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TCA/CABG),需再住院治疗的病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麝香保心丸治疗3个月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E/A),且明显优于常规用药对照组?3项均P<0.05?。麝香保心丸治疗组降低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作用均明显优于常规用药对照组?3项均P<0.05?,且麝香保心丸治疗ACS不良反应轻微。由此可见: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就开始应用麝香保心丸每天3次,每次2丸,能有效、安全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作为治疗药物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以下特点:1. 起效迅速,作用持久,迅速缓解胸闷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2.
            保护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 3. 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缓解心肌缺血; 4.
            坚持服用麝香保心丸1年以上,能降低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再住院治疗及需做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TCA/CABG);5.
            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及耐受性;在临床上不但能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与预防,还能用于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两全其美的选择。方名:鱼脑石散
            药物组成:鱼脑石70g,鸡内金20g,大黄10g。共研细未末,每次2g,每日2次。
            功效:消积化石排石。
            主治:胆结石、泌尿系结石 。
            方解:鱼脑石为大黄鱼头骨内的耳石,有化石、通淋之功,治石淋,小便不利。鸡内金有消积化石之功效,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结石。《衷中参西录》云:金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
            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几,鸡内金皆能消之。大黄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之效。全方配伍,共凑化石排石之功。
            该方简洁,应用方便,如临床应用金钱草等煎汤送服疗效更佳。慢肝不寐
            方名:半夏枯草煎
            药物组成:姜半夏12g,夏枯草12g,薏米60g,珍珠母30g。
            功效:滋肝清热,潜阳安神
            主治:慢迁肝或早期肝硬化引起的失眠
            方解:夏枯草质轻性浮,轻清走气之品,有养阴疏肝,散结解郁之功。宗内经:降其气,即所以敛其阳之意,与半夏为伍和阳养阴。加薏米助半夏和胃除痰,胃和则心神安,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且有滋肝阴、清肝火的功效。
            加减:肝血不足:当归、白芍、丹参;心阴不足:柏子仁、麦冬、琥珀末;心气虚:大剂量党参;痰热:黄连;脾肾阳衰:大蜈蚣2条,鸡血藤
            。方名:甘麦芪仙磁石汤
            药物组成:甘草6g,淮小麦30g。炙黄芪20个,仙茅12g,五味子6g,磁石15g,枸杞子12g,丹参12g,远志6g,茯苓15g。
            功效:调和阴阳,缓补心脾,强壮肾阳
            适应症:神经衰弱之心脾两虚或脾肾两虚证。
            方解:方中“甘麦大枣汤'
            本治脏躁不寐证,黄芪温补脾胃气血,亦补心气,淫羊藿补肾壮阳温而不燥,是调理阴阳的妙品,丹参、远志、茯苓、枸杞、乃取其安神定志,交通心肾,宁心安神。旨在既无归附之燥,有无知柏之滞,以调整阴阳为主,达到养心安神之目的。磁石镇惊安神引火归原,心神自安。对于麻黄汤煎服“去上沫”的一点个人见解。
            麻黄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硷和挥发油。挥发油是发汗的主要成分;麻黄硷则为拟肾上腺素类物质,能够兴奋心脏(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等)、扩张支气管(平喘)。麻黄去上沫,可能能够降低麻黄硷/伪麻黄碱等的含量,不影响其发汗作用,但能够有效降低其兴奋心脏(令人烦)的副作用。我用下面的方子医了一个上睑下垂的病人,有效:
            中年 上睑下垂方:
            [经验方]:
            [组成]:党参12 茯苓12 钩藤12 全蝎(酒洗)3 炙黄芪12 银柴胡3 升麻3 陈皮3 甘草3 木贼8 蒺莉10 桑叶10
菊花10
            [功效]:清肝明目 升提中气
            [适应症]:木亢土虚 上睑下垂
            [煎服法]:水煎服,每天1剂。10剂1疗程。
            [注意]:因全蝎有毒,不可长服。10剂后应该更方。不好意思,初次发贴,忘记药量单位。上方以克为单位。我知前两点是孙思藐的《千金方》——治金疮大散方。第三点一时不知,有空再查。请问双花是什么?望指点。[方名]止嗽散
            [来源]医学心悟 程仲龄
            [组成]桔梗\紫苑\荆芥\百部\陈皮\白前\甘草\生姜
            [功效]宣肺平喘
            [适应症]一切咳嗽。
            [煎服法]武火急煎
            [用法心得]
            桔梗与白前一升,一降,顺应肺气之升降.
            偏于解表,尤适用于感冒后咳嗽不愈者,屡用屡验看了大家的方剂,我也 很高兴为大家谈一个方剂的应用经验:
            [方名]调胃承气汤:
            [组成]大黄10g,甘草10g,芒硝10g
            [功效]缓下热结
            [适应症]阳明胃肠燥热,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至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煎服法]开水泡20分钟后一次口服,如无排便,可再服一次。
            [用法心得]该方剂虽一直以为是泻下剂,但我在应用中发现其不会致过下而产生不良后果,只能算是调节剂。特别对于有头痛、口苦、恶心、腹胀、乏力、便干,甚或有发热的病人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剂就愈!血虚头晕
            当归30 川芎15 水煎服连服8天。简单有效。PegasusGC wrote:
            [方名]止咳化痰汤
            [组成] 炙麻黄9 桃仁9 杏仁9 川贝12 浙贝12
            当归12 丹参12 双花24 连翘9 厚朴6
            瓜蒌30 半夏12 黄芩12 桔梗12 苏子9
            芦根18 莱菔子12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
            [适应症]慢阻肺伴支气管炎,咳嗽,痰多,胸闷,气急。也可用于单纯支气管炎
            [用法心得]实习时得自呼吸科主任的秘方,因为我自己在毕业前夕不幸得了重感冒,有气管炎的症状,发热,无力,咽痛,咳嗽,咳吐大量浓痰,胸骨后疼痛,扁桃体化脓,下不了床,用了这个方子,一副药中午喝了半副,下午饭前就可以坐了,可以下床,热退,痛减,痰量明显减少,也没有那么稠了,堪称神效。症状轻的,3副,症状重的,6副。
            请问双花是什么?望指点。
            双花就是金银花头痛凡属热者均可用芎白芷石膏汤。
            处方:川芎10克、白芷12克、石膏15克、菊花10克、羌活10克、藁本10克、细辛3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连翘15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甘草5克。
            凡属湿热均可用清空膏加赤芍、白芷、当归。方见汤头歌括。
            凡有气虚证者均可用补中益气汤少加川芎、蔓京子、藁本、细辛。
            妇女经行头痛属虚者可用固肾汤。
            处方:吧戟天10克、川芎12克、山茱萸10克、淮山15克、茯苓15克、熟地黄12克、杜仲12克、苁蓉10克、细辛3克、甘杞10克。方名:柴胡疏肝散合枳实导滞汤加减
            组成:柴胡20黄芩15白芍10香附10枳实8黄连10大黄8茯苓15厚朴10甘草5
            功效:疏肝降胃、清热通便
            适宜证:急慢性胰腺炎肝淤气滞型。
            心得:对于急慢性胰腺炎肝急性胰腺炎多数为肝郁胃逆型,患者有上腹部淤气滞型间见脘腹胀满,大小便不利,持续性疼痛,向左肩背放射,局部压痛明显,有轻度反跳痛及腹肌紧张,伴低热、恶心呕吐、苔薄黄、脉弦细。西医诊断为单纯水肿型胰腺炎,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治则为疏肝降胃、清热通便、临床已按此方治疗多例,疗效明显,一般一两剂后腹胀症状就有明显好转。方名]止嗽散(补充)
            [来源]医学心悟 程仲龄
            [组成]桔梗\紫苑\荆芥\百部\陈皮\白前\甘草\生姜
            [功效]宣肺平喘
            [适应症]风邪咳嗽。
            [煎服法]武火急煎
            [用法心得]在临床上,对于感冒后咳嗽不愈者,患者无咯痰或痰少色白,合用当归补血汤治疗,罔不效者。百部、紫苑润肺燥,桔梗与白前一升,一降,顺应肺气之升降。久咳伤气(阴),黄芪补益肺气,托邪外出,当归治“咳逆上气”,又养血益阴。整个方剂气血并调,扶正而不敛邪,故效如桴鼓。急性肾炎开始时水肿明显,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茯苓、泽泻、滑石、益母草、茅根,呕吐明显加半夏、竹茹;血尿明显加仙鹤草、茅根、蒲黄。或用越婢汤加减。
            如水肿不明显血尿明显可用小蓟饮子加减。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指肿、晨起僵硬、关节酸痛可用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减。
            处方:生姜3片、当归10克、党参6克、桂枝5克、甘草5克、石膏15克、杏仁10克、川芎10克、银花藤30克、石楠藤20克、稀莶草30克。效果显著。学中医时,老师教了一些方剂,觉得很不错,希望与大家分享:)
            莲菊饮
            组成:莲芯6克 菊花10克 甘草3克
            服法:代茶饮,每日二次。
            主治:口干,口舌生疮,头晕。
            金麦清咽饮
            组成:金银花10克 菊花10克 麦冬10克 胖大海15克
            服法:代茶饮,每日二次。
            主治:急慢性咽炎,咽痛,咽干音哑。
            麦杞饮
            组成:麦冬15克 枸杞子10克 胖大海15克 金银花15克
            服法:同上。
            主治:肺、肾阴虚而致音哑、干咳、无痰、咽干、腰痠膝软。
            降脂饮
            组成:草决明15克 菊花10克 枸杞子12克 生山楂15克
            服法:同上。
            主治:高血脂、头晕、便秘。
            乌发饮
            组成:何首乌20克 旱莲草10克 菊花15克
            服法:同上。
            主治:脱发,白发。
            定喘膏
            组成:白芥子15克 细辛15克 炒莱菔子15克 甘草10克
            制法:研细末,鲜姜汁调成糊状。
            用法:每年三伏天第一天中午12点,敷于大椎穴、肺俞穴、肾穴,四个小时,连续用三年。
            主治: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止咳定喘果
            组成:银杏 米醋
            制法:将鲜银杏去皮,泡入米醋中,将容器封闭,浸泡一周。
            用法:每日吃一粒,连续2~3个月。
            主治:肺结核,慢性气管炎,咳喘。
            涌泉散
            组成:白芥子15克 细辛15克 葶苈子15克
            制法:上药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
            用法:敷于足底涌泉穴,连续用三天,每天敷8小时,双足交替敷。
            主治:咳、喘症。
            预肝1号
            组成:茵陈35克 板蓝根15克 公英15克 大青叶15克 炒莱菔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200毫升。
            主治:预防甲肝。
            预肝2号
            组成:茵陈30克 板蓝根15克 陈皮15克 炒枳壳10壳 炒栀子10壳 银花15克 公英15克
            用法:同上。
            主治:同上。
            祛红明目汤
            组成:菊花15克 板蓝根15克 公英15克 白蒺藜15克 桑叶15克
            用法:水煎后,用蒸气熏洗,每日2次。
            主治:急性结膜炎(红眼病)。
            利湿止咳饮
            组成:玉米须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感染、浮肿。
            降糖饮
            组成:蕃白草
            用法:水煎代茶饮。
            主治:糖尿病,高血糖。
            活血止痛汤
            组成:红花30克 桑枝30克 苏木30克 乳香15克 没药15克 伸筋草30克 透骨草30克 赤芍30克 川椒5克
            用法:水煎后,外洗,浸泡。
            主治:跌打损伤。
            止咳1号
            组成:川贝10克 鸭梨1个
            用法:川贝研碎,鸭梨去核,川贝放梨中,蒸20分钟。每日1个鸭梨。
            主治:咳嗽,痰多。
            止咳2号
            组成:川贝30克 核桃仁30克 蜂蜜适量 杏仁15克
            用法:杏仁、川贝、核桃仁研碎,放入蜂蜜中,蒸20分钟,每日2勺口服。
            主治:慢性咳喘。
            健脾止泻方
            组成:生苡米30克 淮山药30克 莲子15克 扁豆15克
            用法:用水煮30分钟,每日一碗。
            主治:脾虚腹泻。
            利湿止痒汤
            组成:白鲜皮15克 地肤子15克 蛇床子15克 苦参15克 川柏15克 赤芍15克
            用法:水煎,外洗。
            主治:外阴搔痒,外因湿疹。
            痛经方
            组成:元胡10克 川芎10克 益母草10克 橘核10克 川郁金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主治:痛经。
            风湿方
            组成:鸡血藤30克 附子15克 当归15克 红花15克 细辛10克 络石藤30克 青风藤30克 乳香15克 没药15克 苏木15克
            菟丝子30克 川断30克
            用法:水煎,外洗、熏。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请问令尊大人膝关节外形是否肿胀,红热?手关节是否变形?上下楼梯是否疼痛?双膝x-ray结果如何?或许我可以提供给你一些帮助。验方治胆结石:螳螂卵(桑螵蛸)适量焙干,冲服,日三次。方名]辛夷散
            [来源]《济生方》
            [组成]辛夷/细辛/藁本/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炙甘草/白芷 各等份
            [功效]通窍止痛,散寒除湿
            [适应症]鼻渊。“治肺虚又感风寒湿热之气,鼻内壅塞,涕出不止,或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方”。
            [煎服法]武火急煎
            [用法心得]用于冬季外感风寒引发之鼻窦炎,头痛明显,重用川芎、逐渐加大细辛用量;鼻塞较重,多用辛夷、白芷;如涕色黄稠,可加用芦根、黄芩。方剂名称:
            养心定志汤
            组成:
            太子参15克,茯神(茯苓)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丹参10克,桂枝8克,炙甘草5克,麦门冬10克,川芎10克,五味子6克,延胡索10克,龙骨15克。
            功能: 益心气,补心阳,养心阴,定心志。
            主治: 冠心病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
            胸闷憋气,胸阳痹阻较甚者,加瓜蒌、薤白;心痛剧烈,痛引肩背,气血瘀滞重者,加三七、金铃子;心烦易怒,心慌汗出,心肝失调者,加小麦、大枣。方剂名称:
            降糖方
            组成: 生黄芪30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元参30克, 葛根15克,丹参30克。
            功能: 益气养阴活血。
            主治: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方解:
            现代医学将糖尿病分为两大类: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我国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最多。在10余年观察中发现,糖尿病可分为5个类型:1、气阴两虚型;2、阴虚火旺型;3、阴阳两虚型;4、气虚血瘀型;5、燥热入血型。其中以气阴两虚型为最多见。
             
            降糖方为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有效基本方剂。患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抵抗力弱,易患外感,舌淡暗、脉沉细等症状。降糖方的六味药通过药理研究证明均为降糖药物。生黄芪配生地降尿糖,是取生黄芪的补中、益气、升阳、紧腠理与生地滋阴、固肾精的作用,防止饮食精微的漏泄。使尿糖转为阴性。据药理研究,黄芪、生地有降血糖作用;苍术配元参降血糖。许多人认为治糖尿病不宜用辛燥的苍术,而施今墨先生云:用苍术治糖尿病以其有“敛脾精”的作用,苍术虽燥,但伍元参之润,可制其短而后其长。药理研究证明,苍术和元参都有延长降低血糖时间的作用。上述两个对药,黄芪益气,生地滋阴;黄芪、苍术补脾健脾,生地、元参滋阴养肾,从先后二天扶正培本,降血糖、尿糖确有卓效。自古以来,有关消渴病或糖尿病诸文献中,未见有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报道。但在临床中遇到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不少。通过血液流变学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多有增高。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者常见舌质暗,舌上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怒张等血瘀征象。故而加用葛根、丹参两味药通活血脉。实践表明,加用活血药后,疗效增强了。药理研究也证明,葛根、丹参都有降血糖的作用。
            加减应用:
            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克,或加乌梅10克;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10克代替,知母用10克,生石膏重用30克~60克;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克~15克、熟地30克;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皮肤瘙痒,加白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白藓皮15克;下身瘙痒,加黄柏10克、知母10克、苦参15~20克;失眠,加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心悸,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大便溏薄,加薏苡仁20克、芡实米10克;自觉燥热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引火归元;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克~30克、狗脊15克-30克。
            临床观察:
            协和医院中医科糖尿病门诊辨证为气阴两虚血瘀型患者35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进行治疗,疗程3~6个月,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29.8毫克%。24小时尿糖定量平均减少9.64克,疗效判断结果,总有效率为54%(血糖)及60%(尿糖)。
            体会:
            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是以糖尿病的血管病变、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为血瘀的病理依据,又以糖尿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临床依据。糖尿病人的正虚是本,血瘀是标,用益气滋阴配合活血化瘀法标本同治,取得一定效果。验方: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组成:防风10g 云苓12g 苡米15g 丹参15g 桔梗10g 桑白皮10g 厚朴花15g
            生地12g 内金10g 当归12g 丹皮12g 白藓皮12g 连翘15g 黄连10g
            生黄芪15g 白蔻12g 炒莱菔12g 沙参12g 紫草10g
            心得:这是我实习时带教老师治疗一个顽固性荨麻疹病人所开的方,疗效
            非常好,病人患病已经3年,经多次治疗效果不佳,后经熟人介绍到
            我跟的带教老师看,老师看完后开了上述方5剂,患者服后病情明显
            好转,再次就诊时,老师又加上芥穗10g 生黄芪改为20g,患者再服4
            剂,病情基本痊愈!方名:半夏泻心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干姜、甘草、党参、大枣
            功效:平调寒热、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体会:凡胃炎、十二指肠炎、食道下段炎等见有进食痛或伴有口苦、口干、或食道或胃有烧灼感者加海螵蛸、吴茱萸效果显著。有胸闷者加瓜蒌实、薤白。小儿肺炎喘嗽治疗经验:
            急性期:麻黄3 北杏8 甘草3 葶苈子10 大青叶10 蚤休10 桔梗12 苡仁15 毛冬青20
            恢复期:党参12 麦冬10 五味子4 白术10 茯苓10 陈皮3 毛冬青20 龙骨15(先煎)
            甘草3
            (以上单位为克,视患儿年龄剂量有所调整)[方名]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12g、红花6、川芎9、当归9、赤芍9、生地9、柴胡9、桔梗9、枳壳9、牛膝9、龟板20(先煎)、黄连3、肉桂1.2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养血安神
            [适应症]失眠气滞血瘀证。症见失眠日久不愈,舌暗,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细。
            [用法心得]
            1、长期失眠,其他方法难以取效,见有瘀血征象即可运用。
            2、随症加减:兼有痰浊盛症见体肥痰多舌苔厚腻减生地加法夏12、夏枯草
            10、云苓30;兼有心火旺盛症见心烦口干苦烦躁易怒者重加黄连6、莲子心12;兼有脾气虚症见食入运迟腹胀便溏者加云苓12、五爪龙30、苍术12
            ;兼有肾阳虚合并阳萎者加菟丝12、紫石英15先煎;兼有虚阳上亢症见面色潮红虚烦易怒者加磁石30先煎 、生龙齿30
            先煎;女性更年期或子宫切除术后症见停经精神萎靡潮热盗汗者加仙茅12、仙灵脾12各位高手,有无治疗习惯性便秘(80岁的老太太)和外阴轻度脱垂(50多岁的妇女)的良方?献上我的一点心得:
            当归补血汤新用:黄芪注射液5毫升加当归注射液1毫升穴位注射治疗气血两虚型痿证,疗效很好!
            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方名:痛泻要方
            组成:陈皮 白术 防风 白芍
            用途:对于 酒精性腹泻患者屡试不爽
            说明: 1.我无亲身体会,系代教老师所说,请大家一试,
            2.以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即可
            3.有用之有效的战友清告诉我
            zacp@etang.com识一方便可为名医??????
            我邻镇有一名老中医,专医小儿科,凡小儿咳嗽只用此方效果显著。
            处方:桑白皮5克、地骨皮5克、知母5克、瓜蒌仁4克、百合5克、川贝4克、牛旁3克、葶苈子3克。
            特奉上以供同道参考。治外感身热方:
            绿豆60g 白菜60g 辣椒8个(切细) 水煎。服2碗盖被取汗即可。
            此方对感冒有良效,符合简、便、廉的特点,家庭主妇即可搞定。治臌胀方,该方治疗臌张有较好疗效,见于《增补神效集》清.不著撰人方。
            雄猪肚一个 ,虾蟆一个,砂仁七粒。将虾蟆、砂仁装入肚内,线扎住口,以清水入砂锅内煮熟,不用盐。清晨空心食之。
            臌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肝ca之类,以气裹、血瘀、水停为标,以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为本,以肝肾阴虚者尤为难治。此方以猪肚、砂仁健脾除湿治其本,而蛤蟆有毒之物,恰能以毒攻毒,以治其标,方义显然。证之临床,余曾治一肝癌病人,使用此方获良效,至今已半年余,该患者病情稳定,坚持门诊服药治疗。前两天感冒了,去了药店,看到一成药,其方义颇合吾心,毅然买下,服后果效。故不揣鄙陋,与大家一齐分享。
            该成药名为桑姜感冒片(山西景和华禹制药有限公司),组成:桑叶、菊花、紫苏、连翘、苦杏仁、干姜。功能主治:散风清热、祛寒止咳。用于感冒、咳嗽、头痛、咽喉肿痛。
            对感冒发热,常常医生们只看到热的一面,看不到还有寒的一面,所以古人说识证最难是阴阳。在南方,特别是炎炎夏日,很多人感冒发热、咽痛、脸上长痘都会去饮凉茶,结果越饮身体越差。因为夏日阳气外浮皮毛,而内里其实常有虚寒,更为确切地说是肺热脾寒,所以夏日过食寒凉必然伤脾,故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
            该方在清肺热时同时用干姜温脾阳,故深明阴阳之道,令我佩服,不仅想到两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阴阳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但又是不易治断根的疾病。西医以抗感染、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为法,若出现肺性脑病,则往往要使用呼吸机。而在如何控制复发,如何治本方面,西医尚无能为力。
            李孔定老中医关于肺心病证治有独到的经验。他指出:本病病位在肺与心,涉及脾与肾,病理演变初由外邪侵袭,继则脏气虚衰,痰瘀水饮随虚而生。水饮瘀血皆为阴邪,其性属寒,但因久宿于肺,郁而化热,故其表现多为虚实寒热错杂之证。只是由于个体因素和病的阶段不同,四者之孰轻孰重颇不一致。
            李孔定老中医主张治疗本病宜驱邪与扶正兼顾,清热与温散同施。倘纯补则恋邪,只祛邪又伤正。其方药如下:
            南沙参50g 黄精30g 地龙30g 苏子30g 赤芍30g
            木蝴蝶10g 制南星15g 葶苈子15g 黄芩30g 甘草15g
            沉香6g(研末冲服)
            加减法:
            心悸气短较甚者,南沙参加至100g ,葶苈子加至30g。
            痰涎胶固难咯者,制南星加至30g。
            有心悸、唇甲紫绀、胁下痞块者加桃仁、五加皮。
            气虚明显者加红参或和生脉散。
            神志恍惚者加石菖蒲、远志。
            方解:南沙参养阴清肺,甘草益气祛痰,黄精具有气血阴阳并补之效。三药合用,补其既虚之脏,使其本固则足以抗邪。制南星、苏子性味辛温,化痰燥湿;葶苈子、地龙性味辛寒,泻肺通络。两组药一阴一阳,一缓一峻,使水饮得化,顽痰可蠲。痰浊水饮蕴肺,易于化热,阻闭气道,故用黄芩清肺泻热,防止化火刑金;木蝴蝶宽胸快隔,疏通气道壅闭。痰壅则气滞,气滞则血瘀,故用赤芍活血解痉;母病及子,肺病则肾虚,肾虚则难以纳气,故用沉香以纳气归肾。全方补泻并施,清温并用,治上顾下,标本兼赅,共奏扶正以抗邪、祛邪以扶正之功效。王文鼎老中医治疗鹤膝风方;
            生黄芪240g 远志120g 石斛120g 怀牛膝120g 双花30g
            在保证药物的剂量和质量达到标准时,用十碗水先将前四味煎熬至两碗水时,加入双花,再煎成一大碗。临睡空腹一次服下。全身大汗,听其自止,用毛巾把汗擦干,揉搓全身。常可一剂见效,两三剂痊愈。
            对该方的组方思路和剂量大家很有必要好好想想,同类的病很多,可不可以引申一下治疗其他风湿类疾病呢?李可老中医之破格救心汤
            方剂组成:
            附子30-100-200g 干姜60g 炙甘草60g 高丽参10-30g(另煎浓汁兑服),山萸肉60-120g
            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g,麝香0.5g(分次冲服)
            煎服方法:
            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ml,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功效与主治:
            本方可挽救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证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混糊,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或散乱或数急无论。相同处方治疗不同的病症:
            藿香正气散:
            泄泻寒湿泄泻)
            呕吐外邪犯胃)相同处方治疗不同的病症:
            藿香正气散:
            泄泻寒湿泄泻)
            呕吐外邪犯胃)再谈小柴胡汤的新方解和临床中的新应用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12g 黄芩9g 人参6g 炙甘草6g 半夏9g 生姜9g
            大枣4枚组成;功效为和解少阳,疏肝和胃;原书用于少阳病,现在临床广泛用于肝脏,胆囊,胃肠,咽喉,肺部,耳等身体上半部内脏器官的疾病.
            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三个提纲和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四大征候群.
            本方临床多用于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证在临床多见于肝脏,
            胆囊,胃肠,咽喉,肺部,耳等身体上半部的炎症性疾病.突出表现为发热,胸胁部胀痛以及由炎症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引发各种符合少阳证的症状.本方具有解热,消炎,利胆,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抵抗力等治疗作用.方中柴胡有很强的解热作用,能配合黄芩抗多种病原菌,病毒,而发挥消炎,控制炎症渗出作用.柴胡
            黄芩还有明显缓和植物神经紧张和镇静,镇痛,消除肌肉紧张和平滑肌痉挛,故能有效的消除发热,胸胁苦满诸证.人参 甘草
            大枣能加强消化吸收,提高全身免疫功能.半夏 生姜能调整胃肠蠕动,除去胃内留饮和痰湿.只要对于身体上半部炎症,辨证准确,疗效立竿见影!
            小柴胡汤临床中的新应用(略):大致就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对于身体上半部炎症的加减应用{注:我就是用这个方子一直混到现在呀 呵呵
            ,好了,就罗嗦到这里,累了呀 有机会再来继续罗嗦
            但愿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示!}能告知该方的具体用法吗?如每日剂量和疗程。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都可用此方吗?您治疗多少例?如何评价疗效?多谢!luoxu
            wrote:
            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对他的评价很高,---烧伤的
            !
            我学的是西医,不能够翻译出来,请看看,谢谢!
            1. This prescription is called “Chi JinchuangDa San Fang” and is ery
            effectie to wound healing.”
            2. The first attempt to describe a complete theor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after burn injury was done by Sun Si
            Miao (ad 581–682) (Fig. 2). His manual “Qian Jin Fang”
            (Prescriptions Worth a Thousand Gold for
            Emergencies), published ad 652, comprised 30 olumes and 5300
            prescriptions.
            3. Further improements and modifications of topical treatment were
            achieed by Gong Qing Xuan (ad 479–502). In his work “Liu Juan Zi Gui
            Yi Fan” (Liu Juan Zi’s Fairy Bequeathed Prescriptions, an
            interpretation of Liu Juan Zi’s “Remedies left oer by ghosts”) he
            described burn wound coerage with an extract(浸膏)made from castor
            我知前两点是孙思藐的《千金方》——治金疮大散方。第三点一时不知,有空再查。
            第三点为“刘涓子鬼遗方”方剂名称: 小儿止遗汤
            组成: 生地10 通草6 竹叶6 生甘草梢6 生山药12 山萸肉10
            功能: 清热养阴、收敛止遗。
            主治: 小儿遗尿 ,尤其对泌尿系感染后遗尿者更效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方名]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组成]龙胆草8g 黄芩9g 桅子9g 泽泻10g 当归8g 生地8g 柴胡8g 生甘草
            5g 金银花9g 野菊花 6g 紫花地丁 6g 紫背天葵 6g蒲公英6g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适应症]急性尿路感染,辨证为湿热下注
            [煎服法]无特殊
            [用法心得]:后期可选八正散。[方名]甘草人参汤
            [组成]即甘草60g,红参30g,白及30g
            [功效].益气摄血
            [适应症]上消化道出血(不包括癌性出血)
            [用法心得]:该方系我科自拟验方,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较好。立方依据根据中医传统理论,“有形之血不可速生,无形之气首当急固”。红参大补元气,能益气摄血。甘草据现代药理研究,甘草黄酮具保护胃粘膜及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白及能缩短凝血时间及抑制纤溶作用,具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因此三药合用可共奏益气摄血之功。[方名]柴胡陷胸汤
            [组成]柴胡12、黄芩9,党参15、法夏6、瓜蒌9、黄连6,木香6,丹参12
            [功效]宽胸理气、调和营卫
            [适应症]胸痹心痛。症见胸闷胸痛,心前区痞结不舒,苔白或腻,脉弦或缓或结代。
            [煎服法]上八味,以水五升,文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每服一升。
            [用法心得]气虚加黄芪15,阴虚加麦冬15,血虚加姜枣9--15,当归12,阳虚加桂枝12,寒甚加薤白乌头赤石脂,题目:八味地黄丸治疗甲低临床心得
            患者64岁,日本人,1989年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吃相应西药治疗后,次年转为甲状腺功能低下。今年5月中旬来诊所就诊。
            临床表现:面色萎黄,语声偏弱。主述恶寒怕冷,足膝尤甚。疲乏无力。同时患有关节炎多年,所以时有膝关节酸痛感。头发掉落比较严重,称每日梳头必有成把头发凋落。皮肤搔痒。自述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比较大。
            舌:舌体红,边尖有红点,薄白苔
            脉:沉细,左右两侧尺脉沉,右尺脉尤其沉细。
            诊断:肾阳虚衰,心肝经稍有内热
            方剂:八味地黄丸加减 (去附子,加郁金,黄芩,防风少量,何首乌等)
            结果:一周后,患者舌体颜色好转(偏红),皮肤搔痒减轻,自觉有劲。二周后,舌体颜色淡红。皮肤搔痒明显好转。体力好转。改上方:去黄芩,郁金,防风,在加当归,川芎。
            患者服用以八味地黄丸为基础的方剂约6周,嘱其重做检查。患者回国探亲之前做了血液检查。不久,从日本打来电话,说其丈夫通过电话告诉她,检查结果全部正常。
            心得:患者舌象显示有热,但是脉象阳虚,根据临床其他表现,在选择主方的时候,舍舌取脉,确定了八味地黄丸。临床证实效果理想。青春痘:银花15克
            蝉蜕15克 芥花10克 苦参15克 土茯苓15克 紫草6克 豆卷30克 丹皮10克 地肤15克 大青叶30克 蒲公英30克 苡仁30克
            白寇6克
            车前草30克。黄连6克。连翘15克。请问皮肤干燥性的瘙痒,就是患者自觉皮肤干燥,一干就痒,四肢皆有皮疹,暗红色。此病有十余年,时好时坏,此次为服虾后复发。60多岁,如何用方?之前我用针灸通电,有过好转,后又不明显了,且用了湿疹类的外用药如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白矾,五倍子等,第一次效可,第二次患者瘙痒反而加重,是不是该内服些补阴的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请赐教。甘草泻心汤治疗失眠
            对付失眠,中医的治疗有许多好的方法,但大多以养心安神为主,方剂之多,举不胜举。事实证明,如果掌握好失眠的类型,仔细分辨,这种方剂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最常用的方剂是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是中国古典名著《伤寒论》国的一个方剂。虽名为“泻心”,但其功能主要是调节肠胃。原方主治病人胃气虚弱,腹中雷鸣,水谷不化,
            心中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等症。失眠的原因和证型是多种多样的,应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失眠的关键是辨别清楚适应症。这类病人体力一般中等或比中等稍差,胃肠功能较弱。在症状上,患者往往想呕吐,胸口觉得难受,心情烦躁,不想吃东西,肠子附近经常可以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心窝附近好像被揪住一样觉得不舒服,时而还产生腹痛、腹泻现象,有这些症状的人,且经常作梦,无法熟睡,或因精神不安而失眠的服用该方都有疗效。据临床观察,服用
            本方不仅可消除失眠,也可治好肠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腹泻。现代医学中急慢性肠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结肠炎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病的失眠患者,只要符合上述症状,都可以考虑用甘草泻心汤以治疗。
            甘草泻心汤的处方是:炙甘草10克,半夏6克,黄芩6克,干姜6克,党参10克,黄连3克,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两次服。本方中黄连、黄芩苦寒降泄其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散其寒;甘草、党参、大枣甘温益气补其虚,充分体现了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气和中,邪去正复的治法特点。在治疗失眠时,方中则应加入合欢花10克,夜交藤15克,效果较为理想。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症状特点不同,在应用之时,最好是请有临床经验的中医仔细辩证,适当加减用药,方能取得满意的效果。金莲花20
            玫瑰花20 双花20 连须10 麦冬10 大海打15 乌梅打10 甘草15 杏仁15
            此方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明显,我治疗一患者年龄60岁,患者病史多年,平素咽干咽痒,每于受凉感冒后上症加重并伴有咽痛,咳嗽咳吐少量痰,查局部整个咽部充血,经服上方五剂症状明显好转。后随证加减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腹痛腹泻
            适应证:腹痛实证(急慢性肠炎)
            方药:葛根20黄芩10黄连5甘草5木香10香附10枳壳15
            随证加减:有积食加内金、山查、谷麦芽等
            虚症去黄连、香附加黄芪,党参、淮山、黄精
            夹暑加藿香、佩兰、
            心得:对急性腹痛腹泻,疗效确切。对急性胃炎也有效果,但疗效没有肠炎明显。
            个人经验,希望前辈指导,谢谢合作[方名]白虎汤加减
            [组成]生石膏 30g 知母10g 生甘草5g牛旁子10g薄荷8g
            [功效]清热生津
            [适应症]阳明经热:壮热.烦渴.面赤恶热.脉洪大
            [煎服法] 水煎服
            [用法心得]上感.流感或不明原因发热遇到高热不退,有面赤恶热.脉搏有力,先用柴胡针或氨基比林针肌注.仍不退热.投予此方,可较快退热,屡试屡应,儿童用量酌减.我的名方没的加分.浪费!没人欣想.唉!!!!!!!别沉溺我们骄傲中药了,其实我们对其药理了解远远不够,不够明确,具体怎么医好的,自己也不太明白。我不是否定我们中药,而是我们要花在力气研究。1.2方剂配伍的实验研究 对于方剂配伍作用的现代实验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至80年代后期形成热潮,进入90年代,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1995年《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的创刊,表明对于方剂作用实质的研究已受到广大中医药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也标志着我国方剂的实验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迄今为止,实验研究所涉及的方剂数量已超过1000首,其中被研究的古方达1/5,有关方剂配伍作用实质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阐明方剂的配伍机理。运用药理学方法将方剂配伍的科学性客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方剂学的配伍原则不再是玄妙深奥,难以捉摸的理论。例如,吴茱萸汤与单味吴茱萸的止呕效果相当接近,正交实验亦表明吴茱萸是方中止呕的主要药物,体现了君药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这一内涵;人参、大枣虽无明显止呕效应,却能增强全方的止呕作用,且大枣还能降低吴茱萸的毒性;四药同用,止呕作用最强而毒性最低,反映了原方配伍的科学性。再如四逆汤有明显的强心和升压作用,其中附子虽有一定的强心升压作用,但远较全方为差,且可导致异位心律;干姜对心血管系统未发现任何有意义的生理效应;甘草有升压效应,并可使脉压增大,但无强心作用。而四逆汤全方的强心升压作用不仅明显优于各单味药,并能减慢窦性心律,避免单味附子所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显示了臣、佐药与君药之间通过配伍而发挥的减毒增效作用。二是阐明方剂的配伍剂量。方剂运用时剂量变化对于功效的影响,早已为历代医家所认识,故有“汉方不传之秘在量上”之说。但在临床用方时,对于方剂剂量的把握却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而通过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可为临床用药剂量提供客观的依据。在这方面较早开展工作的是日本学者于60年代对于白虎加人参汤、三黄丸等方所作的研究。80年代后国内学者逐步涉及这一领域。如研究发现四君子汤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大方中炙甘草的用量,全方作用减弱,当炙甘草用量超过全方总量1/3时,吞噬作用明显降低。又如枳术丸中枳实与白术配伍比例为1:2时对胃肠排空推进作用的影响最为明显,证明了传统枳术丸方中药量配伍比例的合理性。三是阐明方剂配伍作用的物质基础。方剂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药物配伍后功效发生变化的本质是其化学成分的改变。方剂配伍的化学研究自90年代起逐渐成为中医方剂研究中新的热点,其思路一是观察药物配伍后在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二是观察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代谢、排泄等变化。在方剂的体外化学研究方面,通过观察药物配伍前后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差异,说明方剂配伍中的协同与制约关系;观察药物配伍前后毒性成分溶出率的差异,说明方剂配伍的减毒作用与禁忌问题。在方剂的体内化学研究方面,通过观察药物配伍后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变化,以进一步阐明方剂配伍后真正发挥药效的实质部分。[方名]
            :血府逐瘀汤
            [组成]
            :桃仁10g.红花10g.生地黄10g.赤芍10g.川芎10g.当归10g.川牛膝10g.柴胡6g.桔梗10g.枳壳10g.生甘草3g.
            [功效]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适应症] :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上腹疼痛不适,急躁易怒,舌暗红,可有淤斑,脉涩或弦.
            [煎服法] :水煎服
            [用法心得] :本方为王清任所创,主要用于胸中血瘀症.
            而本人在临床则常用于上腹部病症的治疗,如1)慢性乙肝(血瘀型)可加虎杖10g,丹参10g,金钱草30g.
            2)肝硬化和脾肿大可加鳖甲10g,丹皮10g.
            3)胆囊炎,慢性胰腺炎可加紫花地丁10g,连翘10g等,屡获良效,心得颇深,特此推荐,各位战友,在临床上不妨一试.方名:健脾化痰丸
            组成:生白术 9g 生内金6g
            功效:健脾化痰消食
            用法:上药打成粉,用慢火焙熟,炼蜜为丸。
            适宜证:脾胃虚弱 ,不能运花饮食,以至生痰.
            心得:白术为健脾之主药,但土性壅滞,白术多服久服,亦有壅塞之弊,用鸡内金的善消淤积来佐之.可达补益和宣通并用.我原来的老师最喜欢用这两味配伍使用,临床多见佳效.今在此和各位交流.[方名]
            稳压汤
            [组成]黄精30 甘草30 附子9
            [功效] 稳定血压。
            [用法心得]
            此方出自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大家陈亦人教授《伤寒论求是》一书,用于治疗中毒性休克等血压下降,血压波动不稳定者,有良效。曾在临床中以此方加减试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稳定者,有效。验方:
            附子15-30g (先煎 ), 白术20-30g
            治疗慢性咳嗽,特用于有畏冷,四肢凉,喜热饮等阳虚之象。
            附子归肾经,属水,白术归脾经,属土,土能制水,故能克制附子大制量,我在广东省中医院肛肠外科进修时有个73岁肠癌术后第二天患者,症状:痰多不易咳
            出,手足凉,脉沉细,肺部听诊可闻及大量湿罗音。主任用方如下:附子15(先煎40分钟) 干姜9 肉桂6(冲) 白芍15 焦三仙(各)15
            白术20 茯苓15 半夏15 生甘草6
            服了这服药后,第二天患者肺部听诊明显好转,第三天罗音消失。
            我是西医院的,本来不信中医,不过经历这半年后有点开始对中医有点兴趣,不过基础太差,请各位多指教
            。2003年3月,某女孩,3岁4个月,手指脚趾处长有如黄豆大点状皮疹,疹中心水疱状,跟部皮色鲜红,微痛微痒,已有1月余。半月前*妇幼保健院诊断为湿疹样皮炎,用霉净霜、尤卓尔合涂,不效。我诊断为风热疮用地肤子30克,黄芩15克,防风10克,猪胆3、4个取汁,一并水煎,不拘时外涂。
            3天后,一剂药没用一半,色消疹退,不留痕迹。
            --------------------------------------------------------------------------------2004年6月5日,某女,36岁。3天前,颈项部、胸部及四肢出现成簇丘疹如米尖大,剧痒,搔痒之后糜烂,血痕累累,患处皮肤红肿极热,以脚面为甚,红斑10*12厘米,有少许水肿。手指处有些丘疹破后结血痂,皮肤粗糙;正常皮肤手指挠过也有红印。心烦难眠,尿黄,大便正常;红舌,舌尖、舌边均带点刺,淡白苔。脉稍数。既往史:她生小孩后第二年(1997年)起每年夏季均发病,曾到多家医院治疗,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以吊针、吃药、涂药水为主,具体用药不详。每年病程长则3个月,短则1个多月,苦不堪言。诊断夏季皮炎血燥型。
            金银花30克 ,黄芩、黄连、山枝子、牛膝、石斛各10克,赤芍、丹皮、水牛角各12克,茯苓20克
            水煎服,日一剂
            另用苦参、鸡血滕、蛇床子各30克,煮水洗。
            四剂后,疹消色退,不痛不痒。[方名]清震汤
            [组成]生茅术30g,升麻10g,荷叶10g。
            [功效]祛湿升清。
            [适应症]湿阻脾阳见上中下三部内外湿浊诸症。
            [煎服法]清水浸30分钟,武火煎沸后改文火再煎10~15分钟,温分2~3次服。
            [用法心得]常用于长夏之令稍事劳作则尿短肿胀,尿常规无明显异常,服利水剂反复不已者;或湿邪流连,关节痹痛;或湿浊困着,清阳不升,腰酸重痛,头眩自汗;或清阳下陷,谷气下流,湿浊滞下;或六郁相因,肝木不能疏达,脾土不能升发,致脘胁闷胀等。
            此外,本方合防已黄芪汤,用于原发肾病综合征;以大剂苍术、薏苡仁、玄参、丹参、泽泻、首乌、玉米须、荷叶诸味相伍,治疗糖尿病、高脂蛋白血症;心绞痛频繁发作伴心悸、眩晕,证见湿浊瘀阻,投本方加番红花3克(另炖),均获显效。小儿口舌生疮效方(叫不上什么名字)
            半夏10 黄连5泽泻10香橼10黄芪15
            白术10苍术10石菖蒲10栀子5滑石15
            连翘10甘草5克
            病历:
            徐某某,8岁,2002年11月7日初诊;
            口舌生疮,鼻前庭也红肿,大便2-3日/次,食少.诊断为心胃火盛.
            用上方3副;
            11月26日来告,口鼻生疮明显好转,大便1次/日.要求守前方,再给3副.
            <中医儿科学>的"口疮"节:口疮分3种情况:风热乘脾,凉隔散.
            心脾积热用泻心导赤汤合泻黄散;
            虚火上炎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我还是用的是导赤散合泻黄散的方义.木通不敢用.
            风热乘脾多是西医的病毒性单纯疱疹,有近期感冒病史.这个病人不是.[方名]人参归脾丸
            [组成]人参、薏苡仁、酸枣仁、甘草、白术、黄芪、当归、木香、茯苓、龙眼肉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适应症]心脾两虚证
            [用法心得]
            1、缺铁性贫血:人参归脾丸每次一丸,日两次。
            2、心动过缓:人参归脾丸每次一丸,日两次。尤其是治疗乙胺碘呋酮所致心动过缓,疗效较为满意。我用小柴胡汤治失眠,
            大概15年前,有一病者,“头痛”月余,我应诊后开了处方2付给她。三周后,患者前来道谢,服了我所开的处方,不但头痛好了,连多年的失眠也治好了,数年来曾多方医治,失眠就不见效。想不到,服了你的中药后,一眠到天亮。要求重抄原方给她:柴胡、甘草、生姜6、黄芩、法夏、红枣、酸枣仁、菊花10、生党20、小麦30、龙齿20,水煎服。
            此后我用此方治疗失眠头痛甚多,效果不错。
            《伤寒论》37条谓:“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仲景虽不说可治失眠,但失眠者因“晚上睡不好,白天醒不了”失眠者白天多是精神不振的。阴阳不和、表里不和,病机是相似的。故方中党参,甘草、红枣益气(白天)提神,黄芩清热除烦,法夏生姜和胃(晚上)安神,柴胡调和阴阳表里兼解郁。临症单独应用小柴胡汤治失眠多获良效。合小麦、枣仁用效更佳。[方名]桂枝汤(续出)
            [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适应症]更年期综合征.证见烘热\汗出\心烦,脉缓无力者.
            [煎服法]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
            1,服后饮少量热粥并温覆令汗出。
            2,如汗出较多,时间较长者,可在汗止后以桂枝加附子汤善后.本人出道不到3个月,因在岭南行医,临床中辨证以肝胆湿热型见多,证见:口干口苦,胸闷胁满,脾气暴躁,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故每予龙胆泻肝汤。部分患者疗效可以,多数反应一般,还有部分患者反应服后出现性欲下降,性功能低下;更有一位服用腰痛甚,舌苔愈厚,不知何故?是苦躁伤阴,还是苦寒伐胃?还是请各位杏林大虾指点迷津!有没有补阳还五汤的心得?荨麻疹方一
            荆芥穗10克,防风9克,金银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黄芩10克,蝉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辛凉解毒,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荨麻疹方二
            生地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乌10克,黄芪12克,防风、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养血益气,疏风止痒,适用于血虚受风所致的荨麻疹luoxu wrote:
            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对他的评价很高,---烧伤的
            !
            我学的是西医,不能够翻译出来,请看看,谢谢!
            1. This prescription is called “Chi JinchuangDa San Fang” and is ery
            effectie to wound healing.”
            2. The first attempt to describe a complete theor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after burn injury was done by Sun Si
            Miao (ad 581–682) (Fig. 2). His manual “Qian Jin Fang”
            (Prescriptions Worth a Thousand Gold for
            Emergencies), published ad 652, comprised 30 olumes and 5300
            prescriptions.
            3. Further improements and modifications of topical treatment were
            achieed by Gong Qing Xuan (ad 479–502). In his work “Liu Juan Zi Gui
            Yi Fan” (Liu Juan Zi’s Fairy Bequeathed Prescriptions, an
            interpretation of Liu Juan Zi’s “Remedies left oer by ghosts”) he
            described burn wound coerage with an extract(浸膏)made from castor
            第三条是:龚庆宣进一步地改进了局部治疗方法。在他的著作《刘涓子鬼遗方》中描述了一种以药膏覆盖创面的(方法)。其具体的药物组成没能找到原方,我猜可能是蓖麻。原书中有一治中热油及火烧伤方,其原文是:栢白皮,猪脂煎,涂疮上。[
            方名]:大柴胡汤合大承气汤
            [组成]: 柴胡15g 枳实15g 黄芩15g 法夏15g 赤芍30g 厚朴15g 生大黄后下30g 芒硝溶后服60g
            [功效]:通腑泻热 兼清少阳
            [适应症]:急性胰腺炎
            [用法心得]: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饮食积滞,化湿生热,致胃肠燥热内结
            而成阳明腑实,概括起来就“痞、满、燥、实、坚”五个字。《伤寒论》描述
            阳明病外证表现专门有一条,“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
            恶寒、反恶热也”,还有一条“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
            者,是转属阳明也”。一般还有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
            烦喜呕少阳证表现。故辨证为阳明腑实证兼少阳证。“热则寒之,实则泻
            之”,治则治法当然应为通腑泄热,兼清少阳,方药用大承气汤合大柴胡汤
            加减。脑震荡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加味
            黄芪30~60 桃仁12 红花6 当归10 赤勺15 川芎6 地龙15 僵蚕10 蜈蚣2~3条
            脑震荡后遗症,病程久,病程中有服过“打丸”等活血化淤成药或汤药而效果不明显。最最强烈地要求加分!
            我要退出论坛经方治疗寻麻疹
            发病初起用桂枝汤加减;
            发病一周左右用柴胡桂枝汤。红眼病:鲜桑叶、鲜桉叶,鲜金银花叶,鲜野菊花叶,鲜薄荷各等量。将前四种叶水煎,趁热倒入茶杯中,投入薄荷叶,然后用杯中液体的热气熏蒸患眼,然后再用该药液洗患眼。每日1-3次,2剂即可痊愈。胃病验方
            1,配方:黄连2克,陈皮6克,姜夏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枳实6克,竹菇6克。
            功能:苦降辛通,化滞和中。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窦炎,症属痰热中困,胃失和降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2,配方:柴胡6克,炒黄羊9克,炒白术9克,香扁豆9克,炒白芍9克,炙甘草3克,苏梗6克,制香附9克,炙延胡9克,八月札15克,炒六曲6克,香谷芽12克。
            功能:调肝和胃,健脾安中。
            主治:脘部胀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设台薄黄腻或薄白腻,舌质偏红。
            用法:水煎,分2次服,饭后1小时温服。方名:补阳还五汤
            组成:桃红四五汤—地黄+地龙
            功效:活血通络,补阳益气
            应用:自己曾用于一夜间偏身汗出者,效果不错。另听老师讲他自己曾用该方治疗过一偏身自觉发热但不出汗者,效果也不错。我就是在老师的启发下想到应用此方的。希望对大家有用。谢谢。  该方为我上月开会时,一著名老中医所述,其一博士在治疗某一要人高热2周不退,西医遍用抗生素,诸中医遍用清热解毒药不效,延其会诊,以下方一剂热退,从而获得巨额科研资助(你难以想象有多少)。
            证状:高热39.5~40.5 ℃,无畏寒,头重,乏力,食欲不振,大便软,舌苔白腻,脉滑。
            方剂:温胆汤合三仁汤加减
            药物:法夏10  陈皮10  茯苓15  竹茹10  枳壳10  杏仁10
               薏仁30  金银花15 淡竹叶15 通草20  厚朴10  生山楂10
               黄芩8  藿香10   炙甘草6 
              所以中医治疗关键是辨证施治,这是永远的法宝,不能一味套用西医抗病毒及抗菌治疗,疗效是硬道理。 这些是因人而异的。
            这么做没有意义!!!!!!!!这些是因人而异的。
            这么做没有意义!!!!!!!!这些是因人而异的。
            这么做没有意义!!!!!!!!用过此方治疗一个膝关节滑囊炎患者,未见效果,也许是不对症方名:补阳还五汤
            组成:桃红四五汤—地黄+地龙
            功效:活血通络,补阳益气
            应用:脑外伤后头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关键是辨证施治,这是永远的法宝,说的好!首先说句可能会打击大家积极性的话,单凭学习哪一两个方剂治哪种病来提高自己的办法只是权宜之计,只能作为参考,个例的参考。学习其中的经验用药和配伍、加减法才是要点。
            觉得把医宗金鉴里的诸篇心法要诀通读一遍,胜过看这些东西许多。实习那阵子和刚上临床头两年很喜欢看报刊杂志上这些东东,但是越来越觉得这些东西只是个了解只能参考参考,把时间花在这上面太多,到头来还是没能把中医的根基打扎实。
            现在从头学起,首先只看两本书: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医宗金鉴。医宗金鉴里关于伤寒金匮的坚决先不看,脑子还没理清楚,先把中医大内科的常规诊治搞明白再说。
            不过说这么多,只是发一下自己的见解。条条大路通罗马,自己路自己走啊。
            我伯父的岳父赵琛是全国知名中医,辗转口传我一点经验,列之于下:
            有时非重药不能起沉疴。常有癃闭用常法无效者,不是方药法理不对,而是药量不够。他常用川芎30克,当归60克(甚至更多),浓煎小量频服。
            另外治石淋,他常用金钱胡桃汤,金钱草至少60克,另加石苇、茜草各30克,如果是肾结石还要加鸡内金、山茨菇、鱼脑砂等散结之品。行气活血之品随证加减。
            呵呵,都分不清那是他的哪是我的经验了,反正到我手上就都是我的了,不知道能不能对大家有点帮助。我很同意巍子先生的话,虽然我只是一个实习医师!
            做好中医首先要熟读方剂,但是更重要的是掌握药性和用法!
            如我们老师一条治疗隆闭的外用药方:用甘遂末和甘草末混合约15克热敷一个70岁体质较弱的患者的小腹部隆起的地方,2天就见效啦,小便汩汩而下!暂时解决了病家所苦,建立了信心,不是很好吗?
            但是按照配伍禁忌,上2味是相反的,不可配伍使用!
            原因是2味合用增强了甘遂的毒性,但是从另一方面却刚好增强了它的峻下逐水功效,而为我所用。内服则有大忌,外用正好合适,所以投之良效!我硕士导师治疗胸痹基本方:
            太子参15 麦冬15 五味子5 炙甘草10
            香橼15 佛手15 丹参15
            用于气阴两虚证,以心前区疼痛、气短、胸闷,活动后加重为主要症状。
            加碱:气短明显加黄芪15-30,胸闷明显加瓜蒌皮15,疼痛较重加元胡15-30,可酌加桂枝3-5。伴有阳虚者可加仙灵脾15,桂枝10。
            注:此方药简效弘,但要辨证准确。痰浊重者不宜。答tcmsan 贴
            本人以前亦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湿热证,自觉此方有名不副实之嫌,其广泛应用概因教科书之故。考肝胆湿热之成因,当分虚实。实者感受疫毒之邪,或脾胃素健,恣食肥甘煎炸之物,湿热内生;虚者中焦脾不健运,湿浊内生,肝郁化火,而内生湿热。我认为实者可短期使用此方,可收一定效果。虚者但用此方,或可取效一时,终无大用。因其确有伤脾胃之弊,而犯虚虚实实之戒,此其一;口干口苦,胸胁满闷,脾气暴躁,此为肝郁化火之象,治之当舒其郁清其热,此方只有柴胡黄芩栀子可与之相应,余药俱不相干,此其二;此方使用以肝胆实火上炎、肝胆湿热下注为宜,如无上炎、下注之象,不宜使用,此其三。此方重于清热而化湿之力不足,故湿盛者不宜,此其四。
            另不知岭南气候如何?人的体质强弱?病程长短?病性如何?患者脉弦滑有力与否?苔黄颜色深否、干否、可曾刮下浮苔再看?都应一并考虑。
            此为一己之拙见,仅供参考。也希望同道不吝赐教。谢谢【方剂名称】 柴胡疏肝散
            【组成】 柴胡(6克) 陈皮(6克) 川芎(4.5克) 香附(4.5克) 枳壳(4.5克) 芍药(4.5克) 炙甘草(1.5克)
            【功效】 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适应症】 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煎服法】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禁忌】 斟酌。
            【用法心得】
            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方剂名称】
            柴胡疏肝散
            【组成】 柴胡(6克) 陈皮(6克) 川芎(4.5克) 香附(4.5克) 枳壳(4.5克) 芍药(4.5克) 炙甘草(1.5克)
            【功效】 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适应症】 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煎服法】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禁忌】 斟酌。
            【用法心得】
            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双花都不知道?不就是金银花!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遗精、失眠、盗汗。疗胃病的经验方:肝胃百合汤
            组方:百合15 甘草6 柴胡10 郁金10 乌药10 川楝10
               丹参10 黄芩10
            方义:疏肝解郁,行气和胃.胃病从肝治,本方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的通治方。
            加减:吞酸加生牡蛎15 浙贝10
            瓦楞子15(瓦楞子有收涩的作用,故大便干结不宜用);嘈杂加沙参15;刺痛不移加桃仁10;胃脘挛急而痛加白芍15;胃胀加佛手10 枳壳10
            或香橼皮10; 胃脘冷痛价高良姜6 党参10 ;口干口苦加玄参15 天花粉15 ;大便干加火麻仁10;HP阳性加蒲公英10~15。
            yuqinhua 朋友:你的老师不会是董检华吧!不要抄人家的方子!!!!
            拿别人的方子吹什么?马齿苋60克、紫草15克、败酱草15克、大青叶15克。
            功效:清解疣毒。
            主治:扁平疣、传染性软疣。
            用法:水煎服,7剂为一疗程,至多2疗程,有效率90%。组成:人参10(另煎),制附子10,麦冬20,玉竹15,云茯30,车前子30,
               桑白皮30,  葶苈子30,当归30,丹参30,生龙牡各30,金银花30
               黄连5     枳实10  黄芪15
            功效:益气回阳 化瘀利水,清解郁热
            用法:水煎浓缩取汁500毫升,分装于250毫升瓶内,每次服125毫升,每天2   次,2周为一个疗程。
            说明:此方为我科治疗慢性心衰协定处方,总例数超过150例,与常规慢性心衰西药合用,较单纯使用西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心脏超声测定心功能方面均有显著性优势,有的病人形成了一定的依靠性。[方名]桂枝汤
            [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适应症]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恶风,汗出,苔白,脉浮缓。
            [煎服法]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
            [用法心得]
            ****1.用于体质虚弱者,常易汗出,以手足似有汗出者,用药后疗效明显。
            2.一般该类病人大多体型虚胖面色白。
            3、配合酸枣仁、百合等药,效更佳。治疗慢性阑尾炎:
            上午以红藤50克,黄酒两碗煎成一碗,服完;下午以紫花地丁50克,同法制作及用法.长服,曾经治疗5例,均获良效,其中一例为家母.如果感觉有效,需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导师治疗一女婴,出生46天,阴道直肠瘘,左侧局部大**肿剧,西医用抗菌素治疗3周,大**结块,大便至阴道流出,呈水样便,10-20次/日,辗转国内多家大医院,均拒绝收治。
            处方内服:山药200g 打粉 12g/日 bid 服。
            外洗:银花10g,菊花10g,煎水外洗。
            用药2周,大便3-4次/日,成型,自肛门出,局部红肿消退,瘘道形成,遂收住入院,予手术一次切除,住院两周,痊愈出院。[方名]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白术、陈皮、党参、柴胡、升麻、甘草、当归、
            [功效]补气升提
            [适应症]妇人子宫脱垂、气虚型
            [煎服法]稍煎或以滚开水焖10分钟
            [用法心得]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者,加山药、芡实、桑螵蛸以止带固脱。转帖]中医治疗失眠经验大荟萃
            当代名老中医张琪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潜阳宁神汤
            药物:夜交藤30g,熟枣仁20g,远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黄20g,玄参20
            g,生牡蛎25g,生赭石(研)30g,川连10g,生龙骨2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临证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本方用黄连以清心火,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更用龙牡、赭石以潜镇阳气,使阳入于阴。然此病日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不寐常见初睡之时忽然跳跃,似惊而醒,有似心虚胆怯而实非,乃阳亢阴亏,初入之时交合浅而脱离快,自然阴阳不能相济而复醒。因此,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折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
            加减: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
            方歌:潜阳宁神夜交藤,枣柏远志连茯苓;龙骨牡石玄生地,阳入于阴心神宁。
            验案:王某,女,47岁,病一年余。心烦不寐,近两个月病情加重,彻夜不能入睡,烦躁多怒,自汗,手足灼热,大便秘结,经用中西安神镇静之剂皆未收效。察其面色不荣,精神萎靡,自述不能入睡,至夜则烦躁难忍。舌光红少津无苔,脉弦数。此属心火上亢、肾阴不济之证,宜清心火、滋阴潜阳,乃出潜阳宁神汤。初服6剂,心烦不寐收效,夜间安稳,能入睡3小时左右,但仍大便秘结,遂原方加文军5g,嘱继服12剂。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大便通畅,保持日一次,能入寐4小时以上,心烦消失。又服10剂,睡眠恢复6~7小时,诸症消失而愈。
            按语:不寐一病临床颇为多见,病机亦错综复杂,有心脾两虚者,有胆郁痰扰者,亦有胃气不和者等等。临床上尤以阴虚阳亢、心肾不交者居多,往往缠绵难愈,难以骤效。久不得寐,势必耗伤心阴,使心阳更亢,复不得入于阴,而不成寐。潜阳宁神汤正是基此而立方。临床施用,要有方有守,循序渐进,待阴气得充,亢阳得平,心神安定,卧寐必宁矣。
            当代名老中医印会河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除痰安寐汤
            药物:北柴胡10g,法半夏10g,淡枯芩12g,炙青皮10g,枳实10g,制南星6g,竹茹1
            2g,龙胆草10g,栀子10g,珍珠母60g(先下),礞石30g(先下),合欢皮15g,夜交藤3 0g,葛根30g。
            功效:祛痰(无形)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
            主治:由七情六郁而引起的失眠烦躁,乱梦,头痛昏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无端喜怒啼泣等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神经官能症。
            方解:本方系多方精组而成。上可溯源于《内经·素问》之半夏秫米汤;下又能至现代实验室,因今人实验证明,中医除痰药多有镇静作用;中可以归功于许学士的“珍珠母丸”,因本方重用珍珠母。
            用法:方中珍珠母、礞石二药,须先放入水中煎沸约半小时,然后纳入其余诸药。因此二味为介类及矿物药,非久煎不能奏效。余可按常法煎取浓汁约150ml,煎两次,分两次服用,距离吃饭约一小时,前后均可。
            加减:头痛甚,中医称为痰厥头痛者,加钩藤30g,菊花10g,白蒺藜15g,赤芍30g,以舒挛镇痛;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12g,生大黄6g以润肠通便;抽搐动风者,加羚角面1g
            (分冲),以清肝熄风;狂言乱语,躁动不宁,幻视幻听者,则其病已由量变到质变,属于癫狂之症,所谓“精神分裂症”之类,本方须加菖蒲10g,远志6g以豁痰开窍。外加“礞石滚痰丸”6~9g,上午一次服下,下午可得泻下二、三次不等。慎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为此药起作用时,可见腹痛泻下,影响睡眠,反滋病变。
            方歌:除痰安寐夏星礞,去火柴芩与栀龙;下气枳青茹涤热,葛珠交合共成功。
            按语:失眠多梦一症,根据旧说认为神魂不安所致,而神魂不安,则主要责之心(藏神)、肝(藏魂)火盛,蒸湿生痰,痰火交郁,故而发生心烦不寐,或寐则乱梦纷纭,大脑基本上得不到休息,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人非铁石,大脑更是精密度最高的器官,久之则变生百出。我曾统一将之称为“神志病”,意即由“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善、怒、思、忧、恐)等相互交杂、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少睡多梦实为最根本、最主要的症状,愈此则诸症减轻,而本方则主要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古语有:“心病还须心药医”之说,药物的作用,终是“外因”。治疗本病除服药以治其标外,更主要的还是消除病人“五志过极”(七情)的致病宿因。否则,病本不除,“内因”还要起主要作用。
            当代名老中医凌一揆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琥珀合欢白芍汤
            药物:琥珀0.6g(研末冲服),合欢花9g,白芍9g。
            功效:安神解郁,养血柔肝。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
            方解:思虑过度则伤脾,脾血亏损,血虚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心神,阴液亏耗,无以上承于心,五志之火无制,而君火更亢,阳不入阴,致使心神不安而产生失眠、多梦、神疲、舌红或淡红、脉细弱或细数诸症。本方琥珀安五脏,定魂魄,镇惊安神,为君药;辅以合欢花安神解郁,入脾补阴,入心缓气而令五脏安和,神气舒畅;再佐以养血柔肝益脾之白芍,用其苦入心,微寒泻心火,酸入肝,收敛肝阴。全方药仅三味,但组方严谨,疗效确切,尤其以血虚阴虚型病人为佳。
            加减: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与酸枣仁汤合用;热病后期,热邪未尽,阴液已伤者与黄连阿胶汤合用;心肾不足,阴虚阳亢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干、舌红无苔者,加生地、柏子仁等养心滋肾之品。
            当代名老中医董建华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丹参枣仁汤
            药物: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各15g,炒枣仁、柏子仁各10g。
            主治:失眠。
            制法:先用水将生龙骨、生牡蛎和其他药物分别浸泡30分钟,再用火先煎生龙骨、生牡蛎30
            分钟,然后纳入诸药再煎,取汁250ml,再加水煎取150~200ml,2次煎出药液共300~450ml 左右,合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验案:徐某某,男,56岁。1987年12月14日初诊。失眠10余年,难以入睡,常通宵达旦不眠,每晚需服10片安眠药始能入睡1~2小时,记忆力减退,稍劳即晕,肢体抽动,两胁隐痛,特由黑龙江来京求治。视其体,形体消瘦,目眶暗滞发黑;察其舌,质暗苔黄腻;切其脉,沉细而弦。证属肝肾阴虚,心火独亢,心肾不交。予丹参枣仁汤加生熟地各10g,珍珠母(先下)15g,黄连3g,白芍10g。服7剂后,不服安眠药已能入睡,头晕肢抽胁痛等症也随之减轻。再以原方去珍珠母、生熟地,加当归、菖蒲、炒远志各10g,继服7剂,晚上已能安静入睡,精神转佳,症状消失,高兴而归。嘱其继续服药,以资巩固。
            按语:失眠多与肝肾有关。心藏神,赖肝血以养,需肾水以滋。肾藏精,肾虚则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亢盛,热扰神明,神志不宁,因而不眠。若情志所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火动扰心,神不安宁亦致失眠。临床上需根据全部脉证,审因论治。本方系自拟经验方,适应于心肝火旺,心肾不交的失眠。其审证要点为:心烦不眠,难以入睡,睡即多梦,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细弦数。方中丹参入血,既养心肝之血,又凉血分之热,从而起到安神作用,为本方主药;炒枣仁养肝血;柏子仁补心阴,生龙骨、生牡蛎镇静以增安神之功;夜交藤清虚火安心神;合欢皮化痰浊宁心神。临床运用,尚需随症加减:若目眶发黑,为肾水虚亏,加生熟地或女贞子;若虚烦性急,加山栀、白芍;若难以入睡,口苦舌尖红痛,加黄连或木通少许;若头晕目赤,加珍珠母;痰多可加茯神、菖蒲;胸胁闷胀,叹息,加郁金、香附;大便不通,加枳壳、槟榔、瓜蒌;时有躁热,面红或眩晕耳鸣,加龟板、磁石、石决明;五心烦热,加功劳叶、地骨皮、知母。
            服药同时,应以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饮食为主,禁食辛热油腻之品,以防助火生痰。同时睡前避免饮用浓茶、烟酒,用温水洗脚,以引火下行。保持情绪安定,心情舒畅,解除思想负担。本方以养血安神为主,气虚阳虚者慎用,因邪实内扰者慎用。
            当代名老中医任达然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高枕无忧丹
            药物:生地60g,酸枣仁60g,煅磁石45g,茯苓60g,茯神60g,黄连10g,阿胶60g,鸡子黄4枚,琥珀末10g,知母60g,川芎4.5g,远志45g,甘草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以猪心血和之,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粒重1.5g。或以上方剂重的1/5~1/4水煎服。
            用法:每晚临睡前2小时3~4粒,灯芯汤送下。如作汤剂,则每日1剂,日服2次,下午3~4 时服头煎,晚间临睡前服2煎。
            验案:李某某,男,42岁。失眠3年,终日头昏,记忆力衰退,寐则多梦纷纭,甚则通宵不眠,精神恍惚,舌红苔薄,脉细弦。服用高枕无忧丹2周,睡眠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本方为酸枣仁汤与黄连阿胶汤加减而成。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虚阳困扰中宫,心火上炎而心神不宁。临床特点为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治当以滋阴清心安神为原则。方中酸枣仁养肝血、宁心神,配以川芎疏肝理气,一收一散,相反相成;更以知母、黄连清热除烦,制川芎之辛燥;生地、阿胶、鸡子黄滋阴,使亢阳有所附;茯苓、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磁石、琥珀镇心安神。猪心血和药,取“心者入心”之义,为诸药之引。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热,镇心安神之效。
            当代名老中医彭静山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枸杞枣仁汤
            药物:枸杞30g,炒枣仁40g,五味子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3味和匀,分成5份。
            用法:每日用药1份,置于茶杯中,开水浸泡,当茶频频饮之。或日饮3次,每次至少50ml 。
            验案:宁某某,男,45岁。患心动悸,发作无时,夜寐不安,倦怠乏力,面色微黄,形体消瘦,舌无苔,脉结代,每分钟心脏早搏***次。予上方,嘱当茶饮。3天后脉律转齐,睡眠亦安。服药1月,诸症皆除。
            按语:本方以药代茶频饮,既可免去煎药之劳,亦可达到治疗之效,且服用方便。其适应症为心血不足,肾阴亏损之失眠,可见虚烦心悸,夜寐不安,梦遗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枣仁、枸杞子补肝肾,养心血;五味子敛心气,滋肾水。全方药少力专,滋补肝肾,养血安神。运用本方,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减药味。如心律不齐,而失眠较轻者,枣仁、枸杞子量宜相同;单纯失眠者枣仁量宜大;胃酸过多者,可去五味子,加白豆蔻5g。服药时,可适当加入白糖或麦乳精以调味。
            当代名老中医赵?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紫灵汤
            药物:紫石英30g,灵磁石30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党参12g,茯苓10g,麦谷芽各30g,生甘草3g,怀山药15g。
            主治:失眠。
            制法:紫石英、磁石先煎半小时,余药先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同煎,沸后10分钟即可,取汁,药渣再兑水,煎20~30分钟,取液,去渣,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汁混合。
            用法:每日1剂,饭后2小时许温服,日服2~3次。
            验案:黄某某,女,29岁。1976年9月30日来诊。半年前因“甲亢”行手术切除。患者于夜晚曾受惊吓,此后夜不能眠,稍有响动即心悸,曾用多种中西药治疗无效。诊时头晕目弦,耳鸣如蝉,消谷善饥,夜尿频数,精神倦怠,舌淡,苔薄,脉弱。用上方,服药4剂,夜即能寐,再以本方加减调治月余,睡眠恢复正常,他症皆除。追访12年,未见复发。
            按语:失眠病因多端,临床兼证各异,因而需根据不同证型及不同兼证,选取不同方药,辨证施治。本方适用于阴虚阳亢者,证见头晕目眩,耳鸣,甚则耳聋,肢倦神疲,纳呆,舌淡,脉弱。方用磁石、紫石英一寒一温,以潜元阳;党参、茯苓、山药、甘草补中健脾益气;加谷麦芽以助消化,同时还有防金石之药伤胃之功。临床运用之时,尚须根据不同兼症化裁加减;眩晕者,加制首乌15g,菊花炭6g;晕厥、血压偏低者,党参改生晒参9g或西洋参6g,加山萸肉9g;失眠严重者,加酸枣仁24g,金蝉花3对,朱砂1g(分冲),夜交藤15g
            ;心悸严重者,加丹参15g,赤芍9g;耳鸣严重者,加石菖蒲3g,五味子9g。服药期间禁食碱性及刺激性食物,如馒头、切面、辣椒、大蒜、烟、酒等。
            当代名老中医徐景藩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安神煎
            药物:炒陈皮6g,法半夏10g,胆星6g,石菖蒲6g,郁金10g,朱茯神15g,莲子心6g,龙齿20g,酸枣仁15g,炙甘草5g,麦芽30g,大枣10枚,黄金首饰6~10g。
            主治:失眠。
            制法:黄金首饰穿线,缚紧,置砂锅内,加水1000ml,煮沸后文火续煎1小时。其余诸药放入水中搅拌、浸泡,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水不够时可略加,煎成200ml。
            用法:每日1剂,日服1次。临睡前温服。服药后,以温热水洗脚后就寝。
            验案:徐某,男,52岁。1986年5月4日初诊。患失眠2月,持续加重,渐至彻夜不寐,白天感头昏脑胀,无法工作,食少、消瘦、乏力。曾服镇静安眠西药无效。处以上方,5剂后即能入睡,再服5剂,每晚能睡6小时左右,精神转佳,遂恢复正常工作。
            按语:本方所治失眠者多因精神紧张,心情不愉快而致,气郁不舒,影响脾气之运化,聚湿则成痰;或因气郁化火,煎熬津液,亦可生痰。明·戴思恭认为:“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同时指出,“理痰气”为治疗本病的“第一要义”。方用陈皮、半夏、朱茯神、甘草,取二陈汤之义,燥湿化痰,同时朱茯神还有宁心安神之功;加胆星增强化痰的作用,并能清热;菖蒲、郁金、莲子心清心化痰解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石菖蒲具有镇静作用;龙齿镇心安神;酸枣仁宁心安神;麦芽健脾和胃消食;另以金器置药中煎煮,其义在于取其“微量元素”,须用真金。诸药合用,有燥湿化痰,清心安神之功。本方证的审证要点为:要有痰湿内停之象,证见胸闷、头痛、厌食等。临证之时,如见舌质红,口干者,可去陈皮,加天冬12g,麦冬12g,何首乌12g。
            当代名老中医赵绍琴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补心安神膏
            药物:黄芪60g,党参30g,生地60g,当归60g,赤芍60g,白芍60g,川芎60g,阿胶30g,黄芩20g,川黄连10g,女贞子30g,旱莲草60g,金樱子60g,五味子60g,远志肉30g,生牡蛎80g,珍珠母80g,焦麦芽60g,鸡内金60g,桑椹子60g,鲜葡萄2500g
            ,鲜苹果4000g(切片),蜂蜜150g,冰糖60g。
            主治:用脑过度,失眠,食欲不佳,大便秘结。
            制法:将上药除阿胶外共入锅中,煎煮4小时,去净药渣,置文火上浓缩,加鲜葡萄和鲜苹果,再煎,再去净渣,加蜂蜜150g,冰糖60g,徐徐收膏,同时将阿胶溶化于膏内,以滴水成珠为度,贮于瓶中。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一匙,白开水化服。
            验案:孙某某,女,76岁。缘于用脑过度,经常心慌怔忡,失眠,每日必服镇静剂方能入睡,大便经常干结,服麻仁丸始通,舌体瘦小,舌质红绛而干,脉弦细小滑。以本方治疗,服药后,诸症均除,年90始故。
            按语:本方适用于劳倦太过而心脾两虚的失眠证,或伴见脾虚食滞者,可见心悸健忘,肢倦神疲,纳食欠佳,面色少华,大便秘结,舌淡,脉细弱。治当健脾安神,养血宁心。方中黄芪、党参健脾益气;女贞子、旱莲草、金樱子、桑椹子、五味子滋补肝肾,以达补心阴之效,此即“虚则补其母”;当归、赤白芍、川芎、阿胶养血;生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沙参、生地、鲜葡萄、鲜苹果、蜂蜜生津增液,以润大肠,老年血虚便秘之人,尤为适宜;“胃不和则卧不安”,本方在大量滋补药中加入焦麦芽、鸡内金、远志、黄连、黄芩,一则可防补药滋腻碍胃,二则可消胃中积滞,疏理肠腑。临证时,还应根据不同兼症,灵活加减化裁,如素有肺虚,燥热咳嗽,或血虚便结者,加川贝母30g,麦冬30g,玉竹30g;痔疮,便血者,加丹参30g,炒地榆60g,炒槐花60g,干荷叶30g;燥热干咳,舌瘦干红者,加款冬花60g,桑白皮60g,地骨皮60g,紫菀30g。如遇感冒及其他疾病发生,应立即停服此药,以免留邪。
            当代名老中医乔保均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百合安神汤
            药物:生百合30~50g,炒枣仁30g,当归10g,夜交藤30g。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失眠症的主要病机是心神不安,正如《景岳全书》所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百合安神汤即据此立意。其中百合味甘,性寒,清补兼用,入心经善“敛气养心,安神定魂”,据老中医多年经验,重用百合有明显镇静安眠作用,故用以为君;炒枣仁甘收酸补,向为安神要用药,用以为臣;当归善补阴血,佐百合以养心阴,夜交藤味甘性平,佐枣仁以养心血,药虽四味,但君臣相合,互佐协力,功专安神。不寐病因虽多,证型亦杂,但均以心神不守为共同病机,其治均当以安神为要务,故不论何型,皆可用百合安神汤为主进行治疗。实际应用时,百合用量宜重,方解获效卓然。因其药性平和,即使用50g,亦无任何副作用,尽管放胆用之。
            加减:肝郁化火者,合用丹栀逍遥丸或龙胆泻肝汤;思虑过度者,合用茯神、桂圆肉、白术、木香、石斛、陈皮、柏子仁等;卒受惊恐者,加用远志、山萸肉、琥珀、生龙牡等;饮食停滞者,加砂仁、麦芽、山楂、鸡内金、槟榔等,若腹胀满、大便干结者合调胃承气汤或枳实导滞丸;痰热内蒙者,上方加温胆汤。心肾失调者,上方合用六味地黄丸、交泰丸为基本方;偏阴虚火旺者,合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偏肾阳虚者,合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遗精明显者酌加桑螵蛸、金樱子、芡实、连须;盗汗明显者酌加知母、黄柏、五倍子、煅龙牡等。心脾失调者,主方合归脾汤;纳呆明显者酌加陈皮、焦三仙;腹胀明显者酌加砂仁、川朴;大便稀溏者,去当归,酌加山药、薏仁、白扁豆。心肝失调者,肝血虚者合用四物汤;肝阴虚者合一贯煎;肝阳上亢者,合羚羊钩藤汤;月经不调者,酌加香附、益母草。
            验案:姚某某,男,35岁,干部,1995年2月21日初诊,门诊号为:127489。
            十年来常年失眠,屡治不效,近四天彻夜不眠,只好借酒刺激,以醉代眠,伴头昏、头晕,记忆力严重下降,口渴喜饮、腰?B154?、梦遗,二便调和。检查: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无力。证属心肾不调,阴虚火旺。方用百合安神汤合黄连阿胶汤化裁:生百合45g,炒枣仁30g,当归10g,丹参10g,麦冬13g,五味子9g,生地10g,茯苓30
            g,柏子仁10g,阿胶(烊化)10g,黄连7g,肉桂1g,琥珀5g,夜交藤45g,生龙齿15
            g。药进二剂疲倦欲睡,至第三日晚呼呼大睡4小时之多。续服10余剂,每晚可眠6~8小时,继之,睡眠复常。
            按语:神之所以不安,其客观因素不外三方面:一因情志所伤,二因实邪内扰,三因脏腑功能失调。前二者,一般属实,病程大都短暂,其治当细究其因,或疏肝柔肝,调气清心,或健脾助运,养血守心,或消食化痰,宣心畅神,病因即除,不寐自愈。病由脏腑功能失调者,一般属虚,病程大都缠绵,其治应紧紧围绕“心君”这个中心,详辨“心—脾”,“心—肾”,“心—肝”,哪条生理“轴线”失调,或以哪条轴线失调为主。一般说来,心肾失调多见于老年人,宜滋肾清心,交泰安神;心肝失调多见于更年期和高血压病人,宜滋阴平肝,潜阳安神;心脾失调多见于脑力劳动者,宜健脾升清补血安神。病由外因所致者,重在“祛邪”,病由内因所致者,重在调理。祛邪较易,调理较难,故前者疗程一般较短,后者疗程一般较长。
            当代名老中医董平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养心安神汤
            药物:北五味子6g,珠麦冬12g,太子参、茯苓、茯神各9g,桂圆肉、当归各9g,生龙骨1
            2g,生牡蛎18g,炙远志6g,柏子仁、炒枣仁各15g,夜交藤30g,炙甘草2.5g。
            功效:益气养心,补血安神。
            主治:虚证不寐。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方中五味子、麦冬能滋养五脏,清心,敛肝,滋肾,益气,强阴;太子参、茯苓、茯神能益心气;桂圆肉、当归能补心血;生龙骨能入肝安魂;生牡蛎能入肺定魄;远志能引肾气上达于心,得茯苓茯神通心气下交于肾,合奏交通心肾之效,能佐麦冬散心郁以安神;炒枣仁补肝胆、敛心气;柏子仁镇肝,安惊悸,养心血;夜交藤除梦安神;炙甘草能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心血,补心气,镇心惊,安心神。
            加减:阴虚火旺者,去参、归、元肉,加滋阴阿胶,清火加竹叶、灯芯草、栀子、连翘心、黄连、黄芩;阴虚阳亢者,去参、归、圆肉,加阿胶、鸡子黄,阳亢甚者加生石决明、珍珠母;肾阴虚者加生地、玄参;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山萸肉、沙苑蒺藜、二至、桑椹、黑芝麻之属;心肾不交者加黄连、桂心;心脾两虚者加土炒白术,若胃气不和,苔白食少,再加砂仁、佛手或二陈;惊恐伤神,心胆气虚者改太子参为人参,加菖蒲、龙齿、朱砂;惊悸不安者炙甘草用至9~15g,照上条加味,再加琥珀;惊魇有声者参按上条适当加味,再加二陈;健忘者远志用至9g,再加菖蒲、酥炙龟板。
            验案:1964年4月初银川市总工会干部张某,患严重神经衰弱,失眠多年,头昏,头痛,健忘,几乎丧失工作能力,即用养心安神汤照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二型加味出入,调治月余而愈。老中医用此方20几年来加减出入,治疗虚证不寐获效者人数众多。
            按语:临床上如遇实证不寐,如胃中不和,痰热内阻,或肝胆火旺扰动心神,或瘀血不寐,均当另选对证良方;若误用此方则有实实之弊。若虚中扶实,以虚为主者,上方可以加减运用,而加减之法又不出上述十法之外。
            当代名老中医张之文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方名:宁心安神汤
            药物:生地20g,丹参20g,炒枣仁50g,夜交藤30g,炙甘草3g,远志10g。
            功效: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主治:用于阴虚血少,虚热内扰之失眠。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方中生地滋阴生津,养其暗耗之阴;丹参、酸枣仁、夜交藤、远志等养血、宁心、安神。方中酸枣仁重用则效捷,现代药理研究提出其有镇静催眠作用,宜炒熟用,勿久炒而致油枯。全方共达滋阴养血、宁心安神之功效。
            加减:兼见倦怠乏力加南沙参30g,黄芪30g;兼见情绪不安、烦躁易怒,口舌生疮,手掌发胀等,加山栀仁10g,丹皮15g,益母草30g,竹叶15g;兼见手足心潮热,多汗,加丹皮15g,白薇15g,牡蛎30g;老年患者若伴腰膝酸软,关节疼痛,难以负重,筋肉时有挛急,五心烦热,多汗等,摄片发现骨质疏松者,加枸杞30g,龟板20g,鳖甲20g,牡蛎30g
            ,山萸肉12g。
            著名医家程门雪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1)方:加味交泰丸
            药物:肉桂心1.2g,姜川连0.9g,制半夏6g,北秫米9g(包煎),云茯苓9g,炙远志3
            g,炒枣仁9g,淮小麦12g,陈皮4.5g,春砂壳2.4g,川楝子6g,煅瓦楞12g,佛手柑2.4g,炒香谷芽12g,片姜黄2.4g。
            功效:疏肝和胃,养心安神。
            主治:不寐,症见纳呆,脘中不舒,胃纳不香,泛泛欲恶;不寐,心悸不安,夜半发烦,脉数。
            方解:程师指出,夜半发烦之失眠,为阳不入阴,故以肉桂、黄连引阳入阴,引火归源;脘中不舒,为肝胃不和,故以苓、夏、陈、秫米和胃安中;佛手、川楝疏肝理气;远志、枣仁、小麦养心安神;砂壳、谷麦芽消食运脾。共达疏肝和胃、养心安神之功效。
            (2)方:滋肝安神汤
            药物:阿胶珠9g,酒白芍6g,珍珠母15g,茯神9g,酸枣仁9g,黄连0.9g,炒杜仲6g
            ,炒白蒺藜9g,炒川断9g,桑寄生9g,金锁固精丸12g(包煎)。
            功效:滋肾柔肝,清心安神。
            主治:不寐。症见失眠日久,口苦,舌麻辣,后脑热,头痛耳鸣,腰酸痛,遗精,苔薄,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证属阳不入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故以阿胶、白芍滋肾柔肝;珍珠母镇肝潜阳;川断、杜仲、寄生、蒺藜滋肝补肾;茯神、枣仁养心安神;用黄连者,程师认为对心阴不足或肾水不足,心火有余而烦躁者,黄连用量宜小并用水炒、盐水炒或蜜水炒,以防苦从躁化;黄连治烦躁,一要轻用,二要配伍,如配阿胶或枣仁。
            (3)方:和胃安神汤
            药物:半夏6g,秫米9g,炙远志3g,佛手4.5g,茯苓9g,白蔻2.4g,煅瓦楞12g,生苡仁12g,陈皮4.5g,苏梗4.5g,炒谷麦芽各9g。
            功效:和胃化痰,疏肝和胃,化湿消痰。
            主治:不寐。症见不寐胸闷,心悸不安,时噫,纳食不香,苔薄脉濡。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证属肝胃不和,痰湿阻滞。故以半夏、秫米、陈皮、茯苓和胃化痰湿;白蔻、苡仁宣畅化湿滞;佛手、远志、煅瓦楞平肝降逆气;苏梗、谷麦芽化滞助消化。共奏疏肝和胃、化湿祛痰之功效。
            著名医家黄文东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1)方:平安汤
            药物:石决明12g,珍珠母12g,钩藤9g,菊花9g,丹参9g,赤芍9g,夜交藤12g,合欢皮9g,淮小麦12g,炙甘草4.5g,竹茹9g。
            功效:平肝潜阳,和胃安神。
            主治:失眠。头痛失眠已年余,仅能睡1小时左右,精神反感兴奋,纳呆,常有嗳气,舌质淡而青,脉弦细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心火偏旺,胃失和降。因舌质带青,故加丹参、赤芍以祛瘀。
            (2)方:养阴化痰汤
            药物:元参9g,麦冬9g,丹皮4.5g,黄芩4.5g,贝母9g,海浮石12g,半夏9g,炙远志3g,炒枣仁9g,真珠母30g,牡蛎3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化痰。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年余,有逐渐加重之势,每晚只能睡3~4小时,未入睡而有鼾声,头晕耳鸣,健忘,头脑发胀,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细弱。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病机为阴虚阳亢,痰热内蕴之证。
            (3)方:加味甘麦大枣汤
            药物:炙甘草9g,淮小麦30g,大枣5枚,郁金9g,菖蒲9g,炙远志4.5g,党参9g,真珠母30g,旱莲草12g,木香6g。
            功效:益气养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十余年,近来更为严重,即使服安眠药亦入睡不到三小时,醒后心悸不宁,烦躁,不能再入睡,头昏头胀,嗳气,健忘,思维不集中,情绪抑郁,精神疲乏,怕冷,腰酸带下,大便2~3次,舌质淡青,苔黄腻,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为脾胃失运,气血亏虚,血不养心,心神不安,肝阳上扰。
            著名医家施今墨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1)方:清滋安神汤
            药物:石斛10g,生地6g,生龙骨10g,鲜石斛10g,鲜生地6g,牡蛎10g,黄芩6g,茯神10g,黄连3g,磁朱丸(包)6g,山栀6g,远志10g,白蒺藜10g,竹茹6g,佩兰10
            g,陈皮6g,半夏6g,健神曲6g。
            功效:清肝泻火,养阴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繁劳熬夜劳神,咽痛喉干,纳食不佳,胸胁均胀,极易烦躁,睡眠不安,时时惊醒,二便正常,舌苔黄垢,六脉弦、左关独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肝火上炎,扰乱神明。故以黄芩、黄连、山栀清热;生地、石斛滋阴;龙牡、磁珠丸镇静安神。
            (2)方:加味八珍汤
            药物:党参10g,黄芪12g,磁朱丸(包)6g,当归10g,柴胡3g,白芍10g,茯苓10g,苍术10g,生地10g,茯神10g,白术10g,熟地10g,川芎4.5g,半夏10g,苡仁18g
            ,陈皮6g,炙甘草3g。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日久,头晕而痛,昏沉不清,极易烦急发怒,食欲不佳,腹胀嗳气,四肢酸麻,大便溏泄,面色苍白,语言力微,舌质淡胖苔白,脉象沉弱。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脾胃虚弱,运化无权,精微产生减少,血不上荣,脑失滋养。故以参、芪、苓、术补中益气,以生气血之源;方中尤其应用炭类药(生地、熟地、陈皮、苍术),意在运脾止泻;再看四物汤中的药物,不是酒制,便是炭剂,是对脾虚血少之患治病求本之具体体现。
            (3)方:柴胶汤
            药物:柴胡4.5g,白芍10g,当归10g,生熟地各10g,砂仁4.5g,白术4.5g,茯神10g,杜仲10g,川芎4.5g,寸冬10g,续断10g,艾叶4.5g,阿胶10g,远志10g,磁朱丸(包)6g,炙甘草3g。
            功效:调经理血疏肝。
            主治:失眠。症见郁闷不舒,烦躁易怒,入夜易醒或彻夜不眠,多梦,腰酸腹胀,经期提前,血块甚多,疲倦无力,饮食无味,二便正常,六脉弦、左关独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冲任不调,气滞血瘀,肝失所养。故治应着重调经理血疏肝,少用安神镇静之药。方中以逍遥散治肝;胶艾四物汤调经血,使血气得荣,肝体得养,则睡眠自安,诚为“治病求本”之良法。
            (4)方:枣仁琥珀汤
            药物:炒枣仁10g,茯苓10g,白蒺藜10g,枣仁10g,茯苓10g,远志10g,知母6 g
            ,川芎4.5g,半夏10g,秫米(包)10g,生牡蛎12g,贝齿10g,白薇6g,炙甘草3g,鹿角胶10g,琥珀3(冲)g。
            功效:养心潜阳,清热舒肝。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每夜最多仅睡3小时,恶梦,头晕,精神不振,心情抑郁,焦急不安,食欲减退,二便如常,舌苔黄,六脉虚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体虚生热,心火妄动,扰乱神志,肝气郁滞。故以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龙牡、磁朱丸潜阳平肝;知母、白薇清热;尤其是琥珀,施师每于安神剂中加入以治惊悸恶梦有殊效。
            (5)方:七子丸
            药物:补骨脂60g,贝齿30g,生龙牡各30g,蛇床子、熟地、枸杞、菟丝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倍子、巴戟天、仙灵脾、鹿衔草、制首乌、紫河车、朱茯神、炒远志、炙甘草、鹿角胶均各30g,五味子、菖蒲、蝉衣各15g。
            功效:补肾镇精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体弱,头晕,耳鸣,多梦,腰酸,梦遗早泄,阳痿,记忆力减退,思维难以集中,常彻夜不能入睡,精神萎靡,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六脉均弱,两尺尤甚。
            用法:共研细末,金樱子膏420g,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10g,白开水送下。
            按语:本方证属肾虚脑髓失养。施师云:治失眠宜用镇静药,阳入于阴始得入睡,此为常法。今如补骨脂、巴戟、灵脾助阳药为主;加首乌、生地、龙牡滋阴潜阳之品,和调阴阳;更加“七子”以调补肾精。如此配伍,竟取良效。待上方服完症减可服第二料。
            方:六甲鹿角汤
            药物:生龙牡各12g,生鳖甲、生龟板、草决明、沙蒺藜、寸冬、白蒺藜、朱茯神、炒远志、地骨皮、酒生地各均10g,旋覆花(包)、白薇、鹿角胶(烊化)各6g,石决明20g。
            功效:滋阴养血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午后头面及周身均感发热,时或夜晚亦觉烧热,不出汗,头晕而疼,心跳气短,夜不安寐,舌质红,有薄苔,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阴虚血少,神不守舍。故以生龙牡、生龟板、生鳖甲、石决明滋阴潜阳以安神;白薇、地骨皮、生地、麦冬、蒺藜滋阴清热以降火;更加鹿角胶合上药滋补阴血以养心;远志、茯神以增定志安神之功。
            (7)方:加味秫米半夏汤
            药物:秫米10g,半夏、甘草、黄芩、白芍、寸冬、茯神、远志各10g,浮小麦30g,大枣10枚,生龙牡各30g,黄连3g,酸枣仁15g,鸡子黄2枚。
            功效:养心安神,佐以清热。
            主治:失眠。症见因受刺激后常感头晕,心跳,失眠,进而诸症加重,彻夜不眠,卧床不起,颜面浮肿,神色萎糜,舌苔薄黄,脉虚大而数。
            用法:先煎服。待症状改善后,上药去鸡子黄,将剂量加两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按语:本方证属心气亏损,心血不足,心火较盛。故以秫米、小麦、大枣、甘草益心气;枣仁、茯神、远志、鸡子黄养心神;黄连、黄芩清心热。
            著名医家孔伯华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如何?
            (1)方:镇心汤
            药物:生牡蛎12g,生龙骨9g,代赭石4.5g,首乌藤30g,旋覆花4.5g,地骨皮12g,磁朱丸9g,石决明30g,川牛膝9g,黛蛤粉9g(包),莲子心4.5g,胆南星4.5g,知母9g,郁李仁6g,菖蒲3g,琥珀6g,藕30g。
            功效:镇肝安神,交通心肾。
            主治:失眠。症见夜不能寐,惊悸不宁,烦躁,胸闷,脘腹痞满,脉弦滑而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乃肝经气郁,扰及心经,气分愈郁,痰湿困阻。故以代赭石、石决明、龙牡、磁朱丸镇肝安神;菖蒲、莲子心、首乌藤交通心肾;南星、旋覆花祛痰湿。
            (2)方:安眠汤
            药物:磁石9g,知母9g,黄柏9g,生龙牡、石决明各12g,胆草、六曲、柏子仁、代赭石、焦栀子、厚朴花各9g,朱莲心6g,鲜石斛15g,茯神45g,首乌藤60g,旋覆花12g
            ,藕30g,鸡内金12g,荷叶1个。
            功效:镇心安神,交通心肾。
            主治:失眠。症见彻夜失眠,脑力迟顿,脉象弦大者。
            按语:本方证属心肾不交,又因刺激,相火上浮,牵动肝魂,以致失眠。故以磁石、代赭石、龙牡、石决明镇心;柏子仁、首乌藤养神;知柏、石斛滋肾水;栀子、莲心降心火,与上药合用,上清下滋,使心肾相交。
            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症的方法还有哪些?
            (1)邹云翔治疗失眠症的验方
            方名:清热安眠汤
            药物:全当归9g,生地15g,川芎2.4g,桃仁9g,红花、黄芩、白蒺藜、蒲黄、龟板、麦冬、竹茹、龙齿、牛膝、夏枯草均为9g,柴胡、枳壳、陈胆星、甘草各3g,山栀6g,黄连0.9g,酸枣仁12g,火麻仁15g。
            功效:养血行瘀,疏肝泄热。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通宵不能入睡,烦躁,头昏,后脑及两太阳穴疼痛,口味干苦,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苔黄厚,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2)魏善初治疗失眠症的验方
            方名:清镇汤
            药物:胡黄连、盐黄柏、旱莲草、竹叶、贝母、龙眼肉、朱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煅牡蛎、黄芪、当归、白芍、熟地、沙参、甘草。
            功效:益气养血,清心泻火,镇静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3)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
            ①心脾两虚:常见于老年衰弱、贫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饮食减少,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远志、龙眼肉、茯苓、大枣、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若胸闷、苔腻加木香;便溏加白术;心悸甚者加磁石、丹参。
            ②浊阻滞: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机。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动脉硬化者。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治宜除痰化浊。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夜交藤等。痰多加胆南星、贝母;头痛加白蒺藜、苍耳子。
            ③肝气郁结:妇女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气血易逆乱,肝气易郁结,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口苦纳呆,或见月经失调,脉弦细等。治宜舒肝解郁,养心宁心。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柴胡、当归、丹参、白芍、茯苓、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等。午后低热、心烦、舌红者加丹皮、山栀子;胁痛加郁金;月经不调加益母草。
            ④阴虚火旺:多见于老年阴精亏虚,或一些慢性病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兴奋型神经官能症、某些传染病恢复期等患者。症见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加减,常用药:酸枣仁、知母、茯苓、黄连、阿胶、麦冬、夜交藤、柏子仁、珍珠母、丹皮等。低热者加地骨皮、白薇、生地等;汗多加浮小麦、生牡蛎等。
            (4)李今庸教授运用半夏治疗失眠的经验:李今庸教授认为半夏治疗失眠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效果。如古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半夏茯苓汤、温胆汤、《小品》流水汤、半夏秫米汤等,虽均为复方而不是半夏单味,但诸方中的共同药物是“半夏”,而所主治的病证则是“失眠症”或兼有“失眠”之证,瓜蒌薤白半夏汤,正是在瓜蒌薤白白酒汤主治胸痹主证基础上而多“不得卧”一证,才于方中加入“半夏”一药以成为其方的,故半夏之能治失眠无疑。半夏生当夏季之半,阳极之时,感一阴之气而生,有化痰蠲饮、祛邪降逆功用,故能导盛阳之气以交于阴分,邪去经通,阴阳和得,而失眠之证愈也。
            (5)老中医贾孟龄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①思虑伤脾:治以补益心脾,用蠲梦汤加减:党参、焦枣仁、磁石各30g,生地、山萸肉、夏枯草、龙骨各15g,苏子、降香、半夏各10g。
            ②心肾两虚:治以交通心肾,安神益肺,用酣眠汤:党参、酸枣仁各30g,茯苓、生地、山萸肉、远志、麦冬各15g,石菖蒲、当归各10g,砂仁、肉桂、黄连各3g。
            ③阴虚火旺:治以养阴清热、交通心肾,用安寐汤:龟板、鳖甲、生地、熟地、柏子仁、半夏各15g,草决明、石决明各12g,远志、石菖蒲、焦枣仁、夏枯草各10g。
            楼百层老中医治疗神经官能症失眠的经验
            ①单纯型:心血不足而导致的神衰失眠症,运用镇心丹方加减治疗:熟地12g,党参、天麦冬、山药、茯神、酸枣仁、青龙齿各10g,五味子、远志各6g,灵磁石24g。
            ②夹杂型:由于胃纳呆纯,故而出现“胃不和则不安”,运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姜半夏、茯苓、党参、青龙齿各10g,生地12g,酸枣仁、陈皮、远志、五味子、枳实各6g。
            当代医家治疗失眠症的经验(Ⅰ)怎样?
            (1)方:养阴镇静丸
            药物:当归100g,生地50g,茯苓100g,玄参75g,麦冬75g,柏子仁25g,丹参75g,五味子63g,党参100g,桔梗50g,夜交藤50g,珍珠母125g,远志50g,朱砂12.5g。
            功效:养阴清热,宁心镇静。
            主治:失眠。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100g药粉加蜂蜜11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3次,连服30丸为一疗程。
            疗效:田凤兰等运用该法治疗失眠症患者10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2%。
            (2)方:丹枣散
            药物:丹参、炒枣仁各等分。
            功效:养心活血,宁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上两味药共为细末,每服10g,每日2次,第2次临睡前半小时服下。10天为一疗程,病情较轻者1~2疗程,病程较重者可2~4个疗程。
            疗效:黄玉桂曾运用以上方法,配随证1~2味中药煎剂送服上药,共治58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8%。
            (3)方:活血眠通汤
            药物:三棱10g,莪术10g,柴胡10g,炙甘草10g,白芍10g,白术10g,酸枣仁12g,当归15g,丹参15g,茯苓18g,夜交藤24g,珍珠母30g。
            功效:舒肝宁心,活血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证属气滞血瘀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连服3周。
            疗效:舒盛良运用该法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112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3%。
            (4)方:活血安神方
            药物:丹参20~45g,三棱20~45g,香附10~25g,木香10~25g,当归10~25g,栀子10~20g。
            功效:活血化瘀,清心利气。
            主治:瘀血型失眠。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谢勇运用该方随证加味,其中治疗失眠伴神经官能症者120例,总有效率达75%;治疗失眠伴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总有效率为65%。
            (5)方:脑灵汤
            药物:当归450g,白芍450g,黄芪450g,怀牛膝450g,酸枣仁600g,茯苓600g,丹参75
            0g,首乌750g,远志300g,石菖蒲300g。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上方药用50%乙醇浸泡2次,每次1周,取出浸液加水稀释至40%浓度备用。用时加单糖浆稀释至20%浓度,每日3次,每次口服10ml。1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赵翕平运用该法治疗失眠患者152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4.1%。
            方:百合九味方
            药物:百合12g,党参12g,龙齿30g,琥珀粉3g,五味子3g,炙甘草6g,浮小麦30g ,红枣5枚,麦冬12g。
            功效:养心宁神,安脏润燥。
            主治:以阴虚证为主兼阳亢的失眠证。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黄志强运用该方法治疗94例,结果有效率为93%。
            (7)方:失眠方
            药物:炙甘草15g,淮小麦60g,红枣8枚,百合18g,苏叶4.5g,姜半夏9g,茯苓12g ,磁石12g(先煎)。
            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疗效:张常春运用该法治疗失眠症34例,结果30例有效。用时均随证加味。
            方:夜合汤
            药物:夜交藤30g,合欢皮30g,桑椹子30g,徐长卿30g,丹参15g,五味子4g,甘草3 g。
            功效:补血养心,定神镇静。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至100ml,每日1剂,睡前1小时服完。
            疗效:余克涌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40例,结果痊愈34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100%。
            (9)方:镇心安神汤
            药物:生龙骨10~30g,生牡蛎30g,朱茯苓12g,丹参30g,酸枣仁30g,合欢皮12g,夜交藤30g。
            功效:镇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3天为一疗程。
            疗效:吴震西等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严重失眠症157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
            (10)方:安神汤
            药物:磁石30g(先煎),龙骨20g(先煎),山栀9g,豆豉9g,夜交藤24g,炒枣仁20g,柏子仁9g,白术10g,茯神15g,远志6g,清半夏6g。
            功效:健脾养心,清镇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30天为一疗程。
            疗效:毛小红运用该法治疗失眠症患者6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5%。
            当代医家治疗失眠症的经验(Ⅱ)怎样?
            (1)方:和胃安眠汤
            药物:陈皮10g,茯苓10g,枳实10g,竹茹10g,半夏10g,夏枯草10g,石菖蒲10g,远志5g,酸枣仁30g,五味子6g。
            功效:和胃化湿,宁心安神。
            主治:胃气不和,痰热内扰之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张晓晖等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失眠症338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3.2%。
            (2)方:养营安神灵
            药物:党参30g,茯神、当归、熟地、茯苓、远志、炒枣仁各15g,山萸肉、菖蒲、肉桂、五味子、白芥子各10g,炙甘草5g,黄连3g,砂仁5g。
            功效:补气养血,交通心肾,养心安神。
            主治:虚证失眠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贺卫珍等运用该方随证加味治疗失眠症173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6.7%。
            (3)方:血府逐瘀汤
            药物:当归15g,生地12g,赤芍12g,川芎10g,桃仁6~10g,枳壳6g,柴胡6g,桔梗6g,川牛膝30g,红花2g。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安神。
            主治:血瘀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赵福顺等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失眠症40例,结果治愈20例,有效16例。
            (4)方:疏肝泄火安神汤
            药物:栀子10g,合欢皮10g,炒枣仁24g,夜交藤24g,柴胡5g,生龙牡各30g。
            功效:疏肝、泻火、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日1剂,于午睡前、晚睡前30分钟服。7天为一疗程。
            疗效:莫太安运用该法随证加味治疗41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1%。
            (5)方:顽固性失眠方
            药物:焦枣仁、磁石、生龙牡各30g,豆豉、山栀、远志、陈皮、白术各10g,天竺黄、知母、琥珀各6g,石斛、柏子仁、仙灵脾各12g,合欢皮、夜交藤、枸杞子各15g,生百合2
            0g,朱砂1.5g(分冲)。
            功效:镇心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
            用法:水煎,每日下午3点和10点各服1次。
            疗效:王敬俭运用该法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84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4%。
            方:安神汤
            药物:酸枣 仁15g,柏子仁15g,朱茯苓15g,夜交藤20g,合欢皮20g,琥珀1g。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30天为一疗程。
            疗效:张中英运用该方法随证加味治疗失眠36例,结果有效率达97.23%。
            (7)方:大定风珠
            药物: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各30g,生白芍、生地黄各20g,麦门冬、麻仁各15g,五味子、炙甘草各10g。
            功效:养阴镇静,宁心安神。
            主治:中风后遗症引起的不寐症。
            用法:水煎,服前加鸡子黄1枚,阿胶7.5g,温服,日1剂。
            疗效:符世纯运用该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引起的不寐证36例,总有效率达94.4%。
            方:柴胡疏肝散加味方
            药物:柴胡15g,香附15g,白芍20g,川芎12g,枳壳12g,甘草6g。
            功效:疏肝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疗效:董长华运用该方随证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30例,总有效率达96.7%。
            (9)方:益气升阳汤
            药物:党参、大枣各15g,茯苓、白术、黄柏各12g,炙甘草8g,苍术、远志各10g,黄芪、山药各30g,谷芽、麦芽、酸枣仁、夜交藤各20g,合欢皮25g,冰糖1两。
            功效:益气升阳,宁心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
            用法:水煎服,日1剂,连服5剂。阴虚火旺者去党参、苍术,加沙参、黄芩、栀子。
            疗效:张元鸿运用该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27例,结果有效24例,好转2例。
            (10)方:加味黄连阿胶汤
            药物:黄连6g,黄芩10g,白芍12g,生地25g,阿胶10g,酸枣仁12g,山萸肉12g,生龙骨20g(先煎),鸡子黄2枚。
            功效: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时阿胶烊化,鸡子黄冲入,日1剂,连服5~10天。
            疗效:陈邦康运用该方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症36例,均获良效。对其中的25例进行随访3~6个月,结果23例未见反复。
            当代医家治疗失眠症的经验(Ⅲ)怎样?
            (1)方:挹神汤
            药物:香附12g,黄芩12g,菊花15g,远志9g,生地9g,白芍12g,白蒺藜12g,夜交藤15g,石决明18g,生赭石30g。
            功效:疏肝、镇惊、安神。
            主治:精神刺激引起的严重失眠患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疗效:该方为著名老中医焦树德验方,田新景运用该方随证加味治疗严重失眠症16例,结果痊愈9例,显效5例,好转2例。
            (2)方:健脑安神膏
            药物:生地、熟地、泽泻、当归、炒柏子仁、合欢皮、龙眼肉、白芍、炙远志、西洋参、枸杞、菊花、百合、炒枣仁、黄精、琥珀粉。
            功效:滋补肝肾,宁心安神。
            主治:肝肾阴虚证所致的失眠。
            用法:上方药按比例加工成细末,加蜂蜜制成膏剂,每日3次,每次5~10ml口服。
            疗效:于青圃运用该方治疗失眠症42例,结果全部有效。
            (3)方:安神定悸汤
            药物:太子参18g,当归9g,黄芪15g,桂枝6g,麦冬15g,苦参9g,炒柏子仁15g,丹参18g。
            功效:益气养阴,安神定悸。
            主治:气虚阴血亏损而致的失眠心悸等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曹圣荣运用该方治疗单纯性失眠33例,结果痊愈24例,好转8例;治疗失眠心悸者17 例,结果痊愈13例,好转3例。
            (4)方:复方独活胶囊丸
            药物:独活30g,朱砂6g,琥珀6g。
            功效:疏风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混合后装入2号空心胶囊内,每晚睡前2小时服胶丸6粒,连服10天。
            疗效:赵进喜运用该方法治疗失眠症210例,结果治愈175例,有效30例。
            (5)方:柴胡龙骨牡蛎汤
            药物:柴胡、黄芩、桂枝、菊花各15g,生龙牡各20~40g,大黄5~10g,白芍、生地各2
0g,夜交藤20~50g,半夏,甘草各10g。
            功效:疏肝理气,协调脏腑,镇静安神。
            主治:失眠及顽固性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疗效:张丽君等运用该方随证加味治疗不寐症23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1.3%。
            方:归脾汤合针刺法
            药物:人参、黄芪各15~30g,白术、茯苓各10~20g,酸枣仁、远志、当归各15~25g,甘草、木香各10g。
            功效: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主治:顽固性失眠属脾气虚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20天为一疗程。针刺,主穴选神门、三阴交、足三里,手法均用补法。
            疗效:周黎等运用该方法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者4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7.5%,治愈率为45%。
            一、酸枣仁粥:酸枣仁18克,捣碎,煎取浓汁;用粳米60克,淘净煮粥,待米熟时加入酸枣汁同煮,粥成淡食,加糖食即可。每日晚餐温食,酸枣仁甘酸性平,能够滋养心脾,补益肝胆,为治疗虚烦,惊悸失眠的良药。此粥对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疗效甚佳,无论失眠新久,均适用。
            二、百合糖水汤:百合100克,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煮至熟烂后加糖适量,分2次服食。百合甘苦微寒,能清心安神,治心烦不安,失眠多梦,此汤可用于病后余热不净,体虚未复的虚烦失眠,对伴有结核病史失眠患者选服尤佳。
            三、丹参冰糖水:丹参30克,加水3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分钟,去渣,加冰糖适量再稍煮片刻,分2次饮服。丹参苦微寒,活血安神,对长期失眠者有安神作用,对患有冠心病、肝炎等慢性病患者,还可改善原疾患。
            四、甘麦大枣汤:浮小麦60克,甘草20克,大枣15枚(去核)。先将浮小麦、大枣、淘洗浸泡,入甘草同煎煮,待麦、枣熟后,去甘草、小麦,分2次吃枣喝汤。大枣补虚,小麦养心,甘草润躁,药虽平凡,但安心养神功效显著。原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对神经衰弱、癔病均有缓解急噪,焦虑、安神等作用。疗胃病的经验方:肝胃百合汤
            组方:百合15 甘草6 柴胡10 郁金10 乌药10 川楝10
               丹参10 黄芩10
            方义:疏肝解郁,行气和胃.胃病从肝治,本方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的通治方。
            加减:吞酸加生牡蛎15 浙贝10
            瓦楞子15(瓦楞子有收涩的作用,故大便干结不宜用);嘈杂加沙参15;刺痛不移加桃仁10;胃脘挛急而痛加白芍15;胃胀加佛手10 枳壳10
            或香橼皮10; 胃脘冷痛价高良姜6 党参10 ;口干口苦加玄参15 天花粉15 ;大便干加火麻仁10;HP阳性加蒲公英10~15。
            yuqinhua 朋友:你的老师不会是董检华吧!不要抄人家的方子!!!!
            拿别人的方子吹什么?
            他的导师也可以用董院士的方子呀,只不过yuqinhua 朋友他不知道是董院士的方子!
            我认为yuqinhua 朋友还是能解释通的,再说了,现在许多前辈不是都在用吗?
            只要是符合楼主“方剂应用心得征集中!!”要求的,就可以贴。
            http://www.puson.com/journal/200408/1961_24384.aspx我祖传的盗汗四物汤,我在临床屡试不爽,大家试试,绝对好用。
            组成 鳖桃干15克 浮小麦15克 橹豆衣12克 糯稻根15克
            适应症 夜间盗汗
            煎服法 常法煎服 可加入其他汤剂中
            用法心得 白天自汗效果不好,夜间盗汗效果好
            一般连服3-5天就有效果,之后就不用再服
            本病临床经常可以见到,西医没有方法,疗效好,希望大家选用。桂枝汤: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荣卫。
            适应证:空调病引起的发热,汗出,恶风,倦怠,脉缓。 用法:水煎服。并饮热粥,温覆。 疗效:2剂左右可愈。
            来源:曹颖浦《经方实验录》好,感谢大家我也有一些经验,我还是积分,公布经验能积分吗?此乃一老教授给我的食补方
            [组成] 条参100克 莲肉100克 淮山100克 薏米100克 芡实100克
            同母鸡肉同炖,汤、药、肉(吃)兼服用。
            [功效]健脾渗湿
            [适应症]脾虚挟湿。症见消化不佳,脘腹痞满,肠鸣泄泻,舌淡白,苔白腻,脉缓或虚。
            [历史背景]
            当时在学校,大学食堂的生活大家也有所闻啦,渐渐感到腹隐痛,有时肠鸣,有时腹泻,有时便秘,一查:结肠炎。西药,很多人说无效。所以去中医附院,开了一堆中成药,无效!后来请一老师开方子,效果佳。可是过段时间有反复(常用的几方日后附上参考)。后给我此食补方。渐渐巩固。
            [用法心得]
            1 脾胃虚可用之,但辨证脾虚挟湿效果明显。
            2 结肠炎患者现在太多了,西药确实没啥效,服辨证汤剂再服此方,可以调整肠道功能,巩固疗效。
            3
            灵活运用:学生、军人及单身者,比如我在宿舍用电热杯煮,买几两瘦肉即可(现在买本地母鸡太难了),条参一般买不到可换党参,每味不必100克,30克左右吧,加盐,味道不错(沁人心脾也!)。湿气重者薏米量。
            [疗效] 1 害得我要减肥(不过我后来吃快餐,可能油水也多吧),现在有三四年没结肠炎的那种症状了。
            2 。同舍好友也试过,说可以调整肠道菌种^_^
            3。一哥们在部队,吃了几次,效果佳。方名:加减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枝子,虎杖,大黄,田基黄,枳壳,山楂,陈皮。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证见:恶心,呕吐面目黄染,尿黄。化验:胆红素增高,转氨酶增高。
            加减:乙肝:加用白花蛇舌草,丹参。中药治疗感染伤口的方剂很多,在此选择两种有代表性的方剂进行介绍。
            方剂一:
            组成:蒲公英30克,黄柏12克,苦参12克,连翘12克,赤芍9克,双花9克,白芷9克,丹皮9克,生甘草9克。肿胀者可加用泽兰,车前子,局部红肿过甚且伴有低烧者,可加用大黄。
            用法:水煎薰洗患处,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洗后用无菌纱布覆盖。
            原理:中医认为,外伤后局部气滞血淤,郁久化热,加之毒邪内侵,故局部热毒俱胜,本方用蒲公英、连翘、双花、赤芍、丹皮,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白芷排脓止痛;苦参、黄柏清热燥湿。故能收到控制伤口感染,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且本方治疗方便易行可浸润到伤口的每一部分,对面积较大较深的伤口尤为方便7。
            该方以清热解毒,去腐排脓为治则,符合感染伤口的主要症状,能有效抑制杀灭伤口病菌,并促进局部组织新生。
            方剂二:
            组成:
            烧伤一号(内服):主要成分有大黄、黄莲、黄芩、黄柏、黄芪、防风、荆芥、当归、生地黄等;
            烧伤二号(外用):主要成分有大黄、黄莲、黄芩、黄柏、生地黄、荆芥、当归、银花、连翘等。
            原理:中医认为大黄、黄莲、黄芩、黄柏均为大寒大苦之品,具有泽火解毒之功,黄芪补气排脓,生地黄滋阴生津,荆芥祛风清热,散瘀清创毒,防风祛风胜湿,当归养血活血,故采用烧伤一号内服;烧伤二号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抑菌收敛,止痛生肌,防腐止痒,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之功能,外用于创面即感清凉舒适,且有止痛,消炎,促进伤口愈合之效果,故用作外敷。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并发症之一是细菌感染。控制住细菌感染是使烧伤患者顺利渡过感染期的关键步骤。但是由于广泛使用抗生素后,一些感染菌株极易获得耐药基因,使原来对感染菌有效的抗生素变得无效,从而加重了病情;再者许多高档抗生素价格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经研究表明上述烧伤中药治疗试剂效果较好。用药后对烧伤后感染菌的MIC检测也说明中药达到一定浓度之后能有效的抑制感染菌的生长繁殖,使烧伤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证见:恶风项强,咳嗽咯痰,色青黄粘稠,声音嘶哑,舌红少苔,脉虚数无力。治法:疏风清肺,滋养阴血。
            方药:柴前梅连散加减。本方首载于《杨氏家藏方》卷六,由胡黄连、柴胡、前胡、乌梅、薤白等药组成,原名前胡散前胡宣肺散邪,泄肺热,柴胡和解少阳、解郁散邪,两药共用辛散稽留之外邪,乌梅酸敛反佐,以防辛散太过,胡黄连味苦寒,主沉降,善清退虚热,薤白辛温通阳,散结导滞。
            风劳病之风热伏肺,阴血亏虚大家都把自已的心得验方贡献出来而无保留,令人感动,也肯定能发扬光大,拯病人于水火。
            我把自已曾经历的切身体会也写出来,以此来证明楼主办此贴,是很有作用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中医医生都能准确的辩证施治的,虽然说独门秘方不是放至四海而皆准,是表而不是本,但有时候这个表有可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我从小时候七、八岁起,左脚就长了一粒黄豆大小的瘊(现在知道叫扁平疣),后来一直到我二十多岁读大学,扁平疣越长越多,不但脚上有,连手上也有了,总计大大小小有二十来个,每次洗手洗脚,总不免去挖掉表层的角质层,但挖掉以后双会长出来,后来居然连脸上也开始有一两个小点了,作为年青人来说,这有多烦,也去过很多医院,西医往往给些抗病毒的阿昔洛韦加醋酸之类的,有了以后无效果,中医医生就推说这要西医来治,又后来查书,发觉在西医中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建议什么冰冻、激光疗发,也曾经去做过几个激光,结果在手上留下永久的疤痕。也曾看到广告去买什么克疣灵,结果也一样没作用。
            后来打听到老家农村有一老中医,擅治皮肤病,于是就去求治,结果他给开发一帖药,说是用醋煎后,每日涂两次,就试着去做做看,结果一个月不到,所有的扁平疣逐渐消退到不留痕迹,从此,就感叹中医的神奇。
            可惜的是,当时并没有记录配方原药组成,但我想本贴中已有一战友介绍的方剂,为口服,如下
            马齿苋60克、紫草15克、败酱草15克、大青叶15克。
            功效:清解疣毒。
            主治:扁平疣、传染性软疣。
            用法:水煎服,7剂为一疗程,至多2疗程,有效率90%
            我想,如以其口服方剂为基础,同时将其用醋煎后外涂),那么,标本兼治,将起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所以令人感叹的是,有时医生的一贴药,能解除病人十几年的痛苦,同时也感叹中药在药量和使用方法上也有众多的技巧。
            为支持版主将此帖继续到底,本人特将以前战友所贡献的秘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将制成为PDF文档,使大家能**后打印保留,以免在看帖时由于混乱而阅后即忘,也算是本帖的阶段性成果吧。以后如果验方更多的话,本人也会不断整理的。
            中医秘方.pdf (147.99k)看了大家的帖子,我很感动,让我也为大家介绍一个方子:
            [方名] 丁香柿蒂汤
            [组成] 丁香10克 柿蒂10克 人参5克 生姜5片
            [功效] 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适应症]胃气 虚寒。症见呃逆不已,胸脘痞闷,得热则减,或恶心呕吐,舌苔薄白,脉弦迟等。
            [煎服法] 加水400ml,煎取汁150ml,分二次温服。
            [用法心得] 始载于《济生方》。灵活运用的原则
            1 辩证使用的标准:只要胃气
            虚寒而致的呃逆即为适应症。如年迈老人阳虚,久病体弱胃肾虚寒而发生的呃逆。老人久病、或大病之后突然发生呃逆,连连不止,中医认为是胃气欲绝的一种危险症状,常用本方合用金匮
            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甘草、人参、
            生姜、大枣),重用人参(30-40克),屡获良效。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抢救后病情稳定时出现频频呃逆的表现,应用此方加赭石、桃仁、红花、黄芪,每获良效。现代常用于神经性呃逆、慢性胃炎,腹部手术后膈肌痉挛所致的呃逆,证属胃气
            虚寒症见呃逆者。
            2、本方不能用于胃热、胃实证的呃逆。
            本方是本人应用后觉得确实有效,写与各位同道参考,敬请批评指正。看了大家的帖子,我很感动,让我也为大家介绍一个方子:
            [方名] 丁香柿蒂汤
            [组成] 丁香10克 柿蒂10克 人参5克 生姜5片
            [功效] 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适应症]胃气 虚寒。症见呃逆不已,胸脘痞闷,得热则减,或恶心呕吐,舌苔薄白,脉弦迟等。
            [煎服法] 加水400ml,煎取汁150ml,分二次温服。
            [用法心得] 始载于《济生方》。灵活运用的原则
            1 辩证使用的标准:只要胃气
            虚寒而致的呃逆即为适应症。如年迈老人阳虚,久病体弱胃肾虚寒而发生的呃逆。老人久病、或大病之后突然发生呃逆,连连不止,中医认为是胃气欲绝的一种危险症状,常用本方合用金匮
            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甘草、人参、
            生姜、大枣),重用人参(30-40克),屡获良效。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抢救后病情稳定时出现频频呃逆的表现,应用此方加赭石、桃仁、红花、黄芪,每获良效。现代常用于神经性呃逆、慢性胃炎,腹部手术后膈肌痉挛所致的呃逆,证属胃气
            虚寒症见呃逆者。
            2、本方不能用于胃热、胃实证的呃逆。
            本方是本人应用后觉得确实有效,写与各位同道参考,敬请批评指正。[方名]柴胡疏肝散 《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香附、陈皮、川芎、枳壳、芍药、甘草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适应症]阳萎 肝气郁结证。症见胸胁胀满,少气太息,精神抑郁,舌质淡,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煎服法]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
            [病案]
            阳萎
            李某,男,31岁,公务员。1998年2月5日初诊。主诉阳痿1年,性冲动时**根部胀痛,多家医院求诊,服补肾壮阳汤剂数十剂及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男宝”、“雄狮丸”等仍无效。刻诊:证属肝气郁结,瘀血阻络,宗筋失养。治宜疏肝行气,活血通经,佐以补肾兴阳,方投柴胡疏肝散加味。处方:柴胡、香附、陈皮、枳壳各10g,川芎、白芍、牛膝各15g,淫羊藿20g,蜈蚣2条,甘草5g。每日1剂,服药21剂,阳事能举,原方加川楝子10g,续服15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病未复发。
            [用法心得]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而藏血,主润宗筋。精神抑郁,导致气机紊乱,肝失条达,经脉阻滞,宗筋失养而致阳痿。柴胡疏肝散加川楝子、蜈蚣,以调肝行气活血,牛膝、淫羊藿佐以补肾兴阳,则肝舒肾旺,气血畅达,宗筋得养,其病得愈。[适应症]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它治胃痛药无效者。舌苔白或薄白,脉像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胃脘喜暧,痛处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可包括西医学各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癌所致的胃痛等。
            [用法心得]本方是中日友好医院焦树德老先生所创。本人在中日医院进修期间,为焦老抄过方。回来为病人试用之后,感到确有良效。对上述见证的胃痛胃胀屡试不爽。
            本方是以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个药方组成,故名三合汤。其中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组成,良姜辛热,温胃散寒,《本草求真》说“同香附则除寒去郁”,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李杲曾说它“治一切气”,“消食下气",二药合用,善治寒凝气滞胃痛。百合汤由百合,乌药组成,百合性味甘平,主入肺胃,降泄肺胃郁气,肺气降,胃气和,则诸气俱调,配以乌药快气宣通,疏散滞气,温顺胃经逆气。二药合用,既能清泄肺胃郁气,又能防止百合平凉之性有碍中运。丹参饮为丹参,檀香,砂仁组成,是治疗心胸、胃脘痛的有效方剂,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凉,活血袪瘀,通经止痛,檀香性温理气,利胸膈,调脾胃,砂仁性温,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三药相合,以丹参入血分,又配以檀香,砂仁,既能活瘀滞,又能理胃气,再兼丹参功同四物,砂仁兼益肾“理元气”,“引诸药归宿丹田”,故对久久难愈,气滞血瘀,正气渐虚的胃脘痛,不但能够活瘀定痛,并能养血、益肾,醒脾,调胃。
            加减运用:胃脘痛以寒凝为主,遇寒痛重,得暧则舒,苔白,脉缓或沉弦,证属胃寒盛者,可减丹参为20克,加砂仁为6克,高良姜用10克,再加吴茱萸5克,干姜3克。兼有胸脘发闷,泛恶吐水,喜干食,不欲饮水,舌苔白腻,便溏脉濡,证属中湿不化者,可加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15克,木香6-9克,煅瓦楞10克,兼有右胁或两胁胀痛或隐痛,情绪不佳则胃痛加重,喜长吁,嗳气,大便时干时软,脉象沉弦或弦细,证属肝郁犯胃者,可轻用高良姜,重用香附,再加柴胡9克,厚朴10克,炒川楝子10克,绿萼梅5克,白芍10克,把檀香改为9克,兼有口苦,舌苔微黄,虽思冷饮食,但食冷物又加重,胃中似有灼热感,脉略有数象,证属标热本寒者,减高良姜为5克,加炒川连6克,炒黄芩9克,千年健12克,去砂仁。兼舌红无苔,口干不欲饮水,饭后迟消,大便少而涩或干燥,证属中焦气化不利,津不上输者,可加知母9克,焦三仙各9克,香稻芽10克,葛根9克,大便色黑,潜血阳性者,加白芨9克,生藕节15-30克,茜草炭12克,减良姜为5克,舌红无苔,口干,喜稀饮食,夜间口渴,胃中有灼热感,食欲不振,大便干涩不爽,脉象沉细数或弦细略数,证属胃阴不足者,可减高良姜为3克,去砂仁,加沙参9克,麦冬9克,知母9克,白梅花3克。上一个贴子前一部分不知为何丢了,现重发。
            [方名]三合汤
            [组成]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6-9克(后下),砂仁3-5克。
            [功效]温中和胃,散郁化滞,调气养血。
            [适应症]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它治胃痛药无效者。舌苔白或薄白,脉像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胃脘喜暧,痛处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可包括西医学各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癌所致的胃痛等。
            [煎服法]无特殊。
            [用法心得]本方是中日友好医院焦树德老先生所创。本人在中日医院进修期间,为焦老抄过方。回来为病人试用之后,感到确有良效。对上述见证的胃痛胃胀屡试不爽。
            本方是以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个药方组成,故名三合汤。其中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组成,良姜辛热,温胃散寒,《本草求真》说“同香附则除寒去郁”,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李杲曾说它“治一切气”,“消食下气",二药合用,善治寒凝气滞胃痛。百合汤由百合,乌药组成,百合性味甘平,主入肺胃,降泄肺胃郁气,肺气降,胃气和,则诸气俱调,配以乌药快气宣通,疏散滞气,温顺胃经逆气。二药合用,既能清泄肺胃郁气,又能防止百合平凉之性有碍中运。丹参饮为丹参,檀香,砂仁组成,是治疗心胸、胃脘痛的有效方剂,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凉,活血袪瘀,通经止痛,檀香性温理气,利胸膈,调脾胃,砂仁性温,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三药相合,以丹参入血分,又配以檀香,砂仁,既能活瘀滞,又能理胃气,再兼丹参功同国物,砂仁兼益肾“理元气”,“引诸药归宿丹田”‘故对久久难愈,气滞血瘀,正气渐虚的胃脘痛,不但能够活瘀定痛,并能养血、益肾,醒脾,调胃。
            加减运用:胃脘痛以寒凝为主,遇寒痛重,得暧则舒,苔白,脉缓或沉弦,证属胃寒盛者,可减丹参为20克,加砂仁为6克,高良姜用10克,再加吴茱萸5克,干姜3克。兼有胸脘发闷,泛恶吐水,喜干食,不欲饮水,舌苔白腻,便溏脉濡,证属中湿不化者,可加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15克,木香6-9克,煅瓦楞10克,兼有右胁或两胁胀痛或隐痛,情绪不佳则胃痛加重,喜长吁,嗳气,大便时干时软,脉象沉弦或弦细,证属肝郁犯胃者,可轻用高良姜,重用香附,再加柴胡9克,厚朴10克,炒川楝子10克,绿萼梅5克,白芍10克,把檀香改为9克,兼有口苦,舌苔微黄,虽思冷饮食,但食冷物又加重,胃中似有灼热感,脉略有数象,证属标热本寒者,减高良姜为5克,加炒川连6克,炒黄芩9克,千年健12克,去砂仁。兼舌红无苔,口干不欲饮水,饭后迟消,大便少而涩或干燥,证属中焦气化不利,津不上输者,可加知母9克,焦三仙各9克,香稻芽10克,葛根9克,大便色黑,潜血阳性者,加白芨9克,生藕节15-30克,茜草炭12克,减良姜为5克,舌红无苔,口干,喜稀饮食,夜间口渴,胃中有灼热感,食欲不振,大便干涩不爽,脉象沉细数或弦细略数,证属胃阴不足者,可减高良姜为3克,去砂仁,加沙参9克,麦冬9克,知母9克,白梅花3克。[方名]升降散
            [组成]白僵蚕、全蝉蜕、广姜黄、川大黄
            [功效]调节气机、清利湿热
            [适应症]用于气机不畅、湿热郁阻之证
            [煎服法]上四味为末家蜂蜜为丸,黄酒送服,量以病情而定,一般约为8克左右,一日三次,中病即止。
            [用法心得]本方来自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辩》,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固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蝉蜕味且甘为清虚之品。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升降过程中调节全身气机,气行水行则湿可去,大黄清热
            则热邪可除
            ,常用来治疗肝经湿热,及全身湿热症候,尤其伴有郁热征候者佳,治疗加减可按一般常规,这里不再赘述,赵绍琴老先生善用此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照学习。中成药治疗湿证心得
            申请一分
            中成药治疗湿证心得
            湿性粘滞难去,使用汤剂治疗固然照顾全面,但口感不好,服用不便,加之痰湿证的治疗往往病程较长,病人顺应性差,不易坚持服药。我通过临床实践,活用中成药对于一些痰湿证效果较好,愿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肠胃湿滞
            常见表现:大便不干,粘滞不爽,便后有未排净之感;口中粘腻或口干而不思饮水;口气秽浊;唇腮起口疮,口疮或微痛或不痛,但常常迁延半月不愈。
            常选用的成药有舒肝片、藿香正气胶囊(水)合藿胆丸。
            舒肝片成分:柴胡、香附、木香、砂仁、豆蔻、陈皮、法夏、枳实、厚朴等。
            舒肝片药性微温,具有舒肝和胃,降胃气,化中焦湿浊之功,适用于湿浊阻胃的轻证。兼有胃热可合用牛黄清胃丸、三黄片。
            藿香正气胶囊(水)成分:藿香、苏叶、白芷、陈皮、半夏、苍术、茯苓、大腹皮等。
            藿香正气胶囊(水)芳香化浊,理气燥湿,对胃腑肠腑湿滞均有很好疗效。但辛温偏燥,芳香走窜,单独服用时间稍久(大于3天)就会出现胃中嘈杂泛酸或头晕头胀肝胃热盛的表现。
            藿胆丸成分:藿香、猪胆汁。
            藿胆丸原用于胆火上攻的湿热鼻渊。藿香辛温,入肺、脾、胃经,芳香辟秽、和中除湿。猪胆汁苦大寒,入肝、胆、肺、大肠经,清热、润燥、解毒。二药相和为藿胆丸药性以苦寒为主,清热除湿而无香燥伤阴之弊,兼清肝胆火,对于肠腑湿热证疗效较好。但毕竟偏于苦寒,连续服用,常常湿未去而寒已生,使肠腑湿热证转为肠腑寒湿证。
            藿香正气胶囊(水)合藿胆丸则互相补充,佐制对方的副作用,久服亦无不良反应,斟酌搭配二药的用量对于肠胃湿热证、寒湿证均有满意疗效。
            典型病例:
            王某,男,46岁,饮酒多年,近5年来口气臭秽,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尚伴见口中粘腻不爽,口苦,食后胃脘满胀,大便粘滞,舌红,舌苔满布舌面、垢腻微黄。
            考虑胃肠湿阻,兼肝胆夹湿。与舒肝片4粒tid,藿香正气胶囊2粒bid,藿胆丸6克bid,连服两周。两周后欣然来告,口臭、口中粘腻、口苦消失,大便通畅。嘱其间断服舒肝片,藿香正气胶囊2粒+藿胆丸6克每周服3次巩固疗效。
            肝胆湿热
            常见表现:口苦,口中粘腻,头晕,目赤等。(这类病人有时仅表现其中1~2症,尤其不伴有肝胆疾病或胁胀胁痛,辨别就要仔细。使用清心胃热或舒肝药物又效果不佳,就要考虑有肝胆湿热可能。)
            常选用的中药:胆宁片。(龙胆泻肝丸本是这一类证型常用成药,但由于含有原方木通,现在虽已改进组方,病人仍不愿接受)
            胆宁片成分:大黄、茵陈、青皮、陈皮、、郁金、山楂、茅根等。
            胆宁片药性辛苦寒,清肝胆湿热不逊于龙胆泻肝丸,病人易接受。初用有些人会出现腹泻,可不处理,1周以后会好转。如果腹泻严重可将胆宁片减量或加服舒肝片、香砂六君丸等。
            典型病例:
            陈某,男,50岁,近3年来左睛常满布血丝,唇周常起疮疡,每年春季必起。伴见口渴,饮水日两暖壶,畏寒腰部尤甚,易感冒,腰部受凉必患感冒,有时无性刺激**勃起,无口苦口粘,大便正常,无肝胆病史,无饮酒史,血象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六部俱洪,滑象弦象不明显。曾经多医治疗,从清胃热补肾入手无效。
            此病人病机较复杂,似是胃热肾虚而实非。左睛常满布血丝,每年春季必起,无性刺激**勃起为肝胆有热之征。唇周起疮疡,畏寒腰部尤甚为肾亏表现;口渴,饮水日两暖壶,不是胃热而是子(肝)盗母(肾)气,肾亏饮水自补。饮水过多水湿内停,掩盖了许多阳热表现。肝胆火盛木气侮金,肺气不调,故易患感冒。畏寒,可能是阳气不足,更大的可能是气机不畅,阳气不达四末,真热假寒。尊《濒湖脉学》洪脉主病诗“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脉洪,正是血虚失濡,肝胆火盛表现。入手不可补肾,补肾阴则资湿邪,补肾阳更助相火。当清肝胆湿热兼舒肝活血,与胆宁片6粒tid,血府逐瘀胶囊3粒
            tid。两周后复诊白睛血丝消失大半,**异常勃起消失。口渴多饮明显好转,畏寒明显好转,腰酸明显。脉象大变,双寸洪象消失,双关滑而兼弦细,双尺沉而力弱,至此虚象尽显。与胆宁片6粒tid,三黄片3粒tid,舒肝片4粒tid继清余邪2周。此后与五子衍宗丸6克bid合胆宁片或舒肝片,肝肾同调,诸症消失告愈。
            其他常见痰湿证:
            咳喘属痰湿蕴肺型:选用二陈丸,京制咳嗽痰喘丸等。
            梅核气:选用小柴胡片合玉屏风冲剂,小柴胡片合麦味地黄口服液等。
            失眠、心悸属痰热扰心型:选用心神宁片合舒肝片等。
            眩晕头痛属风痰上扰型:选用全天麻胶囊,降脂灵等。
            黄带、阴囊潮湿:选用二妙丸等
            这些痰湿证临床常见,可选药物很多,故不再细述。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12g 黄芩9g 人参6g 炙甘草6g 半夏9g
生姜9g
            大枣4枚组成;功效为和解少阳,疏肝和胃;原书用于少阳病,现在临床广泛用于肝脏,胆囊,胃肠,咽喉,肺部,耳等身体上半部内脏器官的疾病.
            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三个提纲和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四大征候群.
            本方临床多用于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证在临床多见于肝脏,
            胆囊,胃肠,咽喉,肺部,耳等身体上半部的炎症性疾病.突出表现为发热,胸胁部胀痛以及由炎症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引发各种符合少阳证的症状.本方具有解热,消炎,利胆,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抵抗力等治疗作用.方中柴胡有很强的解热作用,能配合黄芩抗多种病原菌,病毒,而发挥消炎,控制炎症渗出作用.柴胡
            黄芩还有明显缓和植物神经紧张和镇静,镇痛,消除肌肉紧张和平滑肌痉挛,故能有效的消除发热,胸胁苦满诸证.人参 甘草
            大枣能加强消化吸收,提高全身免疫功能.半夏 生姜能调整胃肠蠕动,除去胃内留饮和痰湿.只要对于身体上半部炎症,辨证准确,疗效立竿见影!
            小柴胡汤临床中的新应用(略):大致就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对于身体上半部炎症的加减应用[方名]桂枝汤
            [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功效]补中阳、和营卫
            [适应症]营卫不和所致自汗出证
            [煎服法]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不须啜粥及温覆。
            [用法心得]
            此方本为补益中阳而设,若为风寒表虚之人,此方无解表之力,尚需啜粥及温覆以助解表,而临床亦常见此等虚人,为脾阳不足,《内经》言“脾为之卫”,卫气有司开合之功,开合失司所致自汗出并非都是玉屏风散所治之表气不固,如若已伤及肾阳,则加附子,即桂枝加附子汤。[方名]安眠汤
            [组成]炒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茯神、琥珀粉(冲服)
            [功效]养血安神
            [适应症]血虚失眠。症见面色无华、虚烦失眠、健忘、时有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或细。
            [煎服法]上四味,纳水煎两次,微火煎,每次30分钟,药汁兑匀共25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将琥珀粉冲服。
            [用法心得]
            1、本方是本人在临床摸索出来的治疗虚证失眠的方子,炒酸枣仁、夜交藤为主药补肝血调肝经,养血安神,配伍合欢皮、茯神解郁安神,佐以琥珀粉镇静安神。前四味药药量应在30克~40克,琥珀粉1克。本人用此方治疗虚烦失眠,鲜有不应者,各种非实证所致失眠均可用。
            2、五心烦热、盗汗者加地骨皮、知母、生地,自汗、乏力者加太子参、白朮。陈皮100  生姜50 枳实30
            水煎日一剂,分三次温服。
            行气散寒化饮
            治支气管炎,胸闷,咳嗽,痰不易咳。
            《金匮》橘皮枳实生姜汤。本来很好的帖子被搞烂了!
            其中有一半都是把书搬来,这有什么用.一点价值都没有
            书大家都不少了.气死我了,我掉线了,白写了那么多。腰椎损伤(尤以腰椎骨折时)后伴发肠麻痹腹胀,患者易有大便意但解不出,在临床上常见,一般地会用甘露醇口服。本人在骨科上班时常用中药此方(大成汤)加减,效果非常好.
            组成(单位:g):大黄 20 芒硝 12(冲服)当归尾 10 木通10 枳壳15
            厚朴12 苏木10 红花 10 陈皮 10 延胡索 15 甘草 6
            功效:攻下通便 理气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三次。大便下后停服。中医博大精深,千年的历史,古人众方多有益处,留传百世,造福人类。但需要我们临床使用体会,积累经验,推广、继承和发扬,丰富和发展中医方剂学。此栏目的开办,
            希望我们每个人可以将自己使用方剂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不只仅仅是抄写,名医名方是需要推广、弘扬,你用过没有,怎知它的益处呢?要结合临床,要使之有效,别人才相信你!中医需要发展,需要更进一步发展和挖掘,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栏目中,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经验和心得方剂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和推广,我们中医方剂学才能更好地发展。同时我们也能够从中受到更多的教育、启发,获得更多的收获。
            愚人谈言希大家见谅,我在心痛中医目前的地步!!!同感!脑动脉硬化方
              组成:黄精30克、玉竹30克、决明子9克、川芎3克。
              主治:脑动脉硬化症、脑中风后遗症以痴呆、健忘、眩晕为主症者,还可用治脑梗死、脑萎缩、神经衰弱(以健忘、失眠为主症者)、血管神经性头痛辨属阴血亏虚、风阳窜络者。本方对肝肾亏虚及气血不足、瘀血阻滞脑动脉而致的头痛眩晕、脑力不足、记忆力差、烦躁善怒、失眠多梦、体倦无力、舌淡脉弱者,用之必定有效。
              指征: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以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耳聋、腰酸乏力、脉弱为主症者;血脂偏高,血压较高,舌苔不厚腻,而见舌质紫暗者;脑血流图、脑电图、经颅多普勒、CT等检查,证实为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脑梗死等病变者。
              禁忌:对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痰浊显著,肝阳肝火偏亢者,不宜使用本方。若误用则眩晕明显,并有胃口差、腹胀、便泻等副作用出现。故对脉弦滑、舌质深红、舌苔黄腻、纳呆胸闷,或外感引起的头晕昏痛,或肝火及湿热征象明显者,当忌服。看过一为名老中医(具体是谁不记得了)的经验方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头晕,高血压疗效颇佳。
            天麻钩藤饮+龟板10鳖甲10看过一为名老中医(具体是谁不记得了)的经验方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头晕,高血压疗效颇佳。
            天麻钩藤饮+龟板10鳖甲10[方名]加减桑菊饮
            [组成]桑叶15(后)菊花15(后)钩藤15(后)芦根30玄参15桔梗10生甘草10
            [功效]宣肺平肝,养阴止咳.
            [适应症]各种慢性咳嗽(外感或内伤皆可),干咳,咽痒,少痰或稀白痰,无寒热,或恶寒发热不甚,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弦.
            [煎服法]特殊者需注明.
            [用法心得]来源于瘟病条辨,结合祝谌予薄荷、钩藤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方中桑叶菊花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菊花钩藤平肝,防木火刑金,芦根玄参滋阴解毒,配合桔甘以疗咽痛。痰多而黄加花粉15浙贝15蒌皮10,去玄参。这张方子我经常用,很好用,我记得是哪个教授的,具体文献我也找不到了.
            特别对失眠.当然也要辨证.一般我都用此方合生脉饮.效果确切.名老中医张介安教授经验方,治疗小儿积滞,本人跟他抄方两年,应用多例,效果特佳:
            消食散
            厚朴6茯苓6陈皮6木香6大白6建曲10茯苓6山楂10麦芽10
            用于小儿积滞,伤乳积滞
            化食散
            条参6白术6茯苓6陈皮6山药6茯苓6麦芽10苡仁6莲肉10
            用于小儿积滞,脾虚积滞
            上述剂量均为克,为常用剂量,临床根据患儿调整剂量及随证加减。龟龄集
            一日医院内同事带来一男子,自诉乏力欲睡!屡进补品未见功!
            查:舌质红,苔少而白,六脉俱细。
             阴阳俱损,丸药缓功。
             嘱其服用龟龄集,2周后其人来报,上症已经减轻大半。[方名]厚姜半甘参汤
            [组成]厚朴25克、生姜25克、法半夏25克、党参3克、炙甘草6克
            [功效]理气止呕、降气调中
            [适应症]发汗后,腹胀满者。
            [煎服法]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用法心得]
            1、呕吐清水,恶心,不能进食,腹胀。对于术后不排气者尤其适宜。
            2、注意用药的比例,一定要重用厚朴、生姜、半夏,少用党参、炙甘草才不会错。我的老师曾经用错过,病人反而腹胀更甚。所以,这是我记忆比较深的方子,而且,也是我悬壶以来开出的第一张方子。少林寺秘方选集
            (少林寺藏经阁秘本)
            行军散
            治中暑立即复醒(明代月空)
            明嘉靖年间,倭寇侵略东南沿海一带,月空奉召南征,因气候炎热僧兵不服水土,突然有十余僧卒倒下,不省人事。月空当即取出“行军散”灌之,患僧即醒,又用乌梅沏茶饮之,片刻精神焕发,开赴战场剿敌。从此该药效讯频传,亦称神效散。
            方用:薄荷脑一分,柿霜三分,枳壳一两,安息香一两,陈皮五分,制半夏牛黄广木香各三分共为细末,贮瓶,每服一分少林寺秘方选集
            (少林寺藏经阁秘本)
            珍玉散
            治不省人事,嘴眼歪斜 抽搐中风,伤后昏晕等症。
            明天麻 、羌活, 防风, 制南星、白芷各五分 ,白附子一分共为末
            每服三分,用黄酒送下甚效,如昏迷甚者,可服至三分,立即苏醒。明代中期,提督僧智正同两名弟子赴西凉途遇歹徒十二人,拦道行凶,智正自卫,歹徒战不过而偷使暗器,一弟子当场亡命,一弟子昏厥,智正想起自藏珍玉散立灌一分半即醒,又用止血散敷伤处,片刻神振登程。少林寺秘方选集
            (少林寺藏经阁秘本)
            观音膏
            元代福裕是钦命少林寺方丈,圆寂后追封为晋国公,一生禅医兼精,善长伤科,自创观音膏治外伤疮伤生肌甚速,求医求药者至今还不乏其人。
            方用:左药桂枝,白芷,乳香,没药,赤芍,木瓜,花粉,西吉,元胡,儿茶,当归,红花,苏木,自然铜(醋淬七日),丹皮,生甘草,桃仁,红粉各一两,木香,轻粉,沐片各五分,牛膝,川芎各二两半,广丹一斤,香油四斤,熬膏备用。个人意见,以上秘方仅供各位战友参考。“观音膏”并不能算是秘方。他治疗外伤、疮伤的观音膏,在药方组成和剂量上都没有特别之处,药方中的乳香、没药、红花等均为中医外、伤科常用药,治疗原则也是中医常规的活血化淤类我来贡献一个治疗盗汗的方子,是我本人自拟方,应用之后感觉效果很好。
            [组成]:黄芪15 炒白术15 麦冬15 五味子6
            [功效]:益气养阴敛汗
            [适应症]:盗汗。自汗可能也有用,我没试过。
            [用法心得]:本人在进修期间感冒后出现盗汗,每于睡醒后感觉全身汗透,遂拟此方煎服一次后即愈。后也曾给他人服用此方,均获良效,一般服药不超过三剂。
            [方义]:取生脉饮养阴之麦冬、五味子合玉屏风散补气之黄芪、白术。治疗手足皲裂(自拟)
            蛇床子15 苦参15 地肤子10 艾叶10 黄柏 10 黄芩10 明 矾10 白鲜皮10
            效果不错.治疗手足皲裂(自拟)
            蛇床子15 苦参15 地肤子10 艾叶10 黄柏 10 黄芩10 明 矾10 白鲜皮10
            效果不错.
            是外洗方吗?带下病验方
            验方组成:向日葵茎3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附注:此症指妇女阴道流出一种粘性液体,连绵不断,其状如带,有白带青带、黄带、赤带、黑带、赤白带下五色带下等,而白色粘液,绵绵如带。在经期前后或妊娠期,量可能较多,属正常生理现象,若过多有味并伴有腰酸腹痛乾,则属病态,多因脾虚、肾虚、湿注于下引起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血失所藏,挟湿下注于带脉,症见阴道流出色红似血非血的粘液、淋漓不断;赤白带下;多因肝郁犯脾,湿热下注冲任带脉所致,症见阴中流出赤白夹杂的粘液,连绵不断。
            本方不拘证型皆可用.效可,也可辨证加入其他方中.[方名] 地肤子汤
            [组成] 地肤子30.0 知母15 炒黄芩15.0 茯苓15.0 枳实12.0 瞿麦15.0 通草15.0 升麻10.0 冬葵子15.0
            海藻15.0 炙山甲15.0 王不留15.0 炙黄芪30.0 党参15.0 肉桂2.0
            [来源] <<千金方>>
            [功效] 清热软坚通淋 益气活血补肾
            煎服法] 山甲打碎
            [[适应症]小便点滴而出,尿无力,分叉,等待,尿道灼热刺痛,或小腹胀满,或下肢浮肿,腰困,或阳痿.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尺部略弱.如现代医学的前列腺增生,炎症等,并且对于梗阻---肾积水----肾功能障碍,均有较好的疗效.
            [心得]此方笔者临床使用多年,疗效卓著,尤其对老年性的前列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笔者曾经总结发表,反馈不错.请战友试用.[方名] 温胆汤
            [组成] 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生姜、茯苓、大枣八味组成
            [功效]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适应症]为治疗胆胃不和、痰气为患之名方
            [用法心得] 出自唐•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
            笔者曾经灵活应用治疗郁证(神经官能症)一例。
            张某,男,32岁,干部,2002年7月3日初诊。主诉:咽中不适,如有物阻7月余,失眠5月。2001年11月下旬患者因与单位同志吵嘴后,常感工作不顺心,心中闷闷不乐,继而胸中憋闷,咽中不利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有时恶心、呕吐,呕出时有痰涎,嗳气,不思饮食。2个月后多梦难以入睡,易醒,继而出现通宵不眠,白天头重目眩,昏昏欲睡。曾多次在市内某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常服谷维素、B6、舒乐安定、脑力宝等西药见效不大,前医用半夏厚朴汤加减10余剂,咽中物阻依旧,心烦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诊断:郁证(神经官能症)。证属痰热郁结,痰热扰心。治以清热化痰,理气和胃,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味。处方:半夏10g
            ,陈皮10g ,枳实10g ,茯神12g ,竹茹10g ,甘草10g ,黄连8g ,炒枣仁20g ,龙齿20g ,珍珠母20g
            ,合欢花12g ,瓜蒌皮15g ,7剂。
            7月10日二诊:药后咽中哽阻程度减轻,有时自觉已无物阻,入睡较前容易,每晚能睡2~3小时,仍胸闷、嗳气,头晕目眩、心烦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守方7剂。
            7月17日三诊:药后咽中痞塞已解,睡眠好转,每晚能睡5~6小时,胸闷、嗳气、头晕目眩等症已消失,心烦口苦依旧,舌苔薄黄,脉小滑。原方叠进14剂后睡眠较好,每晚能睡7~8小时,已无心烦口苦等症。
            按:患者由于情志不遂,忧思郁结,忧思则伤脾,脾失健运则痰湿内生,郁而成痰热;郁结则伤肝,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亦能酿生痰热。痰热郁结于胸膈之上,故自觉咽中不适如有物阻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亦称“梅核气”。气失舒展则胸中窒闷。痰热、痰湿是导致失眠的常见病理产物。《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说:“痰火扰乱,心神不安,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痰之为病,随气上下,无处不到,若痰与热相裹,不易速去,内扰心神,必致顽固性失眠。痰湿壅遏于中,故见胸闷。清阳被蒙,故头重目眩。痰食停滞则气机不畅,胃失和降,故证见嗳气、呕恶、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之症。方中半夏、陈皮、枳实燥湿化痰开胃降逆;茯神健脾宁神;竹茹、瓜蒌皮清热化痰,和胃降逆。温胆汤其清热化痰之力虽佳,但养心安神之功尚不足,故加炒枣仁养心安神,合欢花解郁安神,龙齿、珍珠母镇重安神,黄连清泻心火,甘草调和诸药。[方名]
            芍药甘草汤+钩藤
            [组成] 芍药 10 炙甘草 10 钩藤16
            [功效] 缓急止痛
            [适应症]肌肉挛急,不必一定“脚挛急”
            [用法心得] 出自《伤寒论》
            本人切身体会的一件事,打拳时扭伤手臂,开始服用芍药甘草汤效果甚微,后看刘渡舟教授的文章,说+羚角钩藤引经,于是+了钩藤(羚角没有卖),效果非凡,两剂就已经完全好了[方名]:柴胡温胆汤
            [组成]: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竹茹15g枳壳10g炙甘草5g虎杖15g党参15g夜交藤15g陈皮10g茯苓10g合欢皮15g
            [功效]:清胆和胃 宁心安神
            [适应症]:用于治疗胆胃湿热、痰热内扰的心悸、烦躁、失眠、耳鸣、精神抑郁等证。
            [用法心得]:小柴胡汤去掉姜、枣,就是一个治疗杂病的基本方,因此“举凡表里失和,营卫不谐,脾胃不和,肝胆不利,肺气失宣,胸阳不畅,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等病机所出现各脏腑的疾病,皆可用小柴胡汤宣畅三焦,运转气机。”故可以加减变化出许多方剂。我曾用此方治疗慢性咽炎,胃气上逆者,确实有效。我也来贡献一条自拟方,本人用起来效果不错。
            【方名】三拗汤合温胆汤加味
            【组成】炙麻黄6 杏仁10 甘草6 枳壳6 竹茹10 法半夏10 陈皮6 茯苓15 僵蚕10
            芦根15 荆芥6(后下)
            【功效】驱邪解表 化痰止咳
            【煎服法】水煎服,日一服
            【适应症】咽源性咳嗽 表现为咽痒而咳,咽中不适,伴有痰。
            【心得】咽源性咳嗽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提出的病名,本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干老提出治疗该病当驱邪解困,并常用三拗汤(见《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本人结合广东地区病人体质,常常脾虚湿痰多,故合用温胆汤。[方名]
            七味白术散
            [组成] 焦白术 茯苓 党参 炙甘草 木香 葛根 藿香
            [功效] 升脾止泻
            [适应症]小儿久泻脾虚
            [用法心得] 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内经》曰:“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是脏腑气机活动的基本形式,这种矛盾的不断运动是生长壮老己的
            基础。钱乙尝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为纯阳柔弱之体,脏腑不足,脾常虚。而小儿的生、长、化、收、藏全赖后天。脾气宜升宜运,胃气宜通宜降。七味白术散善治脾胃久虚,泻利频作,津液不足之证,《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飨泄。”脾胃虚弱,气血无以化生,气虚不能维系,故清气不升,中阳下陷,方以四君于补气健脾,佐以葛根,其气轻浮,鼓舞胃气,升举清阳。另配藿香和中化湿,调和中焦枢机,协调气机升降。脑瘤丸(原圭丹)
            组成:红粉240克 郁金240克 血竭120克 蛤粉120克 雄黄120克 硇砂30克 荆芥穗30克 急性子30克 川芎30克
            乳香30克 没药30克 朱砂30克 杜仲30克 山甲30克 蜗牛30克 槐米30克 全蝎30克 黑芝麻30克 丁香30克 天麻15克
            白芨15克 煅金礞石15克 炒巴豆仁150克 苍术60克 银珠60克 琥珀60克 炮姜60克 白芷90克 川军90克 蝉蜕9克 麝香9克
            蜈蚣10条 斑蝥30个
            制法:以上各药共研极细末,枣肉为丸,每丸约中重克。
            用法:每服2---4丸 每日1次
            附注:本方应用安全,疗效确切。绝对比普通的疗法要好!此方系一老中医真传!读了这么多的方子,收益非浅.多谢大家的无私奉献.下面是导师近20年临床肝病经验总结提出的清下消补法为主组方治疗肝炎肝硬化的有效方剂。主方及辨证加减如下:
            大黄15-30g 鳖甲(先煎)15g 龟板(先煎)15g 穿山甲(先煎)12g
            角刺12g 海藻30g 炙草9g 茵陈30g 栀子18g 黄芩15g
            黄柏12g 蛇舌草30-50g 半枝莲30-50g 郁金30g 丹参15g
            法夏10g 赤芍20-60g 白术12g 砂仁(后下)10g
            合并腹水腹胀者,加用大腹皮,猪苓,枳实。低蛋白血症见气虚证者加黄芪,党参;肝肾阴虚者加枸杞,首乌,生地;阳虚者加用菟丝子,仙茅。若血瘀重且无明显出血倾向者加用土鳖虫,水蛭,桃仁加强活血化瘀通经;有出血倾向者,禁用破血药,证属瘀热动血者合用犀角地黄汤,气虚不摄者加黄芪,党参。若合并感染证见气分实热者,加石膏60-90g,栀子24g;合并腹膜炎腹痛病,重用银花、连翘、败酱草。上消化道出血高危险者,穿山甲、角刺慎用,加用白芨、乌贼骨、三七等止血,证属胃热炽盛者,合用泻心汤。
            结合古代论述及现代肝病认识乙肝肝硬化基本病机为“湿热疫毒、瘀热、痰、结、虚”,清下消补法组方符合乙肝肝硬化基本病机和病症特点。①大黄为君药,通腑降浊,活血化瘀,清导湿热。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黄具有保肝利胆,抗脂质过氧化,抗肝纤维化作用,抗菌消炎,降胆红素,消除血氨,清除肠道内毒素,减轻肝脏负担的功能,与肝硬变病情极为适宜。②穿山甲配角刺,龟板配鳖甲,软结散结,相辅相成,为臣药。③穿山甲、角刺专于通络。湿、热、痰、瘀结于肝,可至肝内络脉阻塞,脉络阻塞又至生湿热瘀痰,恶性循环。络通则气血津液畅行,湿热瘀痰无由以生,所以通络有行气、活血、化湿、祛痰之意,且有助于药物达到病所发挥疗效。④龟板、鳖甲皆可滋阴,肝硬化多见肝肾阴虚之象。⑤海藻软坚散结,化痰,利水,大量用之与炙草相配(二者用药3:1左右为宜),相反相成,为臣药,炙甘草又可调和诸药。⑥茵陈、栀子、黄芩、黄柏、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祛湿,可治病之因,为臣药。蛇舌草、半枝莲尚可抗肿瘤,防治肝癌。⑦郁金、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凉血,利胆退黄,三者药性皆凉,用之而无助热动血之弊,为臣药。⑧法夏、白术、砂仁,三药性温灵动,既可化湿祛痰,取“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另与大量苦寒药相伍,防其损伤脾胃,困湿遏阳,又可固护胃本,为佐药。临床上乙肝肝硬化病证复杂多变,以一方或一法囊括全部临床情况是不现实的,也脱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所以临床应用中清下消补何者为主,如何配合,要灵活变通,辨证施治。本人1周前门诊接诊一患者,女性,28岁。因“鼻窦炎,中耳炎”行抗生素治疗10天(含针剂和口服)后出现胃纳差,恶心,呕吐,胃脘痛,脐周痛,疼痛多在空腹时发生,痛势较剧烈,伴轻微腹胀等,无法耐受继续抗生素治疗。无暧腐吞酸,无头晕,无胸闷,无腹泻。面色略青。脉弦。舌淡红,苔薄白。平素体健,无特殊饮食嗜好。
            辨证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方药:四逆散为主加减
            柴胡9g 枳壳15g 白芍30g 炙甘草9g
            陈皮9g 半夏15g 生姜4片 大枣20g
            延胡索24g 5剂
            并嘱精神放松,清淡饮食。
            6天后复诊诉:服2剂症状随即明显好转,再服剩下3剂原有症状基本消失。
            药方虽简,其效不凡,对初涉临床的我鼓励甚大。【方名】:化痰汤(自拟方)
            【组成】:野荞麦根30g 炒黄芩15g 老观草15g 佛耳草15g 皂荚刺9g 米仁15g 炒米仁15g 浮海石15g 蛤壳12g
            桑白皮12g 浙贝15g 天竺黄12g 地肤子12g 桔梗12g 枇杷叶12g 苏梗12g 苏木12g
            【煎服法】:水煎,早晚各服一次,最好饭后服用。
            【适应症】主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咯痰,痰多或不易咳出,咽痒,胸闷气急动则加剧,舌红苔白或厚
            【功效】清肺化痰,祛风止咳,宽胸理气
            【心得】此方为我的导师的常用方,疗效颇好![方名]胃瘤平
            [组成]黄芪30 白术20 茯苓30 西洋参15 云芝15 枸杞60 香菇20 生姜5片
            [功效] 健脾益气
            [适应症] 中晚期胃癌术后
            [煎服法] 水煎服
            [用法心得]
            该方是一位病人提供的,据说是广西某县一位瑶医的经验方,他四年前胃癌术后一直服该方,每年服1~2月,服用该方后,自己感觉到胃口精神好转.我看到该方后,觉得该方用药平平,但最近发现全国名老中医邱佳信在他的专著中提到了他治疗胃癌的辨证心得,胃癌虽为虚实夹杂,但脾胃气虚贯穿整个过程,正如内径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我想该方应该有它的理论依据,最近也发现目前用健脾益气化痰的方法用于肿瘤转移的研究,因为肿瘤转移是肿瘤术后的主要死因,中医也有痰毒流注,息而成积的说话,该方有没有这种作用,本人没有做过具体的观察,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我也希望大家提供一些临床上确实有效的方剂,供大家参考,这确实是中医发展的需要.
            以上方剂方名,功效等都是本人自拟.该方药物用量偏大,可能考虑胃病后,吸收功能较差.本方药物偏躁,但加入了西洋参滋阴增液的药物,应该是补而不躁.一同学因感风寒之邪,四肢出现寻麻疹。用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治疗后稍减。遇凉则复发,缠绵月余。伤寒学老师给出下方:
            桂枝12克,芍药10克,炙干草6克,生姜五片,大枣五枚,丹皮9克,地肤子12克,白藓皮12克,旨在调和营卫、凉血
            水箭服,取微汗。投三剂即显效,守方六剂而痊愈![方名]芩艾汤
            [组成]艾叶12 黄芩12 苍耳叶12 乌药12
            [适应症]慢性溃疡经久不愈
            [煎服法]煎成500ML 冷却 后淋洗
            [用法心得]遇到过一个小腿慢性溃疡,3次 7剂/次,现在基本痊愈了[方名] 医宗金鉴上的加减二妙散
            [组成] 防己10g 当归10g 川卑解15g 黄柏10g 龟板10g 川牛膝20g 秦九10g
            苍术10g
            [适应症] 湿热下肢疼痛;下肢疼痛每用寄生、秦九、续命之类无效时,患者见实象即可用之
            [煎服法]煎成500ML 一日两服
            [用法心得]我住在湖南
            常遇下肢疼痛寄生、秦九、续命之类无效者
            改用此方治疗,每用奇效
            我是背医宗金鉴看病的[方名] 医宗金鉴上的加减二妙散
            [组成] 防己10g 当归10g 川卑解15g 黄柏10g 龟板10g 川牛膝20g 秦九10g
            苍术10g
            [适应症] 湿热下肢疼痛;下肢疼痛每用寄生、秦九、续命之类无效时,患者见实象即可用之
            [煎服法]煎成500ML 一日两服
            [用法心得]我住在湖南
            常遇下肢疼痛寄生、秦九、续命之类无效者
            改用此方治疗,每用奇效
            我是背医宗金鉴看病的[方名]益母胜金丹
            [组成]四物汤加益母草30克茺蔚子20克香附15克牛膝15克白术15克
            [功用]养血调经
            用于月经不调寒热表现不明显者及人工流产后出血
            评价:效果可靠
            最后建议大家不要上传垃圾方,不要用极佳,奇效,神效之类的夸张语言.很难高兴起来,**的主人们,身为祖国传统精华的继承者,请你们注意继承和发扬,身为业内人士怎能如此发展中医!!!!中医许多方药都见神效,但其精髓是"辨证论治"。看看这些方子却有精品,但主治均冠以西医病名,治非其所治,如此,中医将不久已!给luoxu英文的翻译:
            第一条里的什么“方”,名字我没见过,也不知道:)以下从第二条开始翻:
            2、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是第一位尝试描述完整理论并对烧伤后诸症进
            行区分的医家。撰有《千金方》,成书于公元652年,30卷共载有5300方。
            3、龚庆宣(公元479-502年)对伤口的局部治疗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在其著作
            《刘绢子鬼遗方》中描述了用蓖麻油浸敷治疗烧伤的方法。以上为拙译,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哦:)胶红饮
            阿胶30红花24当归30冬瓜仁20
            主治 老妇血崩
            出自[验方新编]
            用之有较好效果两方茯苓两次重出,是否当为谷芽,望斟酌.葛根15丹参15水蛭6地龙15桑寄生15远志15菖蒲15牛膝10羌活10
            适应范围:脑血管病后遗之偏瘫,失语.
            这是陕西名医陶根鱼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经验方.桂枝10白芍10前胡10杏仁15生姜3大枣6辛夷8白芷10
            适应范围:过敏性鼻炎最近2月内,连着治疗英国几位银屑病患者,使用下方效果均良好。辩证为血热型。兄弟,何出此言!辨证论治是中医方法,但专病专方(药)同样也是中医方法.细读徐大椿,岳美中等先生的书自知!桔梗10甘草6牛蒡子10僵蚕10薄荷6玄参15山豆根20
            痰多者加川贝母12栝楼皮10橘红10.
            应用范围:急性扁桃体炎之咽喉红肿热痛,汤水难下.白附子8党参15黄芪15桂枝3丹参15枣仁30柏子仁15僵蚕10琥珀10炙草6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之室性早搏.四妙散加芍药甘草汤
             苍术20黄柏20牛膝15薏米30芍药30甘草10
            主治 下肢关节红肿热痛
             方源 陈瑞春
             疗效 可靠方名:老人便秘方
            组成:黄芪30克  银花20克  威灵仙10-20克  白芍20克 麻仁20克
                肉苁蓉20克 当归20克  酒大黄3-10克   厚朴3-10克
            功效: 益气养液,润肠导滞。
            适应证:老年人慢性便秘
            用法: 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俟大便调顺再停药。
            加减: 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黄;便燥严重加元明粉3-5克冲服;气虚重加党参20克;腹胀重加木香10克;腰腿酸软加杜仲10克,牛膝10-15克。
            用法心得:一般五剂见效,屡用屡效。六味止泻散
            组成  白术200克  泽泻150克  云苓200克  猪苓150克  车前100克
                木瓜50克
            功能  健脾渗湿,分清止泻
            主治  大便泻下清谷,或食后则便,或稍进油腻生冷之物则泻次增多,饮食减少,神疲倦怠,睡眠露睛,小便短少,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质淡。
            用法  制作同消食散。用量:1岁以内每次10克,每日2次;1-3岁,每次15克,每日2次;4-7岁以上,每次15-20克,每日3次。喘咳定煎剂
            组成  麻黄4克  杏仁9克  甘草3克  法半夏9克  陈皮6克  茯苓10克
                当归9克  熟地10克
            功能  化痰除饮,止咳平喘
            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若喘咳喉中有痰似水鸡声,加射干6克;痰稀白而粘,加干姜2克,五味子2克;如新感之邪从热化,咽干不利者,加鱼腥草15克,甚者加生石膏20克瞧瞧楼上的方剂,似乎个个有用。建议大家亲自试用后再发帖,不要人云亦云。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以填精补气为主。以熟地为主量大,患者服用后开始可能胀感更强,疗程为半年。效果不错。
            脚癣以白梨擦脚效佳。
            伤寒论中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区别在于邪气偏重的不同,桂枝汤证者以感受风邪为主,故桂枝汤以通阳为主,以啜粥和温覆而取汗;桂枝汤不取汗则入里调和营卫。麻黄汤证以感受寒邪为主,故以麻黄汤宣阳以解表,麻黄量大于桂枝。战友们可赞同方证学。有证才有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名]归脾汤加味
            [功效]补气养血
            [组成]黄芪15 白术12  党参9 当归15 炙甘草10  茯苓15 远志10
            酸枣仁30 木香10 龙眼肉15 9 生姜3片 大枣30
            [适应症]失眠(包括性病的善后处理)
            [煎服法]一天煎两剂,一剂睡前服
            [用法心得]导师屡用此方,效佳,但总加上甘麦大枣汤及生脉散,其经验为这两方能调整植物神经。经常加上针灸一起治疗。赵棻老师的
            [方名]健运麦谷芽汤
            [组成]党参10g 山药15g 鸡内金15g 二芽各30g 甘草5g
            [功效]健脾和胃,复元益气
            [适应症]慢性胃炎。临床见内伤或外感而致脾胃健运不及,脏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对症应用,单用能增进食欲。此外,大病久病之后胃气受伤食纳不香者也可灵活随症应用。
            [煎服法、用法] 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浸泡一小时,然后置火上煎熬,沸后继沸五分钟即可,不宜久煎。一天服三剂,最好饭前用。
            验案举例:
            某女,58岁,以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收住,既往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入院后予以抗感染、化痰、扩管等常规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但患者诉纳食不香,每顿饭不足一两,精神差,乏力,心慌,小便可,大便干等。与上方中加入黄芪、郁金各15g,两剂后患者精神转佳,食量渐增,守方七剂,除仍有活动后短气外,其余症状均缓解,故好转出院。
            某男,72岁,以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咯血原因待查收住。既往有结核病史,胃溃疡病史。入院后间断大出血,先后予以立止血、垂体、洛赛克等止血治疗,好转。但随后感染加重,低热,考虑霉菌感染或结核。胸片及CT不能做出明确提示。患者极度虚弱,拒绝输血、输蛋白等支持治疗。因患者饮食差,不能口服抗痨治疗,静脉输患者家属拒绝。最初抗真菌效果不好,症状渐重,改用大扶康后,体温有所降低,仅仅输高糖及氨基酸等支持,但患者上半身汗出,纳食极差,时有呕吐,为清黄色水样物,少气懒言,精神状态极差。请中医科会诊,考虑久病耗气耗血,元气已衰。正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上方加减,处方如下:太子参30
            焦白术15 山药15 茯苓15 黄芪30 藿香15 鸡内金15 白芍30 百部15 枳实15 炒二芽各30 秦艽15 桑白皮20
            桂枝10 五味子10 生甘草10 川明参30
            五剂后,汗出,饮食明显好转,继服五剂,出院。好,继续【组成】四逆散+四妙汤+五味消毒饮+黄芪25g、升麻10g、牡蛎25g、白芥子10
            g。
            【注意】黄芪量较大一般25g,作为益气扶正,牡蛎价格便宜,最好用龟板。
            【适应症】治疗妇科炎症的如盆腔炎、宫颈炎经验方,很有效果。特别是对抗菌素不敏感的.也可用于子宫肌瘤较小的。【组成】四逆散+四妙汤+五味消毒饮+黄芪25g、升麻10g、牡蛎25g、白芥子10
            g。
            【注意】黄芪量较大一般25g,作为益气扶正,牡蛎价格便宜,最好用龟板。
            【适应症】治疗妇科炎症的如盆腔炎、宫颈炎经验方,很有效果。特别是对抗菌素不敏感的.也可用于子宫肌瘤较小的。久咳验方
            [方名] 加味小青龙汤
            [组成] 干姜6g 细辛4g 五味子9g 麻黄5g 款冬花7g 桂枝9g 法夏10g 白芍9g 前胡8g 紫菀7g 甘草5g 千层纸7g
            [功效] 散寒、化痰、止咳
            [适应症] 外感引起的久咳,证见咳嗽1周以上,两个月以内,痰稀色白。
            [应用心得]
            此乃我临床治疗久咳之良方,凡适应症相符者,百发百中。尤适宜于中老年人,或经西医药治疗效果不佳者,疗效特佳,一般三剂可见奇效。若伴咽喉痒者,可加蝉蜕5g
            僵蚕7g。加味三化汤(生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羌活、白薇、栝蒌、玄参)。方以大承气汤加羌活、白薇、瓜蒌、玄参而成。大承气汤以大黄为君,臣以芒硝,共奏泻下泻热之功,佐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腑气通畅则邪热自除。更辅以羌活、白薇、栝蒌、玄参,以通十二经气血,润肝平逆,管领诸气。羌活《本草备要》:“辛苦性温。气雄而散,味薄上升。入足太阳膀胱。以理游风,兼入足少阴、厥阴肾、肝。气分。泻肝气,搜肝风,小无不入,大无不通”。白薇《神农本草经》:“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痛”。而《别录》称其:“除热益阴,则血自凉”。栝蒌《重庆堂随笔》:“栝楼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有独擅也”。玄参张元素:“玄参,乃枢机之剂,管领诸气上下,肃清而不浊,风药中多用之。”全方通行腑气,泻逐邪热。
            主证:脑出血急性期[清脑排脓汤]
            [药物组成]黄芩15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贝母12克,鱼腥草15克,薏米20克,冬瓜仁20克,枝子10克,公英15克,防风10克,白芷12克,六六通9克,川芎12克,黄芪20克,苍耳子15克,乌梅6克
            [功效]清肺利湿,解毒排脓兼利鼻巧
            [适应症]慢性化脓性上额窦炎,症见前额疼,鼻塞不通,鼻流浊涕或黄涕,伴记忆减退。
            [煎服法]水煎服,日两次,饭后服。
            [心得]慢性化脓性额窦炎实属顽症,多为外邪袭肺失治误治使表邪化热,肺热上蒸而成。本方在祛邪的同时加黄芪以扶正,临床疗效确切。半月为一疗程,两疗程可治愈。
            服药期间一定要避免感冒,忌辛辣食物。通窍活血汤
            以前科室试着用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嘱患者自备真正的麝香及黄酒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麝香、老葱、生姜、大枣
            经验:四肢九窍,非麝香不达,认为动眼神经麻痹为眼窍不通,以麝香为主药用之。效果显著。本人是中医外科硕士,跟随导师学习多年,试将导师治疗CP的经验方分析如下,期抛砖引玉,望不吝指教.
            1、方名:虎杖汤
            2、组成:
            虎杖15g、莪术10g、桃仁10g、土茯苓30g、银花20g、生甘草10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王不留行10g、山甲6g、萆薢15g、车前子10g、台乌6g、小茴香6g。常规煎服,每日一包,分两次服。
            3、功效:化瘀解毒、清热利尿
            4、方解:
            虎杖,又名阴阳莲、斑杖、苦杖等,在本方中以其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多项实验研究表明:虎杖煎剂可通过其大黄素、大黄酚、虎杖苷等活性成分发挥改善循环、抑菌抗病毒等作用,因而在本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桃仁、莪术助虎杖活血祛瘀,共同解除前列腺管的梗阻,排除淤积的分泌物,以利炎症的吸收好转。还有研究证实:活血中药对离体人前列腺可产生类似α受体阻滞剂的作用,解除膀胱颈、前列腺尿道痉挛,从而改善尿流动力学,临床疗效优于高特灵(盐酸特拉唑嗪)。王不留行、穿山甲亦属活血化瘀药,皆入肝经,“肝脉绕阴器”,所以这两味药除上述作用外,在本方中还可作为引经药。再者,此二药“以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医学衷中参西录》)和“性行而不住”(《本草纲目》),故可较好地穿透血-前列腺屏障,可望实现理想的局部血药浓度。
            土茯苓,源出《滇南本草》,又名白余粮,甘淡性平,为解毒除湿之要药,与银花、生甘草、败酱草、鱼腥草等作为本方中解毒之药组。土茯苓中的落新妇甙有利尿和镇痛的作用,是土茯苓发挥“利湿”和“解毒”功效的有效成分。综合目前对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普遍认为:清热解毒药可发挥抗炎、抗病原体、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等各种作用。这些作用无疑对本病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病中医多称“淋证”、“浊证”。车前子“止痛,利水道小便”(《本草纲目》),萆薢“治白浊,茎中痛”(《本草纲目》),在本方中发挥利尿通淋去浊的功效,可改善患者排尿不适的症状。小茴香“治膀胱痛,阴疼”(《日华子本草》),台乌“止小便频数及白浊”,皆辛温,入肝经,散下焦之寒,与前述同入肝经的王不留行、穿山甲共奏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可缓解患者盆腔疼痛症状。
            全方以化瘀解毒为主,辅以行气、利尿,可充分针对本病的基本病机及具体症状加以治疗。[方名] 茵陈降脂汤
            【处方】茵陈30克 生山渣15克 生麦芽15克
            【制用法】加工成口服糖浆,每瓶500毫升,口服3次,每次30毫升,连服2000毫升。
            【适应证】高血脂症早期患者。
            【按语】服药1周少数患者有不同程度胃部不适,胃纳减少,甚则轻度腹胀,泛恶感,至第2周逐渐适应。
            (鲜菊芋煎)
            配方:鲜菊芋块根30~60克。
            适应症:糖尿病,湿热中阻,渴而多饮,多食善饥,或仅有饥饿感,脘腹痞闷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按语:菊芋,俗称洋生姜,为菊科向日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芋根甘平无毒,有清热解毒,和中益胃,利水祛湿的功效。故对湿热中阻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该方亦可治浮肿,小便不利等症。[方名]八珍汤加减
            【处方】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熟地、白芍、川芎、当归、夜交藤、百合、合欢花
            【制用法】汤剂、日一付、分2—-3次服。
            【适应证】气血两虚所致失眠
            【按语】确属
            气血两虚所致失眠疗效极好,曾治一中年女性,长期失眠,每晚服用佳静安定3片而无效,服10剂而愈。[方名]银黛合剂(王鹏飞经验方)
            [组成]银杏、青黛、寒水石、地骨皮、苏子、天竺黄
            [功效]宣肺降逆、清化痰热
            [适应症]小儿肺炎。
            [用法心得]此方根据小儿脏腑柔弱,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等特点创制而成,临床疗效极佳,用于小儿肺炎疗效不逊于抗生素,退热与消除症状均较为满意。[
            方名] 清咽汤 (自拟)
            [组成] 炙麻黄 岗梅 杏仁 浙贝母 板兰根 连翘 银花 蝉衣 薄荷
            桔梗 法夏 射干 甘草
            [功效] 宣肺利咽
            [适应症] 喉源性咳嗽
            [用法心得]
            咳嗽一证,病因颇多,内经而下,治法繁多,然喉源性咳嗽一症,诸书未及。喉源性咳嗽——顾名思义病由咽喉疾病所致,多因风热客咽,或多嗜辛辣所致,症见咽痒咳嗽,咳嗽少痰,咳声连连,咳嗽夜甚,或见咽喉干燥,脉浮稍数,舌苔薄黄,舌质红,咽红,可见充血之淋巴滤泡(或清亮)。抗菌素和止咳药多久治无功。笔者自创本方运用于临床十数载,收效甚佳。
            加减运用:阴虚者加玄参,便燥者加胖大海 体弱者麻黄用量宜小。升陷汤
            黄芪18g知母10g柴胡5g桔梗5g升麻3g
            一切急性气虚,如术后产后热病后吐泻后,用之如神肝癌方一:健脾理气汤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理气。主治原发性肝癌。
            【处方组成】
              党参10  白术9  茯苓15
              甘草3   香附9  木香9
            陈皮9  半夏9 当归9
              黄芪12 升麻6  柴胡9
            【辨证加减】
            ①腹胀,腹部窜痛,脉弦滑,加枳实12、川朴9;
            ②发热伴大汗加生石膏30、知母12;
            ③便秘腹胀加生川军9、芒硝12
            ④肝区疼痛加川楝子9、延胡12、白芍12、甘草6;
            ⑤胃纳差,恶心加神曲9、麦芽12、陈皮9、竹茹9。
            肝癌方二:理气消癥汤
            【功能主治】
            功能理气化痰,清热解毒。
            主治原发性肝癌。
            【处方组成】
            八月札15  金铃子9 丹参12
            漏芦15  蛇舌草30 红藤15
            生牡蛎30  半枝莲30
            ⑴肝气郁滞,证见肝区胀或隐痛,胸闷腹胀,纳差,口苦,舌苔薄黄,脉弦细,加:柴胡、当归、白芍、制香附、郁金、枳实、山楂、鸡内金;
            ⑵气血瘀滞,证见左胁胀痛较甚,纳少乏力,形体消瘦,面色黧黑,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弦细,加:柴胡、当归、赤芍、莪术、三棱、桃仁、地鳖虫、延胡、干蟾皮、郁金、石见穿、鳖甲、大黄;
            ⑶脾虚湿阻,证见胸闷腹胀,肝区隐痛,纳呆便溏,尿少,倦怠乏力,脚肿腹水,舌淡胖,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加:党参、白术、茯苓、生苡仁、陈皮、半夏、大腹皮、石打穿、龙葵、广木香、了哥王、补骨脂、车前子等;
            ⑷肝肾阴虚,证见胁下胀痛,头晕目眩,心烦艰寐,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低热,形体消瘦,舌质红,脉弦经,加:北沙参、天冬、生地、龟板、生鳖甲、郁金、赤芍、丹皮;
            ⑸肝胆湿热,证见黄疸,发热,左胁下痛,恶心,纳差,口苦,口渴不多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加:茵陈、生山栀、岩柏、川郁金、赤芍、生苡仁、黄芩、金钱草、生大黄。
            l  肝癌方三:
            l 【功能主治】
            l  主治肝肾亏虚证肝癌
            l 【处方组成】
            l  柴胡12  广郁金12  川芎6
            l   制香附6  佛手10   蒸萸肉12
            l  枸杞子15 首乌12   桑寄生20
            l  仙灵脾9  蜈蚣3条  生甘草5[方名]柴胡连梅汤
            [功效]辛开苦泻、酸甘缓急、寒温并用,长于和中止呕
            [主治]配伍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恶心、呕吐
            [组成]柴胡6-10、黄芩10、黄连1.5-5、生(干)姜10、法半夏5-10、白芍30
            乌梅肉10、茵陈15-30、云苓15、甘草5
            [心得]本方尤擅治疗肝郁不舒、横逆乘土、脾胃失和之证
            十余年前在西医院临床实习期间,遇一山区老妪,因赡养问题与子女争闹,要上法庭。数日间突起胸闷胁胀,恶心、呕吐不能食,且持续四五日不缓,遂入院。予补液营养支持,胃复安,654-2,及镇静安神等治疗,一周不效,仍不知饥,食入既吐。子女忧急。带教老师无奈,曰:你等学中医的试试吧。我们几个同学细察其人舌红苔黄腻、舌边多溃疡、脉弦急,辨为肝火犯胃、湿热内蕴。即拟上方加苏叶、藿香予饮。不料竟一剂而止呕,三剂已讨食频频矣。因疗效出奇,我遂祥录之。此后临床多方配伍试用,证实确有良效。此方辛开苦泻、酸甘缓急、寒温并用、运转枢机,颇合脾胃中焦运化之生理。临床每多肝郁脾虚者,可加潞党参15-30;脾实便不通者,大黄10-15可取斩将夺关之功。我是搞药理的,最近想征集一些对肝损伤有效的方剂,做动物实验,不知各位大侠手头有否?疗效佳者。慢性乙肝生化异常的用药经验:
            1、降酶:ALT、AST、升高多有肝气郁结,且往往是肝郁脾湿,常用舒肝理气之法,常用药为柴胡舒肝散加减。若ALT升高为肝郁者,则宜解毒化瘀兼敛阴,这类患者多为正气已伤,余毒未尽,肝血瘀滞。方药:五味子10、白芍12、配用白丹汤(杜雨茂老前辈之方)白花蛇舌草30、连翘15、丹参15-30、郁金10、三七粉3、如果单用五味子降酶,极易出现反跳现象,疗效也不如合用活血化瘀解毒药效好。杜老认为“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正气难复”之故。
            2、降球蛋白用药经验:
            临床观察发现,慢性乙肝球蛋白升高者,除了常有淤血见症外,还有部分余毒未清者,前者用白丹汤,淤血严重者加红花9、土元25、后者用自拟解毒汤:大青叶9、黄芩10、连翘15-18、柴胡10、白花蛇舌草30、
            3、升白蛋白用药经验:临床白蛋白下降者,多为病变日久,正气损伤。且下降速度与虚损情况成正比,治法以补脾胃之气,益肝肾之阴为主。脾胃虚者,用四君子加柴胡10、白芍12、肝肾阴虚者,用一贯煎加女贞子12、旱莲草12、白芍12、
            4、退黄用药经验:
            乙肝病情轻中度者,一般不出现黄疸,所以一旦出现黄疸,则一味着病情有所加重,须高度重视,当利湿退黄,用自拟二苓汤:猪苓15、云苓15、金钱草18-30、寒湿偏盛者,加附子9、若湿热内蕴,内迫营血者,则宜合犀角地黄汤。
            以上方法临床用之效果较好,敬请大家参考指正。好东西!!!!!!!!11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本方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在应用半夏泻心汤时,应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要点。一为虚:脾气虚、胃阳弱而见乏力便溏、泄泻;二为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胃脘痞满、腹胀;三为寒:胃阳不足而见恶食生冷、脘腹冷痛;四为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而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近年来药理研究证明本方能增加胃黏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溃疡指数,具有抗胃溃疡作用,是一个有效的胃黏膜保护剂。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加强胃黏膜、黏液屏障作用,促进黏膜细胞再生修复、胃黏蛋白分泌及加强黏蛋白合成等,加快了溃疡的愈合过程。本方能促进机体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同时提高SOD活力。动物实验发现其可增强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和致癌致突变作用。该方对正常机能下的胃肠运动无明显作用而对偏抑或偏亢机能状态下的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体外药敏试验发现,本方对幽门螺杆菌(HP)有一定的抑杀作用。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缺氧作用。临床报道,本方对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窦炎、胃脘痛、贲门痉挛、幽门梗阻、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复发性口疮等消化道疾病、妊娠恶阻等妇科疾病以及多系统多种疾病均有明显疗效。参苓白术散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一个成方,它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山药、炒扁豆、炒苡仁、砂仁、莲米、桔梗、大枣十二味中药组成。用量则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通常用量为:人参15g(党参为40g)、白术20g、茯苓20g、炙甘草15g、陈皮12g、山药25g、炒扁豆25g、炒苡仁30g、莲米20g、砂仁15g、桔梗12g、大枣6枚。此乃**量,小儿随年龄酌减。补脾良方。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肺气不足引起的饮食减少、体倦少力、短气心悸,以及呕吐泄泻等症。然而,一个补脾益胃的专用成方,却可治疗口腔嘴唇溃疡糜烂。
              笔者所在医院有位陈氏医师,数年前遇一顽固性口腔嘴唇溃疡糜烂的中年男性患者。该患者在多方治疗无效后,经人介绍来陈氏处就医。初诊,陈氏以口渴,以及口中有腐臭味等症,诊断其口腔嘴唇溃疡糜烂为胃热上泛所致,投以清胃散加味(处方:升麻10g、黄连9g、当归12g、丹皮12g、生地15g、石膏30g、蒲公英30g、甘草6g),服两剂无效。继诊,陈氏根据食纳呆、大便溏以及消瘦等症,知其并非胃热实证,疑是脾虚之因,试投参苓白术散两剂,三日后病情大为好转。再诊,仍以前方两剂而收全功。以后类似患者,陈氏均以参苓白术散冶之,无不以全效收功。数年来,陈氏以参苓白术散治好口腔嘴唇溃疡糜烂近30例。
              陈氏是依据祖国医学之脾和四肢肌肉以及口唇的关系,而进行辩证论治。脾胃运化失常,消化力薄弱,则往往反应在四肢肌肉口唇上,故出现四肢无力,肌肉消瘦,口唇溃疡糜烂。再则,脾和胃相互表里,脾能为胃行津液。反之,脾虚不能为胃行津液,故出现口渴、口苦乃致造成口唇溃疡糜烂。实际上,这类口唇溃疡糜烂,并非实证,而是虚证。wenbo兄所论补中益气及四逆散颇为灵动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最早出自宋朝錢乙所著的《小兒藥證直訣》,被清汪昂《醫方集解》列為補養方劑的第一方,有「補真陰,除百病」的記載,中國人至少服用了九百年以上。另由藥物組成來看,六味地黃丸似由醫聖張仲景的金匱腎氣丸所化裁。
            【中藥基準方】
            處方 熟地黃 山茱萸 山 藥 澤 瀉 牡丹皮 茯 苓 蜂 蜜
            濃縮製劑 8 4 4 3 3 3 -
            傳統製劑(丸) 8 4 4 3 3 3 適量
            效能 滋陰補腎。 注意事項 大便稀溏者慎用。
            適應症 肝腎不足、腰痛足痠、頭暈目眩、消渴、舌燥喉痛、足跟作痛。 備註
            用量 一日飲片量25公克。
            使用目標<證>:適合體力較差的人,充滿疲勞感、下半身有麻痺感、尿量減少,或多尿、夜尿、遺尿、殘尿感、陽痿、夢遺、腰痛等症狀交互出現時,上腹部比下腹部軟弱為使用目標。
            適應症:應用於排尿困難、浮腫、搔癢症、糖尿病、慢性腎炎、眼睛疲勞、筋骨萎弱、神經衰弱、腎萎縮、精力減退、老人病、陰痿、遺精、頻尿、夜尿症。
            重點建議:六味地黃丸適合陰虛體質,這種藥方即是中醫所謂的「腎虛」-想改善因泌尿器官和生殖器官的衰退所產生的症狀的處方。因此,體力開始減退的中老年人,若有上述的症狀,服用後,可獲致良好的效果。
            陰虛症候:潮熱、失眠盜汗、舌面光亮如鏡、舌質紅無苔、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口乾舌燥、手足心熱、多喝仍止不了渴。
            陰虛體質的人看起來一副健康無礙的樣子。平常頂多覺得容易上火氣,即中醫所謂的熱底,別人進補的時候還覺得自己很健康不必補,而不知是虛不受補。
            一般陰虛體質的特性為面色泛紅,手心腳心發熱、怕熱、煩燥喜好冷食。較嚴重時會造成便祕、尿黃、失眠、容易口渴,面色也會由紅轉暗。這時候如不好調養,體內毒素越積越多,日後易造成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因。
            既是容易上火,所以陰虛的人尤忌燥烈、辛辣的食物,最好吃得清淡一點,少吃肥膩。過去陰虛體質的食物有山藥、百合、枸杞、桑椹等,最近盛行一時的六味地黃丸就是適合陰虛體質調理身體常用的一劑科學中藥。
            身體的調養不是一蹴可幾,除了日常飲食運動而規律的生活也是很重要的。
            【功能。功效】滋陰養血,滋補肝腎,益氣固精。具有降壓、去脂、利尿、降血糖、改善腎功能及鎮靜等作用。適用於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腎炎、神經衰弱等病症。
            【主治】肝腎陰虛不足,真陰虧損(陰虛發熱),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腰膝酸軟),遺精夢泄,骨蒸潮熱、自汗盜汗,水泛為痰,發熱咳嗽,目眩頭暈、耳鳴耳聾,手足心熱或消渴或虛火牙痛、口燥咽乾,亡血,消渴失音,尺脈虛大。
            不論小孩**皆常用;常用於平時滋補調養氣血,使其順暢。
            1.熟地黃------------有滋陰、補腎、生血、生(填)精的作用;
            2.山茱萸------------有溫(養)肝、逐風、濇精、秘氣的作用;
            3.(乾)山藥------有清虛熱于肺脾,補脾、固腎(精)的作用;
            4.澤瀉---------------有瀉膀胱水邪而聰耳、明目的作用(清瀉腎火);
            5.茯苓---------------有滲脾中濕熱而通腎、交心的作用(滲利脾實);
            6.牡丹皮------------有瀉君相之伏火,涼血、退蒸的作用(清瀉肝火);
            因此由六藥組成來看,是一種「功專腎肝,寒燥不偏,而補兼氣血」的方劑。
            現代研究實驗,之前發現六味地黃丸有降血壓、改善動物神經系統及性腺功能障礙、增加體重增強體力、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作用、利尿、降血糖、降膽固醇等作用。近年來則往增強免疫、抗腫瘤、消除自由基方面研究。
            最近中醫藥委員會針對老人痴呆症委請中國醫藥學院教授謝明村進行六味地黃丸增強記憶能力藥理學研究,經多年研討,獲初步動物實驗研究顯示,六味地黃丸也具有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對老人痴呆症有某程度療效,且有助增強記憶;現今西醫醫學衰老論中已證實,衰老與記憶能力減退有關。研究還進行一系列小白鼠動物實驗,結果也顯示,六味地黃丸藥物可誘發改善學習記憶障礙,並有助增強記憶,給藥時間愈長,藥效愈明顯。但仍有待進一步臨床試驗證實。
            儘管六味地黃丸看似藥性平和,但中藥還是藥,必須辨明體質及疾病背後病因病機,加以對證下藥或加減用藥,才可發揮良效,否則還是會有誤服的不良作用。
            【藥理作用】
            1.動物實驗證明「六味地黃丸」的免疫抑瘤作用:六味地黃丸除了對老年早發性痴呆症與健忘有所療效外,經由動物實驗證明,其也具有增強免疫的功能。
            2.正常小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有所影響:以六味地黃丸(湯)連續給小鼠灌胃三天,即可明顯提高其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率,但對吞噬指數無明顯影響,而連續灌胃一周則可使其吞噬率和吞噬指數均明顯提高,並可使小鼠的胸腺和脾重量增加。
            3.六味地黃丸對新城雞瘟病毒誘生人扁桃體細胞干擾具有協同增強作用,同時也能直促進扁桃體細胞產生干擾素。
            4.對正常小鼠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用六味地黃丸湯連續給藥七天均能減輕二硝基氟苯和二硝基氯苯所引起的小鼠遲發型超敏反應。
            5.對正常小鼠體液免疫功能的影響:用六味地黃湯連續灌胃6天對小鼠紅血球抗體-溶血素的生成具有明顯促進作用。
            6.增強荷瘤小鼠或藥物、老年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六味地黃丸具有一定的拮抗環磷胺所致的小鼠胸腺、脾重量減輕、血清特異性抗體濃度下降和淋巴細胞轉化功能降低,恢復到接近正常水準;使類固醇所致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下降恢復到正常水準。
            7.六味地黃口服液在化療藥物用藥期間,能保護自然殺手細胞活生和T、B淋巴細胞轉化功能。六味地黃丸對於因各種因素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動物均具有較強的恢復免疫功能作用。
            8.免疫抑瘤作用:臨床上在小細胞肺癌化療、放療中併用六味地黃丸,其總有效率、中數生存期及生存期曲線均明顯優於對照組,其化療骨髓抑制毒性也顯著低於對照組。從目前研究報告中顯示:六味地黃丸除了可增高癌細胞內CAMP含量外,對腫瘤細胞本身幾乎無明顯的直接細胞毒作用,但它可能一方面通過維持荷瘤動物甲狀腺功能,降低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另一方面通過增強荷瘤機體單核巨噬系統的吞噬功能,促進脾淋巴細胞的增殖能力,提高血中的淋巴細胞數量等來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兩個方面來調解荷瘤機體的生理生化等功能,特別是免疫功能發揮其抑癌作用。
            【臨床應用】
            慢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神經衰弱,食管上皮增生,防止癌變,婦女更年期綜合症、月經不順,抗心律失常,慢性前列腺炎,遺尿症、夜尿症,中心性視網膜炎及視神經炎、眼睛疲勞,紅斑性狼瘡,肺結核,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使用注意】
            本方主要用於治療各病症,具有肝腎陰虛的証候,為滋補補劑,若消化不良、脾胃虛弱,便溏者慎用,宜請教醫師後再服用。
            <類似處方>
            ·八味地黃丸(即桂附八味丸、金匱腎氣丸、金匱八味丸、腎氣丸、崔氏八味丸):主治陰虛寒冷,組成為六味地黃丸加桂枝、附子,不用熟地黃而改用乾地黃,因為熟地補陰的力量較大,功用溫補腎陽、助長腎氣;為老人病代表性藥物,沒有胃腸障礙的老人,因老化所引起的症狀,想加以改善時,經常服用。
            ·知柏八味丸:主治陰虛火旺(熱),加知母、黃柏。功效:滋補肝腎,清熬瀉火。主治:陰虛火旺,火旺而致的骨蒸勞熱,虛煩汗腰脊酸痛,遺精,慢性尿道感染症,假性性慾亢進等。
            ·杞菊地黃丸:主治肝腎陰不足,兩眼昏花乾澀。本方加枸杞子,菊花功效:滋腎養肝。主治:肝腎陰虛而致的兩眼昏花,視物不明,或眼睛乾澀迎風流淚,臨床應用於中心性網膜炎,視神經萎縮,球後視神經炎,或高血壓症,自主神經失調症。
            ·明目地黃丸(益陰腎氣丸):可補養肝腎、滋陰明目,治療虛症的慢性眼病。六味丸去茯苓,加柴胡、茯神、歸尾。
            ·六味加牛膝、杜仲:腰酸膝痛。
            ·六味合金鎖固精丸:遺精夢洩。
            ·五苓散
            ·豬苓湯
            ·清心蓮子飲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六味地黃丸是中醫常用的的滋陰補腎方劑,而根據中國中醫學者的相關研究,更提出六味地黃丸對於增強免疫力、抗腫瘤/癌、調節代謝、保肝及固腎功能有奇效。
            六味地黃丸的療效實驗目前僅止於動物實驗(白老鼠),目前尚未進行到人體實驗的階段,由於動物實驗所用的劑量比例與人體適用範圍有一定差距,在適當劑量範圍不明的情況之下,擅自服用六味地黃丸,著實有相當的風險。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六味地黃丸會產生「利尿」與「抑制血液凝血作用」的現象,對於肝臟、腎臟狀況不佳的食用者,可能會導致肝腎負荷過重,甚至會出現大量吐血的情況,先前傳出服用六味地黃丸導致大量吐血的病患,經過診斷其實已罹患肝硬化多時(肝病變本就容易導致消化道出血),後來還是靠醫師急救才挽回一命!
            建議服用具療效的食物前,先請教醫師(中西醫皆可),看看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安全的服用量是多少、哪些特別的副作用需注意…;如此才能確保自己的健康與安全。
            六味地黃丸是滋膩之品,有些人會有拉肚子的現象,吃了之後消化能力會變差,若有脹氣的症狀,進食後會感到心悸,所以最好要配合健脾消導的藥一起吃。
            〔濃縮製劑〕一般每9.0g製劑成品中含:熟地黃Rehmanniae Radix(8.0g),山茱萸 Corni
            Fructus(4.0g),山藥 Dioscoreae Rhizoma (4.0g),澤瀉Alismatis
            Rhizoma(3.0g),茯苓Hoelen(3.0g ),牡丹皮Moutan Radicis
            Cortex(3.0g),以上生藥(總共25.0
            g)製成乾浸膏5.0g。〔用法、用量〕**一日量9.0g,分三次服用,以溫開水送服。兒童依年齡、體重遞減,通常服用**量的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