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胃王吃面比赛视频:对话之吴尚志:告别“两头在外” 于宁 何华峰/文《财经》杂志 /总189期 [2007-07-0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23:43
对话之吴尚志:告别“两头在外” 于宁 何华峰/文《财经》杂志 /总189期  [2007-07-09] 相对永久性持有也许有一天会走向海外这个行业不可能永远“两头在外”

【PE中国梦之四对话】
相对永久性持有
也许有一天会走向海外
这个行业不可能永远“两头在外”


  《财经》:国内资产价格上涨比较快,从投资角度来看,现在是一个退出的好时机还是进入的好时机?
  吴尚志:我们不着急套现。寻找优秀企业,把事情做成,跟管理层有较深的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也是很幸运的事。我们投资的大多数优秀企业,蒙牛也好,分众也好,都没有套现。我们越来越相信巴菲特讲的“相对永久性持有的”的概念。如果真的套了现,再去找下一个蒙牛、下一个分众,并不容易。一个优秀企业在中国增长的过程中还有很大空间,我觉得有的投资还是退出早了。
  我确实注意到整个中国最近资产价格作了一个很重大的调整。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讲,是高了低了我也说不好;但具体说到我们投资的这些优秀企业,我们没有套现想法,而是一个长远发展的想法。 

    《财经》:现在PE对于把投资企业放到A股退出都很感兴趣,但如果按照三年连续业绩要求,是否会把一大批好企业挡在门外?
  吴尚志:三年连续业绩对创投企业是很大的问题。如果不能上市,就可能影响团队稳定。这不是主板的问题,需要将来创业板来解决这个问题,深交所可能比我们还着急。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确实会使我们的投资方向转向更为成熟的企业去投资。我们在选择A股上市企业时,就要根据现有政策进行调整。预见到三年业绩和三年锁定期是上市的必要条件时,就要挑选现金流坚强的、企业稳定的,而不是创新性的,早期企业应该有风险折价。
  总的来说,现在形势在变好。股权分置解决了,新老划断了,PE多了一条在境内退出的路,到境外上市的路径跟以前差不多,只是加了一些限制,我觉得还是平衡的。
  
  《财经》:你在中金公司时投资的鹰牌陶瓷1999年2月在新加坡上市,开创了“小红筹”模式,据说当时也被证监会认为是涉嫌规避监管,您认为红筹上市是否会就此堵住?
  吴尚志:红筹上市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时监管问题我们也担心。后来大家做熟了觉得好做,其实最开始做的时候也很难,也是摸索中趟出了一条路。
  这些年,政策上也是几经变化。2000年6月,中国证监会要求境内民营企业海外重组上市必须取得无异议函。监管部门要知情,但留了一个门缝。当时我们出去的有速达软件以及很多网络股。2003年4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取消无异议函,2003年5月以后是红筹上市的黄金时代。
  政策在变化,我们也在调整,看什么企业能做成。有的企业好,但因为退出不了我们放弃了。现在A股全流通,H股上市就没什么意义了,我们能流通,企业管理层的不能流通,大家利益不一致,就会出现矛盾。我们希望红筹不要全堵死,有选择的放对创业企业,对中国香港股市发展都有好处。
  
  《财经》:鼎晖作为海外的基金,是否也打算在境内募集人民币基金?
  吴尚志:按照新实施的《合伙企业法》,我们也可以成立人民币基金,但需要与现有的外币基金协调,因为有的项目可能两个基金都想做。我们的外币基金是用完一期再融资,发行人民币基金和投资要争得投资人的理解。但大方向上,我们一定会募集人民币基金。

  《财经》: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如果基金不是经发改委审批的,大的国内投资人还是不敢把钱拿进来,还是要有发改委的一纸批文,他们才肯把钱交给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吴尚志:这是国内投资人自己的问题。中国的投资人要变,在各个方面上,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涉及资金的使用、主管资金的责任和法规,等等。
  现在投资人对PE的接受程度很高,但当年黑石起步也是很难的,跑了二十几家投资人,就一家出资;但是这些年为什么发展这么快,是由于创造了有可预测的回报。
你要求中国的投资者第一天就接受这个,我觉得也不合理,但如果你可以证明给投资人在合理风险下的高回报,以及一个超越其他形式的好机制,总有一天追求回报的投资人是会把钱给PE的。
  这个事急不得。我注意到许多有远见的国内投资人关注到PE,我相信如果这些投资人能用市场的原则选择PE管理人,就一定可以得到理想的回报。我对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投资黑石是长期看好的。

  《财经》:中国资本海外投资潮已经开始。鼎晖立足于投资中国企业的成长,但未来有没有在海外收购资产的想法?
  吴尚志:一方面,我们规模尚小,能不能吸引到在海外市场上打开局面的人才?国际巨型PE来到中国,有足够的品牌、资金和待遇吸引到中国最成熟的人才,可以马上就形成一个团队。另一方面,这些基金的投资人也接受他们在国际市场拓展的方向,信任他们有能力投资于不熟悉的市场。
  至少在今天,以我们自身的能力以及投资人认为我们的能力,还没有修炼到这个程度。将来随着中国的资本走向海外的需求成长,我们也有这个能力,投资者也接受的时候,是可能的。
  
  《财经》:鼎晖过往投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参股企业,跟企业共同成长,收购性的案例很少。这是为什么?
  吴尚志:取决于机会。发达市场PE的收购案例比较多,还是因为其内在机制。一般来说,在成熟市场上,收购的对象是成熟企业。这是因为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利益协调机制失效,不能实现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只能通过这种办法来提高绩效,所以转移控股权。但在中国,私营企业控制在第一代创业人手中,他不太愿意放弃控股权;优秀的国企也不愿意放弃。
  《财经》:鼎晖是中国PE行业的先行者,发展到今天,行业形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你觉得这是一个量的变化还是质的变化?
  吴尚志:从PE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角度来讲,不但是一个PE投资在市场上退出机制的问题,PE今后将成为资本市场积极的参与者。我相信今后比较大的变化,首先就是跟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其次是人民币基金的创立并形成规模。这两个方面我相信是会越来越清楚的。现在这个行业从资金到退出都是“两头在外”,但它不可能永远是在外头。■

(此文发表于7月9日出版的2007年第14期《财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