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乡长地的男人们:有效教学”的无效成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6 15:38:18
有效教学”的无效成因

"Effective Teaching"Causes Ineffectiveness

(包天仁教授在第二届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的报告,
2008年4月19 日,湖北武汉)

  我这次讲话是谈"有效教学"的事。"有效教学"这个字眼儿最近一年来在全国有蔓延的趋势。现在"教学是不是有效"是最大的一个话题。"有效教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我们这次课改的始作俑者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最早在去年六月份公开提出来的。

  大家看我这个题目,汉语的题目和英语的内容不太一样。英语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有效教学"这个说法导致了实际上教学的无效。为什么呢?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有点吊诡,"有效"本身就可能是无效的。我本人一直提倡"高效","高效"指的是高效教学(high-effective teaching),不是仅仅"有效"。"有效"可以是有一点"效",可以是有坏的"效",也可以是有好的"效",都叫"有效"。"有效"(effective)这个词是个很中性的词,所以"有效教学"这个说法恐怕有一定的问题。

  我们说:"科研就是质疑,就是提问题。"所以我这里要质疑"有效教学"。

  一、历史轨迹

  我们先看一下它的历史轨迹。最近一百多年来,我们的社会和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两种思想、两种理念在博弈,在互相争斗。

  一个是发源于西方的行为主义。以行为主义为主导思想的一些英语语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最近一百年来,由原来反语法翻译法的听说法、视听法这类的直接教学,到后来的交际法以及后来的人文法,再到后来的任务型教学,这些教学理念和方法基本上都没有离开西方的行为主义。

  这些教学的理念在中国水土不服,因为中国不是西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还有全世界差不多有一百个这种外语国家,属于英语教学和学习的第三个circle,就是说我们属于外圈,我们不属于母语国家内圈(inner-circle),也不属于第二圈--二语教学,我们完全属于outer,我们完全是外语教学。由于这些直接法总是强调natural education,强调自然又真实的materials,而它的教学环境与我们的大相径庭,所以它在中国行不通。

  另外一个就是以中国为首的东方的儒家的理性主义。最近几年来,西方国家一直在研究它,在不断地谈论它。他们认为以中国为首的东方的儒家文化的教学思想,强调理解记忆、思维,这个方法要比他们自己的行为主义的方法学习语言更加高效。这是最近几年来全世界都在谈论的话题。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这个话题谈的越来越多了。

  理性主义提倡的是"高效教学"(high-effective teaching),而不是仅仅"有效"。我们是外语教学,是正规的学校课堂的外语教学。刚才黄厅长讲了一点这方面的情况,他说我们在缺少英语环境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在课堂上和课外营造环境,怎么能够耗时短、高效的,又能够互动的、轻松愉快的学习英语。我觉得黄厅长讲的还是非常理想化的。

  外国人有环境,学母语学得快,二语学得也快。但是我们中国人在中国没有环境,学得就慢。你让中国人去看电影,字幕里面那些大写的人名、地名看不懂,也没有必要看懂,能看懂意思就可以了。恐怕我们学外语不是为了到国外给别人打工去的,我们学外语主要是学习人家的文化,学习人家的管理经验,学习人家的技术。但是黄厅长提出来的是环境不同,有了环境他就能说了。

  我们东方的儒家的理性主义强调重视语言规则(语法),重视语言形式(词汇和语音),也就是重视知识;重视翻译,就是两种文化的迁移和比较,文化意识的培养,重视母语的作用,强调认知。

  因此最近十几年来出现了一种"折衷法"。"折衷法"就是有优选的(eclectic),把各家的长处都拿来。我所提倡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English Four-in-One Approach),就是这种中西结合的,择优的,但是又立足于本土,立足于中国文化、中国国情、教情与学情的一种英语外语教学法,所以它才是高效的。因为它是建立在中国这种教学场景之上的。我们说营造语境,那都是假的,都是捏造出来的,我们还是在中国。

  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是"折衷法"其中的一个。我们一直坚持教育要以教学为主;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要以间接的经验、知识为主;以教师传授和学生接受为主,这并不排除师生的互动,不排除体验,不排斥合作和探究;坚持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坚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强调理性的进行外语教学。所以说儒家的中国式的理性主义的理念才是真正高效的。

  二、"有效教学"是个噱头

  "有效教学"是怎么回事呢?我个人认为,它可能是一个stunt,即噱头,就是拿来蛊惑人心的东西,是一种借口。所谓的"有效教学"是以钟启泉为首的课标派在不到一年前提出来的。他主要是用了西方的一些教育思想,比如说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他强调"儿童中心","儿童一切","教育就是儿童","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儿童"。再就是四十年代的西方自由主义,到后来的人本主义,再到后来七十年代的信息编码理论,还有八十年代的社会建构主义,这些都已经在西方被证明是错误的、非主流的思想,仅仅是一派之言,现在在中国又死灰复燃。

  这些思想落到语言教学里面,就出现了一些shibboleths,就是谬论。

  一个是随着自然主义出现的这种自然主义的教学方法,自然主义本身就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方法。还有一个"二语习得"(SLA),它也是一个dogma,就是错误的教条。"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学习外国语,英语怎么能成了中介?外国语就是外国语。另外混合语(Lingua Franca)在欧洲国家非常盛行,把英语作为混合语。另外,现在英美国家把英语作为international/global/world English,即国际英语或全球英语,就是推广英语要作为"英语帝国主义"(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a global English)占领全世界,消灭所有别人的语言和文化,这是一个大的政治阴谋。还有一个"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是一个小小的伎俩,还不能算是一个大的谬论,在我们外语国家是搞不了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教学是可以的,但是真正的"双语教育"主要就是为了赚钱的,是个招牌。

  那么"有效教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效教学"这个提法是课标派为了挽救这次课改失败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根稻草也救不了它的命,因为它的很多理念到实际操作都可能是错误的。钟启泉老先生的良苦用心,他的一些陈词滥调,几乎都是不值得一驳的。虽然他现在还雄赳赳气昂昂的义无反顾,还要吹响什么进行曲,那都是没有用的,历史的车轮已经走到今天,实践已经证明了他的失败。为什么呢?因为他否定了规律,忽视了我们本国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有效教学"产生的后果

  既然"有效教学"是个噱头,是谬论,那么它必然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都有哪些呢?我下面举出了二十二个,但这二十二个并不全是"有效教学"所产生出来的,因为"有效教学"仅仅是最近一年提出来的,和它有关的那些理念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有效教学"仅仅是一个沿袭。它产生了以下二十多个低效后果:

  1.重能力,轻双基。"双基"本身就是能力,知识本身也是能力,技能也是能力,综合能力也是能力,运用能力也是能力,不能说这些东西不是能力。重"能力"为什么错了呢?关键它的"能力"是空谈的能力,它过分的强调了空的能力,而忽视了能力的基础,忽视了基本的能力,即知识能力。

  2.重感性,轻理性。行为主义强调行为、行动,强调实践,强调体验,强调感悟。这样的话,我们为什么还要办学校呢?为什么还要教师?为什么还要上学?我们都去社会上体验不就行了?

  3.重学生,轻教师。它过分的重视学生,轻视教师,"学生第一,教师第二",甚至"教师第三"(电脑第二),颠倒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教学规律。现在有人提倡教师的"转变",说教师有十几个"转变",最后教师都变成了导演,变成了演员,都不是"教师"(teacher/instructor)了。另外一些非典型经验现在正在全国泛滥,提出了"先学后教"、"砸烂讲台"等等这样的口号。我们要警惕这些东西,我们国家这些办教育的如果打乱了教学秩序,就等于是给我们的政府和党添乱。这都是为了赚钱、为了出名而树立的典型,我们不能学,也学不了。

  4.重习得,轻学得。关键是在中国的外语环境下根本就没有习得。什么是习得呢?做练习、看电影都不是习得。习得是在natural language environment/real life context中的无意识的自然习得。在我们国家根本就没有习得。不强调学得,不强调教和学,外语教学自然要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好了。

  5.重表演,轻内涵。在刚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我们教育部的副部长讲了,我们的基础教育从现在开始要内涵式发展,要聚焦课堂、聚焦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实际上是要求我们不要老搞什么表演、做秀、展示,我们要上课,而不是演节目、演戏。另外语言本身就是内涵(I-language)的。

  6.重意义,轻形式。形式(form)指的是语音和词汇。它轻视了知识,过分的重视了意义(meaning)。这个在外语情况下,而不是在二语、母语的情况下,正好反了。

  7.重功能,轻结构。过分的重视功能、意念、方式(manner),轻视结构(structure)、句型、句子和篇章,这是非常错误的。有一个著名学者叫里奥,去年写了一本书叫《Learning English》。他在书中说道:"Not all functions are equally available to all speakers."意思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功能对于所有说话的人都能注意到的。咱们很多人并不注意功能和意念,特别是学习一门外国语。所以,以话题为中心,以多元的功能为主、结构为辅的方法编教材、搞教学,是方向性的错误,正好是一种颠倒。

  8.重输出,轻输入。如果要不输入就输出(doing things / using the language / production / outputs / outcomes)了,那还需要记单词、讲语法吗?输入和输出最简单的关系是先有输入后有输出,课堂上不能搞反了。而且输入并不见得全部都能接受(或摄入),输入以后还要储存、理解、对话、组织、加固、内化,最后才能输出,因为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processing的过程。它正好给颠倒了。

  9.重活动,轻训练。搞一些与教学无关的活动,把英语课变成活动课,变成唱歌课、体育课,而语言本身的训练太少。语言仅靠notice和感性认识是不行的,还要进行练习巩固。

  10.重语境,轻语篇。因为语境是捏造的、假设的,不是真的,所以语境是没有多少作用的。那是假交际,不是真的,所以它没有效果。它轻视语篇,缺少语篇的分析(analysis)。

  11.重口头,轻文本(重听说,轻读写)。语言教学,无论是母语、外语还是二语,重点一定要落到读写上。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的一部分。外语教学因为没有语言环境,听说没有多少交际上的实际用途,所以还是要重视读写。过分的重视听说实际上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我们很多著名的语言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在我们中国,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过分强调听说、口语教学,把听说当成主要的目的和手段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这是不可能达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12.重人文,轻工具。它太强调人文性,比如说课改中的"三维",怎么能把知识和技能颠倒,把技能放在前面、知识放在后面呢?怎么能把"第三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东西放到优先的地位呢?他们重不重要?重要,但它们是虚的东西,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怎么能把它们跟知识和技能放到一个纬度上呢?所以说这个"三维"是非常混乱的。它过重的强调人文性,强调多元智能,强调间接学习策略,强调非智力因素,这在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上完全是本末倒置的,这是抓住了末,丢掉了本。

  13.重内隐,轻外显。它不重视显性,就是不直接讲规则、讲道理。总是隐喻,就是不告诉学生什么意思、为什么、在哪用,让学生自己去生成,去体验,去构建。这样的话还要老师有什么用呢?

  14.重电脑,轻人脑。电脑等电子教学手段,包括网络教学等视听手段都有用,但不能滥用,喧宾夺主,代替教师,代替教学。语言教学主要是靠老师与学生在对话的教学,电脑等仅仅是辅助手段。

  15.重归纳,轻演绎。其实演绎也是一种归纳。教学方法有两种:一个是演绎(deductive),先告诉你规则,就是明示、外显;另一个是归纳(inductive),先让你操练,先不讲规则,最后再告诉你。它过份的重视归纳,轻视演绎。演绎其实是比较好的,一开始学生就明白,不是糊里糊涂的。

  16.重编码,轻解码。编码就是把信息编制成一套程序。不解码,不理解,连词都搞不清楚,连读音和拼写的关系都解释不了,发声的符号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怎么能编码呢?

  17.重建构,轻解构。解构就是学习一些陈述性的知识,就是书本知识,人类留下的文明、文化、科技,先把这些东西读懂、理解(understanding/comprehension)了,有质疑了,然后就有思想、有问题了,才能建构,要不怎么能建构呢?这和其它的学科的解码、编码是一样的。

  18.重生成,轻教授。没有预成和教授就不可能称之为教学。不教授怎么能生成呢?自己就能生成吗?我们没有那么多不用教就会的好学生。

  19.重流利,轻精准。它过分强调流利(fluency),轻视精(accuracy)和准(precision)。如果英语说得既不得体也不准确,那么说得越多就越达不到交流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坚持在精准的基础上强调流利。现在我们中考和高考的改革就是这样,强调精准。

  20.重体验,轻传授。它认为老师不应该讲,学生太被动,认为知识往往是活的,是不定的,要通过体验社会去获取知识,要参加社会实践。如果上的是高职、中职这类职业学校,如果学的是某一项技能,这是可以的。但是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是为了以后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所以我们既要传授又要体验、实验,但是一定要以传授为主、以体验为辅。

  21.重交际,轻认知。首先"交际"这个词它就翻译错了,communication这个词最好不叫"交际",叫"交流"、"交往"、"沟通"更贴切。它轻视认知这方面的活动。如果在中国倡导任务型教学(TBL)就是吃错了药。

  22.重语用,轻用法。知识、用法和语用是离不开的,在学校教学期间,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主要并不是做事和应用,不能用目的代替过程,太急功近利了。

  这就是所谓的"有效教学"为什么实际上是无效的。但是,这些不能完全归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只是所有这些谬论的沿袭,是一个新的说法罢了。

  四、课堂教学的弊病

  我们这次是上课,"课堂教学主战场",我们谈到"决战课堂",其实不要这么讲。其实"课堂"有两个。有一个"大课堂",还有一个"小课堂",校外的课堂叫"大课堂",校内的每天的四十分钟叫"小课堂"。但是只有"小课堂"我们是说了算的,法律规定我们要上课,老师是说了算的,可以教授英语。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怎么样,是不是"高效",而不仅仅"有效",是应该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搞这次活动要探讨的主要课题。

  那么现在的英语课堂都有哪些弊病呢?近几年全国有三轮媒体的攻势批判优质课、表演课,现在这三轮攻势已经过去了,虽然还有人在大搞特搞。虽然下面有需求要打造一些名师和优质课,也可以搞一些这样的活动,但是要不断的矫正。有人把这些课堂教学的弊病叫做"教学腐败",说的很严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说,我们的这种"赛课"、优质课竞赛是"少数专家、名师出了名,多数学生受了害"。所以我们这次的课就是在想改革的办法,也要用这种教学基本功大赛的方式来改变这种"教学腐败",所以我们这次评课跟它们是不一样的,虽然活动过程当中也可能产生大量的弊病,也有"腐败",但是内涵是不一样的。

  那么课堂教学的弊病有哪些呢?除了我刚才列出的22个"三字经"之外,还有如下一些具体的问题:

  1.课型不准。就是这节课不知道是什么课,课型不准是由教学类型不准造成的,课堂教学的弊病主要产生于教学类型不准,就是把外语教学当成二语和母语教学了。什么意思呢?就是所有的课都上成了听说课,老师和学生都是在对话。有人讲,上课就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恐怕有些绝对了。"有效教学"就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强调互动。师生是要有对话的,但是如果所有的课都上成听说课那就麻烦了。

  2.目标不清。这节课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这节课的目标好像太大,无所不包,什么"三维",每一"维"都要到位,其实"三维"目标是宏观的,不是每节课都要有"三维"目标。不知道这节课到底该干什么,要教什么、学什么。

  3.重点不突出。一节课下来不知道教了些什么,本来应该讲几个语法点,讲几个单词,或者讲一个话题,结果没讲,一带而过了,把语法给淡化了。词汇也是,最多下面画一条线,根本就没讲。

  4.活动太多。一节课只有40-50分钟,不能安排那么多的活动环节,做那么多的步骤或任务,搞得师生整节课忙碌。课堂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否则就会失控。

  5.讲解不到位。这节课没有语言点、重点,没有语法规则、用法修辞,没有语篇分析,没有功能、意义,没有句型。完全就是整体的(whole)、综合的(integrative)教学,没有细节。有些专家总是讲,上课不要讲语言点,不要讲语法但是又不要淡化语法。我就搞不懂这是什么诡辩。上课老师该讲的几个"W",就是why(为什么)、what(什么东西)、how(怎么用)、where(在哪用)讲不明白。上课该讲的不讲,该练的不练,要老师还有什么用?上课还有什么用?怪不得教学的科目培训班(学校)那么火爆,就是上课误人子弟所造成的恶果。

  6.忽视过程。没有教和学的过程。一节课过程非常顺利,上的没有冲突,学生全会,才是"成功"的。不教就让学生开始表演、对话,你这学生是不是原来也不用教?是不是也在课外参加辅导班?

  7.以考代练。每节课都要搞形成性评价。怎么能每节课都考试呢?如果每天都用"尺子"去"量"学生,那就是每天都在打击学生。"堂堂清"是错误的,教育是百年的事,学习是长期的过程。你这一节课只是整个课堂教学上千节课中的一小节课。另外,绝对不能用高考、中考的题型来进行课堂检测,这是伤害学生的。想要中考、高考一步到位,这是非常错误的。评价方式还有很多种,不能只用考试这一种评价方式。

  8.疏于纠错。上课不纠错,老师自己的错误不纠正,学生的错误也不纠正,怕打断学生,影响流利,伤害学生感情。有错误必须要纠正,二语学得、二语习得,包括母语习得都需要纠错。

  9.不用母语。上外语课不用母语,害怕用母语,以为用母语就不是优质课了,老师就不是好老师了。你又不是外国人怎么能不用母语呢?我们中国的老师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方面差,理念也差,赶不上人家外国人那种时髦的教学法。不用母语怎么能获得国外的文化?怎么能进行两种语言差异的比较,找到外语的难点?怎么能达到文化和语言的比较和迁移?所以要用母语,但是要限制用,适当的用,尽量多说目的语。该用母语的一定要用,组织课堂、句子分析、解释概念、讲解语法规则和修辞,这些都要用母语,都离不开翻译手段。

  10.表演做秀。上课不是少数人的表演,不是老师和少数好学生的盛宴,而是全体学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和差等生利用课堂教学来提高自己水平的途径。老师和少数学生整天表演、做秀,必然会损伤大多数中下等生和学差生。老师和学生要有互动,但是,前提是教学秩序不要打乱。

  11.电教干扰。现在有种教学法叫做Blended Approach,就是综合的使用各种电化教具,这是应该提倡的。但把外语课变成了电化展、电教展,不好。其实无论国外还是国内,主要靠一个好老师进行面对面的讲课就可以了。那些东西可以使用,但是不要用得太滥、太多。上课用投影、powerpoint可以,但是不要弄的太多、节奏太快,学生跟不上。另外,不要以为用这些电化教具就是authentic,就是real life、real English。Standard English有许多种,"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也是Standard English,但是中国式的"洋泾浜英语"(Chinglish)不是。所以不要以为搞电教、用电脑、用powerpoint就是"真实"的,其实不是,那是两码事。

  12.不用板书。有的课堂上根本不用黑板或白板,只用实物、纸条。有的用板书也用的不合理、不科学。课前准备那些东西浪费多少时间?还不如多读点书去,把课堂教学做好。

  13.强求真实。在教课环境下,所有的"真实"都是不真实的。为什么?因为你都是在中国教英语,即使是外国人在中国教英语,也是不真实的。因为外国人教英语也需要根据中国人的水平、"中国英语"的习惯把英语语速放慢,他们说的也是一种interlanguage,是一种中介语,也不是真正的authentic English。他们都根据中国人的特点、中国学生的情况放慢了速度,都不是真实的英语了。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反驳不了。

  14.语言错误。教师上课语音语调、单词拼写错误太多,给学生输入的信息是错误的,这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赶紧纠正。

  15.草草结束。课的最后急急忙忙的给出什么homework、什么所谓的任务就完了,学生不会认真去做。

  总而言之,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弊病现在还有很多,通过这两天我们活动当中的这些课,大家可以看看到底有什么毛病。他们上课肯定是很好的,都是成功的,但肯定不是完美的,是前进、发展中的不足。我们在业内,在"家"里还是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正视这些差距,反思我们的教学,不断调整和提高。这样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高效",而不仅仅是"有效"。以上观点和看法是我个人的一家之言,不当之处在所难免,仅供大家研讨、批评。

  五、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

  "四位一体"就是英语的外语教学,或者中国式的英语外语教学(China-TEFL)这样一种理念。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力--素养

  教学目标实际上是个"金字塔":知识(knowledge)是"金字塔"的底座;技能(skills)是读、听、写、说、译各项基本技能;能力(ability)是综合运用能力;素养(faculty)是语言的高水平的能力。

  我这个"金字塔"缩写就叫做"FASK",从上往下读是F-A-S-K,从下往上读就是K-S-A-F。所以我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主要理念就是以"双基"为基础,先保住学生的底线,打好基础。

  2.教学模式

  准备--教学--训练--产出

  教学模式就是四个"P":第一个"P"是准备(preparation),课前和刚上课的前五分钟主要是准备,而不是简单的warming或warming-up,如果课前不准备,上课只是warming是不够的,课前课后都要有preparation;第二个"P"是教学(presentation),就是实际的授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第三个"P"是训练(practice),讲授完知识、技能要巩固、操练,要训练,讲的什么、学的什么就练什么;最后一个"P"是产出(production),或者叫应用(application)。产出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要求太高,但是要有一个高度,就是要求这节课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这四个"P"就是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3.新的TBL(TBLT)

  输入--练习--训练--任务

  大家都知道,现在有些新科干部倡导"任务型教学"(TBLT)-task-based。下面我要介绍的是在香港工作的美国人Littlewood,他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在文章当中他提出"任务型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即先输入,后进行练习,然后再进行训练,最后再做任务。他所提出的教学方法是对"任务型教学"的诠释,但是一种新的"任务型教学",不是那种极端的的"任务型"。咱们国家有一些人一直提倡的这种"任务型教学"是错误的,一开始就要求"真实",就要做任务,那是不可行的。

  4.新的语言观

  词汇--语法--功能--意义

  《英语辅导报》是中国到目前为止最好的一份教辅类报纸,作为《英语辅导报》的社长兼总编,作为外语"学得派"的领军人物之一,我相信我的理念是对的。我坚信中国的英语教学(ELT)是外语教学(TEFL),是需要"学得"的,是需要"理性主义"的,要靠课堂的正规教学,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我认为我们编的《英语辅导报》以及《考试与评价》杂志是最好的报纸和杂志,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语言观是正确的。这也许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不同的理念办的报刊,内在质量是不同的。

  我们的语言观就是"以语法为纲,以词汇为目,以意义为主,以功能为辅"。词汇和语法是sub-skills,即knowledge,是语言知识,是获得语言能力、技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所以我们的教材、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师、教法和学法要以语法为纲,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全世界已经做了一场大辩论,最后多数人认为我们的教材不能以功能为纲,话题要有,功能也要有,但是要以语法为纲。

  所以我提倡"高效教学",而不仅仅是"有效教学"。实践证明:"有效"往往是无效的。我强调一遍,以上都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大家讨论批评。谢谢!